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乡名人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乡名人作文范文1
我家乡的名人可多呢,有李源潮、、郑兆财、蒋志平、吴强……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数了。他是一位总理呢,他那花白的头发,浓黑的眉毛,慈祥的眼睛,亲切的笑容,令我很有亲切感。
他这个总理可不是“走后门”得来的,而且靠着勤奋努力得来的。
小时侯可勤奋呢,有一天,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遥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的风尘劳累,年幼的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可他仍然要坚持练完100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心疼道:“明天再写吧。”连忙说:“当天的事当天得做完!”便连忙把头埋在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当100个字写完时,陈妈妈一把夺过笔:“这下行了吧,快睡觉。”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100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又把那两个字写了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家乡名人作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爱的家乡
一、活动背景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想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就要让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学做合一。新课改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亮点,它要求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直接获得知识、能力和问题的结论。因此,我思考尝试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
虽然学生曾上过几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仍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我初步将实践领域确定为研究性学习,并把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他们听后积极思考活动主题。最后我们选取了“可爱的家乡”作为主题,并且以此为主题调查研究内容丰富,与语文结合紧密。
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将主题分为“家乡的名优特产”、“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历史名人”三个子课题,并引导同学们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分组研究,选出组长。我们还制定了活动计划表,确定了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方案。方案确定好后,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三、阶段性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搜寻名优特产、了解旅游资源、寻访名人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去相关环境中搜寻、翻阅书报、上网查找、制作调查问卷等方式来搜集资料。以小组内合作整理资料,各小组分别在班级做汇报的方式来交流调研成果。例如,“家乡的历史名人”小组的活动内容为:①制定调查问卷,发放给同学、老师;②采访专业人员,向他们了解家乡有哪些名人;③利用课外时间及节假日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书籍,利用网络查找,看电影、电视查找名人资料;④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名人事迹、故事、名人名言摘录;⑤以选派代表、小组合作等方式向全班汇报阶段性调研成果。
第二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走进名优特产、考察旅游路线、阅读名人
这一阶段活动小组要走进调查目标进行深入调查,细致感受调查对象“家乡的名优特产”小组走进博兴“天子”老粗布厂参观采访,初步建立了名优特产与家乡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人们生活的联系。“家乡的名胜古迹”小组实地考察魏氏庄园、杜受田故居和秦皇台风景区,并撰游记、体会。“家乡的历史名人”小组在开展名人阅读长廊,制作名人书签、开展“名人故事会”等活动,并撰写了个人体会并交流。
以上活动均有小记者向报社发通讯,滨州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有部分实践体会刊登在校刊《躬耕》及校报《教与学导报》上。
第三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宣传名优特产、建设家乡、争当名人
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为家乡名优特产设计广告语(商标),创作赞美家乡名优特产的文章或诗歌;为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提建议等或活动把对家乡的理解热爱化为支持家乡的一种行动;通过才艺展示、争当名人活动把对名人的尊敬化为促进自己成长进步的一种动力。
第四阶段,全面评价总结
举办活动汇报会,邀请校领导及相关师生参加。此次汇报会在校礼堂举行,学生展出了活动手抄报、魏氏庄园地图、活动体会、活动图片、活动新闻报导等资料,进行了汇报演出。演出由学生主持,分四个环节进行:环节一“家乡的名优特产篇”、环节二“家乡的旅游资源篇”、环节三“我眼中的家乡名人篇”、环节四“我的感悟”,演出在激情洋溢的诗歌朗诵《滨州赋》中结束。此次汇报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学生的收获和及体会
新颖的课程模式,广阔的学习环境,以问题为中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致盎然地体验、感悟,直接获得了知识和能力。
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总结了他们的收获:培养了活动策划、活动统筹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学会写基本的调查报告、采访记录、导游词、游记、活动体会等。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愿意为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针对学生收获、体会最集中的方面,截取了部分片段:
片段一:我重新认识了语文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我的看法,语文在生活中的用处太大了。如果你没学会规范用语,那你在与人交流时就会贻笑大方;如果你不会对看到听到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那你就不会真正理解你身边的信息,你的头脑意识就只能处于浅薄的阶段;如果你没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你的思想就不能能够被他人所理解……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片段二:我不怕写作文了
家乡名人作文范文3
一、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地方文化资源
我们的家乡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因获得“水浒摇篮、板桥故里”的美名而享誉海内外。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兴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人文兴化,梦里水乡》读本,发给三至六年级学生阅读。读本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其中,“故里人物”中介绍了“长篇小说之父”施耐庵、“中原才子”宗臣、“三绝奇才”郑板桥等家乡名人;“楚水风情”中《爆竹声中一岁除》《端午传闻为屈原》《月到中秋分外明》等篇目让学生了解家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传说和习俗;“风景名胜”中追寻了四牌楼、沧浪亭、玄武灵台等名胜的来历,让学生读后产生光荣与自豪的心理。
二、走进水乡生活,体验地方文化氛围
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古城兴化,文化资源丰富,为了让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印象更深刻,教育更久远,我们有计划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寻古风遗韵:参观走访市文博中心、李园船厅、郑板桥故居、拥绿园等,在自己的了解与导游的讲解中感受兴化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踏春色满园:游赏近几年来我市新建和翻修的公园——兴健园、千秋广场、森林公园、人民公园等,感受兴化市容的日新月异。
三、加强练笔指导。拓宽学生习作空间
1 处处留心,积累语言。我们不仅推荐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家乡文学大家的作品,还推荐活跃在江苏文坛的校园作家的作品,让学生阅读。以摘抄好词好句的形式制作“阅读记录卡”和“阅读小报”,并辅以诵读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课外积累,夯实学生的字、词、句的基础,享受积累地方语言的乐趣。
2 片段练习,积累素材。小练笔,可以是片段描写,也可以是单项训练。小练笔目标单一,内容短小,它能分散作文的难点。
3 联系生活,赞美家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赞美家乡。为家乡的风景名胜写导游词,吸引八方来客;介绍家乡的菜花节,让兴化走向全国,让全国了解兴化;让学生写《舌尖上的兴化》,介绍兴化的美食;为郑板桥、施耐庵、刘熙载写人物小传;采访校友侯逸H,——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写采访手记;介绍家乡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等民风民俗……
家乡名人作文范文4
【关键词】文化构建;教育情怀;自然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32-03
【作者简介】陈跃红,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江苏丹阳,2123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成长,是儿童他们自己的事;成全,就是帮助儿童自觉地做好自己的事。教育不是外部的强制,也不是机械的给予;教育不是知识的生硬灌输,也不是观念和能力的简单传递。脱离了自我培养,缺少了主动性的激发,人的精神生长或将停滞,教育也就丧失了应有的理想与荣耀,所以,教育需要成全。成全,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天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成全:顺应天性,自然生长
健全的人必然是保全天性的人。我们认为,人的天性是不能改变的,而且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以人的天性为根基为前提的。教育的出发点应当是人的天性,教育应当尊重天性。教育应因人的天性而改变自身,其实就是在顺应儿童天性中成全学生,让学生自然生长。
1.与儿童的天性建立真切的联系。儿童是未成熟的,因而是朝向成熟不断成长的。而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极端重要的,是人成长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然而不应理解为教育可以随意塑造人,或者人应当接受任何形式的自命教育的东西。正确的观念应当是:教育应遵循人的天性,不断改变教育的自身功能,而不是人因教育而改变本性。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儿童的天性保持一种敬畏,在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顺应天性,尊重天性,帮助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本能、兴趣和理想而主动发展。
2.与自然的属性建立相融的联系。园丁说认为:儿童教育应当是培育!培育,就是顺应儿童生长的自然属性,提供适度的外部条件。没有谁能代替别人的成长,也没有谁有资格指挥别人成长的方向!儿童教育便是栽培儿童,顺应儿童的自然属性,尊重儿童的自然差异,培育出能够适应社会、能够自立社会的人!“园丁说”有顺应儿童自然属性的培土、施肥、浇水等教育行为,也有移植、修正的行为,但那也还是基于儿童生长的自然属性的前提施行的。教育也离不开惩戒,对于那些善恶、是非不分的儿童施于适当的惩戒,从而引导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扶他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成全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要因势利导,与他们生长的自然属性建立相融相通的联系。
3.与教育的理性建立本真的联系。教育的出发点是教书育人,现在提倡“以德树人”。学校的校训是“以爱蒙真”,其本质也是追求@一境界,爱以求真童心也,蒙以养正圣功也。“以爱蒙真”,就是以真诚的符合规律的育人方法蒙发学生的“童真”,教师的“本真”,课堂的“归真”。它有四个生长点:感恩――做人之根;快乐――养心之本;自主――为学之方;创造――成才之源。基于以上观点,学校积极“传承民间文化,实施本真教育”,把对民间技艺学习转化为对民间文化的浸润,变民间艺术兴趣活动为民间文化整体课程开发,这正是与教育的理性建立本真的联系。
二、成全:建构文化,公平生活
