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1
2009年春运从1月11日开始,2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为维护春运期间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春运工作的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目标,狠抓“五整顿”、“三加强”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春运期间,全镇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次数和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同比明显下降;不发生因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严重交通堵塞,全力保障主干道路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了保障春运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成立春运交通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一)集中警力,加大路面交通监控查处力度。春运期间,领导小组要调动一切可以动用的警力,投入所有的交通管理装备,在全镇开展统一的春运道路交通安全行动。交警中队要会同派出所、专职协管员以及交通、农机等部门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路面管控一线,严格依法查处各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对客运车辆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驾乘两轮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规运输、低速载货车及拖拉机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要加大对客运车辆超员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严管措施。对客运车辆要严格落实“四查”要求,即:一查人数,二查车辆和驾驶人证件,三查车辆的始发和终点站,四查车辆防护器材数量、性能以及有无安装座椅等非法改装行为,安全通道是否被行李阻挡。客运车辆超员的,除依法上限处罚外,一律实行“卸客转运”;对无证驾驶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的,在上限处罚的同时,要并处15日以下拘留。对7座以上的客运车辆要实行“逢车必查、逐车登记”,确保超员客运车辆不进入辖区。对未按规定粘贴车身反光标识,或者未按规定安装侧后防护装置的机动车要依法查处,限期整改。要针对春节期间农村群众赶集、探亲访友集中和农村道路短途客运量集中的特点,交警中队要会同交通、农机等部门对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摩托车和拖拉机容易违法载人的地区、路段和聚散地严加查处和防控,严格查处严重的交通违法驾乘行为,抓好每月15、30日的全省统一集中整治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违法载人行动。
(二)突出重点,认真排查事故多发点段和公路危险路段。交警中队要会同公路部门对辖区道路进行一次交通安全检查,努力保障春运期间的道路交通安全。对事故多发点段、危险路段是否得到有效整治;道路标志、标线是否完善;施工路段在春运期间安全通行情况等重点检查工作必须落实到人。对排查出来的危险路段,春运前要会同交通部门确定一批特别危险的危险路段,设置临时应急防护设施。对不具备客车安全行车条件的路段,采取封路、改道等措施,并进行提前预告,确保行车安全。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春运交通安全问题,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
(三)抓好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交警中队要加强春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依靠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以“拒绝超速超员、祝福春运平安”为主题,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普及安全出行等常识,提高机动车驾驶员守法意识,宣传教育群众乘有证车、安全车,自觉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利用春节期间农村的集市、节庆活动等时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向群众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对严重超员等交通违法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抵制交通违法、关注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明确责任、加强管理
(一)按照青龙镇道路的具体情况分为三个责任区:
第一责任区澄华线K29-K57、华山线K0-K18、分盘路由交警中队、青龙派出所负责。
第二责任区甸海线及辖区农村道路由海镜派出所负责。
(二)各站所负责人要管理好所属车辆及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各村委会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辖区内存在的各种交通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对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制止,对不服从管理的及时上报,由相关部门从重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春运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科所站、村委会、交警中队要切实加强对春运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实准备、细部署、早动手。要认真组织好对今年春运交通安全工作形势的综合分析研判,针对今年春运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全力以赴确保春运期间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2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事关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处置,事关领导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高效开展,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各镇、各部门一定要把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摆在应急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各项要求
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各镇政府和县政府各相关部门是向县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责任主体,各镇政府应急办和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办公室(或应急办)主要负责人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各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第一时间向县政府报告所有较大级别以上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限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对于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预警性、倾向性、苗头性信息,也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县政府报告;对于涉及特殊时期(如汛期、低温雨雪期等)、重要时段(如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等)、重点部位(如公共场所、重要防护目标、学校等)、重点人群(如学生、军人、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境外人员等)的重要敏感性信息,要尽快报告县政府。
三、着力健全纵横畅通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
