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灌溉工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灌溉工程论文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1

在杭埠河灌区中,节水灌溉是根据当地作物需水规律和当地供水条件,采取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溉水,以取得农业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措施。灌溉水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发挥最大效益。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和回归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杭埠河灌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资源珍贵。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灌区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且灌区主要水源龙河口水库是合肥市城市生活用水补给水源之一,水资源量有限,因此灌区非常重视水资源的综合运用,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杭埠河灌区根据灌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

1.1灌区渠道防渗工程

渠道防渗工程不但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而且还可以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强渠床的稳定性,提高渠道输水能力,防止渠道长草,减少泥沙淤积,节省工程维修维护费用。灌区渠道下部土层为含砂透水层,渗漏严重,采用土工膜防渗措施,预制混凝土板作为保护层,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

1.2灌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杭埠河灌区水资源量有限,不能满足灌区用水需求,灌区管理部门想方设法多渠道开辟水源,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灌区的地形条件,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非常适合灌区灌溉发展。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地形复杂,山、丘、岗、库、圩兼有。舒城县在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勤劳的舒城人民在与大自然抗争中,建有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水利工程七门堰、世界第一人工土坝龙河口水库、千米飞虹将军山大渡槽、世界三大灌区的淠史杭水利工程杭埠河灌区等。全县现建有水库122座,其中小(I)型水库5座,小(II)型水库117座。排涝泵站70座,装机112台,6666kW,小水电站46座,装机59台,20080kW,设计年发电量7000×104kW·h。主干渠3条,其中杭北干渠长68.9km,舒庐干渠36.15km,杭淠分干渠12km,666.667hm2以上支渠22条,支渠、斗渠、农渠长4070km,有效灌溉面积4.333×104hm2。全县还有200km2以上的中小河流7条,内河14条,大山塘17500口,引水堰坝200多处,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1.3灌区的喷灌工程

喷灌是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一种非常好的灌溉方式,能达到增产增收的良好经济效果。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性强,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铺设喷灌固定总干管11条,总长度14.5km;铺设喷灌固定干管42条,总长度47.0km,将对灌区实现有效的控制。总干管、干管以及地埋竖管均采用HDPE管,HDPE管材水流阻力小、流率高、耐候性优良,不能被细菌及菌类腐化,运输安装方便、成本低、保养费用低的特点。

1.4灌区的移动软管

喷灌支管为地面可移动聚乙烯软管,采用平移的方式进行作物喷灌。支管可通过快速连接接头与竖管连接,支管上每隔18m安装一个高压喷头进行喷灌。干管固定,支管移动,这样可大大减少支管用量,从而使得单位面积投资仅为固定式的50%~70%。采用这种喷灌方式既能满足作物喷灌要求,又能节约大量的投资。

2对杭埠河灌区节水灌溉的特点分析

2.1利用多渠道开发杭埠河灌区的水资源

灌区水资源比较紧缺,对雨水以及回归水灌区采用“长藤结瓜”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加以集蓄利用,多方面开发水资源,有效解决了灌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同时,修建的蓄水池可以接纳区间排水以及区间降水径流,可使弃水、渗水与跑水回归利用,基本实现灌溉期零排放。

2.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运用

任何一种节水灌溉类型都有自身优缺点,都有其适用条件。杭埠河灌区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采用了多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每年节约用水30%以上。

2.3灌区喷灌大大减少了占地

采用部分骨干渠道加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较之自流灌溉不需要大填方,减少占地,降低技术难度,方便工程使用,可减少占地60%,减少投资50%以上,大量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灌溉水生产率。

2.4灌区多种喷灌模式并存经验

灌区大部分作物采用可移动聚乙烯软管喷灌,还有小部分作物采用小型卷盘喷灌机,有利于灌区进行两种灌溉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节水灌溉经验,完善灌区灌溉模式。

