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1

城南旧事》是著名的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对自己儿时居住过的老北京城南的思念而写下的回忆录。通过主人翁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一《城南旧事》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是以她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以看作她的代表作。

城南旧事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旧北京形形的人和事。文章借用主角英子,向人们展示了大人的世界的复杂情感。

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北京的一切让英子感到好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满身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因病而去世的父亲……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笑过、一起生活过,可最后他们都一个个的消失在英子的世界里。他们都交给了英子许多的道理。

50年后,如今已经远离北京的英子,对这一切依然记忆犹新。有些哀愁,也有浓浓的相思,这些都在她童年时的记忆里。这些人都让童年时的英子懂得了很多,也让读者们看到了她的可爱和对社会不谙世事的单纯。

英子不喜欢离别,英子的童年很精彩,是因为她很善良,有一颗很纯净的心,正是因为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生活才变得简单,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而复杂的社会,不会有这样的快乐。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当英子在散落的夹竹桃前默念时,她那时的哀伤和惆怅让我也心里一紧。当时的落后,让那时的人家家相爱,却也有互相有仇,在暗处勾心斗角的也有很多。

英子她不但单纯善良,还很乐于助人,那次她为了别人家一家团聚,竟然把妈妈的金手镯都拿去给别人当做走路的盘缠,这是件成人都不一定会做到的事,有一句俗话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以英子的视角,真实的裸露了旧社会邪恶的一面与美好的一面,对那些复杂的人和事,英子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坏人的区别。这也看出了她当时的单纯。

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写出了这个社会的评价和看法。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很多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那样地满是人间温暖,没有半点追名逐利。

《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想必这首歌大家不会陌生。对,这就是《城南旧事》中常出现的一首歌:送别。在暑假里,我读了《城南旧事》,并深深地被这快乐中隐藏着忧愁的内容打动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林海音,她用“林英子”这个形象讲述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痴呆立在惠安馆门口寻找女儿的“疯子”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生下一个孩子,后来大学生不知去向,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母亲扔到城脚下,生死不明。英子知道她的遭遇后,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忽然发现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十分像小桂子,又偶然看见了她脖颈后的青记,于是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和妞儿踏上了寻父之途。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大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本性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小柱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了,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英子更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留恋告别了童年。

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马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所有一切都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看《城南旧事》,使我的心头漾起一丝丝温暖,因为现在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的心。往事如梦逝去,故人也成生命中的过往客,不回兮。

《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三这个暑假,我又一次拜读了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这本书是作者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惠安馆》中:纯洁、痴情的“疯女子”秀贞最终和她的女儿“小桂子”一起惨死在火车轮下。《我们看海去》中讲述了为供弟弟上学,迫不得已而做了贼的年轻人。《驴打滚儿》中:来自农村为了养家糊口,千里迢迢到英子家做奶妈,而她自己的孩子一个被淹死,一个被卖掉的保姆宋妈……

林海音把她小时候的童年惟妙惟肖地记叙下来,饱含真情实感。我捧着她的书一会儿边看边笑,一会儿又边看边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小英子。疯女人秀贞、伙伴妞儿、做贼的青年,美丽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妈和因患病而长眠地下的慈父……这些人物都曾陪伴过英子,却都又一一离开了她。这本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亲切,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受。

这本书朴实易懂,就连我们少年读者也能领会书中微妙的情趣和含义,是一本上佳的儿童读物!

《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四最近,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字叫《城南旧事》。读了一下题目,我立马对它产生了好感。《城南旧事》,多么朴实温馨的名字呀!

