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1

1.知识目标: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会写难写、易错的生字。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聋哑青年专注的品质和高超的画艺。渗透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力、想象能力。

3.思想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文中聋哑青年的专注和画艺高超,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感受聋哑青年的画艺高超。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请同学们分享一段金鱼水中嬉戏视频。(放视频、配乐,师解说)。

【设计意图】通过影像引起学生生活中观看鱼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赞鱼、爱鱼的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做感情铺垫。

2.有人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这些鱼。他不仅喜欢而且让鱼游到了纸上。今天学习27课(板书课题,注意“游”字的笔顺和写法)。

3.大家已经做了预习,课文中有没有难写或易写错的字?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先找一个难写的,再找出来一个易错的字,老师指导写字。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示范、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且渗透识记汉字的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增强练字意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让学生找到难写的和易错的字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把字写好,效果会更好。

二、初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两三句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渗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四年级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这篇课文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概括,这样提纲挈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渗透概括课文的方法,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2.那你一定知道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吧?画的像,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逼真、传神、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一个“游”字用得多么传神、多么巧妙啊!写出青年的画技高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画得像”意思相近的词,进行词语扩展,让学生丰富词语,进一步理解题目中“游”字含义。学习语文不但要注重积累词语,更要品味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深入学习1~8自然段

1.课文哪些段落或语句在具体描写青年的画技高超?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深入理解第一句,静静地画是怎样的画?谁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他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画?

3.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要想体会青年的画技高超,我们可以关注句子中的重点词。读一读,你关注了哪些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4.师生合作朗读再次感受青年的画技高超。

5.小结:两种动作、两种技法就让金鱼在纸上游动。青年人高超的画技深印在我们心中。所以观察人物我们一定要注意他做事的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恰到好处的小结让学生明确观察人物的方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难怪女孩会惊奇地叫起来。出示:“哟(yō),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导音节YO圆唇音,读得要短促。)(惊奇得叫起来。)

小结:渗透直接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四、拓展渗透

聋哑青年画鱼是这样,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罗丹工作时也是这样。出示拓展资料:(罗丹工作时的具体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忘我的境界,也忘了朋友。只有为艺术工作是这样吗?

正像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的那样:(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加强积累,齐读一遍。

五、设疑激趣

课文学到这里,那位聋哑青年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吧?那他高超的画技是怎样练就的呢?下节课学习。

【课后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都力求一个“实”字。

首先,进行了写字教学的指导,让学生端正写字的态度,明确写字的重要性,强化识记生字的方法。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2

《学记》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说明让学生掌握学法的重要性。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期,学生成绩开始分化,除众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外,学习不得法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多数成绩下滑的学生,都是学习方法欠缺。因方法原因影响学习质量,影响学生学习信心,若一旦陷入恶性循环,会影响学生未来,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作好过渡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善学者,快速适应初中学习,是初一教师任务之一。

我在工作中采取应对小学到初中阶段过渡衔接期学法小策略是: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全神贯注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生课前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机会往往给有准备的人。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听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带着凝问去听课,才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如何预习?要求学生做到三点:在教师学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通过查资料,工具书等方式,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尝试着解决问题(如做例题,拟提纲,记原理、法则,学学推导公式等),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与同学商量后也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批注,便于听课时特别注意老师是怎样解决阐述这些问题的,这样才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教学生会听课。

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听课是获取大量知识的主渠道,听课是最关键的环节。如何听课才最有效呢?要求学生做到:听明白听完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分心,不走神,不发呆,不做和学习毫不相干的事,不讲和学习无关的话,不摆弄东西,重点吸纳新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理解学习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的思路轨迹;动脑思考想明白,边听边思考,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和记忆,构建知识系统,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将自己在预习中的想法和老师的讲法相对照比较,采用最优的方法,记清楚记牢固原理、法则、公式及适用对象与范围;记清楚记牢固知识结构;记清楚记牢固听课中没弄明白的,下课后及时请教老师,直到弄明白。

