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84-02
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又是一个法律概念。从道德的角度看诚信,诚信的根底在于人具有内在的道德品质;其实施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其基础在己,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道德要求。从法律角度看诚信,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1]。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诚信的意义就更为重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诚信道德,把诚信道德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才能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终生奋斗的理想信念。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
(一)学习诚信缺失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其次才是从事一些学生组织工作、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等,但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失考试诚信,平时抄袭作业,考试也作弊抄袭,就连毕业论文都是从网上下载抄袭他人的。而且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大学生作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由过去个别人变成了一群人,不光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作弊,学习好的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也开始作弊。二是作弊心态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害怕偷摸作弊变得毫无羞愧。三是作弊手段有了新形式,作弊工具现代化,由过去夹带小纸条变成现在用手机给答案拍照发微信,以供大家共享,还有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用“”代答卷等。
(二)经济诚信缺失
拖欠学费,有钱也不去早些交齐学费,助学贷款不按时偿还,这些都是经济上不诚信的表现。助学贷款是国家为缓解高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求学压力而实行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人,完全凭借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这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但助学贷款在执行还贷过程中却遭遇到信用缺失的情况。很多大学生拿到了国家助学贷款却不按时偿还,经济诚信缺失。
(三)学历作假,就业违约
一些高校大学生为了在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在学历和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又违约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推荐材料上不能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个人材料。还有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包装自己,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向用人单位展示,而将自己薄弱不足的方面加以隐瞒;还有的学生私自篡改学习成绩,制作假证书、伪造学历档案等。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的毕业生在履行就业协议上不守信用、随意违约,或是就业没多久就跳槽,打乱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四)生活方面诚信缺失
大学生生活方面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同学之间不讲诚信、出卖同学利益、偷盗同学财物,还有的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在家庭中为达到个人目的对父母说谎,在学校借阅图书不归还等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还没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尚不完善,对诚实守信宣传氛围不浓烈,人们的诚信意识淡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跟着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切追求利益最大化,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物质需求表现强烈,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现象也使得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致使诚信意识不强。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人的思想影响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也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家长及亲戚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而有些家庭在孩子教育上,不注重诚实守信,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导致孩子缺乏诚信观念和意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不诚信的言行不加以制止和引导,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诚信缺失。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而家庭就是复印机,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三)学校因素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有些高校在培养人才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诚信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力度不够,诚信教育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而教师只注重教书,诚信育人功能发挥不到位。这些现象都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
(四)个人因素
当代青年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物质条件来得容易,以至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坚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态,对外界要求多而不思付出,极少考虑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只顾追求个人名利。这种自私心理使他们往往重利轻义,不守诚信。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利益和功利的干扰,许多大学生变得浮躁,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少,考试时想用作弊等歪门邪道蒙混过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社会环境
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要优化社会诚信环境。首先应该为全民讲诚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用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倡导诚实诚恳、信用信任,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中基础性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再有就是应该为大学生诚信创造环境氛围,通过健全诚信道德方面的相关法制并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全体公众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使全体公民不做背叛诚信的事。
(二)家庭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不可比拟的,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应做到言而有信,重视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孩子的主体性,引领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正面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取得实效。
(三)高校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强制度建设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纪录,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真实的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历确认,主要对大学生的学历、学位、技能培训证书等合格情况的确认;二是鉴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行、学业成绩、任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情况;三是诚信证明,包括个人信誉度、奖惩情况以及学生在校内和社会上兼职和其他重大事项中的经历诚信表现等[3]。因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写实纪录,建立诚信档案的好处就是大学生会更加注意自身形象,矫正不诚信行为,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到信用数据库查询自己的信用档案,而招聘单位可以到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查询求职大学生信用情况,并结合其综合能力决定是否录用。
