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1

于是,我心中的那个声音也越来越清晰:“我要当作家!”对,我也想创作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笔下展现,让读者随着我的笔尖去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去感受一切真的、美的、善的东西!

我开始努力地追逐心中的理想。

鲁迅先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对,我除了看故事小说,开始更广泛地阅读各类课外读物:科普类书籍,我要看;古文难读难懂,我要尝试着去读;我还要多读读诗歌、散文,从中获取激情和联想,获取文学的精华……每晚临睡前一小时的阅读时间,我一直坚持下来了,而且将继续坚持下去。

作家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是多么重要啊!名家在名篇中迸发的那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其实都源自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我开始尝试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校园里的第一片树叶黄了”“今天的夕阳格外绚烂”……我能看到身边的事物每天在变化,我能捕捉到同学们每天在进步,我能发现自己每天都有了新的收获!我眼中的世界与以前相比,完全不同了!

就这样,我有了写作的激情,急于想把我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和所有的人分享。我每天都写,写同学们之间的故事,写校园里面的变化,写看过新闻后的独特感受……凡是我认为有趣的、有意思的,我都会写下来。现在,我又开始尝试写小说了,写写我理想中的“巴学园”是什么样子的,呵呵,班级里的很多同学,都成为我小说中人物的“原型”了……

“志当存高远”,有了理想,我的心就能飞翔;能飞翔,我的理想就不会再遥远。我会继续勇敢追逐!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2

—— 题记

斑驳的树影投在了桌面上,映着那些没有尽头的作业,一切仿佛都陷入无边的死寂,只剩下笔尖在纸上游走的沙沙声。

自从进入高压的初三以来,功课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每天耳边重复着老师的苦口婆心:“初三了,要好好学习啊!”享受着作业以几何倍数激增,二点一线的枯燥在我们身上完美地演绎出来。埋首在作业堆中的我们,镜片也越来越厚。

大考、小考,一个接一个,鲜红的成绩咧着嘴讥讽着我们,而我们却无力反驳。直到某一天,不知哪一位悲剧的仁兄说了一句:“这真是个黑暗的世界啊!”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中不禁一冷,难道,这个世界就是阴影的世界吗?

不,不是的。

操场边的绿草地,艳阳天,三五成群的同学们在体育课的空闲,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或躺或坐,畅所欲言,明媚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时而绽开的笑容与阳光相交,使万物都变得美好起来。

夜已深了,我们却仍在操场上奔跑着,律动的双腿中注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跑着跑着也就忘记了疲倦,忘了烦恼。

一夜,星光都伴在我们左右,不离不弃。

那永恒的友谊也像星光一样,带给我们点点温暖。

某天,信步走进教室的我忽然闻到了淡淡的馨香,循味找去,我发现了香气的来源——同学桌上那诱人的桔子。“我要吃”。“我也要吃。”……大家一拥而上,瓜分了那为数不多的桔子,尽管每个人都只有那么一小瓣,可是每个人的唇边都浮起了浅浅淡淡的笑。桔子的主人虽然在呵斥我们是群“馋猫”,脸上却隐藏不住那抹笑容。毕竟,分享才是快乐!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无意流露出的关怀则像一杯冒着雾气的热茶,令人回味无穷。

“同学们,天气转冷了,要多加衣服。”班主任简短的话语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我相信你们,你们是最棒的!”对于各科老师的鼓励,我们嘴上没有说什么,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却涌起了一阵阵感动的浪潮。

天气越来越凉了,这时候的阳光显得格外珍贵,仰望天空,沐浴在阳光中,心里也是暖的。这世界是光明的世界。

光与影,互相依偎,相互拥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爱与奋斗的世界!

