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英语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英语论文范文1
谈及多维角度,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在宏观角度的透视方面,社会学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极大影响,同时,由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外语教学兼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中国语言教育哲学的影响;在微观层次透视方面,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说明,首先在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与策略方面,应当以哲学思维的渗入再加上文化导入课堂教学,其次英语作为语言学,该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理应受到冲击,而应是“教学相长”;教学辅导用书、信息技术,包含电脑多媒体的使用,等等,这些都构成当下社会的一个“多维立体层次”。在目前这种“多维”角度下,其实我国目前的教育行业已经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市场行业。学生即为消费者,因此,为了有竞争力,为了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大学培育的学生能走向市场,教师就必须树立起品牌意识,精心打造自身,使自己成为能经受市场考验的、受到学生欢迎的品牌精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对能力的认知,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能力结构,协调人际方面的能力,成为对专业英语教师的新要求。由此,多维视角下必须积极探索新型会计英语教学模式。
二、“多维”角度视角下会计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多维”角度下会计英语教学的模式至少可以理解为充分尊重并发扬学生主体性,为实现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一个教学目标,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接收和应用能力为宗旨的,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顺利阅读会计专业的文献资料,撰写英文论文,并与国内外同行、专家交流,以获取最新的领域知识。我们可以选择“X”种教学方法,多法齐下,在具体选择时,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所处环境、培养层次等实际情况,以使其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为宗旨,进行有的放矢的选择,加以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多维角度视角下的英语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特点,遵循教学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
三、积极探索“多维”角度视角下会计英语教学方法
作为高于或是有别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师,其应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特质。首先,其是英语领域的权威者,也即优秀的课程设计者与主讲者,同时是具备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领头军,掌握相当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笔者通过一些走访询问、查阅实践,从教师的角度,拟从下面几个方面尝试归纳总结:
(一)精心组织专题教学。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动脑筋、积极思维,针对会计学等管理学专业中的某一知识专题,如公司理财策略、会计准则变迁等较前沿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出视频PPT课件等好的媒介,利用多媒体设施组织学生学习、观看、分组讨论,对有认识分歧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并总结。要善于发现接受知识点快而好的学生,可以做课堂主题发言,最后由任课教师做总结性发言。这种模式能改变单一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突出体现学生融入课堂成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但是,这种模式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学生必须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做到举一反三;其次必须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及能力;最关键的是学生必须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敢于发表自己有见地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其实施难度较大,但是效果比较好。
(二)穿插游戏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术语和表达句法后,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放松环节(诸如小游戏的方式)等,也可利用Powerpoint制成学生喜欢的课件,如以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单词图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以精美的企业财务运作Flas效果呈现训练学生的视听能力。教师为课堂创造了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通过“快乐传真”,寓学于乐,参与其中,有利于自身思维的拓展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大胆突破语体教学。任课教师可选择如审计报告等作为教学案例,布置学生先在课前预习时进行查阅,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的《财经应用文写作》的语体结构,而后总结出特殊文体的常用句型和句式。有两点要值得注意,首先是一定要知晓英汉思维的差异性,其次是要掌握一定的语体学理论,特别是要正确分析语篇各项结构层次的功能。这种高层次的思维是语言教学中的语体学。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熟悉会计专业英语文体的一般特征,以及应用专业知识进行思维分析,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探求实验教学。该教学方式是从微观角度操作的,应该是在专业英语理论课程结束之际,由任课老师组织好学生再次进入会计双模实验室。教师要做到有效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专题实训和简单的综合实训练习,以及大量的企业之案例教学,当然,师生应该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这一载体。譬如可以以国内外知名企业案例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自觉进入会计与理财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一名英语会计“角色”,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不能仅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还要置身于一种纯粹的英语环境和氛围,从而进一步向特殊的复杂的业务领域延伸,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因此,学校层面要做的是积极加以调整课程开设计划,从而能够预留出学生课后实习的足够时间。
四、“多维”角度视角下会计英语教学的“硬件支持”