县政府应急办是全县政府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汇总报告中心,各镇政府应急办是本辖区内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报告枢纽。各级应急办要强化信息报告的核心枢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形成上下畅通、左右联动、覆盖全面、快捷高效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信息纵向畅通机制,要一级抓一级,努力向下延伸信息报告网络,县要延伸到镇,镇要延伸到村(社区),要加强对下级单位信息报告工作的督促指导,形成上下畅通的信息报告渠道。二是健全信息横向互通机制,县政府应急办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与县民政、安监、卫生、公安、教育、水务、农业、林业、环保、国土、质监、供电、交通、维稳、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实现突发事件信息同步上报,坚决防止县政府应急办上报信息慢于同级部门上报的情况。三是健全信息主动收集机制,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打破信息收集获取的思维定式,对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社会聚焦的信息要主动收集,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收集渠道,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四是健全社会信息的收集机制,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社情民意受理平台,掌握各类社会敏感信息,扩大信息收集的覆盖面。
四、积极推进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
县政府要依托基层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基层信息员队伍。要选择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情况熟的村委会(社居委)负责人、学校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安全负责人等作为信息员,负责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报告工作,确保本地、本单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出现苗头性信息后迅速报告。各镇政府应急办要编印信息员登记联络手册,固定联系方式,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要建立信息员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员业务知识培训,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奖励,进一步提升基层信息员报告能力。
五、努力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时效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要及时、准确逐级上报信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主要采用书面报送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再书面补充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与现场联系,加强会商研判,并及时跟踪事件进展,随时续报最新情况,直至事件处置结束。
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3
一、基本情况
丁河镇辖29个行政村,3.8万人,农村党员1049名,3000人以上村2个(丁河村、邪地村),1000-3000人的村12个(茶峪村、简村村、木寨村、奎文村、大沟村、宣沟村、凤山村、庄口村、北峪村、陈阳村、瓦房村、蒲塘村),1000人以下的村15个(东岗村、上店村、大竹园村、龙庄村、虫蚜村、寺山村、马蹄村、秧地村、木瓜村、黄草村、古峪村、德胜村、楸树村、蝎子村、大林村)。
本次换届难点村1个(丁河村)地处集镇,支书、村主任历史分设;涉及扫黑除恶村1个(邪地村)支部书记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处分影响期2018年11月-2020年3月,影响期已满;软弱涣散村1个(龙庄村)已于2020年5月整顿到位,并顺利接受市县验收;支书、村主任分设村5个(东岗村、奎文村、丁河村、大林村、蝎子村)。
二、前期工作情况
我镇于2020年9月30日上午召开全镇村级组织换届动员会和培训会,根据全镇29个村不同选情,分11个指导组,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各村,详细摸排新一届村“两委”预备人选情况,特别是支书、村主任“一肩挑”人选情况,做到换届前各村矛盾消化到位、经济审计到位、人员确定到位、重点难点村整顿到位。目前,根据走访摸排、分析研判情况,实现29个村支书、村主任100%“一肩挑”没有问题,满员换届、足额当选没有问题,每村至少保证1名妇女干部没有问题,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占比较上届提高20%没有问题,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指导与考察同步。镇成立11个指导组,在进村指导换届的同时,负责对所指导村换届意向人选进行考察。对到届超龄3个支部书记、10个委员逐人谈话,做好退职待遇宣传和思想稳定工作,保证既能平稳退职,又能积极参与做好这次换届工作,像丁河村支部书记退职后,由原村主任庞文成(51岁)自然形成“一肩挑”;蒲塘村支部书记退职后,推荐在西峡经商,人脉较广、群众基础良好的马广献同志(44岁)作为支部书记、村主任预备人选,保证该村换届平稳有序;宣沟村原支部书记退职后,由原在郑州经商,现回村工作的张中会同志(55岁,2018年换届当选村委会委员)作为支部书记、村主任预备人选。这三位预备人选符合支部书记“四有四带”标准,且群众基础好,年富力强,工作热情高,发展思路清。
二是调优与配强同步。奎文村原村主任经过做思想工作和近几年与现任支部书记工作磨合,工作配合默契,明确表态退出村主任竞选,全力支持现任支部书记工作,继续留任在村任委员(享受正村级待遇);大林村现任村支部书记为机关退休干部下派到村任支书,当前因家庭困难,不能继续任职,现任村主任通过两年多的锻炼,已能胜任支书职务,且群众基础较好,保证在换届中能够实现“一肩挑”;蝎子村与大林村相似,现任支书为机关下派在村参选干部,按照这次方案要求,不能继续在村任职,现任村主任姬爱荣(女)能够作为支书预备人选,实现“一肩挑”,新进委员1名王锋(38岁,大专,扶贫专干);东岗村原支部书记去年因个人原因已辞职,现任村主任于今年6月份预备党员转正,已具备支部书记参选条件,群众基础好,工作热情高,能够实现一肩挑。
三是摸排与整顿同步。经过前期摸排及市反馈情况,我镇换届选举重点难点村7个(邪地村、龙庄村、丁河村、简村村、马蹄村、秧地村、奎文村),针对各村具体情况,已逐村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和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专班和整改时限,10月14日前全部整改到位。
其中,扫黑除恶涉及村(邪地村),原涉及黑恶势力人员9人,已全部伏法服刑,现任支部书记(庞国顺,58岁,2012年任支书至今8年,一肩挑)因教育不到位,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处分期已满,该同志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思路清,选举无困难;软弱涣散村(龙庄村)已于5月份整顿到位,现任支部书记(李准,51岁,中专,2005年任支书至今15年,一肩挑),目前该村村情稳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选举实现“一肩挑”无困难。
其余4个村主要涉及村级巡察问题,例如简村1、4、9、14四个组账目不公开,马蹄村一蓄水池对外承包不公开,秧地村虚支河道清理费,奎文村存在白条入账等问题,我们成立以镇纪委、财政所、农业中心为骨干的专项审计小组,对这4个问题村进行重点审计、延伸审计,确保10月14日前矛盾消化、问题清零、群众满意,同时,形成审计报告和整改落实情况报告,邀请县换届审计专班验收。
四是研判与化解同步。镇党委实行三天一碰头、一分析、一研判,对29个村逐村听汇报,逐指导组将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了解情况形成考察报告,确保摸排情况真实、有效、全面、准确,同时对一些选情稍复杂的村动员退休干部、退职村干部、在外工作人员和家族有影响力人员通过各种关系,进行网格化摸排,确保确定的意向人选能够顺利当选,特别是实现“一肩挑”,像奎文村宗族势力对换届影响较大,我们就采取这种办法,逐人化解,逐家族化解,目前情况较为理想,能够实现组织意图;丁河村、大林村、蝎子村等我们也是采取这种办法,分化进行;庄口村现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景合,因工程欠款,纳入失信人员名单,但该同志群众基础较好,工作热情高,参选意识强,我们已与该同志座谈,分析当前形势,要求其在10月20日前采取一切办法,将失信问题化解掉,确保能够在选举时不受负面清单审查影响。
三、当前工作情况
