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10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0.058
护理绩效考核是护理管理工作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夯实基础护理、优化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重要保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们对临床护理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护理绩效考核中着重于对护理人员工作量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工作质量与护理风险管理的量化考核,从而造成考核结果有失公平,无法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导致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效果有限[2]。因此,如何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3]。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5月起实施全面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4年5月起对笔者所在医院20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与工作质量量化绩效考核,其年龄22~46岁,平均(29.73±4.28)岁;工作年限2~26年,平均(10.38±1.24)年;其中大专学历3名,本科学历2名。1名副主任护师、7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
1.2 方法
1.2.1 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对笔者所在科室各病房进行整体护理分组,实施责任包干制度,将20名护理人员分为5个责任组,每组4名,设1名组长,3名责任护士,各责任小组均负责4个病房,12张床位,制定连续排班制度,护理期间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医院简介、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等。由护士长管理整理护理工作流程,包括工作分配、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各组长采取8 h上班制,但需保持24 h负责,对本组成员工作内容及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组织本组参与抢救危重患者、定期探查病房、解决疑难问题,同时对本组成员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监督与检查。另外,整体护理人员之间均可相互监督,即上下级相互监督,责任护士相互监督。月底对护理工作量、质量及风险进行量化绩效考核,优秀者给予相应的奖金作为鼓励;发生严重失误者,将当月绩效工资扣除,并提出适当批评。
1.2.2 实施方法
1.2.2.1 工作量考核 工作量考核评分占总体绩效考核评分的1/5,依据工作岗位的具体特性,赋予不同分值,如给予A班(7∶30-16∶00)、P班(16∶00-0∶00)5分,给予N班(0∶00-8∶00)6分,组长可赋予6分。另外对各护理人员具体护理内容赋予相应的分值,如静脉输液、口腔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预防压疮等分值具有一定差异。月底汇总评分。
1.2.2.2 工作质量考核 护士长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标准,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讲、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各项工作质量合格者可得满分100分,扣除不合格处相应分值。每月对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及技术操作进行检测,得分≥90分者,绩效考核评分加1分,80~89分者绩效考核评分无加减,
1.2.2.3 护理风险考核 成立风险控制小组,共同商讨不同护理工作相应的风险系数。如进行深静脉置管、留置静脉穿刺、输血等具有护理风险的操作时,护理风险系数增加10%,绩效评分加8分,对围术期患者与急危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者,护理风险系数加15%,绩效评分加10分,在对抢救器械、药物等方面管理工作完成较好者,护理风险系数加5%~20%,绩效评分加5~15分;未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导致并发症者护理风险系数减15%,绩效评分扣10分。
1.3 观察指标
(1)随机抽取护理风险与工作质量量化绩效考核实施前后的80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对参与考核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健康宣讲、护理技能、护理文书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护理风险越低[4]。(2)应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人员技能、态度、治疗环境等方面满意情况。调查表满分100分,90分以上者为非常满意、75~90分者为满意、60~74分者为一般,60分以下者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 检验,P
2 结果
2.1 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工作质量与护理风险量化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31,P
3 讨论
量化绩效考核是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有效性、连续性、积极性等内容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优化后给予量化评估,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护理人员素质、工作能力、岗位特征评价依据,从而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薪资标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责任感[5]。在确保护理质量的情况下,合理控制护理风险对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关键性意义[6]。本研究即深入探讨护理风险与工作质量量化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合规风险 商业银行
据巴塞尔银监会2005年04月29日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合规风险指因未遵循适用于银行活动的法律、法规、条例、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准则而导致银行受到法律和监管条例制裁、重大财务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的“规”内涵丰富,分四个层面:(1)合大规,国家和外部监管机构颁布的基本法律、条例和标准;(2)合中规,市场管理和行业协会倡导的执业规则;(3)合小规,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4)合社会道德规范。
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建立规范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但推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外环境非常复杂,银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苛责性和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合规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一、合规管理环境分析
