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1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

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

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二、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

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

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

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自查报告网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2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从细胞学说的建立,到dna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直至现代生物学中的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等,都是生物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生物教学中,我们渗透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接收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对话文化”。在这种“对话文化”里,教师与学生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交往关系,一种意义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平等关系。学生在这种平等关系下,更加乐学,更加善学。因此,各班的教学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抓好教研组的常规管理,教学质量提高显着。

本学期一开学,就制定好教研组活动计划,以及教学计划。新教师每学期听课在30节以上,老教师每学期听课在20节以上。为了督促每位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教研组每个月检查一次备课和作业批改,并量化评分,列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

首先,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周星期一晚上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进行业务学习,有计划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先进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学习市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介绍等。并要求写读书笔记,每次业务学习都从理论到实际,按规定的学习内容,每次都叫一位老师上研讨课,然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每学年我们开设公开课、研讨课在10次以上。

其次,利用群体力量。集体备课,不但备教法,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还备学法;不但备教材,还备学生,并统一备课的形式:一是教学目标;二是课前准备;三是教学过程;四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五是课堂反馈;六是附板书设计;最后是教学反思。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本教研工作:

1、根据学校的要求和我组的实际,本学期假期前把学情分析和第二册生物必修本各章节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3

一 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尽管初中早已完成新课改,初中生物新教材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但是,生物课在初中不是主要学科,中考不考,再加上初中各学校生物教师、教学资源较薄弱,学校、教师、学生不重视该学科,因此初中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这就是一些学生中考成绩很好,但到高中以后成绩不升反降的原因。高一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重视运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 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基础知识;(2)基本技能;(3)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4)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高一新生学习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笔者调查发现,尤其农村初中,生物课通常是语数外老师的附加课,专业生物学教师匮乏,这就造成了照本宣讲或一言堂教学模式,也就谈不上教学生怎样使用教材了。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了解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强调课程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课程具有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生物课程作为科学领域的课程,体现的主要是科学文化,其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新的课程观,重新全面认识新课程,形成生命形态的课程观。课程是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与学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研究课程,教学就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新的课程观指导下充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使用教材。其次,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课本为“本”,以课外资料为辅,切勿本末倒置。在研究透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前提下再向课外辐射。长期任教高三的老师会发现,再好的教辅资料其实都是对课本重点知识点的重新梳理与再现。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也常出现课本中的习题。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2.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应该根据课改精神和新课标的要求,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实际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充分体现出探究、思维过程。

例如,在“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会有向光性?学生可能提出各种猜想,哪种猜想更为合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论证猜想。其间,教师可以在实验材料、方法处理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而论证实验的过程、具体方案由学生完成。在学生的充分思考、相互合作、讨论学习后,可以提供达尔文、温特等人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供学生参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过程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现自己的设计和经典实验过程相似或相同,学生会有莫大的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果不同,学生也会在感叹经典实验之绝妙的同时主动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在学习知识、方法和提升能力的同时,更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愉悦。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教会学生正确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

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是课堂。课堂上有老师的引导,有同学的帮助,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许多学生不注意这一点,上课思想开小差,课后花费大量精力去弥补。有的学生认为最佳学习时间是晚上,白天浪费时间,晚上加班去学习,长期下去,结果是晚上休息不够,白天精力不足,成绩也无法提高。刚上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促使其学习的动力。而高中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正确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以课堂为根本,以自习为主阵地,劳逸结合,科学合理适时的学习。

4.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老师

学生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老师会不适应。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老师的发音及说话习惯。不同的老师亲和力不一样,有的老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老师比较严肃,甚至让学生望而生畏。而听懂老师的说话是听课的前提,不能因为听不懂老师的说话、害怕或不喜欢某老师而不喜欢这门学科,这样的例子很多,对今后的学习影响巨大。

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尚停在初中阶段,老师布置多少作业就完成多少,一些习题老师怎样教就怎样做,再加上周末要参加诸多培训班,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较差,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待提高。有的学生认为初三忙了一年,到高一可以放松了,尤其是住校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管,这些暴露得更充分。因此,在高一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书写,准确描述。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由欧文顿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荷兰两位科学家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罗伯特森1959年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由1970年科学家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总结出什么观点,这样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总结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考得到肯定,印象就非常深刻,而且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和喜悦感,尝到自主学习的甜头,也有助于积极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这点对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尤为重要。

2.仔细观察,善于想象,用心去记

小学初中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的图更抽象,立体感更强,尤其是细胞结构图、细胞的代谢,看不见,摸不着。就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认真仔细观察、比较、想象课本上描绘的动植物细胞结构图,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异同,DNA双螺旋结构,细胞中各种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发生的过程、场所、区别与联系等。这样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用心记忆的好习惯。

