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1

【导语】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关系有多大,备受家长关注。“综评结果不计入中考总分”说明中显示,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圳市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综评结果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评等级高者优先录取。二是自主招生学校应当将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如艺术特色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时就会特别关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中的艺术素养方面的成长记录。三是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时对综评结果有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五个学期的总得分不得少于60分(由于2018年入学的初一学生只有4个学期的综评分,省一级学校录取时,思想品德得分不得少于48分)。

针对“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的相关要求该如何理解?说明中显示,“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累积时长的获取途径以学校组织为主,学生自主进行为辅。累计时长并不是只有参加义工组织的活动方能累积,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内外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学生自主进行的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参加“志愿深圳”公众号上登记的志愿者服务、中小学生公益活动等途径均可以累积时长。

活动形式上,学校以班级、团队等集体形式组织开展的校内外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如慰问社区福利院、社区公益宣传、社区公益环保活动、校园大型活动的服务性工作、校园值周和大扫除活动等,凡是能够提供真实佐证材料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均可被录入综评系统。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2

今天,团区委在这里召开本次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其目的就是组织动员全区青年志愿者投入到服务站建设工作中去,努力形成完善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网络。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是连结社区群众和青年志愿者的纽带,是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的阵地;是组织、协调和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最基层机构,是整个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基础。借此次工作会议的机会,我对如何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提四点要求:

一要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包括两个方面:困难群众和社会公益受助对象。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为重点困难群众服务。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力争做到突出特色,穷尽一类。同时,立足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开展维修、环境保护、咨询等社会公益服务。

二要细化操作方式。要推广使用《青年志愿者服务手册》及《注册志愿者服务登记证》,《青年志愿者服务手册》和《注册志愿者服务登记证》都由团组织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颁发,青年志愿者保存,主要是对其参加公益性志愿服务情况、服务时间进行记录。它既是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证明、业绩证明、荣誉证明,也是对他们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开展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有青年志愿者都应逐步使用登记证和服务手册。

三要量化时间要求。要增强志愿服务的时间意识,各青年志愿者每人每年在服务站的组织下至少为服务对象提供不少于六次的服务,对志愿者的考核也要以量化时间为主,定性考核为辅,逐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3

【关键词】社会组织;人事管理;社区服务中心

一、引言

沈阳市沈河区百强社区服务中心主要为社区中居家老人提供便民服务、日间照料、家政、医疗康复、社会工作等服务项目。中心设施全部采用最优质的智慧养老模式,把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具有全市较为先进的设施的智能服务机构。但是如今运行中却出现了正式员工招募困难且留住员工更难的现象。而志愿者的参与也很难具有长期性,参与意愿不高,参与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其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反映了沈阳市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现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社会资源

(一)企业资源百强社区服务中心依托百强家政企业运营,企业本身为服务中心在知名度、管理和人员上提供了非常多的资源和优势。百强家政公司为其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在人力上,目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主要是百强员工和百强的自营保洁团队成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百强家政公司的员工,公司已经对员工进行了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且员工具备服务技能,人员素质较高,有利于服务中心的人事管理,节约资源和时间。百强家政推行“质量管理”制,以顾客为导向,从顾客的要求出发;实行上岗试用制和岗前培训制,保证为用户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服务员。这保证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在助老项目中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从2014年开始,沈河区政府每年列支150万元作为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实现了扶持资助的经常化。设施支持。沈河区各个街道和社区在房屋使用和设施配备方面给社会组织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截至2014年无偿为社会组织提供的活动场地达3万余平方米。政府购买服务。2005年,沈河区率先出台措施,对社会力量兴建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每年1000—2000元补贴,提高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在居家养老、居家养残等方面不断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工作力度。税收优惠。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各类税种。同时,对民办养老机构使用的水、电、煤气均按照民用价格收取费用。这些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社会组织经费不足、场地条件有限的问题。建立孵化基地。2012年开始,沈河区鼓励各个街道和社区建立不同层级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面向社会组织提供注册咨询、活动策划、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服务,并采取分类扶持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给予资助。