“多维”角度视角下的会计英语教学模式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工程,必然少不了配套的硬件“支持”。其中,如何有效地对任教教材进行遴选,积极探索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等,这些都是能为会计英语教学模式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撑。
(一)充分考虑教材要素的编撰及遴选。为有效实施“多维”视角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设置,教材的编撰和遴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分析编制教学资料,必须把握以下六个因素: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待”、“语言水平”、“专业知识”、“百科知识”、“兴趣动机”,在教材编撰时应考虑上述诸多需求因素。其次,在选择上,专业英语的教材必须体现“行业”职业和岗位特色,以会计英语为例,应设置各个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活动形式。但就目前而看,我国相当数量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比如湖南省的二批本科院校,都是由各个院系负责直接订购并采用全英文版本的专业书籍作为专业英语的教学用书。这类教材虽然原汁原味,初看觉得是本不可多得的读物,但实际上难度系数大,知识更新不够,并不见得就符合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多维”视角下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以地方二本邵阳学院为例,即使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大三甚或高年级,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的英语未过四级。在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条件下,贸然使用全英文版本的教材,非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英语水平,反而容易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其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要完善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切实可行的参考教材中选取合适的章节,并辅助编写相对应的专业词汇、术语,尤为重要的还应有配套的习题和实验材料等,这样既体现英文的原汁原味,又强调专业文献的体例结构,突出行业语言特色。
会计英语论文范文2
首先,盈余管理具有合法性。盈余管理不同于盈余操纵,是有意义的经济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也反映了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另外,盈余管理行为在符合契约要求的条件下,是一种公平交易行为,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其次,盈余管理是由管理层进行或者授权进行的。管理层掌握着大量的内部信息,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方面以及经营活动的很多决策都是由经营者决定的。再次,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会计盈余信息。盈余管理是通过调整会计数据使得会计盈余信息满足投资者的要求,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运转。盈余管理是好是坏,主要看是否适度。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从管理者角度看
管理层是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管理层掌握着最为丰富的内部信息,可以获得经营管理活动的第一手资料,那么管理层就有机会和权利进行盈余管理。股东和投资者们为了约束和奖励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会与管理层签订管理契约,将管理层和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在一起,企业盈利水平越高,管理层的经营业绩就越好,管理层获得的报酬也就越高。当企业的盈余水平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时,管理层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就会出现盈余管理行为,人为调整会计盈余。另外,企业的经营业绩还同管理层的职位升迁和声誉有直接的关系,经营业绩通常是考量管理者水平和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好的经营业绩能够使管理者的职位上升,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二)从投资者和股东的角度看
投资者和股东把资金投入上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获取高于投资的回报。在企业获得上市资格和提升股票价格方面,财务报告中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就是最关键的信息,企业的盈利水平只有在满足一定的要求时才能获得上市资格,公开募股集资,企业才会发展壮大,投资的回报也会越来越大。投资者和股东利益的获得也体现在股票价格上,股票价格上升,股东获得回报,股票价格下降,股东亏损,而股票价格是由财务报告中体现的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水平决定的,这也成为股东授权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原因。
(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企业的税收,上市企业上缴的税款是相对较多的,也是政府更为关注的。为了获得税款收入,政府希望企业能够盈利,获得的利润越高,政府的收入也就越大。所以,政府就会向企业下达任务,要求企业的盈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并许以一定的优惠政策,企业为了获得优惠政策。就会尽力将经营利润保持在稳步上升的状态,因为一旦某一会计期间盈利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政府的要求,相应的优惠政策就会收回。为了维护企业拥有的优惠政策,企业就会利用盈余管理行为改变会计盈余,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利润,利用会计政策和虚假的业务活动提高会计利润。还有一些大型企业为了将盈利水平保持平稳,也会采取盈余管理行为,因为企业的盈利水平提升到一个高度时,政府会对企业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背负的包袱就会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真实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改变真实的交易活动实现对不同会计期间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的控制和改变。这种方式会改变企业的整体会计盈余。甚至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控制,就有可能变成盈余操纵和盈余舞弊。真实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第一种,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科目调整会计盈余,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企业的债务重组收入和损失、政府补贴及其他不经常发生的给企业带来短期损益的经营活动。例如,企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获得减免的债务额通常被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这样的规定甚至可以使即将倒闭的企业一跃成为盈利企业。第二种是关联方交易行为。关联方的交易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允性,因为关联方交易不可能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关联方交易也不存在公平竞争的条件,而且关联方之间是一种微妙的交易关系,在某种情况下,关联方会通过这种微妙的交易方式虚拟交易业务,为亏损企业制造利润,粉饰会计盈余。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影响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持续性和可预测性。因为真实盈余管理虚拟业务活动,会计盈余不是真实的经营业绩,因此不具有可靠性。虚拟的交易活动只是短期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具有持续性,不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发展,所以影响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持续性。不真实的会计盈余预测出的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不正确的,因此会计盈余信息不具有可预测性。