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可以说是形势严、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我们在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镇村同心,统筹谋划。
一是紧贴中心。按照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立足我镇实际,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着力,细化方案、强化责任、消化矛盾,目前我们已确定“两委”意向人选,29个村支书、村主任全部能够实现“一肩挑”,坚决实现组织意图,上级要求。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先完成换届目标再调优班子的原则,现任23名支部书记继续留任,新提名6名支部书记意向人选(东岗村、丁河村、宣沟村、蒲塘村、大林村、蝎子村)已完成初步考察和预审。
二是紧贴群众。镇派考察组按照换届方案对意向人选年龄、身份、学历、性别及负面清单的要求,考察组对所有村意向人选情况100%走访党员,100%走访群众代表、村组干部及社会名人,充分征求他们意见建议,在已完成的25个村支部委员推荐中,达到组织推荐与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情况相一致。支书中,摸排意向人选平均年龄55岁,大专以上学历1个(陈阳村叶建春),中专/高中20人,初中8人;委员平均年龄48岁(较上届下降4岁),其中35岁及以下8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妇女干部32人。
三是紧贴方案。按照换届工作方案要求的时间节点和工作程序,已完成一请示、一批复、一批复公示、部分党员不计算在应到会人员的请示及批复。29个村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截止10月13日下午6点,有25个村已完成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工作。待今天上午4个村双推完成后,拟定于今天下午召开党委会,研究29个村支部委员会候选人初步预备人选,并将名单通报各村。党员大会正式选举19个村定在11月8日进行,10个村定在11月9日进行。截止10月13日,29个村级经济审计正在进行,其中5个村已完成审计工作。计划10月20日前完成29个村审计工作,10月26日前公示到位。
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安全生产工作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讲话、总理在国务院安委会上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全省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把安全生产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认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确保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为推动县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县政府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民政系统安全工作“1234”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完善三大机制,突出四个重点。
(一)围绕“一个目标”
2014年,全县民政系统安全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为零,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落实“两个主体责任”
1.认真落实安全监管责任。镇社事办和局属事业单位分别是敬老院、五保户和本单位安全监管主体,主要负责人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2.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各镇社会事务办是本镇敬老院、五保户安全工作管理责任者,要依法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整治安全隐患,将敬老院的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散居五保户的安全工作要落实到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局属事业单位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各科室。
(三)完善“三大机制”
1.落实完善安全工作风险评估机制。敬老院、五保户和局属事业单位在进行维修、改造、搬迁、新建等建设前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尤其是搬迁新建项目一定要对搬迁新建地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论证。
2.落实完善安全预警预报工作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超前预警,及时报告。敬老院和局属事业单位要落实专人值班,开展夜间巡查。
3.完善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各镇各单位要在去年制定的敬老院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本镇本单位实际情况,重新修订,日臻完善,力求可行实用。
(四)突出“四个重点”
1.重点抓好消防安全。敬老院消防主任责体责任明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防火巡查检查制度健全落实,消防器材配备有效,要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定期培训管理人员使用消防器材,适时开展消防演练。
2.重点抓好用电安全。用电设备符合规范要求,杜绝私拉乱接,私自使用电器做饭热水取暖,严禁使用老化电线电器设备。用电设施安装维修要找有资质的单位或人员。教育敬老院院民和单位职工安全用电。
3.重点抓好食品安全。严格食物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隐患,注意饮食卫生管理,严防病从口入。一日三餐饭菜备份留样。
4.重点抓好公共安全。高度重视敬老院、集中供养点和散居五保户的公共安全工作,完善制度,健全措施,认真做好“五防”工作,即:防盗窃、防投毒、防暴力、防走失、防自杀。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正确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全面把握工作主动权。民政系统安全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尤其是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点和分散五保户是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这些人员年老多病体弱,安全防范意识差。局属单位安全设施较差,人防、技防、物防达不到要求。各单位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认真落实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规划,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长远发展问题,营造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各镇社事办、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安全工作的形势,认真分析研判本镇、本单位安全事故易发特点及防控形势。按照市县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单位人员有变化的,应及时调整职责分工,明确责任。
(二)严格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根据《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领导职责》要求,各社事办、局属事业单位、各股室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协调配合,将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和落实法定代表人的安全责任,确立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地位,依法履行安全职责,强化安全管理,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和风险责任制度及相关措施。层层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严格检查考核,严明奖惩。
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5
一、划分“三级”单元网格,实现监管全面覆盖