我们穿梭在光与影的世界里,领略着世间关于爱的故事,让爱伴我们一路走下去,永不抛弃,永不放弃,勇敢地去追逐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

让梦想自由地飞翔。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洛神赋图》;顾恺之;连环画;韵律感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54-02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自公元4世纪后,历代画家对曹植的《洛神赋》情有独钟,纷纷作画抒情(流传至今的至少有9卷)。《洛神赋图》将诗与画完美结合,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运用想象与夸张,巧妙地将《洛神赋》中洛神与曹植间凄美缠绵的情感表现为画面中的具体形象。本文是基于辽宁本《洛神赋图》来进行分析(以下简称《洛神赋图》)。

一、洛神赋与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一幅人物故事画,它转述的内容是魏国诗人曹植(192~232)用洛水边邂逅女神的传说故事来隐喻自己失落爱情的感伤诗篇――《洛神赋》,原作176行,赋文作于诗人赴洛阳朝见魏文帝曹丕之后,在返回山东邺城封地的途中,与洛水边美丽的洛神宓妃相遇,互传情愫后却又因人神隔界,不得已而分离,最后怅然而归。有人猜测赋文原型出于曹植与甄氏的故事,诗人借此暗喻自己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终成眷属,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诗文辞藻华美,感人至深,押韵与断句十分具有跳跃的音乐性。顾恺之被这深情打动,用绘画的方式传诵之。展开画卷,可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但最终洛神还是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超的艺术想象力,以富有诗意的形式表达了原作的意境,原赋中对洛神以及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面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二、形制选择

画家特意选用手卷这种形制表现《洛神赋》故事,让读者从右至左缓缓打开画卷。左手打开,右手卷起,在自身视觉范围内产生自然截取式的观看图文,将整篇赋分为具体的部分去深入理解,细细感受其中的缠绵悱恻之情。这样做既方便观者阅读赋文,呈现出优美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使一段一段的画面表现出连环画式的情节连续性,诗画配合相得益彰。

三、构图与时空表现

《洛神赋图》为横向长卷型,整体构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或戏剧式)。以错落有致的简单的山石树木配景,为人物出场构筑了一种环境。它们列布在画面的最下方形成近景,表现出绘者想要布置出有限的景深来增加空间感的意图,最终“形成一连串半开放式的圈围式空间”。画卷中人物大部分均为四分之三朝向观众,这是画家体现立体感的设计。配图的赋文填在被作者精心布置的空白处,显得恰当、饱满而富有节奏感,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引导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被分为长短不同段落的赋文,分割了各个单元,整体串起来看就像一条富有音乐性的弧形动线,这是画家有意将视觉转化听觉,类似于在五线谱上用跳动的音符记录优雅的旋律,使人产生上下起伏去寻索图像的美学趣味,“(它)在布局结构上大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赋文中描写的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安排在一个全景的画面之中,使图中展现的故事情节的各个场面,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连环画的特点,但又通过以山水树石等背景的自然衔接,将各段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画面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四、画面细节

《洛神赋图》整幅画面可以分为5个情节:“邂逅”、“定情”“情变”“分离”“怅归”。画面从右侧缓缓打开,第一幕“邂逅”表现了率领侍从的曹植在上朝之后返回自己的封地府衙,在洛水之畔徘徊休息时,偶遇风姿绝代、脉脉含情的仙女洛神,她飘带飞动,款款而来,身姿从容不迫扶与柳岸边,曹植被这美景深深吸引,表现出初次见面时惊讶而又欣喜的表情。画家通过对这一瞬间的神态动作的描绘,形象的表达出曹植对洛神的绝代之美的倾慕之情。第二幕“定情”,曹植解下信物赠予洛神,表达他对洛神爱慕的内心表现却又不得已分离的矛盾心理,洛神面目凝重,收下礼物,情意绵绵。第三幕“情变”时:表现的是洛神与诸神仙,风神舞动收风,河神平静波澜,水神击鼓鸣乐, 洛神在山水间起舞翩翩,若隐若现。这嬉戏热闹的场景,为洛神与曹植的分离埋下伏笔。第四幕“分离”描绘的则是人神相隔,含恨别离, 这是故事最跌宕起伏的情景,画家描绘洛神离去时的阵容场面宏大,激动非凡。六条乘云而来的飞龙驾车载着洛神,鲸艉涌起围绕车旁,其描绘十分细致,云车、云气都作天空飞驰状,离别场面令人如醉如痴。岸边,随从扶持着曹植,目送着洛神驾车归去,内心里充满着无尽的悲伤、无奈与离别之苦。洛神流露出不舍与依恋回望着曹植。随着二人距离越拉越远,洛神与曹植心中分别的苦痛越来越深,使画面笼罩在悲伤的气氛之中。 最后一幕“怅归”表现了曹植乘一叶扁舟顺流追逐云车的脚步, 希望能与洛神再见一面,但早已寻觅不到洛神的倩影。他的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一直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