3结语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2

1.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将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定工程质量目标;其次,针对性地制定质量方针以及编写质量控制手册,使质量保证体系能更具有协调性、系统性以及可操作性;最后,分班组、分项目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使质量目标的实现与每一位员工相挂钩。

1.2加强各重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1)围堰施工与排水工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关闭上游闸门,引流至其它支渠进行施工,只有局部地区的渠系建筑物如水闸等基础施工过程中,需修筑围堰。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围堰施工最终采用土石草袋围堰,设计顶宽为1.0m,堰顶高出渠道水位约1m,断面为标准梯形,两腰坡比1∶0.5。排水工程则是根据基坑内的渗水情况,采用分段主围堰内设置小围堰的方式,在沟槽内挖若干处深0.5m的积水井,同时,配置若干台潜水泵,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水排至小围堰外,然后再将排水沟内的水排至渠道中。

(2)土石方开挖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样,土方开挖后的坡度护坡不小于1∶0.3,挡墙不小于1∶0.5;为了保证边坡质量,反铲时紧靠坡线开挖,以保证边坡平整度,不出现欠挖及超挖问题;雨天时做好排水工作并配备各类水泵排水。

(3)混凝土灌砌块石工程。块石及碎石等材料在进场时均已严格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加强了砌筑施工工艺控制工作,确保砌石体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的基本要求,砌筑断面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在砌筑过程中遇中雨或大雨,立即停止砌筑,并将已砌块石间缝隙用砂浆或混凝土填实,并捣实后加以遮盖。

(4)土方回填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测量填筑断面,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进行压实试验,以保证其达到最佳夯实效果;填筑施工过程中,工地试验室人员跟班作业,并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有关规程取样试验,及时试验,确保干密度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5)混凝土工程。对所有混凝土结构物的材料进行检测,水泥等厂供材料均要求有合格证书,不同来源的材料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记,不混合堆放;模板质量严格把关,模板安装要牢固紧密,混凝土拌和按照配合比施工;按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送养护池养护,并及时送试验室试压,以及时掌握混凝土施工情况。

2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成本管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工程特点,优化施工方案,并加强现场劳动力、设备、材料的科学管理和使用,从而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合理安排施工,提高劳动效率和机械、材料利用率,增加周转次数;采用分段作业方式,各作业段前后工艺形成流水作业,保证前、后道工艺施工及验收时间。合理安排各工段劳动力及各道工艺施工人员,不使工艺脱节,保证施工作业区有均衡施工,不浪费劳动力;加强工地设备的调度,保证主要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3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所遵循的基本方针。本项目安全管理总体目标为: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无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工程安全事故、无汽车行车责任事故、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垮(坍)事故。

3.1安全保护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具体落实到每位员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岗位在生产中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切实将责任和安全目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确保安全生产能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同时,建立和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安全技术措施

水利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为高空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伤害这五类,它们占据总事故比例的85%左右。另外还包括因设备材料不合格、安全装置老化、自然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约占10%~15%左右。

(1)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以控制和消除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为防止高空坠落事故,施工现场严格按照安全防护设施标准,搭设防护棚、防护栏杆等防护设施,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为防止机械起重伤害,6级以上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则停止垂直运输作业并断电,对塔机做好加固和检查工作;为防止触电事故,则做好触电隔离措施和工具使用前的检查工作等等。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3

新建工程开工前做好“三通一平”,改扩建工程要求做好“七通一平”,针对这一不同点,首先要求对施工现场外网情况进行细致的排查,分两个方面,第一找出已有的外网图,一一对照比较;第二,到施工现场,对照外网图,对实地有的和图纸上能对应起来的,做好标记,对不一致的,在图纸上重新做好记录。其次,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做好“七通一平”的实施方案,相对于“三通一平”来说,工作量明显加大,比如通讯方面,就需要和电讯公司沟通,根据现有线路的铺设情况,结合改扩建工程线路的设计情况,做出优化方案,新的线路铺设,既要做到不影响工程施工和旧楼的正常使用,又要满足新楼竣工后的正常使用,避免重复施工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其三,结合“七通一平”的实施方案,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明确责任、义务,与“七通一平”有关各方团结协作,本着及时、保质、节约的方针,完成“七通一平”工作。