网格精细化管理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一个基本单元,将其划分为以街道办事处为“大网格”、以社区和行政村为“中网格”(在“中网格”内划分若干责任片区)、以责任片区为“小网格”的三级网格,明确网格精细化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服务及时的消防管理动态监管网络。
(一)街道办事处“大网格”。由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综治办、派出所、安监办、工商所、治安巡防队等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中网格”、“小网格”和分包单位消防工作的督促、指导,辖区整体消防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社区、行政村“中网格”。由村两委负责人,社区书记、主任牵头负责,村委会、社区,巡防队、治保会等工作人员、以及社区(驻村)民警组成。主要负责参与日常检查巡查、集中排查整治、定期消防宣传,对分包“小网格”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三)责任片区“小网格”。由社区、行政村派驻专门人员牵头负责,村民小组负责人、社会单位管理员、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保安员、巡防员、居民楼(院)长、消防志愿者等组成。主要负责参与开展消防巡查、检查、宣传,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二、明确“六类”责任主体,发挥社会整体力量
(一)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辖区内消防网格精细化管理的总体领导和协调推动,贯彻落实上级管理机构安排部署的各项消防工作任务,对本辖区消防安全状况的分析研判和所属防控力量工作的指导、督导、检查,组织、实施本辖区各项排查整治行动。
(二)综治办。主要负责发动巡防队员、保安队员、治保员等综治成员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宣传,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完成街道办事处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安监办、派出所。安监办主要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发现并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相关问题按规定及时向派出所移交处理;派出所按照规定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
(四)社区(村)委会。主要负责本级社区(村)居民家庭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火灾隐患处理等相关工作,督促居民家庭、所辖单位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完成街道办事处安排的其他消防安全工作。
(五)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积极发挥灭火救援事故处置、消防器材管理维护、消防检查巡查、消防安全宣传以及其他社会消防服务职能。
(六)社会单位。主要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开展宣传培训、检查排查、隐患整改。
三、开展“七项”工作内容,提升基础防控能力
(一)落实日常检查巡查。三级网格消防力量要采取白天和夜间、重点和一般、突击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形式,经常深入到辖区单位、居民家庭,开展以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灭火器具、用火、用电、用气、用油为重点的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巡查,保障辖区消防安全。
(二)组织集中排查整治。街道办事处要按照统一安排,结合辖区消防安全形势和季节特点,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集中排查整治和各类专项治理行动,全力清剿火灾隐患,惩治消防违法违章行为,提高火灾防范水平和抗御能力。
(三)加强消防设施建设。要加强社区巡防室、防消联勤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消防设施装备的配备;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村)车要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维护、保养好各类消防器材;要在辖区重点部位设置消防器材存放点,定期维护保养和更新,确保完整好用。
(四)开展宣传培训服务。街道办事处和各社区(村)每月确定一个工作日为消防宣传日,以消防安全宣传“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为载体,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服务。要通过建立社区消防体验中心、张贴防火公约、设立消防公益广告牌、消防宣传栏、消防宣传橱窗及居民楼道设置消防警示牌等有形消防宣传阵地,服务群众需求。
(五)规范台帐登记管理。三级网格消防管理人员要对辖区单位规范台帐登记,实行“户籍化”管理,按照职责范围对辖区排查单位基本情况逐一登记;要建立隐患排查工作情况登记,对所排查单位存在火灾隐患情况及其处理情况逐一登记;要建立宣传培训工作情况登记,对辖区消防安全培训情况逐一登记。
(六)加快队伍力量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十二五”期间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指导意见》,按照“现役为主、多种力量、多策并举、综合治理”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要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列入全年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年加大财政投入。
(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街道办事处通过建立完善网格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强化信息通讯和调度指挥功能,提升“三级网格”应急处置能力。要逐一明确辖区各类社会防空力量在应急处置机制中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处置程序,制订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实现消防安全突出事故及早发现、有效处置、群众满意的效果。
四、建立“七项”工作制度,规范日常职责任务
(一)逐级分包制度。区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分包“大网格”;街道办事处领导分包“中网格”;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分包“小网格”。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消防安全工作负总责;社区(村)对本社区(村)消防安全工作负责;街道办事处、社区(村)消防安全工作人员全部深入“小网格”开展检查巡查、隐患排查和宣传服务工作。消防监督员及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民警分别沉入三级网格,配合指导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开展消防网格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联防联治制度。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整合综治办、安监办、公安派出所和其他社会消防监管力量,结合“一网四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共同开展工作,形成合力。要以“户户联防、部门联查、片区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联防工作,完善层级联防联治体系;要采取户包户、店包店、部门包路段等形式,大力实施消防安全互联互防,提高防范和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积极构建“信息互通、安全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格局,实现消防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行业自律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三)定期检查制度。街道安监办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解决并帮扶指导,每月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检查巡查。行政村、社区消防管理人员在辖区内每周要开展一次日常消防安全检查。保安、巡防队员和多种形式消防队员每天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开展消防巡查检查。公安派出所每周组织对管辖单位开展一次消防监督抽查,警务室民警落实每周一查制度,专项行动期间,按照上级部署配合做好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