其中一些细节描绘,如洛神“身着长裙,飘带飞舞,鬓角发丝绕耳”等,是画家着力去表现靠近自然之感的动态,体现“晋人的美学是‘人物的品藻’……拿自然界的美来形容人物品格的美”中国人高雅简淡玄远的美感已经产生。整篇画面仙气十足,神仙腾云驾雾而来,用服饰和神仙物象暗示人间与仙界不同。这里的洛神还给人一种娇弱无力的感觉,体现出魏晋时期“以瘦为美”的审美倾向,秀骨清像这种典型的人物造型风格。

五、技法运用

画家几乎全部运用中锋行笔的圆弧状线描来对物象进行造型,衣纹、水波、树石都是没有方折的曲线。一方面,这种用线使所有形象统一在同一种用线原则之下,表现出洛神赋的韵律感和整体性,同时突出故事的情节性,以线描辅之。另一方面也是魏晋时期的人物画技法有关,魏晋以前的中国画绘画语言质朴,善于用整体而微妙变化的细线勾勒人物,就是用中锋行笔,笔尖圆匀细腻,有秀劲古逸之气,被称为“高古游丝描”或“春蚕吐丝”,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线描之一,正是顾恺之将这一技法推向极致。这种线条的特点是提按变化不大,转折处多圆转,均匀、挺拔而有节奏,连绵缠绕。张彦远评价此描法“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与人物相比,比例显得太小,这印证了张彦远所说的六朝人物画特点“魏晋以降,名迹在人间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

六、图文转译所使用的方法

画家通过对赋文的深入理解,经过自己的加工转化,以高超的绘画技巧和构图设计将其赋文的叙事性及音乐性特质转化为人物故事手卷。其使用的方法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 画面采取连环画式构图,将赋文中重要的关键情节细致刻画出来,使赋文有图像依据。例如:画家将洛神的美丽转化为八个具体的图像排列在她前后:双雁、游龙、菊、松、云气蔽月、雪山、红日(内有三足鸟)、芙蓉出水波,物象旁配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云之回雪,远而望之,姣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2.在面临无法将抽象的“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样的词句时,画家用象征的手法转译诗文:他将曹植与宓妃之间用8行长诗阻隔,还“派遣”了御凤的仙女挽留想要追随的曹植,并且这个御凤仙女在赋文中没有提到,是画家为了强调情节的残酷和画面的美感后添加上去的。留下了观者可发乎想象的的空间,同时还克服了一些抽象文句无法表达的弊端。

3.画家在画面中还采用了暗喻的方法。在曹植因天界人间的种种原因,要与洛神天各一方,只能赠与洛神信物这一哀伤情节中,画家有两处不同于其他的各场景的画法,首先是男女主人公身处的位置有重大变化,在其余所有的曹植与洛神同时出现的画面中,都为曹植在右洛神在左,只有在此处是反向的,这可能是在暗示与古代礼制尊卑观念有一定关联;其次,全卷53个人物之中,大部分人物都是以四分之三角度出现在画面中,只有此处曹植身后的一个侍从是背向观众的,这里的“背”与“背离”“背信弃义”等词同字同音,这种隐喻和暗示应该不仅仅是巧合而已,画家可能早已意在笔先。这种巧妙的设计可能暗示了是曹植先知难而退,转变心意要与洛神分手。

