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培训

新生培训范文1

关键词 图书馆 入馆培训 重要性

国家教委(85)教高一司字065号文件《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要求新生入校进行图书馆使用方法的教育。教育部教高[2002]3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文件中又提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指出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

任何文明的民族,都不能没有图书馆,任何一个想在科学文化上有所建树的人,都需要利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又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教辅性机构。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完成学业、学有所成的重要课堂。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仅靠教室里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他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的知识都是你的。

一、 入馆培训的重要性

新生入馆培训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引导新生入校后自主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部分新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不是非常了解,对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也不太清楚,这都导致他们在利用图书馆信息和馆藏资源方面存在很大障碍,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高校新生进行入馆培训,能使大学生入校后迅速掌握图书馆的有关知识,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对新生进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珍惜书籍、爱护公物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修养。

二、入馆培训的具体实施

为迎接新生的到来,校图书馆在开学伊始就筹备工作。新生入馆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老师讲解、电教图片、发放须知手册等。根据校图书馆现工作情况,安排馆里老师逐个讲解,选择出优秀的讲解老师,并针对新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讲解内容,并刊印出《图书馆新生入馆须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服务,在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展示、宣传图书馆以及各项服务措施。包括网上介绍图书馆概况、电子资源、信息检索、读者指南、网络导航等。对新生再进行实地的培训,带领新生到图书馆各个楼层实地参观,进行实地的演示图书借还情况,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实际操作,便于他们更快的使用图书馆。通过介绍图书馆使用的基本常识、学生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个初步的了解。比如,了解图书的分类号,知道图书是按中图法编目,使其在以后借阅图书中很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三、入馆培训的主要措施

为了使学生入馆培训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必须从学生思想意识的实际出发,加强图书馆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新生在学习使用图书馆的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为图自己方便,多拿多占图书,造成书库乱架现象。为了自己再次便捷找到图书,私藏图书在书架的角落,更有对图书中喜爱的图片进行切割,夹带出库,造成图书损毁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善于发现,并总结规律,补充到入馆培训中,减缓因新生对图书馆不能合理规范的使用而给图书馆各个部门带来的压力。高校新生入馆培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合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新生入馆培训工作得到积极的展开。不定期开展图书馆形式多样的联谊晚会、书法比赛等活动,展示在校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后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其他还未很好的使用图书馆的同学做出更实际贴切的帮助,这一点也纳入新生入馆培训中。通过借鉴其他高等院校图书馆入馆培训的先进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听取学生对图书馆借阅制度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更适合更合理的新生入馆培训模式。

四、总结

学校每年的新生入馆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充分了解图书馆,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顺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生入馆培训是高校新生入校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需要结合大学生时代需求的发展,提高入馆培训的质量,使图书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华.大学新生入馆教育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

[2]王学勤.章蕾.论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

[3]连爱青.论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4]马小方.浅谈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新生培训范文2

杨璐 物理研工组

2015年8月24日下午三点,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在四教4305为学校各院系的新生带班助理开战了专门的培训。首先是杨帆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四部分的内容:一,简介研究生德育体系,二,研究生的工作定位、目标和要求,三,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四,近期工作。研究生的主要工作体系就是"双肩挑".

对于"双肩挑"这个理念,我在参加团校时已多次听到,也有一定的体会。作为一名肩负科研重任的党员博士生,同时我们也是要走向社会、走向群众的一群人。所以科研必然不可轻视,而学生工作却也能激发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大程度上为老师、同学服务,同时也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得以全面发展。新生带班助理的工作目标和定位,是帮助大家形成一个先进集体。要知道,先进集体对于个人的裨益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我们要积极服务同学成长成才,服务学校培养目标。还要努力成为班级的催化剂、黏合剂,让班级早早拧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需要带班助理做到"全覆盖",要无遗漏地关心每位同学,与同学沟通,帮助同学、关心同学。而具体的方法,则需要我们以服务为切入点、尽己之力去帮助同学解决困惑、保持高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与骨干和普通同学都要保持交流。其中对于以服务为切入点,个人觉得尤为重要。研究生群体本来就存在年龄跨越较大、现实压力大、科研压力重等特点,若是早早把自己定位成干部,就会跟同学产生距离感,也不会得到同学的信任;反而我们真心为同学服务,让同学看到我们的努力和积极的态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慢慢配合起来,积极行动起来,班级氛围自然就调动起来了。而新生助理的近期任务,主要是入学教育以及刚开始的感情建设工作。开始时候,我们要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增强考勤工作,形成有纪律性的班风;同时也要在周六日等空闲时间,积极组织班级娱乐活动,帮助同学们熟悉起来,迅速增进同学间的沟通与感情。