(四)隐患处理制度。对社会群众举报投诉以及检查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以社区(村)为单位进行汇总并上报安监办,安监办督促限期整改。没有按期整改到位的,安监办向公安派出所移交处理。公安派出所社区(驻村)民警要落实每周一查制度,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及时查处。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即报告辖区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并提请政府挂牌督办、限期整改。
(五)联席会议制度。街道办事处负责联席会议的组织实施,每两个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成员由派出所、安监办、工商所、综治办工作人员、消防机构联系人以及辖区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等组成。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通报辖区消防安全工作形势,分析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辖区社会单位和群众的消防安全诉求,查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部署安排下一步消防工作。
(六)宣传服务制度。各行业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村)要严格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学习培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重点岗位从业人员要积极参加消防专业培训,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各社区(村)居委会要按照上级部署,重大节日、火灾多发季节组织进行有针对性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范火灾的能力。
(七)信息报告制度。对三级网格内的各类消防安全信息要进行及时采集更新,特别是对沿街门店、家庭工厂、小场所等消防安全薄弱区域要澄清底数、摸清状况、建立台帐,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楼,楼不漏户”,采集的信息要通过三级网格逐级报告,登记造册。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信息能整改的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应当及时将信息向上级或者辖区安监办、派出所等有关部门报告。
五、落实“三项”保障措施,确保工作长效运行
(一)加强人员组织保障。逐步加强对基层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基层消防工作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专门力量,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探索建立灵活机制,保留业务骨干,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专职消防队员的社会地位。
村委会研判报告范文6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正式施行。为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学习、宣传、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二、认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培训与宣传
(一)积极开展学习和培训。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并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好本单位的学习活动,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都能了解、掌握这部法律。各级政府要组织城乡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大培训力度,推动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市应急办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急管理负责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和培训。要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各级行政学院学习班和公务员培训学习内容,明确学习和培训任务。要以学习法律原文为主,并充分结合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内容和工作实际,深入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规定,明确各自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承担的职责。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2008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学习宣传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突出重点。突出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背景和必要性、立法宗旨、基本原则、主要制度、核心内容等,让公众深入了解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政府在预案编制、健全应急机制和体制、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重点宣传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预防与避险、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以及后期处置等知识;介绍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服从统一指挥和协调组织,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正确做法。二是创新形式。要开拓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上刊登、播出领导专访、公益广告、专题讲座、知识问答、现场演示和典型案例等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宣传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宣传效果。
三、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尤其是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区市要抓紧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区市级政府应急管理体制。要在重点行业、要害部门建立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和专门工作机构,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成立市场供应、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应急领导小组,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我市的应急管理水平。
