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自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本科生自我总结

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277-02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式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淮阴师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从2010级起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所谓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担任本科生指导老师的制度。导师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制订成才计划,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快速成长。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

历史学院现有教师32名,7名管理人员,25名专职教师。2010级新生175人,实行全程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5~6名学生。本科生导师的聘任实行双向选择,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根据2010级学生志愿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为其指定,原则上由历史学院教师担任。待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导师人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微调,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选拔

为了确保本科生导师作用的发挥,历史学院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教师的专长、业务水平以及投入时间的情况安排了本科生导师,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本科生导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年终教学评价中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聘任为本科生导师;原则上导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历史学院现任教师。(2)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3)本科生导师必须能够重视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

自2010年9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进行了下面的工作:(1)制定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组织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共同学习,以便导师明确自身的职责,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导师的指导,同时促进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教师工作的沟通交流。(2)组织本科生导师学习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培养方案及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组织教师学学生学习守则,以便本科生导师能够更好地指导本科生进行专业学习、选课、学业辅导和生活辅导。(3)每学期初由本科生导师制订工作计划,并在全体教师会上宣读,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期末本科生导师要进行工作汇报。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学生的专业成绩情况,在与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位本科生导师分别组织进行了专业学习经验交流会、专业技能培训及竞赛活动、专业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等。(2)做好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的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与特殊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并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现状,确定努力的方向。(3)引导学生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计划,并在期末进行自我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年的规划。(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四、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与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相比,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2010级新生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了,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具体表现如下:(1)学习方面。相较于以往,2010级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及格人数大幅度降低,积点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过关率达到了90%。(2)社会实践方面。2010级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为淮阴师院其他学院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到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活动,获得好评。旅游管理学生到纪念馆、故居等进行义务讲解。历史师范班则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农村,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获得社会良好反响。(3)积极谋划人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学生能够制订自己的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和人生规划,并且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如一些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资格考试,各种各样的考证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一些学生则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去上海、南京等城市去上雅思、托福等辅导班,为自己在未来就业道路上增加筹码。(4)师生交流方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得师生交流更加密切多样化。以前,学生只能利用课间短暂的时间与老师交谈,现在学生定期与导师们见面谈话,平时则电话、短信联系紧密,QQ、E-mail互动频繁,师生关系也倍加融洽。

五、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思考及存在的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历史学院2010级学生精神面貌出现极大改观,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专业定位较准和心态良好,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以下因素:(1)导师制能较好实现因材施教。实行导师制后,导师可以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避免了班级授课制的“一拉平”弊病,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学地培养。(2)导师制能较好促进专业学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不少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导师言行中反映出对本专业的热爱和执著,能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也能通过参与导学活动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思想,提高学习积极性;而导师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也使不少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帮助更大。

一年来,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1)师生比偏低。历史学院仅在2010级中实行导师制,师生比大概在1∶5~1∶6之间,以后将陆续推广到全院四个年级800多学生中,届时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师生比将达到1∶30左右,导师们将无法和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也没有时间对所带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导师制作用的发挥将有所抑制。而个别导师教学工作量大,对导师工作的投入很不充分,导师工作也流于形式。(2)学生和导师互动意识淡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历史学院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更习惯于洗耳恭听,老师更习惯于谆谆教诲,天长日久,老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双向互动关系。(3)考核指标难以量化,激励措施不足。在历史学院导师制实施方案中,有关考核办法的规定内容难以量化,而且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影响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只能相对进行评估,有时可能有失公允,同时也存在激励措施不足问题。与承担教学与科研相比,历史学院本科生导师的报酬偏低,义务工作的成分更多一些,对于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学院更多时候只能是精神鼓励。

六、对策与建议

1.强化本科生导师的遴选。遴选本科生导师时,不仅要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规定,还可以在教师学历标准及业务素质达到同等标准下,更多的侧重于教师的政治水平、师德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作为选拔标准,把真正关爱学生、热爱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并能够有效贯彻执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师选出来充实到本科生导师队伍中。

