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贸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海外贸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海外贸易

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无国界化。在讲话中具体提到了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包括参观珠海中医药产业区提出了目标,各种学科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现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提升中医药海外发展水平,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很多中医药学院中的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还存在不重视、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中医药学院应该加快整合师资力量,提高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视度,同时借助校外资源,使中医药教学与商务英语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其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我国中医药海外发展事业培养杰出的英语人才,才能真正让我国的中医药海外发展事业走出去,也才能更多地引进国外先进的中医药技术,为提升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海外拓展;商务英语;协同发展

高校教学团队有责任和义务提升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商务英语的教学创新,教学团队应当对教学理念和思想不断推陈出新,为高校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只有教学团队密切配合,教学工作者之间共同研学,示范教学,高校才能输出更加高精尖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密不可分。

1中医药高校提升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志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我国中医药的海外发展,通过中医药的海外投资及海外中心的建设带动中国中医药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其发展对中医药学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具备出色的商务英语技能,要了解国家对中医药海外事业的总体规划,还要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及实践基础。这就要求中医药学者们必须跨学科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能够与外国学者和商人进行流畅的沟通和交流。国家对中医药海外发展的重视和政策为中医药高校的英语教学发展提供了契机,相对其他高校而言,中医药高校的英语专业更加受到重视和青睐。同志指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高校的教学团队必须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培养中医药学水平和商务英语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医药高校将英语专业和中医药学专业相结合,一方面为我国培养了一批英语水平高的专业的中医药学者,促进了我国中医药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医药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这样跨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为高校也为国家提供更加高精尖的优秀人才。

2中医药高校商务英语团队建设的问题

(1)不够了解国家对中医药海外拓展建设的政策及重视程度。作为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者应当及时关注国家的商务活动,了解国家海外拓展事业的动向。因为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也有很强的实用性,没有商务英语的支撑,任何国际贸易及海外发展都是无稽之谈。但是目前中医药高校的英语教学团队普遍存在只关注商务英语本身,并不了解国家对中医药海外拓展的最新动态,对其缺乏敏感度和重视度。这就导致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的目光短浅和视野狭窄,缺乏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长远意识。(2)商务英语教学师资力量差。目前中医药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普遍存在年轻化的特点,缺乏经验老、学历高的教师,因此缺少科研工作的带头人。特别重要的是,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中大部分都是纯英语的教学工作者,是商务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学工作者相对占比较少,造成整个教学团队教学人才比例不恰当。商务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差,导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遇到了瓶颈,提高中医药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建设迫在眉睫。(3)商务英语教学的纯语言教学与商务教学未能有效结合。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团队中纯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者较多,而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者较少,造成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纯英语专业的教师缺乏商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英语能力相对较差。导致整个商务英语教学团队有理论知识,但是未将英语这门语言付诸商务实践。然而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海外贸易的拓展,对中医药高校人才的要求是既要有专业的英语语言知识、国际贸易相关事项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基础。因此将这三个学科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进行跨专业人才培养,才能满足国家中医药海外贸易拓展战略对人才的要求。

阅读全文

茶叶对外贸易中的商务英语教学

摘要:茶叶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特色产品之一,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离不开商务英语的助力。本文结合商务英语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探讨了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并就茶叶对外贸易中商务英语教学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茶叶;对外贸易;商务英语;教学

作为茶的故乡,中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匹及的茶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茶产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逐年递增,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茶叶对外贸易的壮大过程中,商务英语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为茶叶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就各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现状而言,有关茶叶对外贸易的交际内容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结合茶叶对外贸易探讨商务英语教学策略,以便使其在茶叶对外贸易中发挥事半功倍之效。

