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航空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航空技术创新

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探索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组成与实施效果。通过打造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系统、高水平的技术创新组织系统、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系统、完备的技术创新规则系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认为: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有助于大幅提升企业效能及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驱动;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高质量发展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其产业高度成熟,但产能高度饱和,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同时还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双重挤压”,劳动力与能源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1]。应对纺织产业困境,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建成纺织强国;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快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推进纺织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攻方向[2]。在这种大背景下,纺织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3]。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由技术实践、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实践等活动结合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舞台[4]。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具体包括决策系统、组织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及规则系统等方面。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5]。我公司是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在实施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过程中成立的国有控股科技型企业,从创建初期就以“科技为本,市场为纲,人才至上”为发展理念,致力于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航天航空用高性能增强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我公司一直积极探索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目前通过较为完备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及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介绍如下。

1打造科学高效的技术创新决策系统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决策,决策系统引导技术创新的选择与实施,是管理技术创新体系运行的“大脑”,是由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活动以及与决策活动有关的机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6]。我公司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1.1技术创新的基本理念。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讲,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走向市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算是完整意义的创新。我公司提出科技创新要“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基本理念,以技术创新及市场营销双轮驱动铸就纺织强企,在技术与市场之间建立牢固的纽带,一方面鼓励研发人员深入了解市场前沿及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项目立项和新产品研制;另一方面鼓励营销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和新产品研发,提升对产品的全方位认识,为产品的市场营销做好功课,确保技术创新成果价值在市场上的充分转化。

1.2技术创新方向的决策。我公司积极落实国家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确定了以市场需求、国家及行业需求、行业关键技术、医疗健康防护需求为技术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确保了技术创新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建立研发和市场之间的充分协同和深度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通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隔离墙”,使产品的开发从萌芽期就具有市场基因,保证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面向国家及行业需求的技术创新,主动解决关系到国家利益的技术问题,以科技创新满足国家及行业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研发的新型特警战训服面料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警用高端防护服装的长期垄断,多功能消防员防护服系列面料通过自主创新改变了我国消防领域防护服装长期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局面。响应国家军民融合政策,做强军工产品,研制的多款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已成功配套航天航空工业装备应用。对于面向行业前沿关键技术的系统创新,充分整合公司研发、机电、检测技术优势,围绕行业前沿技术,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标准制定、检测仪器开发、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在防静电、耐高温阻燃等多个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方科”牌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及其“领先一步,永久防护”的技术创新理念已深深扎根。积极响应国家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研制的医用防护隔离服、医用抗菌被褥及其他具有抗菌功能的医用手术系列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

阅读全文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军用、民用职业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尚需优化等问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团队从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及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教学;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军民两用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空军大批新型战机服役,空军装备修理企业对飞机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到202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共370个,其中新增布局机场136个,为航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航空维护、维修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新版CCAR⁃66⁃R3使航空维修执照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等对飞机维修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维修行业技术门槛和安全要求高,兼具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双重特点,是安全飞行的保障。而军用、民用航空的维修体制不同,维修标准的融合度不高,出现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军用、民用职业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尚需优化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开展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出军用、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维护、修理及维修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团队以军用、民用维修行业标准为依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军民两用”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建设一批活页式教材等新教材与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推进三教改革,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教学模式融入真实的航空维修工作情景,扎实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一)推行“1+X”证书制度,重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军民两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政、军、行、企、校多方合作平台与基地为依托,通过深入开展航空维修企业调研,研究航空维修行业、专业发展,对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凝练出飞机外场维护岗、飞机结构修理岗、飞机机械附件修理岗、航空发动机修理岗、飞机电气修理岗等航空维修专业五大学习任务。将航空维修行业五类标准(《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大纲》《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大纲》《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培训大纲》《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和《民航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及培训大纲》),军、民航职业准入资格证书大纲中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补充和融合到航修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中,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规律,参照军民航修人才培养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及企业员工培训方式,综合构建了航修专业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实施“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岗位方向能力培养”三段式交替职业能力培养。制定军民两用的“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方案,推行“1+X”证书制度,将民航维修执照与空军维修人员准入资格证融入“军民两用”的课程体系,重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在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学生与企业员工、教师与企业专家等之间的“跨界直达”,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达到零距离就业。