2.打破传统观念,加强师生互动。勇于打破高校目前存在的师道尊严、师教生学的传统观念,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时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状况从学生那里汲取新的灵感和挑战;而学生不仅要听从老师的教诲,更要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时时反馈给导师,通过双方良性的互动以达到教学相长。

3.有必要利用庞大的退休教师队伍来解决导师队伍不足的难题。退休教师相对来说时间比较充裕,对教师职业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且通常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沟通经验,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全面的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好退休教师队伍,一方面将极大地丰富指导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各方面的学术气氛、思想、治学态度和方法的陶冶,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行。把导师的工作和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导师在受聘期间,应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应按指导学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计入教学工作量,同教学工作量一样享受校内津贴等福利制度。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应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学生的表现要与课外创新学分、三好测评、奖学金评定、入党、免试研究生等挂钩,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历史学院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本科生导师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本科生导师制在历史学院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历史学院的本科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凡东,卢秉利,燕霞.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6.

[2]刘春丽,黄才国,冯伟华,等.本科生导师工作之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2):235.

[3]朱江.试析本科生导师制度及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3.

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 教学手段 网络教学 科研素养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生物科学等专业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1],是关于科学试验的设计、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结果解释和推断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于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使学生理解试验数据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树立农学和生物科学研究正确的思想和方法。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处理和分析农学和生物学试验数据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课程以及毕业论文设计与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扬州大学的《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在2010年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包括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多数专业的本科生以及部分研究生。近年来,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注重将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

1 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

近年来,本教研室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相关课程系统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努力,主要包括:

1.1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

根据夯实基础、拓展外延以及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是《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章节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不只是课堂讲授的大纲,还应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纲要。《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一门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工具处理和分析试验数据,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把握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强调生物统计方法的应用,同时注意介绍本领域前沿信息与新的统计方法研究进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与时俱进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的最终目的,在目前计算机已经普及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解决统计计算问题已十分容易。本教研室积极拓宽思路,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统计分析系统SAS应用》和《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两门校级公共选修课,每年授课人数超过200人。这一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所讲授的统计分析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除开设《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外,还应开设高级生物统计、试验设计、数量遗传学、统计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多门后续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是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学位或必修课程。对进一步加深对《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还对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生物技术以及其他农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有较大作用。

1.3 规范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讲授、上机操作等教学过程中,注重革新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特色,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强化自觉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但又不拘泥于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讲授过程别注重统计基础理论与统计分析方法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统计方法的了解与掌握更加实在。努力探讨实践互动式教学,改变传授式教学中师生的距离感,采用计算机演示,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多年来,本教研室一直采用试题库出卷、试卷内容广泛、题目严谨、严格考试、统一阅卷,判分标准合理,使生物统计课程历来为各类学生所重视,使这一在农学院普遍认为较难学习的课程,被广大学生所接受、理解并掌握,并能在毕业论文、科研实践中加以应用。

1.4 突出精品,狠抓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本课程教研组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课程组莫惠栋教授就编著出版了《农业试验统计》(第一版和第二版)和《实用农业试验方法》等教材[2]。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庄巧生研究员曾评价道:“《农业试验统计》是一本好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系统性、逻辑性、实用性都很强,不仅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好教材,也是农业科学特别是作物科学工作者的好工具书”。此外,为了与《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学习相配套,在1996年组织编著并出版了《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实用教程》,该教材是国内较早介绍统计软件的教材。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本课程组又主编了《SPSS农业试验数据分析实用教程》和参编了“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信息学》等,形成了系列教材体系。此外,经高等教育出版社约稿,本课程组正在组织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相关教师《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最大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4-5]。针对本课程的实际特点,在组织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解决办法:①备课等各类教学活动,对重点难点共同研讨,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采取措施等原则性建议,再由各任课教师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组织教学。②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厚积薄发,层层剖析。采用讲要点、讲方法、讲思路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参与和交互,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③提倡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单机版的“生物统计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该课件利用动画演示、数据库查询、自测系统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S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建立了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④滚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由于统计课的内容前后连贯性很强,因此,从实例或学过的内容引出新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采用提问或自我总结的方式,将上次课或与本次课有关的知识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起到带领学生复习和理清思路的作用,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引出新的知识。⑤坚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使学生从“教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会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3 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

