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1

[ 关键词 ] 高校辅导员 工作科学化 内涵 构建路径

随着育人这一特定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在人才培养中的彰显,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工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传统上,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以个体主观能动式和经验传授式为主,但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不断带动着人们的思想更新,高校亦面临着现代教育管理价值的确立以及内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同时,新一代大学生个性特征越来越鲜明,这些都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立足于已有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成果,提炼普遍意义上的方法和规律,实现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提升,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形势的要求。

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起源》中指出:“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1这意味着判断辅导员工作是否科学的基础是其工作体系能否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完整的运行系统。我们可以认定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是着眼于解决实践问题的自身科学发展的工作研究领域,对其内涵及构建路径进行分析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科学的实质在于理性和求真。“科学就是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因此,辅导员工作科学化要定位于学生工作和辅导员两个客观主体要素,核心内容围绕学生这一工作对象而展开。

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是在具体事务开展过程中,为获得理想的客观效果而对工作理念的认识度、对工作方法的改进度、对工作规律的把握度以及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度的良好把握,从而促进工作知识、工作技能的有效积累,使之完整化、系统化,工作效益最大化,实现工作的科学属性。由此,我们从工作理念、方法体系、工作规律以及执行主体等几方面分析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

1.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包含工作理念的科学化。取决于是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作价值取向,认识把握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将自身的工作与时代的主旋律、社会的脉动、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相呼应,这是达到工作理念科学化的不变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认识发展的辨证规律,因此辅导员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要明确基于发展的实践,绝不是简单机械式的重复,而是获得螺旋上升式认识的必由之路,这样才能最终获得工作理念的科学化。由此可知,这种认识层面的科学化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基石。

2.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包含工作方法论的科学化。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核心是方法体系的科学化,方法论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都是以个体形式面向学生,工作发挥空间比较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往往取决于辅导员个体使用工作自由裁量权的状况。但是基于个人偏好和非系统性的工作方式并不是科学的方法体系,科学的方法体系应该是建立在唯物辩证的普遍联系观点之上,透过事实论据派生出最佳的处理路径和工作手段,以科学理性的工作方法取代直觉经验式的工作方法。由此可知,以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辅导员工作是实现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关键。

3.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包含认识和运用工作规律的科学化,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从本质上讲就是按教育的客观规律要求,寻找确定适用的规则体系,既深入认识又良好运用好规则体系。在认识规律上,不断深化对学生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的认识,不断探索辅导员自身工作运行规律,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增强预见性、规避性和创造性。在运用规律上,就是按规律指导具体工作实践,不违背、不偏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教育的规律。总之,认识和运用规律的科学化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本质。

4.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包含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这是执行主体层面的科学内涵。工作上的科学化最终落实在执行主体的科学化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团队建设的科学化,包括人员结构、职业发展规划、团队管理、学习机制、氛围建设等方面,二是辅导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包括思想政治素养、能力水平、工作意识等方面。辅导员团队和个体的建设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客观载体。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构建路径

根据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内涵要求,我们要将辅导员工作科学化作为系统工程,明确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提升的构建路径,突出核心要素,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

1.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实现思想意识的科学定位。在实际的学生教育中,存在着“灌输式”偏多而“激发式”偏少,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教育内容强加于学生,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着以“事”为中心因素的偏多而考虑以“人”为中心因素的偏少,按规定动作做完即成。因此,要真正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理想尺度,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有最低现实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站在学生成长成才、站在为学生服务的立场上去关注其所需。

2.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把握工作的动态性原则。“90后”带着一代新人的特征构成学生的主体,网络化带来信息的迅速流动和学习生活模式的改变,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学校,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固有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对待种种变化着的工作格局,必然带来僵化的工作后果。因此,这种来自社会环境的不可控、工作对象的差异性,要求我们从本质上对如何把握工作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变化着的动态环境,掌握权变的工作方法,与学生真诚对话,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

3.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形成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决策层在工作体系的科学构建中起着总揽大局的作用,决策层对事务流程的正确提炼,将会优化学生事务运作流程,形成良好的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上,需要辅导员个体层面的科学构建。通过探讨构建渗透式、体验式、开放式、自主式等多层级、多模块教育体系,找准工作环节中的关键点,摸清学生的兴奋点,把握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将社会外化要求与学生个体成长需要予以良好的结合,促进学生非智力性因素的教育和人格体系的完善。

