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古筝音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古筝音乐教育

古筝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现状

古筝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一种,在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经过历代文人、艺人的创造与革新,其演奏曲目与技法逐步完善,并形成了特定的古筝流派。21世纪以来,传统的古筝音乐以及古筝技法有了很大发展,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为了传承古筝技术、追求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结合,众多高校推行了很多技法。如何在新时期发展并普及古筝音乐,是摆在古筝音乐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古筝艺术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何涛宏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该书能帮助读者了解古筝的发展历史,了解古筝的传统演奏技法,进而深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传承古筝文化。该书包含六章。第一章认识古筝,了解古筝的概况,古筝的种类及各部件的名称,古筝的定弦与转调,古筝的系弦及护理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古筝的演奏姿势,主要包含勾、抹、托、打、劈,其中《笑傲江湖》《菊花台》这两首曲子基本涉及以上技法,古筝的演奏姿势还有小撮、大撮,代表曲目有《卖报歌》《小兔子乖乖》《春花秋月》。第三章主要讲述花指、刮奏,代表作有《一分钱》《绿岛小夜曲》,还包含花指、刮奏、颤音、揉弦、4-7变音、按音、上滑音、下滑音、双手练习、分解和弦与琶音、泛音、摇指等基本演奏技法。第四章主要介绍一些练习曲,这些练习曲包括初级练习曲、中级练习曲、高级练习曲。第五章介绍了一些流行歌曲,如《荷塘月色》《一帘幽梦》等这些歌曲的古筝技巧。第六章包含十小节,主要介绍了一些乐曲,如《齐步走》《平湖》《西厢词》《渔舟唱晚》《春苗》《洞庭新歌》《春江花月夜》。该书从最基本认识出发,到古筝演奏姿势再提及一些演奏技巧,最后介绍一些曲目的演奏技巧,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该书希望弹奏者能够以古筝作为媒介,了解我国博大优良的民族传统,充实自己,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该书主要特色是在每一首乐曲之前都附有一篇诗词曲,供学习者吟诵,通过吟诵这些国学经典,感悟经典,在国学氛围的滋养下开启智慧,知善恶,养德能,让弹筝者不只是弹音符,而是在学习古筝的同时感受音乐、感受国学魅力,体味到真正的快乐。该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古筝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古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秦朝开始流行的古筝,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中国,古筝作为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近代以来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谈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古筝是一件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书写了很多绝美的诗句。古筝弹奏,既能体现出气势磅礴的场景,又能表现出婉转细腻的情感与曲调,它的音色时而纯洁淡雅,时而婉转动听,时而低声沉吟,时而气势磅礴。回顾发展历史,古筝的形态从最初的古筝五弦到十二弦,唐以后加至十三弦,至明代后又变为十五弦,到如今是二十一弦、二十四弦等;演奏方式从弹奏、轧奏、一手弹、滑、揉、按、颤动双手弹到双手摇等一系列的转变,弹奏方式以及形态的变化,证明古筝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音乐者从传统古筝的临摹到现代筝曲的创新,再次证明了古筝的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古筝分为了多种流派,统称为南北两派,细分为九派,分别是山东筝、陕西筝(秦筝)、河南筝、浙江筝、潮州筝、客家筝、福建筝等,涉及地域广,可见古筝的艺术魅力是源源不断的。该书提出,随着古筝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实际教育和推广中,古筝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只注重个体演奏技术,忽视了集体演奏的培养。古筝教育往往采用“一对一”教学,这种方式高投入,低产出,而且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一旦与人同台演出,就会手忙脚乱。第二,忽视古筝作品的文化底蕴,一味地训练专业技能。很多古筝乐曲与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如《满江红》《霸王别姬》等。古筝体现了很浓厚的地域文化,古筝艺术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第三,强调学生呆板练习,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过分注重古筝的考级,忽视学生的领悟能力。古筝不是一两天时间就能学会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需要持之以恒地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当代古筝音乐教育传承

