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带薪实习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暑期带薪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暑期带薪实习总结

暑期带薪实习总结范文1

不断开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新局面

——安阳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共青团安阳师范学院委员会

安阳师范学院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服务社会做贡献,实践锻炼长才干”为主题,着眼于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活动开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团的根本建设相结合、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关注热点难点、服务就业创业、推进素质拓展、推动团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理念:“两全”

今年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实践育人”这一目标,以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着眼点,活动开展坚持重心下移、以院系组织为主、点线面结合的原则,立足学校、院系、个人三个层面,采取集中组队和分散返乡两种方式进行。确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喜迎建党90周年,世博宣讲调查实践,关爱农民工子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见习,大学生文化宣传,大学生骨干挂职,科研项目培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拓展、学校课堂向社会课堂延伸、书本知识向综合能力迁移,切实达到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

二、战略谋划:“三结合”

活动开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模拟法庭审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游戏等活动;传播文明,普及文化知识,开展关于安阳历史文化遗迹的调研与宣传、进行世博知识中英文宣传;勤于动手,服务群众需求,义务维修家电,排除电脑故障,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并开出“运动处方”。

活动开展与服务团的根本建设相结合。坚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团员意识教育和团组织根本建设相结合,提出并尝试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团队建团、县域建团,成立临时团小组和团支部,定期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上级党团组织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随时掌握团员青年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和实践动态,维护他们的权益,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体质情况,努力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发挥临时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活动开展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坚持与学生思想引领相结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喜迎建党90周年为主题,宣讲党的成就和政策,感受党的精神和光辉;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见习、大学生实习就业调研、大学生就业实践等活动;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发挥专业知识,实现知行合一,开展文艺下乡、世博宣讲、法律援助、心理咨询、义务支教、挂职锻炼等活动;与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开展大学生科技攻关、“挑战杯”项目培育等活动。

三、运作思路:“五着力”

一是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结合实际组建了“喜迎建党90周年成就宣讲”,“跟着党旗生态游”等5支党建成就宣讲服务队,通过版面宣传、红歌联唱、文艺演出、重走红旗渠、诵读中华经典、走访慰问老革命等形式,宣讲建党89周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足迹遍布安阳小南海、林州市、鹤壁市淇县新庄村、安阳市监狱,服务队发放“时政热点、党建宣讲”宣传页1000余份,服务群众1100余人;外语世博——彩虹爱心行动”服务队精心制作了24块世博展览宣传板,深入安阳市内及周边县区的乡村、社区、车站及旅游景点开展了以上海世博会为主题的中英文宣讲,共向城乡留守儿童发放世博知识宣传单700份,总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发通讯报道28篇、心得46篇、报告论文5篇;持续推进“青年者培养工程”,与北京大学学院11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青年者的成长”座谈交流,选派29名学生骨干参加全省高校团学干部培训班或到安阳市五县五区团委及体育局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着力服务就业创业。开展就业创业调研。队员们走访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国人寿保险安阳分公司等59家企事业单位,走访大学生创业典型、公务员、公司经理、技术骨干等260多人,开展旅游业、教育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专题调研。组织学生就业见习。校团委与中国移动安阳分公司联系,为学生提供带薪见习岗位100个,“梦想团队”等分别到旅游景点、酒店、建筑工地进行就业体验。筹建安阳师院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

三是着力推进素质拓展。与社会观察相结合,重点组织100多名大学生深入豫北地区进行科学发展观和党建成就宣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卡片、捐赠红色书籍、播放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服务群众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客观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素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以筹备201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和2012“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年为契机,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以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学院分别组建科技创新攻关团队,针对“PC的可视化蓄电池组微机自动监测系统”、“直流电源、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制作”、“手性分子羟基膦酸的合成研究”、“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光调控磁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等12个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暑期,结合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承担部分项目的调查研究、资料收集、科技开发和市场开拓工作,培养学术研究思维,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暑期带薪实习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66-03

高职高专护生包括中专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和参加全国高考的普通专科护士专业的大学生。这是大学生中的一个具有突出特性的群体,较之普通本科学生他们更具情绪化和个性化。他们存在着强烈的要求、独立的愿望,与事实上也存在对家人和他人的无奈的依赖的矛盾。为确保社会实践对这一群体素质培养的有效性,达到培养优质大学生的目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与数据统计的方法,结合调研走访,力求客观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发现其优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一、对象与方法

抽样选取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选取研究对象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调研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频率、类别年级等因素,以保证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及科学性。采用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为重点展开,通过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通过网络访谈、座谈等形式展开调查。

在调查方法上,广泛查阅了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职业态度、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人文关怀意识、责任感、爱心、个人意志品质、社交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效果评价。通过随机抽查的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数据资料采用手工方式录入,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当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分析