(二)应计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
应计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改变企业盈余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分布。但是,从一个相对较长的会计期间来看,会计盈余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第二种,提前或者延后确认费用;第三种,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调整盈余,也是企业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因为委托关系的存在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条件,企业管理者掌握最充分的经营信息,有足够的空间利用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变更调整会计盈余。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了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例如,企业签订销售合同之后,不在当期确认收入,而是以销售收入尚未实现、发票未收到等原因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确认收入,这样就不能准确反映相关的两个会计期间的收入水平,这样的会计盈余信息也不能准确的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规范盈余管理以提升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的完善
会计准则的规范仍然为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存在的空间,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等都为盈余管理提供可以利用的机会。相关机构应该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以适应不断变化和新出现的经营活动,约束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外,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规范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提升会计盈余信息质量。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在企业外部,要完善资本市场环境,加大力度发展经理人市场;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为中心的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股东大会形成一人一票的投票机制,避免大股东控制股东大会决策。建立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利益相联系的委托关系,通过契约的形式规范两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制衡的内部监督体系,形成内部审计机制。
(三)加强外部监管企业的外部环境
会计英语论文范文3
(一)利用会计估计变更以满足上市公司融资条件
股票上市交易能够为企业快速便捷地筹集资金,《公司法》规定,公司上市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连续三年实现盈利。一些不能满足融资条件的上市公司为实现融资需求可能会对利润进行调节;而发行公司债券条件中的重要一条是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平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所需支付的利息,如果调高利润,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评估可以得到提高,因此公司可以采用更加优惠的利率来发行公司债券。定价因素也会对增发等再融资企业是否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粉饰财务报表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以规避政策监管
会计估计变更并不能改变资产本身的价值,却可以直接创造账面利润。退市规则规定,如果某个上市公司连续亏损2年,则会给予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如若连续亏损3年则会被暂停上市,连续亏损4年将被强制终止上市。因而许多上市公司将通过大量提高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以降低经营业绩不佳年度的利润,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为第二年形成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迅速提升的假象做准备,俗称“洗大澡”。特别是一些ST公司,在经历连续两个年度亏损或预计还将继续亏损的情况下,就可采用这种方式先出现巨额亏损亏再终止连续亏损到扭亏为盈以避免公司被暂停上市或者终止上市。
(三)利用会计估计变更以实现经营管理目标
利润指标通常被股东作为检验管理者经营业绩高低的标准,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满足股东的期望,仅仅依靠会计估计变更来虚增企业的利润。而一些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利用如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支出等手段致使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对股东的利润分配。另一方面,若企业盈利增加则企业需要向政府缴纳的税款也随之增加。因此,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平滑每个会计年度的收益,尽量减少本年度由于税款发生的现金流量支出。
二、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分析
(一)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
固定资产是每家上市公司必备的资产且金额占总资产比重较大,折旧费用会直接影响营业成本,进而影响公司利润。影响折旧的因素错综复杂,使用年限的确定由固定资产的损耗速度和技术更新决定,对其估计弹性较大,因而固定资产项目成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以达到盈余管理目的的“重灾区”。在固定资产数额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年限的延长使得折旧费用下降,直接导致当期利润大幅上升。
(二)与应收账款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利益,公司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坏账损失的可能性做出预先估计。因而坏账准备的提取率、坏账计提的范围、坏账计提的方法则成了应收账款项目会计变更可能涉及的范围。计提的坏账准备额度直接影响了应收账款的数量,从而达到调节本年利润的目的。若一个公司存在调增利润的动机,则只需缩小劣质应收账款的提取比例;若公司存在调减利润的动机,则只需扩大优质应收账款的比例。
(三)与存货相关的会计估计变更