2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及采取的措施、方法

2.1应急措施的制定

改扩建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同于新建工程的情况,比如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将正在正常使用的电路、水路、光缆等损坏,直接影响到旧建筑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施工前,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认真做好应急预案,以避免遇到突发事件后的手忙脚乱。

1)比如电路

常遇到的情况是将电缆挖断或造成短路,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首先要知道控制送电的总闸位置,及时拉下总闸,以免引起其他连锁反应,然后进行相关有效处理。其次,根据原有电缆的型号准备一定量的电缆,以便于正式电供不上时,拉上临时电,为正式电的修复争取时间,减少供不上电带来的影响。

2)比如给排水

在改扩建工程中,也会遇到由于施工不慎将给排水管路破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对现场不同区域的给排水检查井位置摸清楚,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通过检查井的控制阀门采取有效措施,或者切断给水源,或者暂时改变排水通道,给修复创造条件;其次,储备一定量的给排水材料,出现泄漏后,及时组织人员展开修复工作,避免有人、没有材料无法修复的情况。

3)通讯设施方面的准备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依赖度很强,在施工过程中,尽管对通讯设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也难免有时会损坏通讯设施,比如话缆、光缆、有线电视缆等,很容易引起相关人员的不满,所以说施工人员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同时,一定要和相关电讯部门密切联系,发生问题,及时解决。

2.2新旧建筑连接部分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新旧建筑连接部分的处理是改扩建工程需要引起重视的一方面,处理不好常常会留下隐患。

1)新旧建筑连接处变形缝的处理,有两方面要求,一需要保证新旧建筑的不同沉降不会影响到各自的结构,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二是屋顶处的变形缝的严密性必须到位,以杜绝雨水顺着缝隙渗透到屋内。

2)对于要在原楼层的基础上加层的改扩建工程

因为原屋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拆除,拆除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问题:一是需要拆除防水层、保温层、刚性保护层等层面的,拆除时除要做好对保留部分的保护,同时还要做好对照明线路的保护,因为大多数照明线路是预埋在顶板里,不当的操作有可能使照明线路遭到破坏;二是对需要整体拆除的屋盖部分,要做好预防措施,除了保护好屋内的水、电、暖管路外,在拆除屋盖时更要做好安全保护,因为在顶板有可能预埋了用电线路,拆除之前要摸清线路位置,切断电源,避免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3)对于新旧建筑需要贯通的部分

施工前,要做好与使用单位的沟通,腾出施工空间,避免沟通不畅带来的麻烦。

2.3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文明施工问题

由于改扩建工程的特殊性,安全文明施工与新建工程有它的不同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文明施工在改扩建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大多数的改扩建工程可能施工、办公使用同时进行,施工带来的噪音势必会引起工作人员的不满,所以一方面要求拆除施工时将噪音降到最低,另外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杜绝不必要的喧哗、喊叫,做到文明施工。

2)安全施工在改扩建工程中也有其特殊性

由于旧建筑的使用和改扩建同时进行,所以在将施工人员和旧建筑使用人员隔离的同时,还要使两方面的安全都得到保障。其一在拆除、施工过程中充分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对旧建筑中的人、财、物造成伤害和破坏;其二,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因为在施工过程虽然做了改扩建部分同旧建筑之间的隔离,但是,当施工进行到一定进度时,新旧建筑就不可避免地互相贯通了,施工人员很容易进入旧建筑的办公室、实验室、车间、教室、卫生间等,从而拿走室内物品或发生其他不安全事情,所以,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掌控施工场地内人员流动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做到,一旦出现问题,排查起来指向比较明确,效率高,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在有压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3结语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现状;问题;改造措施

