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家访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导师家访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导师家访总结

导师家访总结范文1

1.1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标:学校通过实现德育导师制,把德育任务分配到导师工作中,导师通过用心沟通,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以行导行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引导,集学业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为一体的全面德育教育工作。

(2)德育导师制的工作机制:为了德育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展开,需要建立学生档案和导师工作方案,建立总结汇报制度,建立家访联络工作安排,建立导师与学生定期开展交流的时间方案以及德育考评制度,保证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

(3)德育导师的制的考评方案:学校大力推行的德育导师制工作,需要高中各个年级和班级师生的全力配合。首先各个年级要组织每学期最少三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制的汇报总结和专题研究会,把每个班开展德育导师制的相关材料上报,由政教处对每个班的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奖惩。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一次找学生沟通,写好交流的主要话题,要有一定的文字材料为依据,非班主任可在年终考核得基准分五分,并且可以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

1.2平望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1)学生分组实施步骤:首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试行,全体教师承担学生的德育导师。其次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协同班干部负责分组工作,按照个体差异,优化组合的原则,实现小组的编排。在编排过程应该注意,本小组内部既要有基础好成绩好的学生,还要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且性格方面也应该均衡,男女比例应该达到一致。

(2)确立受导关系实施步骤:学生在进行分组后,教师抽签确定自己所负责的德育合作小组,并承担该组全部学生的德育导师。每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向德育导师提交受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灯,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素材。

(3)导师工作职能:导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细节上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行为导向。关心受导学生平时的学业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特长的发展等,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为受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安排课余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和兴趣小组,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波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遇到的各种情况。

(4)考核方案: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评。考评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年级组考评、导师考评和政教处考评。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评选出优秀德育导师和学生给予表彰。

2.高中德育导师制的优点

德育导师制主要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在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需要帮助的制度。学校选择一批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和关心学生并且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教师贴近学生,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目的。德育导师制的重点是动员多方面的教师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德育导师制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安排的导师将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德育导师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同时对学生群进行指导,让学生觉得导师平易近人。总之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3.结束语

导师家访总结范文2

一、确立“导学导育”关系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汇总并公示各班级导师的专业特长、教育风格等详细情况,供学生选择时参考。随后由学生填写申请表,自主选择1~2名教师做自己的导师。接着是教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特长,选择受导学生6~10名。在师生双向选择的过程中,学校负责调剂余缺,重点考虑家庭生活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特殊学生群体,同时兼顾品学兼优学生。师生在4~6周的互相适应期内可根据双方意愿进行“微调”,调整结束后,师生的搭配就正式完成,也就确立了导师对学生的“导学导育”关系。

二、明确导师的“十项”职责

导师对施导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其主要工作形式是“一对一”的个别化教育,主要职责包括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制定中长期与近期学习成长目标;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过程,为其有效学习提供可行性策略;做好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落实双休日、节假日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施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与教育工作,每学期不少于5次;采用导师家访、家长来访、电话访谈、函件交流等有效形式做好跟家长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协助班主任做好对学生的素质评价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1.建章立制,逐步形成规范的全员育人导师制运作机制

学校成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小组,在综合分析学生、教师情况的基础上,修订完善《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 “导师制”考评办法 》《 导师职责 》等制度,人手一册《 全员育人导师制+学习共同体工作手册 》,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2.全员育人导师制与德育活动相结合

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工作就是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泊里镇中心中学教师应有的十种正确的心态和观念”等师德教育活动,细化“三到”(到群众中去,倾听教师心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到课堂中去,研究教与学)、“三联”(党员干部联系1~2个班级,联系3~5名教师,联系6~10名学生)制度。力求“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在学生中开展“师恩难忘”“我和老师的故事”“我的理想我把握”“我和老师交朋友”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感恩和励志中有效学习,在激情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教师真诚付出,学生感恩奋进,“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

