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1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对手绘表现的认识,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双方不断从一问一答中得出结论,从而获得对知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交流沟通法,也称谈话法。提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开放式提问,问题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这也正是表现技法课程的特点之一;另一种是封闭式提问,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将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沟通交流的方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经常用这种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学生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被称为谈话法教学的大师,种种事例无不证明交流沟通法对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唤起学生注意力
交流沟通法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在传授新知识与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等阶段,学生通过展览、参观、练习、调查等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谈话沟通,不仅可以启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有利于唤起与保持注意力。
2.注重精心设问
所涉及的问题要明确,并紧扣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如透视基本原理、线条的精炼程度、构图的审美形式、艺术效果等)和难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的掌握存在差异,审美感受也有不同,因此要找出学生最需要解决和突破的关键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繁简、大小等。
3.给关键问题留有疑问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候,要适当设置疑问,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回答,有回答才有感悟。因此,交流沟通法的关键在于设置疑问。一张好的手绘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与艺术表现手法,在主观思想方面,我们不难找出值得思考的内容。通过这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不断探索。
4.交流沟通最终给出教师的观点看法
在室内设计手绘表现的过程中,构图、描绘可谓千变万化,作者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美术功底进行表现,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快速审视出应该强调的知识点和学生亟需突破的关键点,有时在学生技巧表达胜过言语时,要亲自动手演示进行指导。所以,表现技法教学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的必要条件。
二、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法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好每节课所需的课堂材料,通过展示的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展示法是辅助教学法,要求与讲授法、交流沟通法等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展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指实物、模型,或者是标本、图片等,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外在感性认识;二是用成套或者连续的模型、图片、幻灯等,进行系统或序列性的演示,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事物发生、演变的过程。
1.丰富多变的内容会对多媒体展示效果产生影响
由于室内设计表现技法重在空间效果的表达,因此,展示内容对空间组织及层次关系有一定的要求,空间组织要有条理,能容易并清楚地被受众接受。另外,学生更容易被层次丰富的内容所吸引,进而提高学习兴趣。部分以特殊个性线条表达的空间,要求画面线条清晰流畅、富于变化,并且应将图片有目的地进行穿插,给予具体、详细的解释,以达到展示的理想效果。
2.不同风格分类和表达技巧会对多媒体展示效果产生影响
在多媒体图片演示中,手绘表现的空间、风格和表达技巧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这些充满艺术美感的图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在室内设计课程的学习中,对设计风格、派别及分类的了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师恰当穿插一些新知识与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其积极思考,紧跟教师思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画者用不同表现方法绘制的空间应该是学生在表现技法课程中学习的关键,对于富有特色的空间表达也应该予以重视,给学生以更加直接的视觉感受。
3.针对性的作业展示和点评对多媒体展示有较好的效果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2
1.1课堂实践性教学项目多以虚拟性项目设计为主,与社会实践分离
以一套家庭装修项目为例。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始终是以虚拟性项目进行练习,学生就不会认真的考虑该套户型的使用者、装修成本、施工工艺等要求。在最后的设计成品中,学生也许更多的考虑是整套方案的审美性,忽略或者很少考虑到实用性、经济性等因素。
1.2学生缺乏实践训练的场所和机会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是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最突出的特点。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不仅要掌握社会和企业所需的最新潮流动态,而且整个教学环节要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这就要求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各不相同,授课的时间和教学方法亦不相同。例如,在学习《装饰材料与工程预算》课程时,不仅要注意让学生深入到一线装饰材料进行调查而且最好可以到企业具体施工项目中进行参观学习。大部分职业院校室内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仍旧停留在课堂,直至大三临近毕业时,才有机会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就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同步进行,知识结构没有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2多元化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现状以及对该专业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实习考察、课程实训、专业竞赛、企业项目实践等多个维度着手设计教学模式,分别渗透到高职三年的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2.1创新顶岗实习形式,立足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保证,它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环境,在这样环境下可以培养学生专业设计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训,与企业员工交流、合作,可以了解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了解如何做一个好的设计师。有了稳定的实训教学基地,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或者在大二专业学习过程中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到企业参与设计,在参与企业设计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实践经验并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由此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也使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化设计教育模式得以真正实现。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这样就可以接触到装修项目全过程。如联系客户、与客户进行设计方案沟通、了解装饰所需材料、前期预算方案、设计方案确定、现场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组织管理等。室内装饰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学生要在顶岗实习阶段接触到一到两个项目后,才可以对专业有一个系统的、进一步的认识。整个装修过程,如果不通过实践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的。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可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工作中的常用社交礼仪以及和客户的沟通技巧等,进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2以工作室形式,通过真实设计项目促进教学的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的实践性教学课堂模式也可称之为“目的式教学”模式,一般是按照课堂授课——作业布置——学生制作——提交作业——评定成绩的程序进行。