存货是许多上市公司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用于对外出售,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都会对企业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存货的期末计价原则为在资产负债表日选择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两者中更低的进行计量。存货会由于损毁或过时以致减值,但导致减值的原因以及程度需要依赖会计估计。因而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在后进先出法被禁止以后成了上市公司利用存货以进行利润操纵的又一选择。
三、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现状及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年度分布情况分析
本文选取了2011-2013年度公布《会计估计变更报告》的沪深主板上市公司。除去数据不全的公司,共收集会计估计变更样本222个,其中2011年有57个,2012年有65个,2013年有100个。在最近三个年度,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司数逐年递增。会计估计变更这一行为在上市公司被广泛的实施,报告表明有些上市公司在同一个年度进行多次变更,或者在不同年度连续变更会计估计。
(二)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项目分布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在编制定期报告时,财务报表项目凡是不能准确计量的均需要运用会计估计。近3年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中,降低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是最常被使用的手段。降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对于提高当期利润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延长则能向未来的会计年度要利润,会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报表造成重大的影响。
(三)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行业分布和案例分析
1、行业分布
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常常出现在一个会计年度某些行业集中爆发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况。以沪深两市近三年会计估计变更公告的公司为样本,统计结果发现会计估计变更的行业大多聚集于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钢铁等周期性行业,与当前大的经济背景以及政策相关。处于复苏期的航运业举步维艰,在无法大幅增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无奈只好选择开源节流,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调整,使得净利润增加;目前电力需求的萎缩导致电力企业经营状况都不甚理想,多数企业利润纷纷下滑甚至出现大额亏损;钢铁行业与机械制造行业也是会计估计变更的集中爆发行业,钢铁业拥有庞大的固定资产,因而变更的对象大多集中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2、钢铁行业案例分析
下面以2012年钢铁行业集体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来粉饰业绩为例做具体阐述:2012年初,华菱钢铁(000932)对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进行了两次调整。预计综合折旧率由2011年的7.36%下降到6.35%,将直接增加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8亿元;韶钢松山(000717)在年初对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的折旧年限加以调整,预计折旧总额将减少2.89亿元;南钢股份(600282)将房屋建筑物、运输及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上调了50%以上,对净利润的影响达到5.18亿元;同年六月,新钢股份(600782)和太钢不锈(000825)也在固定资产折旧上做文章,完成了类似的调整导致净利润分别增加1.44亿元和5.85亿元;武钢股份于月底公告保持残值率为5%,对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延长三年,为武钢带来了近5.4亿元的高额利润。六大钢铁企业仅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这一行为对钢铁行业在2012年度增利近20亿元。经济减速导致的钢价下降、产量下跌使钢铁行业面临了巨大的压力,集体频频变更会计估计表现出了对整个行业经营业绩的悲观预期。
(四)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财务特征和案例分析
1、财务特征
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动机是以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依据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越高,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越大;资产质量差的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粉饰财务报表嫌疑越大,通常计提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数据分析显示,面临即将被ST的公司经常使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且数额较大,有可能会出现改变盈亏性质的局面。
2、案例分析
下面以吉林化纤为例做具体分析: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国内的粘胶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吉林化纤(000420)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佳。分析该公司2010-2012年财务数据得知,该公司2010年出现大额亏损,净资产收益率和基本每股收益均为负,说明该企业运营效益低,企业成长能力较差;流动比率不断降低和资产负债率的不断提高暗示着吉林化纤财务风险的提高,对债权人利益保证程度低;总资产周转率在不断地下降,表明企业的资产周转情况越来越差,资产质量降低。然而,公司不断采取措施扩大2011年度的亏损额。首先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近6600万元,使得归属于母公司当期净利润总额降低近4950万元。2011年12月份,将原来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2%变更为5%,一至二年的计提比例由5%提高至10%等。此次的会计估计变更导致*ST吉纤2011年度亏损数额扩大至1500万元。公司在无法掩饰亏损时,企业管理人员就会采取“洗大澡”的方法来操纵利润,清除以前年度累积的费用和损失,甚至可能提前确认将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以扩大亏损,为来年扭亏为盈做准备。该公司在2012年度产生992万的净利润,实现了由亏损到盈利的实质性转变,成功避免被摘牌的危险。
四、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建议
(一)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的信息披露
