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05-02
研究生既是国家现实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创新的中坚力量。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待于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化。然而,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中存在着评价对象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原则僵化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效果。厘清“评什么”“谁来评”和“怎样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乃至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稳健提升亟待解决的重大基本问题之一。
一、评什么――评价内容的确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点
自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规模持续递增,2007年达到119.50万人,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培养的众多硕、博士毕业生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受到社会广泛质疑。人们在探讨缘由的同时,也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本身进行反思――研究生创新能力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能力?解决这些困扰着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问题正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其答案便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具体要点和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颇多,但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评价内容予以剖析和分解的极少。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题名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论文、论著很多,其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进行明确分析的却不多,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内容做出分解的则更少。已有的研究大多或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多为泛泛而谈;或比较国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归纳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或梳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发表个人策略性见解。为数不多的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分析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杨叔子指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研究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朱清时提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悟性和记忆力外,还包括好奇心和兴趣、直觉和洞察力、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等至关重要的素质;朱小军等认为,研究生的创新限指知识创新范畴,其创新能力由知识结构、智力水平、人格魅力等构成;吴巨慧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由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组成;叶海智等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包括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四方面要素;瞿海东等认为,自学能力、研究组织能力、人际表达能力、理论构思能力和前沿把握能力形成了研究生创新的能力结构;潘立等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应当包括丰富广博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思维能力、全面的智力发展、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强烈的研究动机。衡量研究生创新能力,有的从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和认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有的选取学习成绩、发表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水平、科研工作能力,或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智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有的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身心素质、创新环境、科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内涵分析的差异性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一方面反映了国内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上的百家争鸣,另一方面也昭示出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及评价对象认识的有限性和模糊性。其实,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外现,关键是创新,核心是能力。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内外部条件,在科学研究上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落足点应为“能力”,应对“能力”进行科学分解。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不同的划分。从性质上看,可分为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准确的记忆力、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辩证的评价力和现实的创造力;从作用上看,可分为学习知识的创新能力、观察事物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创新能力、表达见解的创新能力、选择课题的创新能力、集成成果的创新能力、发展理论的创新能力和贯通实践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从范围、目的、学科、专业等角度划分。将这些分解的具体创新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再细分出二级指标作为评价内容进行考核,能避免依据不清、对象不明的现存问题,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谁来评――评价主体的确立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关键
生活在特定时代和具体环境中,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倾向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评价主体会做出不同的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究竟应该由谁来评?谁评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在我国现行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中,高校是评价主体。高校通过考查研究生所学课程、发表文章和毕业论文来认识研究生的创新水平,评价其创新能力。在现有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中,学者们也都是以高校为评价主体,从高校层面设计评价体系。如李志平、韩惠鹏以研究生的课程成绩、情况、学位论文水平、科研工作能力为评价内容构建了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陈振斌、张万红以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身心素质、创新环境、科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为评价内容构建了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禹智潭、黄炳根以研究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智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为评价内容构建了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但是,如同企业产品由生产单位来评价会遭到顾客不满一样,研究生创新能力由培养单位――高等学校来评价也受到社会的怀疑。有人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应该在其毕业步入社会后由社会来评判。然而,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研究生也不同于企业产品。高校培养研究生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塑造,是对人――生命个体创造潜能的挖掘和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主体并非单一对象所能承担,而应由一系列对象来完成,具有系统性。