阅读全文

谈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军用、民用职业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尚需优化等问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团队从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及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教学;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军民两用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防事业的发展,空军大批新型战机服役,空军装备修理企业对飞机维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航局联合发布《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到2025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共370个,其中新增布局机场136个,为航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航空维护、维修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新版CCAR⁃66⁃R3使航空维修执照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等对飞机维修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维修行业技术门槛和安全要求高,兼具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双重特点,是安全飞行的保障。而军用、民用航空的维修体制不同,维修标准的融合度不高,出现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军用、民用职业岗位要求匹配度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内容尚需优化等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开展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出军用、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维护、修理及维修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团队以军用、民用维修行业标准为依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军民两用”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建设一批活页式教材等新教材与教学资源,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双师”结构教师团队,推进三教改革,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教学模式融入真实的航空维修工作情景,扎实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解决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一)推行“1+X”证书制度,重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军民两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政、军、行、企、校多方合作平台与基地为依托,通过深入开展航空维修企业调研,研究航空维修行业、专业发展,对接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凝练出飞机外场维护岗、飞机结构修理岗、飞机机械附件修理岗、航空发动机修理岗、飞机电气修理岗等航空维修专业五大学习任务。将航空维修行业五类标准(《空军航空修301科技风2022年4月创新教学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大纲》《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大纲》《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培训大纲》《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和《民航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及培训大纲》),军、民航职业准入资格证书大纲中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补充和融合到航修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中,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形成规律,参照军民航修人才培养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及企业员工培训方式,综合构建了航修专业特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实施“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岗位方向能力培养”三段式交替职业能力培养。制定军民两用的“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方案,推行“1+X”证书制度,将民航维修执照与空军维修人员准入资格证融入“军民两用”的课程体系,重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在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学生与企业员工、教师与企业专家等之间的“跨界直达”,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达到零距离就业。

阅读全文

企业发展科协价值创新服务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经济不再依赖于原有的自然资源或者其他人力生产条件,更在乎于创新、知识。因此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也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特别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因此,如何提高创新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快速、有效的保障成为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本文浅析了当前创新服务的要素,探讨了创新服务在科协日常工作中的价值体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新服务;科协;价值;创新管理

1前言

企业创新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源泉,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别由于航空制造企业,企业本身有着竞争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不仅仅成为企业发展风险的来源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良机,而决定发展成效的取决于企业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当前,由于我国企业在科技投入和市场发展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创新压力和动力严重不足。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企业的创新服务也随之发展缓慢。企业创新服务作为企业创新的后勤保障,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之一,特别是科协方面的工作,其已经逐步成为当前企业创新工作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的力度,科协工作以及其他创新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实际出发,浅析当前创新服务的发展要素,探讨了当前创新服务在科协日常工作中的体现,并借此提出几点建议。

2企业创新服务的基本要素

阅读全文

知识管理在机务维修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资源。主要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各个关键要素,包含文化建设、组织结构、知识审查方式、知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知识管理;机务维修;知识地图;维修效率

1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一书中对知识管理定义为:组织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建立技术和组织体系,对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个人、群组和团体内的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评估等,确保组织成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正确的知识,以便采取正确的行动。质量和效率是航空维修的基本诉求,知识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应用于航空机务维修过程中。

2机务维修中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技术发展,如今新型飞机的状态在不断变化,变化周期在逐渐缩短,机务维修人员可能同时维护着多架具有不同状态的飞机,而维修人员如何掌握多架飞机、多个状态的维护要求和维护特点,这是很多维修人员面对的一个问题。而进行试验机维修的人员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维修资料的初始交付版本内容不完善,有的内容不能指导工作顺利开展;操作流程没有经过优化,工作效率低;或者是设计考虑不周全,维修操作时需要先完成其他辅助工作;维修人员对新系统的维修知识欠缺。在缺少知识管理的企业中,员工长年积累的知识可能随着退休、升职、岗位调动没有很好传承,现在工作的员工也可能正在努力解决前辈遇到的同样问题,缺少一个知识存储和传播的有效传播途径。企业内部产生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采购的新型维修检测工具、系统等相关知识,也需要在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进行广泛的传播,促进创新。大型企业内部可能会遇到做过的工具、项目隔几年换一组人重新做;一个机组发现解决的问题,其他的机组也在设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3航空维修中知识管理应用