三、人事现状分析

(一)员工层面百强社区服务中心与百强家政公司可以说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人员不仅从事企业的日常工作,也兼职处理社区服务中心的部分相关工作,包括整理材料、财务核算以及其他的事务性工作,该社区服务中心没有专职专岗,除每个员工负责对接固定的老年人外,其他工作更多时候采取随机形式,即在某个时间段内,谁相对空闲谁就去完成工作任务(见表1)。但是管理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中心的事务是没有额外工资的,仅有的额外补贴就是通过政府向百强购买服务,百强将资金中的百分之十用于机构的日常运营以及工作人员的部分补贴。但是其实这百分之十的资金并不能完全支撑百强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更多的是依托百强家政公司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因而百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员工主要是依靠百强企业和社会责任感来从事这份工作的。

(二)志愿者层面百强社区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主要来自百强自营保洁团队,由于保洁自营团队的不定时性的工作性质,她们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愿报名参与志愿。社区服务中心会从政府资金的百分之十中抽取一定的补贴。虽然补贴不高,但是她们很乐意力所能及的做帮助老年人、服务社会的事情,做出一些令自己开心的小贡献。志愿者平常的工作压力也不是很大,服务的工作量也还可以。同时服务中心会对每一次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以“派出单”的形式登记在案,同时会对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要求填写一张“服务评价回执单”,以此作为存档材料,同时完成对人员的工作考核。这项考核也会作为百强家政公司工资绩效的一项参考。因此,也可以很好地激励志愿者积极参与。此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获得优先入党资格。这也是促进志愿良性循环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四、人事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过于依赖百强企业自身由于百强社区服务中心是依托于百强家政服务公司而建立的社会组织,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其他社会组织普遍出现的招人难、留人难的情况。百强成熟的管理团队以及专业的自营保洁志愿者队伍,可以无缝衔接开展社会服务。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百强家政公司一旦经营不善,管理人员和志愿者也都很难再依靠微薄的补贴继续提供服务。因次,过于依赖企业已经是百强社区服务中心人事问题的一个巨大隐患。

(二)政策限制相对过多政府政策卡的太紧,对社会组织的部分要求犹如紧箍咒一般限制着社会组织的活力和持续发展,对人事问题也有着诸多的限制。社会组织在开展一些活动时总是顾忌太多,也怕承担责任甚至给组织本身带来不好的结果。但是沈阳市的社会组织常常会因为政策的限制而对这样的尝试和创新望而却步。沈阳市现在的社会组织更多的是依靠政府补贴存活,能够产生盈利的机构微乎其微,不到半数的机构可以做到盈亏相抵,更多的社会组织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对于人事管理只要求非盈利的“铁律”,殊不知仓廪未实何求礼节?社会组织人事运营是否需要成本?社会组织要想吸引人留住人首先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三)缺乏社会组织专业管理人员百强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服务活动大多是承接特定项目,如“金色夕阳助老公益创投项目”等。服务中心会对每一次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以“派出单”的形式登记在案,同时会对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要求填写一张“服务评价回执单”,以此作为存档材料。且承接对应项目还要求百强社区服务中心对服务的每一户老年人都会形成专门的档案,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平时的对接工作以及档案记录的完成。档案里除了每次服务的“派出单”和“回执单”,还包括定期的调查问卷、照片材料等。每一户被服务老年人的资金总额会“储存”在百强的账户里,由负责该户家庭的工作人员与其对接,确定是否需要服务、所需服务的内容和频率等,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根据每户的服务情况进行资金的计算,实行累计制度,当该户家庭的资金额度使用完毕后不再享有服务。百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承接项目方面,对于资金的计算管理以及档案的记录工作量较大,运行起来比较吃力,缺乏专业人员管理。