这种模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做”之间缺少互动性,学生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整个过程显得单调、乏味。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师与设计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变为面向设计实践的开放式教学。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中,是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将设计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参与完成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真正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做”。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师资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借助设计公司的优势资源,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外聘教师或者兼职教师,在工作室教学过程中真实模拟企业的设计工作模式。在项目来源方面,因为外聘教师本身就是企业一线的优秀员工,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带到课堂中来。教师根据项目制定项目任务书,把学生进行分组并下达任务书,这样不仅更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而且让学生有了接触真实项目的机会,有效的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创新的完美融合。学生设计方案基本完成以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修改、深化设计。方案完成以后,教师将根据项目任务书的标准以及方案的实际情况采纳最适合的方案。此外,在引入企业实际项目的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奖励机制。根据学生的作品,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分别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市场需求的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评审,优秀的作品由企业提供奖励。
2.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指围绕参与设计竞赛而开展一系列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与立足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和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一样,均为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训提供了机会。设计行业协会以及由企业发起的艺术设计竞赛,既能培养学生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些年,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亚太室内设计大赛等各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设计类大赛在高校中的影响十分显著。室内设计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赛事信息,确定竞赛项目。由教师们进行信息筛选,选择符合课程进度且具有合理主题的设计比赛项目。(2)研讨阶段。指导教师集中研讨、解读比赛相关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让学生自由搭配,确定指导老师。(3)制定教学计划。指导老师根据比赛时间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比赛重点和难点。(4)强化阶段。在指导参赛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开展具有突破性教学活动,同时要加强对具有较高设计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选手强化指导。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大量的、长期的反复修改与,让设计作品吻合竞赛的主题和要求。(5)赛后总结。比赛完成以后,由教师对参与比赛的过程进行复结,总结参赛经验。同时,学生也要审视自己参赛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使个人设计实践能力和设计思维在参赛中得到提高与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此外,该教学模式形成了设计行业和教育部门的参与意识、整合意识,这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设计教育以及设计行业的科学发展。
3结语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3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成的结果和实施方向,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成果,教学目标是教与学互动的综合产物。在设计教育中,首先要明确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人而不是为物。因此,其在对室内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人的需求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灌输给学生去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最终要满足的结果。其中,群体的行为规律、生活需求作为室内设计的根本参照,是教学过程中目标设定的根本依据,这源于人与外在环境的“非确定关系”。此时,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教育背景的使用者,对室内物质空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诉求,有的仍追求使用上的功能满足、有的却已经追求更高的情感和体验层面的满足。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这种使用诉求的变化,高等学校的室内设计教育再墨守成规则必然导致教育的滞后。从根本上看,教育应该为市场需要输送合格的人才,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那么不仅会导致就业的困难,还会对市场和行业发展带来困难。因此,根据市场和使用者诉求的改变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是设计教育的一种与时俱进,更是使学校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的一种方式。
二、教学内容创新之设计细节关注
现代社会,有人说“细节决定命运”。这在室内设计领域不仅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还对室内设计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100位室内设计从业者的调查发现8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设计无小事”,只有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细节,才能够引起设计的巨大变化,如果能够适时的加以完善,还能够突破传统,实现创新。其中,几乎所有被调查的设计师均认为这种关注设计细节的意识和习惯最好是能够在从业之前就建立起来,并进行过一定的训练加以强化。因此,将设计细节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放大,加强学生对局部的空间认识和处理能力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补充和创新,还是对行业要求的一种满足,更重要的是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笔者发现:接受过对设计细节的专门学习和训练的学生往往在后期的专题设计中能够对整体的空间设计和界面处理进行较好的把握,合理性更强。而没有对设计细节进行过特殊关注的学生往往在室内设计的深入阶段出现反复修改设计方案的情况,这说明经过后期施工的论证,其往往发现方案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环境行为心理的情况。这一实践充分证明了设计细节在整体室内设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设计过程的影响。鉴于此,将设计细节的相关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加以强化或独立为一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讲授、绘制图纸和课程设计来实现。其中,讲授主要是从理论层面灌输细节的具体设计原则和方法;绘制图式是从抽象的层面灌输细节设计的施工工艺和做法;而课程设计则是从灵活运用的层面将设计细节作为主要表现的内容加以强化。
三、教学成果创新之作品真实表现