信息不对称加大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随意性,因而加强上市公司对会计估计变更信息披露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如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报告设计统一的格式,强制上市公司清晰完整地披露进行此次会计估计变更的前因后果,说明会计估计变更发生的时期、会计估计变更项目,尤其应结合公司上一年度的财务报表将此次会计估计变更对公司影响的数额与前期数据对比,说明影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另外,建议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对此次变更审批权限的披露,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极大的影响了其能否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明确会计估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上市公司应对会计估计变更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成不同层次以确定具体由董事会或经理层批准。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作用,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下,可以减少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性。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善业绩评价标准。管理层自身利益与公司业绩存在很大的联系,因而管理层通常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利用会计估计变更粉饰财务报表以操纵利润。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和内部考核制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估计的有效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市可以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采用全面多元化的指标评价管理层的管理以及沟通能力。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
影响会计估计变更的因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弹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估计变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上市公司应定期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确保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熟悉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公司会计估计变更是否必要与合理做出准确的判断。社会上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的宣传力度,统一组织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指导与培训,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加大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公司的惩处力度
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的事例越来越多。《会计法》规定:利用虚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数据资料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依法对其处理。情节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虽然许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可仍然需要继续加以完善。不少上市公司频繁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以达到目的,这与会计造假在本质上类似,应该同样予以重视加以处罚。许多上市公司这种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是惩处力度还不够大,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得到的益处远大于受惩罚所付出的代价。因此,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企业的违约成本,对滥用会计估计变更以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予以严惩,对存在滥用会计估计动机的公司起到警戒作用。当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所获利益远远小于所需付出的成本时,就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对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变更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五)完善外部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会计英语论文范文4
在已有相关IAS或与IAS趋同的会计准则研究中,高质量准则被认为是有利于增加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增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并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无论是在最早执行IAS的欧洲市场还是在我国都已通过一定条件的检验获得支持,如Barth等(2008,2010)、Daske等(2008)、徐莉莎(2009)、朱凯等(2009)和叶正虹(2011)等的考察。但在上述文献中,有关金融业执行效果的考察较少,或者金融业直接被剔除于检验范围,原因在于该行业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I-ASB主席Hoogervorst(2013)在题为“为什么金融业与众不同”的演讲中指出,与非金融企业不同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上任意细微变动都可能对收益产生重大影响,金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中的金融工具。对于市场风险极为敏感的金融工具所导致的波动性会通过会计报告予以反映,从而影响投资者决策。这也是当前准则广泛应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危机时期因其增强顺周期性及人为制造波动性特点而遭受华尔街银行家痛斥的原因。
那么,被认为是高质量会计准则的IAS是否提高了在金融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了呢?根据Barth等(2006)和肖泽忠(2008)的文献梳理,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通过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以及及时确认损失等反映。Edmondo(2009)、Stergios(2011)、Gunther(2011)和Mariarosaria(2011)等通过欧洲银行的考察得出股价与收益价值相关性增强、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得到抑制结论,但JesusSaurinaSalas(2006)却发现IFRS的债务损失准备条例并没减少西班牙银行的收益变动性,Gunther(2011)认为信息的及时性没有得到提高。国内如梅孙华(2009)、HuSiyang(2011)、郭斌等(2012)通过商业银行证据表明CAS执行后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的确,公允价值计量和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研究对象资料获取困难、研究窗口较窄,国内有关CAS在银行业执行效果的考察略显不足,且主要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展开,涉及贷款损失准备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于会计准则与金融资本监管冲突和协调的理论分析,缺乏经验证据。可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采用摊余成本而非公允价值计量的贷款依然是其传统且最主要的金融资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已公布的2013年银行信贷收支统计数据,贷款在银行资金运用中仍处于绝对优势。可见,有关贷款损失处理将对银行的报告盈利及对市场释放的信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贷款损失准备入手,考察当前“已发生损失模型”是否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反映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为CAS在银行业的考察提供证据。贷款损失准备被视为是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国外学者如Anandarajan(2007)、Stergios(2011)已证实,当预期盈余水平较高时,银行会通过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管理来降低报告盈余的波动性。林川等(2012)通过前景理论解释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通过呆账费用进行明显盈余管理现象。据此提出假设:H1: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水平正相关。