第一,宏观环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试点,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将对合规风险管理形成极大挑战;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尚未建立起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监管标准不一,监管法规缺位。第二,中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不断变化;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商业银行上市使公众提高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充分性的要求,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日甚。第三,微观环境。银行的组织模式仍然是部门银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原有的合规管理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监控、测试、计量,跟不上风险管理的新形势;银行综合化经营后可能还面临部门间业务交叉重叠、责任不清的情况,阻滞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总之,商业银行须认识到,引入合规管理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极大地降低风险;但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银行实施流程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变革契机,故商业银行应持积极的态度稳健推进合规管理工作。
二、合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除合规管理环境制约因素外,银行内部对合规管理的认知歧误、合规管理建立基础错位、合规部职责定位的不准确等诸多问题也阻滞了合规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对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存在认识误区。将合规风险简单等同于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在内容上有交集但并不等同,且事实证明,把合规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在操作环节和人员上设卡,效果也微茫,合规风险仍然在银行内部大量存在并不断变换手法;合规风险具有全局性特征,是三大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主要诱因。认为合规管理仅仅是合规部的职责――事实上,银行声誉来源于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具备正确的判断力、恪守最高的职业操守和严格遵从法律规定,任何员工不合规的行为都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灾难;分身乏术的合规官不可能没有监控盲点;因此,合规管理是上至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至每位普通员工的职责,银行上下均必须主动合规。
第二,合规管理工作的建立基础错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响应质量不高,不严格执行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甚至有章不循的现象大量存在,出了纰漏时部门间相互推诿,难以追究责任。其原因在于合规管理仍然建立在“部门银行”的基础上,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合规风险控制的缺陷。银行必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风险管理,实现合规风险管理与银行政策程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合规部门职责定位不准确。我国银行的合规管理工作更多地局限于合规教育和培训、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反洗钱工作、组织责任认定等职能,与巴塞尔银监会高级文件中提出的“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测试、量化、评估和报告”等职责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合规管理起步较晚,合规官大多是由内控、监察、稽核和法律等部门平移而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合规风险管理培训,对合规管理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合规管理经验欠缺。
第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纷繁芜杂缺乏系统化梳理,风险管理经验的传承机制缺失。由于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缺乏及时修订和系统化的梳理,制度体系不够系统化和清晰简洁,制度上存在真空地带,制度可执行性较差。在具体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延续上,仍主要依靠言传身教而非依托于具体的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风险管理经验的传承机制缺失。
第五,缺少先进的合规管理工具。国际先进银行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合规管理工具,主要包括授权控制、受关注者名单、吸收新客户操作程序、可疑交易监控等。但我国银行业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没有整合银行内部的历史数据和经营信息。
第六,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滞后,合规文化缺失。银行比较重视风险和经营理念的教育培训,但重发展速度而忽视风险防范、重市场拓展而轻内部管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风险意识和经营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合规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1)员工诚信正直的道德观念和合规意识不强;(2)薪酬激励机制扭曲;(3)银行内部相互博弈,制约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执行效力;(4)“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文化仍然是银行内的鬼魅幽灵。
三、有效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建立规范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完成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为基础的包括合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等基本制度在内的可持续改进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必须针对前述问题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进行。
第一,转“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将产品创新与业务流程再造、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映射衔接,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统一封闭流程,推广流程管理理念,实现业务条线的垂直化管理,提高对合规风险的监控能力。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将合规管理从“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将合规建立在持续测试和验证的基础上,实现对合规管理与业务流程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准确定位合规部职责,制定并落实合规工作计划。合规部要积极主动地调查识别合规风险,及时提供合规支持和咨询服务;监测辖内机构合规事项,分析报告合规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成因,提出评估意见和整改措施,并确保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合规工作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合规培训以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将绩效考核、薪酬奖惩与合规职责的履行情况挂钩;用文件记录各运营单位的合规表现并定期向利益相关者出具报告,确保公司合规管理目标的实现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
