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1
一、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方式数字化
1.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摄影摄像课程
讲授摄影摄像课程时,我们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现代摄影构图》和《摄像技巧》进行教学,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直观性,解决了传统教学教师用文字、语言符号或黑板勾勒轮廓,讲述只有他自己脑海里才有的图像或作品而学生无法感知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的集成性、超文本性、交互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需携带更多的挂图只需带一张光盘就能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教学效率更是史无前例的。
2.采用数字化设备和技术进行摄影摄像课实验
摄影摄像课实验包括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对于摄影,过去现场拍摄创作实验所用的设备及材料是模拟照相机和感光胶片;后期加工创作实验是在暗房中利用扩印设备及相纸来完成。作为从事摄影摄像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新技术整合到摄影摄像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掌握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为摄影摄像现场拍摄创作实验准备了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将后期加工创作实验由暗房改在多媒体网络室,由使用扩印设备、药水、相纸改为使用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由线性编辑到非线性编辑,学生不必再为耗材而担心,只需抓住时机、抓住创作灵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所学的摄影摄像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掌握前沿的摄影摄像数字技术,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二、摄影摄像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评的数字化
1.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数字化
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试题库的制作、保存、调用的数字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编制成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试题库,并存放在计算机中,考试时只需学生输入考号即可随机调用试题。
2.摄影摄像课理论考试成绩评定数字化
数字技术的智能化,使我们编制的《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通过计算机的自运算具有自动评定成绩的功能。当学生在计算机上输入自己的考号调出试题并答完试卷后,用鼠标在计算机窗口中单击“提交”按钮,计算机便立刻输出学生的考试成绩。
3.摄影摄像试卷存档数字化
摄影摄像考试包括摄影理论和创作作品两部分。数字化考试,由于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学生只需将作品通过网络传输给教师主机,教师进行评析给出相应成绩后,将考生的作品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存档备案,实现“试卷”存档的数字化。而在过去,在对学生的创作作品存档时,摄影作品用的是相纸且大小不同,既占用空间,又容易损坏;而摄像作品用的是录像带,作品的调看与保存既费时又费力。
三、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效果
1.摄影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学内容表现手法采用对比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课件所用素材的精品化及网络摄影摄像作品的丰富化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精神,拍摄创作和后期加工创作实验不需耗材,使学生“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精美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2.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提高了考务工效
由于《摄影摄像理论考试试题库》软件,使考试整个过程都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考试时间就是整个考试过程,考试结束学生考试成绩就自动运算并显示出来,改变了以往考试需从教师出试卷到印刷厂印刷试卷、再派专人管理试卷、考试结束再由教师评卷的漫长过程;改变印刷试卷造成消耗大量纸张和费用的局面;改变教师评阅试卷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的状况;改变存档试卷占有大量空间及查询困难的情况。总之,由于试题库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考试工作过程简单化、人力物力投入最少化、考试工作所用时间最短化,从而使考试工作高效化。
3.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使教学模式全新化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2
关键词:教学;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胶体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2C0020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是教材编写、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1]。然而,有研究表明[2],课改十年来,教学与教材的吻合度却仅有50%,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内容膨胀和难度拔高的现象。另一项调查也显示[3]:只有57.4%的教师在编选试题时考虑到课程标准,说明教师的标准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强化教师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意识,既有助于发挥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的积极作用,驱动课程向期望的方向发展;也有助于破解当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难题,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有效途径。
各级各类联考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其试题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也直接影响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落实程度。本文以高中化学必修1中“胶体”内容为例,通过近年安徽省部分市级联考命制的相关试题为切入点,探索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以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1 研究过程
1.1 分析课标和教材
