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海洋经济培训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海洋经济技术革新思考
本文作者:郭越 宋维玲 赵锐 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开展海洋经济调查势在必行。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设计与调查技术的创新应用,对于保证海洋经济调查顺利开展,提高海洋经济调查数据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是以《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根本,延伸形成《主要海洋产品目录》,并在产业分类和产品目录两者基础上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进而研究设计不同方面的技术方法。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主要技术点包括5个,即涉海法人单位清查、调查员选聘培训、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数据审核[1]。
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
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主要包括四类选取渠道、四种核实方法、四个清查手段。四类选取渠道是指涉海法人单位的选取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取基本信息作为单位清查底册,分别为统计部门单位名录、工商部门注册资料、企业单位公开信息、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四种核实方法是指采取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空间核实法、项目核实法等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核实。产品核实法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原材料,或者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服务核实法是指从事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的活动,或者从事海洋科研、教育的活动;项目核实法是指单位承担过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或者单位是统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中海洋工程建筑项目的承担单位;空间核实法是通过涉海法人单位的空间定位进行核实,即通过单位是否占用岸线进行核实。四个清查手段是指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检索、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手段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清查。
1.2调查员选聘培训
台州海洋科技支撑策略
本文作者:唐东会 罗文花 方永艳 单位:台州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台州市位于规划中的南翼,台州湾循环经济集聚区成为规划中九大集聚区之一,台州诸多岛屿开发和保护也纳入了规划。本文在海洋经济成为热点、科技兴海成为共识的宏观背景下,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明晰台州市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现状,剖析台州市海洋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台州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对策建议。
一、台州海洋经济与科技发展现状
(一)海洋资源比较丰富
从海洋经济发展视角来看,台州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深水岸线和港湾资源丰富,蕴藏着健跳港、头门岛、大陈岛、龙门港、大麦屿等深水良港选址。二是渔业资源相对充裕,台州近海海域是全国最佳的海水养殖场所之一。三是可开发海洋能源储量较大,潮汐能、风能储量丰富。四是旅游景点较多[1]。
(二)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海洋经济是指为开发海洋资源和利用海洋空间而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在实际使用中,人们更多采用海洋产业这个概念。按照我国国家海洋局的标准(GB/T20794-2006)[2],海洋产业划分为两类三个层次,即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大类,海洋产业又分为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1、海洋经济初具规模,发展较快经过多年发展,台州市海洋经济已有一定规模。2008、2009和2010年台州市海洋及其相关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8亿元、260亿元和296亿元,增加值年增长率分别为15.8%、17.5%和13.9%,可见,台州海洋经济绝对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2008、2009和2010年台州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国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0.8%、0.81%和0.77%,而台州市国民经济地区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分别为0.65%、0.61%和0.61%,可见,近几年台州市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都超过其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地位。2、主要海洋产业拥有一定规模按国家海洋局的分类标准,近几年台州市主要海洋产业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1.73%,这一比重相当于台州市国民经济在全国占比的2.8倍,超过台州海洋经济在全国占比的2倍,台州主要海洋产业在全国占有较大优势,其中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行业规模较大。台州制造业发达,在滨海地带更是集中分布了一批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3],主要有:三门核电,华能火电,台州医化园区,台州大石化项目,沿海汽摩配产业集聚区,路桥废旧物资回收产业集聚区,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经济分类,这些行业都不在海洋产业统计范围内。
浅论科技创新对海水养殖的发展影响
一、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海洋科技创新一方面导致了新兴海洋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并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所谓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海洋资源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和由此带动且服务于其开发利用需要为背景的、产业演化形成期进入成长期的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新兴产业的产生的基础,尤其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积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海洋新兴产业相对传统海洋产业而言,是科学技术进步积累和技术集成开拓了海洋资源利用的内容所形成的参与。