第三,加快“规”及风险点的梳理工作。对现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准则等进行统一梳理,避免制度产生相干性或真空地带,将规章制度转换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清理合规风险点并构建动态的合规风险数据库,其内容涵盖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提示、合规风险案例、合规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合规部在对接外部监管中的枢纽地位,由合规部门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则、风险提示和监管意见进行消化吸收后,分解给各业务部门或其它后台部门,并从合规角度提出执行外部监管要求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确保合规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理顺合规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为保证合规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1)将合规部门的预算管理与其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而不取决于业务部门的盈利状况;增添合规风险管理履职情况对业务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摒弃以业务量或利润为单一考核指标的做法;(2)避免合规部与业务部存在利益冲突,避免合规官兼任的非合规任务与其合规职责存在利益冲突;确保合规官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而不用顾虑受到报复或冷遇;(3)以制度化形式明确合规风险报告路线中每位人员的职责,规范报告方式、要素、格式和报告频率等,以及被报告人临机处理的规范要求。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标准化评价标准和工作方法,理顺合规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实现合规管理的有效互动;充分协调工作计划,确保检查范围充分,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并共享检查成果和信息。
第五,实现合规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尽快将IT技术应用于合规管理,建立电子化管理系统和完整的工作程序,设计合规风险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指标,对合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法律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时维护更新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共享、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全面优化。
第六,严格实施问责制,完善诚信举报制度,建立合规官再监督制度。
第七,引进3K型(3K――Know your authority,Know your business,Know your customer )复合人才,全面普及合规教育和培训,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
作者单位:张开春,江南大学;吴园一,江南大学金融研究所;周伟荣,中国银行无锡分行
参考文献: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compliance and the compliance function in banks,省略, Apr 2005.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机场 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程序
机场安全管理体系是以预防为主为理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安全数据管理为基础,对影响机场安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分析,消除安全隐患,最终使机场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涉及机场安全理念与文化,机场设备设施的硬件保障,机场运行效率与服务质量的软件保障,机场内部、外部运行环境等诸多方面。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构成分为计划、实施、检查、系统完善4个方面。
1.管理承诺与策划
管理承诺与策划主要确定安全管理的政策、方针,建立量化可查的安全目标体系,同时对局方(政府管理当局)做出承诺。安全策划是根据安全政策和目标,制订安全工作计划,为了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制,明确机场决策层、机场安全监管部门、各运行保障部门及其关键岗位的安全职责。
2.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主要工作是:“找、评、改”,即对危险源的查找、评价并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程序。机场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机场对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工作差错进行处理、分析评价,查找造成事件和差错的危险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二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查找、评价及其危险源识别,它是体现“预防为主”,消除隐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此类风险识别往往借鉴其他机场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根据经验推测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或差错,也要进行评价分析、查找危险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为了风险管理的实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及程序。风险管理的程序一般有:日常的监督检查程序、不安全事件处置程序、定期的风险评价程序、危险源查找程序等对于现代管理型机场,其安全保障工作及其安全责任有可能转移到相应的地面服务商,为此,还要制订合约方安全管理程序。
3.实施保障与监控
风险管理工作实施,需要安全资源的合理配置,安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有效沟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文件系统的管控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及其相应的管理程序。对于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还要有应急救援措施和程序,即应急响应。
4.系统完善
任何系统运行都处于不断变化调整之中,当运行的环境以及体系内各要素发生变化时,就必须对系统本身做出调整,使之不断完善。通常在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以及绩效考核指标的实现情况,确定是否要对体系的政策、目标、管理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以求持续改进。
二、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及其编写规范