教学生学会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提高和深化,构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及时补缺补漏。复习应如何做?要求学生做到:及时回忆课堂上学习了什么知识,哪些懂,哪些不够明白,也可以试着将所学内容复述给其他同学听;对照笔记反复阅读,主要记住重点原理,基本理论;整理笔记,补上未记下的内容,使知识完整系统,更正课堂笔记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补记上自己对知识内容的误解处,以便警戒自己避免类似错误发生。整理好知识的线条,提纲。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91-0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主观能动性最好的体现,只有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只有培养学生对语文有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语文,对语文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

1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过去老师在课堂上似乎是真理的象征,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上板着面孔,学生唯我马首是瞻,师生间缺乏互动,缺少感情交流,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没有民主氛围,没有活力,沉闷,乏味,因此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和你的教学不感兴趣或对你有反感情绪,那要搞好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的,一位教师在讲台上讲课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听课,或者有的在睡觉,玩手机,偷听mp3,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大发雷霆,使课堂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而从不反思自己的教学的不足,不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已经成为催眠曲。

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你拒学生千里之外之时,学生自然对老师望而生畏。如果你高高在上,无视学生的情感,总是一副严肃的脸孔在讲台上讲课或批评,学生是无法接受你的讲解或批评的,学生都会敬而远之,何况人是感情动物昵?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要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学会真诚、关爱、理解、尊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我们,亲近我们,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改变那一副严肃的面孔,给学生一副温和的笑脸,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他们一个激励的手势,再给他们一句暖暖的话语,这样学生会敬重你,对你的课感兴趣,对一些少一点批评,多一些理解,谈心;学生提问我们不回避,与学生一起探讨;学生有困难我们不袖手旁观,多给其帮助,就能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2 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维活跃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会使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陶冶情操的作用,但往往被我们老师单调乏味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放性的思维上没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张嘴,照本学科,学生有兴趣才怪呢?我建议我们的语文老师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创设情境,把语文一些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将枯燥的东西,变成才能把知识教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兴趣有了,自然教学效果也就更加高效了。对高中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很有吸引力的是精彩的问题情境。所以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获得知识。

另外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老师向学生展示教学问题后,不能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让学生思考后由学生来描述。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加以指导,让学生解答,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听得昏昏欲睡了。有教师认为,如果每节课都是“满堂灌”,表面看起来教师对学生很负责,其实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成功的课堂是教师平均只讲半节课,留半节课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对你的教学产生兴趣。

3 借鉴先进协同教学模式

我校借鉴协同教学模式,并在积极推进中不断的总结和改进。语文协同模式首先具备三案,导学案,检测案,诵读案,三案的编写必须全组语文老师精心集体备课,形成公案。导学案的编写要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要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问题探究,学后反思,这要求学生必须要课前预习,让学生动起来,课前认真检查完成情况,检测案的编写要对选题精雕细琢,要贴近课本,分量适中,难度适宜,让学困生做起来有趣,中等生做起来有成就感,优等生做起来思维得到拓展,起到对新课有巩固作用;诵读案就是开拓视野,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默写名篇,名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的习惯,而且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的主体作用。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师傅请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学会自主学习,关键还要培养兴趣,孔子说:“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要引导学生去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自主欣赏名家,名篇,名段,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优秀的文学,领会文学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5 要做教书能手,不要做教书匠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用一桶水。老师不要做个死教书的教书匠,做的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自己做一个教学能手或者专家。只有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有渊博的知识,才能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才能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有了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了爱心、真心、耐心,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心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把他们当做孩子、朋友,进行心灵的交换,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我们,使我们真正的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上学生最喜欢的课,才能真正的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授之以渔,而不是受之以鱼。不仅让自己寓乐于教,还要培养学习寓乐于学,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培养学生“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的思想观念,要激发学生激情四射,挥洒文笔,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只有使学生孜孜不倦,才能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

参考文献: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4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科学把握教与学的相对定义,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水平。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

作为一种抽象化思维的学科教学,初中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只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根本出发点,针对其真正需求制订出不同的激励政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首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述前引用故事或其他生动形象的案例来引出此次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

