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电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电教学论文范文1
1.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机电教学开展之前应结合机电教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机电理论知识。另外,要合理划分小组,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可行的机电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教学开展的时效性与合理性。教师的引导是否发挥了作用主要体现在课下学生对机电知识的探究,比如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在课下自觉性研究机电知识等这些都属于教师引导的范围。通过课前引导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机电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可以说机电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是有效开展机电教学工作的基础。
1.2正确应用及创新行为引导教学法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当然机电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在机电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行为引导教学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使机电教学始终保持其独特之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对机电学科的兴趣。行为引导交教学法中涵盖了多种子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及引导课文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在机电教学中单项应用,也可以进行合理的综合应用。教师在机电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状况,正确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那么不论是应用单项教学法还是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及时为机电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3全面贯彻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全过程
在机电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机电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课堂中全面贯彻落实,教师作为机电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合理引导机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及疑惑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正所谓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个人能力才会得以快速提升。在机电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机电教学环环相扣,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学生的活跃度,切不可过分活跃导致机电教学偏离主题,不论是在行为引导教学任务操作中,还是机电教学引导中都要始终围绕教学主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企业及社会培养一批批复合型人才。
2结束语
机电教学论文范文2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独立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电脑的功能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电脑如何“管家”,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理解电脑的用途。
2.学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明白电脑“管家”工作的初步原理。
教学准备:一台电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电脑“管家”》。
2.审题:什么叫电脑?为什么叫电脑为“管家”呢?它管什么?怎么管呢?学了这篇说明文,我们就会懂得关于电脑的许多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①作者重点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电脑的功能、电脑如何“管家”、电脑的用途这几方面理解。)②了解学生在预习中掌握了哪些不懂的词句。(模拟、数据、操纵、履行、贮存等。)③师生讨论部分疑难。(如:终端机、神经中枢和电脑的工作原理等。)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分为几段?
2.引导讨论,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电脑的特点和功能。第二段(第2—13自然段):电脑如何“管家”。第三段(第14自然段):电脑真是个忠实可靠的“管家”。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读懂第一段。①默读,思考:电脑有哪些功能。②明白“不仅……还……”句式表达的意思。
2.读懂第二段。①电脑能当“管家”,“我”相信吗?“我”是怎么弄明白的?自由读第二段,并分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A.终端机怎样办理客人的住店手续?B.餐厅里,客人为什么吃完饭不付钱?C.终端机和主机是怎样联系的?D.电脑系统的神经中枢有什么功能?②集体讨论,理解电脑如何分步“管家”。
3.读懂第三段。①齐读,理解电脑的“忠实可靠”、“不知疲倦”。②为什么说电脑是忠实可靠的“管家”?
四、再读课文,概括中心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通过写在北京长城饭店的见闻,介绍了电子计算机是怎样帮助这家饭店“管家”的,说明电脑不仅能代人做许多事,而且忠实可靠,不知疲倦。)2.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的?
机电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原电池;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Abstract】Hightwochemistriessecondvolumeoffourthchapteroffourthhasarrangedthegalvanicbatteryprincipleanditstheapplicationteaching,thispartofknowledgeismoreabstract,thestudentunderstoodwithdifficulty.Inordertoletstudentbetteracceptance,understoodthispartofknowledge,Ifromchannelofflesson,thegalvanicbatterydefinitiondrawout,thegalvanicbatteryprinciplesummarizes,thegalvanicbatteryconstitutionconditioninducedfourpartstomakesomeownteachingdesign.
【Keywords】Galvanicbattery;Galvanicbatteryprinciple;Teachingdesign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空间电视转播站、飞机、轮船,小至电脑、收音机、照相机、电话、助听器、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而这些电池都是应用原电池原理制作出来的。高二化学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安排了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这部分知识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解这部分知识,我对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作了如下设计:
1“番茄电池”引课取一个熟透的番茄,在番茄里平行地插入铜片和锌片,用导线将铜片与锌片及电流表相连,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学生们在生活中已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电池,但番茄也能制出电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高涨的学习情绪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学生分组实验,引出原电池定义进入新课学习后,为了更好地探索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发现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并结合实验设疑: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2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3铜片、锌片一同插入稀硫酸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
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同上[问题]为什么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
[学生分组实验]
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设疑]①是什么气体?(氢气)
②既然铜片上产生的是氢气,铜片上就要有电子,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提出假设一:铜若失去电子,应该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铜片上电子的唯一来源就是由导线输送过来的。导线中有电子流动可通过什么证明?