(1)研究生是其创新能力自我认识的评价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自我认识和超越,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同样离不开他们的自我总结和反省。对于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努力和突破,研究生应有比较清醒的自我认识和评价。(2)研究生导师和高校是评价主体。导师因与研究生相处时间长,或指导学生,或相互合作,对研究生的学业表现最为熟知。作为研究生学业创新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研究生导师最有资格评价研究生学业的创新能力。高校则综合分析研究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情况,对研究生的创新素质、成绩和潜能进行评价。(3)用人单位和业内同行是评价主体。用人单位是毕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激励者、受益者和考核者,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结果――事业成就的当然评价者。业内同行则从行业发展状况出发,对校内外研究生的创新水平予以认定。(4)社会人士和政府机构是评价主体。社会人士和政府机构的评价虽有较多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性。社会人士或民间团体注重从研究生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出发,对其创新地位进行评价。政府机构则强调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对其创新贡献进行评价。总之,只有构建以研究生自我评价为基础,以导师和高校评价为依据,以用人单位和业内同行评价为主导,以社会人士和政府机构评价为参照的评价主体系统,才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三、怎样评――科学的评价原则的制定是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保障
评价原则是评价行为的方向性要求,是指导评价的规范和准则。不同的评价原则会导致不同的评价行为,产生不同的评价效果。科学地制定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原则是科学开展评价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原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评价内容上学业优先,评价者将研究生的学业――在校研修课程的科目和成绩、的数量和档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和研究成果作为重要评价指标。(2)评价主体上高校优先,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都将高校对研究生的综合鉴定作为重要依据。(3)评价方法上量化优先,评价者把对研究生创新成果的定量分析作为核心部分进行衡量。在这些原则指导下,高校积极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用人单位招揽人才也有了初步依据;部分学者尝试开展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人们对研究生的创新水平有了初步认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优先考虑和录用那些学业成绩优秀、科研成果较多的研究生;一些学者也从研究生在校产出的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状况、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和原创性成果数量等方面来评价。但是,当前的评价原则没有系统考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积累性、延续性和成长性,评价过度拘泥于学业、学校和量化,影响了人们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正确认识。
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既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全面考虑评价的内容、主体和方法;又要遵循发展性原则,充分关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生长和提升。具体而言,(1)在评价内容上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而且表现于实践、实验中的问题处理方面;不仅表现在校内学习期间,而且表现于毕业后的具体工作和事业追求上。因此,评价要理论与实践兼顾,校内与校外通评。(2)在评价主体上要做到个体和集体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以往的评价以高校为主体,注重集体评价。而科学的评价应突出个体体验,以研究生自评和导师评价为起点。评价中,研究生、导师和其他个体的评价要与集体评价有机结合,研究生的自我评价要与他人的相关评价有机统一。(3)在评价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一元和多元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开展评价要两者兼用、相互结合。同时,评价者还要运用归纳研究与演绎研究、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实证取向与人文取向、功能范式与冲突范式等诸多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实现中西融通、科际会通,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有志有力有物相之――兼谈研究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2]朱清时.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04).
[3]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5]叶海智,丁楠.基于默会知识论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
[6]瞿海东,陈慰浙.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构及其差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01).
[7]潘立,计时鸣,鲁聪达.以创新教育平台为基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3).
[8]李志平,韩惠鹏.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11).
[9]禹智潭,黄炳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4).
[10]陈振斌,张万红.研究生创新能力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11]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02).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 会计课程 多元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70-02
会计课程是应用型课程,更注重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的事务相结合。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对于会计实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更要积极地适应这一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就是对会计课程进行多元化改革。
一、高职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适应性
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更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忽略了会计课程会根据分支不同而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方式上,多采用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授课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但是会计课程的一些分支课程更适合采用小班教学或单独辅导的方式。高职院校采用的会计课程教材及考试体系大多是三四年以前的主流,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水准却是在逐年提高和变化。教材及理论试题的滞后性,会造成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无从下手。
(二)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一方面,会计实践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所聘用的实践课程教师大多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在理论基础上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这就造成教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没有全面、足够的了解,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时就会有局限。另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管存在不足之处。许多学生存在“实践是作业,关系到能否毕业”的观念,只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实践课程评价,而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对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价,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且每个导师的评判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成绩指标。这些因素都造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普遍偏低,学生的能力水平远远达不到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三)实践考核内容单一,评判标准不明确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评的内容主要是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很难体现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及处理新问题的能力,造成会计课程实践考核内容的单一,对学生寻求工作机会及进一步提升能力都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会计专业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大多以分数量化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却没有益处,基本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水平。
