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保意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海洋环保意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海洋环保意识

高中地理课程环保教育研究

【摘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共建美好家园,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高中地理教育也应响应号召,加大环保教育力度,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令环保行为成为青少年们的日常行为。

【关键词】地理;环保;教育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加强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在经济发展的背后,荒漠化、雾霾、水土流失、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也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已经被证明了的错误道路。面对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这一现实,我国政府积极面对,直面环境问题。早在1994年国家《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是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些列的措施将生态环境的价值提升到了关乎文明兴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高度。经过大力整治,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呈改善态势。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关注,去身体力行的保护,需要将环保的种子植入每个人的脑海深处,需要将环保的行为纳入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这就突出了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一线高中地理教师,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保教育现状分析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环境教育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6的中心主旨为环境保护,对培养现代公民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当代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无独有偶,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味与精神境界”。在核心素养中,强调了人地协调观,它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也是将成为面对21世纪,成为和谐世界建设者的公民的必备素质。随着人们对环境教育的重视,也随着“高考”这一指向标向环保的倾斜,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环保教育也越发的重视。在人教版教材中,从必修一中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止措施学习,到必修二中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解读,还有必修三区域发展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及解决方法的学习,再加上选修6《环境保护》中对各种环境问题的系统梳理和学习,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将贯穿始终。这对于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人地和谐的基本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体现了高中地理教学在环保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怎样加强环保教育

阅读全文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海洋化学创新教育

[摘要]基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广东海洋大学根据自身的海洋特色,结合海洋化学学科教学实践性特点和海洋污染热点问题,优化设计了“海洋特色教育”“专业社会教育”和“专业实验教育”三位一体创新教育模式,初步探索了海洋化学创新教育在涉海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该创新教育模式为学校深化海洋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提高了涉海类高等院校社会实践专业水平和效能,也促进了学校海洋特色教育、社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育人中的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合作单位的广泛认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海洋化学;创新教育

21世纪,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海洋科学教育对于新时代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1]。为了加强海洋科学教育,实现涉海高校涉海专业中海洋化学方向学生具备海洋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坚实基础,突出涉海高校海洋特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定位,近年来,我们学校在海洋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2]。由于海洋科学是兼具开放性、融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不少认识和理论会随着海洋调查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对于海洋化学教学,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3],从而最终实现创新教育。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个互动开放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提供了良好机会。然而,目前在高校社会实践中不仅有“走形式”“拍照片”等只停留在表面,并未引起广大学生深入思考的现象存在,甚至还有个别学校存在“假实践”“乱调研”的现象[4]。同时,我国自2007年1月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以来,尽管不少大学宣称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然而在创新教育实施的主战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中,沿用传统的教育培养方式、不注重教学方法和模式创新、忽视教育内容更新、仍然使用旧的人才评价方式等现象依然很突出[5]。这不仅导致学校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浪费,制约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也无法使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丰富和提高,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海洋化学学科教学特点,优化设计海洋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育在涉海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涉海类高等院校社会实践水平、促进海洋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海洋化学学科特征分析

首先,海洋化学在海洋科学中是一门基础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海水及海洋环境中的化学问题。学习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海洋化学的研究对象、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使学生掌握运用化学基本定律及其分析手段在海洋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的基本认识和方法解决海洋环境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6]。同时,海洋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将海洋科学与化学相结合,利用化学中的各种方法与手段去研究海洋中的相关内容[7]。一方面,从海洋科学角度分析,它要求通过现场调查实验来获取研究对象(水体、沉积物、浮游生物等);另一方面,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它是基于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性教学去验证和解决海洋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它既需要现场观测,也需要实验室分析检测。海水分析化学实验是海洋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海水中各种组分的分析方法的科学,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客观掌握海洋化学主要基础调查项目的样品采集、处理、贮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8],为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学习和就业打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基础。然而,目前海洋化学的实验存在教学内容设置过于老旧、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教育等问题[9],难以实现海洋化学的教学目标。在众多的国际海洋研究项目中,海洋化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0]。围绕当前海洋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聚焦海洋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结合学生专业实践是海洋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海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贴近我国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现实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通过社会实践将海洋化学主要学习内容合理贯穿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在海洋化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协同育人的重中之重,其野外综合实验在协同育人平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洋科学综合实验要把握新时代精神和现实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进行理念、内容和方法的更新与完善。通过野外综合实践的训练,激发学生对海洋化学的学习热情,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他们对海洋科学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也能够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应对困难与挑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更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和就业奠定良好基础[11]。因此,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短期教学,激发学生对海洋化学兴趣,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海洋化学实验内容,选择区域海洋实际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进行实践探讨,是海洋化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向。

