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股票投资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股票投资报告

普通居民股票投资思维水平提升问题

摘要:国内普通股民是指不是专业进行股票投资且不是巨额购买股票的普通居民。尽管国内这部分股民的股票投资分析及操作视频在不断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股民中的相当部分在股票投资方面的思维方式和水平还处于较初级阶段,而这会导致其股票投资策略和方案频频失误。要解决这种状况,普通股民需要通过学习、训练和自我总结、反思等多种方式,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思维水平,其中主要应该在建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改变思维定势,优化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股票投资;普通居民;思维水平;提升

1普通股票投资者股票投资思维提升的必要性

普通股票投资者,是指主要以自有资金进行中小额股票投资的普通国民,即非指专业股票投资人、操盘手及大额或巨额的股票投资者。普通股票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之前和投资过程之中,也需要像机构投资者一样对投资进行决策,具体而言,就是对要投资的股票,在是否购买卖,购买数量、购买价位、买卖时间节点,购买批量,持股时间,止损止盈价位设置,以及股票购买组合、投资股票的资金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分析、梳理和预设。在这一过程中,秉持和采取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以及此类思维水平的高低,对股票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人都有思维,但思维方法及其水平则有很大的差异和差距。尽管国内股票普通投资者都具有一定的股票投资方面的,甚至是金融专业方面的思维水平,但由于我国金融知识的普及性教育还没有大面积开展,全民金融投资知识和技术教育、培训开展的非常有限,加上新股票市场发展的时间不长,股票投资队伍人数众多,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总体平均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很多人完全没有受过金融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没有进行过股票投资基本知识的学习、预备经验的积累,所以,在国内股票市场波动频繁,大起大落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管理薄弱环节较多和部分上市公司自律性不强,也即说在国内证券市场规范性具有诸多缺失和管理还存在许多漏洞的情况下,普通股民的这一缺陷就人为的放大了股市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了股票投资操作的损失几率,屡屡造成其惨重的投资损失。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普通股票投资者,75%以上是由于分析、决策缺乏必要的水平而造成的,而必要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思维方式和其所具有的深度、广度构成的。所以,要改变此现状,普通股票投资者就要通过系列途径尽快提升总体思维水平,进而达到提升股票投资分析、决策和实际操作的思维水平,避免重大损失,尽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目的。

2普通股民股票投资思维水平提升的主要内容

普通股票投资者具体在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水平提升方面的内容和任务,就是通过学习,思考,归纳,对比,听建议,听批评,自我反思与批判等方式和途径,真正树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理念,熟悉与掌握这些类型思维具体运用的方式、方法,尽力的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锻炼思维品质。

2.1熟悉与运用辩证思维

阅读全文

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财产管理

 