[学生分组实验]
5在导线中接入电流表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可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判断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教师演示实验]在上述装置的导线中接入小灯泡,小灯泡发光(该实验要成功,酸要多且锌片、铜片的面积较大)。通过这个非常直观的现象引出原电池定义。[归纳、板书]
原电池
原电池的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这样依据实验内容层层设疑,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结合实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突破教学难点。不仅如此,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动画模拟过程,总结原电池原理再利用FLASH模拟反应过程,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本质,从感知表象到内在联系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深刻性,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如图1所示:
图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
若将上述装置的导线断开,只有锌片上有气泡,微观过程是锌片在稀硫酸中失电子(原因:锌片能和稀硫酸反应),锌被氧化成Zn2+而进入溶液,电子留在锌片上,溶液中的H+到锌片上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锌片上放出。若将导线连接,锌片上产生的电子就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到铜片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放出。
导线断开,发生直接的氧化还原反应,锌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和H+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都在同一地点锌片上进行,有电子得失,但无电子流动。导线连接后,使锌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和H+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地点锌片、铜片上进行,实现了电子的流动,产生了电能,形成了原电池。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如锌片),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如铜片),发生还原反应。
[归纳、板书]
原电池原理: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
4再利用实验,归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师先给出装置图,让学生判断能否形成原电池。能或不能可利用上述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并可与图1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找出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的原因,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前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是负极能与电解质溶液提供的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活泼性不同的两极
正极:较活泼金属
负极: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碳棒)
(2)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3)两极相连(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形成闭合回路
整个教学过程如此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和氧化还原反应两方面概括“什么是原电池”,总结“原电池原理”再由实验归纳“原电池的基本组成条件”,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基本上能比较透彻的理解。
机电教学论文范文4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既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教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符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
1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同时它又需要一定的基础学科作为基础。模电数电是计算机专业所必修的两门基础课程,它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模电数电的基础教学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当前的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授课的内容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内容兼顾了知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其专业性相对不足,没有将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深入的展开教学,只是停留于皮毛,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但就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而言,对于计算机相关的通信、信息工程等专业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不同专业对其课程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便要求教师在给不同专业学生上课上在内容和深度上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调整。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很多学校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做到从专业的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次,教师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应用教学相对不足。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探讨周荣健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226010在课堂授课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占据较大的比例,对于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的底层结构原理的教学中很少有实际应用的知识,比如对信号的处理以及采样、量化等。这种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只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理论内容,无法通过实验予以佐证,从而使得其在计算机专业中无法灵活应用。
再次,模电与数电的教学是相互独立的。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模电与数电在教学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通常是先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然后才有《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从两者的安排顺序上我们可以看出模电技术作为数电的基础。在授课的内容上,模电与数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模电的课程不会涉及到数电相关的概念等知识,但是作为其发展课程的数电,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模电的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知识简单的回顾知识,没有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
最后,模电数电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视相对不足。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更多的注重计算机相关实验的开展,而对于模电数电的教学来讲,很多学校都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而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相关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比如,模电中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实验是以教材基本的以及标准的电路比例为对象设计的,通过这种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以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来验证相关的原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
2当前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
2.1学生对于模电数电的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由于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设计的模电数电教材,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门课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时,学生变会对这两门看似不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失去兴趣。只是简单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这正是模电数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2.2模电数电的授课内容与计算机专业没有实现有机的衔接
数电模电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专对该两门课程的实际需求。针对通信、信息工程及计算机专业等的不同特点,对模电和数电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教学的深度能够满足计算机本专业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模块的功能和实际应用,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的模电和数电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与专业的脱节,无法保证衔接的有效性。
2.3对于模电数电的联合应用关注不足