我们目前能见到的《洛神赋图》虽为宋代以后的摹本,但它却承接上古遗韵,能侧面反映六朝时代人物画精品的原貌。其中如何诠释和表现动人的故事情节与诗意等细节值得后世细细品读,去体味画家的用心良苦与设计特色,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在构图与文学相结合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遗产里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 叶朗,彭锋.宗白华选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2] (英)迈克尔・苏立文.中国艺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4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1.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使数学知识的呈现变得直观生动而形象

传统教学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显得单一而死板,学生往往只能从板书和课文及老师的语言中获得要认知的内容,教师整天和学生玩着枯燥的数字游戏。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播放VCD、DVD等教学课件及教学软件,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让学生立体地感知教学材料。如从屏幕上学生可看到逼真的机器人、小狗、小猴、小熊等卡通人物,真切地体验一些情境和实际问题,感受到声情并茂的影像画面和动画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创造的欲望。在多媒体教学中,枯燥的数字动起来了,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了。这样的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想融入课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数学教法,达到课堂改革的目的。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对课上所讲的内容记忆深刻。例如,在给孩子们上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制作了“小白兔拔萝卜”的课件:小白兔先拔出了3个萝卜,又拔出了2个萝卜。在学生津津有味地观赏之时,我提问:小白兔共拔了几个萝卜,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变枯燥为有趣,使他们乐学、爱学。

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的优势。如:在教学“角的大小”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平面内左边画出一个角,使其两条边较短,命名为∠1;然后在同一平面的右边画出另一个与其同等大小的角,使其两边较长,命名为∠2。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学生,从视觉上很容易误认为∠2大于∠1。这时,为了证实学生的猜测,多媒体动态演示:将∠2移到∠1上去,结果发现两条边刚好重合,学生惊讶地发现其中的道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实际上强调对学习兴趣的要求。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是很高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在导入新课时通过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练习、总结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开发智能的基本途径,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都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时候,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极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内化新知识。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要做到适时、正确而合理

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一堂好的数学课要环节齐全,老师除了上课外,还要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课后作业这些都不能少。多媒体课堂教学固然有很多优点,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它替代不了学生的动手作业。要学好巩固数学知识,学生除了听懂老师课堂所讲述的内容外,还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适时、正确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切忌陷入“电灌”的误区,把多媒体当成灌输式的工具,取代老师的地位。这样的多媒体课,乍看起来很热闹,学生的热情很高,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东西,效果事倍功半。

2.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保持传统教学中的好做法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5

1、因为父母,我们拥有了生命,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因为老师,我们拥有了知识,拥有了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因为朋友,我们拥有了欢笑,拥有了一份难舍的快乐。

2、人生在世,只要做事就会有成功与失败,人人都难免。我们需要知道,成功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失败使人心情沮丧,这都是很正常的。这世上,谁都会面对人生中无数的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在失败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无须后悔,无须伤感,无须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可以了。

3、走在雨后的街道,望着稀稀疏疏的人群,听着手机里传来的阵阵的你的声音,那些关切的话语,那些生活中的烦恼,那些学习中的困难,那些属于你的回忆,那些属于我们的过去,心中不觉流过丝丝暖流,好似一颗小石头落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慢慢的扩散着,久久不能够散去,熟悉的画面历历在目。

4、竹叶OO@@地响着,孤独地歌唱。桃花瓣静谧地落下,伴着生命的独奏,流入溪水的尽头。我轻轻地踩在小路上,用心地聆听自然的天籁。淡淡地,淡淡地,仿佛一股清凉的泉水涌动,叮咚叮咚地敲响。你听,多美!