2.构建和谐诚信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高校应营造校园诚信氛围。一所学校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师生的诚信道德素质,所以高校应该建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探索大学生明礼诚信的方法和途径,营造诚信氛围。组织开展诚信考试宣传月活动,设立“诚信考场”,考生自愿报名,考场内不设监考老师,让学生真正理解诚信的意义。成立教师和大学生诚信宣传志愿者服务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整个校园诚信风尚的形成。教师和大学生诚信宣传志愿者服务队要承担起传播诚信道德知识、弘扬诚信道德文化、践行诚信道德行为的重任,通过参与诚信宣传活动,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和谐诚信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3.教师示范,做诚信典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要塑造高尚道德的人才,必须要认真贯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行为规范,注重为人师表,追求以德立身。教师的示范性很强,教师讲诚信,不仅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还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校园文化活动中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文化
高校可将诚信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比如开展“守信为荣,失信为耻”诚信专题讲座,邀请诚信道德模范讲述诚信的意义,普及、宣传诚信知识,组织专业人员为大学生讲解助学贷款的申请、办理、还贷及诚信档案知识,开展诚信助学贷款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和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将说教色彩浓厚的教育转变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从而加强诚信教育力度。
(四)个人
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诚信观念,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学习、考试、撰写论文、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中真实诚恳,为自己塑造一个诚信的人格。
总之,诚信是立人之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应该优化社会诚信环境,营造诚信氛围;高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榜样示范作用,丰富诚信文化,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诚实守信品质、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王培慧.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6):64.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公共道德。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入手,对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对策和方法。
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伪造求职履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频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认为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进行“综合治理”,把校正大学生诚信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社会诚信氛围,为大学生守诚信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构建社会经济诚信氛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是人们自觉奉行诚实守信,承诺践诺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偷税漏税层出不穷,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这些不诚信的经济行为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让诚信者站稳脚跟,获得利益,不诚信者失去人脉,面临淘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构建社会法制诚信氛围
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仅仅依靠道德约束的诚信在今天的社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只有发挥法律的约束职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社会诚信氛围的构建与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尽快完善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中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使得在打击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而且还应当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甚至秧及未来更大的利益,提高其失信成本。最后,加大对公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人们知法懂法,懂法守法,让诚信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我们的生活中遍地开花。
二、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1.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在诸如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学生干部评选、党员选拔等政策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诚信论坛、诚信征文等。通过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得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旋律。
2.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上的信息;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言论和思想,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只有这样,在对大学生开展诚信素养的教育时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净化家庭诚信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1.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重智轻德,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们要注重对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爱国爱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孩子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也应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反馈到孩子大脑中的第一印象。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信的行为和想法时,一定先要自检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存在同样错误的想法与举动,惟有如此,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转贴于
2.家长要重视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激增。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宏观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孩子刚进入大学后,会有一阵“断奶期”,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所有的事情全要自我打理,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这时他们会非常苦闷和矛盾,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学校、教师密切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也必须由教师和家长同心协力,让大学生们自己认同和接受,才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从大学生个体入手,提升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
1.树立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志
诚信自律意志,指的是人们履行诚信原则和规范时,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的能力和毅力。大学生要逐步树立诚信自律意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要通过诚信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二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规范,不断向好的榜样看齐,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三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底线,保持诚信品德,决不能做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四是要不断鞭策自己,以诚信处事为荣,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抢得成功的先机。
2.养成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
诚信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联络与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自发的、带有主观意识倾向的稳定的诚信行为。人们只有将诚信规范内化为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真正的诚信才能彻底实现。大学生要想培养出稳定的诚信行为,就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社会服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自觉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体验生活,了解国情民意。诚信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大学生在践行诚信行为时要人前人后都一样,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养成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许项发.诚信体系建设的根基在文化[J].理论导刊,2003,(2).