二、目前高校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独特的教育角色,是提高大学生实践素质的主阵地,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走向社会的过渡,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12]。社会实践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或校外参加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明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13]。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青年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14]。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兴趣,调动潜在的创造力,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主动积累相关实践经验,转变就业期望和观念,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5]。然而,有研究证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实施效果并不乐观,实施体系尚不健全[16],从而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偏离了社会实践目的,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变质”。一些大学生认为实践活动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实践活动是学校强加于学生的“负担”,对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积极,甚至消极应对学校布置的实践活动任务[17]。目前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以广阔的校外资源为依托,以校外调查性实践活动、服务性实践活动、生产性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学生—社会”互动为主要互动关系,以学生的社会化实践为主导,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社会平台的基本类型[18]。但如何更好地优化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2012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因此,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合理、协同创新育人、尊重大学生实践主体地位的社会实践育人模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依托社会实践平台,协同学校特色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兴趣,激发特色专业知识学习热情,并能使其初步认识以后就业去向和岗位,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融入社会,提高就业能力。

阅读全文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路径探究

摘要:2019年主席站在人类未来发展的高度,首次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一理论,为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和保护指引了新的方向。本文先是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环境治理现状的研究,然后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海洋生态思想,并分析了我国在海洋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海洋环保组织和社会公众三方面出发探索了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旨在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环境治理;海洋生态文明

1海洋环境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以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为开端,西方环境治理理论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这一期间,一些优秀的理论被世界各海洋大国广泛的应用到了本国的海洋环境治理中去。1982年通过了被认为是海洋法所有论述起点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7年首次明确提出并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92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目前国际上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有诸如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在内的二十多家组织,有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二十多个国际性公约。同时世界各主要海洋大国在海洋环境治理方面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如日本在21世纪初先后出台了《海洋基本法》《环境教育保护法》等。

1.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海洋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相关理论以及概念界定的研究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尚未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具体的成就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海洋环保法律法规。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海洋环保法律为主体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海洋环保规划和政策为基础的,《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海洋环保行政法规为补充的,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海洋公约为协调的总的一整套海洋环境治理法律体系。二是海洋环保政府机构设置。随着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3月成立,我国通过部门整合这一方式将海洋环境管理趋于集中,并由生态环境部下设的海洋生态环境司承担着这一职能。三是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目前我国海洋调查范围不仅从近岸拓展到四大洋和南北极,还研制出“山东舰”“天鲲号”“深海一号”等“国之重器”。综上,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海洋环境治理的研究侧重于以政府为主体的现状分析和路径选择,而世界海洋大国在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2海洋环境治理的理论依据

2.1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西方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欧洲工厂生产的产品不足以被本地市场所容纳时,资本家便将视线转移到了海洋。但当时对于海洋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海洋运输和近海捕捞等方面,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仍然是空白状态。同时他们还指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无序、过度的开发利用资源,才会发生诸如伦敦毒雾之类的生态悲剧。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4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情感教学应用

摘要:

情感教学作为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教师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同时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实验性强,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

初中;生物;情感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情感教学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情感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可以尝试通过将情感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来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情感教学可以唤起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生物课本中涵盖了大量的生物学历史,还掺杂着不少生物实验,标本制作以及视频等不同形式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让情感教学将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学与生物教学

阅读全文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论文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教育素材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途径。要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主要还是要紧密的联系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各种各样的素材。教材使我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有效工具。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通过现实与教材进行结合,让他们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例如在现行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素材,特别是农村中学所处的特殊环境,可以使的通过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优势对学生展开教育。例如人教版生物教材的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就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让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将让我们无处可去。向同学们讲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一种DDT的化学药剂进行杀虫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将有着十分有利的环境,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家中的情况讨论在他们的家中是否也曾经使用过DDT,现在又使用的何种杀虫剂?通过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药剂在使用时有可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让同学们联想家中平时所做的事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各地边和田边是否会在暴雨后出现垮塌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垮塌?现在与过去相比家乡中能够看到的动物种类是否有所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平时家中种地时又用了多少的农药?从这些点滴出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又如在八年级下册中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讲到遗传变异时,让学生知道环境也是引起变异的因素。1984年9月,前苏联一核电站反应堆爆炸,30人丧命,核辐射造成大部分居民逃亡他乡,老鼠巨大如猪,污染至今尚未彻底消除。为何会出现这样巨大如猪的老鼠,这些都是核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在看看日本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环境中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会引发十分可怕的变异。