4.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注重工作手段的高效运用。工作手段一方面指工作中采用工具性的支持手段,包括:技术手段上、物质上、信息上的功能性支持,另一方面指对学生的情感性的投入手段,比如:采用学生喜欢的、亲密的、尊重的、平等的交流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感受等。

5.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决策层要增强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支持。这是实现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笔者曾在辅导员中进行组织支持感与职业承诺状况的问卷调查,76%的辅导员的组织政策支持感偏低,84%的辅导员对职业的持续承诺偏低,许多辅导员并没有将学生工作视作终身职业来看待。因此,决策层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辅导员的内在心理活动,全面做好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政策力度和落实实效上体现出对辅导员的职业支持,将学生工作视作中国特色的实践型学科领域,形成学科建设研究体系,提高职业的学术声望,进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承诺水平,从而有力促进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总体来看,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最终要实现的是工作效益和工作价值的最大化,既涉及对学生这一工作对象的教育效能,也涉及辅导员职业研究领域理论体系的建设,因此遵循工作科学化要求应成为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原则。

参考文献: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2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学,管理职能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层工作者,其工作职能是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很重要,事情很难办,责任很重大”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普遍认识。管理学原理是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管理。高校属于文化组织,管理学原理同样适用于高校的管理活动。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管理职能理论来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一简单阐述。



一、做好计划,变被动为主动



辅导员工作的工作是很琐碎的,有人形容辅导员工作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大大小小的事情推得辅导员团团转,辅导员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因而倍感疲惫。这其中缺少必要的工作计划是一个主要原因。管理学原理中指出,计划即是制订行动方案,美国管理学家孔茨认为:“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计划工作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和要去的地方之间铺搭路桥”。计划工作的任务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计划职能是管理四个职能中居于首位的职能,没有计划则后面的三个管理职能都无从发生作用。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尽管有统一的认识,但具体来说有工作内容包括哪些任务和活动,从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历来看,各个辅导员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每学年、每学期有哪些具体的学生工作要做,辅导员一般都是凭经验来判断,缺少统一的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的四级工作计划体系。而没有一个预期的行动方案,辅导员的工作就显得被动而且杂乱无章,无法提前安排各项资源和控制各项任务进度,很多任务成了眼前事、急事,在限期完成任务的要求下就会使辅导员手忙脚乱、加班加点、身心疲惫。因此,有必要将学生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活动纳入到规范的计划中,建立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四级工作计划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每学年和每学期末学校团委、教务处、医保处、资助中心、招就处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下一学年和学期的学生工作计划并汇总到学生处,由学生处根据任务的工作量和紧迫程度安排各部门工作的优先级,编制一个统一的计划下发各院系党支部和学生科,各院系党支部、学生科根据学校的总体学生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制定本院系各年级学生工作计划并下发各年级辅导员,各年级辅导员依据院系学生工作计划细化制定本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工作计划并下达给各专业班级,各专业班委进一步细化制定本班级各项相关活动和任务的工作计划。在各项计划当中要明确预期达到的目标和各项计划工作所包含的任务(5W1H)。



二、建好组织,保证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管理学原理中组织的定义是人们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团体。涉及活动过程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过程。静态的组织是保证计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资源组合体,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才能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在高校中,学校获取有关学生信息的渠道来自于辅导员,只要和学生有关的各项工作最终都由辅导员来负责完成,所以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说法。对此,辅导员只有充分地调配和使用学生资源才能有效、及时和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这需要辅导员用心构建各专业的班委团队,处理好班委分工和协作事宜,明确各个班委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在计划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实现每个班委团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明确组织层级中的指挥链和信息传递链,保证命令下达的有效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同时根据各班班委的工作能力和接受任务的主动性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如果每个班委都能各司其职并切实发挥作用,就可以使辅导员免于陷于事无巨细均要亲为的低效率工作境地,从而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制度建设和例外事件的处理上。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各专业学生班委的组织架构以直线职能制为主,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采用矩阵制结构,即从各专业班委中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工作小组进行处理,辅导员担任临时小组的负责人,事情处理完毕小组即自行解散,从而保证组织体系稳定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当好领导,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管理学原理中对领导的定义是指导和影响群体或组织成员,为实现所期望的目标而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的过程或艺术。这里要探讨一下辅导员的角色问题,在诸多研究文献中不同的学者对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传令兵”、“高级保姆”、“服务员”、“政治指导员”、“法官”、“救火队员”、“心理咨询师”等等,但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就是“领导者”,即所带年级学生的直接领导者。在管理学原理中,领导职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方向上的引导;二是技术方法上的指导;三是沟通;四是激励。在辅导员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已任,成为一个政治思想过硬、道德情操高尚、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为青年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即领导职能中方向上的引导。而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管理团队成员熟悉和掌握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理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些就是领导职能中技术方法上的指导。辅导员与学生管理团队之间讨论问题、制定方案、探求思路中体现的是领导职能中的沟通艺术。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使学生班委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辅导员除了在方向上引导、方法上指导外,还需要为团队成员提供必要的激励措施以及考虑如何以最少的激励成本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益,这其实就是领导职能中的激励。发挥好领导职能对辅导员而言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最能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而带好一个团队不仅可以打造高效运作的班委集体,使各项学生工作按计划高质量地完成,而且可以通过班委集体的工作和影响力带动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年级的同学共同进步。