小说透过英子的双眼,描述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的老北京故事。惠安馆传奇里讲了主人公英子瞒着大人,偷偷认识了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秀贞告诉她,她的娃儿小桂子不见了。于是,英子便帮她寻找着。可找是找着了,是她的小伙伴妞儿,秀贞却把妞儿无情地带走了。

我非常喜欢《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在书中的一句名言: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

是啊,每一个进步,都得靠自己的力量。我原以为学溜冰很简单,不就是走路吗,只不过换了一双鞋而已!可事实并非如此,我像模像样地穿上溜冰鞋,充满自信地站了起来。可刚一起身,脚下的轮子就开始调皮地跳舞了。我的脚步错乱了起来。虽然我双臂张开,保持平衡,可还是摔了个狗啃泥。妈妈扶起我一步一步向前走着。这个情景,可真像见义勇为的好心人在扶老奶奶过马路呀!我可不甘心做“老奶奶”!于是,我甩开妈妈的手臂,摇晃地滑着,渐渐地,我竟然能平稳地站住了。

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我能开始慢慢往前移;不知练习了多少次,我可以飞快地滑起来了。我加快速度向前滑着,一种自由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张开双臂,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拂过手臂,拂过双腿,拂过我的头发,我的头发好像也和我一样,快乐无比,跳起了舞,“沙沙”地唱起了歌……

“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每次遇上困难,耳边总会回响起这句话。

《城南旧事》学生读书笔记五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是一本好书,让人读后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刚开始读时,我只觉得这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可读完后,我觉得作者从生活中的事情里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十分丰富,有高兴,有痛苦,有忧伤,有感动……读完后再仔细品味题目,“旧事”让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书中的人物使故事生动起来。淘气可爱的小英子,乖巧懂事的妞儿,失子发疯的秀贞,再加上丰富的情感,让你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而改变。一个个故事,有时让我开怀大笑,有时让我感动至极……

主人公小英子是个淘气的小女孩,但她的童年生活令我十分向往。西厢房、惠安馆、集市……我们现代的生活虽然无忧无虑,但也比不上他们快乐。但快乐的童年终究会过去,英子渐渐长大,快乐也渐渐过去。慈爱的爸爸,漂亮的兰姨娘,和蔼可亲的宋妈,都纷纷跟着童年里去的脚步而离开。而我,也像英子一样,上六年级了。也即将告别快乐的童年。《城南旧事》让我的思绪回到过去,再次回忆童年的我,那个也曾和伙伴一起尽情玩乐的我,那个也曾到处乱跑,出门玩耍的我。那个也曾不愿上学,被爸爸赶到学校的我……这本书,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深深思念……

英子是个善良、天真的女孩,在秀贞和妞儿重逢时,她将珍贵的镯子送出去。多么善良的英子,多么关爱别人的英子!想想我自己,有这么帮过别人吗?也许正因为英子的善良,才有这么多人做他的朋友吧。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2

表哥的身材是那种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的人。高高的鼻梁上架着近400度的眼镜,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地道孔夫子,他经常说:“生,我所欲也;书,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书也。”所以,他爱书胜过生命,一有空就钻进书房与孔子进行心灵交谈,并且每次没有两个小时是不会出来的。我曾问他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一脸严肃的回答:“读书读到手抽筋。”想必他一定试过吧。

下面是经过整理的他的假期学习安排,不妨一起来看看。

一、每天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后,坚持写几篇字帖。(哇,怪不得他字写得这么帅,原来是这样练出来的。)

二、在暑假两个月内读完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子夜》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基本书,并写约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难怪他课外知识那么丰富,原来都是日积月累起来的。)

三、在读书的同时复习上下期的课本,重点复习数学。(这家伙数学其实不赖,只是为了温故而知新。)

四、每天记5个单词、5个成语和5道数学题。

五、预习下期课程知识。

他的计划太完美了!没有一丝缝隙来休息,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学习方法(也许一些家长和老师不这样认为。)。我们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劳逸结合,“磨刀不费砍柴工”,非但不会耽误学习,相反会提高效率。这样学起来就轻松多了,使我们爱上学习。乐于学习。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3

一、活动目的: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教师和家长应尽的义务。

学生平时忙于功课,读书时间短。寒假已到,我们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快乐在寒假”读书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三、活动口号

与好书交朋友。

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

亲近母语,阅读为先。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四、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经典诵背活动。每两天背诵一首诗词。

2、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有益的好书。每位同学至少要有两本(共读和选读各一本)以上,去年买过的除外。

五、阅读推荐书目:

1、《爱的教育》《城南旧事》《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爱的教育》《中华美德故事》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的系列作品冰心、曹文轩、老舍、等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

2、然后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写体会

3、运用语言积累,启发学生学会创造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4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10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周灵宏、曹宜杲、余米存

副组长: 叶启强、汪群英、周桂槿、季宏枚、郑士耀 、叶国敏

组 员:沈慧、梅虹、顾华英、柳巧娟、陆慧敏、赵娇妹、丁耿川、谢丽娟、郭迎春、谢丽冬、赵芳萍、王雪影、王小娟、林雪清、余凤女、杨丽珍、叶晓阳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二个月(约十月、四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10月18日—11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鹿鸣》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   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鹿鸣》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赵芳萍老师专职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5

一、“千树万树梨花开”:读中记

要表演名著课本剧,全班应熟读名著作品,如千树万树的梨花竞相开放,有着浓厚的阅读氛围。

首先,老师必须先于学生熟读原作品,了解作品,知道学生阅读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哪些指导,做些引领性的笔记。其次,为了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可结合作品影视的视觉和文本的视觉,如微课程播放精彩镜头,掀起情感的涟漪,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兴趣。之后,就以学生潜心阅读为主。如推荐《三国演义》,先开展作品推荐会或作品导读课,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梗概、一些经典故事等。接着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曲,在兴趣点上再烧一把火,一切水到渠成,程度好和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分别阅读文言版的作品和改编后的青少年版作品。

多遍阅读作品,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做手抄小报。半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采用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交流前,要定好话题,提前做好书面或口头准备。如读《三国演义》,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主题阅读交流会:“曹操是军事家,还是枭雄”辩论会、“三国知识知多少”知识比赛等,做到“条条道路通名著”。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读得懂,乐意读,重复而深入地阅读作品,牢记故事情节,为后续改编课本剧做准备。

二、“待到山花烂漫时”:读中编

课本剧作为舞台艺术,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剧的特点,加上前期宽泛而有针对性地阅读《三国演义》,为课本剧编写做了扎实的素材积累,这样再参阅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本剧《一截蜡烛》一课,就可以编写课本剧了。

在创编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再次阅读整部作品,熟知作品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选择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适合本组表演的章节再次讨论,定出剧名。围绕一个事件,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突出人物性格,作为删改的标准,创编3~5分钟左右表演的剧本。老师要批阅学生编写的剧本,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根据修改稿继续阅读相关桥段,推敲语言文字,揣摩人物性格,探知作品主题思想。如《三国演义》中“乱世奸雄”曹操已不是历史上的曹操,对曹操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的鉴别,是在阅读中讨论,讨论中编写,编写中再阅读,来来回回几遍之后认识了文学的情节性、虚构性和人物的典型性,创编出个性的人物对白、动作、喜怒哀乐等表情,很好地突出诸葛亮、周瑜和曹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编写课本剧,是学生对作品的二度开发,也是再读名著的

过程。

三、“映日荷花别样红”:演中读

课本剧表演能检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熟悉程度。在排练中,小组之间相互观摩,提出意见,老师可以提些建议,小组根据剧情修改原稿。如作品《欧也妮・葛朗台》改编的剧本《梳妆盒的秘密》排演:

【葛朗台扑向梳妆盒抓过来,站在窗子旁边。“是真金!是金子!”他大叫起来。】

小组成员总认为不满意,吝啬的特点表现力不够。采纳其他组演员观看后提出的建议,抓住这个暴发户葛朗台贪婪的特性,大家再次阅读作品,增改为:

【葛朗台身子一纵,扑上梳妆箱,好似一头老虎,扑一个睡着了的婴儿。

葛朗台:什么东西?(细细抚摩金梳妆匣,慢慢地亲吻金梳妆匣,再两眼放光)噢,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夏尔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

欧也妮(四肢发抖,声音发颤):“是的,父亲,这是夏尔的东西,不是我的。”(欧也妮昏过去。)】

学生多遍阅读,多次揣摩、讨论,成功塑造了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典型――葛朗台的艺术形象。一次次的排演,一次次重读作品,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刻。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赛中读