阅读全文

航空工业管理会计创新实践

摘要:近些年管理会计在推动中央企业的管理创新、战略落地和价值创造方面作用显著,笔者研究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会计创新实践。文章具体阐述了航空工业推进管理会计的战略背景,总结了航空工业财务管理五大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航空工业管理会计创新实践的保障措施,本文为有关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航空工业;管理会计;创新实践

1航空工业推进管理会计的战略背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军民用航空产品的主要提供商,成立60多年来,研制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比肩的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航空装备。2008年重组整合以来,航空工业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航空武器装备得到跨越式发展,一大批航空武器装备横空出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乃至“同台竞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仍呈乏力态势,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很多。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变革转型,包括波音公司、空客公司、GE公司等在内的国际航空航天巨头在保留和扩大研发、设计、总装、销售等关键业务的同时,将生产制造业务外包,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欧美发达国家为确保高端制造业的领先地位,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着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中低端制造业构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制与竞争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竞争,经济粗放增长方式的转型变革,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已迫在眉睫。综合来看,航空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面临着成本上升、竞争激烈、资源紧张、贸易保护等多重挑战,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管理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通过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新的技术、更强的管理去直面国际竞争,实现航空人“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梦想。管理会计自引入中国30多年来,为传统的财务会计赋予了全新的生命活力,全面推动了企业管理创新、战略落地和价值创造,为企业的管理者科学经营决策,对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航空工业财务管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以推进财务管理“五大体系”建设为主线,采取多种措施,致用为先、融合业财,持续推进管理会计创新实践。

2航空工业推进管理会计的创新实践

基于航空工业60多年的财务管理实践,在总结各单位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航空工业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财务信息管理体系、财会队伍体系的“五大体系”建设。航空工业财务管理“五大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财会队伍体系是关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和财务信息管理体系是手段,成本管理体系是基础,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保障。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航空工业从2000年开始启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在全集团内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夯实了全面预算管理基础,完善了以五年预算、三年滚动预算和年度预算为重点,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成本管理方面,航空工业推动各级有关单位成本管理以全价值链成本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管理对象,运用目标成本、质量成本、挣值管理等方法,细化成本标准和成本核算,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积极推进“成本点滴行动”,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构建起面向项目和作业的成本管理模式。通过大力创新成本管理理念,航空工业从战略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行为及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管理决策服务,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实现长远发展。在内部控制方面,根据国家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航空工业在已颁布的财务管理基本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办法等一系列财务与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组织建立了符合集团公司产业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编制下发了28项内部控制业务指引,推动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运行风险管控方面,计划财务部门协同审计、法律、监察等部门,建立健全了“四位一体”的经济运行监督体系,加强了对重大经济财务事项监管力度。在财务信息管理方面,航空工业组织各级单位结合生产经营和业务特点,建立满足集团公司总部、直属单位和成员单位财务管理需要的基础数据库,建立面向决策支持的财务分析与管理系统,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财务信息。规范财务信息的生成、汇总、合并、分析和报告流程,高度重视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正确处理好信息披露和保密要求的关系,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加强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整个集团内部财务网络全面连通;通过实行集团公司OA网基本财务数据公告制度及财务数据全级次审核,积极推进财务信息适度共享,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财会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方面,航空工业自2008年开始大力推行“十、百、千、万”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即力争10年内,培养10人以上入选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工程,选送100名以上骨干赴国外进行培训教育,培养1000名以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抓好10000名以上基层财务会计人员的系统性继续教育。截至“十二五”末,航空工业累计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后备)工程”人数28人,累计培训境外国际化人才135人,培养MPAcc500多人,各级单位总会计师基本配备到位,财务人员培训与交流进一步加强,财会队伍建设目标和高端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现。