(一)高职高专护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

高职高专护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22%的护生认为在校期间必须要参加社会实践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或职业素质,约66%的护生愿意尝试,对参加社会实践持“无所谓”和排斥态度的护生比例约为12%。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通过到医院见习、到社区养老院、孤儿院、街道等进行自愿服务活动及卫生健康知识宣教、寒暑假医疗机构带薪实习、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对护生综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参与实践类别一项调研中,我们采取的是多选的方式。数据结果显示,护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频率较高的分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如义务护理服务、健康档案建立、临床见习、到医疗机构带薪实习等、带薪实习、常规志愿服务、校外兼职,其中参与面最广的是常规志愿服务,68%的护生都曾参与。

(二)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目的分析

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目的如图1所示。有76%的护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为就业做准备;当然,时间类别里边包括做社会兼职。10%的护生认为,是获得经济收入。分别有5%和2%的护生认为是为完成学校(院系、班级)布置的任务和为社会做贡献。认为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护生比例较少。由统计数据可见,当前高职高专护生对参与社会实践对自身的意义认识不够准确和到位,这可能与当前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陈旧,内容单调、苍白,过程匆忙缺乏创新等有直接关系,再就因资金和组织的难度,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面不够广泛。这也是以后各高职高专院校在护生社会实践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地方。

(三)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意愿调查

高职高专护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愿如图所示,61%的护生更希望参加义务诊疗服务,约24%的护生期望能参加助老扶残等慰问性的服务方面的实践活动,有少部分护生喜欢选择意愿为心理法律等各类咨询服务及环保等公益宣传类活动。由数据统计分析可见,接近85%的护生期望参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因其更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这为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今后如何更有效的开展护生社会实践以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指导。

(四)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

在对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一项调研中,我们采取了不定项选择的方式进行,具体数据不便用图表方式显示,调查结果如下,分别有72.6%和70.6%的护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对自身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分别有63.8%、65.1%、55%的护生认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提升较明显,只有3.7%的护生认为没有任何提高。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护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更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效果比较明显。

(五)当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对于当前高职高专护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约44%的护生认为联系实践单位比较困难,约有17%的护生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确定项目和资金或实践经费支持问题,约有10%左右的护生觉得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是当前社会实践的最大困难。在对当前护生社会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项调研中,约有76%的护生认为“同学们理论知识不足,业务技能不熟练”是最突出的问题;70%的护生认为活动时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认为“一味追求媒体效应,活动不务实”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的比例为4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生社会实践存在的突出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高校和社会有关方面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单位在给与积极的支持帮助方面不够,学校在组织和资金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对社会实践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和激励体系。二是,社会实践的开展更多注重于形式和完成任务,多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内容创新和实效性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进一步强化护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一)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创新护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创新思路,将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根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性、创新性、研究性”特点,结合护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护生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包括计划方案、资金方案、管理方案、监督方案、奖励方案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项目管理中来,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实现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效益最大化,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无效率配置。

在项目立项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及地方需求,以招标、竞标的方式进行评选、确定,确保社会实践项目的可行性、价值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及相关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和管理,积极与实践地联系,多方面提供条件保障。制定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处理、反馈机制,加强对护生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指导检查。对实践动态,实时监控,针对实践活动实际,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产生实际效果。

(二)以护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主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以促进地方社会发展进步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和强化学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扎根基层的理念。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一批稳定的、长效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重点为学生创建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逐步构建“大平台+专业特色+地区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模式。让护生以“准医护人员”身份直接参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服务地区社会发展,推进自身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直接支持,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可、青睐,同时也能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自己的发展定位和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构建科学的护生社会实践内容体系

1.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使护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提升职业素质,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践内容。学校可将教学计划内实践和教学计划外实践统一起来,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护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的实施,按学生所在不同年级、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根据护理专业课程进展而不断深入;服务内容也要呈循序渐进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模式,促进社会实践课程间的系统组合和优化,发挥实践育人的整体效应。

2.加强专业资深教师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在专业性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是决定活动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评价反馈能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应组织、鼓励资深护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对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实效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组建由专业指导老师、有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共同组成的团队。这是护生社会实践团队的最优构建模式。该模式将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团队成员的知识水平、能力、时间等因素,使团队中各成员真正实现角色互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

3.进一步完善护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是护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生社会实践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则是实现学校实践育人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采集护生社会实践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及社会实践对护生职业素质的促进方面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方向和途径,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指导功能,总结经验,完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实践基地对护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可通过定期座谈、活动效果评价表等形式进行;二是学校设立学生社会实践获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认定办公室,按参与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本人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心得或调研报告;四是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作霞.护理实践的社会情境构建与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10,(1):76-77.