3.准确记忆,规范书写,精确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4

一、学情分析、激发兴趣

1.学情分析高一生源比较繁杂,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有的地方中考不考地理科目,因没有专业老师或其他原因地理课很少上,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这就需要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第一节课前精心设计调查内容,了解学生学业情况,调查后将问卷收回,认真统计分析,掌握所任班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做到上课时有的放矢,能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2.激发兴趣杨振宁说:“兴趣是成功的秘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学第一课无疑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的一个重要契机。教师可以首先从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向学生简介一下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自发产生兴趣;其次,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地引用一些相关的图文音视听素材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最后引导学生采用易学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地理知识学习,学生知识掌握得越好,兴趣也就越浓。

二、教材内容的处理

在本节引入新课时,可以结合P2图1-1-1“人类信息图”补充1972~19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和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等,这样做能够自然引入到本节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又为下面其他教学活动赢得宝贵的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材中P10“活动”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偏离考点,不利于引起学生的探讨兴趣,因此要灵活应用时事热点、最新科研成果作素材。可以引用火星上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案例:近年来,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发回的信息显示:火星上曾经存在液体水,另外,通过分析火星大气成分可以得出火星上有合成生命的元素……据此,我们判断,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紧接着探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这样比教科书中的活动内容更加鲜活实用,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达到高效,必须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

三、利用表格、概念图等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结构与形式,并以一种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高一新生对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比较陌生,突然接触到高中系统复杂的地理知识,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获取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的认知方式,这是第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中采取表格归纳、概念图等教学方法比较能促使本节教学目标的达成。

1.表格归纳法在新课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本节知识零散、内容枯燥,学生普遍感到无规律、难记难学。不妨采取表格归纳教学法,因为表格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人一目了然,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例如,教学“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读P8图1-1-15和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再自行设计表格,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识图、阅读等活动中来填图,进而总结出地理知识规律。

2.概念图法俗话说:“一图胜千言”,概念图教学就是将多个零散的知识集合在一起,通过人脑的“加工整理”,把隐形的思维可视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学生动手制作“概念图”过程也是对关键字词进行加工、分析和整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天体系统的结构”时,采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天体系统”的相关内容。当学生已经对不同天体系统的内在联系有一定了解后,再让学生根据教材P4图1-1-6先行尝试画概念图,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概念图。这样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直观地发现不同天体系统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天体系统”时便形成一个概念体系,易于记忆和理解。

四、以问题教学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由于高一新生对于高中地理问题教学法缺乏了解,因此在第一节地理课中采取问题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本节三个方面的重、难点知识,具体设计三个问题如下:

第一个问题“说出天体系统的概念、列出天体系统的层次”。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P4相关文字和图。天体系统的概念可从万有引力定律去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可从生活中熟悉的地月系开始、按空间由小到大去认识,用关联图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较直观。

第二个问题“简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主要有哪些、对地球有何影响”。让学生阅读课本P6―P8相关文字和图。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从地球上生物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能量来源和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两方面分析;阅读课本认识太阳活动的本质是太阳能量的猛烈释放,其影响可从对地球的气候、磁场、电离层等方面分析。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 方法c反思 学习习惯培养 关注学习困难生 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5-02

在我十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数学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当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唤醒”,才明白数学课也应该有这样的效果, 南开大学顾沛教授在《数学文化》一书中讲到“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至此我更加坚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更为重要。结合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胜于解决这道题。比如在快下课了,要解决一道数学题,有的老师是急于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并快速把题目的解答过程书写完毕;有的老师他会引导学生分析此题该如何求解,求解过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后没有时间写解答过程了。相比较两种讲解方式,应该是第二种方法学生会更受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要让学生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如解应用题,学生应知道通法即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符号、图形语言,便于理出解题思路。在题型讲解过程中也要注重解题思想方法的点拨。如下面两个问题是人教A版必修4中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tan(x-π4) (2)y=lg(sin x-cos x)

(3)y=1(2sin x-■)

先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试着去做。教师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的思想方法。其思想方法就是:先将问题转化成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如(2),(3)分别转化为sin x>cos x,sin x≠■2,然后借助三角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求解,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将结果进行周期延拓即可。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sin x-2cos2x (2)y=2sin xcos x+cos 2x