1商务英语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随着茶叶对外贸易的逐步发展,商务英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其不仅奠定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还是拓展海外茶叶市场、促进茶叶品牌跨境推广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商务英语奠定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在茶叶贸易中,海外市场占据了主要地位,其贸易数额为国内市场的数十倍之多,可见,开拓海外市场、推进茶叶对外贸易乃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茶叶对外贸易中,与海外茶商深度的商业交流必不可缺,也是达成交易的必要一环,而普通英语难以对茶叶贸易中所涉及的诸多专业词汇加以表达,因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商务英语的助力与支持。商务英语是拓展海外茶叶市场的重要工具。为了促进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拓展海外茶叶市场,使茶叶贸易不再受到地域、国境限制,而在全球广泛而深入的发展。为了同全球各国贸易相接轨,商务英语是必需的跨文化交际工具。商务英语是促进茶叶品牌跨境推广的有效途径。我国茶叶不仅产量大,而且品种多,龙井、大红袍、碧螺春、毛尖、铁观音等品种蜚声中外,成为茶叶对外贸易的首选。虽然茶叶出口量可观,但从品牌构建而言,国内名茶与西方国家茶叶品牌相比,商业价值层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打响我国茶叶品牌成为茶叶对外贸易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课题。而商务英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商业活动交际方面,还体现在茶叶贸易开发阶段对茶叶品牌的跨境宣传与推广方面,借助商务英语的推广,可吸引大批海外企业投资,争取更多资金提升茶叶知名度,促进海外市场拓展,如此良性循环之下,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2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各大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阅读全文

跨境电商与外贸企业贸易增长探究

跨境电商作为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新方式与新手段,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以及拓展更多销售渠道,能够全面加强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品牌竞争力。跨国电子商务能够实现传统贸易的展示、谈判、支付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为跨境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便利的环境。尽管跨境电商在我国贸易增长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并对外贸增长也产生了影响,但是其自身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跨境电商与外贸企业贸易增长的关系问题,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跨境电子商务按其进出口贸易的不同可分为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跨境电子商务两大类;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B2B和B2C跨境电子商务[1]。当前,我国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2B、B2C两种。在跨境电商B2B交易中,卖家公司主要利用电商平台进行产品宣传和广告宣传,其他交易、报关等环节均在线下完成,所以,B2B模式实质上是传统的外贸模式,被纳入了中国海关统计;而B2C模式下,卖家公司主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个人用品,交易对象主要为国外消费者群体。本文将对跨境电商与外贸企业贸易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总体概况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和电子支付已无法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电子商务的不断出现,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模式,使用者可登录电子平台,通过手机或电脑平台进行跨界购物,无时空限制,目前这一采购方式已成为主流。跨国电子商务中的B2C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跨境电商的即时性和全球化,利用B2C商业模式,全球买家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方便地进行搜索,这样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潜力和长期、小型的客户基础,也为公司的外贸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2]。B2C商业模式也能通过市场调查及时获得商品和消费者的信息,使生产模式和产品设计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跨境电子商务有别于传统的贸易流程,采用B2C模式,可以直接向国外客户销售产品,无须经过中间商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公司销售利润。

二、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4年起,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政策,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体系,并未为我国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造理想的政策环境[3]。这也使得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我国外贸企业深受税收制度和海关监管制度的制约,不仅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而且也给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在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动力,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对外贸易方式,对我国的国内税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传统外贸不同,跨境电子商务具有无纸、无形的特点,这极大地增加了国内税收的难度,使传统税收制度难以适应电子贸易交易环境的要求,导致关税流失严重。

三、增长关系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高、增长速度快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水平高、活动多;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低、增长速度慢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低、活动少。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关系。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大大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阅读全文

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策略

[摘要]中小外贸企业对于促进武汉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全球最大自贸区RCEP的起航,为武汉市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契机。但纵使武汉市集聚了政策、交通、人才、产业、营商环境这些优势下,中小外贸企业也难免在人才匮乏、商品同质性强、物流成本高等方面出现问题。基于此,提出中小外贸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强化品牌建设、做好网络营销、科学选择物流来抢占市场先机,扩大市场份额,获得市场收益。

