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1
关键词:饭店管理;实训体系;设计应用
饭店管理是一项集知识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弥补本科阶段《饭店管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其应用可以使学生了解饭店服务和管理实际的重要渠道,是促进《饭店管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校企沟通、工学研联动的重要纽带。
一.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对饭店管理过程的情形模拟和设计,通过教学、示范、参与和研究,使学生完成从态度到认知、从知识到能力、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提高学生对饭店行业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严谨化的服务、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能针对不同服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辨别、分析、解决和研究方案,胜任岗位要求,并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饭店管理》课程的实训必须与饭店企业的现实和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相结合,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学需要。《饭店管理》课程的实训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模块化 + 情景化”为体例,依托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以“训前提示 + 现场点评 + 训后总结 + 专题研究”为结构,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
二.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内容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形成了《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3A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胜任特征的教育,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有效良性循环。
(一)3A内容模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实训内容。其中,实践技能的实训指向的是饭店管理人才胜任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管理能力的实训是内在的理论修养,而行业认知的培训则是一切实训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提高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原始驱动力。
具体说来,实践技能的实训包括基础技能(知识)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扩展技能实训三个方面,以实践性操作为主,以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为目标;管理能力的实训包括管理理论实训、管理工具实训和管理方法实训三个方面,以理论的实际应用和管理、研究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行业认知的实训则包含饭店职业规划、岗位认知、职业道德的实训等内容,以态度培养为目标。这三个实训内容的目标,归纳起来分别是实操(Applic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和态度(Attitude)三个维度,依据其英文表达,可以被缩略为3A模式。这些胜任特征维度最终构成了学生在饭店业内可持续发展的胜任特征模型,也是《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结构。
(二)3A循环
本科阶段《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内容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充实的动态循环过程。它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演进循环。其演化是由行业认知(态度)开始发起推动,以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以实践能力的增强来完成一个循环,并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对行业新的、更深一层次的认知从而进入新的一轮。这就形成了3A循环。
3A循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每一次循环完毕,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就得到一次增强,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力也将上一个新的阶梯。3A循环确保了《饭店管理》实训内容的顺利完成。
三.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方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战略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全方位实训方式。
(一)认知性参观实训
“认知实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饭店企业的一般性知识,充分利用饭店文化氛围、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实际操作中,应主要采取主题参观和和专题报告两种形式。
(二)日常模拟实训
日常性模拟培训主要利用自身的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环境,通过模拟客房、餐厅、前厅等服务环境,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紧紧突出和围绕着教学的演示及学生的操练来进行,其教学环节是以演示――练习――校正来重复进行的。
(三)不定期的顶岗实训
不定期的顶岗实训是饭店为学生提供临时的实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短期顶岗实训。这种形式的实训对学生实行“零距离”培养,使学生在一种“学校+企业”模式的教育氛围下,直接参与实际岗位工作,熟悉饭店基本运作和对各个部门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所在实训岗位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研讨性实训
这是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有别于职业学校同类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研讨性实训是指在实训过程中,以饭店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双方进行的开放性研讨活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案例学习、实习报告、情况说明会等;可以是按照实训大纲准备好的专题进行,也可是临时增加的主题活动;实训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饭店管理人员;试训的场合可以在校内实训课堂上,也可以是在饭店实训现场。
毕业实习实训是指饭店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直接参与饭店主要部门的服务或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应要求学生多接触一些岗位,努力掌握每个具体岗位的技能和工作要领,亲身体会和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顺利达到直接上岗并且胜任岗位的要求。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毕业实习实训往往还跟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联。
四.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
本科院校的《饭店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任务而设置的,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室等。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模仿在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如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等让学生进行日常模拟实习,这些基地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本科院校应努力建立起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选择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是,国际化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或一些声誉良好的高星级本土饭店。原因是这些酒店一般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一些世界酒店联号属下的酒店更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也一般具有人才发展战略。
随着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为了增强竞争力,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还应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生在国外独立顶岗工作,适应国外竞争环境,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可以取得了在国内实训达不到的成效.