一、本文讨论上市公司基于短期投资目的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份而形成的交叉持股现象。从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来看,交叉持股的引进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国务院在《在治理整顿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试行企业间相互参股、持股的股份制。2007年,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执行,长期股权投资将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式计量,而短期投资则采用公允价值法,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交叉持股公司面临价值重估机遇。这样交叉持股就很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短期投资行为,获取投资收益。观察近几年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以清楚的看到,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数额随股市的起伏而增减变化。公司股票投资收益占公司收益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一些主营业务收益下滑的公司来说,投资收益对利润的贡献率甚至达到了70%以上。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行为越来越频繁,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的收益波动投资范围和投资深度也在不断加深和变化。   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股票二级市场过于剧烈的短期波动的确给上市公司短期资金运作的平台。从制度规范上来看,我国现行立法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规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继而导致实践中的监管活动也处于一种比较盲目和被动的局面,现行的唯一比较明确的法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出台的关于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资金来源的限制。如果在股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上市公司除了运用自有资金炒股,更为严重的是还用募集资金与借贷资金投资股市博取超额回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公司股票价格,加速价格泡沫的产生,同时还挤占了实物资产投资所需的资金,影响整体经济的基础。为了应对这些问题,2007年深证证券交易所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指引第4号———证券投资》,明确在以下三个方面限制上市公司炒股:不得炒作自己的股票;不得使用募集资金炒股;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炒股。虽然政府有明确规范,由于我国股市仍不成熟、不完善,上市公司容易通过各种渠道绕开政府的监管,进行违规操作。上市公司参与二级市场股票买卖,是基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理性的资金管理行为,但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剧烈的二级市场波动导致了某些上市公司非理性的“炒股”热情,如果在制度和监管层面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长久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本文从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出发,研究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行为与其货币资金、经营现金流、信贷资金增加现金流等的关系,以期分析上市公司进行股票投资的资金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有关的政策和建议,对于我们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从企业内部资金来源看,很显然,一方面当企业积极进行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会造成其所持有的货币资金的数量变化;另一方面,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流是企业内部资金的重要来源,是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重要的资金约束。从现金持有的权衡理论出发,公司现金持有政策对现金持有成本和收益二者相权衡的结果,应当处在现金持有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上,存在最优的现金持有量。上市公司投资于证券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投资利润,根据权衡理论,公司会在投资于证券获取的投资收益(即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收益(如满足流动性和未来的投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从证券投资中获得的收益越大,公司越倾向于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将公司资金投资到股市当中。所以当上市公司进行更多的股票投资时,其货币资金数量应该明显减少。而另一方面,从内源资金约束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越充沛,那么企业去证券市场博取短期投资能动用的资金也就越多。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1a:公司自有货币资金减少的越多,短期股票投资增加越多假设1b: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越大,短期股票投资增加越多上市公司投资于股市的目的是获得高额投资收益,并且可能会通过外部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炒股。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追逐高额利润,当股市繁荣收益高的时候,股市收益与借款成本之间存在利差,上市公司利用资金杠杆能够大幅提高投资收益,因此,公司会大举借债进入市场,事实上,上市公司举债炒股会给市场运行与经济增长带来很多危害。   假如上市公司将银行贷款投入股市博取收益,可能在短期内将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刺激股价进一步上扬,但这种非实体盈利而依靠股市投资获得的收益,短期内将刺激股价,增加市场泡沫。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2007年5月,深证证券交易所规定明确指出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炒股。   虽然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但似乎上市公司举债炒股的热情持续高涨,特别在2009年信贷政策宽松时期更是如此,为此监管部门不得不持续规章,规范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2009年6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要求“……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真正用于满足客户的生产建设、服务运营或消费需求。   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贷后检查,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   可以说,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上市公司确实存在举债炒股的现象,并且有意识地加强规范与监管。   上述制度背景的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违规利用借款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的行为,如果这一前提成立,我们应当能观察到企业获得借款现金越多,那么企业在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越厉害。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假设1c:公司借款获得的现金流越大,短期股票投资增加越多如果本文上述假设演绎成立,上市公司确实通过举债进行炒股获取超额利润,那么公司融资渠道多样性和债务融资约束程度均会对公司的借钱炒股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决定选用所有权类型(国企与非国企)来刻画这些差异,理由如下:(1)中国市场化转型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地方分权、非国有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双轨制金融改革等途径来实施,因此,二元所有制结构仍然是中国转轨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重要制度特征,我国上市公司中大约有60%是国有企业;(2)我国不同类型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融资歧视,其中无论融资渠道还是债务融资约束程度,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有更大的优势,能够清楚地刻画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3)相对于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和市场准入等方面都受到了更大限制。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a: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股票投资与其借款产生的现金流相关性更强。