5、青春的我们,总很想长大,很想展翅翱翔,飞出父母的腋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多美妙,也想看看自己的能力能有多大,是否脱离了父母,我们也能靠自己的一双手,去奋斗,去努力……不过这样的前提是,我们是否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还能帮父母的事,而且,我们还要努力学习,充实知识,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了解。

6、人生像一个万花筒。有的人,站在成功的巅峰上俯视;有的人,蜷缩在冷清的小巷颤抖;有的人,睥睨山珍海味打嗝;有的人,紧紧地握着一个冷馒头。但繁华也好,冷淡也好,只不过一种人生境遇。再美的光环终会逝去,再累的日子也会苦尽甘来。那何不微笑着面对,保持淡然的心境,无论你身处何境,也总能品出一种别样的味道。

7、青春的我们是快乐和痛苦矛盾的掺杂体。但是,这些感情,不仅不使我们的青春显得苍白,无趣,反而,这样的青春更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如此美妙的青春,不要让它从酣眠的眼皮下溜走;不要它从忙碌翻阅小说的指缝溜走;不要让它从思想飞越的笔尖溜走……

8、几乎每一个人都期望在人生的旅途上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许多人都说过:“成长的道路上,即使没有莺歌燕舞,没有撑开的鲜花,那最好也没有风雨,没有弯路。但是我觉得:没有弯路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没有荆棘的成长不会使人真正地成长。

9、大海因为有了狂风的袭击,才显示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把狂风化成了朵朵浪花,给人们带来美丽;苍鹰因为有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展示出它坚强的毅力,它把暴风雨化成了它搏击风雨的翅膀,带给自己矫健的英姿;人生因为有了铺满荆棘的弯路,才真正诠释了它的意义。

10、带着微笑出发,世界才会更美好。总之生活的烦恼,微笑会分担所有,如果没有微笑,生命的动力荡然无存,没有微笑,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而去,所以我们整装待发的时候需要记得带上自己的微笑。

11、理想是人生价值的动力,拼搏是人生价值的目标,进取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要以平凡的人生,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让光芒永存,让光辉伴随着岁月而绽放。

12、家乡的夏天,总逃不过蝉的聒噪。每年不变的季节,送走了一批旧蝉,又迎来了一批新蝉。小时候,我总是不理解,为何它们总是不住地叫,叫得人心烦意乱,叫了整整一个夏天。后来长大了,渐渐懂得,原来那些蝉是用十几年的沉睡,换来一个夏天的欢唱。

13、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14、人生得一知己是最幸运的事情,也是最幸福的事情,是用什么也换不来的,只有知己才能懂你的心,与你惺惺相惜、濡沫现存,才会让你的心不会孤独,在你最无助的时候给你帮助,在你暗淡的时候让你成为发光的金子,千里马就是因为有伯乐的存在而得以被发掘,可以在路上尽情奔驰,才能获得幸福。

15、弯路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不是死板的弯路。圣哲孔子就提出:人要通权达变。只有变化才能进步。所以走弯路是磨练自我,重塑自我的方法,我们并不反对走直路的人,因为直路能让你早早的体会到胜利的甘甜。失败是一个宝藏,而弯路本身提供了一个直面失败的机会,也许头破血流,也许伤痕累累,却是在品味苦涩中寻找甜蜜,在无边黑暗中思索光明。在走错了方向,回到原点后才能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

16、青春,时而低沉,时而高扬,时而细如流水,时而气壮如山……青春似桥梁,通向着心与心的临界;青春似玻璃,隔绝着人与人的距离,看得见却摸不着;青春似春风,吹绿了那河畔片片生机……

17、用生命的颜色染红自己内心的世界,用明亮的双眼辨别世界的真理,用主观的想法谱写着青春之歌,用客观的论述描绘世间的冷暖。人生百态,故事传奇。不论是面对学习还是工作,我们要抱着求实的态度来对待问题,怀着勇于冒险的精神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今后的人生旅途铺满胜利之花。