3.1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

以科研促教学是做好《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工作的主要措施。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几年中,课程组成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努力争取教育部和校级教改项目,先后承担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并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之中,对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听课,互相讨论,加深对统计分析理论的理解。并注重对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学水平。

3.2 承担其他科研项目,拓宽研究领域

实践证明,科研工作对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因而本教研室的所有教师都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的。目前,本教研室的教师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部省级(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多项。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多篇,在国内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上7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30多篇。此外,我们的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研奖励。以上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大多数与本课程密切相关,这对加深统计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因此,科学研究不仅促进了本教研室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平均数的比较可用我们自己培育的新品种间产量的比较;绪论的教学可介绍自己在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课程方面的科研成果,即把自己提出的胚乳性状QTL定位方法、最大似然聚类方法、非线性拟合的缩张算法和多种具有国际影响的QTL定位新方法等介绍给同学,一方面建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将研究生处理数据资料的经典例子给同学讲述,使他们意识到要灵活使用统计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把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内容从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侧面讲述给学生,潜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 全新教学方式的使用

依托校园网,建立了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本教学系统包含课程简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常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习题集、统计软件开发、教研教改和参考资料等内容。同时为方便同学生的交流,我们专门设立了网络讨论区。生物统计网络教学系统的多样性、形象性、互动性及灵活性等特点,改变了以往生物统计教学的抽象与难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除了建立了《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教学网站,为适应单机版用户,我们开发了单机版的DAS(数据分析系统),目前2.0版本已经通过测试,即将在互联网上。DAS系统包含学习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两个部分。其中学习系统面向生物统计的初学者,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而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全菜单操作方式,类似Excel的运行界面,完美的图形输出方式来进行数据分析,涵盖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统计分析方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发DAS系统的iPad版本和android版本。

5 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教研室坚持边研究探索、边试点实践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全面规划,重点突破。自2003年以来,参加试点实践的有农学、农业信息技术、农村区域发展、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和应用化学等本科专业,学生人数1000人。具体效果主要体现在:①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农科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利用科研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模式:立题制定试验方案选择田间试验设计类型田间实施观察记载收获、取样、考种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撰写课程论文发现问题再次立题,深化研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科研素养。近年来,本科生将本课程所学习的教学方法应用到科研实习中,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生明显提高,并已经有本科生将在SCI刊物。②为本科生考取研究生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开展统计软件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以后在科研工作中利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学院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将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知识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数据分析的能力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永立,乔琳,樊淑华.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尝试[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82-84.

[2]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学业情绪 研究生教育 社会认知模型 控制价值理论 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25-04

[作者简介]陈绣霖,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广西南宁530004)

自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提出的2014年将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意见后,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文书锋、俞国良的研究指出,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是学业。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是反映其学习心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学业情绪的研究对提高研究生学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业情绪概述

(一)学业情绪的界定

国外学者Reinhard・Pekrun最早提出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把其定义为“与学业进展、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愉快、焦虑等)的总称”。根据一系列质性和量化的研究,Pekrun等人得出学业情绪的结构要素,包括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并根据任务相关性和个人相关性把其分为四种类型:过程的、预期的、过去的和社会的,开发了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简称AEQ)。我国学者俞国良等人指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它不仅包括学生学业成功和失败体验到的情绪,也包括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具体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如课堂、作业、考试等环节。学者孙士梅认为学业情绪是在学习情境中体验到的与学业进程、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多种情绪。李磊、郭成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期间的情绪体验。马惠霞先把学业情绪界定为一般情绪,再根据课程和情境两个维度进行细分。概而言之,学业情绪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学习情境相关,二是综合性的情绪体验,三是具有情境特异性。学业情绪的代表性理论为社会认知模型和控制价值理论。

