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浅议
摘要: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变得越来越注重。在城市建设中构建绿色生态的理念,能够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生态平衡,并且还能够大大优化国内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措施之一就是,把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各个阶段。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和建设原理的介绍,对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展开了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基本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原理;规划设计;问题;建议
1前言
海绵城市理念对于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断构建一个更具水弹性的城市,可以明显提升城市的实际抗洪能力。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城市市容、公共交通等各个方面,结合所在地实际情况展开全面设计,以使得设计之后的城市状态,能够促进城市功能的多样化发展,形成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工作区。所以有关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及有关规划设计团队,需要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各个方面做出科学分析。
2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建设原理
根据有关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人员的科学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概念及相关原理,是广大设计人员首先应该明确的,因为这两个方面的要点,会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一个切实坚定的前提基础。只有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工作中充分利用其原理,完成之后才能够确保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体现出与生态建设相平衡的特点。
2.1概念。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引入低维护及景观可持续性的理念,避免建设后期运营成本过高,这样将具有更好地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国家愈发重视城市基础建设,城市建设规划水平也不断提升。目前,虽然城市整体规划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其中城市内涝问题就是较为棘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海绵城市规划理念能够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同时,还能指导环境友好型住宅小区的建设,打造绿色环保、舒适城市,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确保城市生态平衡。所以,应重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打造个性美观、舒适、性能多样化的住宅小区。文章深入分析了海绵规划设计理念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措施,为提升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水平、构建完善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就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吸收水分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实现水资源的贮存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城市降雨进行过滤、吸收,在城市水资源短缺情况下,能够及时将吸收、储存的水资源释放出来,为居民生活、城市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这种储存水资源的方法,既对雨水进行了有效回收,实现了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也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不会破坏生态自然平衡,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协调地下水、充分利用雨水实现对城市用水的供给。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始终坚持高效排水、有效储存水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水资源的原则,与城市海绵规划理念相结合,提升城市水资源净化与循环利用能力,促使水资源能够在城市中实现良性循环利用,从而打造个性化、功能化的城市与住宅小区。
1海绵城市理念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首要原则,即一切行为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1)对现有的自然导水系统实现高效利用,如河道、河渠等,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在保证原有的自然导水系统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与给排水系统相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对住宅小区用水的高效供应,更能净化水质,实现住宅小区水资源的良性循环,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3)重视水资源自我净化能力的提升,并采取一定辅助措施,确保住宅小区内的水资源不断得到优化。
1.2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问题
摘要:文章在解析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原则及方向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具体应用情况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为促进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科学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作为指导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居民生活环境要求的持续提高,按照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城市的差异性及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经验的缺乏,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凸显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尤其是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一种弹性应对方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将海绵城市的概念界定为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优势也逐步凸显。海绵城市模式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渗、排、蓄、滞、净、用六个方面(见表1)。通过表1可以看出,海绵城市的优势主要在于缓解城市内涝和增加城市用水供给两个方面,而这也是当前多数城市在城市化建设中给排水方面遇到的瓶颈所在。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原则
海绵城市是基于传统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与运行经验总结,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城市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发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应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摘要]现如今,城市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融入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而海绵城市正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大方向,主要针对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具有显著的雨洪水控制能力。首先就绿色生态城区及海绵城市进行概述,分析了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应用现状,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常用的生物滞留技术和透水性铺装技术,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总体思路,旨在促进绿色生态城市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为更好地贯彻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理念,在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方面,要求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优势,实现城区排水系统优化,降低路面径流水污染,提高雨洪水的控制效果,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由于传统城区路面多不具备透水性,再加上排水管线布局不合理,城区水涝现象多发,而且水资源利用率也低。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坚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理念,制订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优化选取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1生态城区及海绵城市概述
1.1绿色生态城区
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建筑节能降耗水平显著提升,使得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得以改善,而且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绿色环保的理念也得以贯彻,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当然,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仍有较大不足,建筑资源配置仍不甚合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也面临较大阻力。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既要重视城市空间布局,又要注重于绿色建筑的普及,提高城市建设资源利用率,促进城市生态更好优化。
1.2海绵城市
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的运用对策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现如今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一些排水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城市来说,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能够帮助城市很好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当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提升滨水景观的安全性以及调蓄能力。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积极探索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滨水景观;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市民对城市文化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能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基于此,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不断优化原有设计方案,不断提升滨水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海绵城市与城市滨水景观概念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城市内部水资源循环问题的重要理念,它是一个包含有许多生态处理形式的大集合,包括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在现如今的城市规划设计过程当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已经成为推动城市规划水平进一步提升、保证城市内涝问题得到充分解决的关键举措。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让人们在感受自然元素、提升城市美学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实现旱时有水、涝时排水,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对于城市进一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内部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相邻土地构成的景观内容。城市滨水区域的规划设计需要具备近距离与大量水资源形成有效衔接的特点,这也就使得对生态环境和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于地面和其他空间物体的合理规划和排列组合,从而在发挥生态作用的同时兼顾美感的设计。