#p#分页标题#e#   假设2b: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多的依靠自身经营活动现金流来进行股票投资。   (二)样本选择本文以新会计准则执行之后的2007年到2009年为数据窗口,选择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报告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股票投资行为。样本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总资产或所有者权益小于0的公司;(3)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我们最后得到713个年度观测值。论文采用winsorization的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对所有小于1%分位数(大于99%分位数)的变量,令其值分别等于1%分位数(99%分位数)。财务与市场数据均来源于CCER财务数据库。   (三)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从会计处理来看,由于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如果将所持其他上市证券计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部分证券公允价值一旦变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责表中的资本公积将相应变化。如果把所持其他上市证券计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些证券市值的变动将直接影响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的当期业绩。从投资的效果来看,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市值变动才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当期收益。为了更好的观察到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短期投资行为,所以我们选择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解释变量。其他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DTRADE=α0+α1CASHCHANGE+α2CFO+α3CFFLOAN+α4SIZE+α5ROA+α6GROWTH+α7YEAR09+行业效应+ε(1)为了观察股市周期的影响,我们设置了虚拟变量YEAR09。为了进一步验证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我们将所有样本分为两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模型1进行再次检验。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列出了样本观测值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近3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比例的标准差为2.50%,可见不同年度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数额差异是很大的,资本市场的行情状态对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投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例标准差10.99%,说明不同公司的现金水平差异很大。国有企业组借款收到的现金比例均值为32.55%,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组的均值28.36%,说明我国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在外源融资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二)回归分析   在控制了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后,CASHCHANGE的系数为-0.0610,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果说明,当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越多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会显著增加,假设1a得到支持。CFO的系数为0.0335,在1%的水平上显著,结果说明,当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越多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会显著增加,假设1b得到支持。CFFLOAN的系数为0.00625,在10%的水平上显著,结果说明,当公司借款现金流越多的时候,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会显著增加,假设1c得到支持。YEAR09的系数为0.00558,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2009的股票牛市行情很多公司都加大了股票投资的力度,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显著增加。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资本市场仍不成熟,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自有资金,甚至是借贷资金来投资证券的现象,同时当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充沛的时候,会积极运用股票二级市场来博取投资收益。   (三)显著性检验为了观察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对模型(1)进行分组检验,结果列在。非国有企业组的CFO系数为0.0508,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国有企业组的这个系数不显著。这说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加更多的依赖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假设2b得到验证。而第四列的回归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组的CFFLOAN的系数为0.00664,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非国有企业组的这个系数不显著,恰恰说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加与其借款现金流显著成正比,支持假设2a。显然我们的研究证据表明,非国有企业炒股的资金更多来自经营现金流,而国有企业证券投资的资金与其借款现金流显著正相关。这种现象值得有关监管的部门的重视和注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考察了近   3年来上市公司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与其现金流和货币资金变动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自有资金,甚至是借贷资金来投资证券的现象,同时当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充沛的时候,会积极运用股票二级市场来博取投资收益。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加更多的依赖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非国有企业炒股的资金更多来自经营现金流,而国有企业证券投资的资金与其借款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国有企业会更多的借钱炒股。这为相关政府部门规范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行为,确立监管重点,制定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的支持。   (二)政策建议本文提出下列政策建议,供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参考:第一,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证券投资行为的监管,强调上市公司应致力发展主营业务,避免证券投资利润比重过高。一方面上市公司过度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行为会对股价的暴涨暴跌发生助推作用,形成股市泡沫和铸就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风险。另一方面会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如果中国优质的公司都去投资证券,都只关注股价的变动而没有企业关注实业,那么,非但证券投资的基础不存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也会受到影响。第二,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政策和实施监管时,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更容易借钱进行证券投资,因此,监管部门应确立监管重点,对不同类型企业区别对待,有助于提高政策实施效果。第三,应关注资本市场发展的周期对企业证券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和制度背景分析都说了上市公司在牛市的时候会进行更多非理性的炒股行为,因此监管部门要根据市场周期来把握相关政策出台的时机。第四,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上市过度的股票投资行为,既可能利用其来进行盈余管理,也是内部交易的温床,都会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监管部门应督促上市公司应该完善公司治理,针对证券投资行为建立健全相关的内控制度,董事会、股东大会应慎重作出证券投资决策,严格控制投资风险。#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证券投资与市场波动发展思考