五.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教师建设
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并且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美国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一般要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与其他基础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如学者、教授、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师资引进计划,引进具有一定的酒店从业经验、技能扎实的实训教师;其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轮训,使其熟悉现代企业运作;再次,还应邀请饭店管理专业的一些专家、行业资深人士以多种形式给老师传授经验和技能,还邀请其中的优秀者加入本科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来校做兼职教师,有效加强实训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利用海外实习的机会,组织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的对口专业进修与考察,让教师可以接触到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便建造一支了解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实训教学技能、能够适应全球化需要的教师队伍。
六.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环节与教材建设
基于3A内容和3A循环模式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训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定的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系统流程,分为“制定实训大纲(Planning)+ 实施现场培训(Implementation)+训后总结研究(Research)”。为方便使用,简称为PIR实训环节。
其中,实训大纲包括实训整体大纲和单项实训大纲两个种类。实训整体大纲负责描述《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整体安排,单项实训方案类似实训指导书,侧重单一目的的实训项目的完成。我们的现场实施的方式包括训前提示、现场点评、示范、演练、校正、模拟、讨论、竞赛、游戏、多媒体演示、讲述、情景压力设置、案例讨论、考核和团队项目等。训后总结研究包括现场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两种形式。
七.结语
饭店行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型分支产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组织实施,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学校保证专业的办学方向,也有利于校企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研究,保证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产学研结合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聘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参考文献:
[1]胡迪.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课程设置的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2]罗燕,王珑,屈曙光.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分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4)
[3]穆林.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系统研究[J]. 职业. 2008(20)
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创新
一、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运作的条件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科研性比较强的专业,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并存的特点,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的使命,因此最适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进行运作,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在教学组织上给予保障,要组建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业务技术精湛、内部结构合理且技术成果显著的教师团队。其次,要与相关高校、软件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合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技术和科研成果考核办法、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等。第四,要加大经费的投入。无论是学校和企业相结合,还是科研和教学相结合都需要相应的经费做保障。不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经费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二、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根据近年来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会降低标准,对学习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专业学习上、情感上都出现滑坡的现象。教育界的专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大二低潮现象。”因此,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需要从大一就开始,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赶在“大二低潮”到来之前,及时给大学生们打一针“预防针”。使他们在没有出现滑坡之前就开始进入一种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之中。
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五个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能力构成研究,我们认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认知实践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软件开发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见识性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往届毕业生回校讲演、技术报告会、专家座谈会和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来完成。一般安排在大一来完成。通过这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也称为认知实践能力。(2)生产实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深入到工业和信息企业去熟悉生产环境、参与开发过程和顶岗实习等形式,了解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生产组织活动。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开发过程,形成初步的编程能力。这个阶段一般安排大二来完成。这个阶段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有些厌倦,我们安排他们换个环境,到企业去学习软件工程设计,掌握初步的编程技术,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初步设计能力的培养。(3)课程设计和专题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结合课程的学习进行企业实训和实践性教学的无缝对接。比如安排学生在师傅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作业,或者在工人师傅指导下完成专题实训课程的学习和综合实训课程。这个阶段主要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是在大二的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来完成。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4)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安排学生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的开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研究生师兄和老师的研究课题,参加计算机项目的开发和研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活动。然后根据项目开发的情况作出毕业设计,写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必须经过软件的检测,并经过其他老师的评阅才能作为毕业论文参加答辩。这个阶段是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和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和考核阶段。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安排,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2.专题训练要经过科学的设计,要建立专题实训库。一般来说,专题实训课程是要经过教研室集体建设的,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具体内容有:第一是软件工程专题训练题库;第二是程序设计专题训练库;第三是数据库专题训练库;第四是软件质量和软件测试专题训练库。
3.创新基地的建设要以研究团队做主力。创新题目主要来源:第一,老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程序设计的技术和经验。第二,企业或学院的科研课题或工作任务。学生承担企业或学院的程序设计任务,独立完成计算机编程工作,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第三,各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30多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赛事目前由IBM公司赞助。ACM/ICPC比赛和IOI(InternationalOlympiadinInformatics)比赛都是使用一种称为OnlineJudge(简称OJ)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来进行题目的、解答、判分,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客观公正性。OJ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是通过服务器上预先准备的测试用例数据来对参赛选手提交的程序进行测试运行,通过检查输出数据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来判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大学生通过参加这种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在编程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熟练程度。