3.全员育人导师制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

认真搞好教师职业发展个人规划,全力落实《 泊里镇中心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千分行动计划 》,强化教师自我学习的动力。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抓实《 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 泊里镇中心中学课堂教学应知应会的一二三四五 》《 泊里镇中心中学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培训手册 》进头脑、进课堂,把先进的理念和技巧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中。举办班主任工作论坛、导师专业发展论坛、导师工作问题研讨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引导教师学点滴、行点滴、思点滴,不断提高导师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4.导师的个体指导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导师制”从实施的基本形式上看,是教师个体对学生个体的帮教活动(指导、帮助、教育、影响),导师要根据帮教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帮助和指导工作。从活动整体进程来看,不同阶段的帮教活动也应该有所侧重。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推动全员育人的整体进程,学校每个学期都分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开展了系列专项活动。具体内容是,第一阶段:做学生的知己。要求导师通过参加班级教导会、家访、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生活及学习习惯等情况,与学生共同确立远期与近期奋斗目标,尽早做学生的知情人、知心人。第二阶段:点燃学习的激情。要求导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第三阶段:科学设计,优化过程。要求导师帮助学生搞好学习过程的设计。第四阶段:正确选择,正视人生。帮助毕业班学生做好人生去向的规划、中考志愿的选择,做好应试技巧的指导与考试心理的辅导工作,顺利通过人生的重要关口。

5.全员育人导师制与学校教科研工作相结合

主要做法包括将“导师制”工作作为教研(备课)组、年级组教研活动的重要议题,作为班级教导会学情诊断的重点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把“导师制”工作作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契机。为此,学校先后开展了“保优增优、转差补弱”“成才行动”“中考冲刺分层指导”等研讨竞赛活动。对学生及时进行正确的诊断性、激励性和导向性评价,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人人有才,个个合格”的办学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教育指导学生的新策略、新思想。

四、搞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评价工作

学校分三项考核:一是过程性考核。采用过程调查、材料检查方式进行。二是学生与家长评议。由学校统一组织,采用家长、学生问卷及校长亲自电话回访家长等形式,确保评议结果的客观性。三是实绩考核。对受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档案。学期末,学校对贡献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奖励,推广先进经验,全力打造“全员育人导师制和学习共同体”的助推机制。

五、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成绩斐然

1.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良好的校风日渐形成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等几十项次荣誉称号,学校的一些优秀教学策略先后多次在全市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专题交流。

2.教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行性保障,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自身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学校有30多名教师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近百人次举行了市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或在上级组织的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中获奖,百余篇论文在地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3.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

教师有针对性的谈话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了远期与近期的奋斗目标;教师有的放矢的策略指导与过程监控,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大批学生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奖。

4.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一般学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都普遍受到了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重视,任课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5.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有了实质性进展

导师家访总结范文3

【关键词】共同体 校外德育网 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62-01

习惯养成是高中德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我校实践经验来看,高中阶段最适合培养学生的智慧型习惯,如思维习惯等。我校确立了以下六个习惯作为我校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积极主动的习惯、合作双赢的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敢于承担的习惯、长期阅读的习惯、要事第一的习惯。这些习惯不是一个个孤立个体,而是彼此影响、相互渗透的,培养学生不能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需要家校共育。我校经过长期探索,在家校共育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 构建家校德育共同体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分两个层次:一是年级组家长委员会,由各班家长代表组成,每班一人;二是学校家长委员会,由从年级组挑选出的12人组成。家长委员会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共育目标、活动计划及权利义务,行使对学校教育的监督权、听证权,也承担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的义务,帮助学校与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实现无缝对接。

2.成立家长学校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有专职教育,并聘任了家长学校专家顾问。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培训课程。全校性的培训课程分别有:高中生的七种习惯、高中生应具备四种能力、倾听是一种态度、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高中生的人生职业规划等。另外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和联系,了解各种家庭背景下的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基础,如单亲家庭子女、“富二代”子女、外来务工子女等,对各类家长分类培训,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搭建家校交流平台

1.定期召开家长会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主要是家长与班级科任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班主任根据学校、级组提出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向家长进一步宣传我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的措施和解决的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2.走进家庭,实现全员家访

以社区为单位,一学年度实现全员上门家访,家访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与家庭状况,做到家访有疑惑、有目标、有策略;家访后做好分析总结。通过家访,一方面向社区和家庭宣传重视教育的理念,加强家校的沟通;另一方面,通过家访,老师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行为特征产生的原因,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更多的支持。

3.利用“校讯通平台”实现无时空对话

我校90%以上学生家长都开通了校讯通。每周学校、班级科任老师都会针对学生的在校情况,向家长发送信息进行交流;也会针对现阶段的教育重点向家长发送一些对家教有指导意义的短信。

学校多角度、全方位地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在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共同体,教育的问题不再是学校或家庭的问题,而是大家共同的问题。德育共同体的形成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和前提。