1 引言

目前,在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过程中,可以应用国外供水管网改造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实行重点改造,改造后的供水管网既要满足当前我国城市的现状需求,又要能够保证远期发展。供水管网改造就是要从解决爆管频繁、供水漏损率不断增加、供水水质差、局部地段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

2 管网改造原则

第一,结合城市用水规划,满足今后10年的城市发展需求,通盘协调,整体考虑,避免重复建设。第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管道改造的口径和规模。在对现有管网进行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区今后10年用水规划进行管网计算,找出管网中的“瓶颈”,合理确定改造的管段和管径。第三,合理选择管材。新敷管道尽量采用柔性接口,并有可靠的内壁防腐,管道材质要稳定可靠。第四,对因街道拓宽或路面改造的路段和爆管频繁、漏失率高,经常断水或水压不足的管段,优先安排改造。

3 供水管网漏损原因

3.1 管网陈旧、老化

供水管网铺设年代跨度较大老管线,老的管道多为钢性接口,经不起温度的变化、各种腐蚀、地基下沉、地面负载等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爆管等现象。大管径管道经过软土地基时,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可压缩性高、承载荷载能力低,当软地基压缩沉降或管体上部受覆土、车辆荷载及土体侧向位移时,产生纵向弯曲,导致管道失稳、在接口、腐蚀点等最薄弱处产生破裂而漏水。一般有以下几种损坏情况:

3.1.1 发生胶圈挤脱、水泥承口松脱而发生漏水;

3.1.2 接口处(承插口、伸缩节、法兰接连接点等)发生断裂、爆裂,经常在普通铸铁管和水泥管接口处出现。

3.1.3 在有局部坚石相接触处,由于没有处理好基础垫层从而引起普通铸铁管、PVC管发生断裂。

3.1.4 水泥管、铸铁管中大部分是因地基下沉,管体挪位造成承插裂,管道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回填杂石所致。

3.1.5 接口质量不好,尤其是刚性接口,连接的旧管,易起接裂导致漏水。

3.2 给水管材、配件选用方面的因素

供水管材种类繁多,砼管(即混凝土管)、铸铁管、镀锌管、钢管、PVC管、PPR管、PE管、玻璃钢管、球墨铸铁管等,进货渠道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配件质量各异。由于地形差异,各路段的管网压力不一致,部分供水路段管道压力过大,造成爆管。阀门本身的密封不好,会使水量流失造成浪费;当处理爆管等突发时间时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或关闭不严),延误抢修时间,也将造成巨大损失。

3.3 设计、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在供水管道设计中,埋深太浅,受地面动荷载影响,接口容易松动而导致跑水,埋深太深发生爆管时又使准确查找漏点变得困难;对其地下资料不详,以致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造成管网局部阻力增大,抗冲力减弱;背墩设计承受力小于实际承受力;地基下沉造成管道接口松脱;没安装管道伸缩器,在热胀冷缩的变化下造成焊缝开裂等,都能引起爆管。再如有的管道不够平直、接口处错位过多,接口容易损坏,从而引发管道破裂或爆管。

3.4 闸阀、消防栓漏水

闸阀丝杆的密封圈长期被水浸泡,易生锈,而经常开关闸阀,使闸阀丝杆在旋转过程中磨擦再加上压力水的冲挤,漏水闸阀较多。地上式消防栓也时常因人为因素或被撞坏,造成漏水。蝶阀密封圈老化导致关闭不严;易拦截脏物、承阻大,易被脏物卡住而关闭不严等造成漏水。

3.5 其它原因

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的骤变,均会引起存在爆管隐患的管道发生爆管事故;城市道路改造,其它管线施工,容易引起管道地基泥土的松动,使管身两侧受土压力不均引起不均匀沉降,易使管道断裂;建设施工中,为求施工进度和方便,挖断供水管道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自来水流失。道路的扩建、拓宽,原位于人行道下的管道“移”到了道路中间,次干道下的管道“移”至主干道下,车辆等外力辗压,随着道路荷载不断增加,原设计覆土程度已达不到新情况的要求,以致不堪动荷载的影响,发生断裂,造成自来水流失。