[2]赵爱玲.国内诚信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新探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增强他们的诚实与守信意识,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408 份, 回收率达到81.6%。 覆盖了各个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现结合问卷的内容和统计结果, 就目前高职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作如下简要分析:
一、对于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
对于目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不容乐观。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试作弊、无故拖欠学费、论文剽窃、求职失信、交友失信、还货失信等方面,各方面严重程度如下表:
(1)对考试作弊行为
(2)关于欠费问题
(3)关于毕业论文的问题
(4)择友方面的问题
5.求职材料作假现象
2.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1)造成同学故意欠费的原因主要有
(2)目前高校学生中直接下载论文之类的现象比较普遍的主要原因
(3)近年高校教师中频繁出现的论文剽窃现象带来的影响
(4)学校的诚信教育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造成大学生诚信问题有很多因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社会因素如社会道德伦理氛围、政府官员的腐败、市场经济中欺诈坑骗、假冒伪劣、企业间拖欠的“三角债”、近年高校教师中频繁出现的论文剽窃现象、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等都强烈地预示着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家庭原因:如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家长疏于管理自己的孩子,任凭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家长自己就不讲诚信,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都是不利的。学校因素有:高校一直强调道德教育,但学校没有进行系统的、长期的诚信教育,只是针对某些问题(考试作弊、就业诚信)等开展一些活动,见珠打珠,见子打子,成效不大。不少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单调,重灌输,轻实践;重量化,轻定性分析;太封闭,缺乏开放性。另外,学校本身的诚信也存在问题,如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虚假行为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认为改善当前高校诚信现状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44.4%);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34.%1);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33.8%);完善学校相关规范,形成诚信监管体系(30.6%)。见下表: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社会、学校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以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学校要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损益”的校园氛围。如果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那么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学校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
2.加强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高职院校要成为培养诚信教育环境的沃土。首先,应制定对大学生分阶段的诚信教育计划,并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对大一学生要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清楚诚信的含义及诚信对每个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入学后刻苦学习,诚实应考,诚实做人。对大二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结合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是职业生命的观念。对大三学生主要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第一,教育者应做诚实守信的表率。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应率先做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学生干部评选,评先选优工作等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言行尺度是一致的。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完善学校相关规范,形成诚信监管体系
大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 但其社会化并未完成,他们还缺少独立法律主体地位。大学生缺少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就没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没有责任心,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法律意识,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仍有可变性。诚信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 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完善学校的相关规范,诸如:制定加强考风考纪的管理办法,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规定, 学生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催缴学费管理办法和学生诚信考核评定制度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积极践行诚信, 在引导学生诚实守信的同时,对失信行为予以严肃惩处。在制度的执行中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 制约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建立、健全校园舆论监督制度, 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校报、广播站等舆论阵地的监督功能,对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记入学生档案等,促进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
4.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健全社会诚信评价机制
(1)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纪录延伸到社会。
(2)建立科学的诚信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
(3)建立学生个人信用系统,在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和困难补助的同时, 考核他们的诚信指数, 考察学生在校表现、成绩和费用交纳等情况并记录在案, 从而提高学生们讲诚信的意识。
(4)完善惩罚机制,增加失信成本。社会惩戒机制的欠缺是当前社会诚信缺失、欺骗欺诈行为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意识薄弱,加上社会公众比较普遍存在的道德自觉的缺失,以至社会的失信成本不高,更多的社会成员会冒着较小的失信代价去换取更多的失信收益。完善惩罚机制,就是要尽量减少失信收益,增加其失信成本。通过对失信者的惩罚,让失信者明白:失信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在新的历史时期,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修养,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对建设和谐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提出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高校诚信缺失的现状
1、言行缺乏诚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信贷缺乏诚信。1999年,国家推行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重棒。有媒体报道,各高校在5~10 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有29. 71 %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 %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3、考试缺乏诚信。各高校为严肃考场纪律,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考试时必须凭三证:身份证、学生证、考试证参加考试。对监考老师学校也明确规定监考时严禁看书、玩手机。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笔者经过调查还发现,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一系列考试中存在严重的答案买卖和聘请“”等现象。
4、就业缺乏诚信。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就业中脱颖而出,部分学生利用各种手段“修饰”求职简历上,如修改成绩、制造虚假荣誉证书、虚构社会实践经历等。有用人单位很无奈的说,一场招聘会下来可以同时接触到同一学校几名校学生会主席。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现实要求。我国于2002年1月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必须成为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经济,即"法制经济"或"诚信经济"。经过多年的经贸合作,我们发现"诚信"便是赢得合作伙伴,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对即将入世的大学生来说,肩负着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制度的重任,他们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