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内容标准,具体以条目的形式出现,即“行为动词+学习内容”,主要明确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它陈述了期望教师教给学生什么以及在特定学科中应当获得普遍的知识与技能[4]。从课程标准要求看,可以明确胶体的认知要求仅限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最低水平“知道”,即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有关胶体的知识。对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在胶体相关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表现出一些异同,都将胶体穿插于“物质的分类”中进行介绍,以体现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思想。
综合课程标准和几种版本教材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必修1阶段对胶体内容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见表1)。其中,基础性要求是面对所有学生,即教学的基本要求;拓展性要求是针对学习基础较好、对化学学科学习兴趣较大的学生群体,不需要也不能体现在考试评价中。
1.2 收集相关试题
为检验各校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我省多数地市在每学期末自行组织全市的统一检测,因此,试题能够反映各地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为保证取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次抽样对象为我省11个地市2013年和2014年自行组织命制的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共24份,从中遴选出涉及胶体知识考查的试题共16题。
1.2.1 考查胶体知识试题的题型
涉及胶体知识的16道试题都采取客观题的设计,其中15道为选择题,1道为填空题。由于胶体知识的要求层次不高,主要是考查胶体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适合发挥选择题的题型功能,多用于对考生思维要求较低的知识的考查。15道选择题中有11题采取与其他知识综合的方式出现,仅通过个别选项体现胶体相关知识。主要围绕胶体知识考查的试题只有4题,如例1。
例1 今年入冬以来,我市一度出现了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霾的粒子直径多在1~104nm之间。有关雾霾的说法①属于胶体②属于混合物③不稳定,能很快完全沉降④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 C.②④ D.②③④
1.2.2 考查内容和认知水平的分布
考查内容和认知水平是试题命制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维度。例2的A、B、D选项考查内容是胶体的概念和丁达尔效应等,认知水平为了解,即能正确再现有关知识,而C选项则达到理解层次。
例2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都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都呈红褐色
逐一分析所考查的具体内容和认知水平,涉及具体胶体知识点的考查频次为19次,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胶体的概念和丁达尔现象,大多数试题的认知水平要求是识记层次;部分试题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胶体概念的理解;考查胶体稳定性的有1次,占5.3%;涉及渗析内容考查的有2次,占10.5%;涉及Fe(OH)3胶体实验室制备和常见胶体的试题各2次,占21%;没有出现对胶体的电泳和聚沉等内容进行考查的试题。
1.3 对部分教师的访谈
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对课程标准中胶体知识相关内容标准和评价要求的理解,笔者通过对本市范围内不同学校、不同教龄的2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多数是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访谈问题的设计主要围绕胶体的8个具体知识内容:胶体的概念、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现象)、胶体的稳定性、胶体的聚沉、胶体的电泳、渗析、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的胶体。要求教师逐一对上述内容是否适宜于进行考查及其原因进行了访谈,如“您认为胶体的概念是否适合考查?以什么形式考查较合理?”、“您认为胶体的稳定性是否适合考查?考查到什么程度?理由是什么?”等,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实际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
1.4 课标分析、试题分析和教师访谈的比较
针对具体知识内容、认知水平,将试题抽样、教师访谈与课标进行比较,以此反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求、考试评价标准与课程标准是否一致,以及一致性差异。如通过教师访谈反映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中仍将胶体的电泳和聚沉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该知识内容显然不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又如有的试题对丁达尔效应的考查达到理解层次,即需要学生能运用胶粒直径大小解释出现散射的原因,也超出课标要求。
2 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抽样试题的分析和教师的访谈,针对涉及胶体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见表2),可看出在对胶体相关内容的考查中,63.1%的试题以“胶体概念和丁达尔现象”为考查内容,部分试题(约21.1%)在认知水平上超过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都认为这两个知识点是主要内容(认为适合考查的比例均达到100%)。但在其他内容和认知要求上,无论是考试评价,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都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课程标准要求。
2.1 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从表2对抽样试题与课程标准比较不难发现,在区域性联考或校内考试中,考试评价高于标准已经成为常态,其表现为:一是在考查内容上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如例2的C选项涉及盐的水解平衡原理,在知识内容和水平层次上超过课标要求。二是在认知水平上超越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如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只要求学生“知道”,而不要求“理解”,但从取样的试题中有些要求达到了理解层次。由于教师在考试命题中对课程标准的重视和研究不够,造成了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有待提高,如表2中有36.8%的试题考查内容涉及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的胶体的稳定性、渗析等内容。