二、高职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方案
(一)理论教学及考核多元化
1.理论教学内容多元化。一方面,追求准确定位和定向培养。高职院校要根据会计的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进一步细化和丰富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使得培养出的技术型人才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性质有准确的定位。另一方面,注重新型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保持同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应及时更新教材,即使用电子教材或者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引进大量现实案例的方法使教学内容能够跟得上经济的发展需要。
2.理论教学方式多元化。传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过于固化,缺乏对于学生知识迁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无法大规模考查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理论的掌握及应用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课程改革时,应当采用会计案例分析教学、模拟过程教学、专项课题教学等多种方式。其中主要以案例分析和专题讲解为主,提高学生的会计事项处理能力,并提示其在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模拟过程教学则作为辅助,对于学生职业心态及职业思维进行培养、纠正与优化。
(二)实践教学多元化
1.实践教学方式多元化。为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的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层面,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行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者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亲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企业中会计职业的主要职责、从业人员素质水准及空缺职位需求等诸多情况;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社会生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
进行校内实训,主要锻炼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实现数据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数据报告等一系列会计操作过程。一方面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学习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实际会计操作过程中自身技能的缺陷,并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进行补足。
在企业中进行实际的会计实务工作,是最能够提升自己专业素能、了解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不足的途径,同时能够对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人脉资源、技能和素质经验。学校要尽量协调与企业的关系,多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经验的获得开辟新路。学生经过企业岗位的具体实践,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会计事项,适应职业的不断变化。
2.实践教师组成的多元化。高等院校在聘用会计实践课程的讲师时,应当侧重师范类学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一定职称水平的应当予以优先录取。此外,校方可以借助自身影响力和渠道,聘请有多年会计实务从业经验的企业职员或大学教授来校任职,并由他们组织构建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三)实践考核体系多元化
1.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学业评价主体是相应专业方向的导师,往往不能对学生的会计素养和综合水平进行全面的评判。因此应当延伸评价的主体组成,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中的同学等在内,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2.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高职会计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大多数的考核是在学校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学校的毕业限定,但是距离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立考核评价体系,必要时可以直接引进企业的考核体制,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毕业的最低要求,而是努力去达到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
3.考核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要求将需要评价的领域进行拓宽,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日常工作上,尤其要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实践单位或企业职员对该学生的综合评价上。着重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自学能力、解决新问题和重大任务的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能力。
4.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评定的方法上,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突出会计课程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以采用口头问答、书面报告、专题辩论、自我演讲及小组互评等多种方法对实践课程进行考核。在评定成绩的时间上,应灵活多变,不受学期、学年的时间限制,而是根据实践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进行分阶段考核,或者随机选取时间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增强其应对职业变化风险的能力。多数高职会计课程的学生缺乏考取职业、专业证书的观念,院校可以采用证书与评价挂钩的方式,激励学生去获取专业证书及从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增添砝码。
总之,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需要校方、企业、理论讲师和实践导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既是市场对人才的界定和筛选的要求,也是职业竞争现实的必然要求。卓有成效的会计课程多元化改革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及社会价值,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就业及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林.高职会计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职业教育研究,2010(25)
[2]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11(6)
[3]李祥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刘世云,黄佑军.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3(33)
[5]庞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6]王希旗.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3
1.1调查工具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等基本情况)及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InventoryforRegisteredNurse,CIRN)进行调查。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由刘明等[3]编制,可用于自评或者他评,本研究采用其验证版本[4],含7个维度55个条目,7个维度分别为临床护理能力(10个条目)、领导能力(9个条目)、人际关系(8个条目)、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8个条目)、专业发展能力(6个条目)、教学和咨询能力(6个条目)、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8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0=没有能力,1=有一点能力,2=有一些能力,3=有足够的能力,4=很有能力,总分220分,按分值高低将其分为3个级别,总分165~220分(条目均分>3分)为核心能力强,110~164分(条目均分2~3分)为核心能力中等,<110分(条目均分<2分)为核心能力弱,以此标准评价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08,7个维度的Cronbach′sα为0.718~0.903,重测信度r为0.830,55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值为0.310~0.72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52,效标效度r=0.44(P<0.05)。