模电与数电是两门有机联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贯通。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将两门课程分开来讲,其实验的设计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实际的电路中,模电技术与数电技术常常是联合应用的。这种独立教学的情况会使得学生只会独立使用相关知识,无法有效的将模电与数电联合应用,从而使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4当前的模电数电教学对于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面向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相关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有计算机底层电路的设计等内容,从而使得模电数电的作用得以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电路实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但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并且忽略模电数电关联关系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
三、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措施
首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要有联合的思想,对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等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更符合计算机专业的要求。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对数电和模电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注重电路功能等的教学内容,并且有效的量这两门课程予以结合,从而实现授课方式和内容的科学化和合理性,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电路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在基础教学基础上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综合性。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模电数电教学,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及相关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对相关原理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其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对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从模电数电联合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使这两门课的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也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好的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以计算机专业为指导,对电路的功能和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及实验室的操作掌握基础知识。对模电和数电的可能分别予以优化,针对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展开,使得学生在分别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联合,从而保证其能够有效的予以用用。从实验室的角度讲,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等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室的改革,引导学生动手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以校园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模电数电的兴趣。鉴于许多专业都开设模电数电课程但又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模电数电联合大赛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针对各自专业特点对电路的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区别性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在竞争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结语
机电教学论文范文5
1目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相适应,所讲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理论基础尚可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这反映出这些学生平时重理论而轻实践、重软件而轻硬件,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
1.2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中心,学生的内在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它注重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规格化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培养。教育学家多年来提倡的因材施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3考核方法和素质提高不相适应目前我们实行的考试方法仍然是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以闭卷笔试为主,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4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由于长期使用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内容,形式单一,实验安排过多过细,重复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太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1.6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竞赛的成绩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不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的差别,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差距。而西部地区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
2以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电子设计竞赛的举办为电子信息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契机,下面就从教学计划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课外活动安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电子信息教学改革。
2.1重新制订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个性特长以及协作能力为重要依据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调整理论教学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压缩课内学时数,减小必修课程数量,增大实验学时数,加强实验环节,从而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其动手能力。
2.2改进教学内容,适应电子时代要求首先应调整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集成器件的广泛应用,对课程内容必须不断充实和更新。在教学中,在强调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增讲新器件,增加有应用前景的专用集成电路,使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在功率放大电路部分可以增加介绍应用广泛的LA4100~LA4102集成功放,从连接方式说明如何根据要求将芯片分别构成OCL和OTL功放。在电源部分增加介绍三端直流稳压电源CW78、CW79系列,可调式三端稳压电源CW317系列,以及扩展输出电压、电流的方法。通过对新器件和专用集成电路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注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安排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实验,修订实验大纲,将单一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向科学验证、分析设计、系统综合相结合。(1)改进基础实验教学,加强应用实验环节。基础实验主要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专业基础课的配套实验组成,以基本电子器件的验证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覆盖理论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的验证实验原理的状态,尽管有些收获,但成效不显著。因此,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了验证性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在应用实验环节中增设应用性实验、集成电路实验,让学生通过安装调试,学会在实验中调试元件参数,以满足实验要求。通过简单的设计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并掌握快速查阅元器件手册及通过网络搜寻所需资料的方法,使他们能正确选择所需器件,并能进行器件之间的参数匹配。并通过电子实习,安排学生装配收音机,使他们熟练使用电烙铁和万用表等工具和仪器仪表,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调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2)增加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由老师拟定设计题目,提出设计要求,给出主要参考器件,由学生设计电路原理图、焊接实际电路、测试电路数据、绘制电路波形、撰写设计报告,这些设计性的实验的完成,能促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由技能到素质的跃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建立一定的工程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3)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一些新器件(如CPLD、FPGA等)和新技术(如EDA、电子电路软件仿真、虚拟仪器技术等),从而丰富实验内容和手段,提高实验课的技术含量。EDA是电子器件与电子设计发展的技术潮流,由此掌握EDA技术是对当今电子工程师的最基本要求。学院建立了EDA实验室,积极开展EDA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水平。(4)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计算机仿真系统,推动教学改革。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中知识点在大量增加,教学时数要求压缩,课时资源紧张是一大难题。计算机仿真系统弥补了传统硬件实验的不足,解决了上述矛盾。另外也解决了经费紧张、器件品种和数量少等现实问题,有些不能实现的复杂实验,则可以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仿真。
