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借助归化和异化的分析视角,比较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传递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牵涉到文化因素的一些隐喻、明喻和典故等翻译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的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

一、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它不仅涉及语言的转换,而且涉及文化的转换。传统的语言学家把语际翻译看作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诊释或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并且强调等值的重要性。而在翻译实践中,仅仅从符号本身出发寻求语言之间的转换形式,往往很难达到意义上的等值,甚至可能导致交际失败,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翻译研究越来越向文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f3assnett和Lefevere所主张的文化转向。他们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并不是词,也不是句子,甚至也不是篇章,而是文化。从翻译角度来讲,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或者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包括一个民族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官僚制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语言等。不同的民族文化渊源不同,因此各民族之间彼此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也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成一体。而西方文化的主源则是希腊神话及圣经,英国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要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代表中国文化背景的鸿篇巨著翻译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语传播到西方国家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红楼梦》从成书到现在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其间曾数次被译成外国文字,以飨外国读者。目前已有十余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其中有两个版本影响较大:一是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另一种是戴卫.霍克斯(David Hawks)和约翰.敏福德(JohnMinford)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译文中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异化”的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而霍克斯为了避免中英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如果考虑到作者的意图、文本的类型、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要求这四个可变因素,我们认为,“归化”和“异化”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

二、归化、异化概念内涵

鉴于文化方面给翻译带来的困难,中西翻译理论家们都尝试着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指导原则。一般来说分为两种对立的意见,即所谓“异化”与“归化”。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就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我们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美籍意大利裔学者Venuit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对归化翻译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力创异化式或阻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it可以说是异化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翻译要“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后殖民翻译学者Robin。认为,“一个‘好’的译本总是要保留原来‘外语’文本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痕迹”。从历史上讲,这种观点与‘直译’和‘字译’相关联,只是没有自译派那么极端,因为它并不坚持在翻译中格守原文句法序列中个别词语的意义,但却坚持要保留原味。好的译文“必须有异国情调”,“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

Nida可以说是归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他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并且仔细分析源语信息的意图。Nida在各种不同场合,重复他的这一观点,即“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对Nida来说,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目的是,译文的表达方式是完全自然的,并且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人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这种关于翻译的概念不强调读者为了理解源语信息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模式。他提出了“功能同构”的策略作为解决的方法,以求在不同体系中取得相同的效果。

三、两个英文译本文化信息传递的比较

《红楼梦》篇幅长,涉及的文化内容也很广泛,其中涉及到了称谓、宗教、礼俗、建筑、器用、服饰、美术、诗词等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因此我们的分析只限于语言的比喻用法和一些典故的翻译,因为语言中的比喻与典故的用法与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密切相关。因为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方式及其所反映的文化上的差异,一种语言中的比喻,典故用法不一定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因而,对语言中比喻,典故的用法翻译,也最能体现译者的翻译观及其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以下按文化的三个层面比较两个译本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一)物质文化信息传递比较。物质文化经常左右着比喻或借代中喻体或代体的选择,这在语际转换过程中往往使译者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是归化还是异化?请看杨宪益与Hawks对《红楼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语的不同翻译:

A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 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Yang)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Hawker)

杨译采用异化译法,在英译文里保留了中国传统食品米饭,合乎汉民族的物质生活习惯,虽属东方饮食文化,但西方人也尽人皆知。霍译采取归化译法,强迫中国人吃洋面包,西方人读来更感自然,合乎Nida的动态对等原则。两个译文似乎各有千秋。

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各物各异,由此而引起的联想也不同。一种文化中最普遍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就有。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会引起不同的联想。

(二)制度文化信息传递比较。制度文化指的是一切成文或不成文的社会规约或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个性,因此,翻译涉及制度文化的部分往往难以采用异化的翻译模式。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思想意识等。生活在不同社会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心理文化信息传递比较。心理文化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是最深层的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这些特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在透彻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译出原语的含义,尽可能缩小译语与原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的差距。”壤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红”的翻译。“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阳光、幸福、热烈、繁荣、运气、闺阁等,在现代则具有革命的意义,而在英语中则缺少这些象征的意义,更多是与暴力和流血相联系。《红楼梦》中有许多“红”,但霍克斯认为汉语中的“红”和英语中的表示红色的red含义不同,汉语的“红”相当于英语的金黄色或绿色。于是霍克斯在很多情况下用绿代替了红。贾宝玉的怡红院就成了Court of Green Delight,哈红公子就成了Green Boyo在处理具有丰富文化涵义的译文时,霍克斯在很多情况下采取了原文文化服从译文文化,牺牲原文文化的做法。就连书名,霍克斯选择了《石头记》而不是现在通行的版本《红楼梦》,也是考虑到《石头记》这个名字本身的故事性,强调了作者无才补天的自怜,但却失去了“红楼”,失去了“梦”,削弱了由题目引起的社会意义的联想,给内容涵盖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范文2