1.2调查方法在新入职护士参加医院岗前培训后发放问卷,调查员为中南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经过统一的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匿名调查,发放问卷1h后收回。共发放问卷487份,回收468份,其中3份问卷为有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填写,予以剔除,27份问卷未填写完整,15份问卷的55个条目均选同一选项,视为无效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423份,有效回收率86.86%。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双人录入法录入SPSS18.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水平仅66名(15.60%)新入职护士具有较强的核心能力,277名(65.49%)具有中等水平的核心能力,80名(18.91%)的核心能力弱。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1。
2.2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个条目见表2。
3讨论
3.1新入职护士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y)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它可能只是个人所有能力的20%左右,却影响着几乎80%的工作绩效[5]。本调查结果显示,65.49%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核心能力总分为(137.19±29.74)分,且各维度的条目均分为(2.49±0.54)分,也处于中等水平,与Lima等[6]的研究结果类似。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最低,这与国内多位学者[5,7-8]的研究一致,但本研究得分均低于以上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以上学者的研究对象均为医院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护理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而本研究的对象为刚进入医院1个月内的护士,各方面能力均有很大成长空间。表1、2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及人际关系得分较高,新入职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尊重患者及委托人的权益,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并乐于分担、信守诺言,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这可能与学校课程安排及岗前培训课程有关。当前医疗环境复杂,频发医疗纠纷[9],因此,学校和医院均加强了法律及伦理学知识、沟通技巧的灌输,阐述各种经典案例,避免以后发生同类事件,如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多为人文社会学知识,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护理核心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医疗制度与法律、护理与法律、风险意识的强化、护患纠纷的防范、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强化了新入职护士这方面的能力。
新入职护士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紧急情况下,不能很快分析和确定出首要危机,不擅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虽然本研究调查的新入职护士95.7%为护理本科生,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仍然处于最低水平,提示国内医学院校尚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护理本科毕业生对此领域知识接触较少,而目前护理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在医院内护士群体中占的比例极少,护理改革创新及科研任务极大地需要本科生去承担。有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可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核心能力[10],建议国内本科医学院校可在以后的本科课程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增加科研基础知识相关课程,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能;医院也可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提供护士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稍高于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教学和咨询能力强调的是理论知识与表达能力的结合,新入职护士刚离校,理论知识掌握较牢固,但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将健康知识传达给别人,这可能是其教学和咨询能力得分较低的原因。此外,临床护理能力得分亦较低,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最基本的核心能力,是护士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照护的前提条件,新入职护士在毕业前均经历8~10个月的临床实习,临床护理能力已基本具备,但实习期间均由带教老师一对一跟班带教,学生多数时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带教老师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临床护理能力的某些方面如提供多元文化护理服务、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态、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等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提示在以后的带教中需注意提高其综合临床护理能力。
3.2对策
护理是一份高压力职业,尤其对于新入职护士[11],从刚毕业的学生转变为一名新护士是压力最大的时候,而核心能力不足是新入职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护士压力过大又是导致新入职护士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12]。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新入职护士的整体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各方面能力均有待继续加强。为了减少新入职护士的压力,留住护理人才,就需尽可能在短时间提升其核心能力。
3.2.1合理制定岗前培训计划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是为了让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即将走上护理岗位的护士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胜任本职工作而进行的培训活动[13]。目前本院的岗前培训为脱产集中培训1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沟通交流、护理与法律、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培训内容较单一,不利于新入职护士的快速成长。洪海兰等[13]基于岗位胜任力构建了新护士岗前培训大纲,涵盖了9个培训项目,31项培训内容,紧紧围绕新入职护士这一特殊的群体,结合岗位特点,注重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培训之间的连贯性,值得借鉴使用。
3.2.2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及评价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及管理,可提高其核心能力[14-16]。虽然新入职护士已经历岗前培训,但其核心能力仍然不足,需要在之后的岗位适应过程中继续加强培训,尤其对于核心能力处于低水平的新入职护士。目前本院针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已形成了规范化培训方案,持续时间3年,主要包括1年轮科培训,每名新入职护士需要去3个专科(内科、外科、急诊急救科或重症监护室)接受一对一导师制培训,每个科室培训4个月,每个月进行2次理论知识授课,病区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进行不定期的操作技能培训,每个月1次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出科时进行自我总结、考试总结及临床反馈,护理部组织专家到病房进行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应变能力等综合考核,考核情况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反馈,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年度末进行综合考核并总结上一年、部署下一年的培训工作。此外,还加强新入职护士与党支部、院团委的联系,实行分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目前还缺乏对此培训方法的细化及有效程度的评价,可在新入职护士培训1年后、2年后及3年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的调查,以对规范化培训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出不足之处予以持续改进。此外,还可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如注重科研团队建设、举办科研培训班、采用多元化策略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17-18],以尽可能快地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核心能力。