(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综合协调优势,以及各有关部门、机构的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通报、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沟通协作机制,完善统一指挥、上下一致、部门联动、应急办综合协调的工作格局。着力抓好四项机制建设:一是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依法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重视社会舆情,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积极探索建立信息报告月通报制度,同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与部门专项应急机构的会商通报机制。二是完善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应积极整合各方面应急资源,逐步理顺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各级政府应急主管部门要加强综合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协同,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三是强化信息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制度。依法做好重特大突发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大力宣传党委政府采取的措施和干部群众的先进事迹,树立责任政府形象,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四是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民在信息收集、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共同做好防范处置工作。
(三)落实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的划分,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
(四)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修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预案的管理和督促检查。预案要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各区市总体预案和部分大型企业、大中专院校预案要进行修订;2008年底,所有街道、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要基本完成,形成覆盖全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建立完善预案修订、评审、备案制度,逐步建立各级政府预案库,提高预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既要积极开展地震、反恐、森林防火、海上溢油等大型综合应急演练,又要开展以楼座、车间、班级、家庭为单位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小规模应急演练。要依据事故性质、地理条件、规模大小积极探索应急演练的各种有效方式,增强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高能力的目的。
(五)加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象、危险源场所、防洪、抗震、防风等安全因素,使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等主要功能区尽量避开灾害源和生态敏感地带,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抗灾能力。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创造更多的开阔空间和疏散避难场地。拓展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设置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推进台风、地震、地质灾害、洪涝等多灾、易灾农村地区的避难场所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政府是风险隐患的监管主体,各有关部门是政府监管主体的组成部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工作作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各单位、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是对危险源、危险区域风险隐患识别、排查、评估、监控和公布等管理的责任主体,要自觉接受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监察和指导,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七)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做好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工作,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讯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以及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和有关技术、信息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区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以公安消防、特警及武警、、预备役民兵为骨干,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其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各级政府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类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成立应急专家组,为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
(八)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完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开发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提高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的水平和效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适时利用防空警报体系播放灾情警报信号。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
(九)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及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根据预案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依照应急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事发地人民政府要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抢险救援,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十)加大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各区市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制度,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要在学校、家庭、车间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培训与宣传,强化意识,提高能力。学校应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区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居委会、村委会、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四、加强对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监督检查
(一)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现行有关突发事件规定的清理完善工作。凡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一致的,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二)各区市政府要切实做好对下级政府的督导检查工作,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各项规定得到落实。对不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要依法予以纠正。
(三)监察机关要依法加强对有关行政机关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