四、做好控制,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管理学原理中对控制的定义是指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计划是控制的前提,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同时控制又是保证和衡量计划实施效果的必要手段。在辅导员工作中,控制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职能,通过控制可以总结前期活动和任务完成的效果,发现各项工作计划中存在的问题,为下面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控制是一个过程,辅导员要积极地介入其中,改变以往“无事就是功”的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调查搜集学生对各项工作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调整,保证预期工作目标的实现。辅导员在行使控制职能时要注重遵循例外原理,即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这样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

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例,各班级团支书和心理委员要通过访谈方式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对于个别思想过激和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同学要特别关注,出现异常情况或仅仅显露出一点苗头就要及时反映给辅导员,辅导员迅速介入进行相关教育和疏导,从而消除可能的恶性事件发生,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实质就是控制机制。



五、结束语



学生工作无小事,这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共识。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很多学者从辅导员的现行体制、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辅导员的角色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依据管理学原理的管理职能理论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做了相关探讨,以期抛砖引玉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限于篇幅本文关于辅导员在管理学理论指导下做好工作只是提出了一点思路,还欠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建议,这将是笔者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慧中主编.管理学原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张式汶.高校辅导员工作感悟-班级建设[J].科技信息,2010,(29).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3

然而随着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大学生的特征也越发缺乏共性,而对个性突出的青年学生,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开展学生工作就成了辅导员工作的难点。作为辅导员,不仅仅是要管理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他们。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1、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承担了德育教师的角色,还承担了部分智育教师的角色,对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将育人的职责贯穿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之中。辅导员不仅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让学生树立“一朝学习,终生学习”的概念,积极拓宽各方面知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还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汇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因此,高校辅导员承担教育学生的重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辅导员是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指导者

辅导员的重要职责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每个学生的价值观与辅导员的世界观、人生观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辅导员不仅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走好成人成才之路。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按部就班,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信仰迷茫、诚信度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这些问题越发突出,这些问题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思考、创新、与时俱进。

2、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感不强,工作目标不明确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和复杂性,凡是担任过辅导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辅导员被戏称为学生的保姆。因此,辅导员缺少终身从事辅导员的意愿,长期从事的少。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事务繁琐、工作重心偏移

凡是涉及到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少不了辅导员,凡与学生沾边的事情他们都得去抓去管,整天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充当学生的高级保姆,这就使得辅导员的精力分散,使得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工作被日常的琐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代替。然而有的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乱成一锅粥,忙得不可开交,基本上没有空余时间去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辅导员要跳出岗位来思考辅导员工作,走进学生心里实现辅导员工作目标,走进学生心理分析学生思想,分析社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不断寻找填补学生思想教育的真空,辅导员工作虽然更多的是“干”,也需要更多的“想”,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受到家庭、网络、社会等方面的冲击,形成思想独立,功利心强,比较注重自我等特点,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增加了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在新形势下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1、转变工作态度,增强工作主动性,提升辅导员信任度

辅导员要从“管”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脱离出来,做学生成长的导师。辅导员要增强自己工作的职业认同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思考学生工作,关心帮助每位同学,及时对学生的所虑所难密切掌握,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