三 开展家校共育实践活动

1.邀请家长参加教育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孩子成长的陪同者。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家长的事情。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既要走进孩子的成长历程中,陪同孩子成长,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促进自己的成长。唯有此,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才能做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一方面,学校邀请家长回校参加各类活动。每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开放日、亲子主题活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考欢送会、重大节日等,我们都会邀请一些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老师一起共同见证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学校会组织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名家讲座、专题教育片,实现共同进步,如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和《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等,都是极好的教育素材。

2.家校携手,在主题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将高中生的六大行为习惯的养成目标渗透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主题活动中,这些主题活动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只有师生参与的,又有家长、老师、社区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在一个又一个主题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的经历与体验促使他们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教育是一项巨大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在长期的探索中,我校已在校外德育网的构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如何使这一共同体结构更加完善,框架更稳固、有效,依然任重而道远。

导师家访总结范文4

1、各校有符合本校实际的德育目标

2、在学校醒目处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3、在学校醒目处有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

4、在学校醒目处悬挂名人画像

二、组织机构

1、有德育领导小组

2、学校全员参与德育

3、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健全

4、组织职能明确

三、计划总结

1、每学年或学期有一个德育主题

2、有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3、有团、队计划、总结

4、德育档案健全

四、阵地建设

1、有标准的升旗设施

2、有宣传窗、每两周一期

3、有黑板报、每两周一期

4、有广播站,定期播音,有资料存档

5、有德育报、刊,(或校报、刊中有专版)

6、有少年党、团校或警校

7、有团、队活动室

8、有校外德育基地1 处以上

9、是警校共建单位

五、环境建设

1、校园绿化好

2、布置美观、大方

3、物品堆放井然有序

4、校园整洁、卫生,无脏点

5、净化校园环境

六、制度建设

1、有德育管理机制、管理有效

2、校、班对学生有定时教育制度

3、有后进生结对、教育制度

4、卫生制度健全,落实到位

5、有出勤、纪律、卫生等检查、评比制度

6、学校开展评比活动

7、有定期的德育研讨会

8、有德育经费保障

七、活动内容

1、定期升降国旗、仪式规范,有国旗下讲话,资料有存档;全面开展德育指导师工作。

2、每学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次以上

3、每学期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3部以上

4、每年组织好一次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5、每学期组织一次社会教育活动1次以上

6、每学期召开班主作会议2次以上,对班主作工作有考核

7、每学期全校性班、团、队活动2次以上

8、每学期召开家长会1次以上

9、每学期生均家访1次以上

10、政治(思品)课时足

11、学科渗透德育,全员参与德育工作

12、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参与率60%以上

13、学生会唱《国歌》

14、学校设立“知心信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5、持之以恒地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16、开展预防爱滋病、禁毒教育,每学期有1次以上讲座或图片展

17、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

18、开展国防教育

19、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开展达标评比

20、学校或各班有学生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记载

21、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师生结对率80%以上

22、配备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开有1次以上法制讲座

八、教育效果

1、无学生被公安机关拘留或登记

2、无学生被学生处分

3、无学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4、无其他不良言行举止

5、每学年有德育论文专集

6、有德育研究课题

7、某项德育工作经验被推广

8、团队工作在县级以上获奖

9、学校被评为行为规范达标学校

导师家访总结范文5

(2019—2020学年)

家庭是哺育子女成长的细胞,父母是子女思想的启蒙者,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始终将提高家校水平、提高家长素质放在家长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旨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和生活环境。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家长学校领导机制,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为使我校家长学校更具规范性和生命力,能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我校家长学校由校长、主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年级组长组成家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年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学校各职能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通力合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家长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师资素质

我校有较完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名单”等。家委会成员的加入,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合作。每个学期学校都会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校,通过座谈会、实地巡视等形式,进一步探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校级家委会成员便向家长发出统一定制班服的倡议,最终在家长们的自发组织、自主管理、全程参与下我校顺利完成了一年级统一班服的定制。组织理论学习,切实了解目前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校家庭教育指导师田昌、常映霞、曹艳三位老师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并顺利完成进阶培训,形成了一支较稳定的指导师队伍,有效地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高质开展。

三、活动形式丰富,广受欢迎

1.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多数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每学期的期初和期中都会组织召开各年级的质量分析会。分析会由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两个环节组成。学校的教学、德育分管领导从各自分管条线进行深入分析,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年级的质量分析之后,家长们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交流更为实际、深入,拉近了学校与家长间的距离,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相互配合和支持,共创美好的未来。

2. 开展家长学校的授课活动,集中授课、分散式授课相结合。每学期期中阶段邀请经验丰富的家教专家到校为家长们进行父母课堂的集中授课活动。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集中式授课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故而学校注重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对家长进行分散式授课活动。结合上级部门统一下发的《父母课堂》,并按时发给家长学习,交流。