比如,在讲述三角形基本性质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木棍,让学生选择长度合适的木棍作为三角形的三个边连接起来,学生自然会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样的木棍才能满足三角形三个边的要求呢”。小故事的引用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氛围中,学生带着心里的疑问满心期待地等待教师的解答,因而也能全神贯注于教师知识的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

二、进行学习思维的培养,不断创新学习方法

1.正确的逻辑思维训练才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捷径

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培养严谨、客观、抽象的学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将学习思想的形成进行深入剖析,努力做到通过详细的思维讲解使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充分联想到教师的思维教学法,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迁移法。

2.设置比较灵活的题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可以针对多个定理的使用适当变换题型或者利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模式,通过题型的分析与解题方法的总结积累,寻找解题技巧,从中找出更方便快捷实用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空洞的理论解题过程转化为一定形象的图形来进行描述。

三、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创建和谐的师生评价机制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

教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立教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技巧方法。实现地理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努力营造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教师应适应时展,不断探索并采用高效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能力培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一、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特点

我们通过观摩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结合教学经验,总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至少有如下特点:全员预习,主动学习。过去的预习,学生属于自愿行为,往往越优秀的学生越主动;现在的学案要求所有学生课前完成,带着问题与收获上课,参与探究、讨论。学生的“学”走在教师的“教”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可能性;全神贯注,探究讨论。过去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制约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过多地介入和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现在每节课10分钟的探究讨论,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层讨论,集体探究,充分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性凸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展示点评,展现风采。各小组把讨论的结果按照老师的要求让组员展示、点评,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就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提高,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理论掌握到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评价加分,竞争激励。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实行积分制,各小组实行积分晋级制,容易培养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激活课堂,激励个人,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剂。

二、密切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教育家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老师要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我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在地理课上,要耐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这两种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培养的,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其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指导、讲解。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学生对平等的渴望远远甚于其他群体或组织,老师要从学生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做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学生要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虚心学习,取老师之长补己之短。课堂上,师生关系都处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相信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

三、激发学生兴趣,共建和谐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认识和掌握它,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课堂自然和谐。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在地理课堂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课件巧妙导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传统的新课导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新课引入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新课引入法的局限,不求知识的完整与体系,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心理、生活入手,用一个或少数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的关键不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在哪里、是什么,而是要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的灵感,从而寓教于乐。

2.强调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用途比较大。

3.教师放下架子,做到师生平等,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因师生关系不平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现象。

4.地理课上做游戏。游戏活动颇具吸引力,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正确认识师生角色,切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于强调教师作用,必然重蹈传统教育的老路,过于强调学生作用或忽视教师作用,势必导致课堂教学放任自流。因此,正确处理好“双边”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有效开发学生潜能的关键。

全神贯注教学反思范文6

奈尔·诺丁斯的《教育哲学》是一部系统阐述教育哲学的著作。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和教育中的问题。教育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其研究方法是哲学的方法。《教育哲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派别,并且将教学中的实例与哲学观点、特别是他提出的关怀伦理学联系起来,从哲学视角对教学中的问题加以分析。

一、哲人的教育思想

笔者在此选取诺丁斯对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教育观的分析,以此展现教育哲学的魅力。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可见,在人的一生中,幼年阶段所受的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以儿童应该行为的方式去训育儿童,当他老的时候,他将不会悲哀这一方式。”①当代有许多教育家对亚里士多德的道德思想很感兴趣。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暂时依赖自己的权威或者优势,通过说教甚至威胁来使得学生遵守日常规范。但是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也不一定能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言行一致。事实上,在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人们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影响着我们,具备伟大美德的人能够经受住巨大的诱惑,在许多极端情况下,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事情。但是,即使是英雄也可能被他们无法控制的环境所淹没。”亚里士多德“看到了将品性良好的人引入悲剧的可怕的两难困境”。(第13 -14页)从亚里士多德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具有伟大美德的人尚且受到环境的限制,更何况尚且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们呢?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从小就不能有错误和失败呢?