2.2 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凭借自身所固有的理念和经验开展教学,将经验转化成了课程内容。这种经验很多来自于各类联考试题,从表2中显示的有约35%和44%的教师认为可以考查胶体的电泳、聚沉和渗析,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类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要求的内容仍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另一项调查也显示[5]:有66%的教师把各类考试试题作为备课时的重要依据;近96%的教师认为各类考试试题对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影响。长期以来,这种轻视课程标准,重视经验和考试试题的现状,导致了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不一致,形成了考试评价高于课程标准、教学又高于考试评价的恶性循环,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3 提高教学、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的建议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从课标到评价再到教学,学习内容与要求不断被放大的现象。究其原因,或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未予以充分的重视;或教师处于“担心考试评价中可能出现而教学中没讲到”的心理;或受某些不规范命题的影响等。如何提高教学、评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些改变。
3.1 完善课程标准,研制相应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表现性标准可以界定学生对内容标准要掌握的程度或成就水平,描述的是程度和质量,它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十分好是多好”。因此,表现性标准为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尺度,从而使评价与内容标准保持更高的一致性[6]。现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相对较抽象,尽管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或“教学指导意见”,但由于缺少具体且有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对“标准”的解读不尽相同,也就不利于教师在命制试题时参考使用。如课程标准中关于“胶体”的要求仅是“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对此有的解读为: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知道丁达尔现象、聚沉(凝聚)等是胶体的重要特性,并能够运用胶体特性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7]。有的要求为: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并说明“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有的指导建议为: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并指出“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不作要求”。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研制更具体、可操作性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明确可以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是保持评价和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重要途径。
3.2 加强教材研究,深刻领会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能直观反映教材编写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体现了他们的专业智慧,因此,加强教材研究能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理解课程标准。尤其是通过对不同版本相关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找出其内容呈现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如课程标准对胶体知识内容的广度虽没有明确界定,但通过比较几种版本教材可发现,胶体的概念和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等放在教材正文中,反映了对其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而电泳、聚沉等胶体的性质用科学视野、知识点击、资料卡片等方式呈现,反映了其拓展性。再比较呈现不同的内容,对照标准分析其合理性,如Fe(OH)3胶体的制备和渗析等问题,不同版本教材处理的方式不同,此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需求设计教学,不轻易作过多拓展,避免教学中出现内容膨胀和难度拔高的现象。
3.3 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
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国家在教师专业标准中,描述了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具备的评价素养。评价专家波帕姆(Popham)指出,如果教师缺乏评价素养,就意味着专业自杀[8]。外部评价会对教师的评价活动产生示范作用,这也要求教研部门以“监测”、“调研”为名的评价必须具备良好品质,为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提供示范。为此,作为市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较大规模区域测试命题工作,应加强对相关命题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试题编制水平,在试题编制过程中充分遵循课程标准,科学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考试内容,坚决摒弃超越课标要求的内容(如胶体的聚沉、电泳、渗析等),准确把握对考试内容的认知要求,努力使试题与标准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作用。
3.4 加强测后数据分析,完善对区域学业质量测试试题的评价
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上阅卷工作的普及,教育领域也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充分发挥并利用测试后的数据在试题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命题水平和测试效度有着重要作用。在每次较大规模考试(如市级以上联考)后,及时采集相关数据,借助于韦伯模式[9]、SEC模型[10]等一致性分析工具,或从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和知识分布平衡性维度,或从内容标准和认知要求维度分析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断提高、完善对试题质量的评价水平,为促进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t.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7~68.
[2]朱慕菊.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1,(18):37.
[3][5]汪纪苗等.高中化学试题对教师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学,2014,(4):10~13.
[4][6]邵朝友,周明.试论内容标准、表现标准的特点及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6,(10):46.