[关键词]RCEP;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

一、引言

中小外贸企业对于武汉市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些企业在解决人员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弥补细分市场、增加财政税收都贡献出自己不菲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龙争虎斗,谋求发展。武汉市在疫情发生后,传统出口渠道遭受重创,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已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选项。数字技术不断降低贸易门槛,让大批创业者、小企业投身其中,经营多国市场、成为微型跨国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突破口,成为武汉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谋求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方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RCEP涵盖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47.4%,是全球涵盖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领域方面,体现了一个互惠互利的平衡状态。RCEP与“一带一路”成员国上有一定的重叠,但RCEP更是“一带一路”的加强版,将规划建成“一带一路”上最大的机制化、一体化合作平台。RCEP将为武汉中小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充足的条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带来科技创新升级和区域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二、武汉市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武汉作为科教、文化和农业大省,是一座集海陆空各种交通优势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居中而达全国,科教实力雄厚,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1年,武汉市进入第一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名单,这是对武汉市电商发展的充分支持,旨在打造成为内陆腹地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品交易展示中心、货物集散分拨中心。2020年,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武汉获评“跨境贸易标杆城市”的称号。截至目前,武汉共有两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分别是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和汉口北市场群电商基地,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家和示范企业22家。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尤其是疫情后,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外贸出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根据武汉市商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仅8个月武汉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随着本地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武汉智造”正通过电商渠道出口到海外,全球消费影响力不断攀升的同时,也为武汉外贸创新发展打开了新路。汉口北在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外贸新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吸引2000多家市场商户备案外贸出口,160多家出口企业入驻,成为帮助武汉中小企业商品、服务走出国门的重要平台。为方便武汉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还新建鄂州民用机场提供国际航空货运,提升航空口岸国际货物集散和分拨能力,弥补内地跨境电商出口的物流。武汉市的中小企业由传统的线下渠道转型向海外跨境销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目前最广泛的模式有B2B、B2C两种。B2B模式下,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境外企业达成交易后,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直接出口送达境外企业;另一种方式为境内企业将出口货物通过跨境物流送达海外仓,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实现交易后从海外仓送达购买者。B2C模式下,中小企业通过亚马逊、速卖通、eBay、Lazada、Wish、海外国家本地等平台,向全球的消费者提供实惠的商品。在RCEP背景下,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给武汉市中小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21年4月,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5月,提出13项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产业链供应链;9月,从强化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继续加力;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三、武汉市中小外贸企业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

阅读全文

我国本土企业国际贸易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将产品推广到其他国家地区。本文提出,为了提高我国本土企业对外贸易销售效率,应当构建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支高效率复合背景的海外贸易团队,不断加强现有产品服务的创新以及充分发挥国家与行业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对外贸易;销售;本土企业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众多的企业,不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命力。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上升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力度不断增加,许多本土企业都纷纷将战略目标扩展向了海外市场,积极将本产业的产品与服务推向更多的国家与消费者。在开展国际贸易销售的过程中,我国本土企业仍然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我国本土企业国际贸易问题分析

(一)信息流通不顺畅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本土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生存,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往往将国内市场,甚至企业当地市场作为主要销售场所,许多大企业为国际零售巨商开贴牌制造,也有许多小企业踏上了山寨模范的道路。我国本土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这导致企业在对外贸易销售活动中,不了解如何推销自己的商品,也不够重视国际市场信息,对自身的特长与劣势都没有良好的认知与把握。在此背景下,许多本土企业面临市场信息缺失的问题,生产的商品以及提供的服务甚至都是国际市场已经淘汰的产品,无法吸引海外消费者的注意力。此外,随着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不断提高,许多本土企业只能通过中介公司才能打入国际市场,一旦遇到较大的市场变动,将会承担巨大的损失。

阅读全文

企业产业链贸易财务风险管控

一、国有企业产业链贸易面临的财务风险

1.出口贸易汇率风险增加

尤其西方国家为了避免对本国的业务造成巨大冲击,就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采取制裁,导致人民币不断升值。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出口贸易利润率都在5%以下,同时我国的出口贸易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整体的附加值较低,产品的创造能力不足,很多的产品处在贸易产业链末端,导致经贸企业的利润很低。在加上人民币汇率一直上升,导致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不断增加,使得外汇收入不断缩水,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2.成本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政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做好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再补贴等刺激措施。另外,我国食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得我国出现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在加上国际大宗商品的上涨,从而导致出现输入性的通货膨胀。随着货物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企业出口业务的空间。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风险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欧美等国家就会通过各种形式,挑起贸易争端,具体包括特保调查、反补贴等手段,还有建立各种技术、环境以及绿色壁垒等。就目前而言,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呈现出金额庞大、涉案次数多的特点。因此,我国国有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发展机遇,为产业链贸易创造良好的条件。