五、总结分析

(一)资金问题社会组织不能要求员工或者志愿者去赔钱献爱心,想要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和志愿者就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就拿百强家政社区服务中心来说,如果没有企业因素,人事问题就将成为组织存续的最大难题。但是如果喊要求政府增加财政投入的口号,又过于泛泛和不切实际。在我们小组看来,可以分两点来考虑。一是求精而不求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可以根据社会组织的评价等级进行,进行“优中取优”,将资金进行集中。二是政策应该允许,社会组织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基础上,可以抽取人事成本费用于组织存续所用。

(二)专业人才问题。从成本来说,引进专业人才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社会组织是否能负担的起。就像老师上课也提到的,养一名普通员工,就算依照最低工资标准再加上社保也要校4000块钱,高昂的成本以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社会组织实在是难以承担。还是那句话,口号谁都会喊,但是能不能具有可行性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访谈和思考,见习小组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扩大社会参与,社会上必然存在专业性人才,如果可以通过兼职或者志愿者的方式参与,那样何乐而不为呢?

六、结语

对于社会组织中出现的人事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寻找共性因素。笔者通过对沈阳市沈河区百强社区服务中心人事问题进行分析,以求为将来社会组织的人事管理问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芸.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J].唯实,2017(12):60-63.

[2]贾烁扬.浅析社会组织评估对于社会组织发展的作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7):15.

[3]张茜.我国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优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5):65-67+72.

[4]青觉,闫力.共建共治共享: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18-25.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4

【关键词】 会计社区; 会计人员; 互联网服务平台

会计人员从事管理工作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单位内部,外出参与专业的、管理方面的交流机会很少。除了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外,参加有关提高的培训也很少,使会计人员长期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工作,阻碍了会计人员的视野,对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极其不利。另一方面,由于单位对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必然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当会计人员遇到相关的问题后,除了查法规、查询有关资料外,现在还可以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工具进行搜索,但是资源还是十分有限,缺乏统一的规划,更缺乏直接交流。在信息化环境下,应基于全国会计人员建立网络社区服务平台,实现会计信息的分享和交流,并实现远程学习,从多个维度提升整个会计队伍的水平。

一、会计网络社区的构成要素

信息技术为会计思想、知识、技能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渗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已经成为当今会计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网络等新型信息介质,为各种知识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网络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就必然会对会计工作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种新的适应网络时代和信息经济的先进文化将逐渐形成。

现实社会中实际的社区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地域空间、社区设施、社区人口、社区活动、社区文化。

网络社区是一个虚拟的社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它的构成同样要具备这五个基本要素:

网络的地域空间指的是网站的域名、网站的空间,同时还包括到达这个空间的网络带宽。要建立会计网络社区,就需要确定域名,根据流量需要建立适度规模的互联网服务器集群,提供会计人员访问的带宽入口,这是最为基本的物质条件。

网络社区的设施指的是网站的功能和服务,会计人员在网络社区上仍然需要独立的个人空间(如博客、邮件存储、网盘等网络服务),需要公共的活动和娱乐场所(如论坛、聊天室、学习室、会计游戏等),需要各种服务(如会计用品商城、会计资讯、在线咨询等)。良好的功能和服务正如好的社区公园,可以吸引会计人员来到这里学习、讨论和购买有关的服务。

社区人口指网站的注册用户数,网络社区与现实社区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现实社区中,受地域、空间的限制,社区中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而网络社区中,人口的数量可以有很多很多,即便有巨量的人口,都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和网络带宽解决,不会受到根本性的限制。会计社区的人员,除了会计、审计人员外,还可以是管理人员、感兴趣的其他相关人员,中国的、外国的人员都可以进入这个社区。因此除了会计作为核心成员外,一切感兴趣的人员都可以进入。

社区活动指的是会计参与的各种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网络社区上具体体现为很多方面,网络社区提供的主要服务有:记录自己的工作情况;发起和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参与各种兴趣、各种主题的活动,通过各种方法表达和满足个性化的诉求,进行倾诉、认同、交友、交易;记录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以及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等等。而且网络社区的活动可以和实际的活动结合起来,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如业务交流、学术活动,可以网上和网下结合,将会使活动变得更加直接、更加符合人们的习惯。