目前,人们弘扬古筝文化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大型的演出表演,如春节联欢晚会;二是中外大型古筝比赛,主要目的是让古筝这种传统乐器走向全世界;三是古筝艺术家在各地开音乐会、专题讲座等;四是古筝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加入流行元素,融入电音元,使古筝的发展更加多样化。该书提出当代古筝教育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高等学校的古筝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内涵建设不足。二是社会古筝教师资质不规范,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专业院校的教师,有些是民间古筝音乐爱好者,民间爱好者往往演奏技巧和理论水平不够。三是古筝音乐娱乐化严重。传统筝乐传播狭隘,在当今宽松的音乐产业化背景下,为了迎合观众对流行音乐的追捧,有些格调不高或者艺术水平较低的古筝音乐登上大型舞台。当代古筝音乐要传承下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加大古筝音乐的宣传力度。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鼓励各大媒体对古筝音乐进行宣传。第二,拓宽古筝音乐的传播渠道。相关部门应利用手机、电脑、商场等进行广泛传播,让古筝音乐广泛深入人心,融入大众生活。第三,完善古筝音乐教育体系,加大经费投入,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准备充足的教学器材。第四,号召大众正确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地位。古筝音乐有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优秀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五,加强古筝艺术的研究。古筝演奏技法和弦制等方面尚未规范统一,相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力,搜集、整理、研究流散在民间的古筝音乐文化遗产。这项任务艰巨复杂,需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第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位置,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增加学生学习古筝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艺术实践活动。第七,古筝音乐教育要注重教材建设,不能局限于古典的筝曲,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点。基础性训练类的教材应主要关注技术性的内容,练习曲的教材应以技术与技巧方面的内容为主,重视对传统曲目的学习与训练,注意教学内容选择的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八,古筝教育要注重智力、德育的培养。高校除了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概言之,该书详细介绍了古筝艺术浓厚的文化底蕴,介绍了基本技巧以及一些代表性曲目,对于不断发展的古筝音乐艺术来说,很有借鉴意义。目前,古筝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现代的古筝学习者尤其是教育者应该牢固掌握传统文化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担当起保护与传承这门艺术的责任,使古筝音乐艺术发展得更加欣欣向荣,进而达到新的高峰,焕发出新的生命与光辉。

作者:赵岚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阅读全文

古筝音乐教学改革思考

【内容摘要】古筝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古筝艺术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及文化修养。本文着重分析了音乐教育中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古筝教学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音乐教育中古筝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提高音乐教育古筝教学质量,加快音乐教育古筝教学改革。

【关键词】音乐教育;古筝教学;教学改革

古筝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巨大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十分注重古筝教学。然而现阶段,由于音乐教育中古筝教学只注重教学进度,强调筝曲传授和训练,导致古筝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古筝教学质量不高。在新课改要求下,音乐教育为解决古筝教学问题积极探索古筝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优化古筝教学,而且对音乐人才培养意义深刻。

一、古筝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没有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目标,仅仅将古筝知识和古筝演奏技能作为古筝教学的目标,过度追求古筝曲目的难度和古筝演奏的技巧,缺乏对学生舞台表演经验的重视和学生音乐排练经验的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对于古筝课程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仅仅将古筝技能和古筝知识作为学习目标。长此以往,学生文化积累欠缺,综合素养提升难度较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艺术修养、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单一。目前,有些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师中心的教育方式,教学内容单一,仅仅局限于古筝教材中,要求学生对古筝教材知识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对古筝知识的主动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敢在古筝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难以开展主动学习,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并且,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对现实艺术中古筝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古筝知识结构不完善,难以适应当前古筝艺术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现阶段,很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古筝教学都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或一对一单独辅导的模式,教师只注重对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古筝文化的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古筝艺术在音乐教育中脱离了文化,难以通过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吸引学生,学生无法探知古筝艺术中的文化内涵,导致学生学习到的仅仅是古筝演奏而不是古筝艺术。并且,由于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对古筝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没有组织学生对古筝艺术进行合作探究,古筝教学互动不足,学生缺乏古筝学习主动性,古筝教学效果较差。