之后,研究生会的主席赵普学长,为我们强调了近期新生助理的主要任务:一是研究生运动会,二是一二九合唱运动。

对于这两项工作,作为新生带班助理,我一定带领大家积极参加,提前与院系负责人联系,积极配合校研究生会的工作。

接下来,是电子系的汪晶晶学姐和共管院的陈思丞学长为我们讲解他们带班的经验。二位师兄师姐所带的班级十分优秀,他们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

汪学姐提到的新生带班助理要做到:权威VS亲切,简洁VS嗦,整体VS细节,给我很大的感触。班级人数众多,如果没有个主心骨,大家一盘散沙的话,绝对不可能建设成为一个优秀集体。所以带班助理就要做这个联系各位同学的人,说一不二,就是班级权威;但也不能高高在上,要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热心的服务同学,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热情,才能主动积极配合。同时,要简洁的传达信息,节省同学们的宝贵时间;但对于重要信息,则需要多次推送,以防遗漏某个同学,造成严重后果。最后,要兼顾整体同学的爱好和兴趣,积极组织活动,联络同学们的感情;却也要细致的每位同、,及时发现同学的异常情况,迅速上报。

新生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22日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原有的农民工而言,特指出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他们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基本脱离农村而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尚处于社会结构中第三元状态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亿人,其中16~30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1亿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六成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将参与到城市化建设中。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融于城市化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他们普遍存在着缺乏职业技能等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他们的就业空间小、适应能力差,这也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真正融于城市生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对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领域,提高就业层次,真正融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转型时期,大批农民向城市迁移,成为城(镇)市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我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广大农民工尤其是作为农民工主力的新生代农民工将是城镇化人口的主要组成,也是城(镇)市化过程中的主要劳动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是解决他们长期就业、稳定生活、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三)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生代农民工是加快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新生代农民工依然被排除在城市政策体系之外,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夹心层”。他们在城市里是无根基阶层,其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导致其经济基础的薄弱,又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无法真正实现与城市的社会整合。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逐步改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有待完善。近年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农民工培训规划和指导意见,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涉及到农业、科技、教育和劳动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大多是仅仅从自己部门的角度推出相关“应对”措施,并没有将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国家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上投入不足,成为严重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健全的法律法规规章保障,因而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网络,造成地方培训机构分散、泛滥,培训资源浪费,培训质量难以提高。

(二)企业对职业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加强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企业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明确要求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同时,国家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职工培训费用提取标准以及使用管理办法。但是,从执行情况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在职培训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效果不尽如人意,至于进行职前培训则更少。主要表现有:有的企业特别是效益较差的企业并未真正落实;有的企业尽管按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却把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挪用于其他方面;有的企业着眼于眼前利益,不愿多培训员工,在职工培训上流于形式等。这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无法帮助他们有效实现知识型、技能型的转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所面临的障碍。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刚刚从校园走向社会,大多数来自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相应的技术基础,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就业务工人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有参加技能培训的内在需求。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上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身经济条件差。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家境比较困难、经济拮据,又刚刚走向社会,经济上还没有独立,没有能力支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选择困难。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学校时常常难以分辨。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经验不丰富,不能有效把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选择技术培训上存在盲目性。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教育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接受,促进广泛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这是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促使其转变观念,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明确政府主导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其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质量,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三)发挥企业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阵地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培训责任,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确保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地处一线的优势,积极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降低培训费用,提高培训质量。同时,企业要坚持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统筹兼顾的原则,既注重农民工技能又要兼顾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

(四)发挥培训机构的主渠道功能。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作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主渠道的功能。一方面培训机构要充分调研,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细分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主要参考文献:

[1]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N].光明日报,2012.3.16.

[2]姜丽萍.论“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4.