根据国内外海洋开发的实践和海洋高新技术储备的领域和强度,沿海地区的海洋开发在海洋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海洋化工及海水利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环保、海洋石油、海洋能利用以及海洋服务业等领域均出现较大的进步,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尽管海洋捕捞、海洋运输和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逐步降低,但在海洋科技创新对其改造、提升中,仍保持自身较大的发展。而海洋新兴产业依托于丰富的资源和海洋科技不断的创新,其发展迅猛,具有更大的真正潜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海洋科技创新对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现代的海洋产业是融多行业、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包括复杂的结构和众多的分支,它的再生产过程同样包括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过程。有些海洋产业可以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具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有些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的再生产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可以联动陆地经济。海洋产业的纵向发展既为上游产业提供市场,拉动其发展,又为下游产业提供产品,推动其发展,并促进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如发展海洋造船、航运业,可以带动港口建设、以港兴市,带动沿海的工商业和城市发展。这就是说,海洋产业具有增长快、效益高、涵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一个海洋产业就可以带动几个产业的发展,一个大的工程就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因此,由海洋科技创新催生的海洋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很高的科技内涵,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科技、经济、社会三重价值的载体。这种可以迅速放大的价值优势对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带动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3.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专业人才培养海洋旅游管理论文
一、研究概述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旅游产业战略地位的实现十分关键。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此进行一定探讨。国外尤其强调课程设置、组合以及实习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国内,邹统钎等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梳理,提出了国际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钻石型”模式。赵玲分析了目前中国在邮轮旅游人才教育方面存在的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材缺乏等问题。陈紫华认为邮轮旅游产品的高端性决定了旅游人才的专业性和国际性,有专业邮轮旅游服务经验的人才是运作邮轮旅游产品的基本条件,但这也是目前国内发展海洋旅游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在国家发展海洋战略的背景下,探究海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人才匮乏局面,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贡献。据悉在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中,滨海旅游业占25.6%,位居第一。十八大以后,我国把发展海洋产业提升到国家重点战略的高度,海洋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引擎。海洋旅游日渐朝着综合化、精细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对相关人才“质”和“量”的需求已迫在眉睫。目前相关经营与管理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匮乏。具体而言,一是数量少,既懂旅游又懂海运,又擅长项目策划、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少,高层次、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二是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经营管理人员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旅游产业、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不擅长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三是结构不合理,包括从业人员的行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滨海旅游、邮轮服务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旅游产品研发、健康运行的重大障碍。因此,从属于旅游管理的邮轮旅游专业,与邮轮运营相似度高的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当审时度势,建立适合我国的海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体系,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是我国海洋旅游产业能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海洋旅游产业人才架构及素质要求
现代海洋旅游产业涵盖了发生在海滨地区、近海、深海、大洋的各种旅游休闲现象,包括海洋旅游建设、滨海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活动,涉及酒店、餐饮、滨海别墅、旅游码头、零售业、休闲游船、海岸生态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潜水、休闲垂钓等许多业态。由于其涉及的产业和领域广泛,对人才也有广度和深度上的需求。
(一)海洋旅游产业人才结构组成
海洋旅游从业人才整体上呈同心状扩散层次结构,包括以下四层:
1.基层服务人员。
海洋产业人才管理初探
摘要:海洋事业是科技和人才密集型事业,科学培养和管理一支海洋人才大军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是发展海洋事业的基础,也是建设海洋强区的根本保证。宁德蕉城区海洋人才管理表现为人才聚集基础较薄弱,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自我供后劲不是等问题,建议和对策为:树立新理念,杨建科学的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关键词: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现状;对策
一、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的现实意义
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部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2008年被评为“中国大黄鱼之乡”,全区海域总面积28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11公里,水深港阔,拥有三都、青山等大小岛屿27个,全区规划用于养殖海域24.6平方公里,滩涂29.7平方公里,据2016年统计,全区渔业总产量有17.2万吨,总产值达40.8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区水产加工企业43家,其中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可以说,蕉城区正处于海洋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拥有得天独厚海洋优势的同时,要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应着重提升海洋人才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因此,在“人才兴海、科技兴海”战略实施中,科学培养和高效管理一支海洋产业人才队伍,是适应当前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形势,也是实现海洋强区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二、海洋产业人才管理现状及分析