 

一、绪论   (一)证券市场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优化资本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随着资产证券化率的提高,证券市场的稳定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运,关于证券市场稳定的研究就显得无比重要,作为证券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基金也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近十年证券投资基金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行业,并且投资基金行业也经历了完整的证券市场牛熊周期。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基金业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相关关系再次成为瞩目的话题。   鉴于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证券市场波动与证券投资基金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可以深入剖析证券市场波动的相关原因,同时还可以深入研究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这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此外,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也经历了明显的牛市熊市特征,在不同的市场特征下,研究基金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引导基金的发展方向。   (二)文献综述   现实的股票投资中,将各种市场参与者假定为完全理性是不科学的。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投资者会根据市场上的“噪音”而非信息进行交易,或者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交易,即便是他们得到了真实的信息,在做决策时是冷静的,他们也无法完全避免因为固有的心理偏好与行为偏差所带来的影响。Kahneman和Riepe认为,人们的行为与标准的决策模式是不一致的。   Edwards(1995),Shiler(1999)和Hirshleifer(2001)等通过研究表明,人们偏离理性不只是偶然的,且偏离的方式也经常相同的,而且偏离具有社会性,因此趋同和一致的行动产生了羊群行为。   国内的孙培源和施东辉(2002)、朱军和吴冲锋(2001)、史永东(2005)都对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于基金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的研究,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学者间的争议也颇大。Shiller(1990)引入了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行为的理论模型。Sias,Starks&Titman(2001)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收益率呈正相关,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量的增加导致了股市的波动。相反Cohen,Gompers&Vuolteenaho(2002)相信在股价的无理由的正常上涨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有利于股价回归到其内在价值,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LipsonandPuckett(2007)认为机构投资者一般是负反馈效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国内方面祈斌等(2006)实证支持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功能的观点。谢赤等(2008)发现基金采取与股票市场波动同方向的投资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股票的波动性。   何佳等(2007)则证实认为基金行为有时增加股价波动,有时减少波动,没有一致性结论。   总的来说,现有针对国内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性作用的文献很多,但长期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因而这一问题目前还尚无定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二、模型描述   (一)基金股票投资变动比率   我们通过使用基金每半年度的重仓股股票投资价值额(V)占基金净资产(N)的比例来表示基金股票投资比率(S),这一比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基金持仓量的变动情况。   (二)股票市场的波动率   本文采用Sias(1996)和Markowitz(1954)的研究方法,用股票日收益率的不同数学模型代表股价的波动率,股票日收益率采用对数形式表示标准差模型Andersen,Bollerslev,Diebold&Ebens(ABDE,2001)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在得到日收益率的数据后,对期间日收益率计算标准差,最后将标准差取对数,将可得到股票的波动性,记为1volatility。   (三)面板回归方程模型   本文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以半年度的所有基金投资变动比率的平均数及股票流通股本的对数做自变量,对股票的波动率做面板回归分析。对变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回归变量间的百分比效应。换句话说,当自变量增加(减少)1%,会导致因变量同向变化%。   三、实证研究   样本陈述   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02年到2010年中所有股票型投资基金的半年度投资报告,以及相关重仓股的每日信息,并对样本数据做如下处理:   1.将半年报中基金持有股票中的前十大重仓股作为样本。   2.删除发行上市不到三个月的基金。   3.删除发行上市不满六个月的股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2年至2010年证券投资基金与A股市场的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A股市场,基金持股比例是股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股市的牛熊周期,基金的反应不对称,基金的投资行为,可以平抑市场下跌时的风险,但加剧了市场上涨时的风险,导致了市场更大水平的波动。   为了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现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强化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控制,引导其理性投资。第二,改善投资的市场外部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扩大市场规模。第三,逐步完善股票市场,如推出平准基金等有利于稳定市场的工具。   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仓行为对市场稳定的影响,而基金的动量交易、选股偏好等都可能影响市场的波动,后续的研究将会关注这些问题。#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

证券投资基金持仓对市场稳定的作用

 