新生培训范文4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培训模式

一、农民工培训模式存在问题的研究

通过对农民工培训模式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工教育与培训运行模式还不成熟,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民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农民工自身、用人单位、政府等观念较落后,大都未认识到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从农民工自身来看,由于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卖力气,用不着培训,也没有时间培训;用人单位则把农民工的培训视为增加企业的成本或者担心培训后农民工跳槽使企业资金流失而不愿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投资;政府部门也不能将培训视为提高农民工个人素质、走出低技术陷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工转移就业而不是培训提高。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得农民工培训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2.政策设计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农民工培训,但是由于标准不一、相互掺杂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培训对象随意托等现象。孙正林(2011)认为农民工培训政策不够完善.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可是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使得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农民工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某工程、某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长期性的要求。

3.教育与培训缺乏针对性

农民工培训内容、方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古板且陈旧,几十年不变,而且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不能有效预见市场需求而提前更新。王海燕认为目前培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课题组认为培训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瞄准市场需求开设专业,致使培训后的农民工难以及时就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相脱节。

二、农民工培训模式改进建议的研究

1.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政府必须认识到农民工培训对破解“三农”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把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企业也必须“以人为本”,增强用工责任,摒弃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赢取竞争力的思维定势。再次,使农民工认识到培训是一项必要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培训可以摆脱低技术对工作的羁绊,拥有一技之长,进入更好的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完善农民工培训的制度设计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应系统制定培训计划,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根据本地实际和农民工需求情况,创新培训模式和方式,拓宽思路,选准培训目标和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层次、技术水平、年龄结构、行业特点及作息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与培训方式。农民工培训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4.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特别是要因地制宜,紧密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紧缺人才设置专业,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中要做到以“量体裁衣”为原则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引导。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分化为小企业者、个体工商业者和普通打工者等不同社会阶层,其培训需求、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就业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培训对象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吕小强.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1(4)

[2]王海燕.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0(07)

[3]马嘉楠.新生代农民工半工半读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价值和可行性探究[J].问题探讨,2011(08)

新生培训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肩负着培养农村新增劳动力和现有劳动力的重任,它通过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一、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科学技术进步,而在业人口文化素质是科学技术的关键,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保障,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1.根据农民需要设置培训课程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训课程应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进行设置,开设符合农村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专业。大胆改革教学模式,根据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需要的饲养管理和田间管理技术,采用“理实合一”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直接讲授当前动植物的生产所需要从事的管理工作技术,让学生知道当前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必修的专业课外,还可以设置贴近农民需要的课程,从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农民的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各工种的实践教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来组织实施。通过一系列强化训练,在实践结束后,由省劳动厅组织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3.采用送教下乡的培训模式

送教下乡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优质的涉农专业教育资源输送给农民,把学校办在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养殖场。学员只到就近乡镇参训,生活、食宿、车船等费用较低,而且在参加培训的同时可以照顾家庭,学员比较接受,且组织快捷,培训效果好,同时,培训的专业农民易学,农民凭一技之长就能就业致富。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缺乏科技文化知识,缺少从事非农产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很难出山离村,即使是进城务工,也很难在城市择业、就业,只能是低就低聘低薪,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工种。逐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本前提,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的尖锐矛盾,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1.让农民学得“一技之长”

技术培训以传授生产、劳动经验和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胜任某种岗位为目标,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培训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我们面向社会,开展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可按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设置培训内容。例如,可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汽车驾驶、汽车维修、会计、电器电焊、厨师面点等,使农民学得一技之长,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某种专业操作技能,能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使农民能够自主创业,或者得到就业的机会。

2.校企结合,定单、定向培训

新生培训范文6

【关键词】网络 图书馆 新生培训

尽管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一直是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重点,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今高校图书馆引进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对于新生培训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模式探析

目前,高校图书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新生设计了不同的培训模式。而按照培训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可归纳为两种,即传统培训模式与新型培训模式。传统培训模式指的是在长期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之下,按照班级授课的形式为新生开展培训工作,其中参观、专题讲座比较常见。新兴培训模式则是在新生培训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引进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培训模式。这种形式更加新颖,内容也更加丰富,课堂开放性更强。新生可以通过视频、网站以及多媒体课件接受培训。