社区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网络社区,由于社区的功能、结构、人群的组成、组织者的理念和倡导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和社区认同。在具备了前面四个方面的因素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不是某个人赋予的,而是人们在社区活动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一种价值认同。因此,在会计社区服务平台就要倡导良好的会计文化,促成主流会计文化的形成,通过社区文化来引导和影响现实的会计文化。

以上要素构成的会计网络社区,它将成为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现实生活和工作的延伸,使人们的生活内涵更丰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彩。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如此深刻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如此大的革命。

二、会计社区服务平台功能构成

(一)会计社区服务平台功能需求动因分析

我国的会计人员管理行政上是垂直模式,由财政部、地方省级财政厅(局)、市区县财政局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管理体系。一般除会计学会组织少数人的交流外,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是极其少的。当然这在原来的行政体系和实际的物理距离下开展交流存在很多困难,成本也高。但在互联网上,由于是一种人人平等的机制,这种社区化的平台将打通人们交流、共享的瓶颈,在距离上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如同在身边一样。

在网上人人可发微博,人人都成了记者,以前专业记者发现不了或不想发现的,现在都发出来了,可以深入到任何会计相关的问题。网上购物,人人可以发意见,分享你的看法,以前购买会计用品,就算你发表了意见也没用,现在这会共享给任何人看,成了推动产品销售的主动力。分享,将不同的想法、看法、需求,从千千万万的人中汇聚起来,就成了滚滚洪流,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巨大力量,这就是互联网的精髓。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5

1 社区好医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

对社区建立好医师居民健康档案,有利于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疾病诊断、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工作。也有利于社区内特殊的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0~6岁儿童年、妇产女、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残疾人管理、死亡档案管理等具体医学指导、心理咨询、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等。

2 社区医护人员的选择与培养

2.1 社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技术全面、业务精湛、知识面丰富全科知识才能胜任。社区医疗护理不单纯是单独的医疗行为工作,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科学。社区的医护人员除熟练的掌握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转归、药理及护理知识外,还要懂得放射线、心电图等诊疗知识。我院进入社区服务的医护人员,都是经过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经过考核取得合格证的方可参加。

2.2 社区的医护人员要求身体素质好,具有高尚的敬业精神。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需逐家走访,消耗大量的体力,因此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胜任。同时通过走访,能够广泛的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对方信赖,有利于医疗保健走进千家万户。

3 建立慢性病随访档案

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均建立系统的管理随访档案。我们社区服务人员会根据病情定期走访个案,或通过电话形式了解病情变化,给予疾病指导,集中部分同类别的疾病做健康讲座。指导用药情况、体育锻炼、功能锻炼、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效果。对于卧床的患者,指导家属为其做皮肤护理、尿道口护理等家庭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同时指导家属做肢体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挛缩变形等。

3 . 1 我们对 1 5 8 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用药指导:血压在160/110mmHg时开始指导药物治疗。轻度高血压患者选用作用时间短的降压药,减压灵等;重度高血压者先用作用强的降压药依那普利。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并注意观察用药的疗效和用药的效果。嘱患者做适当的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高血压患者指导患者进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5g左右;体形肥胖者控制食量及体质量,少食肉并做减肥计划,忌烟酒,进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等。

3.2 我们对15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其中有3例患者患有糖尿病足。应按时进餐和按时用药,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指导降糖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到定餐定量。限制主粮摄入,保证每日总热量摄入不超过1500Kcal,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以维持体力活动的需要,多食蔬菜,增加副食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和含糖饮料。坚持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复查并做好记录;运动适量,建议其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项目的运动。做好足部保健:洗脚前应先试水温防烫伤感染;不赤足,有足癣者积极治疗;冬季不用热水袋类物品给足部加热取暖,以防烫伤。