2、注重学习与创新,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来看,高校辅导员工作涵盖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及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等九个模块的内容,涉及内容多、知识面广。要能够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才能真正从思想引导、职业规划、学业帮助、青春期教育、奖助贷勤等给予全面关心指导,从而增强学生工作针对性。

3、理清辅导员工作思路,有条不紊推进学生工作,提升实效性

(1)严肃认真把政策落实到位。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政策,彻底领悟文件精神,并结合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辅导员工作计划。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计划性,辅导员根据其工作内容善于经常性的总结和反思,分年级、分专业等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工作计划,并拟定出具体的日程安排,便于指导后期工作,既提高了辅导员工作效率,也能积极主动推进工作开展。

(2) 严格要求把工作做实。在工作中,采取“严格+关爱”模式,严格要求学生按制度办事,同时,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转、和学生聊一聊,关心帮助每位同学,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对于那些在学习中迷茫苦苦挣扎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大学的学习特点,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那些得不到友情而心灵寂寞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学会交流、沟通,学会接纳自己赞赏别人;对于那些感情受挫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远大的人身目标;对于那些为生计而焦虑,面对繁华的物质世界深感失落而无助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走出自卑,自立自强顺利完成学业;对于那些在就业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未来发展定位。

此外,辅导员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辅导员要在以前传统的QQ、飞信基础上,利用微博、微信这个现代化平台,拉近彼此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状态,使学生有想法愿意与辅导员分享,有困难愿意让辅导员帮助,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4

0 引言

高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在国家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逐渐进入了新的阶段。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需要承担的责任很多,落实大学生德育教育、落实学校规章制度、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为大?W生提供专业辅导和择业辅导、疏导大学生心理、帮助大学生解决困难、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等,可以说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其扮演的不单是“政治辅导员”角色。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特点是艰巨、复杂并且十分琐碎,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应该都较强。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对辅导员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不断寻找提高辅导员管理工作效率的方法,可以积极促进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对高校学生的合理有效管理。

1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

辅导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习生活指导和日常事务管理。但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错位和越位情况严重,成为“宿管员、消防员、办事员、勤杂工、保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却被忽视,与此同时更多是强调辅导员的管理职能,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管,辅导员平时做得最多的工作是繁琐的杂事管理性工作,如宿舍卫生,迟到早退,学生违纪等,无法去认认真真地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更谈不上用新思想、新技术培养学生成才。

1.2高职辅导员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过于死板。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对学生管得过多过细,而且普遍存在“学生无事即尽责”的心态,而对探索适合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不够,特别是对所从事的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不够,研究能力不足,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难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说服力和针对性。

1.3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思想不稳定

与前几年比较,高校辅导员的选拔、聘任、考核评价、待遇与发展定位等在逐步建立,但还不完善。辅导员的工作有短期性的特点,并且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支撑,发展空间得不到保障,收入较低和职称难评使辅导员难以产生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学生管理工作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辅导员必须以管理制度为前提,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个性化和多样化。

首先,在对优等生和“差生”兼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中间力量的发掘,这种中间力量在学生中占多数,但辅导员经常不重视这种力量。如果班级的约束力比较差,这种中间力量就会很容易向下发展,造成班级管理工作无法进行。

其次,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比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勤工俭学及在暑期参加社会实践等。

2.2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

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从事者, 高校辅导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强化“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工作能力。

首先,辅导员要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角色,以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 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并用自身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以人性化的关怀感染学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次,辅导员要采取以说服、引导教育为主的工作方法,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活泼生动的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学生主动接受而非被动的灌输,并且多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少对学生进行训斥和惩罚。

2.3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可以很好地推进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即一是科学的决策,二是周密的计划,三是严格的执行,四是信息的反馈。

首先, 科学决策的建立必须立足正确的道德理论和政治思想,它可以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体现辅导员的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在决策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做到对学生情感、学生需求、学生实际的三贴近。

其次,周密的计划是执行决策的保障,辅导员要建立一个包括学生道德、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在内的数据库,以此数据库为依据,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

最后,辅导员在执行决策时要注重方式和方法,重视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少数学生反对时不会取消执行,也不能在不具备充分条件时盲目执行。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成规型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科研型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51-02

一、前言

“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是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常有科研型高校教师的说法,也得到高校教师普遍肯定。那么传统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没有必要向科研型高校辅导员转化呢?显然是有必要的。若把高校辅导员队伍按照工作状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成规型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和科研型辅导员。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使得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化成为必然。