社会认知模型认为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评价,包括主观控制与主观价值两部分。主观控制直接关注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非直接关系的个人特点和偶然结果之间的联系、对自我胜任能力的评价(即能意识到胜任特征,如自我能力的概念、自我效能感等)、主观价值自我评价(包括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主观控制和主观价值在情绪体验和环境因素中起中介作用。这些中介因素包括动机、学习策略、认知资源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环境变量包括能力支持、自我支持与控制、反馈等(如图1所示)。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控制和价值的评估能唤起主体的成就情绪,包括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愉悦、沮丧、厌烦等情绪,也包括对成功或失败的相关体验,如愉快、希望、自豪、焦虑、无望、内疚和愤怒等。学业情绪是学生通过对自我胜任的认知、学业活动与结果控制评估及价值评估产生的。控制评估主要是学生对自我主体因素的判定,价值评估则来源于对人为重要性的判定,控制及价值相关的认知评估是环境变量与学业情绪之间的中介变量。控制价值的前因变量包括教师教学的认知品质及任务要求、价值感应、主动性支持、目标结构和期望、成就的反馈及结果等。前因变量通过“控制――价值”的认知评估影响和产生学业情绪。情境、评估、情绪和学业之间是存在交互作用的动态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

(二)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

学业情绪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情绪和情感既影响到人的认知操作,也必然影响到人的学习与工作效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涉及到注意力水平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感知、记忆加工、创造力、思维流畅性等多个方面。有研究证实,人更容易提取与当前情绪一致的记忆信息。学业情绪与学生认知的紧密联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研究和开发。首先是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开发和研究工具的细化。多数学者主要采用观察法、自我报告问卷法、实验法和神经心理学方法等测量学业情绪,并发展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业情绪量表,如小学生、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的学业情绪量表。甚至开发细化到某一学科及专业的学业情绪量表,如董妍、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马惠霞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王妍编制的《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等。其次,进一步考察了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干预方法及学业情绪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根据学业情绪发展特点,学者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级、性别、生源地、学业成就及学业领域差异性等导致的青少年学业情绪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业情绪与归因、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情绪自我调节等变量密切相关。我国目前对研究生学业情绪的研究较少,更多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学业幸福感,而学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学业情绪。因此,围绕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从更具体的学业情绪角度了解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来源、现状,编制相关的测评工具和进行干预策略研究,是未来学业情绪研究的方向之一。

二、研究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

要了解研究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须了解当前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特点。研究生学习独立性强,区别于本科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学年主要是在课堂中学习基础知识,部分课程可依据自身的专业及兴趣进行选择,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选择及确定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做实验、处理数据等等,一直到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要求研究生除了要有较好的自学、科研能力外,还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转变本科时代养成的思维方式。这种转变给研究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当然,除学业外,生活、工作、婚恋等各方面的压力也使得研究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自身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中。研究生学业情绪具体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突出表现为自我认知和成就目标。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研究生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自我认知态度和结论会对其学业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理工科专业从事科研的机会更多,专业水准更高,易于出质量较高的成果;科研活动紧跟社会需求,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但工作任务量大,易导致身心俱疲。而文科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方式和途径较为单一,故文科研究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且社会调查不易,需大量投入时间与精力,结果却易受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可靠,不具备外部效度,科研与现实脱轨。这些因素导致很多研究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归因偏差、自我效能感降低,产生消极的学业情绪。

成就目标为研究生如何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认知框架,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引发不同的学业情绪。研究生专业科研活动的明晰性、研究方法的系统性以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接受专业指导与建议的程度、个人对人生的规划和当前科研活动的功利性取向,均可导致研究生成就目标的取向差异。如何选择目标及达成目标的过程,作为行动的主体,研究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较多的消极情感。