海洋的竞争,根本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近年来,虽然蕉城区从事水产加工的人员有1万多,水产养殖人员近1.5万,水产企业管理人才1000余人,但就目前海洋人才现状,还不能满足当下蕉城区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需要。
1.海洋产业人才聚集基础较薄弱
普陀区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工作基本概况
1、规范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我区规范管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认真做好《普陀区海洋功能区划》中期评估与修编、无居民海岛甄别、海底管线普查等工作,为科学管海用海打好扎实基础。切实履行海域使用管理职责,成立了用海项目审核委员会,规范用海申请审批程序,及时办理围填海项目验收,做好海域使用证换发土地证,确保了全区经济建设用海需要。加强用海项目的监督检查,遏制非法占用海域的现象
2、实施工程,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建设计划,设立十百千万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在三年内打造5个渔业强镇、50名渔业发展领头人、500艘捕捞示范船和5000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做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做精做强国内捕捞,稳步拓展远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水养殖业,大力扶持休闲渔业。通过这些措施,在受伏季休渔政策调整和鱿钓生产不佳的影响下,全区渔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发展。
3、落实精神,推进标准渔港建设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标准渔港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标准渔港建设,沈家门中心渔港一期与二期、蚂蚁渔港前期、台门渔港前期、虾峙一级渔港前期、月岙渔港前期、桃花渔港和东极渔港等7个标准渔港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有的已进入施工,有的在编制项目建议书。这些标准渔港的建设,极大地加强了我区的渔业基础,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海洋文化产业论文
一、海洋文化产业就业拉动效应分析
海洋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交织而成的海洋文化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据统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提供453.3万人就业。拥有广泛的文化资源,并且极具生态效应的海洋文化产业,凭借其产品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教育等功能,在我国实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必然能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及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所以,认真审视滨海旅游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涉海休闲体育业和涉海艺术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有利于我国长期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战略的实现。
(一)滨海旅游业的就业拉动效应
滨海旅游业是利用海岸带、海岛及海洋景观资源为依托、以滨海文化和沿海民俗传统为资源而开展的旅游经营和服务活动,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2年,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中海洋旅游经济规模增速最快。在许多沿海国家,海洋旅游产业占据着沿海地区经济总值的80%以上。国际旅游组织的研究表明,每1元旅游业直接收入可以带动相关行业8元的增收;每创造一个旅游业就业岗位,相应会产生5倍的就业拉动效果。据世界旅游贸易组织统计,在经济环境恶劣的2009年,全球旅游业就业人数超过了2.35亿,占总就业人数的8.2%,其经济产值占全球GDP的9.4%,并预计2020年将带来超过3亿的就业岗位。而国际相关研究表明,旅游业每投资8万美元,就会相应制造41个就业机会。隶属于海洋旅游业的滨海旅游业不同于一般的海洋旅游产业,它以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为核心。滨海旅游产业在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极强的经济和就业带动作用、创造经济利润、吸纳闲置劳动力的同时,还具有宣传传统海洋文化、提升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促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效用。我国拥有丰富的滨海文化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广西滨海旅游业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滨海旅游集群雏形,形成了5种滨海旅游模式,即滨海城市游、海岛休闲游、渔村体验游、跨国边境游和民族风情游。2011年,广西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依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的滨海旅游业增加值为32.61亿元,同期增长了29%,明显高于产业平均增速。另一方面,通过对1995-2008年广西从业人数统计分析发现,在2008年,其旅游部门从业人数比1995年增长172.81%,年平均增长13.29%。其就业水平迅猛发展的原因在于,首先,广西滨海旅游业就业拉动弹性水平较高。1997至2008年,滨海旅游业经济增长的就业拉动弹性达到0.4%,1%的经济增长可以提供大约3.27万个旅游部门就业机会。其次,根据统计分析广西滨海旅游综合就业乘数为2.98,表明广西滨海旅游业每增加100个就业岗位会给全区的旅游行业及相关经济行业带来298个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广西旅游业几乎对所有产业部门的就业都能够产生影响,其滨海旅游产业对住宿和餐饮业的综合就业系数为2.0015,对全社会的就业综合系数为9.5281,即旅游产业每获得1万元的增加值,便可为社会增加9.5281个就业机会,其中2.0015个就业属于住宿和餐饮业。可见,广西滨海旅游业具有极高的就业拉动效应,在充分利用滨海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传统资源的基础上,一定能推动广西沿海地区以及内陆地区的就业增长。
(二)海洋节庆会展业的就业拉动效应
对涉海节庆会展业国内外还没有明确概念,总体上的界定是,它是一个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展览、集会吸引游客观光消费的产业,是高收益、无污染、连带性极强的新经济增长点。节庆文化活动的兴起源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节庆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发又能推动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海洋节庆会展业能扩大举办地的知名度,通过吸引游客拉动当地消费;能促进文化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为今后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有利于新观念的引入,通过创新寻找更先进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增大广告业、通讯产业等延伸产品的市场容量,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此高效的产业推动效果,使会展业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据国际学者预测,会展业的产业带动乘数为9,即每1元的会展业直接收入会带来9倍的额外经济效益。