阅读全文

出口信贷保险对外贸发展方式的作用

 

2011年10月24日至25日,总理在天津调研时指出,“要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好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的作用,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作为国际规则允许的外贸促进工具,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在促进对外贸易与投资、支持企业“走出去”、保障出口收汇安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等方面,都发挥了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审视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最重大的课题。在外向型经济仍占我国经济较大比重的现实情况下,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对外贸易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   一、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是我国对外经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s,AgreementonSubsidiesandCountervailingMeasures)相关条款,政府或政府控制的特别机构针对出口产品成本增加或外汇风险计划而提供出口信用担保或保险,原则上是被允许的。200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明确将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信贷、出口退税列为支持外贸出口的三大政策。与其他出口支持政策相比,出口信用保险具有“国家投入少、拉动作用大、杠杆效应明显”等优点。随着其功能作用不断拓展,专业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我国外贸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用发挥也越来越充分。1988年,为鼓励机电产品出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增加外汇收入,国务院决定,参照国际惯例开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在发展初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并没有形成规模,截至2001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机构总共承保出口信用保险179.8亿美元,年均承保额不足14亿美元,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促进效果不大。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通知,批准正式组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Sinosure),专业承办我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同年12月,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第7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挂牌营业。2002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上升到27亿美元。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政策性贸易信贷贴息以及其他一些传统优惠性出口扶持政策受到的限制日益增多,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口信用保险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重视。以美国为例,1984财年至1998财年,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Bank)直接贷款业务的比重从74%降为不足1%,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业务的比重从26%上升到99%。另一方面,由于外贸出口的粗放式增长,中国成为了贸易保护的重灾区,中国企业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及诉讼越来越多,倒逼中国外贸出口转型:对内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对外则要遵循国际惯例,这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步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2008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规模增长到432亿美元,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首次超过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全球信用风险急剧上升,国际贸易遭受沉重打击。面对外部需求萎缩的贸易环境,2009年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稳定外需的6项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在鲜明的政策导向下,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迅速提高,帮助大量企业解决了“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2009—2010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保额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5%,达到2626.7亿美元,是2002—2008年七年累计承保总金额的1.8倍。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稳外需、促增长、保就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回顾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在服务国家“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科技兴贸”等外贸战略过程中,无论是在提高出口企业信用等级、开拓新兴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还是在扶持对带动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的出口和中小企业的出口方面,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均展现了强大的执行力度和明显的推动效果。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外贸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需要继续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和基本平衡。   二、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出口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外贸出口在总量上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然而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问题,已经对我国外贸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间接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货物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商品结构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并形成了绝对优势。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收入需求弹性低的特点,出口销量不容易受收入水平影响,因此在经济波动时期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且一旦形成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得以发挥,其他经济体也就难以在短期内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市场的大批量低附加值产品供应者。但是,除了劳动力要素之外,这类产品同时还依赖于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等有形要素的大量投入,并且多数以简单加工为主。这使我国外贸行业整体处于国际贸易分工价值链低端,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机电产品出口比例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所占比重偏小,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较低,这些现状非常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但市场集中度过高   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9728亿美元,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不到1%上升到9.8%,出口总额高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0.5%,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然而从市场结构看,我国的出口主要依赖于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传统市场。2010年,我国对上述传统市场出口共计9339.2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59.2%,市场结构明显过度集中,大大增加了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也让出口行业极易受到欧美市场变化的影响。