2、诚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更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缺乏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就可能导致人格缺陷或偏离,甚至可能使其误入歧途。近年来,犯罪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从其根本上来探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良好系统的诚信教育。
3、诚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人才是有德之人,而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以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行为要求为准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相结合。把“诚”和“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开展校园基础文明建设,逐渐培养大学生文明意识和为人处事的道理。例如开展“说实话、办实事”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在校园内形成讲诚信的气氛,让大学生感觉任何事都可以也应该依赖诚信来办。另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走出校门,积极宣传和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和诚信教育,使助人者受到表扬,受助者受到感染和鼓舞,形成一种明礼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气氛,为形成一个守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而服务。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华中理工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理论”,他认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所浸泡的萝卜、白菜的味道。学校的文化氛围也影响熏陶着学生的品质。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利用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最后高校还应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和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相结合。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包括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学习成绩、助学贷款以及各类素质表现。部分学校也可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增加诚信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效性。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综合素质测评相结合,将其纳入奖学金评定、升学考试、年度评优、助学贷款等相关评优推荐活动的重要指标,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暂缓贷款等措施,对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真正起到制约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诚信意识。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繁荣发展的大事。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运用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积极探索适合各大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古人云: 人无信不立。信用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共同的道德规范,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道德品质的养成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担负着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整体社会评价是好的。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诚信浪潮的汹涌,大学校园也非一方净土,不诚信现象有加剧之势,涉及到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比如学习不诚信、考试作弊、蓄意拖欠学费、不诚信就业、以及日常行为的失范等。信用缺失将使大学生很难在踏上社会后立足和发展,一旦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形成舆论批判,势必造成对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感,这带来的后果将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我们必须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前进行诚信重建。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环境。
1、社会大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双刃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有些人置良心与道德于不顾,不择手段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做出了一些重利轻义的事情,如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社会上的这些消极现象使人们在认知中产生这样的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的各项法制建设还不完备,社会上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很多,这使得诚信缺失问题在整个社会中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久而久之,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是必然的。
2、学校、家庭等小环境因素。学校和家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但现在学校、家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大学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小学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任务,在德育教育上,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甚至把德育课挪做它用;而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淡化。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太封闭,没有走向现实生活,缺乏开放性。同时,现实社会中的学校本身,诚信也出了问题,有的学校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虚假行为都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有的家长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榜样作用。正所谓上行下效,长此以往,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何来的诚信可言。
(二)内在主观因素。
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一直生活在单纯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方式感受着时代的变革,对他们来说高考就是唯一的人生竞争,在顺利进入大学后,有不少的学生开始失去目标、失去方向,变的浮躁,甚至堕落。再者,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与一生,家庭环境优越,从未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不可避免的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某些弱点,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急功近利、贪图享乐……
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还有少数大学生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由于有错误的人生价值观作理论指导,有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不良刺激,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道德和人格的缺陷和失衡,做出种种不讲诚信的行为。
二、如何进行当代大学生诚信重建。
(一)将高校诚信教育与全社会诚信机制有机融合起来。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把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重要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阵地的优势,灵活采用适合各阵地的教育方式,为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从社会角度来说,首先净化社会环境,优化伸张诚信的社会法制环境,在立法和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细化各项规定;在执法中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使欺诈者不仅要受到大额的经济处罚,而且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在社会环境中强化公民的法律契约意识,法律与诚信相结合,带动社会诚信道德风气的形成。其次,各级政府和领导应该成为率先履行诚信的表率,引导整个社会营造出诚实守信的道德之风;最后,加大新闻媒体的公开曝光力度,利用社会道德舆论褒奖诚实守信者,谴责背信弃义的行为,推动诚信道德之风的形成。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身体力行。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加以正确引导。