在创造产值、推动关联产业发展的同时,海洋节庆会展业的发展自然能够创造大规模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以象山“1+3+n”模式为例。象山县节庆业始于1998年,自首次“开渔节”成功举办后,象山县加大自身海洋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创造,结合不同时节的景色,推出了沙滩踏浪、国际游钓、海鲜品鉴的“1+3”模式,突破了季节与气候对海洋文化旅游业的限制;之后又通过深入开发与整合民间原创艺术、人文景观、民情风俗、象山特产等资源,开创了象山特色节庆的“n”维经济发展格局,也成功的提高了当地的就业水平。首先,象山县大力加强节庆会展游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渔观光、农渔文化体验、农渔特色餐饮、农渔休闲度假等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体系,为专业素质较低、技术能力较弱的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创业和就业空间,较高的收益甚至吸引了城镇失业人员返乡从事旅游业;其次,象山县的节庆旅游业与服务业发展积极融合。以渔业文化和其他非物质遗产为基础,象山县举办了大型国际会展和体育赛事等节庆活动,并借此平台重点发展非物质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影视文化旅游和游艇旅游,有序发展渔文化主题公园游、大型影视主题公园游和高尔夫旅游等,并且积极探索海洋邮轮和海上飞行等旅游模式。由节庆会展业引发的一系列创新文化游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广泛的从业选择,伴随着节庆会展业的壮大,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即便在全国就业形势紧张时期,当地就业水平依然高速增长。同时,象山县海洋文化产业经济收入对全县GDP贡献不断提升,2008年以来,象山县游客人均消费已突破千元,游客重游率明显提高。这些消费直接带动了零售、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化格局已然确立。
(三)涉海休闲体育业的就业拉动效应
成本指标在海洋石油工程报价中应用
摘要: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之一,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石油开发从陆地扩展到海洋,而海上石油资源的开发也从浅海开发逐渐延伸到深水领域。海洋石油工程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等特点,目前海洋石油开发日益增多,能否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中标直接关系到海洋工程企业的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跨越发展。而合理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并符合企业实际成本的报价直接关系到海洋工程企业市场投标成败。综合成本指标是投标报价决策的重要基础指标,是影响企业投标项目利润率初步测算的合理性、降低项目中标后的亏损风险以及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综合成本指标;海洋石油工程;报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逐年增加,而目前具有传统意义的煤炭、陆地石油等能源开采已经逐渐减少,海洋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已探明的储量约380亿t,勘探开发的潜力巨大。海洋石油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洋石油开采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开采方式。而海洋石油开发具有环境恶劣,作业环境差,安全风险高、投资高等特点,因此在海上石油开采施工过程中,作为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建设项目中应重点进行成本控制,以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达到保护作用和合理利用海上石油资源的双重目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资源和收益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够直观反映最终效果,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海上石油项目的建设相当复杂,施工需要很长时间,建设周期很长。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项目成本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能够有效地进行精细化管理,将资金最大程度的利用,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努力完成控制成本的过程,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背景下,抓住企业经济利益的窗口,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提升石油开发工程效率。
1综合成本指标简介
综合成本指标是项目成本管理“平均先进”原则的综合体现,根据当前阶段海洋工程施工企业涉及到的各工种的人工价格水平、材料消耗和机械设备市场价格,以及企业内部劳动定额和消耗定额为基础编制综合成本指标,作为市场投标过程的成本测算、报价的参考依据。综合成本指标编制的基础是统计数据,通过对企业各类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目的是研究总结各种数据的内在关系和趋势,为报价编制提供数据支撑。综合成本指标主要涉及人工、材料及耗材、机械设备等三大类的费用,人工费是指生产工人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以及劳动保护费等;材料及耗材费用主要包括其中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等,机械费指机械使用费包括自有机械设备的使用费和租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主要包括折旧费、大修理费、维修费、替换设备工具及附具费、润滑及擦拭材料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管理费、驾驶人员的基本工资及奖金、动力费、燃料费等。通过同类型项目的历史统计数据,采用适合的成本估算方法可将拟投标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与项目建设成本联系起来。根据投标项目的单位生产能力,则能够快速地编制成本最低总价,再根据所投标项目的具体特点,计取相应的间接费、杂费、利润和税金,最终得到较为合理的总报价。一般来说,综合成本指标越低,项目的成本管理程度越高,则在后期施工中成本越低。
2综合成本指标主要应用的海洋石油工程建设项目
海上石油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多个单项工程的建造,其中按海洋石油开发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项工程,导管架建造、海洋石油平台建造、海底管线和海底电缆敷设施工、FPSO建造等。这几类单项工程的顺利建设保证海上石油开发的平稳进行,为稳定海洋石油公司生产指标和保证公司实际利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海上施工过程中,为便于安装隔水套管和输油导管,需将导管架和钢桩固定在海床上,保证了原油的稳定外输。用于支撑海洋石油采油平台的导管架的海上安装中,其施工成本较浮式平台的安装成本较低,且施工技术和难度也不高,因此在各类海洋石油开发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因为导管架固定于海底,无法再回收利用,导管架和钢桩最终在采油结束后弃置于海底,而上部组块还需要担负一定的拆除费用。其安装成本与导管架的吊重吨位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历史数据,导管架的吊装吨和吨安装建造成本并不是成正比关系增长。海洋石油平台上部组块的陆地建造和海上安装是海上石油开发中重要建设项目之一,能够确保海上采油平台的稳定应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海底管道敷设是海上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管道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后期原油输送的稳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