二、关于成规型辅导员

什么是成规型辅导员?所谓成规型辅导员,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工作者。

怎么看待成规型辅导员?对成规型辅导员的态度,若言其过,其也尽到一辅导员起码的本分;论岗位职责,比周遭的同事一分不多,却也一分不少。可谓无功亦无过。

成规型辅导员是怎样产生的?辅导员工作如果说从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是不切实际的。自辅导员岗位设立以来,前人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后来者直接运用和借鉴。初涉工作岗位的辅导员,带着源自于大学学习期间的耳闻目睹,可谓是“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没有直接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的安排和指示。按部就班或者可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表面看也能够做到一个基本合格的辅导员。经过一些时日的工作和历练,初步掌握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模式和范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非碰到一些未接触过的工作和任务,但凡以前从事过的工作事项,都可以采取复制、粘贴的模式进行下去。倘长年累月按部就班如此以往,不出现重大问题或者不犯严重过失,这辅导员工作也算顺风顺水,无功也无过。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工作在复制、粘贴的模式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想见其工作状态,无异于一潭死水。死水可以做到明哲保身,若能接受,或其乐也融融。

成规型辅导员的不足在哪里?多时日、多年月的工作实践,或也早就总结出一套工作经验,这经验,比对前人和同事,无多大出入,于后来者,这套模式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或者体会到亲身实践与前人无异,非但没有惶惶,反而因做到了与前人的经验一致,私下沾沾自喜。从此再无其他念想,墨守成规,以致以此了却此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成规型辅导员必然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打破固步自封的工作状态,必然转向开放的学习态度。

三、关于学习型辅导员

学习型辅导员的概念是什么?学习型辅导员是能看到他人工作的优缺点,并加以借鉴或反省,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优化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校工作者。

学习型辅导员是怎样产生的?辅导员庞大的队伍中,不乏精力过剩、不安分而易于躁动者。其视野从工作闲暇之余,飘忽到别人家身上。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可谓“人比人,气死人”。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是高效率、高标准,不成想一山更比一山高。生气过后,开始琢磨他人是怎么做到的。取取经,东打听西问询,终于把旁人家的经验学到手,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无论从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尝到过向优秀者学习的甜头,于是乎但凡闲暇之余,都把目光投向了周边,投向了他人。然则并非所有的辅导员工作都于自己有过之无不及。遇有那些劣于自己的,或忽视,或反思其弊端,他人的教训加以汲取,以重蹈覆辙。有了这查漏补缺,无论优于自己的,还是于自己不及的,都可以或借鉴经验,或汲取教训,总之对自己百益而无一害。

学习型辅导员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对学习型辅导员的评说,比之成规型辅导员的态度,报以鼓励和支持。然则学习型辅导员在东借西取中,眼光总飘忽到他人身上,未免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忽略,就走向了偏颇。

对失去自我偏颇的补救,转向对自我的关注和挖掘。由此,学习型辅导员进而升格为科研型辅导员。

四、关于科研型辅导员

所谓科研,无非科学研究,本质在于求真和创新。科研型辅导员不仅能够向外界学习,而且能够把视线拉回自身,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在学习型辅导员的基础上,倘有一日认识到自身的缺位,转而不满足于只学习的现状和处境,把飘忽出去的目光收回来,以反观自身。开始发问“他人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加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又该怎么办?”如此便走向了科研型辅导员的道路。

科研型辅导员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不会置之不顾,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为体现在面对新问题、新事物时,更是会开动脑筋,尝试采用新方法和新方式解决问题。譬如说,以下是某高校学生工作处对辅导员的考核项目:

辅导员月量化考核情况

(一)科考核项目:

寝室文化建设简报上交情况;信息联络员上报情况;禁烟禁酒主题班会开展情况;辅导员例会考勤情况;思想汇报上交情况。

(二)办考核项目:

所带班级学生人数统计情况;健全学生信息情况(QQ群、微信群、手机号码);对学生就业、心里指导辅导情况;学生相关考试报名等事项的关注情况;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情况(考试通过率、就业去向)。

(三)系部考核项目

本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管班级均分;文件、通知的及时传达;组织活动;协助突发事件;与学生谈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奖补等事宜的处理;参加学校、系部活动情况;日常管理。

