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弹性预设 激活动态生成 有效引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则是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我们如何把握,去追求课堂的精彩呢?

一、课前充分而又弹性的预设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1.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实实在在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还应通过书籍或网络系统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未必都要传授给学生,但教师必须了然于胸。只有进行了这种充分预设,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能信手拈来,不至于乱了课堂阵脚。让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可游走于教学生成之时,以使学生生成时教师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

2.拓宽师生学习空间,专“一”蓄“百”。“打铁先得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位教师要做到课堂悟懂学生的心理、带领学生探索,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难!而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信息视野,难上加难。教师应该是智者,教师应该博学,渊博的学识,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有力保证。

3.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不同角度多作假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4.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动态生成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课堂常会因此而精彩。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越充分,生成越精彩,高明的预设总是能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表现,作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

二、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有效引领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生成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对文本不断探究和感悟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重视他们的存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进而探究、感悟文本。尊重学生是动态资源生成的前提,是战胜语文学习困难的法宝。

三、激活、捕捉和运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尽管预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状况,是课前预设不到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本、超越教师,标新立异甚至反常规地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请看《揠苗助长》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老师,古时候真有这么傻的农夫吗?

师:你们认为呢?

生:我认为没有。

生: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以前农夫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他不知道禾苗拔起来后根受到了损伤就会死的。

……

师:小朋友都有各自的见解,而且有理有据,这很好。至于这则寓言,由于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很难印证它是真是假。但我们可以确定,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想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故事中愚蠢的农夫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做出了傻事。当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禾苗全死了,他是多么伤心啊。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告诉他禾苗枯死的原因吗?你能帮助他明白道理吗?

生:农夫啊农夫,禾苗是自己会长高的,你拔它反而伤了它的根,你以后千万别做这种傻事了。

生:农夫,你要记住,做任何事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将一事无成。

……

孩子们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常常是难以预料的,也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于是,我把教学过程切入到对寓言故事道理的领悟上,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进行拓展,由学生自己来讨论。他们独到的见解,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认知冲突生发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明白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道理。

2.“错误”催生教学的“美丽和收获”。语文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想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是很正常的事,即使在教学中出现了失误,那也是再平常不过了,有错的课堂教学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善待,提炼和激活,这种课堂上随处可见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

我任教四年级上学期时,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在静静地看课文思考课后问题,“轰隆隆”,巨大的雷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把头朝向窗外,安静的课堂开始骚动起来:“你看,你看!树叶、操场上的尘土……”。我正想生气,突然乌云密布,天越来越暗。显然如果这时整顿纪律,效果肯定不佳,停下教学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停下课来,和学生一起冲出教室,欣赏起窗外的景色。天空一声霹雳,惊天动地,许多学生吓得叫起来。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暴雨哗哗地下,操场、树枝、远山、房屋等都成了观察的对象。暴雨过后,我请同学们来讲讲这场雨,学生反应热烈,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我再布置作业――写作文片段《雷雨》。第二天作文交上来了,效果出奇地好。“意外”或许打乱了教学的节奏,改变了教学的流程,但不曾预约的精彩却不期而至!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为学生课堂生成提供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生成的课堂中自由流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02.

[2]蒋莉莉.别让美丽的“错误”擦肩而过.教育在线论坛.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2

一、幼儿园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幼儿的教学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与指导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满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特殊培养人的活动。

幼儿园教学在某些方面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幼儿园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学习领域。幼儿园教学以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教学形式以游戏为主,满足幼儿对教学的独特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现状

(1)学前教育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规模方面,也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方面。[1]

(2)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严重。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教师说得多、幼儿操作少,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

(3)幼儿园教学活动限制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很多幼儿园由于师幼比的限制和课程设置的问题,集体活动比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所占的比例大,师生互动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因此,无法做到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深入的沟通和互动,无法对幼儿之间的互动给予有效支持。

(4)幼儿园教学忽视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只关注幼儿的动手参与能力;教师忽视了提问的作用,忽视了幼儿关键期的培养。

(5)幼儿园教学设计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在大部分幼儿园教育中难以体现,老师们将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标准的套子,并要求每一个活生生的、独特的孩子去到里面,成为彼此相似的“套中人”。

(6)幼儿园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健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规范教师行为的标准,也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1.建立区域联盟机制,均衡学前教育发展

在共同发展与均衡发展的框架下,寻求不同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国际之间学前教育的区域联盟。通过联盟实现学前教育优势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师资队伍的交流与优化,教育投资的互帮与扶持,教育品牌的凝炼与打造,保教质量的提升与共赢。[2]

2.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幼师与家长应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3.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幼儿园除内部的教育资源,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可通过大自然开拓幼儿的眼界,也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请他们进班级当“老师”,展示其各自的特长和风采,使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生活经验。

4.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为依托。从时间的角度看,幼儿从晨间游戏开始,上下午有专门的游戏时间开展区域游戏、体育游戏、户外游戏等;从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来看,游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一日活动之中,应以各种方法手段丰富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看,应该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活动目的,借助游戏对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中积极性提高,教育效果最佳。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政府支持的推进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多元化的培训与继续教育给幼儿教师提供了成长基础;最后,幼儿教师从自身方面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崔方方,洪秀敏.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现状、原因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24).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学生;教师