第一乐章:教与学的交响

谢美宝刚来中国那阵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这位英籍的香港女孩,好长一段时间在课堂上简直像个哑巴。老师讲课、提问时,她能作出的反应只是微笑、点头或摇头。这一下可急坏了付瑶老师,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正是口语呀!

有一天上课,付老师特意走到她的跟前,对她提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回答问题时,只需要用中文回答“是”或“不是”。

面对付老师和其他同学那充满善意与期待的目光,谢美宝终于说出了“是”和“不是”,一时间,教室里报以热烈的掌声。

自此以后,谢美宝的语言天赋一如打开的山泉,淙淙地流淌开来。她喜欢中国的紫砂壶,她的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关于紫砂壶的研究成果,而且答辩时普通话对答如流。她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交口称赞。

谢美宝深知这一切首先应该归功于中文的启蒙老师付瑶。她准备了一个精美的发夹,一心要送给付老师。可付老师早已不任她的课了,她又不知道付老师现在在哪个班上课,只好利用课前及课后在校园里到处寻找付老师。一个月之后,她才意外地在校园里见到付老师并将那个精美的发夹送给了她……

来语言学院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无论什么肤色和国籍,都受到中国老师的真诚爱护和精心培育并茁壮成长着。

河野文明来自日本的冈本株式完社。想当韧,他决意放下手头的工作到语言学院的中文速成班来学习汉语时,就有同事提出过异议:“这么短时间,能学好吗?”然而,河野文明到中国来仅3周时间,就用中文给公司的中国员工写了一封长信,令他的中国同事惊诧不已。公司员工禁不住给语言学院的张老师和郑老师写来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

北京语言学院是国家教委直属的唯一一所培养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学院,每年在校的外籍学生达3500人,中国学生也有1500位。来这里学习的外籍学生共同的目的是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1995年6月30日,86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用汉语完成了他们的毕业论文答辩。他们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之强,论文涉及内容之广、学术水平之高,使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连呼“想不到”。

这次论文答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的研究明显增多,并且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马来西亚卡马如令的《谈中国物价与人民的生活》、韩国李相锡的《我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一些思考》、古巴阿尔费雷多的《中国乡镇企业的生命力》及沙特阿拉伯哈利德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前景》等,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而有关中国的语言及文化方面的题目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俄罗斯姑娘卡佳早在国内学习汉语时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在语言学院毕业时她论文的题目是《论秦可卿》,导师是红学专家周思源教授。卡佳在完成论文答辩之后说:“语言学院的老师好,教学水平高,又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所以我的学习进步很快。”和卡佳来自同一国家的安东是一个孔子迷,非常崇拜孔子的“中庸之道”,他的毕业论文是《孔子的“中庸”和阎锡山》,论述得还颇有道理,他和卡佳都以优异的学

习成绩取得了免试在语言学院继续读研究生的资格。

第二乐章:快乐多重奏

一场有12个“国家”介入的关于广告的“战争”爆发了,这是北京语言学院1993年4月举办的一场由各国留学生参加的汉语热门话题辩论会,本次主题:广告评说。

来自孟加拉的赛福尔担任主持人,他迷恋主张兼爱与非攻的墨子,看到双方都已虎视眈眈,便提醒大家:“君子动口,别动手。”

辩论开始,正方的朝鲜学主许正男首先亮出自己的见解:“厂告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没有广告,商品社会和信息社会就无法运转。”

反方的奥地利学生林峰针锋相对:“真正的好东西用不着广告,不好的东西才大声吆喝。”

于是正反双方开始了热烈的目枪舌剑……

语言学院的老顺们深知,学习语言,重要在于语言实践,而辩论往往最能锻炼语言表这能力。所以自1987年以来,学院差不多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辩论会,如“世界和平——人类的理想与现实”、“男女平等和妇女的出路”、“代际冲突的‘得’与‘失’”、“洋货进入的‘利’与‘弊’”、“电视是良师益友还是危险的伙伴”、“话说广告”、“好酒不怕巷子深”和“‘女士优先’的实质是歧视妇女”等等。出场的人员从起初的老外对老外发展到后来的中国学生对老外。有趣的是在“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辩论赛中,思维别致的老外竟然还战胜了中国学主!