(四)办考核项目

贫困生、特困生界定工作展开情况;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免补学生信息核对情况及免补学生生活补助落实情况(如免补生饭卡充值工作);参保学生信息核对及提交情况;免补学生人数统计及其他学生工作完成情况。

(五)委考核项目

贫困生、特困生界定工作展开情况;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免补学生信息核对情况及免补学生生活补助落实情况(如免补生饭卡充值工作);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免补学生人数统计及其他学生工作完成情况。

对于以上考核项目,成规型辅导员会以默认的态度,按部就班去工作;学习型辅导员会看看身边的同事怎么做,向做的好的人学习。科研型辅导员就不同了,他们会比对各考核项目,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加以分析和改进,从而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项目具体详细,条例分明,面面俱到;考核项目众多,考核部门也多,看上去辅导员工作压力不小,至少从考核项目上体现出这并非一个轻松的差事;以这种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标准来看,稍加以严格考核,就没有能够达标的,这一点那一点,就把考核分数扣去了;如果考核得一丝不苟,再加上考核和津贴挂钩,想必拿全勤并非易事;表面上来看辅导员工作并不好干,实则不然,只要把以上对辅导员的考核拿过来加以总结和分析,按部就班一条条去做,一项项落实,再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写成工作汇报,在考核之前把工作汇报交上去,拿全勤津贴如同儿戏;考核项目和考核部门众多,考核项目也有重叠,比如第四和第五项中的第1、3条,肯定会增加考核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量;这种考核方式,很有可能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不能最大化地调动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辅导员全部心思放在和上级考核应对上,想必就没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放在学生工作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工作原则有可能因“有心无力”或“爱莫能助”流于形式。

面对同样的考核项目,以至于面对同样的问题,科研型辅导员会思考得更多,能够充分调动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优与劣,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针对诸多考核项目,首先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必要的考核项目应当保留和坚持,对于繁复、冗余和不必要的考核项应当合并或删减。再者,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要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考核方法和方式。比如是否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标准,因为辅导员的工作直接作用于学生,学生们看得最清楚和直接。比如考核部门是否应该缩减到最少,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来辅导员可以集中最多的时间扑在学生工作上,而不是用在应对部门考核上。再比如是否可以有一个专门用来考核辅导员的部门,例如交由各个系部来负责,直接对本系部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无论从考核部门、考核项目,还是到考核方式的最优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都值得进行完善和变革。这是成规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做不到的。

据悉,该学生工作处正在出台对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新方案。大体方针是对下放权,把对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下放到各系部,而学生工作处则起宏观调控、总揽全局的作用。新的考核方案一旦落实,必定会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很大影响。至于这新的考核方案对于辅导员工作起到的是正面作用,还是走向反面,值得拭目以待。

五、结语

科研型辅导员是那些最不安分、最勇于尝试、最敢于挑战传统、最追求真理的一批人。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辅导员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对于这些不安分分子,他们做的好了,固然值得加以肯定,即便做的有所闪失,也值得加以鼓励。因为不能对之苛求、只允许“报喜不报忧”,否则,将会全体被迫沦为成规型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支骨干队伍,他们在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将两支队伍有效整合,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教育部推动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在制度创新中实现两者的科学结合和效益最大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建设理念的创新

教师相互兼职比较常见,然而,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不是一般意义的兼职问题,它有其深层含义和内在必然性。如果我们以旧的理念理解并加以实施,就不能深刻把握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推进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理念,以“大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称“大思政”)理念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

所谓“大思政”,就是“相对于传统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而言的,它是指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看法,是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1]“大思政”理念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系统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个系统工程,但是,在传统狭隘理念支配下,往往形成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不能产生强大的系统合力。就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为例,两者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队伍,前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主渠道,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后者以课外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学科差异和岗位分工,大多数高校把他们作为各自独立的队伍,隶属于教学和行政管理两大系统。这种制度设计存在三个显著的问题:一是教育目标不一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思想理论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注重行为培养,两种教育的目标各有侧重,不能够形成整体推进教育的良好局面。二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协调。课堂教学不能有效借助于课外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同样,课外校园文化建设也不能有效借助于课堂理论教学资源开展活动。导致理论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无的放矢,言之无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有力的理论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理论自觉。两种教育有时在活动主题、任务、时间、空间等方面也存在冲突。三是力量分散。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配备的编制是1∶400和1∶200。在实践中,许多学校不能实现这一要求,两支队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