[7]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
[8] Popham, W. J. Why Assessment Illiteracy Is Professional Suicide?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4,62(1):82~83.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3
关键词:学业考试;复习;策略
做好初中学业考试复习是每位八年级地理教师必须经历的考验,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面临着“时间紧、课时少、内容多”的挑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例谈学业考试复习策略。
一、重视“双基”,立足教纲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依据。“考纲”中明确规定考查学生的“双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试题难度控制在0.8左右,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的分值比例约为7∶2∶1,试卷基础分占到70分以上。可见,地理“双基”知识的考查是学业考试的重要部分。教师复习时必须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为指导,回归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理解必考点,关注知识盲点,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读教材;重视基础,立足教材。学生作答基础题时要认真细致,不可粗心大意,要拿足拿稳基础分值。
1.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策略。教师依据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说明的内容目标,引导学生认真通读教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切切实实地把基础知识复习一遍。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教师的导向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导读、导议、导思、导练,科学地安排学生看书、读图、议论、思考和练习等教学环节。“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巩固和应用,教师的“讲”需贯穿始终,使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为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学生能看懂,就让学生自行复习。如果这样,学生会误以为老师不复习教材,教材不重要,会做题才重要。学生一旦形成这种思维断层,往往会错过掌握基础知识阶段。在接下来的综合复习中,很难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重视地理基本技能复习策略。地理学业考试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基本内容。在地理学业考试中,地理试题与地理图表紧密相连,近几年地理学业考试试题中至少有10幅以上的图表,还有一些是无图考图的试题,教师要重视地理图表的阅读与分析,并且要善于运用图表中的数据或信息来分析和回答问题。复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意识地强化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图文互换、图图转换,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和填图习惯,避免由于图表不熟悉或图意不了解而连环失分。
二、重视讲评,提升能力
试题讲评是在学生完成试题之后,师生对试题进行解剖、分析、点评,以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试题讲评是复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能矫正学生的知识偏差,强化理解记忆,教会学生解题思路和技巧。试题讲评一般放在单元练习、分册练习、综合练习、典型题、易错题、专项训练和考试之后进行。教师要充分运用《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中的试题,做到精讲精练,避免“偏、怪、难”的题目干扰。通过试题讲评的巩固复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的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教师要重视这两类题目的讲评策略。
1.对于选择题,主要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事实,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解题方法。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一般为:(1)认真审题,审题干中的限制条件或有用信息,审四个选项,审题组之间的联系。(2)全面正确地把握题干内容和题项中提供的线索和要求,准确领会题干给予的指令。(3)对选项逐一确认或逐一排除。做题时要注意审清题意,防止粗心大意。
2.对于综合题,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从材料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如何归纳地理区域特征和分析地域差异。解题思路一般为:(1)仔细观察地理图表,正确把握图表类型,弄懂图表的主要内容,挖掘其隐藏的已知条件。(2)根据题问的要求,正确、有效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3)概括提炼,归纳整理,以简洁准确的文字表述。做题时要注意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要做到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三、重视综合,回归教材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试题的设置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的联系、比较、归纳等地理学科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地理知识、技能与地理方法的迁移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业考试复习的成效在于适时组织模拟考试,扎实进行每次考试的分析与评估,让学生养成“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的学习习惯。
综合复习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精选或编制一定量的能力型、综合型和应用型模拟试卷,引导学生挖掘试题的内涵,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图文转换等思维变通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求异、创新的变换中逐步提高。还应鼓励学生对题型、思维方式、解题方法等进行归纳小结,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联想迁移能力。
综合复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试卷综合评析,它能矫正学生的知识偏差,强化理解、记忆,教会学生解题思路与技巧。教师进行试卷综合评析时,要突出针对性,注重实用性,讲在需要处,评在关键处。试卷综合评析课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试卷评讲过程中来。对有共性的典型错误,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必要时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渗透,以求触类旁通。对非典型错误,应放手让学生讨论,进行自我订正,相互订正。此外,还必须广泛吸收试卷中的反馈信息,力求通过讲一点使学生知一串,评一题使学生会一类。
总之,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复习要把握基础,提升能力,综合运用。采用科学、合理、高效的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4