在教育哲学中,卢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学生不想成为卢梭笔下的爱弥儿:“教师的任务就是保存善,同时促进其成人生活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生长”;“教师要具有精细的敏感度……不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强加给爱弥儿,而是协助爱弥儿进行探索。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能预见到爱弥儿的兴趣将移往何处,随时准备将他的兴趣引入健康的方向。”(第14 15页)卢梭理解爱弥儿的需要,他充分肯定了儿童成长的可能性,却又不拒斥成人的作用。卢梭认为,儿童的成长需要与成人进行互动。

诺丁斯在总结了卢梭的观点之后,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关怀伦理学。在描述关爱的邂逅中,诺丁斯指出关爱者的意识有两个特征:“关爱者是以一种我称之为全神贯注的特殊方式对待被关爱者的”;“这种关注或全神贯注是完全接受性的,也就是说,当我们真正关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会不加选择地接受别人的思想。我们不会把自己的意识结构强加于人,也不把别人所说的话只是作为点滴的信息加以同化。我们感受另一个人正在遭受的事情”;“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关怀别人的时候,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是,‘你正在遭遇什么?’”(第79-80页)

二、关怀伦理学与教育实践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现实的教育过程。当教师们在准备一个活动、摸索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时、制定一个教学方案时,是不是能够站在学生们的立场上来思考呢?学生们在经历这些的时候体验到了什么?在这个活动中他们获得了哪些经验?如果教师们能够及时对他们的一言一行进行反思,在学校里就不会有一直唠叨的教师,不会有把学生罚站好几个小时忘记了他的存在的教师,也不会有说出不经世事的天真话语却迎来教师冷漠面孔的学生。

“当我们全盘接受别人的时候,我们感到我们的精力流向别人的困境或项目,我们想减轻一项负担,激活一个梦想,分享一份快乐或解除一种困惑。我们自己的项目被临时搁置,我们被卷入一种推动着我们去帮助他人的‘我必须’的内在情感之中。”(第80页)记得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赞美一个女孩:“她有的不只是同情心,同情心就是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她有的是侧隐之心,那就是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自己很窘迫但仍然伸出援助之手,并且不忍离去。”我想这个女孩大概就是在看到身处困境之中的人们,暂时搁置自己的项目,卷入我必须帮助他人的内在情感之中。在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先人为主的日常规范、教学模式等项目应被暂时搁置,首先要关注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要“寻求对于活生生的他者的反应,而不是对一种论点的反应”(第246页)。

每个教师的脑海里都有一些预先设定的标准,当学生们的行为与预先设定的这些标准或原则相违背时,想要纠正和责备的想法像被强压在瓶子里的空气,一直往外窜。这时,在教师们的心里面会有“一个内部的声音抱怨说,‘我应该但我不想去做’,或者‘为什么我要做出反应呢?’或者这家伙活该受苦,我为什么要帮助呢?’在这些情境下,我们不必诉诸于原则;更为有效的是,我们回到我们的关怀与被关怀的记忆、我们自己作为关怀者的图景或理想”。(第234-235页)“度过婴儿期的任何人都至少有一种曾经被人关怀的印象。这一印象或许还不足以用来真正解释被人关怀意味着什么,当然,它也不足以用来培养一名关怀的人。但它是我们相互间责任的根源。至少部分地由于这种关怀的根源,在许多共同的人类情境中,我们会自发地对别人的困境做出反应。我把这种自发的反应称为‘自然的’关怀。也许会有一个更好、更轻的字眼来描述它,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一关怀的动机是自动产生的,它不需要别人的召唤。”(第234页)

为什么现在一些人在街上看到摔倒的老人而不敢去扶,或者扶之前要先拍照以免扶起之后遭到敲诈勒索;还有一些罪犯对自己的亲人痛下杀手、毫不留情,他们的童年又经历了哪些事情?诺丁斯指出:“我能变得有多善,至少部分地依赖于你如何对待我。”(第238页)在童年成长环境中没有经历关怀,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依赖这个关怀的根源而关怀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