阅读全文

高中民族音乐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对高中民族音乐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思考

1.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兴趣不高

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特点,按照西方乐理编制的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无法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不可否认,在流行文化泛滥的大背景中,学生很容易被流行音乐吸引,很少正面接触民族音乐。正因如此,学校更应起到应起作用,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懂得欣赏,并学会领略民族音乐之美。这也是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教学情感僵硬是教学实践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

2.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并没有建立起与高中民族音乐教学内容相适合的教学评价体系,给民族音乐正常教学活动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同时给教师与学生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不便。

二、改进高中民族音乐教学的若干建议

阅读全文

奥尔夫教学在古筝教学中应用

摘要: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就以其开放性、原本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特征,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广泛应用到音乐教育各领域和各门类,并起到了积极效果和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研究,并将其引入到古筝教学中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着眼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发展,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访谈、参与观察和教学实践等多种研究方法阐述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与教学特征、奥尔夫教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沿革、奥尔本教学理念对古筝教学的重要意义,讨论分析奥尔本教学理念在古筝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理念;古筝教学;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笔者之所以选择奥尔夫教学理念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课题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出于对自身学习背景、学习经历、教学实践和学科兴趣点的考虑。尤其是在进行了系统的乐理知识学习和古筝演奏的实践后,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将奥尔夫教学理念引入古筝教学,力求为现当代的古筝教学模式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笔者发现国内外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研究内容来看,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已广泛应用到了舞蹈、钢琴、歌唱、表演、器乐等等方面[1-2]。相对而言,将奥尔夫教学理念引入古筝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这也正是本论文研究的价值、目的和意义所在。通过广泛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论研究,针对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发展,将奥尔夫教学法和其他优秀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古筝教学当中,并进行大量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3]。

二、研究目标及主要特色

选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访谈、参与观察和教学实践等多种研究方法阐述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与教学特征、奥尔夫教学理念在中国的发展沿革、奥尔夫教学理念对古筝教学的重要意义,讨论分析奥尔夫教学理念在古筝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提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主要特色有:(1)对奥尔夫本土化研究的一次重构;(2)为奥尔夫与新的教育理论进行链接;(3)借奥尔夫的本土化研究发现自我,改进和发展教学实践。

阅读全文

古筝教育和审美探讨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人们对美的体验并未发生变化。不论在人类文明史上,还是在艺术发展史上,审美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我国音乐教育角度来看,古筝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乐器,和审美教育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高校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就要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本文对古筝教育和审美教育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审美教育对古筝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并对教育方法展开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古筝;审美;教育

在音乐艺术体系中,古筝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筝艺术受到音乐美学的深远影响,所以,古筝教学要与审美教育密切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古筝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将审美教育和专业技巧进行巧妙融合,为古筝教学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古筝艺术的魅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古筝提升审美能力,激发自己追求美的强烈渴望。

一、古筝教育的现状

古筝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古筝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特点,具有时代性,是人们精神面貌的良好体现。从20世纪开始,古筝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多个艺术学校陆续设置了古筝课程,古筝教育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随着各大院校普遍设置古筝专业,为古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古筝的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出现了一批古筝水平较高的艺术家和作曲家,他们为古筝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各大艺术院校陆续设立古筝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古筝的传播途径,使越来越多的古筝艺术家融入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了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越来越多的现代古筝新曲开始出现,这些作品采用了新的创作技法,使古筝曲目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过去,古筝作品是民间自发的集体性的创作成果,而当今的古筝创作具有专业性特点,古筝创作进入个人化时期。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传播,古筝在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其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对精神文化产品有更高的追求。从20世纪末期开始,古筝艺术开始广为传播,成为十分热门的艺术形式之一,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筝专业培训学校,相关的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古筝培训成为热门教育培训项目,古筝培训机构获得了良好发展。

