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海外市场评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服务市场海外工程技术论文
1海外领先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特点
1.1巩固和发展自身竞争优势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一般已都从规模取胜走上了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取胜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服务和产品竞争优势,拥有特色、高端技术或产品,并不断发展壮大,争取实施垄断,获取油公司订单能力强,高毛利率服务业务占比高,盈利能力强,新项目多且拥有服务价格话语权。
1.2一体化能力突出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已从单纯的陆地钻井承办商向陆海兼备、技术服务配套的油气井承包商方向发展。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从油田技术服务到物探,从软件到工具装备,从陆地到海上,业务覆盖整个上游领域,独特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1.3经营方式灵活
灵活的经营方式是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国际领先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多为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资本经营手段,如合资、并购、参股等方式,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快速实现资本积累和自我发展目标。近年来,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兼并重组等方式继续保持垄断利益。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在研究制定海外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一、目前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石油企业中,有不少企业正处在扩展海外业务初期,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欠缺成熟经验,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企业在扩展涉外业务时,大多都是由国内员工外派执行任务,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上。部分外派企业员工大部分只是单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如何系统完成工作任务方面还缺少与国际接轨的思维、标准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服务理念,工作效率相对低下。既造成了本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又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除此之外,职责界限模糊,分工不明确也是企业在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一般而言,拥有涉外业务的企业都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专门对企业海外业务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企业规定的职责界限与海外业务要求职责对接不清,分工也不够明确,人事管理人员很难在国内总部和国外分支机构范围中做出选择,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
二、海外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设想
1.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
由上文可知,在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选择外派业务人员时,少有企业对海外市场进行全面调查,详细对内外员工差别评估之后再决定外派人数。通常都是企业决定开辟某一海外市场之后,或项目中标后,就开始外派业务人员,人员岗位按照标的合同有一些参考标准,但有时为了项目应急需要,派出人员相对较随意,人员偏多或者偏少的状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选拔上,仍按照国内的管理模式和相关业务流程开展。按照此模式进行海外人力资源管理,与海外业务执行理念、现实工作对接严重冲突,导致诸多问题推进落实缓慢,派出人员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所以,企业在外派业务人员时,应当先对海外市场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管理模式、流程,并严格控制海外业务人员数量,尽量避免人员过多或过少的状况发生。
2.统筹管理海外业务人员。
海外业务人员管理受企业总部及海外机构职责和分工不明确的影响而困难重重。一个企业要想长久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如果不能对海外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就不可能实现业务的统一管理。因此,对海外业务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可以通过设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国内总部和海外机构的高效对接,并且必须明确职责界限,协调各自分工。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机和目标选择
【摘要】以恒安并购皇城为例,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机和并购目标的选择,旨在为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提供启发。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由多个动机共同驱动,其中最主要的动机是市场寻求。在进行并购目标选择时,民营企业会考虑文化差异、东道国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同时也受到了国家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家个人特征等的较大影响。因此,民营企业应明确其并购动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深入研究和评估并购目标,基于并购动机来选择并购目标,同时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以保障民营企业并购目标的恰当选择。
【关键词】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并购动机;并购目标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热情高涨,跨国并购活动十分活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交易更是大幅增加。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中国企业2017年赴“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并购交易数量是2016年的6倍,达到了135个,并购交易的总金额为214亿美元,是2016年的10倍之多。这些跨国并购交易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工业和消费等领域。并购主体除了国有企业,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且民营企业的并购数量和金额都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国家对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鼓励和支持,机制相对灵活的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交易的主力军。然而,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并购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也会使并购企业置身于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由于并购动机是并购行为的出发点,而并购目标的选择是跨国并购行为中的第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基于企业并购动机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以获得最佳的并购效果,是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民营企业,关注民营企业并购动机和并购目标选择的更少,因此,本文以恒安国际集团并购马来西亚皇城集团为例,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动机以及目标选择,为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选择提供一些启发。