4 对健康人进行预防保健教育

通过对健康人进行正常的体检,包括测体温、测血压、测体质量、测血糖等检查,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的指标,有针对性的进行宣教,使她们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有效的预防;配合防疫部门根据气候、病情进行流行病的预防,可用宣传单、板报、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对老年人、幼儿、妇女等特殊人群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及生活指导,使社区居民明白,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通过有效的预防,疾病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5 开展心理康复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之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也在逐年快速提高,抑郁症、自闭症、伤人、自残、自杀等现象层出不尽,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社区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非常重要。我们采取多于患者接触,了解状况。通过交流缓解情绪,尽量使用正性积极的语言,重要的是诱发说出他们当时的困难与愿望,切忌不要使用煽动性负性的语言,尽量协助解决困难,心理救助是最终的目的。

6 发现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存在问题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范文6

【关键词】台湾地区;社区服务;启示

为进一步加强两岸社区服务方面的交流,学习借鉴他们在开展社区服务中有效的做法,尤其是运用资讯化手段促进社区服务加速发展的经验,增进了解和合作,我们赴台湾地区进行了交流考察。

台湾地区社区服务的一些主要做法

这次考察的几个主要对象各有特色,围绕做好社区服务,推广志愿服务,尽可能多的动员社会资源,做了各自的努力。

在对台北市社区暨志愿者服务推广中心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了政府购买服务,委托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的做法。台北市社区暨志愿者服务推广中心是台北市政府社会局下属部门,主要负责台北市社区志愿者及社区志愿组织的培训及志愿服务推广,自2008年起委托社团法人弘道志工协会办理,中心的服务目标是志愿服务教育训练及研发社区培力课程,致力于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的人力培养,志愿服务理念宣传和激励、建立资源整合及交流平台、研究与创新方案、推动社区照顾关怀服务等。台湾地区的志愿者要先经过登记注册,再参加规定课时的培力课程,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当志愿者,该中心了承担了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志愿者这一任务,而这一工作又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由社团法人弘道志工协会中标来完成。

台北市社区暨志愿服务推广中心通过建立CV101志工媒合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创造交流平台,实现三大服务项目。一是致力于志愿服务理念的宣扬与拓展志愿服务范畴。通过推广国际志工日系列活动,激励各类别的志工,触发社会大众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发行电子报刊及专刊,促进社会大众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与行动;办理志工表扬及宣导活动,提升民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运用服务专案拓展志愿服务参与对象的范畴,使多元人才投入志愿服务。二是深入了解团队需求与议题,培力台北市志工团队。通过研发社区培力课程,设计多元化的在职训练,提升社区发展工作;办理社区或志愿服务相关主题研讨会,邀请实务及学术界进行研究或经验发表,让从事志愿服务的团队能相互学习;推行志愿服务教育训练工作手册,提升单位自行办理训练的能力;规划基础、特殊、成长、领导、在职、督导等志愿服务教育训练。三是建立志愿服务运用团队与个人之间双向交流平台。尤其是通过专属网站提供即时性的线上讯息公布,让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和社区服务的需求者能有效沟通,及时完成配对,形成社区资源网络。同时,还建立社区相互支援、相互关怀系统,使社区长辈及身心障碍者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在考察台中市社团法人台中市优力卡社区服务协会的考察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该协会如何对口本社区的学校,做好社区服务工作的情况。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优力卡社区服务协会主要结对本社区的一个学校,对近百位弱势家庭儿童提供两个学期及暑期七周全天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点饭钱,协会提供课后照顾、加餐等帮助。课后照顾,主要是课业辅导、生活辅导、人际关系管理、心理辅导等;家庭外展,如家长座谈、家庭访亲、急难救助等;假期营队,主要是开展各种亲子营会活动;还有品格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等活动。这些受照顾孩子的家庭有各种情况,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是单亲家庭、也有的是隔代教育家庭、还有外籍配偶家庭以及特殊儿童等。照顾这些孩子的照顾者是一些经过专门培训的,有志愿者,也有失业人员,协会同时做好照顾者成长工作,通过照顾、辅导这些学生也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为再就业创造了条件。