3航空工业推进管理会计创新实践的保障措施

阅读全文

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不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研发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技术短板成为当务之急。GPS控制测绘技术正是打破这一僵局的重要技术,它通过精准定位监控,展开精确测量,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广阔应用空间。下文正是展开对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的研究,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GPS控制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GPS控制测绘技术是一种依靠人造地球卫星,提供高精度无线导航的定位系统。它能够对全球范围内的各个区域展开精准的定位、测量并且提供精准的时间、位置数据等。在现代生活生产中,GPS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如,它展开对地球动态参数以及海洋陆地基准的构建,展开对地球板块的活动检测,展开对自然灾害的有效监控。还可以应用到航天航空领域中,实现对航天航空照片等参数确定,推动航天航空项目发展。总而言之,GPS控制测绘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若是将其同gis系统进行信息化的综合发展,其所带来的服务效果更加精准化、个性化。具体如下所示:

1.GPS控制测绘技术同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应用的特点

(1)高效性。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系统支持下所展开的对地球地理信息管理的一种技术系统,GPS技术则是有效地展开地球地理位置的定位,对于该区域的三维坐标的获取,从而测量的技术工具。当前将GPS控制测绘技术同地理信息系统相互融合应用,能够展开高效率的定位和数据获取,使得测量更加精准高效。在传统的测量技术中,需要对整个测绘区域的布点,定位测量。而GPS则可以实现任意取点,不需要展开后续补点测量,就可以获取高精准的测量数据。(2)可持续性。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通过对三维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这些控制网上的基准点是固定着的,能够定时定期地展开数据测量,并且将所测量到的数据保持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中,由此形成一个测量的“标本”,后续工作开展时,就可以基于该“标本”数据展开测量应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GPS控制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1)定点实物测量中的应用

阅读全文

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科技期刊,如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的期刊,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其无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在影响因子方面均已迈上新的台阶。根据2018年6月26日WebofScience最新的数据,中国大陆地区主办的期刊已有46本期刊进入Q1区,然而据笔者统计,其中绝大部分期刊为生物、物理、化学及其他基础研究学科,而真正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科技期刊仅有2种,占比仅为4.3%。一个国家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极其重要,它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工程技术期刊是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反映了一个国家技术科学以及工程应用的研究水平,因此,办好这类期刊的责任重大。2015年3月5日,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该计划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等领域的发展,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工程技术领域。科技期刊是传播创新成果的主要媒介。前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说过:“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当前中国论文唯影响因子评价导向影响,我国工程技术期刊的发展举步维艰,陷入办刊困境。因此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工程技术期刊难担此“龙尾”和“龙头”的重担。

1中国工程技术期刊发展困惑

1.1稿源匮乏

与生物、材料等基础学科期刊相比,工程技术期刊普遍存在影响因子偏低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如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系列期刊;世界机械工程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系列期刊,其影响因子与生物、材料类顶级期刊动辄大于10相比要低很多,大多仅在1~3之间徘徊。而中国的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国际同类期刊相比则还要弱很多。由于当前国内科研机构唯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导向,造成许多原本做工程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另辟蹊径”,找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关系不密切,但影响因子很高的基础科学类期刊(其中不乏所谓“灌水”期刊),以便于其职称晋升或获得更高的学术荣誉。由此出现大量优质工程技术类稿件外流至基础学科期刊,或是外流至国外知名工程技术期刊的现象,导致许多国内工程技术期刊稿源匮乏,发展举步维艰。试问如果一个期刊的稿源都已成问题,又何谈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

1.2稿源质量不佳

当前,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仍然是以跟踪型研究为主,其直接原因是我国许多领域的关键产品与国际最先进产品相比存在代差,如航空发动机、汽车、通用机械行业等,行业提出的需求没有学术引领性和巨大挑战性,基本上可以按照国际上的既有路线解决工程问题。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一个现象:一方面,我国从事工程技术研究领域的项目很多,投入的经费很多;另一方面,其研究水平普遍不高,距离世界一流尚存在一定差距。在这样一个工程技术发展的生态环境下,我国要想办世界一流工程技术期刊确实面临许多挑战。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我们应牢记为读者、作者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办刊宗旨,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通过多种途径与措施,吸引更多的优质稿件并将其发表在祖国的期刊上。以响应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倡议: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2中国工程技术期刊突破困境的措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