一、恒安并购皇城的案例概述
(一)并购双方概况
1.恒安集团
1985年,恒安集团前身恒安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开始进军女性卫生巾市场。1998年,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HK01044,简称“恒安国际”),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2011年,恒安国际入编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卫生巾、纸巾、纸尿裤等,拥有“心相印”“安尔乐”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心相印”在2017年全国生活用纸品牌中名列第一位。恒安集团在全国各地设立了40多家分公司,在印尼等国也设有恒安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
海外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浅议
摘要:通过海外技术并购,国内企业实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创新优化,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与日剧增。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综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海外技术并购活动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的目标,往往是海外经济市场中拥有先进核心技术的企业,国内企业对目标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了解停留于表面,在技术识别和技术价值评估方面存在短板。本文主要围绕海外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海外技术并购的特点和必要性,然后阐述目前海外技术并购现状,最后分析海外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海外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探讨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大多数企业都选择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进行创新发展,技术并购逐渐成为企业创新改革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选择。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活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并购范围扩大至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寻求新型技术,已经有准确的文献表明海外技术并购可促进创新企业绩效,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海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科学规划海外技术并购活动。
一、海外技术并购特点以及必要性
1.海外技术并购特点。与发达国家海外技术并购相比,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并购重心集中在技术或者是核心竞争力优势方面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过程中,更重视考察目标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以及其是否具有可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资源知识。通过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外并购行为发现,欧美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并购转手出售后得到的收益,目标企业拥有的技术在其考虑范围内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的主要原因是目标企业的技术、技术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2)海外技术并购发展历史短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相对发达国家企业发展历史较短,还有大部分企业从未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少部分正处于研究海外技术并购过程中。海外技术并购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不可控因素,企业必须准确预判海外并购时机,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快速掌握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3)缺乏国际经验,整合吸收难度大国内社会经济目前不断改革发展,市场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但是在海外技术并购方面,国内企业仍然存在缺乏国际化经验的特点,导致海外并购活动存在整合吸收难度大的问题。海外技术并购活动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资金,国内企业采用杠杆并购手段向银行大量举债,并购结束之后,企业承受还本金、利息的资金压力,债务风险较高;第二是技术,一般情况下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目标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其水平远高于企业自身掌握的技术,所以在技术整合转为己用阶段,企业面对的障碍较多;第三是管理,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市场环境千差万别,整合后的管理难度大幅度提升,企业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4)并购后的技术转移方式不相同国内企业技术并购只要是弥补企业技术层面的不足和缺陷,而发达国家的海外技术并购更多侧重于技术互补,企业本身拥有先进的技术,进行技术并购则是为了形成双赢局面,即获取目标企业技术的同时,向其输出自身技术资源。从客观角度来讲,国内部分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海外技术并购,技术转移只是向国内企业转移。
2.海外技术并购必要性。企业通过海外技术并购走出国门,大力拓展海外经济市场,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规模扩张,不同规模和行业领域的企业大胆尝试海外技术并购,权利推动创新企业绩效。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跨境并购、海外技术并购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要借助先进技术的支持实现核心竞争实力提升,在激烈的海内外竞争市场中立足。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取最新的技术和海内外市场信息,例如某制造公司在2018年并购美国A公司的制造技术时,在并购过程中提前获取了最新的市场信息,经过并购活动,该公司对自身的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革新,调整战略计划,为后续公司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在得到先进技术的同时获取市场营销网络,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形象都需要通过并购实现,在并购技术的同时企业可掌握目标企业的渠道,得到市场营销网络。