长久以来,室内设计的教学成果往往只落实在图纸和模型层面。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电脑技术和动手能力的学习和应用热情。但也造成了他们对室内空间尺度把握上的偏差。特别是面对空间情境的塑造和空间层次的穿插问题,由于一直处于一种视觉上的模拟状态,学生往往缺乏对真实的空间场景的体验和控制。这使得很多专业课程的设计教学成果往往仅限于视觉观感的满足,而无法在实施后实现情感体验和审美旨趣的满足。面对这种问题,最早提出解决方案的是很多专业技术性的职业学校,它们通过实训课程的设置将学生带离传统的课堂,使其在真实的空间场景内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也有的技术院校索性将学生安置在某一室内设计企业内直接进行行业培训。诚然,作为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院校这样做无疑为学生能够很好的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但是,高等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这样做显然与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符。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如果能够将课程设计借助一定的场地进行真实的呈现,那么上面的空间问题不仅会迎刃而解,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以笔者曾经实践过的一个教学课程为例,各个学校往往会再毕业季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展览以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能力,而这恰恰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展示设计课程内容相吻合。笔者认为与其让学校花费大量的经费去聘请设计企业来进行展览的策划、设计和实施工作,毋宁让正在进行这一课程学习的学生来完成。经过3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将这一课程设计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这种将真实的作品表现作为教学成果的创新方法不仅获得了学校的好评,更产生了极好的社会评价和极大的辐射效应。很多设计企业每年通过参加学校的毕业展览,挖掘到了他们需要的人才,更使学生获得了证明自己作品可行性的机会。
四、结语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4
我院自2012年开始在室内设计专业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实施,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⑴项目的选取和设计偏离实际、缺乏新意、难度过难或过易、综合性不强,任务的分解不够细化、缺乏连续性。⑵教师“双师素质”不强,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能力不足,专业知识综合能力亟待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亟需增强。⑶课堂教学组织缺乏条理性,课堂教学管理尺度难以掌控,教师管得多了,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有可能最终还是教师的“一家之言”;教师管得少了,学生可能偏题太远,进而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⑷学习小组的分配缺乏合理性,组内成员构成缺乏多元化;小组长的领导力欠缺、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亲和力和凝聚力,小组学习气氛不热烈、不和谐,没有相互合作,各忙各的,进而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2.完善“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解决对策
2.1正确选取项目、细化任务的分解
项目的选取和任务的分解是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项目的选取和任务的分解应遵循以下原则:⑴所选项目应与本课程教学目标相契合,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⑵注重项目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有新意的项目更能让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⑶强调项目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应尽可能覆盖和贯穿室内设计专业相关课程全部知识点,便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结构有整体认识。⑷全面衡量项目的难易程度,项目的设计要遵循“跳一跳够得着”原则,选择通过教师指导、团队协作和学生自主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项目。如果项目过难,学生难以完成,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⑸任务的分解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细化每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要有明确的能力和目标要求,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务的内容和难度。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和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课程改革创新能力水平的提升,既是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新课改、新教法”得以实施的必要因素。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课程改革创新能力的途径有:⑴教师应积极深入高新技术企业生产一线和科研所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或挂职锻炼,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本专业先进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需要相结合,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既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更多一线企业合作,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更多的为教师提供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⑶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适应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的实践型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技术讲座和实践技能指导,相互沟通交流,将企业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传授给教师,进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能力。⑷通过“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形式聘请企业高级技术程师做兼职教师,充实的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⑸全面推行新教育教学改革,大刀阔斧的推进课程改革,通过由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校外专家和校内教学名师组成的测评组对学校每一位专业教师进行职教能力测评考核,测评结果作为教师聘任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举办“说课大赛”、“微课大赛”、“实践操作技能大赛”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课程改革创新能力。
2.3优化完善课堂教学组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组内讨论与组间互动,组间学生相互探讨、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势必使学生离开原来的位置,相互走动像“逛超市”,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度。因此,教师应详细周密的设计课堂讨论的各个环节,设计好讨论的“剧本”或纲要,并有必要的应急预案;严格控制讨论的时间,做到“收”、“放”自如,有自由有纪律;实时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言语与举动,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因此,条理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收放自如课堂教学管理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
2.4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深化小组成员凝聚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
学习小组的分配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注重组内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将具有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组,强调组内成员构建的多元化。同时,保障所分配的各小组间的综合能力水平要相当,整体素质基本统一。慎重确定小组长,应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逐步充分地了解小组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和整体素质,选择具有较强理论和实践水平,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奉献精神和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能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来当小组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确组内合作的重要性,培养每位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深化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引导和强化小组内成员的沟通交流、探究探讨,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进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结语