18、人生苦短,白驹过隙。短其实不在于时间“逝者如斯”,而在于我们总在彷徨中迷失,在正确和错误的选择间徘徊。足迹连成弧在人生的地图上线,心中的梦想总在不远的前方闪烁着海市蜃楼般的迷离光彩。

19、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他的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没有丝毫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可谓鬼斧神工。那字字句句中流露出的亡国之痛,催人泪下的同时,却也是最美丽之处。如那深海人鱼,人人都知道它危险,碰了会痛甚至丧命,但仍情不自禁的想要观赏它的美丽。

20、世界上最豪华的不是亿万富翁的别墅,世界上最壮美的不是古老的七大遗迹,世界上最动人不是慈善家的善举。而集豪华、壮美、动人于一身的恐怕只有那生命的乐章。

笔尖流露出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 动物小说 中学语文 教育意义 沈石溪 斑羚飞渡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的第六单元,收录了包括冯骥才的《珍珠鸟》、沈石溪《斑羚飞渡》、牛汉的《华南虎》、布封的《马》和蒲松龄的《狼》在内的5篇“动物小说”。5位作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描写了狼、虎、马、羚羊等动物各自的世界与生活,为学生带来了与人类社会不同的属于动物世界的情感与伦理道德。

笔者认为,将动物小说收录进初中语文教材,这与作品中浸透着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以及学生从中可以收获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本文谨以“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为例,试从文本解析、作品价值和人文内涵这三方面出发,简要论述“动物小说”对中学语文教育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1 “动物小说”概念阐释

可以说,“动物小说”这一概念,是本论文中出现的中心概念。对这一概念做一个清晰的阐释,对于本论文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整理了现有的研究资料之后发现,“动物小说”的概念可分三个层次去理解:

首先,“动物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裁形式。其特点在于它是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形象地描绘动物世界的生活、各种动物寻食、求偶、避难、御敌的情态、技能,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命运、遭遇及动物间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接触等,从中寻觅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给人类以有益的启示与享受。

其次,在中国文学的长廊中,有无数作品以动物为主角,但是,并非所有以动物为主人翁的文学作品都是“动物小说”,那些把不同种类的动物当作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的形象符号,或当作不同类型人物的化身,让动物进入人类的生活形态,让动物开口说话,仅仅把动物自身的生活形态和行为动作当作点缀或趣味,这一类作品或可称为寓言或可称童话。而那些实录性作品,虽然是以动物为主人翁,着力描绘动物的生活形态和行为动作,其中也不乏有精彩的心理描写,但总体上说,是以知识性和趣味性见长,基本上都是站在人类的叙述角度对动物进行外部观察和命运追溯,就分类而言划入动物故事或动物传记文学更为妥当。

再者,本文所指涉的“动物小说”是指,以动物为主人翁展开故事建构,在故事情节和动物行为基本真实的基础上不拘泥于个别动物的心理感受和思维稍稍逸出物种局限的,渗透着作家对人生、对命运等问题思考的兼有文学性与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2沈石溪及其《斑羚飞渡》

有着“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之称的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十八年。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代表作有《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双面猎犬》《一只猎雕的遭遇》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一直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都深受学生及成年读者的欢迎。从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非常多的学生通过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获得了心灵上的洗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首先在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引起了学生听故事的兴趣,作家深情诠释的动物形象深深感染着他们纯真的内心,惊险刺激的动物故事牵动着稚嫩的神经,从而培养了学生关心热爱动物的责任心和面对死亡的勇气;其次,在作家笔尖缓缓流淌的文字如同催化剂一般促使学生去思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去体会动物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在无情的丛林法则面前是多么渺小与微不足道,就好像,与手持猎枪的人类比起来,哪怕是再凶狠的动物都是无助与无奈的,沈石溪动物小说直接激起了学生对人性、道德、生命、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关注。好几次在讲解作品《斑羚飞渡》时,笔者都曾深深被学生们所流露出来的真情所打动。