1药剂学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1.1药剂学题库可以增强试卷保密性,客观合理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药剂学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所以考试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理论进行考查,还应该对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以便对知识实现深层次把握。在传统的考试形式下,一般是由代课老师本人出题,不一样的老师对同一大纲的把握和理解是有区别的,再加之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兴趣,导致考试命题的随意性较大。另外,教师同时负责授课和命题,时问难免仓促,导致试题质量不高。这些原因都会导致传统的考试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建立药剂学标准化题库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题库的建立是由多位老师的努力实现的,试题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消除了个人因素对试题的影响,有利于增强试卷保密性,客观合理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2药剂学题库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考试,一方面,老师平时自己教、考试自己考,单个教师对考试试题分布和难度的影响过大,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教师的教学动力不足,缺乏较好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学生上课期问通常会把握个别教师的重点内容,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知识面不一致,脱离大纲等。通过建立药剂学题库,对任课老师是一种压力,老师怕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佳,会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全面而又有所侧重的讲授,增加了教学的主动性。学生为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得不全面、系统地复习。因此,题库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药剂学题库可以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题库具有计算机自动组卷和试卷分析、成绩管理等多方面功能,可以在教学班间、专业间,甚至学校间进行比较,这种跨越教学班、跨越专业、跨越学校的比较能更准确地反映教学水平。通过计算机分析、比较,为教务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提供了准确而全面的数据源,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教学管理方案,便于教学管理部门从宏观上加强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
1.4药剂学题库是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如今,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很不均匀,部分地区医疗人才严重匮乏,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这一培育医疗人才的主要机构想方设法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题库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在于药剂学这一单一学科,更可以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形成合力为提高医学生的知识水平贡献力量,为提高祖国医疗水平贡献力量。
2药剂学题库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制定和完善药剂学考试大纲:建设题库应先建立和完善该学科的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规定和明确了考试的范围、重点、难度等,这在题库建设中是非常关键的,它让试题编写有据可循,也为试题编写质量的好坏提供一个衡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考试大纲进行教学,更能重点清晰地讲授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考试大纲的建立是题库建设的前期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
2.2注意平时积累,强化药剂学题库试题编写质量:题库试题应该紧跟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收集和编制,试题范围除涉及历年期末考试外,还可以参考、吸收、引入职业资格考试等。教师编制与收集的试题应主要包括基础题,避免试题中出现偏题、难题和怪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创造性,自编一些试题,通过讨论可以编入题库,丰富题库的试题,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该投入时问、精力去钻研、去发掘,提高题库试题质量。另外,题库必须包括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标准答案应简单、明了。
2.3及时进行试题分析,更新药剂学题库:试题编写完毕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教学和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编写前对试题进行筛选和审查,确保试题质量,题库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发现一些问题,如错题、偏题、怪题等,应该多加留意并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要利用科学的分析评价方法确定试题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记录,确保在修订题库时把不合要求的试题剔除。另外,科学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教材的变化、大纲的更新,不断更新药剂学题库,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建立高质量的题库。
2.4建立药剂学题库评价指标:题库评价指标包括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覆盖率、标准偏差,难度:也就是试题的容易程度,适宜的难度可以增加试题的区分度,但是注意不要过高,以免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区分度:区分学生水平的指标。一般,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最大。考试实践中一般如此,即中等难度试题最多,难题和易题较少,并呈现正态分布。信度:同一试题在重复测试时的重复性、稳定性,反映试题的可靠程度。信度越高说明试题的稳定性越好、可靠性越好。效度:反映试题的测试结果和学生真实水平的吻合程度,效度越高,说明测试结果和学生水平越相似。覆盖率:试题的内容与应该测试内容的比值,试题覆盖率应合适,既要全面又要有所偏重。标准偏差:学生成绩的相互差异程度,标准偏差大说明学生成绩相差较大,水平悬殊。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5
【关 键 词】小学生;考试焦虑;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29-02
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过度或持久的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还会导致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以至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在考试中同样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考试焦虑现象,这对小学生的学业和成长都有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对小学生的考试焦虑现象应加以足够重视,并帮助其摆脱此种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起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 小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水平。焦虑情绪属于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只有当个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认知能力充分发展和自我意识水平较高),才能在特定情境的激发下产生焦虑情绪。[1]而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充分发展和自我意识水平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多数研究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是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的。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其实存在一个特征,即他们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往往要依据周围环境的影响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按照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因此,在面对考试时他们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动摇信心。在我国,分数是家长、教师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标准,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小学生在考试时不免会产生焦虑情绪。