1.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按照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索,需要制订的管理程序主要有:安全责任追溯、安全策划、变革管理、安全监控、不安全事件调查、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安全测评、整改措施控制、合约方管理、信息管理、应急响应、设备管理、文件记录、人力资源培训程序、系统完善等10多个管理程序。其中,安全策划、安全监控、不安全事件调查、风险管理、安全侧评、危险源辨识、信息管理等程序必不可少,对于管理型机场还必须制订合约方管理程序。
2.管理程序的编写规范
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的编写,可利用IS09000质重体系中对程序编写的要求,从目的、范围、职责、措施及程序等方面描述。
三、机场安全管理的职责
(1)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负责策划、组织机场全面的安全监督检查与管理控制,审批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控制工作计划,并授权安全质量部门实施;
(2)安全质量部门制订并实施对安全运行保障部门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控制工作计划;
(3)各运行保障部门值班领导和专兼职的安全监察员负责对本部门生产运行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控制。
四、机场安全管理的工作程序
1.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查找、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必要手段,是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检查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执行,是否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有效监控;检查机场安全运行所需资源是否配备,包括人员、设备的数量及其符合性。监督检查的形式主要有日常监控、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等,可由各级各部门自查和职能部门按级检查的方式组织实施。
2.安全测评
安全测评主要评价机场及其运行保障部门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安全目标。安全质量部门根据量化可查的安全目标制订机场及各部门的安全绩效指标,用安全绩效指标进行测评。各运行保障部门进行自我测评。各运行保障部门根据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或差错,进行自我安全测评。
3.整改建议与措施
安全运行保障部门接到整改通知后,根据整改要求,制订整改计划。对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分别启动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程序和风险管理程序,明确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及选择的风险缓解方案。整改计划经安全质量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五、结语
机场安全监察部根据安全运行保障部门的整改计划,监督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采取整改措施及风险缓解方案后,再进行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如不能达到安全目标要求,还要修正补充整改措施及风险缓解方案,使机场安全最终达到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龙海.民用航空引入安全管理系统(SMS)的原因透析[J].中国民用航空.2006(08)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机场 安全管理 构成要素 工作流程 职责
引言
机场能否实现安全管理,不仅影响着民航的建设与发展,而且影响着党和国家的荣誉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状况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机场的安全管理大多以预防为主,并且将风险防控作为管理核心,安全数据管理作为基石,分析可能影响机场安全里的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乃至消除,将机场的安全防控在可以接受的水平。随着航空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机场安全管理做做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要求也越来越高,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强,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投入机制,保证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才能将可能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一、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1、管理承诺与策划
机场安全的管理承诺与策划主要是确立安全管理的政策与方针,将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量化并且可查,与此同时,需要对政策管理的当局作出承诺。而安全策划则是指根据安全策划与目标制定的一系列安全计划,并且为了计划的实时实施,还需要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即将机场决策层、机场安全监管部门、各运行保障部门及其关键岗位的安全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安全管理量化并且责任制,才能保证制度对的合理实施。另外,为了让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顺利实施,还需要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保证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承诺的实现。首先,需要拟定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制定与机场挂那里相适应的安全保证计划,并且根据计划书落实安全职责;其次,对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且记录在案,以便找出不妥之处进行改进;最后则需要将安全管理运行时出现的不符合管理要素的要求进行总结,并且找到改进措施,并且将新措施进行实施, 再一次进行复查,直到管理承诺图策划真正落到实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风险管理
机场的风险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已有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并改进和对让尚未现行但是有向不安全因素发展的因素进行查找、评价并且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找、评、改”是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首先,对已有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并改进,也就是对机场的危险源进行查找,如果是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对机场的安全造成影响,则需要对该事项进行分析处理,找出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危险源,并且找到解决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其次,是尚未现行但是有向不安全因素发展的因素进行查找、评价并且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也就是预防为主、消除英皇,将能够影响到机场安全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该项风险管理,一般是从其他的机场已经发生的事故中进行借鉴,并且根据工作经验以及机场的自身情况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找出不安全因素,并且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找到解决之法,制定一系列向应的整改计划以及程序。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日常的监督检查程序、不安全事件处置程序、定期的风险评价程序、危险源查找程序等,由于风险管理工作会将安全职责以及工作转移到相应对的地面服务商,所以为了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还需要与合约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程序。