(二)环境因素

控制价值理论认为,学生的控制价值评估体系会受到以下环境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动支持、教育目标结构、重要相关人对学业的期望、学习成绩的反馈及结果、亲友对学业的支持程度、学业压力、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失败反馈和学业失败后的惩罚、家庭尊重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学生学业自我总结和学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因素。就研究生而言,其学业情绪还会受到科研活动性质、师门学术氛围、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氛围以及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群体较为分散,共同学习活动或闲暇的集体活动较本科生少,班级归属感较弱,平时接触较多的是课题小组的成员或师门成员,故师门归属感较强。学业成败的反馈大多直接来自于导师,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重要关系之一。导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及导师对学生的期望与支持、教育目标的设定、科研任务的要求等诸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此外,同学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师门的学术氛围、师兄师姐的指导等因素也会引起研究生学习情绪的起伏。

三、学业情绪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古语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来看,乐学是以学习情感为基础或手段的一种快乐的、与学业协调统一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快乐是乐学的基础与手段,愉快是人的基本情绪,是乐学产生的依据,能创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习效果更好。研究生要做到快乐地学习,可以通过“以知育情、以意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贯穿始终”等路径提升其学业情绪。

(一)培养研究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知育情、以意育情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学业情绪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于自身周围信息的感知形式与加工方式,自我调节是改善学业情绪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学业问题进行合理归因、以认知和意志进行调节是提升研究生学业情绪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培养正向的思维方式。从积极心理角度出发,用乐观向上的态度迎接研究生阶段的学业挑战,自我悦纳,以理性、全面和发展的眼光权衡专业利弊,审视自己的科研压力和学业困惑。其次,要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研究生要全面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自我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确立自身在学业上的中长期目标并付诸实践。再次,掌握必要的认知资源和学习策略。主观控制和价值在环境因素与学业情绪间起着中介作用,而学习方法和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主观控制和价值的可控因子。因此,研究生要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多渠道的解决问题途径投入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PBL教学 口腔医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56-02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也被广泛报道[1~3]。其教学理念是基于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口腔医学各科之间均有紧密的联系,往往一个病案会涉及多个临床科室做出的诊疗方案。传统教学无法进行跨学科教育,为了培养口腔医学生多元化的临床思维模式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将PBL应用到口腔医学多学科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我们在口腔临床教学中多学科联合采用PBL教学,并对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进行了如下总结。

1 临床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1.1 传统口腔医学教育现状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法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偏重于使学生获得口腔基础理论知识,在知识点的把握、理论整体性等方面存在优势,但整个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生知识应用和自学等方面的培养,无法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特别是面对真实的病人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4]。

1.2 学科之间缺乏整合

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主要分为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儿童预防科、口腔放射科。涉及临床的课程主要包括《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儿童口腔医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等。口腔本科学生在大学四年级将会学习完口腔医学专业所有课程,大五进入临床实习。所有课程都是以独立单元式完成学习,没有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联系,学科之间未经过整合。口腔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未进行过完整的病案讨论与分析,使得进入临床实习时,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很难将其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恰恰口腔各科室间联系紧密,患者就诊时所患疾病可能需要多个科室共同完成,口腔医学生要设计出完整的治疗方案,就必须要具备敏捷的临床思维模式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将各学科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此教学目的,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2 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多学科联合应用

2.1 PBL教学法的优势

PBL教学法在医学临床学习中是运用基础与临床的知识,就临床病例提出问题,建立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发展自学能力,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可弥补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缺点,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PBL课程设计注意跨学科横向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其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接近临床实践,把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贯穿于临床全过程。此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各基础学科之间的界线,实现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知识间的横向综合联系。作为一种口腔医学教育改革途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体现了更多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2.2 PBL教学法的实施

PBL教学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自学与讨论,达到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选择口腔有代表性、涉及多个科室的病例为学习题材,举例如嵌入性牙外伤,可能涉及口腔内科的牙髓治疗、正畸科的牵引治疗、修复科的后期修复以及口腔外科的会诊。目的是将口腔多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应与学生学过的医学知识水平相适应,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施过程:(1)分析案例,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临床口腔医生接诊的案例,学生分组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对给出的病例做出什么诊断及诊断依据?哪些鉴别诊断?涉及到那些临床科室?治疗方案?(2)分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展开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的讨论,看能否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进一步学习。(3)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文献寻找相关资料,小组内自行组织进行讨论,解决本小组提出的相关问题。(4)集中讨论,解决问题:第二次课集中学生查找的资料,小组间交流新学到的知识,展开讨论。指导教师起监督作用,及时纠正错误, 补充解释,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5)自我总结,效果评价:小组各组员对这个病例学习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不但需要总结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寻找改进的方法,还需要总结如何有效地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3 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多学科联合应用的体会