2. 学科知识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测试,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在考试时就会应对自如、充满信心,其焦虑水平相应会比较低;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对相关的原理、概念等理解不深,应用不熟练时,此时,学生会对考试没有信心和把握,容易产生较高水平的考试焦虑。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课程内容明显有初中化的倾向,知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远远超出了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使得部分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上存在困难,很难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这样在考试中容易紧张,产生焦虑。
3. 对考试后成绩好坏的担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他们还不能依据自己内心的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价,他们往往要依据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和评定自己的行为和能力。因此,在学校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考不好时老师会对学生严加指责与批评,有的老师甚至会体罚学生。另外,有些小学生将考试结果视为获得家长、老师奖励和学生夸奖、羡慕的工具,所以当他们想到如果考不好我就得不到父母、老师的奖励,同学们由此会瞧不起我时也会产生担忧焦虑的情绪。
4. 考场不利因素及突发事件的干扰。考场不利因素及突发事件的干扰包括:考试题目的设置不合理性,考场环境不宜、在考试时有突发事件的发生等方面的因素。在考试时如果一份试题难度太大,题量太多,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另外,考试需要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所以考试时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考试环境嘈杂混乱、采光不足、通风不畅,或者考试时学生对考场环境不熟悉、找不到座位、厕所,监考老师在监考时对学生非常严厉或在学生紧张的答题过程中说笑聊天等都会增加考生的紧张焦虑情绪。
二、消除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1.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所以,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应只限于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学习成绩外还要包含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在这里笔者建议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一连串表现、作品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进行收集,并据此进行评价。[2]通过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也可以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取得的进步,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学习成长。
2. 引导学生对考试要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引导小学生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期望,让学生知道考试成绩是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不是用好成绩来取得奖励或是学生取得学生认可的手段,考不好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觉得丢脸,要找出自己为何没有考好的原因,让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明确方向,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行为作为自己的内部动机,这样在学生考试以后不管考试成绩如何,学生都不会因为外在的夸奖、指责而降低学习的动机。
3. 学科知识的选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要为了区分学生而设置超出学生学习能力范围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所授新知要设置即时、适量、合理的练习题,作业要经过精心筛选,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此外,对所教授的知识要依据一定学习、遗忘规律进行即时的复习巩固,使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轻松、熟练的掌握知识,在考场上能应用自如,轻松应对考试。
4. 试题的编制要合理。在学校考试当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区分学生学习的好坏程度,考试试题往往偏难,有的试题题量过大,有的试题甚至超出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这些情况极易使学生在考场上手足无措、紧张慌乱。在小学阶段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小学的考试中试题的编制应该难度适中,题量适中,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很好地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 考试环境要适宜、控制考场上的突发事件。考试的时候一定要为考生提供一个安静、通风顺畅、采光适宜、空气清新的环境,监考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对学生考试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考试时要为学生提供好各种服务,使考生能够很快适应考场环境,在考场上出现突发事件时监考教师一定要迅速、恰当地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对考试的影响。
注释:
教师编制考试试题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考试命题原则影响因素对策
高校公共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高级阶段.是连接其与学生社会体育的桥梁和纽带.对学生将来工作之后是否继续进行体育锻炼有着一定影响。理论考试,作为公共体育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方法.能否适应时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变革与人才的培养考试是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测量,它的功能是对人的知识能力的评价.和对人的知识、能力增长的促进。而知识和能力恰是构成人才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考试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中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公共体育课理论考试.作为学生公共体育课考核成绩中的主要评价因素之一.其试卷命题的有效性、可靠性如何,直接影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判断。命题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考核成绩,影响到学生的自我了解.而且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水平.故它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了解公共体育课理论考试试题的命题情况,使试题更趋科学、合理,我们通过对学生试卷命题的实际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以有利于提高命题质量。