暑期带薪实习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全程式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但是受经济下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此情境下高校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逐渐意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临时抱佛脚。有学者指出,“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施以全程式一体化教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在大学生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为时已晚。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提前的观念日渐受到重视。本文提出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之贯穿在大学四年的教育当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试图为高校开展全程式就业指导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针对大一新生的就业指导

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笔者曾开展一项调研:关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新生最想了解什么问题、最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帮助。在“如何平衡学业和学生活动”、“是否选择第二专业”和“大学课程少,课外自由时间多,如何安排课外时间”等问题之外,另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是“大学毕业后,我能从事哪些工作”或者“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因此,针对大一新生,辅导员应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利用年级会、主题班会等场合向新生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方向。

笔者所在高校,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探索,从行业、企业、职业三个方面进行工作世界探索,在新生心中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以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为契机,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三、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大二学生,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针对大三学生,辅导员应引导学生通过扎实的专业训练,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专业和综合素质。

(一)鼓励学生参加就业比赛与讲座

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以及“大学生职场模拟招聘大赛”等活动。通过参加此类与职业规划、就业和创新创业相关的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创新和求职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办的各场讲座和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企业的宣讲会,特别是学校举办的大型双选会,一是使学生提前感受求职的气氛,二是使学生尽早地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和要求来调整个人的求职目标和规划。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

《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指出,有26.2%的用人单位筛选简历时最看重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历;而有46.9%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对就业帮助最大的因素为社会活动和实践。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专业实习,例如参与重庆市大学生暑期带薪实习、担任口笔译翻译志愿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和成长。

以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为例,学院搭建了实训实践平台。该平台由成都译采翻译有限公司等9家校内外翻译实践基地、外研社-川外翻译基地、环球网川外翻译工作站、“语言桥”翻译大赛等四部分组成。学院充分利用实训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翻译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训,做到课堂“学”与课外“做”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意向普查

笔者所在高校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讲解、招聘信息获取、中英文简历制作、面试策略与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大三下学期结束时,学院召开就业动员会,普查每位学生的就业意向(出国留学、国内升学、求职或自主创业),针对不同的就业类型提供相应的指导。

四、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大四学生,辅导员应在就业信息、困难帮扶、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更进就业进展,帮助学生尽快就业、就好业。

(一)设立就业委员,及时招聘信息,跟进就业情况

在班级里设立就业委员一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就业委员主要有以下三项职责:从学校就业信息网,同城其他高校就业信息网,应届生、大街网等网站搜集招聘信息,及时给同学;宣传基层就业政策,解说就业协议签订、派遣注意事项;收取就业材料。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动态。建立应届毕业生就业档案,记录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并积极地更新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近况,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档案。

(二)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

辅导员应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帮扶。一方面,针对积极投递简历、参加笔试和面试而未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学生,辅导员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原因,找到失败的原因之后,再各个击破。另一方面,在求职的开始阶段,学生可能会因为简历无回音、面试被拒等原因而遭受沉重的打击,产生消极情绪。这时,辅导员应关心学生的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宽慰学生求职的过程是不断加深自我认识、不断接受挑战、并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重点在于不断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三)加强就业心理引导,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教育

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开展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择业、就业观念。针对被用人单位录用却仍持观望态度的学生,辅导员应向学生说明就业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建议毕业生不宜好高骛远,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针对抱有“啃老”思想的学生,辅导员应向其解释“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性。在实际求职中,不少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采用狭义的概念,不考虑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社会舆论普遍会对大学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学生持怀疑态度,质疑其不够优秀、不具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前,贯穿在大学生本科四年的教育当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

暑期带薪实习总结范文4

编者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青岛科技大学由一所普通的化工学院发展成为以工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走出了一条成效显著的教育国际化道路。本刊近期专访了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庆领教授,详细了解了该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其一系列成功举措能为我国地方高校的合作办学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积极顺应时展,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世界教育信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高校积极开展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请问,青岛科技大学对此是如何认识的?

李庆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正成为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关注的课题。对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立足本国基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大学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和市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在推进学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青岛科技大学做了哪些努力?

李庆领:青岛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学校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学校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2001年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我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现在,青岛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材料学、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为特色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作为一所多学科相互融合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通过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教育国际化开放战略,从博士、硕士到本专科不同层次、理工经管文多学科进行国际合作教育。其中,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已经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框架,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

此外,在中德科技学院的示范带动下,青岛科技大学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岛大学,法国勒阿弗尔大学,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韩国汉阳大学、东洋大学、全州大学等国外高校举办了联合办学项目,合理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国外高校的优质资源,并进行融合与创新,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世界教育信息》: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起步较早,而且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您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该院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