二、海外技术并购现状
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销策略探讨
摘 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承包海外工程,业务范围覆盖广泛,涉及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这些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的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总结出开拓海外市场的主要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工程承包;营销策略;优势
一、中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的现状
(一)总体基本状况
总体上讲,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历经了近40年的发展后,不仅创新了经营模式,还提升了管理水平,依靠价格方面的优势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综合实力雄厚、影响力强的企业不断涌现,迅速成长。以前市场相对单一,以亚洲地区为主,现在市场范围扩大,扩展到非洲、中东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发展最快的是非洲市场,约占据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60%,具体的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楼房建筑、电力系统工程、基础交通设施等。在取得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发展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增加我国对外工程的营业收入是这些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承包的重点工程项目及其特征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前景好
跨国公司国际市场技术利用模式
1、跨国公司国际市场上技术利用收益
跨国公司在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传播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在新兴技术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投资。2010年,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丰田汽车、罗氏及微软的研发开支分别为6014,5688和5396百万英镑,分别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4%,19.4%,13.9%,这些研发支出让公司保持持续的技术垄断和竞争力,为公司带来巨大收益。公司通过技术商业化过程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并获取商业利益。任何企业都面临将自己开发或拥有的技术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问题。不管技术从哪里获得,如果缺乏商业运作,企业就无法获得预期利益。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利用技术可以为其带来以下利益:
(1)获得丰厚的收益。一些企业在母国利用新技术获得成功,在技术进入成熟期后推动技术或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为企业获利创造空间。由于技术是一种创造性智力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国际技术市场竞争性差,使技术价格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垄断优势的技术提供方以垄断高价出售技术,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出售和转移技术所得成为许多创新型跨国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如IBM和陶氏化学等创新型企业每年可从技术许可中获得上千万美元的收入。当然,也有许多企业因为技术市场不完善导致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在技术许可中没有获得收益。
(2)获得战略利益。包括建立产业标准或建立获得外部知识的渠道。在国际市场利用技术可以帮助跨国公司获得有关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价格、市场规模、顾客喜好、替代产品等信息反馈。这些是跨国公司制定技术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也是其实现技术领先和技术优势的根本立足点。
(3)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周期缩短的趋势,技术生命周期已经减少至1~5年。电信技术的持续改进影响了企业内部运营、营销、生产和最终产品服务的分配方式。企业必须考虑这些变化以获得竞争性适应能力。单个部门往往难以长期垄断新技术成果,只有不断投入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创新产品和技术,才能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而原有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许可、技术转移等方式寻找其它市场加以利用,从而有助于企业将自身的技术优势与世界各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有助于企业保持技术活力和领先优势。
2、跨国企业国际市场技术利用模式
根据技术是否在企业边界以内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利用其拥有技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跨国公司在产权和控制权范围内对海外分支机构的内部技术利用;二是在跨国公司产权和控制权范围之外利用技术,即外部技术利用。
知识经济下知识产权冲突问题及策略
一、我国知识产权摩擦问题的概述
在当今的世界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WTO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立法规范,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准则,使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强制性。下面,以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对象美国、欧盟、日本为例,阐述我国知识产权摩擦的现状。
(一)中国与美国的知识产权摩擦
1.“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
“特别301条款”是美国在《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中所做的增补,专门针对那些美国认为没有对知识产权提供充分有效保护的国家和地区。美国会每年“特别301评估报告”,对美国的贸易对象国的知识产权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就其存在问题的轻重,可分为三级,分别是“观察国家”、“优先观察国家”以及“306监督国家”。列入“306监督国家”名单的,美国可不经调查自动发起报复措施,列入“优先观察国家”名单的国家不会立即遭遇来自美国的贸易报复,但是美国会在未来的一年内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双边磋商,迫使其修改相关政策。“337”条款起源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其主要是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而设立的,尤其重视对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保护。遭遇337调查的企业一旦被裁决侵犯了申请人在美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企业将会遭到制止甚至驱逐。337条款过分强调了对知识产权权益人的利益保护,漠视了知识产权原有的公益性特点,这与TRIPS协议的平衡原则相差很大,不利于科技成果的全球普及和共享。