2.4改革考试方式采用理论闭卷考试、实验开卷考试、实物设计考试等综合考核方法。例如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规模不太大的电子系统,让他们在课下先设计好,然后来实验室安装调试或用有关电子虚拟软件进行仿真,根据所设计的系统能否达到题目要求、电路是否合理、花费时间长短来确定成绩。
2.5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学院所有的实验课都对学生课外开放。另外建立专门的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在开放实验室里除了配备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等常规实验设备外,还应配备单片机开发器,DSP实验板,计算机等实验设备,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为部分优秀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环境,提供发挥创新思维、展现创造力的广阔空间。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特别是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要涉及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器件等多门课程,因而对实验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课程体系下的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更新知识,难以从容面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会应用新器件、新技术才能胜任当前的教学工作。我校从200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先后获得了四个省级一等奖,五个省级二等奖。通过参加竞赛,促进了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电教学论文范文6
有许多现象、规律在生产及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而学生是没有见过或虽然见过但对其构造、原理了解不详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进行动态地模拟演示,将其现象或过程具体的适时地加以描绘,使学生如见其物,如临其境,获得清晰的感知表象。把呆板的理论变成灵活的知识体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易于学生接受知识,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例如,在晶体管学习中,对晶体管的内部结构和原理的学习就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很难描绘清楚。应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晶体管的内部结构演示出来,也可以用动画展示出不可见的微观现象,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接受。如果再配上声效,学生就能从动画、声音、图像全方位地感受,如置身于其景,也就能直观、形象、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降低了他们学习电工电子知识的难度,也让他们感觉到有趣、新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课堂信息互动交流
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电工电子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答疑也更快捷且可推波助澜。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获得深厚、多样化的情感,使学生心情愉快,畅所欲言,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也强化了课堂信息互动交流,课堂气氛也就显得活而不乱。
三、优化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多媒体技术用于电工电子演示实训,能产生其他手段无法取代的效果。以往教师在讲台上操作时,总有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若采用录像教学,教师将演示过程拍成录像或直接播放教学带,可将演示过程和结果形象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例如,讲授电工电子技能时,可先讲解电路原理,让学生懂得电动机如何实现正、反转控制,再通过录像演示如何安装、调试电路,最后分析电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故障及排除方法。以往学生在实训时,教师来回指导难免顾此失彼,也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录像显示示范操作,并在操作前放映实训录像片。教师在放映时对重点、难点内容加以讲解,然后进行分组实习讨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技能。再例如,在以前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由于存在客观因素,电工电子实验连错电路就会烧坏元件,造成财产损失。因此教师一般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连错电路会造成什么后果,强调必须按照正确的电路图来连接,剩下的实验操作学生只须按图索骥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缺失独立的思考,偶尔有的学生连错了电路烧坏了元件,只有无奈的份儿,更不可能自己分析错误原因。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后,就可在做实验前首先设计一个电路图,并将电路图中的实验仪器尚未连接上,让学生用鼠标连接,如果出现错误则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错误结果,如电源烧坏、电流表冒烟等,利用课件既知道错误的效果,又不会使元件损坏;然后再让学生做实物连接的实验,则犯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地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成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制作电工电子多媒体课件的小技巧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有助于电工电子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特别是一个好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智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制作电工电子课件的方法很重要,笔者谈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
1.课件导入方法(1)单刀直入:开始以几个关键字或短语鲜明地揭示主题,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对知识的探索;(2)举例导入:通过对典型事例作形象化的语言描绘导入,(3)提问导入:以问号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导入主题。(4)逆向导入:有意用错误观点导入新课,让学员进行讨论。
2.课件形式“图文并茂”课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在内容的展开上,并不是直线型的罗列,根据大脑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课件设计成文字逐句展示、内容层层展开、电路拆分、图形分解,外加动画演示等的表现形式效果会更好。
3.课件内容“熟”、“精”、“活”、“巧”根据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要求,课件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线索,环环相印,步步深入,才能显著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设计课件内容时必须在“熟”、“精”、“活”、“巧”四方面下工夫。“熟”是熟悉教材与学生,熟练地驾驭知识,挖掘出教材的智能结构与思想底蕴,其目的是为给学生“备餐吃好”。“精”是精通本门学科,精心培养能力。课件制作要能积极开启学生的智力,精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活”是活跃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把知识的发展和加深过程纳入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自然就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活化起来。“巧”是巧设课件排版,巧布置教学步骤。根据教材特点,抓住重点内容,深入地揭开矛盾,恰当地选择突破口,巧妙而周密地布置教学步骤,引人入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课件巧妙结尾电工电子课件的结尾设计也和课件的导入一样重要,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巧妙地设计出行之有效又生动有趣的结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1)总结结尾:总结就是对一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或用提纲,或画表格,或以图示等方法加以概括总结,强调要点,使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2)呼应结尾:呼应,就是在一堂课将结束时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前呼后应,使学生豁然开朗。(3)引伸结尾:引伸,就是根据所授内容,用各种方法把问题不断引向深入。(4)引趣结尾:引趣,就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游戏结尾:游戏,就是在课堂结束时,安排一些与该课内容有关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认识。(6)伏笔结尾:伏笔,就是在讲完旧知识后,要留一个“尾巴”,使学生感到言而未尽以引起他们探讨“未尽”(新知识)的好奇心,为今后教学埋下一笔。
5.课件制作小常识课件制作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得当,会大大提高课件的演示效果。好幻灯片设计必需做到:一目了然举例;结构化思考,图表化表达;逻辑化和视觉化;标题反映观点,突出关键词;利用分类的方法组织好素材,别让幻灯片成为视觉垃圾。高速公路上哪些广告牌给你留下印象呢?观众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不是放的信息越多,观众就越容易记住,必须尽量让你设计的幻灯片看起来简洁。方法一:“少就是多”。一页PPT中不超过7个概念,不要换行,不要超过10-12行,只用一层缩进小标题,不用倾斜字体。方法二:突出关键。加大字号:中文字体至少要加大2-4级字。变色:颜色是最常用的突出方式。加粗:粗体是很好的强调方式。变化字体:例如把宋体换成黑体强调。方法三:化繁为多。如果幻灯片一页上的内容很纷繁复杂,那么把它们分散到几张幻灯片上去。方法四:保持一致。不要过度使用换页动画,统一设计PPT的设计模板;统一正文的项目编号大小、色彩和图案。方法五:推荐字体和字号。大标题至少用36号黑体或微软雅黑;一级标题32号,再加粗,很清楚;二级标题28号,再加粗,也很清楚;三级标题24号,再加粗,还算清楚;四级标题20号,再加粗,再小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