三、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要注意的的关键问题
1.要有极其广泛的企业合作基础。关键是选择技术基础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学生在这样的企业才能学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教师也可以应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为企业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从而做到企业和学校、技术和思想双赢。
2.要组织起一个完善的技术团队。要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就对教师团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还要有软件编程方面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团队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比较完善和全面。因此,要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安排他们出国进修和下基层企业学习和锻炼。
3.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学校要与企业合作有时候需要一些经费开支,特别是产学研开始的初期,教师和学生的技术水平比较差,给企业帮不上什么忙,还需要企业的工人师傅做技术上的指导,因此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后期,我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高级程序员的编程水平,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有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独立顶岗实习了,我们不但不需要付出费用,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劳动报酬,这个劳动报酬比较多的时候,学校可以提取一些管理费用。由此可见,产学研相结合的初期需要经费支持。可以说,没有资金的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难以启动。
4.把握好两个关键时刻。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时,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时间点,一是产学研的开始时间是一年级下学期,不能推后;二是毕业设计要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二年级学生比较浮躁不容易进入角色,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那时候的学习劲头和精神面貌都比较好,容易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毕业设计如果从四年级开始,学生为了找工作会牵扯很大的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还要给论文答辩留下充足的时间。
5.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在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统领作用。科研是高校发展的时代呼唤,当代大学的重要特征就是承担科研任务,为企业和国家完成科研项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应该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只有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才能在科学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建树。综上所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懂技术有经验的教师来完成,因此,学校需要首先对师资队伍进行补充充实和教育提高;其次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第三需要有足够的经费。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科研的无缝对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希望教育界和企业界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这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孙和英,王贵喜,白殿海.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2]鲍文博,金生吉,宁宝宽.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3]吕素香.大二低潮现象原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
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3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措施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
(一)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1.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国际物流、报关报检、港口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业务软件;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够较快适应和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2.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港口物流基础业务能力和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基础业务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运输、仓储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是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联系,能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单据制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操作。
为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毕业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或助理物流师等考试,并至少取得一向证书。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考出国际物流方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等。
3.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市场分析。
(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业务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即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毕业实训等4个环节。
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是针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的单设实训,即课程学完后,在计算机房或者场景实训室用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来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对整门课的内容加以运用和融会贯通,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相关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内容设置与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相结合,通过实训帮助他们复习考证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安排教师带队到企业参观交流或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自行落实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四、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既要有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聘请港口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补充实践教学的教师资源。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国际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国际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转贴于
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港口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企业环境为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项目的规划,要根据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模式,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港口物流发展前沿知识的新实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项目可以在计算机房进行,以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学软件的内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项目。这就要求软件的设计要高水平、高起点,可以采用学校、软件开发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实训模块的形式,使教学软件与当前港口物流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一致,但要更加适合教学和学生练习。硬件环境可以采用当前企业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缩小的真实设备。