4小结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生朋辈辅导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一、学生朋辈辅导员的概念
朋辈含有朋友、同辈的意思,他们通常属于同一个社会群体,有着相似的生活境遇,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朋辈心理咨询上认为从某个社会群体中选,接受特点的培训和信息,对群体中的其他朋辈提供心理援助,产生积极行为影响的人称为朋辈辅导员。
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以后,学生朋辈辅导员指从高年级(如大三、大四)中选拔一部分学习成绩优良、综合素质较高、组织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干部深入到学院的低年级(如大一、大二)班级中,每两名学生干部带一个班级,并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协助辅导员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朋辈辅导员不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而且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在同辈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学生朋辈辅导员与新生年龄相当,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等优势,让他们以朋友同辈的身份对大学新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辅导和帮助,对大学新生进行合理的教育及引导,以达到更早、更快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良好心理的过程,也是个人同环境之间的一种和谐、协调、相宜、相适的状态。大学新生初到大学,面对新的学习生活、交往对象等环境因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应。此外,“90后”大学新生还显现出过去大学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
1.学习不适应
大学教学不同于高中阶段,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大学新生往往会表现出学习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效率差等方面。新生中学时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思考过学习的真正目标。此外,中学学习主要是由教师全程安排,学生仅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听课和完成作业,而大学学习比较抽象,课程容量大,教师仅讲解纲要和重点,需要学生自主获取新知和掌握新的方法。还有新生缺乏督导和自我约束力,学习缺乏耐力和恒心。
2.生活不适应
新生刚刚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由父母照顾转变为自我管理,还要学会自己处理日常事务,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导致生活无序、混乱状态,出现懈怠情绪甚至颓废思想。同时大学里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这反而使新生难以适从,造成迷茫和空虚,不知道如何安排学习、生活及娱乐。
3.人际关系不适应
新生由中学单一的学习型人际关系转向大学多元的人际关系,传统的交往空间和模式被打破,但同时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有些新生由于缺乏交往习惯和技巧,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大学新生容易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尊,不能与来自不同地域、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生活习惯、成长经历的同学和谐生活,甚至出现交往障碍。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淡,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向;有的学生不愿意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还有的同学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4.心理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从中学向大学角色转变过程中,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不能科学地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路向,常会感到迷茫、困惑甚至紧张、烦躁或恐惧,产生一定的思想压力。新生中独生子女长期受家庭宠爱,心理承受能力差,表现为虚荣心强、依赖性强,来到大学自我认知与评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原来的优越感可能淡化甚至会出现一种挫败感,表现为自卑焦虑、敏感多疑,萎靡不振,也有愤青、激进的心理。
5.发展不适应
高中学生以学习为主,欠缺独立思考、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导致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缺乏目标盲从随大流,或者目标与自身不符,或者没有规划地多头发展。有一些学生为了确保通过“独木桥”,完全淡化素质拓展、兴趣培养,造成综合能力的欠缺。而进入大学以后,新生发现大学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些学生表现为生活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薄弱。
三、学生朋辈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学生朋辈辅导员就是通过成长伙伴的思想、行动的感染,使新生在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逐步实现其主体意识支配其外在行为,最终实现顺利适应大学生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目标。
1.新生学业上的榜样标杆
学生朋辈辅导员所学专业一般与所辅导的新生相同或相近,他们了解本专业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学习经验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高校辅导员与所带班级学生专业不符的现状。调查表明,学生朋辈辅导员在帮助新生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生方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大学新生学习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方法欠缺的问题,学生朋辈辅导员通过开展系列讲座、交流会等活动给新生传授具体的学习经验、心得体会和成功范例,便于新生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新生成长中的亲密学长
学生朋辈辅导员比新生在年龄上仅大2-3岁,与新生在生活经历、成长条件等方面比较接近,与新生交往地位平等,具有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的天然优势。在理想教育方面,学生朋辈辅导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新生的认同感,使之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新生确立自身角色,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在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朋辈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帮助解除新生心理困惑。在班级建设方面,学生朋辈辅导员能够以自身奋发进取的人格魅力、真实可信的成长经历、已取得的骄人成绩,带动新生班干部开展班级工作,且能在强化新生学习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专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作为一种新型的帮学手段,学生朋辈辅导员作为专职辅导员的重要补充,有效改善了一线辅导员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作为辅导员和学生间的沟通纽带,学生朋辈辅导员促进新生适应性教育具体化、深入化。在朋辈辅导员的工作之中,适时融入适应性等内容,并通过言传身教予以引导和带动,使照本宣科式的入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吸引力,在实践中,学生朋辈辅导员深入新生群体,更好地帮助新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习惯,激发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思想教育灌输的局限性。
四、现阶段学生朋辈辅导员实践的几点注意事项
1.学生朋辈辅导员上岗的选拔和培训