3、实施保障与监控
为了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施行,就需要合理配置安全资源,将安全信息进行实时传达以及有效沟通,这就需要在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进行实时监控,建立一系列的文件系统管控以及其他的保障措施和监控系统,以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且进行解决。对于一些突发事件,还需要建立应急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救援,将损失降到最小。
4、系统完善
任何系统的运行都会受到运行环境以及与之相关要素的影响,所以系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多变的环境,以及在不断调整之中不断完善,使其真正能够对机场管理工作发挥最大作用。一般情况下,新系统在投入运行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根据使用的实际情况即对机场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和绩效考核指标的实际情况对体系的政策、目标以及管理程序进行调整、改善,以此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对机场管理共的持续推进。
二、机场安全管理的职责
想要实现安全管理,就需要制度,如果没有安全管理就不能形成系统性的规范,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抓好机场的安全制度建设,并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创新管理的理念以及手段、方式融入其中,也就是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并且需要适当的安全检查和整顿,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首先,结合机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各部门的详细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制定管理工作细则的手册,这就需要面面俱到;其次,安检部还需要进行安检的应急预案以及安检预案手册的制定,机场保障部也应该针对机场可能发生的应及事项以及机场保障制定相应的手册,消防护卫部也应该进行消防的应急预案和手册。在进行应急预案以及手册制定的同时,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机场的自身情况,制定的预案必须好用、适用原则,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同时也要汲取其他机场的的经验、以及借鉴他们所发生过的不安全因素,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水平,积极与国际接轨,找出影响机场安全管理的因素,并且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管理基础性以及深层次的问题,让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岗位之间互联以及使其安全质量行为都符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将其纳入依法管理的章程。主管安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策划和组织机场的安全监管并且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工作计划,并将明亮下达给下层工作人员;安全质量部门主要进行运行保障部门的安检和管控的工作计划;各运行保障部门以及监察员主要对生产运行进行安检和管控;各部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以及互帮互查。
三、机场安全管理的工作程序
1、监督检查
非常之时行非常手段,为了查找、发现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问题,必须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监督检查也是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起点,只有进行监督检查才能找到安全隐患并且消除它,另外,监督检查的工作主要是对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有效执行以及风险控制有效措施是否投入使用进行检查,以及机场安全运行所需要的人员、设备数量等资源是否配备齐全,是否符合要求,日常监控、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等方法是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可以通过各部门进行自查或者职能部门按级检查进行实施。
2、安全测评
安全测评主要是对机场运行及其保障部门的既定安全目标进行评价,另外安全质量部门将量化可查的安全目标作为制定机场及各部门的安全绩效指标的依据,然后通过安全绩效指标进行测评,各运行保障部门还需要自我测评,并且根据已经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或者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自我安全测评。
3、整改建议与措施
在安全运行保障部门接到整改通知之后,需要根据安管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制定整改及计划,并且分析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不安全事件调查处理程序和风险管理程序,明确整改方案并且选择适合的风险缓解方案,在整改计划通过安全质量部门的审批之后,再进行实施。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机场的管理工作,必须将目光放长远,从实际出发,并且从机场安全管理中显现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出发,把管理决策落到实处,并且持续改进机场安全管理体制,通过排一系列的整改计划,提升机场安全管理工作以达到整改目标。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要点;薄弱环节;对策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电力工程安全危险程度在高危行业中列第八位。安全与风险是两个对立面,风险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能控”,安全风险管理实际上是风险管理。如何直面风险,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作到“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切实规避、控制和降低风险,是当前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最终都需要由不同专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来完成,如电网运行方式调整需由电网调度和变电倒闸操作来完成,输变电设备技改大修需由输变电检修作业来完成。因此,落实对现场作业的风险管控是电网企业实现安全目标的基本保障。为确保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现场作业的风险辨识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电网企业所安排的周期性停电计划均为综合停电计划,计划中包括技改、消缺等多项作业内容,所以传统的仅针对某一作业开展的风险辨识已经不适用。风险辨识必须综合考虑作业本身和与其他作业之间的影响,才能真正反映某一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基于上述考虑,供电局研究提出了包含多个作业内容的作业项目的概念和围绕作业项目实施安全风险管控的理念。
2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三步走”