李庆领:2001年,本着借鉴吸收国外大学先进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创建具有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领导以敏锐的眼光和积极的行动争取到了德国政府“对未来投资项目”(ZIP),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共同组建了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中德科技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德两国文化背景、中德两种语言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中德两国的经贸、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国际化人才。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中德科技学院的教学工作在中德科技学院教学与考试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各学科和专业责任教授领导的研究所来开展。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结对”授课方法,即对每一门课程,由中德双方各派一名教师共同负责,使用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的教材,用中文和德文两种语言讲解,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标准均由双方协商决定。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中德科技学院把跨文化的知识和观念融入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技能的国际化人才。

在与国外大学合作加强教学的同时,中德科技学院还建立了中德合作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过程技术及装备研究所、节能及环保技术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已经开始引进并培养符合德国标准的博士生导师,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并将积极招收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留学生。

今后,中德科技学院将在中德两国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和德国各大学,认真总结办学经验,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拓宽办学专业,提高办学层次;继续坚持引进、融合、创新、提高的办学理念,争取用10~20年的时间,将中德科技学院建设成为多元化、多学科、多专业、多培养层次(学士、硕士、博士)的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二、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

《世界教育信息》: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资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放国内教育市场。请问,青岛科技大学在发展留学生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李庆领:留学生教育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是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青岛科技大学坚持教育面向世界,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由原来单一的语言生发展为短期进修生、长期进修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留学生教育结构。

为了有效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学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留学生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充分整合、利用本校艺术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课,使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民俗和中国社会。

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学校举办了“中外师生友情互动”联谊活动,即面向学校广大师生(主要是面向广大学生)招募志愿者,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帮教或帮学,留学生帮助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同时在生活上互相帮助与关心。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中外学生的交流,深化了双方的友谊。

为了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启动了英语授课本科项目(English Medium Program),主要面向东南亚地区招收母语或官方语言为英语的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教学语言以英语为主,逐渐向汉语过渡。为此,学校专门组织归国学者和教授按学科成立了教研组,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

为了推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学校计划在一些专业试行全外语(英语、德语)中外学生混班上课,即国内的学生和国外的学生在同一个班上课,专业课程全部使用外语讲授,教材以国外原版教材为主。随着这项工作的大力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与国内的学生成为真正的同窗。这将有助于提高学校师生的外语水平,营造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氛围。

三、加强外语及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世界教育信息》:外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也是了解外国文化的钥匙。请问,青岛科技大学在外语及双语教学方面有哪些特色?

李庆领:加强外语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高等学校要达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外语教学,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以第一专业知识、第二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水平为内涵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所谓“一体”是指学生的第一专业知识及能力,“两翼”之一是指其他(跨学科)专业知识及能力,“两翼”之二是指学生根据时代要求所应掌握的新知识及能力。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逐步构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跨国交流与服务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学校建立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和改善英语教学。学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常规系统和辅助系统构成。常规系统是指“大学英语课程”(1-4)。辅助系统包括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目前开设了英语视听说、高级口语、高级听力、商务英语、文秘英语、英汉口译、英语演讲、英汉翻译和影视欣赏等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将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青岛科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英语广播电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课外学习英语的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口语大赛、英语角、英语讲座等是学生进行英语实践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学校根据青岛地区的发展和市场需要,开设了日语、德语、法语、韩语等学习课程,并通过开展“外语文化节”等各种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增强国际化就业竞争力,学校在加强外语教学的基础上,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了双语教学形式、开课要求、任课教师条件、质量保障、激励措施等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加大了对双语教学改革的过程监控,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双语教学课堂,并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调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保障双语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和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 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加强高级专业人才培养

《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青岛科技大学构建了具有国际化意识大机械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通过教育部专家评审,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请问,建立该实验区的初衷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李庆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社会紧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需要,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基础宽厚、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本项目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以工为主,同时兼顾文理、工管结合、统筹设计,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和高级工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为满足具有国际化意识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坚持与国内外名牌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吸收它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注式人才培养。例如,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全州大学进行合作办学,积极吸收它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优质教育资源和一系列管理措施,加速大机械学科的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建设。

五、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青岛科技大学非常注重与国外跨国企业合作,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增强毕业生的国际就业竞争力。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青岛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吗?

李庆领:学校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Trans Cosmos)公司等共建了国际工程师培训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大学生创业中心等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对进入培养基地的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语言、文化差异、礼仪公关等各方面的集中培训,以实现知识结构的“无缝对接”,缩短企业再培训的时间,培养企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2008年,朗盛青岛高性能橡胶研发中心正式落户青岛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这是德国朗盛公司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研发中心。学校与德国朗盛公司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展开全方位合作。目前,学校已经与日本阿尔卑斯株式会社、大宇宙、美国泰科电子(Tyco Electronics)等世界500强公司正式签署了协议。这些公司将为学校的优秀学生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带薪实习活动。与跨国公司的这些合作,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而且通过引入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来校讲学,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使他们了解到国外科学研究的前沿以及企业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世界教育信息》: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方面,青岛科技大学有哪些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