CAS执行后,我国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方式由原有依据监管当局规定的按照贷款分类和固定比例计提转换为根据信贷资产减值迹象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来确认,刘玉廷(2010)认为,新准则能如实反映信贷资产减值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银行业高估资产、虚增利润、信息难以真实公允等问题,具有更高质量。潘秀丽(2012)指出,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直接影响银行的财务业绩,但因其具有较大主观性,会影响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许友传等(2010)发现,新的贷款减值计提方法会降低报告盈余波动性,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据此提出假设:H2:执行CAS后,银行减少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Mishkin(2006)指出,如果金融机构能够控制或者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命脉,其运营失败或倒闭会在金融系统里引发危机。为避免这种系统性风险,政府会试图在这些银行濒临破产前就采取措施,而不是任其倒闭。这种银行业“大而不倒”会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即鼓励了银行进行投机和冒险。因此,以金融稳定为目标的金融监管部门尤其关注商业银行可能出现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失去清偿能力以及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破产风险,对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都提出严格要求。而商业银行则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金融管制。高质量准则能够抑制这种利润平滑行为,类似于Gunther(2011)研究,提出假设:H3:CAS执行抑制了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此外,叶青等(2012)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探讨,考察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首登富豪榜所带来的政治成本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发现,为避免政治成本,上榜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著下降。可见,备受公众关注的公司承担着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因此具有更强的动机来进行盈余管理以减少波动性,达到规避公众关注目的。而采用高质量准则的目的就在于抑制这种行为。根据CAS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描述,本文将备受公众关注的银行界定为上市银行,并提出假设:H4:CAS执行抑制了备受公众关注的银行(上市银行)通过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本文选择截至2012年底我国16家上市银行以及国家开发、广发、恒丰、浙商、渤海、上海、江苏、徽商、杭州和天津等共26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的2005年—2012年银行数据来自国泰安研究数据库以及对财务报表的手工收集,剔除信息披露不全样本。
(二)研究方法银行业考察的特殊性在于其面临的双重管制,即根据会计准则提供财务报表信息以及满足金融监管部门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前者主要向股东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后者防范银行业违约风险。正如Scott(1997)指出的,大部分企业都会试图通过降低净利润波动性和违约风险来实现利润平滑。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贷款损失直接影响银行净利润。CAS对贷款损失准备更为客观的要求被认为可以抑制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在高质量准则执行前后的变化可以反映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从而间接体现准则质量。此外,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使得银行需要在获利和避险之间进行权衡,这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类似于Ster-gios等(2011)对欧洲市场检验,本文建立以下模型。RLLPt是t期贷款减值损失与贷款余额之比;REBTLt是t期未扣除所得税和贷款减值损失前的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CASt是t期执行准则的类型,执行IAS或与IAS趋同准则取1,否则取0;Rt是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标,风险大银行取1,否则取0;Listt代表样本在t期是否是上市银行,是取1,否则取0;RCAPt是t期资本充足率与法定资本充足率之比;RNPLt是t期不良贷款率;LnAt是t期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如果银行试图通过贷款损失来进行利润平滑,则RLLP与REBTL显著正相关,交叉项反映CAS的执行对银行通过贷款损失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RCAP、RNPL反映银行资本率监管指标和不良贷款率对贷款减值计提影响。Stergios等(2011)认为银行可通过多元化投资以形成高回报低风险的资产管理,因此认为衡量银行资产规模的LnA应与RLLP负相关。由于银行盈余波动会对其无清偿能力风险产生影响,故选取Liang等(1991)提出的银行无清偿风险指标IR2,该指标越大代表风险越高。对各银行IR平均数进行排序,将大于均值的银行视为“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银行”,R参数赋值为“1”,否则为“0”。预期高质量准则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风险较大银行应表现明显。此外,预期上市银行具有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新准则可以抑制这种行为。
三、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表1样本银行基本指标描述性分析根据表1,新准则执行后银行业扩展极为迅速,尤其体现在总资产扩张和贷款发放增速上。银行总资产扩大一倍多,贷款总额增长94.05%,相应提取的贷款减值损失也随之增加,增速达88.07%。同时,为满足金融监管、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和不良贷款的控制也得以增强,资本充足率增长19.38%,不良贷款率下降62.74%。值得说明的是,表1中“准则执行前”和“准则执行后”是根据各银行实际执行CAS或IAS的时间来划分。此外,根据研究设计,对样本银行按无清偿能力风险大小(IR指标计算结果)进行了分类,见表2。