一、绪论   (一)引言   证券市场作为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优化资本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随着资产证券化率的提高,证券市场的稳定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运,关于证券市场稳定的研究就显得无比重要,作为证券市场重要参与者的投资基金也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近十年证券投资基金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国成长速度最快的金融行业,并且投资基金行业也经历了完整的证券市场牛熊周期。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基金业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相关关系再次成为瞩目的话题。   鉴于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完善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证券市场波动与证券投资基金之间的关联性,不仅可以深入剖析证券市场波动的相关原因,同时还可以深入研究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这对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中国证券市场虽然成立时间较短,但也经历了明显的牛市熊市特征,在不同的市场特征下,研究基金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引导基金的发展方向。   (二)文献综述   现实的股票投资中,将各种市场参与者假定为完全理性是不科学的。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投资者会根据市场上的“噪音”而非信息进行交易,或者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交易,即便是他们得到了真实的信息,在做决策时是冷静的,他们也无法完全避免因为固有的心理偏好与行为偏差所带来的影响。Kahneman和Riepe认为,人们的行为与标准的决策模式是不一致的。Edwards(1995),Shiler(1999)和Hirshleifer(2001)等通过研究表明,人们偏离理性不只是偶然的,且偏离的方式也经常相同的,而且偏离具有社会性,因此趋同和一致的行动产生了羊群行为。   国内的孙培源和施东辉(2002)、朱军和吴冲锋(2001)、史永东(2005)都对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了研究。关于基金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的研究,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学者间的争议也颇大。Shiller(1990)引入了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行为的理论模型。Sias,Starks&Titman(2001)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收益率呈正相关,因此机构投资者持股量的增加导致了股市的波动。相反Cohen,Gompers&Vuolteenaho(2002)相信在股价的无理由的正常上涨中,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有利于股价回归到其内在价值,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LipsonandPuckett(2007)认为机构投资者一般是负反馈效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国内方面祈斌等(2006)实证支持机构投资者具有稳定市场功能的观点。谢赤等(2008)发现基金采取与股票市场波动同方向的投资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股票的波动性。何佳等(2007)则证实认为基金行为有时增加股价波动,有时减少波动,没有一致性结论。总的来说,现有针对国内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的稳定性作用的文献很多,但长期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因而这一问题目前还尚无定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二、模型描述   (一)基金股票投资变动比率   我们通过使用基金每半年度的重仓股股票投资价值额(V)占基金净资产(N)的比例来表示基金股票投资比率(S),这一比率可以直观地反映基金持仓量的变动情况。然后计算每个半年度的所有基金股票投资变动比率的平均数(tHolding),得出基金半年度平均股票投资变动比率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N为各样本内基金的家数。   (二)股票市场的波动率   本文采用Sias(1996)和Markowitz(1954)的研究方法,用股票日收益率的不同数学模型代表股价的波动率,股票日收益率采用对数形式表示,即1RtttLnPLnP其中:Rt——股票t期期末的日收益率Pt——t期期末股票的收盘价格Pt-1——t-1期期末股票的收盘价格(1)标准差模型Andersen,Bollerslev,Diebold&Ebens(ABDE,2001)构建的数学模型是,在得到日收益率的数据后,对期间日收益率计算标准差,最后将标准差取对数,将可得到股票的波动性,记为1volatility。其中:T——半年度开盘天数(2)正半方差模型其中2volatility和3volatility分别为正波动和负波动的半方差,Rft为无风险利率,用90天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加权平均利率代替。   (三)面板回归方程模型   本文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以半年度的所有基金投资变动比率的平均数及股票流通股本的对数做自变量,对股票的波动率做面板回归分析。对变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回归变量间的百分比效应。换句话说,当自变量增加(减少)1%,会导致因变量同向变化%。对于股票市场波动率采用标准差模型、正半方差模型和负半方差模型,面板回归方程模型具体设定为: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陈述   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来源于2002年到2010年中所有股票型投资基金的半年度投资报告,以及相关重仓股的每日信息,并对样本数据做如下处理:1.将半年报中基金持有股票中的前十大重仓股作为样本。2.删除发行上市不到三个月的基金。3.删除发行上市不满六个月的股票。3.2数据统计描述(见表1,表2)   (二)实证分析   根据前面的理论研究,本文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共采集了约1942800个相关数据,最终使用约7360个样本作为实证分析的研究对象。证券投资基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以每个半年度的所有基金股票投资变动比率的平均数及股票流通股本的对数做自变量,对股票的波动率做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说明:括号内为t值。   实证结果:第一,从表中可以看出,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与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第二,通过观察1,我们发现其比较显著,说明股票市场波动率受到前期波动的影响;第三,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牛、熊周期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反应不对称,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平抑市场下跌的风险,但加剧了市场上涨时的市场风险。#p#分页标题#e#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2年至2010年证券投资基金与A股市场的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我国A股市场,基金持股比例是股价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在股市的牛熊周期,基金的反应不对称,基金的投资行为,可以平抑市场下跌时的风险,但加剧了市场上涨时的风险,导致了市场更大水平的波动。   为了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现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强化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控制,引导其理性投资。第二,改善投资的市场外部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扩大市场规模。第三,逐步完善股票市场,如推出平准基金等有利于稳定市场的工具。   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仓行为对市场稳定的影响,而基金的动量交易、选股偏好等都可能影响市场的波动,后续的研究将会关注这些问题。

阅读全文

会计和个体高质量策略思考

【摘要】虽然传统经济学往往假定个体能够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选择,然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进展表明,个体决策行为并非如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理性。文章探讨了会计作为一种决策辅助系统在缓解个体决策有限理性、提高个体决策质量方面的若干作用,包括:(1)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缓解沉没成本对个体决策的干扰;(2)通过信息综合防止个体过度关注一次性损失;(3)基于现代会计原理矫正个体心理账户的不当之处;(4)基于预先设定的投入回报率缓解预算专款专用对消费行为的扭曲。研究表明,会计能够在提高个体决策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优化个体决策行为,进而促进社会整体决策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质量决策;有限理性;心理账户;沉没成本;专款专用