作为课堂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接受与反馈程度,是检验一部作品、一堂课甚至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最好的指标,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中,笔者感受到了语文课本的魅力和课堂教育的价值所在。这是与该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分不开的。具体而言,《斑羚飞渡》这部作品所具有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自然生态内涵。《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不惜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来摆脱困境。从作家动人的描写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动物在自然中生存的法则和羚羊的生存现状。用牺牲一半来挽救另一半羚羊的办法,可以说是这个物种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存窍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自然生态法则。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动物世界不同于人类世界的生存、繁衍、进化法则,对于他们而言,不仅可以从中收获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更多与这个大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态知识。从这个方面而言,《斑羚飞渡》是一部具有自然生态内涵的作品。

(2)人文内涵。人文内涵是《斑羚飞渡》真正打动学生的关键所在,也是作家作品之所以如此具有魅力的原因所在。作品中,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展示了处于个体利益与家庭(族群)利益冲突中的动物们毅然以家庭(族群)利益为先的气魄。当一只年老体弱的羚羊,以自己的牺牲来获得另一只年轻羚羊的生机,这种以家庭、集体利益为先的行为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体现出了悲剧(悲壮美),而学生们之所以在课堂上能从作品中获得心灵的洗礼,也正是因为该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心智相较于小学阶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趋势,因此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承担起树立学生能够欣赏甚至是享受语文作品,从作品中获得心灵的陶冶进而引导他们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任务。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作品本身文学性因素的剖析,让他们在作品中获得文学的熏陶,感受语言的魅力。

3动物小说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意义

在上文的论述中,笔者简要阐述了沈石溪《斑羚飞渡》的内涵价值,而纵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的第六单元所收录的这5部动物小说作品,就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以不同动物形象为主人公的作品,它们的出现可以为初中语文教育带来怎样的意义呢?

首先,令中学语文课本的作品形式更加丰富。在论文的第一部分,笔者已经阐释了“动物小说”的定义,而将以动物的喜怒哀乐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作品带入中学语文的课堂,可以大大丰富整个课本的作品形式,令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类型的语文作品,培养他们对不同类型作品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令学生可以从课本中感受到文学的博大精深,提升他们对作家作品的学习兴趣。如果中学课本中,所有作品都是以人类形象为主人公的话,那么学生便不能更加全面、丰富、多元的感受到文学的立体性、深厚,同时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阐释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定程度上就有损语文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有利于开发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对动物世界的关注与同情。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人类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大自然的生态圈要紧紧围绕人类为中心进行运转。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中学生作为一个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群体,他们应该更多元地接触大自然,更丰富地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斑斓美丽,而将动物小说带入中学语文课堂,不仅仅可以让中学生了解到动物与人类在自然中应该是平等的,动物同我们人类一样,有着友情、爱情、亲情的需要,它们的生存现状是与我们的生态文明紧密相关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对它们加以关注与照顾。通过课堂上对动物小说的学习,可以陶冶中学生们的情操,在他们心中播撒关爱、平等与尊重的意识,进而令他们更好的与人、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笔者认为,这将是动物小说进入中学课堂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4结语

“动物小说”作品进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笔者认为这绝不会是偶然。多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不断地从这些作品中发现新的可供与学生交流、学习的知识,“动物小说”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文学、文字的魅力,也让学生们获得了更多对动物世界、自然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更深入地挖掘这些“动物小说”中的深刻所指,是值得中学语文老师重视与关注的。对于这一点,笔者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文轩:《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J],儿童文学研究,1997(01)。

[2] 沈石溪:《斑羚飞渡》,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年8月。

[3] 朱宝荣:《动物形象:儿童文学不能承受之重》[N],《文艺报・理论与争鸣》,2004年10月26日(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