此两小题是求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题。求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题主要思想是“抓角,抓结构”,一般需要化为“同角同名”,便于解决问题。第一小题,是同角x的正余弦,但结构上看不是同名的(即既有正弦又有余弦)。第二小题,从角上看是不同角,结构上看也不是同名。所以,两个小题都需要做变形处理。第一小题,借助平方关系变为只与x的正弦函数有关。第二小题,先利用正弦二倍角公式,化为同角2x的正余弦,然后利用辅助角公式,转化为同角同名形式。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第二,数学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一定要放手,该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该让学生说的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整个知识点的生成,展开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我们要努力做教育的改革。受到传统课堂的影响,教师包办的太多,平时一些简单的公式推导、计算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推导、计算,思维过程也包办的太多。还有,我们课堂上的有些问题是问了,但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猜想的时空,替同学想了,替同学说了,又替同学写了,我们的学生去干啥?学生被剥夺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机会,我们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隐形杀手。所以,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必须再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机会,学生就会有兴趣了,爱学了,就慢慢学好了。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做好辅助。课堂不仅是要学生学会一个知识点,还应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遇到难处理的问题,让他们合作完成;有时遇到学生一直掌握不好的题,可以找些学生上讲台给大家讲解他的解题思路方法,发表一下学生自己的看法,分析没掌握问题的原因在哪。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第三,数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国教学模式一刀切,实际上每节课都会有跟不上的学生,这需要老师留意,尤其数学科目易产生后进生,对于有些后进生,还真得分层教学。数学教师也要抽出一定时间,精力去鼓励他们,多关注他们,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每个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因为我们的一点点付出、鼓励,会改变他们整个人生的命运,努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努力起来,他们会慢慢的进步。每次等到学生月考完后,我都会找一些分数考得不好的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最后他们成绩在学期末都赶上来了。基础差的学生是永远存在,作为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劳动就是,尽可能地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你手上有所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习惯所致,尽管知识脱节也是成因,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更叫人头疼,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第四,高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更为重要。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点杂,多,难。学生接受学习、记忆起来确实困难。(1)让学生要养成对每章知识小结的习惯,从整体把握本章所学。数学知识的传授学习是个:知识点生成+理解+应用+方法的总结归纳模式,主要是让学生的思维打开,思维动起来。每次学生在对每章知识小结时,不仅仅只有整体知识结构,我还会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后面附加每章典型题,易错题共5到6道题。(2)上课要求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要会记课堂笔记。高一学生大部分不会学习,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把不会的题、典型的题、教师课堂上填充的好题整理记到笔记本上。记得有一次我问了一名学生,她是班里数学学习较好的,我问她:“上课有记笔记的习惯没”,她说:“没有。整个班里也很少有人记笔记。”。所以,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高一刚入学的新生。笔记采用“记梗概、留空白、后填充”的办法,对于老师补充的知识和内容重点记一记,对于老师讲解的典型的方法,尤其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做详细笔记,这样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强化了课后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第五,数学与生活应该紧密联系,数学的教与学是需要智慧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如果能够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意义,数学太神奇了,其能够解决很多生活问题。这需要教师要将数学讲活了。要让数学赋予生命活力,要让数学像生物学科一样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走入生活。最好能够让数学学以致用,这样数学知识才能够强大,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被理解。我觉得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不简简单单是为了考试,更主要的是应用于实践、实际生活中去,更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培养。如数学中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数学中的每节知识都有着它重要的作用。数学是是思维的升华、跳跃,是一种工具。数学的学习是锻炼思维的,是服务于生活实践。学习多年后,学生记不住老师讲过的题,但他记住了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这就是数学素养。

第六,数学教师要有善于总结、积累、反思的好习惯,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通过每天、每学期、每年的教学工作让自己也要有所成长、提高、进步。对于一些好的课件,好的教案,好的专题练习,好的课时训练题,好的教学方法等,一定要及时整理记录到电脑上。

(1)数学课堂上应该是要有重点内容的,对于重点教师自己心里要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把握好每章每单元每节的重点,要整体把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学到什么?会分析应用题、能列出相关的不等式、会解不等式等等。本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呢?总之,学生的学,教师的讲都不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感,重点感。这样学生学的很累,教师教的很累。

(2)作为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解决疑难点,共同成长进步。不能把难度大的内容留在课后,而简单的问题留在课堂上。这样学生渐渐地就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即为什么有的学生感觉上课听懂了,可是课后却会有很多问题不会解决,却没有人可以帮忙。

(3)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串好的“问题串”。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要让学生养成课堂小Y习惯。学生自己回过头想想本节课学了什么,而不是老师在那儿总结。学生只有自己总结了他的印象才会更深刻。如讲解与数列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以后如果遇到与数列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如何解决:先看从已知中得能够到什么,能发现什么(年生产量,费用等等会构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借助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解决什么?