一、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二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学习目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所以要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四、设计理念

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基础,而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以及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是文言文学习遇到的困难,因此,笔者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和学生主体性的“学”,在情境创设、资料搜集、资源整合及学法指导上力求凸显新课标新理念新精神,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五、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太阳在早晨离人近。( )

(2)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

(3)太阳在早晨和中午离人一样近。( )

2、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上述有关科学知识,并初步了解孔子的生平。

3、利用网络搜索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朗读资料,练习朗读;并借助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课堂学习

1、诵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学生根据注释,读通课文。

第二,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诵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学法指导:读――看――解――诵――背――写。读,指读句子;看,是看注释;解,是理解句子意思;诵,是在理解现代文意思的基础上,来诵读文言文;背,是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文言文;写,通过学生当堂默写,或者认真抄写以增强记忆效果。

第三,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两小儿辩日

进入角色,领悟道理。

第一,“古代的孔子”

指名学生介绍孔子的生平,并分角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孔子、两小儿上场表演剧情。

第二,“生活中的两小儿”

饰演两小儿的两名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

第三,“现代的孔子”

分角色读并演故事的结局。(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点拨:古代科技落后,孔子无言以对自然可以理解;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解开这道难题易如反掌,那么,谁来以“现代孔子”的身份给这两小儿满意答复呢?

第四,还原自我。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____________,一个认为____________。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__的态度。

背诵课文,培养兴趣。

第一,熟读,背诵。

教师组织学生可按原文顺序,即事情发展顺序指导熟读背诵;可通过抓关键词句,如“之”等引导背诵;可通过领会现代文的意思来背记文言文;也可按照辩论赛双方展开辩论指导背诵等等。

第二,自读,背诵。

教师推荐学生尝试自读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并尝试用上述方法背诵。

(三)课外延伸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4

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热爱表现。教师因势利导,在阅读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活动过程,能够激发初中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语文课程"开放"的特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75-041.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1.1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常常运用的手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语文课上所占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对学生智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运用,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人身修养的培养都有重大的作用。另外,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结构中第二板块就是阅读与鉴赏,约57分,占全卷总分值的38%。

同样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

由此看来,一方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另一方面,阅读教学的现状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方面。

教师教学仍然是以满堂灌为主。担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往往越俎代庖,以讲解为主,把重点的知识要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缺乏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只是被动地接收,缺少自己的认知感悟。

学生缺少阅读的习惯和积累。老师让学生读,但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习惯没有养成,不能读懂。或者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更谈不上什么感悟。慢慢地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教师不注重文本的解读,把重点放在练习上,以练习代替阅读的过程和感悟,忽视了阅读方法的点拨。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设计许多问题,让学生以做阅读练习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在缺乏自主感悟、探究、发现的前提下,练习缺少了教学中的感悟,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面对新的读本仍然无从下手。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亟需新的方式。教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使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立于不败之地。

1.2明确目标,找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初中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如好奇心、兴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辨析生活中的美丑善恶。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初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热爱表现。教师因势利导,在阅读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活动过程,能够激发初中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体现语文课程"开放"的特点。

2.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它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由建构主义理论反观初中阅读教学,本人发现:学生在课堂的阅读活动过程中,应是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的活动中感知把握,探究作品意图,形成自己的观点态度。这个过程,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初中生生性活泼,表现欲强。因此,老师适当加入一些活动环节,能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唤醒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自主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模式

本人受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的随机通达教学模式(RandomAccessInstruction)的启发,借鉴其中的环节:确定主题——呈现基本情境——独立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自我评价——深化理解,以初中活动型阅读教学为对象,在实践中形成"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自主地阅读,合作探究,迁移深化,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践步骤是:确定阅读主题-小组合作-自主阅读-活动探究-迁移拓宽。

3.1确定阅读主题。活动型阅读教学常常运用得较多的是在名著阅读这一块,还较多运用在篇幅较长的课文的教学上。如《丑小鸭》、《芦花荡》等。选取的课文一般具有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浅显易懂的特点。这符合初中生阅读的心理特点,更能激发其兴趣。

3.2小组合作收集相关资料。每组由4人组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都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他们性别有差异,性格互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预习。收集整理的资料包括:作家作品、作者生平、代表作、写作背景、社会环境、内容梗概、主要人物、主题思想、故事原型等。小组长给每位同学确定任务,分工合作,再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总,统一整合使用。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一个小组的同学声情并茂地介绍了林海音《城南旧事》的故事梗概。 "寻找女儿的ˋ疯ˊ女人秀贞"," 不幸的妞儿"以及"厚嘴唇的年轻人"都激发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满是对这本小说的向往。课后还有几位同学自发购买了《城南旧事》来阅读。这种方式既发扬了学生的个性又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做到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3.3自主阅读。新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阶段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本人认为学生的阅读要做到以下的几点:⑴让学生原汁原味地感知文本阅读教学的设计,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来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阅读"也是"悦读",在阅读中体验快乐的情感。初读就是为了让学生带着个体的差异性走入文本,整体感知,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收获和感悟,达到"悦读"的目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容易进入两个误区: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5