2滨水景观与海绵城市理念融合中设计原则
2.1安全原则
空间治理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探析
摘要:通过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可以实现城市水问题的系统化管理,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城市空间治理的必然要求。建立海绵城市规划体系需要将土地空间规划体系作为重点,结合生态系统性和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让海绵城市规划体系的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彰显。本文针对海绵城市规划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水资源问题在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之中的整合,在把握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提升天然海绵体保护工作的质量,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依据,让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关键词:空间治理;海绵城市;规划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聚集度不断提升,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持续增加,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城市地区承载了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水土资源管理的不平衡,且相关管理机构的协调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水体黑臭、内涝灾害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以自然发展为前提,在生态优先原则的支撑下推动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整合,让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自由涵水和出水,在保障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让雨水得到积存,促进雨水的净化,让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切实提升,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海绵城市建设,是将生态化和分散化模式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打造完善的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以实现对于雨水的高效利用。而海绵城市规划不仅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向。
2国土治理背景下的海绵城市规划
海绵城市规划是一种系统化的体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背景的一种创新化理念,是一种具有法定价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在城市发展策略、管控指标、城市空间和统筹协调等多项内容中得到充分彰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以规划统筹为原则,关注统筹过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打造系统化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可将其分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及专项系统实施规划等多项内容,以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可以让海绵城市理念植根于城市国土总体空间规划部署之中,并将其视作城市发展战略,打造系统化的空间治理模型,以构建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技术城市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安全风险,如何转变城市水安全管理理念,海绵城市理论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城市水安全的成因,海绵城市在城市设计中的相关理论,以及如何运用海绵城市设计思想的内容等,从城市设计者、城市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和海绵城市建设等角度进行了政策设计,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论文指出只有在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城市设计各专业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实施城市海绵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设计;水安全
1海绵城市概念产生的背景
我国今天城市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越来越多的各级城市遭受反复的暴雨洪涝灾害,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1)城市防渗面积比例迅速扩大。随着城市人口的发展和扩张,人们对城市硬化越来越痴迷,人们将原来裸露的路面一劳永逸地封闭起来,解决了交通、扬沙、健康等问题。但这样一来,我们却让原来的土地呼吸戴着一个紧闭的面具,雨水不能顺利地渗透,一旦暴雨来袭,就会形成大量的暴雨径流,同时缩短雨水四处蔓延的时间,进而引发内涝。(2)城市排水系统的原因。城市大部分污水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络老化、维护性投资等问题。甚至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也会遇到大暴雨发生内涝,甚至导致人员死亡这样的后果。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但由于市政排水问题由来已久,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市政排水系统的建设与一个城市的地形、水文、地质、气候、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应该结合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3)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大家都知道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好处,但在实际建设中,无论是地方政府的管理者还是开发商的实际运作,都会因为一些看得见的短期效益而破坏城市生态。如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一块居住用地内有一片自然形成的湿地,开发商都是以“湖光山色”的名义,出售第一批房屋,等第一批业主入住后,原来的湿地已经被开发商填平准备建设第二个项目。业主维权时会发现,由于湿地面积太小,所以没有在规划的保护区范围内划界。但事实上,一个城市的天然水库就是由这些小块,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的池塘、河流、运河等组成的。
2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整个城市被描述为一块海绵。下雨时,城市会产生吸水、渗水和蓄水的作用。在我国,供水大多来自降雨,降雨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特别是南方地区来说,却往往是雨灾,它会增加城市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污染自然水体。海绵城市,首先是对周边自然水体影响较小,海绵城市本身的概念起源于低影响设计或开发(LID);其次,海绵城市可以保持雨水,让水循环。我国水资源不仅在地理上分布不均,甚至在同一个城市也因季节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夏季干旱、高温与暴雨交替,如果下雨,大部分雨水会被收集起来,净化成中水甚至饮用水,对保护我国的用水意义重大。建设海绵城市,参与城市设计建设的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市政给排水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宏伟蓝图。因此,海绵城市的概念必须深入到城市设计的每一个专业上。
2.1城市规划设计
园林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摘要: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研究出发,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与风景园林行业的关系,结合园林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风景园林策略,为海绵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可持续;生态;园林
1概念及其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场地规划直接影响场地的雨水径流,在我国,绝大多数项目在进行场地规划时,缺乏对雨水及自然水文循环的考虑,增加大量的不透水面,场地原有的自然水文循环被破坏,自然排水路径被改变,导致场地开发后雨水径流量加大,洪涝风险加剧[1],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表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重平衡,增加了极端气候的再现频率,不断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等问题提出的科学应对措施,其与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雨水管理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核心目标是相同的。低影响开发最早于1990年由美国乔治省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其基本内涵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3,4]。2014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继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批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指南和试点情况看,园林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紧密相关。中国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体系,已经构建了比较成熟的园林理论体系[5],创造出完善的建设技术措施和丰富的材料,深入探讨利用园林策略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促进二者共同发展,营造更加宜居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
2海绵城市建设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2.1海绵城市建设是综合性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推动。结合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可以看出,全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显然也不同。因此,由规划引领确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片区的径流控制目标,建设、水利、园林、交通、市政、环保等多部门联合开展,才能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主任工程师任心欣在建设部举办的海绵城市培训会上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就水论水的事情,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单一的部门很难将这项工程推动。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是系统性的,单一的技术很难实现既定目标,将“渗、滞、蓄、净、用、排”几方面技术配合实施,才能更好地实现建设目标。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项目,选用的技术措施不尽相同。如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坡度较大、岩石多、土层较薄、汇水快,雨量较充沛,无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在低影响开发建设中更侧重于渗、滞、用和排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