口腔临床多学科联合应用PBL教学法,能将口腔临床多学科整合在一起,使得口腔各学科的学习不再孤立死板,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对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能够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临床思维和提高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口腔临床教学方法。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对象。在PBL教学法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还改善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来自指导教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体现他们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多学科联合应用有其优越性,同时我们也发现PBL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没有成熟的教学案例,因要求案例涵盖口腔多学科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对口腔多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根据需要学习的内容而精心设计问题、编排案例,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熟知临床交叉学科相关知识,故此项工作任务艰巨。其次是老师和学生对于PBL理念的理解不够。在指导教师方面,角色转变是关键[5~6],不但要深入理解PBL教学理念,还能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起着协助监控作用。在学生方面,学生要认同和接受PBL教学理念,主动自觉的参与PBL学习过程,勿产生懒惰心理。

总之,PBL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多学科联合应用,能将各学科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PBL教学法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适合口腔临床教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Barrows HS .Problem-based lea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ion for Teaching and leaning.1996,68:3-11.

[2] Tavakol,K Reicherter.The role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the enhancement of allied health education [J].J Allied Health,2003,32(2):110-111.

[3] Hoffman K,Hosokawa M,Blake R J et al Problem-based leaning outcomes 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Med 2006,81(7):617-625.

[4] 潘征,夏何玲.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体会[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3,1(11):97-98.

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5

1.高中的学习动机十分简单,那就是高考,学生、老师、学校三位一体为高考,可以说是不择手段。而大学,由于奋斗目标突然变得模糊,学习动机也变得模糊起来。学习的目的性偏弱,不知为何而学习,一门心思追求考试的通过。同时,由于高中的知识内容相对简单,知识点相对少,社会联系相对薄弱,知识理解要求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我们在高中阶段可以抛开一切只谋书本;相反,由于大学课程紧密,知识难度高,要求理解陈独强,并且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直接与未来个人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的学习压力大,学生的思想负担也相对较重。加之奋斗目标的模糊,使得学习动机不很明显。这一点,是在大学学习中需要的别注意的。

2.学习动力方面,由于高中的终极目标是高考,学生所面对的是多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因此或多或少对未来都是乐观的。而大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社会竞争所产生的种种现象随着大学的逐步开放渐渐渗透到大学生活中,其中消极的一面尤其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高中阶段由于学习目标以及前景的清晰,使得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面都敢于投入资本进行运作,学生的学习动力也由三方面共同得来。如学生自己的大学憧憬,家长对学生鼓励以及奖励制度,学校对于优等生的种种特殊待遇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大学,则变得截然不同:首先,学校方面的动力消失。不得不提到的是,由于学校的前途、专业的就业前景等都已列入大学生的考虑范围,学生对学校失去了高中阶段的绝对信赖,因此,学校方面的支持效果普遍下降。虽然有奖学金等制度的刺激,但追根芥蒂,学生更关心的未来的发展前途,而不是完成学校的所谓各种“指标”;其次,是家长方面动力的削弱。由于大学生大多远离家乡,失去了来自父母方面的直接关心,心理上属于薄弱阶段。一方面,来自家庭的生活方面的支持突然消失,让许多习惯的高中衣食无忧的学生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学生不由自主将注意力分散到生活中,造成学习动力下降。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支配感空前加强,使之对高中增经(部分)适用的学习方法产生盲目的怀疑,而急于找到一种独立于从前的大学学习方法。这个因素因人而异,如果在寻找过程中产生焦躁情绪,则也会造成学习动力的下降。最后,由于部分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暂时迷失方向,奋斗目标也不清晰,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3.学习习惯方面,高中的学习体制与小学、初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大多是由多年的累积继承而来。而大学由于学习的体制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加之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学习习惯也应作出相应的改变。