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信用体系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以及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日益严重,警示我们应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诚信教育体系,以系统化、规范化作为诚信教育的标准,使高校诚信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中,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败坏了社会风气,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每年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来看,诚信普遍缺失。这表现在弄虚作假严重,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学术抄袭,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制造虚假履历,虚报荣誉,投机取巧,追逐名利;信用意识缺乏,骗贷逃贷严重;拖欠学费,随意违约等。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除了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和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诚信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完整。长期以来,我们的诚信理论教育主要从传统诚信观出发,偏向于从内在道德层面,靠自觉、自律进行诚信的教育,比如儒家文化非常重视道德示范作用,把整个社会的信用维系于人们的道德水准和身体力行之上,忽略了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外在行为表现、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信用教育。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观两者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没有诚信,市场经济就不能有序运行;没有诚信教育,就不能完全提供现代市场主体所必备的诚信素质。
诚信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不科学。在诚信教育方法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诚信评价方式上,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缺乏记载反映学生诚信状况的内容,轻过程评价,重结果评价。这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实守信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很难令人满意。
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诚信教育形式化,缺乏实效。虽然学校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由于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在观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多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诚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在这种观念下,诚信教育没有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诚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经常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使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必要的生存土壤。这主要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缺失甚至家庭引导具有负面效果,社会用人机制重能轻德,媒体虚浮夸大以及政府的诚信危机等,都在消解学生的诚信意识。
诚信教育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不健全,国内许多行业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机制,高校信用体系建设也相当缺乏。这表现在:第一,没有建立大学生信用政策法规制度,缺乏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状况进行评价、奖惩、信息采集、监督管理等制度,更缺乏相应的评估标准和量化考核标准。第二,没有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第三,没有实行大学生信用奖惩制度。第四,没有建立大学生信用监督管理机构。
创新诚信教育理念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根源是制度问题,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制定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时,除了要规范个人道德外,还要体现出诚信和物质利益的一致性,树立恰当的利益观,以此鼓励和建设诚信。因为诚信这种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取决于物质存在。这种物质存在就是利益。受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德育教育长期以来强调“君子道德”,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道德的人是不能考虑个人利益的。但是,“利欲”又确确实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而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内心信念等精神力量起作用,最终要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律、自觉来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要求大众都能“从善如流”,所以就必须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来规范,而这些法律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出发点应该多从人性出发。所以,在建立高校诚信制度体系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利益因素,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大奖惩力度,通过对守信和失信的奖励和惩处,让“诚信无价,信用有价”,“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时失信,时时受制”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也就是要增加诚信收益,增大其失信的成本。
建立诚信教育体系
构建诚信教育的知识体系,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随着我国社会日益发展和进步,诚信在社会市场经济下获得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学校要从道德层面、经济学视角、利益关系、外在行为表现和行为规范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信用教育。
创新诚信教育方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创造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条件。改变过去单纯说教的授课方式,采取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学校社团活动等活动,实施对大学生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导航,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提升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知行统一。
建立诚信教育的社会体系。学校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但家庭、社会教育制度的积极配合有利于诚信教育体系的建立。要在全社会逐步建立社会认可的模范诚信家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诚信家庭的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信用制度,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建立校园诚信信用体系
建立信用政策法规。学校要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诚信监督、诚信信息查询和诚信奖励等一系列制度。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遵章守制、契约行为进行归纳分析,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逐步探索出一套量化考核标准。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以此作为大学生奖学金评定、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三好生评选、发放助学贷款等工作的综合测评依据,从而形成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刚性约束。有了大学生信用政策法规,就能对大学生个人诚信状况的评价、奖惩、信息的采集、监督管理等做到有法可依,使大学生在诚实守信方面有章可循。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学校把大学生有关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情况、校园卡使用记录、申请助学贷款即还款时间和金额等个人信用情况记录存档,作为学校考核评估学生信用状况的依据。以互联网为依托,依靠科技,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档案不仅包括学生在校的学籍、学历文凭、学位证书认定,还包括膳食、图书、个人消费状况,还可以把助学贷款经办银行等信息纳入信息网络系统。所有信息统一进入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中心网的公用平台,实现网络系统对接、互联、纳入电子化系统管理,便于相互查询和信用资料共享。由大学生征信评估部门对学生在校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归类分析,形成规范化、真实可靠的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从而为诚实守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个人电子诚信档案,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通过电子诚信档案的建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督促学生以“诚信为本”,做有诚信之人。待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本人交给用人单位。这样可以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