3.继续用好《父母课堂》,开展家长读书沙龙活动,活动效果良好。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好评,每次活动后家长们都感觉收获良多,又意犹未尽。在每期活动结束后,学校都会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同家长们就本期话题继续深入交流。

4.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开放课堂。

为了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每学期学校都要举办让家长走进课堂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让家长亲眼目睹孩子在校学习上的表现,并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6月26日一年级开展了“家校携手 共育英才”家长开放日活动,也邀请家长到场观摩,本次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通过“开放日”活动让学校接受社会的评议和监督,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办学的不足,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5.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教育。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开展优良家风家训践行活动,是培养儿童优良品德形成的重要渠道。5月至6月开展了好家教好家风系列主题教育。围绕主题,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全校集中开展了“书法传家风·墨宝话家训”儿童书法活动、“家训·家书·家风”主题绘画大赛、“好家风故事、好家教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及“好家风好家训 好家规”主题班会活动等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表现突出,活动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

6.做好家访工作,加强家校沟通

导师家访总结范文6

1、重点:

(1)班级工作常规

(2)主题班会

2、难点:

班主任角色的认同与调适。二、基本思路:

根据《市初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课程方案》的要求,从新教师从事班团的工作实践和需要出发,通过示范、答问、观摩、研讨、检查等途径,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岗位需要。三、目标

1、进一步巩固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基本原理的了解和掌握。

2、指导新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开展班级工作,初步学会班级管理。

3、帮助新教师学会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

4、提供班级工作问题处理的政策支持与咨询指导,引导新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提高新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素质与修养。

四、主要内容:

1、班级工作常规(如班级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学习生活常规与班集体制度的制订与建设、卫生保健与心理卫生的指导、偶发事件的处理、“问题生”的转化、品德操行的评定等)。

2、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如了解学生技能、计划技能、领导技能、语言技能、总结技能、班队会指导技能训练等)。

3、主题班会的组织艺术(如常规工作与主题班会、工作联系与主题班会、德育和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组织渠道与具体形式、主题班会主题确定与准备及评价等)。

4、班级德育工作(如班级德育的途径与内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青春期教育方法、劳动技能教育及文体活动的开展等)。

5、学习与生活指导(如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男女同学关系的处理、升学指导等)。

6、“问题学生”的转化。

7、班主任角色的认同与调适。

五、措施与方法:

1、以按需施教学原则,确定指导工作计划实施的具体目标,选择指导内容,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2、开放指导组织方式,灵活地运用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综合培训等模式,提高指导的实效性。

3、执行培训的有关制度,尽好导师职责,参与校本培训工作实施,完成指导工作任务,保证指导的彻底性。

4、拓宽指导的途径。指导新教师通过教育实践、理论学习、教育科研等加强自我修养,关注指导的全面性。

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指导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水平,做新教师的表率,发挥指导的垂范性。

6、以人为本,积极参加业余培训和开展自我学习,加强指导模式研究,注重指导的发展性和民主性。

7、抓好指导工作的自我管理,分阶段有重点地落实指导工作任务,体现指导的计划性。

六、部分课程说明

(一)困难学生的转化

1、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帮助初中新教师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产出原因,发现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和转化点,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转化,提高他们的应对困难学生的能力和教育能力。

3、主要内容:困难学生与人才观;困难学生的评价与干预;困难学生与教育评价手段;困难学生与家长教育;困难学生与教师心理。

4、教学建议:6学时。案例介绍,交流讨论,个别指导或专题讲座。

(二)班团活动的组织

1、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帮助初中新教师运用活动课程理论,初步掌握班团活动组织的操作方法,提高组织各种活动的实际能力,适应班团活动开展的需要。

3、主要内容:晨会活动;主题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传统节假日活动。

4、教学建议:6学时。讲授、研讨、观摩或实习。

(三)班主任常规工作

1、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帮助初中新教师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处理班级常规工作和日常事务,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3、主要内容: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计划;操行评定;伦理谈话;家访;偶发事故的处理;班干部的选拔和使用;班级总结的写作。

4、教学建议:18学时。经验介绍、专题讲授、实践反思、个别指导。考查。

七、工作安排:

1、课时安排参考:

(1)班级工作常规15课时

(2)主题班会6课时

(3)实践活动指导6课时

2、阶段重点建议:

(1)第一学期指导重点:班级工作常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