二、开辟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对环境现状的认识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农村中学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与城镇中学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可以在平时让学生多注意收集与环保相关的实时信息,例如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如果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报纸、杂志和网络这些东西的时候,老师应该积极的去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当前的各种环保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各种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对学校周围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认真查看水质情况。组织学生对周边的居民的生活牢记的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村中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周围的树木砍伐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个别的居民不注意河水污染,随意将各种生活垃圾和生活用水倾倒入河流中,各种有害物质随地丢弃,例如各种废弃的电池、塑料袋等。现在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农药农田薄膜等,所以农村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情况等。农药与化肥虽然能保证收入,但也确确实实的污染着我们的土地和河流。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中很多家庭中都拥有着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例如彩电、电冰箱、电脑、手机、影碟机等。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而且在农村中的居民也缺乏相应的环保知识,城市也没有在农村设立相应的垃圾处理站点,最后导致了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的出现会严重的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只阴极射线管通常含有58磅铅,铅一旦进入土壤会严重污染水源,最终将危害人类、植物和微生物,还会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电脑中还含有银、镉、汞、硒、铬等有毒金属,铬化物可引致哮喘、破坏人体DNA。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还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有不良影响,20世纪50年生在日本的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有的物质则由于生物降解很慢,或沉积在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或经过土壤长期的过滤作用,通过水体或生物链进人人类的生存环境。由此看来,如果对这些电子废物处理不当,将对大气、水源、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没消耗一分就少一分,应该让学生们认识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森林生态系统之美,了解其“绿色水库”之称的由来,海洋生态系统之壮阔,给自然界供水供氧;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理解“自然之肾”的美;溪水生态系统的物产丰富,农田生态系统的富饶等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另外再对比负面影响,如身边的河水变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焚烧垃圾及焚烧桔杆的难闻的烟雾等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恶果?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激发了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阅读全文

环境保护对水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有众多的内陆河流、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渔业完成了由传统渔业到现代渔业的转变,成为世界渔业大国。然而,在渔业生产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渔业环境急剧恶化,污染死鱼事故和沿海赤潮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是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2009 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 5120 万吨,同比增长 4.6%。2010 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 1.2 万亿元,渔业产值 6200 多亿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总产量5350万吨,年均增长4%;水产品出口额 138 亿美元,连续 11 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 8963 元,年均增长 9.75%。渔业成为了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1.2 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渔业水域是渔业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渔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渔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了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渔业生产也就无从谈起。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是直接保护渔民的利益,为渔民的生产服务,为渔民的增收服务。由于渔业水域环境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恶化,最终带来了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特别是经济鱼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渔业从业者面临失业的威胁。同时,由于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使得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危害,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因此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现状

阅读全文

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提升方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变得愈加频繁,基于此,加强对海洋工程的重视,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十分必要。而海洋工程本身较为复杂且施工周期较长,危险性较大,所以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对其进行管理。本文首先对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接着主要就如何提升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做了详细分析,还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效率

0引言

作为海洋工程建设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项目管理的意义重大,对其建造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等都有着直接影响。现阶段,国内外关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我国在该方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而要想确保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就必须要与其现阶段的实际管理情况相结合,对其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

1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有着较高的技术标准

一直以来,在我国战略性发展计划当中,海洋产业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家以及相关部门为了从根本上增强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使其管理水平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大多数时候海洋工程的建造实施都需要在海上来完成,所以建造质量受天气、环境温度等方面影响较为严重,为了更好地面对这复杂的工作环境,建造标准要求较高。因此,建造者自身管理经验必须要丰富,同时还要精于计算,对细节方面要尤其注意。另外,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被应用于海洋管理工程当中,为了从根本上确保海洋工程的技术含量,作为海洋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必须要不断学习新型科技技术和管理知识。再者,因为海洋工程的特殊性,危险系数较高,再加上工期的原因,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还必须针对产品特点制定出风险源辨析点和HSE管理计划。

阅读全文

渔业生态现状保护建议

我国有众多的内陆河流、湖泊,漫长的海岸线,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渔业完成了由传统渔业到现代渔业的转变,成为世界渔业大国。然而,在渔业生产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渔业环境急剧恶化,污染死鱼事故和沿海赤潮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1.1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障水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是渔业发展的基本任务。2009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5120万吨,同比增长4.6%。2010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渔业产值6200多亿元,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总产量5350万吨,年均增长4%;水产品出口额138亿美元,连续11年居国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渔民人均纯收入8963元,年均增长9.75%。渔业成为了农业农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维护海洋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1.2渔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渔业水域是渔业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渔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地方,更是渔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了渔业资源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渔业生产也就无从谈起。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是直接保护渔民的利益,为渔民的生产服务,为渔民的增收服务。由于渔业水域环境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恶化,最终带来了渔业资源的严重衰竭,特别是经济鱼类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了渔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渔业从业者面临失业的威胁。同时,由于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使得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危害,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因此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

2、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现状

2.1养殖水域污染严重。水产品生产赖以养殖的沿海港湾、河口、浅滩和内湾水域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量未经任何处理或未按标准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均造成了养殖水域的严重污染,赤潮灾害频发,直接威胁着水产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十分严重。水产生物粪便沉淀和大量投入的饵料造成残饵在底泥富集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素、消毒剂、水质改良剂等严重污染了养殖水体。

2.2渔业资源仍呈衰退趋势。由于环境污染、渔业水域滩涂被占等因素破坏了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捕捞业的过猛过快发展,使捕捞强度大大超过了近海资源的再生能力,鱼类资源大量减少。特别是许多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鱼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