传统经济学基于经济人假设,即假设个体能够在给定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优选择。然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对这个假设条件构成了巨大挑战。研究表明,个体决策行为并非如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理性[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个体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理论。一般认为,会计是为了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例如为了解决经济决策者之间的信任问题等)而产生。然而,会计作为一种决策辅助系统,不仅有助于解决经济个体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且通过为个体决策者提供经济理性的决策信息,帮助个体决策者缓解认知障碍,提高个体决策质量。本文提出了个体决策存在的若干非理性行为,并指出如何通过应用现代会计原理帮助提高个体决策的理性程度。

一、防止沉没成本对决策的干扰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无法收回的成本。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任何决策只应考虑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一项经济行为所导致未来新增的成本,显然沉没成本不属于边际成本范畴,因为沉没成本已经发生,无论未来采取怎样的决策都无法再改变此项成本,因此,人们在决策的时候不应该考虑沉没成本的影响。然而,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在实际决策时往往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例如,当一位顾客在餐馆点了一道非常昂贵的菜,结果他发现这道菜非常辣,理性决策应该是放弃吃这道菜,但因为他已经为此支付了很高的费用,他很可能会继续吃这道菜,结果因为菜太辣吃坏了肚子,这就是沉没成本对个体决策的扭曲效应。企业决策同样如此。假设企业账面上有一台闲置无法再用的机器,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处置该资产(假设处置该机器能够收回2000元),从而腾出空间用于其他用途,但若这台机器的历史账面净值并不为零(假设为10000元),那么管理者很可能不愿意马上处置该机器,因为这会使得其当期出现亏损(亏损金额为8000元=机器账面净值10000元-处置该机器能收回的金额2000元)。这也是典型的由于沉没成本(此处是该机器的历史账面净值)扭曲管理者决策的现象。现代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理念,对缓解沉没成本的干扰效应有很大的作用。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鉴于该机器当前实际价值仅为2000元,而非账面上所记载的10000元,那么该机器的账面价值应计为2000元,而非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10000元。此时,处置该机器并不会导致亏损,因为机器账面价值2000元-处置该机器能够收回的金额2000元=0。从而,管理者会有意愿及时处置此项资产。应用到个体决策,同样可以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实时对所拥有的资产按照当前价值进行计量,那么决策就不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干扰和扭曲。比如,在餐馆那个例子里,由于继续吃这盘菜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0甚至为负,因此该盘菜的公允价格应该计为0或负数(而不是菜单上那个非常昂贵的价格),从而合理选择就是放弃继续吃这道菜,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例如生病)。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总体上能够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毁损,但不能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增益,从而并不能完全消除历史成本或沉没成本对决策的干扰。当然,这里涉及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权衡的问题,此处不予展开讨论。

二、信息综合的益处

会计信息的显著特征是将企业庞杂的经济活动信息浓缩在三张简要的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种信息综合自然是为了方便决策,毕竟没有人能够有时间看完企业每一笔业务信息。然而,信息综合的另一大益处往往被人所忽略。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教授发现,个体决策呈现出损失规避特征:同样金额的损失给人带来的效用减少要大于同样金额的收益给人带来的效用增加(ProspectTheory,前景理论)。这导致人们很可能放弃预期收益为正的项目。例如,假设某个项目每月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各为50%,若成功则可以获得100元的收益,若失败则损失80元。虽然该项目的预期收益为正(100*50%-80*50%=10元),但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因此人们仍然很可能放弃该项目。如果观察该项目连续两月的盈亏结果,则25%概率盈利200元(连续两个月都盈利100元),50%概率盈利20元(第一个月盈利100元,第二个月亏损80元;或第一个月亏损80元,第二个月盈利100元),25%亏损160元(连续两个月都亏损80元),显然此时盈利概率上升到了75%,人们很可能选择该项目,即通过综合两个月的盈亏信息,而非分次报告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可以大幅缓解人们由于损失规避心理而做出的非理性决策,例如放弃预期盈余为正的项目。理查•塞勒[1]曾引用一篇文献,指出损失规避心理对人们投资行为的扭曲作用。已有文献发现人们给予股票投资的风险溢价约为6%,即股票投资收益率需要高于无风险回报率6个百分点,人们才愿意投资股票。然而,根据经济学者的测算,基于股票投资的实际风险水平,合理的股票风险溢价应该仅为0.35%。为何人们错误地赋予股票投资如此高的风险溢价,以至于人们配置于股票投资的资金规模低于最优化水平?原因就在于人们过于频繁地检查自己股票账户的投资损益,从而越容易看到股票损失,以至于不愿意投资于股票。例如,假设某笔股票投资,盈利概率是2/3,亏损概率是1/3,如果只看一次投资结果,那么亏损概率是1/3,但如果观察连续投资两次的结果,亏损概率就降低为只有1/9,从而投资于股票的意愿将大幅增强。会计通过提供反映企业绩效的综合信息,而非报告企业每笔经济活动的盈亏,可以降低一次性损失对个体决策的干扰,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借鉴会计的信息综合原则,或许不必每天都计算每项行为的损益得失,不妨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某项行为大概率上在一个长时间范围内的收益为正,那么这项行为就值得投入。例如,在从事某项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被工作中的一件小事破坏情绪,并产生强烈的辞职意愿。然而,如果采取会计的综合报告原则,将入职以来的所得与所失综合起来看,会发现这份工作带来的整体收益远大于其成本,任何坚持依然是值得的。