学生朋辈辅导员作为新生的导航人和领路人,对于新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实践中,高校选拔那些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素养、优秀的学习成绩、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高度责任感和富有爱心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学生朋辈辅导员。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大一上学期,经过半年的适应期后,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能够进行自我角色适应;新生班级的学生干部经过半年的培养和锻炼后,他们各方面素质有明显提高,具备独自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学生朋辈辅导员处于大三、大四有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半年的配备时间最佳。加强对学生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辅导员工作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危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使他们能娴熟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对新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2.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与激励
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门要通过制定学生朋辈辅导员考核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建立定期的汇报与调查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座谈会,听取他们的自我总结与工作心得。考核可量化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安全稳定率、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率、学生课程通过率、学生补考人数比例、学生奖学金率、文明宿舍率、学生违纪率、学生满意率等指标。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朋辈辅导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实践中,以学院为单位对朋辈辅导员在学院迎新大会上颁发聘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朋辈辅导员可以将其作为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帮助解决经济上的困难;综合测评根据表现进行加分,在评选校级及其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中予以优先推荐。
3.学生朋辈辅导员与专任辅导员的工作衔接
学生朋辈辅导员是为配合、协助辅导员的工作而设立的,其工作只能是辅导员的重要补充。实践中,有高校的个别辅导员过分依赖于朋辈辅导员,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机械地分配,这是不可取的。一方面,专任辅导员是班级的第一负责人,负责主持工作,开展各项活动;而学生朋辈辅导员是专任辅导员联系新生的重要桥梁,但不是唯一的桥梁,可以配合、协作工作以减轻专任辅导员工作压力,但不是替代、取代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朋辈辅导员不是传声筒,在具体工作中他们需要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需要发展个人组织协调等各种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朋辈辅导员定位应当围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发挥优势作用,切实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弥补辅导员队伍人员不足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谢海兰.高校朋辈辅导员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4).
[2]许占鲁.论朋辈教育制度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5
首先,真诚的感谢领导给予我展示、检验自已的机会。能站在这个竞聘的平台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是对我年来工作态度与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我感到十分欣慰!今天,我本着参与、锻炼、提高进而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我要竞聘的职位是政策法规部负责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这些年的工作历练与学习充电,我的工作经验日见丰富,理论知识日益扎实,人也越来越成熟,已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一定的管理经验,我觉得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担任一名政策法规部负责人,能做好应该履行的职责。
竞聘该职务我有如下优势:
首先,我深知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职责的清醒认识使我在思想上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重要的是我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有利于企业的工作。
其次,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具备系统的烟草政法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烟草政法知识方面,这些年我始终不忘充实自己,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我考取了在职在读研究生。业务技能方面,年以来的多岗位磨练,练就了我娴熟的业务能力,特别是对经营管理及应用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掌握。特别是我现在担任主持工作的副部长,全面主持部门工作,包括:负责部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质量目标的分解;组织调查、研究并提出贯彻落实烟草行业有关法规、政策的意见。贯彻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决定和国家局、省局(公司)有关政策、规定。监督检查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负责本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培训考试,组织开展普法工作;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方案并推进体制改革工作;承办企业的设立、分立、合并与撤销等工作;负责企业依法治理工作;依法监督烟草专卖局的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复议下级烟草专卖局行政处罚决定。在主持部门的半年工作,让我对烟草政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及认识,使我的个人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部门年终绩效考核排名第四。
第三,热情与冷静并存。工作中我总能清醒的意识到肩负的责任,在职业生涯中未曾在原则问题上越雷池一步。能力不足,道德可补,责任可补,道德缺损,责任意识不强,能力却不可补。良好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必将使我工作起来事半功倍。
第四,我发自内心对我企业事务的热爱及强烈的责任心。“热爱工作才能成功”。工作年来,我目睹了各位领导和同事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付出的艰辛。心怀对组织教育培养的感恩,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了我企业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已微薄的力量。正因为有着对我企业执著的热爱,我将“感恩的心”化做“责任心”。
成绩属于过去,激情成就未来。回首过去,我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渗透着组织的培养,都凝聚着领导的关心,更有各位同仁的默默奉献。我想,政策法规部负责人不只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领导和同志们信任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工作,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抓好自身建设,全面提高素质。政策法规部负责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我将努力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公平公正、洁身自好,清正廉洁,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努力争当一名合格的政策法规部负责人,全力实践“团结、务实、严谨、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二)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政法重点。改变思路,重点从主要负责人抓起,重点岗位的人员的行为,重点抓好案件预防和治理工作。
(三)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强化管理,防范风险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自己在处理工作上要做到一个“严”字,对各项工作上要做到一个“管”字,规范操作,杜绝违规,确保工作顺利发展。制度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几代人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的同时,落实更是关键。如果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措施,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有严格地落实工作制度,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安全顺利地完成,才能使我们的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研究生考核自我总结范文6
大家好!