国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实施,他们注重环境、社会、家庭系统育人,通过日常管理、宗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素质拓展等方式进行隐形的思想教育。[2]我国高校必须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而开展自成体系的理论教育有其必然性,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合并的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分工和紧密合作。

基于这种思考,我们以“大思政”理念进行制度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切实改变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囿于各自学科的片面现象,打破学科界限,立足于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这一人才培养的全局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切实改变原有的各自为政的现象,打破部门界限,把两支队伍整合起来,互为兼用,发挥整体力量,弥补各自资源的不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建设内容的创新

1.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

将两支队伍分属于不同部门,多头管理,不利于统一行动。需要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职能部门纳入其中。由学校统一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工作计划和任务,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形成全校统一领导、整体谋划,各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领导体制。

建立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不能自扫门前雪,而是分工不分家,将学校统一的工作要求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需要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日常管理之中,与其他部门精诚合作,主动配合和参与相关活动,全校一盘棋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的创新

纳入专兼结合范畴的教师和辅导员实现双重管理。作为教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管理,作为辅导员,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做到统筹使用,交叉管理。

为了避免两种岗位职责的矛盾冲突,需要进行精心的制度安排。一是打通两种岗位隔阂,实行岗位互通,即辅导员可以转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晋升相应职称。教师当然也可以转为辅导员岗位。二是确定合理的工作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辅导员工作任务都很繁重,如果不能确定合理的工作量,大量的教学工作和繁杂的辅导员工作会使他们疲于应付,不能够潜心搞好工作。因此,要把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与一般的教师和辅导员区别开来,对于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量进行特别规定。至于如何确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简明的方法,就是直接规定承担一定比例的教学时数和辅导员工作任务,使工作总量保持平衡。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不同的工作规律,要搞好两种工作,需要分别投入大量的劳动。因此,我们不能把专兼结合工作量简单地看做两种工作的简单相加,规定的工作量要适当小于两种工作之和的平均值。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可以将它项目化,并且确定项目的工作量。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根据自己实际,自主选择教学工作和辅导员工作项目。三是明确岗位职责。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既然是双重身份,就要既进行理论教学,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只抓其中一个方面而不及其余。考虑专兼结合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建议辅导员工作的岗位职责侧重于校园文化建设、社团建设、理论学习、组织发展、社会实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便于优化理论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对接,从而使教师避免陷于辅导员工作的繁琐事务之中。

3.工作管理的创新

专兼结合的教师和辅导员由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共同管理,两部门搞好协调工作,分别对教学工作和辅导员工作进行教学安排、质量跟踪,提供教育教学保障。教学任务与辅导员工作尽量保持一致,即将辅导员工作所面对的学生的教学工作尽量安排给该辅导员,便于两种工作的全面对接。评价由两部门在衡量“结合”成效的基础上作出,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个方面。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建设形式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形式多样,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形态:

1.教师与辅导员互为兼职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可以是教师兼职辅导员,也可以是辅导员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之间可以实现互为兼职。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基本形态,通常在教师和辅导员基本素质足够胜任两种岗位职责的情况下采用。其特点是集教师和辅导员两种岗位职能于一身,便于主体自主开展工作。

2.教师与辅导员主辅结合制度

这种形态有两种情形,一是教师主导辅导员辅助型,另一种是辅导员主导教师辅助型。两支队伍之间通过一对一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工作。其特点是两种岗位职能由一主一辅两人共同完成。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教师或辅导员一方在素质、能力、经验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则相对不足的情形下采用,由强势一方主导,弱势一方辅助配合。

3.教师与辅导员项目团队结合制度

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是宽泛地互为兼职,而是以特定项目为载体,由教师与辅导员组成团队,共同完成工作。这种情形通常是教师与辅导员在精力、能力、经验、特长等方面存在各具特点、各有所需的特殊情况,不便于个体独自专兼结合,从优势互补、发挥团队作用的愿望出发,围绕一个或多个项目(可以是某教学专题、某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成团队,自主灵活地分工合作。其特点是两种岗位职责由团队共同完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专兼结合制度的实施,不仅仅是两种岗位职责互为兼职的事情,它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的变革,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模式、价值观的变革,也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和方式的重构。这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有别于西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