4 供水管网改造控制措施

4.1 管材的选用

对于新敷设的给水管道工程和维修工程,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从设计选材、接口形式都要精心研究,探索采用新型材料。从目前来看,球墨铸铁管是广泛推广的优质管材,从其材质的特性上看,有强度高、延伸率大、抗腐蚀、抗老化等优点,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其接口采用柔性橡胶圈接口,安装方便,应力释放能力强,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供水需要。局部可采用钢管,但须严格加强防腐。为了节约金属消耗,国家建设部等有关部门早已提出推广使用新型管材,如PVC、PPR、PE等管材,该类型管材具有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耐压强度、流体阻力小、耐腐蚀性强,不影响水质,保证安全供水和防止水质二次污染,满足城市供水需要。

4.2 向柔性接口发展

过去采用的刚性接口,在管道受压后,极易引起开裂、断裂;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时,产生的热胀冷缩现象后,尤为明显。故给水管道接口必须向柔性接口方向发展。因为柔性接口有一个回弹量,可避免不均匀沉降及微小变形时损坏管道。

4.3 加强供水管网技术档案管理

加强对供水管网技术资料包括管道施工图、竣工图、管径、管材、位置、敷设年代、水压、阀栓、漏点检修记录资料、管网改造结果等进行归档管理。

4.4 加强管网巡检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处理漏水

组织巡视人员,对管线进行检查,把管网分区落实到人,定期巡检、维护;有利于保护管网安全,降低管道损坏次数和隐患。对巡视人员,通过管网资料,即时通知施工方,减少盲目施工。对违章用水、私自接水的严格执法,打击盗水行为;同时也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发现的漏水问题及时报自来水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

4.5 加强探漏队伍的建设

探漏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应持之以恒,有的放矢开展探漏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爆管(即明漏),通过即时抢修得以恢复,而另一部分由于地面结构原因,漏水从地下流失(即暗漏),恰是这类暗漏,隐藏性强,流水量大,危险性高,地下结构复杂给探漏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为此,适当投入资金配备相关仪、听漏仪等探漏设备,培养专业的探漏人员,以提高检漏率,达到有效控制暗漏之目的。

4.6 抓好管道工程施工安装

4.6.1 管道基础一定要平整,管道周围不得有硬块或尖状物,遇软地基时要回填沙石分层夯实;管身及承口都要切实着地;支墩的后背必须紧靠原状土,若有空隙要用相同村料填实;回填土必须夯实,车行道必须回填杂砂石,回填时不能从一边侧边冲压管道。

4.6.2 严格材料的验收、检查制度,管材在运输中及堆放时注意不要损坏承插口,管道敷设前要严格检查管材外观质量。

4.6.3 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施工规范安装,不可随意变更设计。

4.6.4 做好管道试水试压工作,严格按验收规程进行,认真做好管道施工竣工图绘制,及时归档备案,方便管网维修、管理。

5 更新改造的基本方法

5.1 拆敷法。即拆除原有管道后新敷管

道,其材质、接口及防腐要求按新敷管道要求考虑。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小城市老旧管道的改造。

5.2 刮管涂衬法。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些使用年限不太长,管径和管道结构强度还能满足要求的管段,先把管内结垢清除,然后清洗并进行防腐处理。目前赣州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普遍用的是第一种方法。

6 管网改造中的碰口施工问题

对旧城区而言,管网改造的途径大多是将旧管拆除,新建管道,然后再将原有的用户支管与新管逐一碰口连通。通过几年的工程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6.1 统筹安排,化整为零,突击施工。要先做好停水施工的一切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停水后的工作量,从而压缩停水施工时间,如碰口的管配件材料,在停水前尽量准备到位,要加工制作的应提前制作好,现场施工人员在碰口前一天就应熟悉有关停水阀门的具置,以便到时快速准确的关阀止水。