俗话说得好:“响鼓不需重锤,快马不用加鞭”,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今天我站在了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激情与梦想同在的舞台,接受大家的挑选。我的发言主题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参与竞聘的是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一职。竞聘这一职务,我认为自己除了具备一名公务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以外,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积极拼搏的进取精神。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的性格成分中就有着一种永不言败、永不服输的个性。一是困难面前有“韧劲”。俗话说“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韧劲去正确对待。因为我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希望永远和困难同在。二是压力面前有“钻劲”。“感到有困难,就是方法不对;感到有压力,就是能力不足。”在无处不在的压力面前,在无时不有的难题面前,我总是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向行家学,向同志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正是这种业务上的“钻劲”,使我每踏上一个新的工作领域,都能很快进入角色,理清思路,胜任工作。
二、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体制深刻转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这样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对我们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从1999年8月份毕业到现在,我参加工作已达九年,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也将近五年之久。九年来,我曾先后在县广电局和乡镇的多个岗位工作过,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可以说既熟悉县直职能部门的“条条”工作,又熟悉乡镇的“块块”工作;既有机关工作经历,又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担任副乡长、副主任多年的副职领导干部工作经历,使我对如何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当好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参谋和助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二是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年县委组织的公选考试,使我完成了从一名事业单位的技术员到行政机关的副科级公务员的角色转变;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使我在工作多年之后,又有幸成为了一名学生。回想起参加工作的九年间,我无论是在县广电局从事有线电视收费、维修、安装、调试等专业技术性工作,还是在乡镇先后分管农业、林业、招商引资和财政税收等行政事务性工作,我都能较快地找准位置,完成角色转变,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绩。在乡镇工作期间,我所联系的村,所分管的线年年被县委组织部考核评定为一类,我本人也年年被评为一类干部。
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年来,我始终秉持以“实”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始终把“办实事,务实效”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工作点多面广,十分繁杂。在乡镇工作的四年间,我基本上没有休过星期六和星期天,特别是农业税取消之前,一年365天有300天左右是在村里帮助开展税费上缴,农田水利建设、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同时还要参加乡镇的计划生育、财政税收等中心工作,一年到头很少能有休息时间。
当然,在总结自我优势的同时,我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一是没有从事过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对新岗位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年纪相对较轻。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能把这种不足转化为优势。“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更多、更美丽的图画”,正因为没有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经历,思想上也就少了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更具有可塑性,更利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也正因为年轻,让我更有精力努力工作,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有可能改革创新,开创出工作中的新局面。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关国计民生,是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竞职成功,将着眼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摆正位置,当好参谋。作为一名副局长,我认为首先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局长的参谋和助手,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将尽快熟悉业务,进入角色,从全局着眼,从具体工作入手,坚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主谋,服从不盲从,团结不巴结。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和主动性,多向书本学,提高理论水平,多向领导学,提升领导力,多向同事学,丰富工作经验;一定要尽快地熟悉工作流程,把握工作规律和特点,增强对所分管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对全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勤奋工作,改革创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组织上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成长舞台,我一定会以行动实践“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官”的人生信条;一定会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倍加努力工作,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惜机会;一定会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做到既让领导放心,又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