大学学期自我总结完整范文:

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八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这个方面我们宿舍就做得比较好。我初中就已经到外面读书,因此很早就过着一种集体生活,所以我比较会理解别人,当然,我们宿舍的融洽和谐关系还很大归属于我们每一个宿友。可是最我我觉得自豪的是,进大学以来,我从来没有一次光顾洗衣部,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也坚持自己洗衣服,不给自己偷懒的机会。因为我知道惰性这样东西是培养出来的,只要不给它一次机会,它就永远没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东西了。还有的是,我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干净的作风,做到勤清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思想方面,由于加入思想道德修养和形式与政策等课程,使我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国家严峻的安全形势以及个人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密切联系,使我深化、升华自己对于祖国和学习的认识,坚定了我对党和人民的信心。

活动方面,我表现的比较积极。首先,我加入众多社团,丰富了我的社会经验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我一共参加了校舞蹈团、轮滑协会、计算机协会和微软技术俱乐部。其中,微软技术俱乐部要求面试,而我成功的通过了面试。纵观上半学期,我共参加了2次系学生晚会,2次校学生晚会,1次歌手大赛。这些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充满快乐,并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艺术方面的能力。总而言之,我会继续保持在参加活动方面的积极性,并将其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学学期自我总结范文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这个学期已经到了末尾,这个学期的结束也是我大学四年生活将要说告别的时刻。还记得报道时的炎炎夏日,还记得院长在联欢会上语重心长的话语。“你们是从东大的偏门进来的,四年以后我要让你们从东大的南大门走出去”。的确,为了他的这一句话,我为之奋斗了整整四年。这中间有喜有怒有哀有乐。现在回首这四年的学习生活,许许多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习是我四年生活的主线。我由一个普通的职中生一跃成为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这对我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喜悦,同时如何跟上重点大学的教学进度也一直是我最担心的。虽然没有表达出来,却一直在我脑子里浮现。与那些从高中考上来的学生相比,他们大多是从县城最好的高中考上来的。这样一比,我的信心几乎完全丧失。在以前的职中里我是矮子中的将军,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到了这儿我的身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变成了将军中的矮子。这让我自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在军训中与其他系的学生一起军训,在交谈中,他们对我们充满了佩服:其一是觉得我们不容易,从那么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其二是我们大多是学校的佼佼者,在工作能力和自理能力方面较强,善于沟通。这番评论虽然让我有了一丝安慰,但在学习上的忧虑还没有完全消除。院长毕竟是职教方面的专家,不失时机的给我们打气,从补课的第一天到开学典礼到不定期的见面,不断地给我们打气。在前几届师兄们的事实面前,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学习上没有不可跨越的障碍,只需要不断的努力。单从思想上重视还不够,还得从行动上着手。在这方面院里费尽了心思,提前补习我们欠缺的基础课,这让我从录取的喜悦中解脱出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这一段时间对我从一名职中生到重点大学的学生的转变有着巨大的影响。我发觉我的差距很大,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我不能掉队,我可以把距离缩短。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渐渐地增强了我的自学能力,同时一种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也渐渐地形成。后来院里又为我们安排高年级的学长介绍学习经验,帮助我们调整学习方法。借鉴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摸索的弯路。

本科生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问题为导向教学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0166-0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如精神科医生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临床精神医生的培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教学查房是一个培养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不可少的阶段,是培养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诊疗以及学习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1]。传统的教学查房多以带教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尽管也有提问,但仍未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一般流程是带教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讨论-总结,目的在于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2-3]。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1870年美国哈弗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 dell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而首创的,并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4]。案例式教学重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知识举一反三,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4]。本研究旨在探索CBL结合PBL在精神病学教学查房中的作用,优化教学模式,培养拥有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知识结构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精神科医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调查对象来自2010年3月~2012年2月年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实习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生,均处于毕业前实习阶段,已学习过精神医学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课程,共365人,男161人,平均年龄(23.13±1.57)岁,女204人,平均年龄(23.15±1.68)岁,其中五年制本科生215人,7年制本硕连读生82人,8年制本硕博连读生68人。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365名同学分为两组,A组181人参加案例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查房模式,B组184人参加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