总之,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形成;要注重师生互动,精讲精练,有张有弛,应变有度,揭示本质,培养思维;要注重厚德载物,身教重于言教;要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教学要一定钻研教材,课本;要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学习将会被信息大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傅庆争.谈一谈高中的数学教学

高一生物必修总结范文6

坚固“幸福教育”的根基——构建“幸福人生”课程体系

围绕“有人生追求的目标,有为人处世的品格,有安生立命的技能,有承担生活的体能,有愉悦生命的情趣的“幸福教育”目标,我们实践了“三个层面”的课程建设。具体是:优化国家基础性课程,重点尝试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和非中考学科建设;以“交叉渗透融入整合”为原则实施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以“着眼未来,关注差异,全面育人”为思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1.优化国家基础性课程

首先,我们尝试国家课程的再开发。基本的步骤:研究现状并分析——形成教学创新思想——生成教学创新措施——提升学生学习力。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针对学生阅读面窄、缺乏写作兴趣等问题,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整体的改革。首先,将常规教学与阅读课、作文课整合。把每周的五节语文课中的两节设为阅读课(隔周进行一次随笔化写作课),剩余三节课完成教材内容。如此的课程安排,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迫使教师对教材进行删减补改的有机整合。语文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探究学科价值,以语文知识为建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兼顾以思想培养的语文课程观为指导,将人教版、北京版、苏教版和课外阅读有机整合,使课程由零散到系统,解决了课时不够等问题。同时,学校开展作文课和阅读课的研究,以“唤醒言语生命,重塑言语人格”为宗旨的随笔化写作教学,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走向,让更多学生摆脱母语写作的困境,让孩子真正亲近母语,张扬个性,率性表达。我们研究了三种阅读课课型,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品味经典中培养审美、感悟情感、提升品格,在课堂的读与写中浸润人生,丰盈人生,幸福人生。

其次,加强非中考学科建设。我们淡化功利,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从常规管理、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知识建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非中考学科建设,为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给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此项目被确定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项目,并在2011年的北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坛上做了典型发言。

2.融合渗透实施地方课程

我们采取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方式落实地方课程。我们将我区的地方课程《房山地理》、《房山文化》与初中地理、政治等国家课程相整合,由老师通过置换或者渗透的方式完成。这种实施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国家课程知识的掌握和情感培养。针对地方课程中的专题教育,学校采取与相关学科整合、与德育活动结合,交叉渗透的方式和安排课时计划两种形式进行课程实施,如将预防和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与生物课整合;将安全应急、人民防空与班校会、课间操整合。地方课程与专题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本土文化、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的对接与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受教育空间,巧妙地完成了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实施。

3.着力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2009年,我们从“零”开始,着手构建“幸福人生”校本课程体系。经过三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生命教育系列、人文素养系列、科学素养系列、身心健康系列四类课程为主的校本课程结构,以及校本必修与校本选修相结合的实施方式。我们在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开设了《心理》《六个一百》《武术——长拳、太极拳》等五门校本必修课。同时实行走班制,开设了《论语新解》《神奇的世界》《物理实验探究》《文学入门》等二十多门校本选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进行了“活动课程化”的研究与实践,把学校开展的艺术节、体育节、合唱节、兴趣小组以课程的方式固定下来,增强其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实践证明,这样的举措不仅使学生在各级各类文艺、体育、科技比赛中取得了突破性成绩,更让他们在学习中品尝到快乐与成长,形成了更为浓郁的人文和艺术氛围。

建设“幸福教育”的基本载体——打造幸福课堂

学生的幸福首先应该是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受快乐。没有幸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因此,我们提出打造“幸福课堂”,总体目标是“高效,快乐”。具体要求是:课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相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命内涵;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和灵活的反思方式,激发热情、激活思维。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学导探评思”课堂教学模式。“学导探评思”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心理学和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学:指学生独立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学生独立学习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指教师运用导学提纲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导:指导学行为和导学提纲。导学行为指教师导境、导学、导思、导练、导评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关注课堂、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导学提纲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确定突出问题设置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从知识、能力到方法逐步加深,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整合教材的能力。

探:指探究、探讨。包括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学生间的讨论、质疑以及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等,既提高教师设计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评:指学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教师评学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价值。总之,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生动地体现师生的课堂创新精神和课堂实践能力。

思:指思考和反思。思考指教师课前和课中对问题的思考。反思是一个再认识过程,通过反复思考某个教学环节或问题获得感悟,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后续教学指明努力方向,是对知识和能力的理解和升华。

学、导、探、评、思是由五个循序渐进而又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环节,而非从前至后的教学流程,其中“学”是前提,“导”是关键,“探”是途径,“评”是保障,“思”是升华。主要是通过多感官的教学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坚定学习信心入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阅读、质疑、讨论、评价、迁移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和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感受成长,使课堂学习成为一个师生互动、交融,产生快乐,生成幸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