除了辩论赛,老师们还组织了汉语节目表演、作文评比、演讲比赛、外出参观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从而使外国学生无论是汉语水平还是对中国的了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汉语学院汉语系组织的“外国人看北京”的演讲比赛中,日本学生佐藤女士以舒缓的语气把北京的自由市场着实盛赞了一番,她说“自由市场的菜新鲜,人也新鲜,很有人情味”,她在这里也学会了讨价还价,练习了汉语,增长了见识。韩国学生李景贤小姐则比较了中国家庭和韩国家庭的不同,幽默地认为韩国文化中的男权中心思想虽源于中国,现在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独有偶,日本的大山小姐也流露了对北京妇女的羡慕之情。而韩国小伙子吕远元的一番高论更是令众人开怀大笑:“北京姑娘加上韩国姑娘的温柔是我的理想!”北京的胡同、北京的马路、北京的人、变化中的北京,还有那丰富有趣的饮食文化,都成了留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三乐章 碰撞与交融

红楼梦饮食文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高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09―03

多媒体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校校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并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来源于物质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社会使古代的私塾个别教学模式改变为学校班级课堂教学模式:而信息化社会又将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产生网络学校、虚拟课堂,使教学过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行为的个别化、个性化和自主化成为可能。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教学设计理论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而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新的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地建立,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还要取决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环境的建设;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技术掌握应用的程度: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的产生等。本文就多媒体网络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优势,及由此产生的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 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特点

1 多媒体化的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实践,使教学媒体从单一的板书文字、挂图、幻灯片、纸质教材,发展为计算机化的PowerPoint形式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丰富、色彩生动、形式活泼的演示文稿;帮助学习者自主训练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实验者进行模拟实验操作的实验型多媒体课件;提供教学功能和教学资料的电子书、辞典等。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的优势和特点:

(1)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授课能使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演示相关的课程内容,速度快而清晰,对教师而言节省了大量板书的体力劳动,可以集中精力讲解课程:对学生而言可避免埋头记笔记,因为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他的演示内容,可专心理解讲授内容,也节省了体力。“用锄头挖地省力,还是用拖拉机挖地省力”,是不言而语的。有的教师的电脑演示文稿中仅使用了文字符号,没有图片或动画等多媒体元素,被人嘲笑为“电子黑板”,当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确有不妥,但是“电子黑板”比“粉笔黑板”效率高也是毋庸置疑的。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手段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源应该包括教师授课语言、板书等人力资源和教材。多媒体课堂的教学资源增加了更多的信息表现形式,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能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统一获取、统一存储和处理,表现为合成的多媒体信息。例如:文学院的老师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生动地演示出“建筑文化”、“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的各类图片和视频,在“建筑文化”中又对中西建筑进行了分类比较,图片非常多,内容很丰富,学生在很短时间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并且记忆深刻。又如:医学院的老师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开发并建立了具有传统与现代相互整合、相依互补的多元化、立体化和网络化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传统的纸质教材、挂图、模型、标本、解剖操作等经典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整合现代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建立了人体解剖学专业教学网站1个,内含:网络课程3个、文字60余万字、图片8000余张、动画75段、视频256段、媒体数据总容量达30 G13的集传统与现代资源于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网络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形成了教学媒体丰富、数据容量很大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3)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用语言和文字来解释和表达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在多媒体课堂中通过动画的演示,逐层地、三维地剖析和展示,使学生更易理解。例如:《分子生物学》课程用3D动画、flas来解答分子生物学中抽象难懂的机理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的理解书本的知识,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如:《环境微生物学》课程中用教学动画生动地表现了不同细菌运动的方式,还用显微镜下的藻类运动视频画面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2 网络化的教学

网络化教学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飞跃发展,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且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与国际互连网相连,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课程与课程、校区与校区、学校与学校、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等等,数不清的学习资源中心、电子图书馆、各类学习网站与学生和老师都形成超时空的连接。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可分为:校园内的网络化教学、校园外的远程教学。