成全儿童的发展,就必须建构文化环境,拓宽文化领域,丰厚文化内涵,夯实传统文化。构建学校文化环境,践行文化教育,那就要建构与儿童的天性相符合的文化环境。
1.场所文化:校园里公平而自由地呼吸。学校场所是育人空间,其规划与设计必须满足“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基本原则,使校园空间富有文化的张力,赋予文化灵性和育人诗性。(1)校园建筑,要植入文化的灵魂。“先有教育,再有课程,后有建筑。”学校充分利用校安工程建设,整体规划,植入学校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建筑整体采用青砖、白墙、花格的中国元素,围成三合院,并以廊桥相连,运用青、白颜色表现书院气,运用橘红色表现凤凰意境,体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雅致与活泼相协调”的建筑理念。(2)学校场馆,要融入文化的经脉。学校场馆建设应有学校办学特色和儿童活动规律的眼光。学校的“蒙真园、国学园、民俗园”融入传统文化的经脉。绿化设计上:栽梧桐引凤,植合欢树突出快乐童年,“桃李园”喻桃李满天下,“杏树林”比拟杏坛讲学,“桂花园”形容书香校园,“听凤池”引申雏凤诵读。季子书院、课间活动回廊,融合音乐厅、图书馆和游戏空间,让读、演、玩、学有足够的儿童喜爱、通畅的空间。书法室、剪纸室、丹剧排练室、丹凤民俗馆等馆室可让儿童写、剪、唱、做,服务儿童个性发展。(3)延伸社区,嵌入文化的细胞。学校空间不仅在校园,还应延伸到社区,学校文化应与社区文化,相互影响。我们到迈村吟春碧芽茶场读茶文化,到万善园社区访邻里文化,到丹北金桥村学新农村文化,到鱼跃集团看现代科技文化。这些文化细胞的嵌入让学生在校园内外公平而自由地呼吸。
2.课程文化:课堂上公平而自主地生长。课程的开足开好是校内教育公平的关键,多元的课程带给儿童多元的生活,公平分享学校资源带给儿童公平的生活。(1)国家课程的本土化开发。学校把小学民间文化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本土化开发结合起来,语文课上《丹凤乡韵》,数学课上《民间数学》,英语课上《外国民间故事》……通过全员参与,立足本土化开发,让学生知家乡名人、读乡土故事、诵英语童谣、研民间数学、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并对国家课程中体现民间文化的教材进行整合教学。(2)校本课程的儿童化开发。学校课程应为了儿童,发展儿童,使校本课程有意义、有意思、有意韵。我们编写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人书《少年汤展文》。通过读、演、讲、学、比,让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家乡名人的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们正着手编写三册《家乡民俗插画本》和《来自丹阳的成语100例》,让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日常生活结合。同时学校开设了书法、象棋、足球、舞龙舞狮、武术、丹剧、剪纸、农民画等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逐步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成长的可能性。
3.行为文化:心灵中公平而自觉地植根。如果说,前两种文化是对儿童内心的熏陶,是儿童内在素养的积淀,行为文化就应是儿童心灵外化的显现。我们学校围绕“节”、“礼”、“学”三个主题开发。学校举办“少儿民间艺术节”,展演师生创编的民间文化节目;举办“儿童作文节”,学生自我组织采访、竞赛、演讲。另外,学校每年举办“趣味体育节”,玩民间游戏,比民间技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年级举办“开笔礼”,三年级举办“成童礼”,六年级举办“毕业礼”,诵读经典,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学校还规划了六年的游学课程,在六年中学生要游历周边的名胜古迹。这样,我们的课堂在校园、在田间、在工厂、在乡村,人人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
三、成全:躬身帮助,展现情怀
人,生而继承着可以生发出灵性的生命潜能和精神倾向,而灵性的提升和发展必须经由教育才能从可能走向现实。“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说:躬身帮助儿童,成全儿童的自觉发展,才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1.体现境界:让儿童有差异成长。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教授统一的教学内容、使用统一的教学方式、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全体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许多教师也同样喜欢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名学生,总希望他们能统一行动,对于那些有自己思想、有独特行为的学生总是严加呵斥,疏忽了学生的思想差异、性格差异,不可避免地抹杀了学生的天性。
吕凤子先生的“尊己成己,尊异成异”,就是警示我们要充分认识自我和每一名学生,要教师心有教育大情怀,尊重儿童有差异地成长。在分班上,可以考虑进行差异化分班,这样可以解决教学进度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在n堂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两眼不能总盯着优秀学生,还要兼顾中等以及偏下学生,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布置作业,要注意分层布置,既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也得让后进生够得着,消化得了……
2.彰显眼界:让学科有教育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观,跳出语文看语文、教语文;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大数学观,结合生活,联系科学前沿教数学……孤立的学习是很难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而整体性的学习才会使儿童的潜能像雨后竹笋蓬勃、迅速地发展壮大。
我校实施全面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进基础学力、道德力和创造力的三力齐进,编制了语、数、外三门基础学科的校本学业质检标准,倡导本真德育,塑造艺术气质,培养创造力。每学期对教学认真进行跟踪调研和实绩展示,利用“本土德育班级身份证”的形式进行班级管理研究。对音体美教师推行“一师一特长”机制,引导教师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社会对我校品牌和教师形象的认可度较高。
3.凸显教界:让自身有人文情怀。为人之师,必须有为师大智慧,大情怀!因为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教育智慧之于教育,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境界。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