6.2 若碰口的用户支线较多,首先将用水大户的支线连通,然后再将各小用户支线并网,这样尽可能缩短大用户的停水时间,减少损失,缩小影响面。

6.3 先重点用户,后一般用户,对于一些停水影响较大的用户(如医院、学校、重点厂矿等)应先安排碰口,及早恢复供水。

6.4 先易后难,对于施工难度较小的用户支线可提前安排碰口,而对涉及其他一些问题如管线位置、埋深等不详或受周围其他地下设施(如排水管、电缆等)妨碍,施工难度较大的支线,可集中到最后一并突击解决。

7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7.1 管道改造施工前,要确定自己原有管线的精确位置及沿线用户支线的情况,确保碰口时不漏户。

7.2 施工前应邀请其他有关管线单位到现场开协调会,确定各管线的位置、埋深和走向,最后定下自己新敷管线的具置,不能盲目开挖。

7.3 由于在城区街道往往店面较多,一般不允许全线开挖铺管。因此在分段开挖敷管时,应留有30~40米的提前量,暂缓安装,待下一段管线沟槽开挖到位后一并铺管。这样遇到障碍就可以采取管线借转避让措施,绕过障碍物,省去弯头等配件,减少水头损失。

7.4 施工期间的排水很重要。老城区街道下水道多,渗水较大,管道装好后要及时回填覆土,不能及时回填的要加强管沟排水,否则很可能造成浮管等质量事故。

7.5 施工用电要有保证。施工排水、管道焊接都离不开电源。因此要事先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申请临时用电措施,确保施工期间的正常供电。同时还应自备发电机组,以防万一。

7.6 施工停水接口要下达停水通知。停水范围较大的还应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以告示。

8 结语

总之,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为供水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大供水管网建设,加大陈旧、老化管网的更新改造,大力推广采用优质的新型管材;加强管网管理力度、探漏力度;加强与各供水企业交流技术经验,才能提高公司管网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尽力把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宋兰合.城市供水管网问题突出亟待改造[J].建设科技,2008,(05).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5

(一)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是伴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工程教育至少有100年的历史。2009年,中国开始准备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这表明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已经进入通过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和工程师专业资格互认的新阶段。目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呈现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设施大为改善、与国外高校交流合作增加等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1)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供需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人才。主要原因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市场)需要的人才不对口。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2)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例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施中,未打破学科壁垒,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矛盾未得到解决。

(3)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工程教育与业界脱节,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践严重不足。与企业联系不密切,使学校难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发展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出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

(4)学生能力有待提高。除了实践能力较弱以外,学生普遍缺乏正确的工程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差。

(5)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对工程教育质量的影响较大。上述问题同样存在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而且该专业综合性、实践性更强,对实践教育、企业实习经历等要求更高。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综合特征。如何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是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学者做了深入研究。王煊等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分析了高等院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存在培养模式上的缺陷、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以技术类课程为核心,加强“校企共建”模式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教学改革措施。付志霞等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进行的研究,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杨太华等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工程管理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初步思路。本文参考已有相关研究,针对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详细介绍该校的系列教学研究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改进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卓越计划”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培养目标。该项目以培养卓越的工程管理领域的工程师为目标,为社会提供具备健全人格、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适应土木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

(2)培养模式。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要求,采取“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课程体系设置。工程管理专业有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工程法律四大类课程体系。根据“卓越计划”要求以及目前专业就业状况,核心课程必须是技术类课程,因此调整教学计划向技术类课程倾斜,比如对技术类课程的数量、课时等相关内容的设置进行完善。在具体实践中,2013年,根据“卓越计划”要求,该校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方面,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施工课程从考查课改为考试课,从32学时增加到64学时;工程测量学从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另一方面,为了配合“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将原定于第七学期开设的课程在满足客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大部分调整到第五或第六学期,从制度上为推行“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供了保障。以往学生只能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有限,效果有限,教学计划调整后将更有利于学生的企业实习。