(1)网络化教学有效地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通过网络建立网上教学学习平台、网络课程中的论坛、BBS、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都可以加强师生在课堂外的沟通。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师生比普遍较高,教师对本科学生课堂后的个别辅导和交流相对较少;另外,由于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分校区,教师授课后即离开校区,学生和老师很难在课后见面;以后,随着高校住房体制改革,很多教师的住家也会在校园外。这些情况都会给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带来障碍,而网络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对于非全日制在校学生而言,网络化教学产生的社会效益更大。网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海外的公开大学都依托于网络化的远程教学。

(2)网络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上参考资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十五”期间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推动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学习网站、资源中心、数据中心、电子刊物、电子图书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宽扩大,高速非线性技术的链接,为广大网上寻找学习资源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十年前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路通、车少、货少”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3)网络化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很多高校的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都可以上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能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来链接相关的网站,提取学校资源中心的资料、相关网站的信息以及电子图书馆的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的扩展,对综合性大学的各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借鉴和渗透意义深远,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

二 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

1 课堂演示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的课程是全部授课学时都在课堂中进行,但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课后辅导,教学方法与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思想也有相应的改变,从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即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现在我国高校绝大部分在校学生的理论课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因为,一方面是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很难轻易被取代: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在起步阶段,多媒体网络技术只被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就在这个阶段中,也有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用好这一现代技术手段,发挥其优势,进行新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 课堂讲授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讲授一自学型教学模式”

“讲授―自学型教学模式”的课程有50―70%的授课学时采用课堂教学,其余学时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上自学。2003年教育部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在180所高校中试点,开展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的高校采取三分之一学时课堂讲授、三分之一学时小组练习、三分之一学时网上自学与课堂教材(读写译)相配合的多媒体网络版的英语教材(视听说)。

多媒体网络教学强化了语言环境,可以使用真实的英语环境和人物对话的视频资源,这是传统教学中不能提供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多试点学校有以下的共识:大部分学生拥护大学英语改革,体会到网络学习平台是一种很新颖的,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的环境,对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则认为这种改革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板书、改作业等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和教学法,并且提高了教学效率,缓解了外语教师编制不足,长期超负荷运转的问题。

3 网上学习为主的“网络学习型教学模式”

“网络学习型教学模式”是大部分或全部课时都在网上学习、网上辅导、网上考试的课程。一般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用于非全目制学生,如:网络学院、远程教学等,而较少用于校园内的全日制学生。校园网上的网络课程只是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课堂教学学时不会因此减少。其中也有很多网络课程制作得非常好,已经形成一门完整的立体化自学教材。当然,在有的学校,也有个别网络课程用于校园内的全日制学生,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门课程以课程网站为学习平台,信息技术在该教学平台中突破了以往辅助教学的角色,而是开展了一种全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师生近80%的教学活动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的。

三 推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教育部在2007年初与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实施“质量工程”,目的是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好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质量工程中的六大举措、七大系统、九大目标、十组数字中有很多项目都与教育信息技术有关,例如: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并实现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4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对在“质量工程”的推动下做好信息技术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硬件建设

稳定高效的校园网络和高清晰度的多媒体教室是实施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校园网络的主干带宽、校区间互连带宽、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带宽及其它公共互联网带宽应该满足校园网用户的需要;并要保证足够的带宽连接到教室、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宿舍;要建立一个符合标准的中心机房和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如:用户上网管理办法、信息上网管理办法、网络运行监控系统、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信息过滤及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要联网、投影清晰、并配音响设备,保证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效果。

2 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分为校园内教学资源、国内教学资源和国际教学资源,这种区分是根据网络管理模式而定。一般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校园内教学资源还可以分为自制资源和引进资源,电子图书馆里的资源大多数为引进资源,教学资源库、教学网站、网络课程等大多数为自制资源。学校既要引进大量高质量的国内外优质资源,也要鼓励学科教师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资源。当然在校园网外还有其他高校、图书馆及各类学习网站,都是很好的网上教学资源,但是获取这些资源要受到网络出口带宽的影响,尤其是对国际教学资源的获取影响较大,带宽高,网速快,获取资源就方便。有很多教学网站需要注册或收取一些费用,对教学应用也有很多的障碍。高校应立足于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中心,才能方便校内师生的使用,也有利于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配置。

网络学习平台是教师的虚拟课堂和师生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上载教学内容,开辟讨论区,通知,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课外学习园地。

3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

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的开展。学习新的技能已经是新时期高校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涉及到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要视教师培训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的一部分。对教师的培训要注意课程设置应分为不同的模块:教育技术理论课程模块、教育技术普及应用课程模块、教育技术专项应用课程模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修不同的模块,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课堂边教学边实践方式、网络课程学习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