阅读全文

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探究

摘要: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行为。由此可知,投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先论述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再指出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收益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投资是企业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因此投资管理也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投资再也不是稳赚不赔,更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科学的投资管理理论,为企业的投资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与布局,降低投资风险,为本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管理概述

(一)投资的概念

阅读全文

证券投资学设计研究浅议

1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健全,小额权证交易教学将体现出其特有的优势。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尽管之前的模拟炒股让学生有了些许实战经验,但是学生无法深切地体会到投资的心态变化,因为用的只是虚拟货币不涉及自己的经济利益。投资的盈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与实际的应用有一定的区别。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会提高学生参与证券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投入的都是学生自己真实的现金,学生参与证券投资的积极性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所以不会出现之前学生对模拟炒股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及对虚拟的盈亏不放在心上的情况。这款App将充分发挥帮助学习证券投资的作用,将会对证券投资的教学产生巨大影响。

2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给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改变。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所以对经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应该以培养复合型优秀人才作为改革目标。那么,经济类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汪连新(2015)认为金融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知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富有创新和持续钻研的精神,能综合应用计算机、医学、法律、英语、心理学等学科,并且要具备较好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能力。詹浩勇(2015)认为刚开始工作的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必须要具备基本技能,包括熟练使用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理财业务等互联网工具的能力,收集、归纳、分析信息和大数据的调研分析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跨学科的编程知识和其他专业技能。

3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股票资本市场中,现有股票投资系统为最低买卖为一百股一手,投资金额较大,学生无法进行实盘实训。

3.1我国证券市场现状及分析

阅读全文

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

摘要:金融素养属于人力资本的一种,并且十分关键,他是消费者自身的金融素养,为解决消费者自身的金融投资和金融决策。如今金融市场发展迅猛,金融商品和服务种类更加多元化,且更容易获得。相比之下,去人工化的金融服务日渐萧条,这将要求人们具有更多的金融知识和素养来采取决策。如今,医疗技术不断发达,人类的生活不断改善,人们寿命普遍不断增长,许多国家不断对养老金的体制进行改革,趋势于依靠自身的财富积累,这将趋势人们规范化自身的消费周期,与投资、消费、储蓄三者之间的关系。但这要求大部分人有很高的金融素养,因此希望通过研究金融素养的影响来提供更多有价值,有现实性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素养;家庭金融;资产选择

1金融素养现状

1.1中国的家庭财富增长飞快,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2015年,世界家庭财富的第一名是美国,而中国紧追其后。在中国,每年中产阶级报告数据显示,全球中产阶级成年人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远远超越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中国家庭财富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其中中产阶级规模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预计在之后的五年,私人财富积累速度将会减慢。

1.2家庭金融行为的影响不断增强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家庭是基本载体,伴随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家庭的金融活动对全国的经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家庭金融来加深对经济领域的研究和发现。在美国金融危机之际,家庭的财务也会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动,因此,提前研究调查家庭财务状况,深入分析家庭金融行为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家庭金融还会反映着国民经济。但是,在国内我们缺少对家庭方面的研究,加大对家庭金融行为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