一、了解学生学过的知识。

这是在课程内容下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前几年的教科书及教学目标。这样,我们才能谋划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获取哪些知识,有哪些基础,不至于“揠苗助长”,也不至于刚“吃饱饭又要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农村小学,师资不足,大多数学校都无法实现任课的大循环,教师只能是常常接新班。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读学生已经学过的教科书。例如,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里许多知识,都按由易到难分散在各年级的教材里,诸如“排列组合”、“位置与方向”等知识。如果教师不了解教材,就会造成脱节或重复,学生就会相应地表现出“一头雾水”或“厌烦厌学”。

“幼小衔接”也是这方面典型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些教师把一年级新生当作一张“白纸”。其实,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上过幼儿园,之前的老师已经教给了他们语文和数学等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老师还在全班范围内实施“零起点”教育,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只有从被动地听,到厌烦,到做自己的事(玩),然而检测他们却仍能考出高分,但他们的优势很难长久,大多数会渐渐地落后。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恐怕只有备课时全面了解学生学了什么,需要什么,方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了解学生实际掌握了的知识。

仅仅知道学生原来学了什么还不够,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这才是他们“起跳”的基点。因为学了并不代表掌握了,所以,教师必须以平常教学、作业反馈、检测、访谈及观察等手段为依据,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水平,以获得学生学习新知的真实基础。比如教学小学数学中《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运算定律,但学生并不都掌握了。有的当时“煮”的就是“夹生饭”(他们需要补缺补差),有的还给了老师(他们可以通过简单复习重新获取)。我们只有在备课时了解到他们对旧知的掌握情况,通过补缺补差使他们都掌握了整数的运算定律,才能继续学习新知识。也才能使他们循序渐进,都能顺利掌握新知。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备课,再按课堂教学“六段式”上课,即简单复习、导入新课就开始讲授新知……,其结果必将使新知不能落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基础上,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云里雾里”,师生也就不得不再“炒饭吃”。

需要注意的是,要补缺补差的只是个别学生,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若是花大气力在全班复习,那又会适得其反。一部分同学很可能根本就不想听。这是对学生最大的浪费,同时也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信任危机。因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避免使学生“吃不了”,也要尽量让学生能“吃饱”。

三、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

备课时只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不行。因为学习应是承前启后的,尤其是数学的学习,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另一新知的基础。所以我们还得考虑新知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教师究竟应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准备什么,准备多少?我想,我们只有了解学生后一年甚至是后几年的学习及发展目标,才能确定学生哪些内容必须学,哪些内容可以学,哪些内容不需学,在新知里应该为今后要学的知识孕育什么,以及怎样指导他们学习等。例如,教学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的性质”,备课时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它与今后要学习的“小数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密切联系着。学好了这个知识,才能学好“小数除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备课才能不仅对学生学习某个知识过程的进行谋划,还能成为某一段学习过程的谋划,学生也能在这样的前后关联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学习。

四、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6

关于“双减”政策的感想1

“双减”政策的重磅推出,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聚焦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切实做到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也会进一步鞭策自己,向做更优更强的校内教育努力。具体以下几点所思:

1、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抓牢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让自己的课堂高效是真正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学生,课本,教师构成了课堂的三要素,三者只有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才构成了完整的课堂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是课堂链成败的核心。

如何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精准备课,深挖教材,把握学情,优化教学设计,让自己的课堂灵动起来,充满趣味性,同时也要注重课堂评价反馈的及时有效,做到学教评一致,有效检测学生所学是课堂链有效的关键所在。

2、优化作业设计。双减”政策之一,是减轻义务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这就对作业的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梯度,作业的分层,作业的时长,作业的质量等。作业负担虽然减轻,但教育质量不能减轻,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延伸,温固而知新,是学习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作业的优化设计是需要去下功夫研究打磨的。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作业负担减轻,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这就对学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生必须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课后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高质完成作业的同时,更要注重阅读,自学预习,复习巩固。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生,对教师都是新的挑战与机遇。打造更高更优的教育质量,培养更加全面的新时代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初心所在,甘之如饴,作为教育人,义不容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于“双减”政策的感想2

台风“烟花”就要登陆了,江浙沪的人基本都躲在家里,也是难得大家都可以放松下的时候。若是换作其他时候,周末家长们貌似都歇不下来,各类补习班、加强班、培训班、暑期班、寒假班。。。几乎充斥着我们每个角落。不知几时开始,从省到市、从市到县,从校内到校外,从周末到周内,只要你稍微留意下你的周围,尤其是学校周围,估计除了理发店和兰州拉面馆,最多的就是各种名头的培训机构,而且每家都是口号喊的震天响,类似什么"赢在起跑线上",貌似只有他们才是真的在教育孩子知识,才能考上好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而我们理应重视教育学习的学校,反倒变的无足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