#p#分页标题#e#   (三)加工贸易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其出口效益持续走低   在我国庞大的出口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据了半壁江山。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9%,高于一般贸易出口占比(45.7%)1.2个百分点。我国加工贸易解决了大约4000万人员的直接就业,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大。在为大量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工贸易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但由于两头在外,加工贸易为我国生产企业所带来的效益比例越来越低。以纺织品为例,在正常年份,??而代工的中国企业只赚取最多长期粗放式的增长,让我国外贸出口整体面临巨大挑战。对内,资源紧张、大宗商品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任何一项都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打击。对外,仅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116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我国出口占全球的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却占全球的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的75%。可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外贸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外贸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10%的加工费,对我国的出口效益带来巨大影响。   (四)外贸区域集群效应充分发挥,但加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2000年至2009年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同期进出口总额的92%,中部、西部进出口总额明显落后。东部地区经济、技术、人员素质、市场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促进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发挥了规模效应,使我国东部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领先优势,为我国经济稳步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主要由外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体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上,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欧美等发达贸易强国相比,我们在出口产业结构、产品技术含量、创新能力以及人均贸易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长期粗放式的增长,让我国外贸出口整体面临巨大挑战。对内,资源紧张、大宗商品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任何一项都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打击。对外,仅2009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116起,涉案金额127亿美元。我国出口占全球的9.6%,而遭受的反倾销却占全球的40%左右、反补贴占全球的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中,加工贸易占了1/3,多数产品以贴牌为75%。可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外贸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外贸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三、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方面的作用日渐彰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优化外贸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积极引导企业保持好现有出口竞争优势,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2011年9月,商务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优势,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推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国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在主,自主产品只占出口的10%左右,而代工的中国企业只赚取最多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帮助出口企业有效控制风险,提升我国外贸整体竞争力   经过不断的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已经由一种简单的保险产品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全方位服务,能够全程参与出口企业风险控制,把各项产品和服务有机嵌入企业出口所需的资信调查、合同签订、生产管理、出口申报、收汇跟踪、商账追收等各个环节,增强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抢抓订单的信心,全面提升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整体实力。   1.事先规避风险   通过承保前对国外进口商的资信评估、国外进口商限额管理、费率厘定等手段,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前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市场分析和买方研究,规避国外进口商的商业风险和进口国家(地区)的政治风险,使出口企业能够更大胆地开拓国际市场,并且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和交易手段抓住商机。     2.及时补偿损失   一旦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将第一时间进行赔付。2009—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共获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9.8亿美元,顺利渡过金融危机。2011年1-10月,中国企业共获得出口信用保险赔款5.8亿美元,其中,在利比亚战乱中受损的企业共获赔款超过4亿人民币,企业得以及时恢复生产,确保稳健经营。   3.全力追偿减损   借助国家主权信用和强大的全球追偿网络,2009—2010年,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两年共实现追偿收入1.37亿美元,减少了国家和企业的损失。2011年,在加大追偿力度、提高追偿技术、拓宽追偿渠道等多方举措的支持保障下,前10个月就已经实现追偿收入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7%。   (二)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优化外贸结构   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调控对外经贸活动的两大砝码是限额与费率。依靠对限额与费率的安排,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既维持着促进出口和风险保障之间的平衡,又维持着国家产业结构的平衡。通过发挥政策导向、严格风险管控、优化外贸结构等途径,最终实现外贸出口全局利益最大化。   1.支持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出口信用保险能够以政策倾斜的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发展,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2011年1-10月,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机电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高新技术、纺织品、轻工产品、农产品和医药产品等八大重点行业出口达到1410.7亿美元,占同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额的81.0%。同样的,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也是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的主要群体。近年来,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重点民族企业,如中兴、华为等,在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支持下跻身世界电信行业前列。#p#分页标题#e#   2.支持开拓新兴市场   面对我国出口市场集中程度过高的问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大力支持并引导企业开拓和占领风险较高,但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2002—2010年,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承保新兴市场业务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高于同期对四大传统市场业务的承保总额。2011年以来,我国出口到新兴市场的业务,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持续扩大,1-10月新增承保金额达到961.1亿美元,预计年底在新兴市场地区责任余额将会上升到735.3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清晰导向,有力推动了国家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联想集团、奇瑞汽车、海尔集团等一大批引领中国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不仅在传统市场地位日益稳固,也在以往难以进入的市场打开了局面。   