(二)相关性分析对样本银行2005-2012年数据进行Pearson和Spearman参数相关性检验,见表3和表4。贷款减值损失与银行利润显著正相关,与预期相符。贷款减值损失与资产总额显著正相关,虽然这与Stergios等(2011)预期有所不同,但贷款余额与资产总额显著正相关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还未形成多元化模式、贷款还是银行的主要获益资产。此外,贷款减值损失与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率与资本充足率显著负相关,均符合预期。
(三)回归分析通过VIF判断模型主要参数,得出多重共线性影响不大结论。故对参数进行模型检验,见表5。综上检验,RLLP与REBTL显著正相关(除G外所有模型),说明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H1成立。RLLP与CAS×REBTL显著负相关(模型B、F),且系数较REBTL系数小,说明当前准则确认信贷资产减值规定抑制了商业银行进行利润平滑的行为,H2成立。RLLP与R×REBTL显著正相关(模型C),说明无清偿能力风险较大银行会通过贷款减值活动来进行利润平滑,而REBTL×R×CAS系数变小则意味着CAS执行抑制此类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D、G),H3成立。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上市银行的检验也得到了一致结论(模型E、F、G),H4成立。此外,RLLP与RNPL显著正相关(所有模型),与之前相关性检验结论一致,说明不良贷款率高的银行提取的贷款减值损失准备也较多。在样本整理过程中,本文发现相关数据在金融危机时期存在一定波动性。因此,为证实结论的稳健性,同时出于影响滞后性考虑,剔除2009年数据进行重新检验。模型的综合结论与上述相符,但单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同样未能完全实现预期。
四、结论
会计英语论文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预测
传统的以生产经营导向为基础的经营预测,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它适应了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人工成本比重大的特点。根据销售量、成本、利润的线性关系,以变动成本法为预测、决策的理论基础。保本点的预测、利润的预测、成本的预测,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等都以此为基础。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会计核算方面具体体现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多),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变动成本法也面临着变革。
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期间成本,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项。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仅包括变动成本,将固定成本视做期间费用,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存货不包含任何固定费用。如此得到的成本信息相对全部成本法有一定进步。它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的要求,成为传统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石。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制造环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以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体现的变动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特别是那些技术先进的组织,这样的变动成本的比重低于10%。另一方面,以传统的交易或数量为基础定义的大部分固定成本,在新制造环境下,只是在很短时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都是变动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变得模糊,以合理界定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变动成本法”将失去意义。面对新制造环境的冲击,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技术与方法,势必造成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成本信息失真。
一、预测内容由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拓展
传统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财务信息,而数字化经济时代由于竞争加剧,仅仅依靠基于财务信息加工而成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大量非财务信息。例如市场占有率作为非财务信息,它的变化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现金流入量,从其变化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起着财务信息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产品方面: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生产的弹性、顾客的满意程度、从接受订单到交付使用的时间、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和销售能力(销售网络覆盖面等);在外部竞争方面:竞争对手信息以及与企业战略相关的背景信息、企业经营业务、企业资产的范围和内容、公共关系、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在生产能力方面:知识能力(专利权、情报、培训)、装备能力(产能和技术水准)、技术能力(技术水平,研究开发费及其比例,研发人员及其比例)、人力资源(各类人才、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准、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等)。如果管理会计报告中包括非财务信息,那么无疑会提高管理会计的相关性。
二、预测内容由短期预测到长期战略预测拓展
数字化经济要求管理会计提供大量的长期、战略性的信息,从耗散理论角度看,即“扩大负熵的信息输入,以抵减企业内部的管理熵”。支持战略管理所需的信息比经营决策和控制的信息更广泛和更复杂,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数字化管理为提供这样的信息提供了可能。对收集的基本数据按不同的战略管理阶段要求加工成战略决策有用信息,可分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1)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广义环境分析所需的信息可分为:政治和法律的、社会和文化的、技术的、地理和生态的信息。市场环境分析用的信息可分为:供应商的、顾客(买主)的、替代产品的、潜在竞争者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信息。(2)企业战略能力分析所需的信息。企业战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能力分析。
三、增加竞争对手分析预测
超出会计主体范围本身,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与外部竞争者的比较来研究本企业销售额、利润和现金流量的相对变化,对数字化经济时代管理会计更好地实现其规划功能更有意义。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