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还要重视阅读成果的展示,举行名著“课本剧表演”大比拼。

各参赛小组先由编导简要介绍表演篇目、剧中人,“观看好的戏,好像台上台下合二为一。儿童在做戏的时候,做的人固然自以为在戏中,就是看的人,也自以为在戏中……这种输入知识的方法,比那空讲知识格外亲切有味。”(杜威)

观赏之后,孩子们最有发言权。大家评一评哪组表演得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如观看作品《城南旧事》改编的《秀贞母女相认》和《我家来了兰姨娘》桥段表演,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兰姨娘和秀贞同是弱女子,她们为什么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看比赛,通过互评,教师点评,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会促使学生再次阅读。此时,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领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以课本剧形式介入名著,以读带演,以演促读,实现“读演合一”的读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打开学生阅读的门窗,让他们感受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教育的艺术[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范文6

一、师生充分的阅读是有效讨论的基础

班级读书会的讨论交流应建立在个体自由而且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否则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和教师的背景差异为个体间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深度阅读”提供了可能。教师与学生的充分阅读是讨论交流的基础。

1.教师的充分阅读。班级读书会的材料一般是文学名著,篇幅长、线索多,结构复杂、题材多元、语言丰富灵活,这要求教师须有较高的文学解读能力。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文学素养和文学解读能力不足,对文学中一些新的表现手法感到不习惯,对文学语言不够敏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够多元,对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也缺少相应的知识。诸如,很多老师只是关注图画书故事本身,对画面的解读不够,对画面和文字的互补关系不是很清楚,忽视了图画书对孩子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亟须阅读一些儿童文学、现代及后现代文艺批评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才能推进阅读的深入。

教师在阅读时,要注意三种角度:

一是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阅读,通读,熟读,精读,逐字逐句地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阅读者可以凭借对文字信息的深刻把握,既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又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阅读体会越丰富,越能去粗存精,提炼出最恰当的讨论话题,从而高屋建瓴,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游刃有余地引领。

二是要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阅读。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差异,他们重直觉把握,重感性体验。所以,成尚荣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那便是诗意的欢聚”。成功的课外阅读教学必须建筑在对儿童的理解上,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孩子的眼睛,以一颗“柔软”的童心去阅读,去理解感悟,获得作为活生生的人——“儿童”的丰满理解。

三是要以一个教师的角度去阅读。作者所寓、我之所感是否适于向孩子揭示,应该领着孩子求解到何种程度?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去思考,是为了更好地扶助儿童,考虑的是如何做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言语发展、文化熏陶。

2.学生的充分阅读。只以情节为基础进行的交流,是阅读者前期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低效的交流。学生应在开展班级读书会前,在通览了全书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深度阅读。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时,给学生有选择地导读了一些故事情节,勾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布置相关的趣味性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昕,爸爸妈妈根据你讲故事时绘声绘色的程度打分并写下评语;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根据书中描写的情景配上插图;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排练小品,在课堂上表演;向你周围的人推荐这本书。这样的系列作业的安排,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时代广场的蟋蟀》进行深度阅读。

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时,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辅导他们做读书笔记,诸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笔记。但是,教师不要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必须撰写,那样会泯灭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这个阅读也不同于单调严谨的读后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

二、选择恰当的话题是有效讨论的关键

话题是谈话的中心,是交流的主题,更是读书会现场成员共同关注的焦点。在具备一定自由度的前提下,随着阅读话题的逐层推进,班级读书便会形成相应的向心力,提高阅读交流的效率和效果。一个或若干个恰当的话题,会打开学生阅读情感的阀门,调动阅读的积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喷涌而出。话题的选择应当遵循三条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班级在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的伊始,教师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多元开放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诸如,“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等。这样经常围绕一两个简单的话题,开展一两次讨论,学生会逐渐适应班级读书会的讨论形式,学会讨论的方法,不感觉到讨论的压力,感觉读书交流会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开展一些有关书籍主题的深度讨论、系列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