(二)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加强课程设计、测量实习等实践环节,突出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施工、工程测量等课程理论及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工程测量学课程实习逐步从练习阶段走向实战阶段。学校在2013年教学培养计划中增加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结构学课程设计、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信息管理课程实验。已有的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采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经过两轮循环,这一方式已逐渐走向成熟。2013年的测量实习中,2011级学生成功完成了实测校园平面图、计算占地面积的任务。学生们表示虽然很辛苦,但收获特别大,这种结合实际任务的实习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

(2)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往的毕业设计以论文为主,做工程设计的较少。2009年的系列教改中,逐步提高工程设计比重,最终达到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目标,并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多样性以及广度、深度等方面提高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工程实际。这项改革对论文写作、排版等也提出严格要求,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写作能力、排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011级就有较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其论文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有显著提高。经过一系列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连年提高,毕业设计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09年至2014年6届毕业生中选做工程设计的人数变化趋势,2013年达到总人数的一半,是历届人数最多的。选题内容涵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清单编制、可行性分析等,选题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背景资料越来越多的来源于实际工程设计图纸,在锻炼学生设计能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学生对此一致反映收获特别大。

(3)强化实习环节,重视企业学习经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三大特点之一,在企业学习阶段重点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企业实习时间,争取最好的实习效果,满足“卓越计划”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时间在施工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每届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经交谈、实习报告等途径反馈的信息表明其效果非常好。2014年,2011级学生第七学期课程较少,就安排系统的企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经历对学生而言非常宝贵,学生既能学到工程实践知识,又可以对自身能力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4)鼓励和支持学生参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校各级各类社团、竞赛和社会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参加种类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近两年该专业学生积极参赛,主要获奖情况如下:2013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2011级学生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辽宁省一、二、三等奖:4人首次参加2014年辽宁省建设类院校工程造价职业技能(本科组)大赛,获团体二等奖,5人参加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获二等奖;3人承担2014年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工程职业道德素养调查报告”,目前进展顺利。

(三)强化工程职业道德,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ABET(美国工程技术专业认证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的EC2000认证标准,对工程伦理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综合的认证要求。要求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有11项能力,其中两项标准明确提出了工程教育的道德伦理标准。中国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通用标准包含如下要求:

(1)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2)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3)学习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的学习能力。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5)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强化工程意识、工程伦理道德教育,强调专业的工作特点,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团体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人文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意识,引导他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摒弃“60分万岁”等混学位的思想,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立自强、追求卓越的旗帜,争当未来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卓越工程师。

(四)将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相联系

对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建立高等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的联动衔接机制,缩短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的距离非常迫切。土建类6大专业在中国是最早进行专业认证的,目前与工程管理专业对口的资格考试有注册工程造价师、一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资产评估师等,很多课程都与认证考试有密切联系。注重执业教育的渗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也是这次教改的内容之一。笔者讲授的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论等多门课程内容都与资格考试相关。在授课时常常要求学生打好基础,提前为认证考试做好准备,并适时引入注册考试相关信息,介绍对口执业资格考试种类、科目、具体考试内容与课内科目内容的关系等,并带领学生做一些与课内知识相关的考试模拟题,这些做法很受学生欢迎。毕业生中已有多人考取二级建造师、造价员、爆破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五)基于“卓越计划”要求建设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提出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改变高校教师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1)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及教学指导水平。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提升业务能力。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等。

三、结语

灌溉工程论文范文6

一、“2061计划”的指导思想

“2061计划”认为,美国青少年的科技知识非常薄弱,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搞一次科技扫盲;在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上制定一个示范性、指导性的基本标准,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希望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据此来普及科技教育,从而使下几代人具备科学技术的基础素质。