2.中国与美国的知识产权摩擦
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摩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升级,为此,美国修订了“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在对外贸易中,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从1991年美国第一次对中国就知识产权问题启动301调查,到2013年5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2013年特别301报告”中,我国已经是第九个年头被美国视为“优先观察对象”。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在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更多地动用了337条款,将制裁的对象转为中国的企业和公司,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1986~2004年期间,美国对中国启动了39项337调查,占该时期美国337调查数据的13%。在39项案件中,33项涉及专利侵权,占85%。2005年,美国对中国启动了近10项337调查;2006年,我国出口的便携式蓄电池、墨盒也遭受了美国不同程度的337调查;2010年中,美国58起337调查案件中,有19起涉及中国企业,占到总数的1/3,均涉及专利侵权;2012年2月,美国又对中国的13家公司的平板电脑、照相手机及其他手持图像捕捉和传输设备、激光打印墨盒及组件、可调节荧光灯及其产品等启动了337调查。2012年6月2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电子成像设备启动337调查,主要涉及移动电话、台式电脑及其他具有成像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国的华为科技公司、华为科技(美国)公司、中国中兴公司及中兴(美国)公司被列为本案的强制应诉方,201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出口到美国的碎纸机及相关产品、手机触屏软件产品、3G/4G无限设备及相关产品启动337调查,中国均有企业涉案,称其相关产品侵犯了在美注册的有效专利,并有可能受到美国的有限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以上数据都表明多年来中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和受害国。
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及防范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就开始飞速推进。当前我国的市场战略强调“走出去”,不少国内企业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积极进行跨国并购,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成因,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前期财务风险。国际并购是一种国际投资方式,对于采取此战略的企业而言,制定企业战略需要足够的经验教训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企业计划的实施,其成功与否最终反映在财务数据中作为一项总结,必须首先确保企业此次收购的内容与企业本身的兼容性,为了增加整个企业的规模和技术影响力要注意前期财务风险的防范。其次,合并融资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合理评估有关当事方的财务状况以及对资金的规模和来源进行精确的估计来把握,确保并购顺利进行,其中融资业务可以被认为是并购双方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合理准确地评估所涉企业的价值是合并的基础,在投资范围内双方商定的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信息的完全对称几乎是不可能的,目标企业的估值可能是由于两个因素出现偏差,商品生产的风险由于国家政策的多样性、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以及并购双方对企业财务方面的看法不同最终造成诸多差异。很多国内企业对国外业务的研究还不够,没有有效的跟进调查,并且距离掌握国际企业并购规律存在明显的差距。相关企业无法确保在证券市场上获得的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于非上市企业而言。企业高估风险、故意隐瞒损失等使获取准确信息变得困难,并增加了财务风险。目前,在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法都可以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但有优缺点:市值方法可以反映有关企业的每月市场容量,这是客观的指标,但当目标企业的活动水平不能合理地与同类企业相对应时,该方法将难以实施。考虑到账面价值方法业务成本的优点是使财务信息易于访问和易于计算,但是它不能评估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合理的估值和规定性的产品的当前价值主要取决于主观因素,因此缺乏客观性,这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转换其未来的回报水平。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期财务风险。在并购实施阶段,主要的财务风险可归纳为融资、支付和货币风险。企业并购通常不涉及股权融资,对于满足并购的需求而言,这些通常并不重要,必须通过发行股票或金融贷款予以补充,但这些都使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利息压力,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压力。如果目标企业在合并后无法获得短期利润,则还需付息并增加财务风险。支付利息的风险是财务风险的一种,是指当企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时,付款条件变更导致现金付款减少,企业的流动性也让股权风险给企业投资者带来损失,货币风险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购成本。当出现买方谨慎考虑的情况时,购股收购的付款条件不会给购买者带来大量现金流出,但会导致先前所有权益的结构发生变化,并且可能会稀释先前股东的权益。购方通过减少债券来降低财产风险时,如果转换之日的股票价格高于当时的市场价格,这将增加融资成本。有关企业的股东不愿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对获得稳定的优先股红利没有吸引力。
(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期财务风险。后期财务风险与整合阶段相关的财务风险本质上是衔接关系,收购后跟进业务相关的财务风险在国内外财务体系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如果没有及时协调,不能促进并购双方资源之间的协同,风险就会与先前并购的融资风险有关。合并时所涉及的企业可能遭受摊薄股份价值的损失。企业通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收购合并时,收购程序中的证券投资融资形式可以有多种,它必须处理不同方式固有的风险,并且承受与不稳定资产和企业重组有关的风险,鉴于目标企业资产的多样性,作为目标的企业合并和收购可能无法适应当地管理,目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弱以及管理层未能立即采取行动。过度清算其不必要的资产使目标企业无法获得理想的结果,企业与合并阶段相关的财务风险既来自先前的融资活动,也来自合并后的企业资产结构。
二、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财务风险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