校内实训项目还可以在场景实训室进行,场景实训室是把实训室设计成企业办公的环境,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来设计实训模块,以港口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来分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角色中来进行现场的工作岗位演练。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既要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整项“工作任务”。场景实训可以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明晰物流企业业务的处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实训者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参观交流、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学校来讲,可以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
(五)丰富第二课堂,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4
本文作者根据独立学院“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导向,社会实践为基础,提出“厚基础理论”与“强化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国贸课程体系设置。通过理论教学,利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拟操作、上岗实习的实践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最终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双轨模式
1.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双轨”模式是指课程设置思路分两个路径,一是基础理论课程,二是专业实践课程。通过课程改革,学生既可习得扎实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亦可通过实践性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双轨制课程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既“厚基础理论”也体现“专业实践性”。双轨制国贸课程设置应一轨为理论课程,另一轨则为实践性课程。理论课程又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跟大部分经济类专业一样,包括:西文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专业基础课分别为贸易类、商业类和投资类,包括以下课程: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对应亦分为贸易、商业和投资三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贸易类设置国际贸易学、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专题理论课,对应设置国际贸易实务、报关综合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商业类设置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及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课,并对应设置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合作三门实践性课程;投资类设置国际投资、投资项目评估理论课,并对应设置国际期货市场、证券投资实务两门实践性课程。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对应每部分理论内容要有相应的实践。鉴于目前师资与授课的特殊性,无法同时进行的,可以先理论再实践,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应该马上教学实践课程,本人建议课程设置保持“厚基础”的特点,使基础课程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的要求。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各门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性。同时也增加外贸课程的专业性课程的外延学习,如外贸函电,商务谈判,国际期货市场等,以满足“实践性”的要求。
2.基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践行
目前众多高校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授与。对于实践性培养,如进出口流程、报关流程、项目投资与运作、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等专业操作,一般只是通过建立专业模拟实验室,购买相应的国际贸易模拟软件,参加国际贸易双语流程大赛等为学生提供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通过情景式的教学模式初步接触国贸专业操作流程,但实际外贸操作流程与模拟流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而毕业生出去接触实际的操作时还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学习。因此,从目前的教学方法上看,独立学院要实现双轨制课程设置,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最好的渠道是促进高校与对口企业合作,例如通过与国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以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
我院就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国内贸易企业与金融机构特别愿意接纳独立学院国贸毕业生到期货、证券公司等单位实习与就业。我院与此类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实训基地,通过观察、教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合作单位领导,导师对我院学生的实践性培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3.双轨制课程设置实现学生就业“宽口径”
国贸课程设置的双轨性的“厚基础理论”,可实现毕业考公务员、考研升学、出国留学,进入科教文组织等工作打下坚厚基础。“专业实践性”则体现目前输送到各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经过短期的岗位培训能满足上岗需求。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从促进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文化修养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厚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性”的结合,是独立学院培养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宗旨,育成更多就业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最终实现本专业毕业生“宽口径”的就业目标。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进出口流程方面为例,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国际贸易实务与流程证相结合,提高进出口流程熟练度;报关实务理论课程与考证指导结合,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解决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等问题。既满足国贸企业的各岗位人才报需求,又让毕业生增加对口就业岗位选择。通过类似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理论课程,以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作为独立学院,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于本学院学生的认可度,本专业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就业面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类实践性课程,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期货操作实务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养等。以此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面的期望,拓宽学生择业面,提高学生就业率。
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双轨制结合设置国贸课程,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丰富的经济知识的国贸人才,同时拥有专业的国贸知识的经济学人才,提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4.总结
围绕国贸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因素,建立完善统一的教学实施计划,拟定各学期详细的课程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当是校企教研合作,改进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共同指导理论课程与监管实践教学互动环节,采取教师自学自创自改、学生实践评教和合作企业教研成果互评的课程检验方式,用毕业生的就业面与就业率,升学、出国留学相关数据来评估课程设置的成效,并通过教学反馈对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微调,以完善独立学院国贸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秦岚.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定位探讨.足迹与探索――十年办学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2]周华敏,张丽琼.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J].2013(03)
基金项目: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JGLX11)。
作者简介:
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72
为了满足学校下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从2012年6月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历经一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毕现对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1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28份)
1. 1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对以下哪些方面能力及素质要求最高?