1.2.2 教学方式 两组由同等资质的副高及以上临床带教老师教师根据本实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选出选择合适内容进行教学查房,每周1次,每次2个学时,共进行2周。CBL和PBL带教查房流程为:选择病例-备课、撰写教案-主持查房讨论会-指导学生讨论-讲评、补充-总结归纳;学生查房流程为:熟悉病例-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分工查阅资料文献、提出解决方法-参加查房讨论-互动提问-评价反馈-回顾与自我总结。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主要针对疾病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专科特点和教学计划选择病例,查找资料,不对实习生做特别的要求,按课堂教学方式讲授疾病相关理论并进行提问。

1.2.3 评定工具和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问卷依据教学查房实施情况和研究目的设置相关问题,以封闭式问题提问,提供假定的被试行为或态度备选,主要采单选,并呈等级式排列,采用5级评分方法,对总体满意度、查房质量、准备工作、上课效果、语言表达、选择内容、参与性、处理问题能力8个方面进行评定,回答“非常满意”计5分,回答“较满意”计4分,回答“一般”计3分,回答“较差”计2分,回答“差”计1分。调查前,经过20人预调查后由相关专家组对部分不适合条目内容进行修订和删节。查房完毕后由经过统一专业培训的人员发放问卷,采用同一问卷和匿名方式,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后统一收回。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实习考核。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两者性别、实习生来源分布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组、B组得分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3 两组临床实习成绩比较

A组临床实习生成绩为(93.4±6.2)分,B组实习生成绩为(91.7±7.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临床诊治要求有“循证”依据,这就对我们培养精神科医师提出新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而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将事半功倍。精神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及疾病作用的影响。如果没有有扎实、广泛的精神病学知识基础,很难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非常准确的诊断,从而制订出一整套完整、有效的治疗计划,往往会延误患者病情。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教学查房则是达到这些目的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精神科医师培养的需要。CBL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实习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形式,传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侧重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观念的培养,局限性在于耗时多、知识系统性差等[5]。而PBL可使实习生善于分析、系统综合,掌握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但PBL教学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容易出现“闭门造车”、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设计相应的问题[6]。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突出各自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带教老师的“一言堂”形式,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分析发言的积极性,而且老师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上的某些不足之点予以纠正,加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从临床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本研究中发现在精神科实习中,采用CBL结合PBL的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多地获得实习生的认可,实现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间的互动,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实习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潜在地加强实习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本研究中参加CBL结合PBL的教学查房模式实习生与参加传统讲座式查房模式的实习生临床实习成绩虽然较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的一些报道不同[8-10]。这可能是因为两组实习生得分均较高,不利于准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且两组实习生参加不同教学查房模式的次数较少、时间较短。

虽然对教学查房模式优劣的评价尚缺乏较科学系统的指标,主要是实习生的主观感受,但仍需要勇于打破思想的桎梏,不断探索,建立新的、更符合当前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查房模式。CBL结合PBL的教学查房模式有利于培养新一代更具有创新能力、参与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医学生,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平,杨波,王魁英,等.注重见习教学改革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424-425.

[2] 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 [J].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10(3):189-214.

[3] Prince KJ,van Eus PW,Boshuizen HP,et al.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 [J]. Med Educ,2005,39(4):394-401.

[4] 李雅轩,赵昕,张飞雄,等.案例在遗传与优生教学中的应用[J].遗传,2012,34(5):647-650.

[5] 朱焱,祝峙,郑建明.案例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8):1660-1661.

[6] 胡明冬,徐剑铖.医学教育实施PBI 教学法的优缺点[J].重庆医学,2010,39(16):2145-2146.

[7] 于世勇,陈剑飞,宋明宝,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36):3736-3737.

[8] 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00-101.

[9] 陈梅唏,覃泱,曾锦荣.内科临床实习中教学法的改进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