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它教好。

二、“2061计划”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1985~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在首都华盛顿建立了领导实施“2061计划”的总部,并动员了8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了这项再造青少年智慧的宏大工程。他们总结战后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汲取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成果,于1989年推出了阶段性成果《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我们的下一代必将面临巨大的变;科学、数学和技术位居变革的核心,它们导致变革,塑造变革,并且对变革做出反应,它们对今日的儿童适应明日的世界十分重要。该报告提出了未来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应掌握的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的框架,包括主要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掌握这些内容、概念和联系的基本态度、方法和手段。

第二步,1989~1993年,“2061计划”总部在旧金山、圣地亚哥、费城、圣·安东尼奥、麦迪逊郊区麦克伐兰、阿瑟农村等六个有不同代表性的地区建立了分部,根据第一步提出的理论和指导思想,研究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手段及战略,并设计不同模式的课程。同时,散发第一步的研究报告,展开广泛讨论,制定相应的教育改革和革新工程。1993年问世的《普及科学的阶段指标》报告,标志着“2061计划”第二阶段圆满结束。该报告阐述了数学、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科学的性质、特点,确定了不同年级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及发展程度。

第三步,1993年以后,在完成前两阶段任务的基础上,“2061计划”拟用10年或更长

的时间,在一些州和学区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教育改革实验。目前的实验以“2061

计划”的6个分部为骨干向四周辐射。一般每个分部新建或接管5至6所实验学校,依据《普

及科学的阶段指标》制定实验学校的科学教育大纲,组织编写相应教材,进行教师培训,开

展大学、中学、科学家、企业家甚至包括家长和社区之间的多向交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

1996年,“2061计划”设计了进一步的改革蓝图,编制丰富多彩的参考材料,并使之变

成电子信息,广为传播;制定关于课程改革和工程推行情况的评价标准;促使各级教育的一

体化,特别提倡大学要继续支持基础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和对科技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筹

集和落实改革所需资金。

三、“2061计划”的特色

1.综合性。“2061计划”实施的对象是综合的,它力图在实验区内,面向从幼儿园到高

中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生和学科,进行科技普及;实施的范畴是综合的,它在制定新教学大纲

的同时,配套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技术、考试方式和学校的组织机构;参与者也是综合的,

要使这些改革措施彼此兼容,就得顾及家长、政策制定者、教师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2.长效性。“2061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安排后付诸实施的,它的效果要通过几

十年而不是几年来检验。

3.基础性。“2061计划”强调基础学科,主张在中小学开设数学、科学、技术方面的核

心课程;同时,各学科内部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

4.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学校中,学校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思

考问题而不是告诉其现成答案。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和想像能力并解

决实际问题。

5.发挥教师主导作用。“2061计划”非常注重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的主导

作用,认为只有教师才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直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也只有教师才能

根据改革的精神和课堂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更新课程、改善教学。

6.协作性。“2061计划”认为,没有一个团体或部门是唯一具有智慧和权威的机构,改

革离不开合作与交流。中小学教师、行政官员、社区领导者、大学教授和政策制定者应取长

补短,共同参与教改。

四、从“2061计划”看美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

1.谋求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力求处理好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的关系,以核心课程为主;

处理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改变过去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

做法,增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传授时间。在加大科技知识教学力度的同时,重视文化、历

史、地理等社科知识的传授。为此,近年来,“2061计划”提倡使用“大科学”的概念。

2.继续保持课程的弹性。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发展特长,允许提前升级、捷足先登。

选修课比例较大,特别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注重因

材施教,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

3.教学安排开放化。教学人员有本校教师,也常请教授、专家、科学家等来校讲课。教

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也走出校园,到政府机构、企业、大学或田间,接触社会和自然。

近几年,美国中小学普遍加强了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加大国际知识传授的力度。

4.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非常普遍,例如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