室内设计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全国90%以上的地市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据统计,2009年我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215所,10年来,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和基本阵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基层设计从业人员。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平面艺术设计人才为主要教学方向,以熟练使用电脑为技术特长,培养平面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和包装设计以及家装效果图设计等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美工人才。主要是技能型、应用型的一线服务人才。这里所说的技能型、应用型一线服务人才是指有别于同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同类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研究型创作人才。本科教学强调理论化的系统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上创作,重探索性与实验性。而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应用型一线服务性人才,教学强调电脑技能的操作性。它要求在实践技能中,了解理论、掌握知识。对于电脑技能的掌握,特别强调与社会市场对口的使用性与实践性。鉴于以上思路,作为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原则,应该是:1.培养目标的服务性;2.学习时间的速成性;3.教学内容的应用性;4.教学方式的操作性。为此,在培养方法上,要坚持“先进市场考察后课堂教学”;先实际电脑操作后规律梳理原理的倒装句教学方法。实行“先看后教、先仿后创、先实后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教学程序。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服务性人才,其间有着不同的岗位与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本专业根据高职院校发展实际与社会的大量用人需求,人才培养定位为具有操作能力与艺术素质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如:平面设计师、编排设计师、印刷设计师、网页美工师、设计师助手、电脑出图操作员等。
2. 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凸显的问题
2.1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师资缺乏的窘境。近年来,一些高职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近千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新成立的新兴专业。其前身多为升级合并前的中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演变而成。师资力量薄弱,有一大批美术教师转岗培训为艺术设计教师。教师先天基础不足,业务水平低,观念落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必须拥有美术基础,同时还要拥有娴熟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要会使用常见的Photoshop、Coreldraw、Flash、Fireworks、AutoCAD、dreamweaver、3DMAX软件。然而,近年来合并扩建起来的地市高职院校非常缺乏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转岗来的美术教师也只能讲授美术基础课,例如色彩、素描、构成等等。
2.2 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的影响。目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比,明显地存在一定差距。作为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专业实训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配套机房,需要专业的图文快印室,需要写真机、喷绘机、覆膜机、刻字机、彩色打印机等设备。电脑艺术设计涉及了商业平面设计、商品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网页设计、CI设计等专业方面。对于实训室建设的要求比较高,不是简单配套一个微机室就可以。笔者走访西安市、咸阳市周边职业技术学院发现,一些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都比较滞后、匮乏。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相关配套实训室。
2.3 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临课程建设薄弱的不利影响。抓学院内涵建设,主责在抓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责在抓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好不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为重点,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形成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完善网上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视频平台,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网上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解决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凸显问题的有效途径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适应型、符合型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途径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凸显问题:
3.1 通过“内培外聘”的途径,突破师资匮乏的瓶颈难题。内培,即是针对现有的教师,采取内部培养、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校内现有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外聘,即是高薪聘请艺术设计企业一线的高级技师、技工、设计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的技能大赛。外部的聘任教师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团队里,大大提高了在校教师的活力和眼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点一点提高师资水平;一点一点改善师资条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校内教师与外聘技工、设计师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学生素质要求、企业需求等方面展开定期交流、研讨。
3.2 通过引企驻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合作双赢机制,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引企驻扎学校,在学校空闲教室建立设计公司、设计工坊、设计工作室。这样方便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学校可以节约的购置设备经费,企业在学校办公也节约了人力、节约了办公费、水电费、场地费等。于此同时,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创业文化也引入到学校里,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操作水平。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引进企业赞助设备,成立了校内咸阳三元广告公司,咸阳尚美广告工作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另外一方面还承担学校内部广告宣传、彩色印刷、宣传板制作的业务,企业亦从中获得制作效益。
3.3 通过重点课、精品课的申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的设置反映人才培养的特点,反映学生能够塑造的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也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的要求。要通过重点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主动去研究思考,去强化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的奖励办法,将课程建设工作量纳入职称评定中,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要建设为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课计划、教案、教学论文、教材编辑、网络视频都在申报中抓起来了,申报工作促进了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陈坚《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谈西部地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状况《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邸栋2009年第26期
3. 浅谈电脑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 李翔宇 《大学时代:B版》2006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