1.命题原则
1.1试题抽样应具有代表性原则。
这是考分具有正态分布性规律.考试具有多项检查性规律的客观要求。只要在测量中抽样合理.样本能够代表总体,在正常情况下,测量结果总是呈正态分布状态。考试结果出现偏态,除了试题难易程度和区分度不适当外,常常是由于抽样不合理造成的。凡是不能代表总体的试题,其测量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足以证明被试者的水平,因此,要提高考试质量,必须坚持试题抽样具有代表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依据教学大纲命题,不出超纲题、偏题或是没有考查意义的题目。(2)命题者要对总体有明确的认识,要把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视为对总体的“浓缩”。全面掌握和认识总体,是取样合理的前提条件。(3)抽样的单位要达到足够的数量。要使样本能真实地代表总体,必须使抽样单位达到足够的数量,这是样本代表总体的根本保证。
1.2试题表述的简明性原则。
命题者要具有高度的措辞技巧和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试题中对考生提出的问题和作答要求的表达语或指导语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难深的字词,减少无关因素对考生的影响。
1.3试题之间彼此独立性原则。
各试题答案要保持独立性和唯一性,题与题之间不能有暗示答案的线索,每一道题都必须使考生积极主动地追忆、思考,而不靠已有的答案推理或演绎,这是提高考试信度和效度的需要。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每道题的含量不宜过大,把大题化为小题,一道题只侧重一个问题,这是贯彻试题之间彼此独立的有效措施。(2)在命题的同时,一并做出标准答案。(3)搞好考题试测。对初步筛选出来的试题进行测试,为进一步筛选题目提供资料。
1.4试题难易适度性原则。
试题难易适度是指考试中所命试题的难易程度指数的高低适宜.能够客观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这是影响考试效度的直接因素。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作好考生水平的初步预测。这是掌握好试题难度的决定因素,不了解实际情况,就不具备命题的基本条件。(2)根据考试目的来确定试题难度。
公共体育课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教学大纲所要求内容的掌握程度,试题的难度应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3)试题应有适当的梯度。试题的梯度,是指试卷各种考题不同层次难度之间的比例。一份试卷是由各种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组成的,合理确定不同难易程度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是控制试题难易适度的有效措施,没有合理比例的梯度,也就不可能有难易适度的试题。
2.公共体育课理论考试命题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命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清
难度是用来检验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反映试题与学生知识水平的适宜程度。难度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客观性试题难计的计算公式),其中R表示答对试题的人数,N表示参加考试的人数:(主观性试题的计算公式),其中表示该题平均得分,表示该题的满分。我们通过对山东科技大学2007级本科学生体育公共课理论考试的试卷题目的统计发现,难度指数为易的有68题,占总题量的37.97%;中等难度的82题,占总题量45.57%;偏难的23题,占总题量12.66%;较难的7题,占总题量3.8%;平均难度0.727。从总体上讲,试卷难度为中等,而难度偏易的多了一点。存在的问题就是难以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总体水平,命题的难易程度区分不清。
2.2命题的区分度不高
区分度是用来区别不同程度学生的鉴别指标。其计算公式将学生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顺序排列,各取两头的27%。其中,表示高分段的难度,表示低分段的难度。从区分度统计中可以看到,区分度极低的试题有34题,占总题量的18.99%;区分度低的试题64题,占35.44%;区分度中等的试题35题,占19.32%;区分度高的有30题,占16.46%;区分度极高的试题有27题,占总题量的15.19%。区分度高的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有较好的鉴别效果.使得水平高的学生得分高,水平低的学生得分低,而区分度低的试题.则区分不出学生水平高低之间的差别。通过统计来看,试题区分度不高。这些试题有待改进后使用。
2.3命题中忽视信度、效度检验。
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指标。用a系数法求信度,其公式~其中,m为题目数,为学生在各题得分的方差.为学生在考试中总得分的方差。六份试卷的信度分别为0.59、0.48、0.64、0.52、0.7l、0.44。影响信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题目的覆盖面、题量和对题目的评分,都是重要因素。这六份试卷试题量偏少,只有28、32、24、26、36、26题。覆盖面不够完整,且客观试题占很大比重,问答题的评分主观因素较大,故信度属低等水平。
效度是考试有效性指标。我们采用的计算效度公式为,其中,m为题量,d为区分度。六份试卷的总体效度分别为O.30、0.19、0.22、0.20、0.21、0.18。表明试卷效度仅仅满足于考试的基本要求,试卷的甄别效力不是太高,试题的代表性不强。
2.4命题的型别搭配不尽合理。
记忆性题型多,思考性题型少;简答性题型多,联系体育实际分析、运用的题型少。就2007年的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绝大部分都是记忆型的题目,主要是各个技术动作要点,或是原理、原则。而很少有思考型题目。对于客观题的简答题也仅仅涉及技术动作和裁判知识,缺乏联系体育实际进行分析运用的题目。
3.提高命题质量的有效方法
3.1注重命题的量度和宽度
命题的量度:一份试卷选配题型的变量参数3至5种为宜。在安排以完成快慢的时间限度为参照方式,来判别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优劣程度的速度性的各种简答题,和以陈述或抒发自己见解为参照方式.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能力性的论述题时,要合理分配题量。命题的宽度:即题型选配对学生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供选择的原题,至少是最后确立的试卷命题量的2至3倍。
3.2提高试卷质量和试题质量。
对一份试卷而言,衡量其质量的基本指标是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就是试卷的可靠性程度:效度则是试卷作为测试工具能实际测量出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对每一道试题而言,衡量其质量的基本指标是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难度就是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则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就是试题在用于测试时,使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得高分,水平低、能力差的学生得低分。在命题组成试卷时,要充分考虑这四个指标。
3.3注意命题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命题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命题老师要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制定命题计划,明确考试目的、性质、对象,以及考点、试题形式、数量和分数在各部分中分配比例;(2)按命题计划编制试题,同时作出每一试题的答题;(3)对编出的试题审查、修改、筛选,使通过备用的试题及其答案都科学、合理、用语准确,并注明各备用题的预计难度及能力层次;(4)按命题计划搭配两份以上的试卷(一份为正卷,一份为副卷,具有同等效力)同时,制定出评分标准。
3.4满足一份好的试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