四、增加顾客信息分析预测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内部,并主要针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分析,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取而代之的是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实时预测,即时为顾客提品或服务,以敏捷制造实现顾客的“零等待”,其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满意,创造价值(降低顾客的成本,提高顾客的收益),使顾客获得更大的效用,由此衍生企业价值的增长。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经济下,企业的预测更多的是收集关于客户的信息。顾客信息分析包括:顾客群体和构成、顾客购买实力、支付习惯、对竞争的行为参数(产品质量、价格、销售服务、其他因素)的敏感性、需求变化的趋势、对其他产品的互补性、顾客的地理分布等。:
五、预测方法的集成
管理会计运用定量和定性预测分析方法来实现预测功能。
1、定量预测法是用预测对象的有关历史数据,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推论其未来可能达到的数量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它又可分为时间序列预测法和因果关系预测法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随时间变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其未来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法、季节变动预测法等。因果关系预测法是以预测对象及其各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反映它们之间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以此推论预测对象未来在特定条件下所将达到的数值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投入产出法等。
会计英语论文范文6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的企业会计资料,一般存在价值在于:为管理者提供参考信息,并参与企业计划的制定,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协助企业管理者指导企业运营,控制企业平时的运营情况,对企业活动执行进行评估反馈,通过引导决策者的注意力来协助企业管理;需要激励公司全体员工,采取措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司员工工作效率;对员工业绩进行评估,通过数据计算评估部门与员工的日常工作,为企业奖惩制度提供数值基础;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明确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让企业在同行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二、管理会计理论改革
(一)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注重点随着现代经济形式与社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重点培养成本控制持续发展。新经济体系的形成,意味着企业产品的存在价值随着改变,新经济体系下的企业产品的存在价值由产品本身拥有的知识与信息,这些知识有着多方面的存在意义。企业想要造就增值价值,企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而各种新技术等创新性物质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才可以完成的。众所周知的,产品生产线中,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最低的,而新产品的研发与前期市场需求调研成本却是占着大部分的成本支出。所以,在企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想要成功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产品研发与前期市场调研的支出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怎样合理运用企业掌握的各种资源,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力就变成了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新经济时代企业运营工作一般由两种形态组成,第一种是计划性企业,这类企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划,按照原定规划一步一步发展。第二种是适应性企业,这类企业没有既定的计划,随着市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迎合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随着发生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的现状,导致了企业亦需要调整管理体系,将企业管理重心移至减少企业资源的消耗,致力于低成本、快发展的企业生产模式。
现代企业想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不仅要对传统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作出改革,通过对成本的精确计算尽大可能的减少企业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还需要改变管理会计成本内容:减小投资规模;通过市场调查增加产品种类;合理开发,降低总成本;计算合适的劳动力支出。
(二)分析决策
新时代经济体系形成,管理会计的注重点便需要从传统的运营模型转换成数据分析与打算。传统管理会计将重心放在企业的运营模型,从而忽视了数据分析计算过程的重要性。前期数据分析决定着运营模型是否可行;后期数据计算影响着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将重心放在企业运行模型是错误的决定,相比于企业运营模型,更重要的是数据分析与打算。管理会计在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注意:运营模型是否贴近现实发展;数值的分析与计算是否正确;确定数值存在的误差范围;保证不确定因素加入的情况下一切正常进行。
(三)人本问题
新经济下的企业首要问题便是如何解决人本问题,怎样挖掘到优秀的人才与如何合理运用人才资源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需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人本问题将管理会计相结合,这样才能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将人本问题与管理会计相结合需要做到:制定有用的激励政策,激发人才积极性;确定人才价值与人才支出;分析人才资源,合理安排人才资源;以持续发展为前提,有效利用成本,合理分配企业资金。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改革
对于管理会计来说,用实例证明比研究证明更有实践价值。管理会计融合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质的学科,有着其独有的实践性质与多变性质,用实例证明对于管理会计学科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实例证明在过去的管理会计中发挥着其独有的作用,但亦有其不足的地方,对于处理管理会计变量间的关系缺少客观的依据。加之没有重视管理会计中的变量影响,所以,降低了管理会计与管理决策的相关因素。
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解决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有所偏差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进行实例证明的时候加上实地研究的方式。实地研究方式需要企业安排员工进行实地考察,到实地去了解到管理会计在现实的管理系统中使用方法。这种方式可以缩短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间产生的差距,以此来保障会计理论的实用性。实地研究应该包括的内容:选择考察项目;落实到实际中,到现场进行项目探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操作后对结果进行评价,并撰写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