1.2 您认为工作后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
1.3 以下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对您的工作有帮助的课程有哪些?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必修课程与我校市场营销的主干课程基本一致,说明把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是正确的。
1.4 为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您认为还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问卷总结,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营销实战方面的课程,目前这一点还是我们营销专业所欠缺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购买营销实战软件来弥补,该软件为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提供了若干个企业的资料,学生通过操作,如同亲自在商场进行经营一样,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日常行为。
1.5 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请提出您的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认为应该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多参加一些营销活动,多多进行模拟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通过问卷的反馈,我们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了以下修订修:
2.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清楚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市场策划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可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金融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专门人才。
2.2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及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具体指标体系构成如下:
(1)市场营销调研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常用调研方法,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并对调研方案实施和管理,分析、整理调研材料,撰写调研报告;该技能项目主要通过《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能够进行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设计和市场营销创新策划,具体要求为熟练策划文案格式,熟悉创意技巧的运用,并要求策划创意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该课程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策划》、《营销调研》、《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3)市场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推销过程各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具备较强的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客户获得营销成交能力、营业现场促销能力能;该技能主要通过《消费行为学》、《公共关系学》、《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3 增加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对于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比较看重。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需要增加学生实践、实训的课时,大约占到总学时的30%以上。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参观、实习,为学生够买实训、实战方面的软件,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经营模拟操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策划师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已纳入本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
加强营销岗位就业实训,在教学计划安排四个实训,具体为:营销技能实训、市场拓展实训、公共关系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安排在在本科教学计划相应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中。
加强毕业实习。采取学校推荐或学生自己联系的方式,安排本专业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通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本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2.4 增加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
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们增加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课程。每门课程约28学时。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们与他人的沟通、联系;商务礼仪让学生们学会待人接物、商务方面的行为准则。
2.5 考核考试方法改革
(1)理论课教学考试可以采取开卷、闭卷、一张纸开卷的形式;
(2)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以平时出勤、实践性环节的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3)专业应用能力指标考核在相应的课程中由专业技能考核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专业技能考核的形式根据课程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谈判方案设计、市场营销策划书等形式,占总成绩的80%;答辩主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阐述,占总成绩的20%。
2.6 增强教师的实践、实训方面的学习
为了培养应用性的人才,我们还要对任课教师加以一定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的基石。任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是关键。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市场营销专业初步拟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鼓励年轻的专业课教师考取营销总监资格证书;其次分批派出专业课教师到公司等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也经常利用带学生去顶岗实习的机会让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最后,从社会上聘请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我校来进行指导。
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启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15-02
1调查目的
了解2011届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倾听毕业生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对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出校门,贴近企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而依据市场需要调整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查对象与调查时间
本调查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毕业生用人单位采取全面调查,对毕业生本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1届商务管理专业152名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调查时间安排:2011.10.1开始――2012.1.15结束。准备阶段2011.10.1――10.30;调研阶段2011.11.1――12.31;总结报告阶段2012.1.1――1.15。
3调查形式与内容
3.1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对毕业生本人采取电话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人数52人,抽样调查率为34.21%。对毕业生用人单位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共邮寄发放调查表15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32份,有效回收率86.84%。
3.2调查内容及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还是很满意的,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7.72%。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心理素质评价较高,优秀率分别为96.21%、86.36%、75.00%;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岗位技能、创新能力评价一般,优秀率分别为:66.67%、56.82%、53.03%,甚至少部分认为较差。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总体很满意,通过对2011届商务管理毕业生抽样调查,毕业生对我院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认为知识架构完整、人才培养方案较科学、感觉满意,但是他们也认为存在一些不足,对我校商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表达能力和社交礼仪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
有些学生只有理论无实践,应多些社会实践,多些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英语口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针对商务管理专业知识面宽,就业面广的实际,能否在通才培养的同时,关注1―2个岗位的专才培养,通才与专才培养相结合。
4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使我们的工作很受启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今后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用人单位反映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太强,这就要求我们: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和增加消费心理学、社交礼仪、商务沟通、商务策划、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的教学,开展课堂讨论、演讲比赛、小论文宣讲,与陌生人沟通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分布不同的行业和不同层次的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不定期请商业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同志举办专题讲座,成立经济管理理论兴趣小组,利用晚上和休息日观看经济管理类的碟片,任课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看相关的课外书籍等等,有意识拉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同时随着知识面拓宽,必然产生创意火花,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将会大幅度的提高,由被动工作变成主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