通过对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考察,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组织。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于1966年由证严上人创立于东台湾地区的花莲一隅,慈济的志业,由慈善而医疗、教育、人文;从偏远的花莲开展至全球五大洲,已有四十七个国家设有分支会或联络处,迄今援助超过七十一个国家地区。

启示一:社区服务需要社会各方协力相助

这次我们赴台交流考察台湾地区社区服务,最大的体会是,台湾地区社区服务发展很快,其中社会各方协力相助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考察的台北市社区暨志愿服务推广中心是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委托社团法人弘道志工协会办理的属于公办民营性质,经过公开招标找到的一家民间组织,两年后还要评估,合格才可以继续下一个两年服务,这就发挥了民间组织的作用,运用了社会资源。社团法人台中市优力卡社区服务协会和慈济慈善基金会都是带有宗教背景但在社区服务、慈善事业中又不局限于本宗教的民间组织,他们在社区服务中运用自己的能力,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的资助,其中慈济慈善基金会的足迹遍布全球,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在政府推动下,也要善于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既有民众的广泛参与,也有各类非政府就组织的参与,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当前,民众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社会各方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对加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终端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志愿服务资源与需求的协调共享,将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工作的重心移到广大市民群众生活居住的社区和小区,在街镇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服务好市民群众和志愿者组织,进一步整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举措。通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可以把社区内的治安、助残、敬老、青年、家庭等各类志愿者队伍整合到一个平台,把社区单位、社区各类志愿服务机构、志愿者团队、民间互助团体、网络自组织等志愿服务力量,通过意愿和需求纽带整合进来。志愿服务中心定位于促进志愿服务需求与资源的直接对接,促进就近就便,规范、高效地开展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调配和服务;促进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发展;促进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创建成果进一步落到基层,便于市民群众形象了解和切身感受志愿文化,促进城市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传播

启示二:社区服务离不开志愿者的积极参与,而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提升、志愿者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台湾地区社区服务在发展中注重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培养,每个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之前先要经过专门辅导培训,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学习时数要求,培训合格后才能开展志愿服务。同时,注重对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培养,通过扶持团队,带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理念的同时,也要关注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这一重要工作。要有计划地设计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开展提升服务能力的培训,上海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退休人群在逐年增多,如何发挥银发人群的智慧和余热,如何服务好这一群体,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加以系统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服务好外来工作者,让他们能顺利地融入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是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工作。现在各小区都在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居民互助服务,这对提高居民的公民意识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对志愿者能力提升的培养,开设一系列免费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也要有计划地扶持志愿者团队,培养组织能力,完善服务机制,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要让志愿者很方便地就能在身边找到适合自已的队伍,服务身边的人。

启示三:社区服务加速发展需要运用资讯化手段

社区服务在台湾地区发展很快,在推动社区服务快速发展中,现代化的资讯手段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台北市社区志愿者服务推广中心运用CV101志工媒合平台,为志愿服务运用单位提供需求平台,每个志工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志工服务项目,填上服务时段和服务类别,双方都能透过平台之自动媒合功能,找寻到适合的志工及招募单位。中心还发行了志愿服务电子报,名称为CV101大杂志,可以方便地进行电子报的订阅。我们在志愿者服务中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提供一个媒介平台,将社区服务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很好地配对,最大限度地运用好志愿者的资源,发挥现代资讯手段,整合服务资源;还能运用这一平台,褒扬、宣传志愿者,激励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为小区居民提供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

上海的志愿者服务同样离不开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志愿者协会开设了上海志愿者网,并将其打造成上海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交流平台,成为上海志愿服务的项目源和孵化器,实行各类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岗位的网上和认定,让广大志愿者在平台上快速检索适合自己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上海志愿者的人才库和信息库,推广全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便于志愿者组织在第一时间找到适合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成为上海志愿者的精神家园,记录志愿者的服务经历、收获和评价,运用网络手机短信、网上论坛等形式方便志愿者开展交流,提升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燕燕.中国社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马庆钰.社会组织能力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德]赫费著.沈国琴,尤岚岚,励洁丹译.经济公民、国家公民和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中的政治伦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