针对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辨识,不仅要关注作业本身的风险,还要关注其他作业的影响。因此,供电局提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三步走”的方法。
(1)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方法,对作业现场(包括电网运行方式、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变电设备隐患等)的静态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提出管控措施并更新入《作业安全风险库》,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提供静态风险基础数据支撑。
(2)运用三维辨识法对作业现场的风险进行综合辨识、评估以及复核确认,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三维辨识法是指对照《辨识范本》来辨识作业过程中的动态风险,查看《作业安全风险库》来提取作业过程中的静态风险,通过现场踏勘来确认作业项目的风险。
(3)依据前两步所明确的现场动态、静态风险,使用《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标准》,从工作复杂度、工作难度、风险情况、班组交叉作业、施工器具、施工时间跨度等方面对作业项目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通过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三步走”的规范作业流程,尽量减少、弱化人为主观判断内容,充分考虑影响作业项目实施的各类因素,并以量化的依据来界定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等级以及明确相应的风险事件和控制措施,从而使对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实现标准化。
3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点
为了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地开展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供电局梳理提炼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同时明确各流程责任的部门和单位,并着重对项目建立、风险评估、审核批准、承载能力分析、现场实施这5道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管控。
3.1 项目建立
作业项目创建时,一般以单条月度工作计划为一个作业项目;对于关联度较高的几条月度工作计划,可以合并成一个作业项目。地市电力局运维检修部计划专职负责将生产管理系统中正式下达的次月工作计划导入风险管控系统,依据通用原则创建作业项目,并将作业项目下达到涉及的工区(包括检修、运行工区)和相关配合单位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同时填写风险管控措施。
图1 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3.2 风险评估
作业项目下达后,就要对作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一是,由地市电力局调控中心结合省电力公司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单,依据《电网运行方式风险预警管理标准》编制电网运行方式风险评估表和电网运行方式风险预警通知书,明确电网运行方式、存在风险和电网预控措施等内容;对于存在较大及以上电网运行风险的作业项目,还应编制电网事故预想。二是,由项目涉及工区安排相关人员结合调度提出的电网预控措施要求,按照“辨识三步走”的方法,对所指派的作业项目(含多个作业任务)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并上报工区专职;相关配合单位(营销部)根据调度提出的电网预控措施要求,填写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三是,由工区专职对作业项目所有风险等级工作任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对风险预控措施进行审核,填写工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到岗到位人数和相应岗位,并上报工区领导。
3.3 审核批准
工区领导对作业项目的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进行审核,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专职对工区上报的作业项目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进行审核,填写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人数和岗位。对于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为一般及以下的,其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需由安监部专职备案后,作业项目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才能结束。对于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为较大及以上的,其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需由安监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审批。对于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其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还需由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审批通过后,作业项目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才能结束。
3.4 承载能力分析
在一般及以上风险作业项目列入周计划后,由各工区安排相关人员对各工作任务开展安全承载能力分析,依据工作任务风险评估及预控措施生成《控制措施卡》进行现场作业风险管控。作业项目为单一生产班组承担的,由该班组的班长进行安全承载能力分析;项目涉及多个生产班组的,由工区作业项目负责人进行安全承载能力分析。
3.5 现场实施
现场实施作业风险管控包括:在开展现场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查看并打印《控制措施卡》,必要时可补充完善《控制措施卡》中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依据《控制措施卡》对现场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及时总结《控制措施卡》执行情况。
3.5.1 变电运行作业《控制措施卡》的使用
(1)使用人为负责拟票、审票、操作、许可工作的运行值班人员,作为危险点分析预控使用。
(2)依据《变电站安全围栏标准》和《操作票、工作票管理规定》开展“两票”工作。在操作拟票、审票、正式操作和工作许可前,应确认《控制措施卡》中的风险是否变更并及时调整。
(3)正式操作(许可工作)前,值长根据《控制措施卡》向负责操作的值班人员进行交底。
(4)操作过程中的新增风险事件应按“操作异常”处理要求执行。
(5)操作结束或工作票终结后,值长应结合“复查评价”与操作人员共同总结《控制措施卡》的执行情况。
3.5.2 变电、输配电检修作业项目《控制措施卡》的使用
(1)《控制措施卡》执行人由工作负责人担任。
(2)《控制措施卡》可作为工作安全交底内容使用;使用《控制措施卡》的作业项目,若同时使用《作业指导书》,则应用《控制措施卡》替代《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预控措施”使用。
(3)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负责人负责监督《控制措施卡》中控制措施的落实并逐项确认,并随时判断《控制措施卡》中的风险是否变更且及时调整。
(4)作业结束后,执行人应在班后会中与工作班成员共同总结《控制措施卡》的执行情况。
4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薄弱环节及改善措施
(1)虽然力公司在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中引入了班组安全承载能力分析,但是班组承载能力分析仅能通过可以直接取得的人员素质情况和班组装备情况进行评估,尚无法准确反映班组成员的精神状况。
改善措施:引入员工岗位适应性心理学分析,优化班组承载能力分析标准,定期由班组长将班组人员岗位适应性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使得评估所需的信息更加贴近实际。