二、古筝的传承过程与特点

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步入了第一个高潮,此时的秦筝、编钟和编磬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深受人们的欢迎。在该时期,筝是融祭祀、礼仪和民间娱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乐器,应用十分广泛。先秦时期的音乐深受孔子礼乐思想的影响,孔子十分注重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汉魏时期的筝乐思想开始朝系统化方向发展,“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该时期的古筝教育主要进行技巧练习和人文熏陶。在该历史阶段,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自我修养和行为自律完成。到了唐代,筝乐深受人们欢迎,这与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有密切关联。在该时期,社会上有数量繁多的筝乐演奏者,在整个筝乐演奏者群体中,家伎和商业乐伎占据较大比重。同时,该时期筝乐传承主要依靠民间的自发活动进行,这一阶段的筝乐传承对筝乐在之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朝时期,民间的音乐文化发展走向繁荣,筝乐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筝乐的传承方式相对较多,不但通过家庭进行传承,也在人口密集的酒楼中传承。但是,在酒楼中筝乐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家庭中则是师徒相传这一形式进行传承,传承内容以技艺、曲谱等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筝乐被运用于说唱音乐中,主要通过师徒相传的途径进行传承,也有家庭传承、筝友传承等方式,传承的途径十分广泛。清末时期,筝乐发展没落,被视为俗乐,相关艺人地位下降,筝乐发展步入低谷,许多筝谱和技巧方法丢失,古筝文化发展停滞。步入20世纪后,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包含筝乐在内的民族音乐也开始复苏。此时,许多音乐流派在民间出现,并举行相关活动,使古筝文化获得进一步发展。

阅读全文

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

摘要: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对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获得技能上的提升,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此,本文对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并分析相应的落实路径,提高古筝教育在中小学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古筝教育;中小学课堂;可行性;落实路径

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引入古筝教育能弘扬民族音乐,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音乐传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一、古筝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古筝教育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历史的逝去,现代生活的物质化,人们执著于对利益的追逐,已经渐渐地淡漠了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繁衍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课堂中实行古筝教育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古筝教育帮助学生开发大脑,挖掘潜在能力

阅读全文

关于古筝商业化社会教育探讨

古筝教学商业化的不足

1.师资水平方面

所调查的教师中学历不同,社会阅历教学观念大不相同,他们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情意等三个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人不熟悉古筝门派分类和我国古筝各派别的独到技艺,对古筝发展缺乏了解,多混沌式教学;对很多古筝演奏技艺和古筝基础知识缺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整合的教学能力;知识面较窄,不能把古筝知识和音乐其他相关知识交融,不注意音乐之间交叉关联的特性,如固定 、首调音高概念的养成,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责任心不够,课前准备不够课后缺少教学反思。

2.学校办学方面

教学过程大多数是集体教学,没有因材施教,课堂上课人数多老师照顾不到;教学方式变革相对滞后,没有运用新科技和其他多媒体手段,学生缺乏听觉的训练,没有养成对美音的基本评价标准;培训途径单一,只有学校课堂式教育,教学模式固定不发散,缺少音乐实践活动。

3.学习内容角度

商业模式过于浓重,盈利性、目标性太强,过分追求考级、琴艺程度,导致古筝教材的难易程度跨度大,甚至不能衔接,起到了揠苗助长的作用;市面上各种琴学书刊众多,缺少从始自终系统的教程顺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琴者的选择。

阅读全文

民族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是支撑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所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可以提升当今年轻人对民族的自豪和认可。文章通过对民族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内涵、优势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学音乐教育提升民族文化的战略,希望对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大学音乐教育;音乐底蕴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物质基础和文化领域,两者共同发展,齐头并进才能达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振兴,而音乐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把民族文化与音乐相结合,并且有效的普及和推广,是当今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

一、民族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中国的历史悠久,为我们留下了沉甸甸的文化宝藏,而音乐作为贯古纵今的文化形式一直是人们精神文化的支撑,在经济科技发展的今天,音乐作为年轻人释放性格的产物后,在西方各种音乐元素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融合民族文化,发扬传统音乐形式,是现今大学音乐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力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带有着其特殊性和传承性,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融合其民族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增加民族文化的素养。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音乐为媒介,使得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民族所拥有的优秀精神,并且做到感同身受,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扬光大[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