3.协调各种贸易方式共同发展   多年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对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渗透率(承保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1.9%上升到2010年的22.8%,2011年1-10月,更是上升到了23.4%,为做强、做大一般贸易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当前,国家全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口信用保险对加工贸易出口业务采取应保尽保的积极承保政策,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6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与此同时,在支持服务贸易方面,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已经惠及文化产业、飞机维修、项目咨询、油井勘探、芯片测试等多种服务贸易出口领域。   4.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遵循信用保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首先是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几年来,出口信用保险重点支持了江苏省的光伏、船舶、轨道交通等产业,浙江省的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广东省的电子信息、家电等产业,提升了整个东部地区的产业层次和产业竞争力。其次是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加大服务网络建设,增加资源投入等方式,出口信用保险对中西部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2011年1-10月,出口信用保险在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和中部6省的承保规模达到193.2亿美元,间接推动中西部地区出口以明显高于全国同期总体出口增速的速度增长。前三个季度,出口信用保险对中部地区外贸出口渗透率(承保金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   (三)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内涵已经有了新的延伸。其中,进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推出,将对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促进进口与出口贸易平衡   面对严峻的贸易失衡形势、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以及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早在2008年国家就已经开始试点推行进口信用保险业务,为企业进口过程中的预付款风险提供保障,以此鼓励进口,缓解我国巨额外贸顺差困局。同时,我国进口信用保险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重点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以优化进口结构。国际上,其他出口主导型经济体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以韩国为例,韩国出口保险公司(KEIC,KoreaEx-portInsuranceCorporation)是世界著名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之一,2010年7月,该公司在成立18周年之际,正式更名为“韩国贸易保险公司”(K-Sure,KoreaTradeInsuranceCor-poration),在其经营范围中,明确添加了进口贸易信用保险。   2.推动对外投资与对外出口协调发展   在国际上,海外投资保险属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三大主业之一,是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通过提供中长期政治风险保险服务,支持和鼓励本国投资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份额;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整合全球资源优势,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2011年1-10月,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我国海外投资共计126.3亿美元。事实证明,用政策性保险的手段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既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纠纷,也能够带动商品、技术、劳务、成套设备出口,促进企业由单纯的产品“走出去”向产品与资本共同“走出去”转变,一方面促进了东道国资源开发和就业,另一方面还获得了长期稳定、来源多样、价格合理的资源供应保障。   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还要进一步做好三方面工作   几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出口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意识不断增强,采取的措施手段不断丰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成效逐步显现。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把握好形势,创新工作思路,深化各项工作措施。   (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一要稳定和完善财政与金融政策。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发挥出口退税政策与关税政策的调控作用。二要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增强国际话语权。要推进多边和自贸区谈判,培育我国出口信用评级体系,提高我国的影响力以及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培育一批组织化程度高、国际竞争能力强的跨国公司和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行业内有威信的商协会组织,逐步实现从价格接受者向价格制定者的转变。   (二)要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   优化贸易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包括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经营主体结构,优化出口市场结构,优化贸易方式结构。一要进一步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高效益产品出口;二要进一步做强大型企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三要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四要进一步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扶持服务贸易发展。#p#分页标题#e#   (三)要进一步推动外贸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进一步协调进出口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稳定各项进口促进政策,完善进口促进体系,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程度,用好自贸区、零关税优惠和贸易投资促进等平台,加强与重点国家贸易对接,实现贸易平衡。二要进一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发展。三要进一步协调外贸和外资、外经发展。要以发展投资“走出去”带动贸易出口,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办厂、建立全球销售网络,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海外资源开发合作,以优买优贷等政策支持大型成套设备、技术带动出口。

阅读全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研究

摘要: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其特殊商务模式和操作手段已经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诸多环节。这种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与跨境电商知识相融合,增加跨境电商在平台、支付、物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适应外贸转型升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

关键词:

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模式

0引言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3万亿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高达30%以上。《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基于介绍传统的贸易方法和手段,对跨境电商的知识涉及很少,使得课程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学生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这就给将来就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把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知识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内容相融合的必要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