二、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模式的对比

由于图书馆信息环境具有多变性,因此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改革势在必行。相比于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通过培训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培训内容的多媒化以及培训媒介的多元化得到体现。随着新生的需求不断增加,培训馆员需要在信息环境、文献信息组织形式这些方面进行不断改进。这就使这些内容具有更强的多变性与复杂性,进而促使组织培训形式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引入诸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增强新生培训的实际效果。除了要求培训馆员参与其中进行讲解,同时还需要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环境得到改进,并与图书馆产生直接接触,如此一来新生对图书馆的了解与利用就更加直接有效。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高校图书馆培训媒介不断趋于多元化。此外,为了适应新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的要求,培训馆员的信息素养也需要进行加强,需要不断增加馆藏数字化资源的比率,如此新生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才能够获取更多多媒体信息,而不是依赖于纸质的培训资料,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可见相比于传统高校图书^培训模式,新型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也不断趋于多媒化。

三、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现状分析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中绝大部分读者属于在校大学生。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之下,每年入校的新生比例达到了1/3左右。1985年国家教委的文件,对大学提出了“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图书馆利用方法的教育”的要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尽管各高校也针对这一要求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对该课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针对图书馆新生培训仅仅开展了入馆教育讲座,却没有其他形式以提高新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显然,对于传统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而言,这一形式起到的作用与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新生通过讲座就可以对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有快速的了解。然而,在数字化与网络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此简单的培训显然与现阶段不断发展的现代图书馆教育需求并不相适应。

目前,一般院校的新生入馆培训时间普遍较短,通常不到一小时,其中还需要参观图书馆布局。这么短的时间内对图书馆总体概况、借阅方法、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进行全方位了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一般情况下,主要介绍的是书刊的借阅规则,而关于其他介绍往往不够详细,完全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网上书目检索、如何使用数据库以及电子文献介绍等等都不能深入介绍。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开展数据库使用方法的培训会越来越频繁,但受限于讲座的形式,并没有强制措施去督促新生参与,因此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

目前新生培训大部分比较自由,缺乏管理。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而言,在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束缚的背景下,其对图书馆的了解少之又少,仅仅将图书馆当作借还图书的场所,不需要特别指引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操作,进而使得他们在思想上对入馆教育不够重视,降低了接受培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最终无法达到入馆培训应起到的作用与效果。

四、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的策略

(一)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体系的新特点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首先就要认真细致地分析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体系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体系大体可分为培训馆员、新生、图书馆馆藏资源以及图书馆信息环境四部分。其中为了提高新生培训质量,就必须要从培训馆员专业素质与业务技能的提升入手。培训馆员应充分结合新生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为了顺利实施培训计划,就需要调动新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开展相关活动来对图书馆进行探究。此外,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否具有对新生的吸引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对此展开研究,不断丰富其类型与内容,可以引进信息化技术,提供数字化信息环境,在技术层面为整个培训体系提供可靠的支持。

(二)不断完善新生培训模式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特点的分析,针对新生培训模式进行设计与完善。对于设计出的新生培训模式,应把握好中心点,明确培训方向。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培训馆员可以围绕课堂讲授的形式为新生展开培训,而具体培训方向则需要以新生实践体验为中心,加强新生对图书馆的用户体验,为新生提供具有较强自主探究性的个性化培训,并且还要加强新生与培训馆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即开展协作式培训。

首先是课堂教授培训。在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中,这一模式最为常见,在培训中培训馆员起到主导作用,开展的课堂讲授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课堂讲授式培训也在实践体验、自主探究以及协作交流等三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读者的自主与参与意识的强化成为了重点,需要通过设备、服务、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达到培训效果。在培训中,应对新生的实践体验予以重视,并促使新生在使用图书馆的实际过程中逐渐对图书馆培训的具体内容有所理解。自主探究这一形式对新生提出的要求为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中不断获取相关知识。图书馆应创造一个能够开展自主探究的信息化环境,并促使新生在培训活动中完成相关活动,进而达到培训效果。协作式培训这一培训模式指的是学生建立在通过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促使学生针对同一问题能够快速获取更加深入的认识。在整个新生培训模式下,不同的培训形式的方向都不是固定的,具体培训中将不同方向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加以综合运用才能够达到理想效果。这就需要培训人员根据新生以及本校图书馆的实际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仍然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生培训工作在很多方面仍有待完善。针对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展开深入的研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不断完善图书馆培训工作体系,为新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培训,如此才能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使高校学生能够更加有效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赵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新生培训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2):82-83,140.

[2] 郭利伟,陈泉.近十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