(2)作业项目立项过于依赖个人判断,尚缺乏统一的立项标准,实施过程中差异性较大。
改善措施:经过不断摸索,提炼形成作业项目立项标准,并定期更新完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严谨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做好项目的风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手段,才能对风险进行更有效地控制,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才能使其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约因素;处理对策
1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开展风险分析,进而进行评价,对风险有明确的认识,将此作为依据,来开展各项工作,实现项目中风险高效、系统的控制。
2加油站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风险识别的可靠性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对投资风险实现合理分类。比如石油、石化公司以及加油站通过计算和分析,明确加油站建设中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资金投入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但是风险识别并不是一类万能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比如:缺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风险意识不足以及危险认识不足等。
(2)法律不健全近些年,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风险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但是并没有详尽的对风险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通常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概念,无法实现高效化的管理。
(3)管理工作系统性不足尽管公司设置了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但管理人员并没有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导致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仅全面性不足,而且会在系统中出现较大的漏洞,导致项目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或者负面效应。
(4)管理技术薄弱第一,风险识别难度越大。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风险识别具有专业的或者专门的研究机构,很多企业或者专业公司、研究公司都会自己制定风险管理文件。这些工作内容的开展,为企业进行风险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加油站的建设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阶段,风险管控只能从风险的识别开始,导致研究资金投入量的加大和成本的提高。第二,风险评价误差大。风险评价存在显著误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工作扎实程度不足,并没有十分适当的相关的经验或者资料可以合理借鉴,如果风险管理工作满足借鉴经验,可能会导致后期风险管理的结果受到影响。如果在风险识别阶段就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则会导致风险评价工作的后期出现极大的问题。
3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前期开发阶段的风险管控在开展分析工作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只有获取详细的数据资料,才能保证评估工作的准确开展,通过各类调查手段和方案开展市场调查工作,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经过信息化的处理方法使加油站建设项目信息服务于项目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另外,必须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定,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制约,实现专门的风险管理。将项目风险责任明确以后,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保证规范或者制度对操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与管制。
(2)加油站建设阶段的风险防范第一,做好管理工作,对建设单位要进行高标准、严格化的管控,加油站项目工作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所以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极高的建设水平以及风险防范的能力。做好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考核,通过培训、交流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对工程建设情况全面掌握,进而制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第二,严格监理机制。第三方管理单位要严格项目的管理,通过合同的约束,实现加油站项目风险的高效管控。也可以通过确定的方式,实现风险的转移,将其转移到第三方监理公司或者建设单位中。第三,规范施工单位。在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可以通过责任落实到人、强化方案设计以及明确材料、工艺管控等方法实现项目的有效管理。
(3)加油站投入运营以后的风险管控第一,合理选择建设计划,使其能够高效率的对风险进行规避,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项目中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将最佳的产品和最优的服务提供给用户,建设更好的服务环境,尽可能占领市场,使企业的运营更加稳定,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二,商品运营过程中,合理防范风险。培养风险管理意识,使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第三,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对加油站建设的特点进行明确的分析,在已建成的加油站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资料和信息,了解风险的变化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对加油站的动态性管理,做好防范工作。
(4)工程成本风险的管控如果需要投入的资金或者工程花费没有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严格禁止使用或挪用。如果对资本性支付和收益性支出划分清晰,则企业应该认真审核支出的真实度,如涉及到的文件、资料和数据是否健全等。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该按照制度计算利息资本化金额,再报给财务资产负责部门进行审批。
4结语
综上所述,加油站项目要做好严格的质量管理,对于不同的环节,要明确可能产生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市场有一个正确、合理的分析与评价,避免发生矛盾,出现纠纷,做好市场的合理策划,使项目的运营有据可依,按照确定的方案和规划执行,尽可能规避加油站运营可能发生的风险,使加油站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学明,祝韬.关于加强小散远单位加油站全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0).
[2]王莹莹.浅谈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制约因素与对策[J].化工管理,201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