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学习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语学习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语学习材料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英语的听说能力是沟通最为常用的技能,应当放在首要位置发展。但就目前全国高中生英语的现状来说,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应试能力,听力成为大多数高中生的短板。笔者运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分析了当前高中听力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有意义学习;训练方法

一、有意义学习的理论综述

有意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David.P.Ausubel)在反思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的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的一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人为的或任意强加的,而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联系;这种联系也并非字面的,而是建立在逻辑关系基础上的内在联系。奥苏泊尔认为只有这种联系建立起来了,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他认为有意义学习必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学习材料本身需具有逻辑意义,即学习材料的内容是有规律可循而不是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乱码。因此教师在选取听力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内部结构,即材料的层次划分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有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关键词(如序数词和关联词)等。二是学习者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学生要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细心地观察和归纳其中的规律,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三是学生的认知系统中需要具有能够和新知识建立联系的旧知识。这是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的认知系统中没有能够与新知识产生联系的旧知识或适当的观念的话,那么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也就无从谈起了。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无法理解“friendship”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friend与friendship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friendship,但是如果学生连friend都不认识,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

二、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存的问题

第一,听力训练的时间不够。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把重心放在了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而听力的训练时间不够多。一是相对于词汇、语法、阅读等来说,听力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练习,而且效果不够显著;二是英语的教学时间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不得不更加重视词汇、语法、阅读等板块,对于听力这种耗时多,见效慢且分值少的“硬骨头”甚至采取半放任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传统听力课堂的枯燥早就使他们对听力训练避之不及,很少有人会在课后抽出时间进行听力训练。第二,学生的听力技能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语音基础不牢,发音不准,无法辨识发音相近的单词,例如:在听到“Heisfull”时,脑中可能反应的是“Heisfool”。二是语音知识的了解(如连读、弱读、省略、失爆等)。第三,听力对物质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首先,听力需要精选材料,即材料既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又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因此听力材料的选择是一大难题。其次,听力需要录音机、耳机、多媒体等设备的支持(而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则不需要)。再次,听力从来都不是一项单独的技能,它和口语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练习听的过程中必定要辅以说,但是每个学生的口语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口语练习并不适合齐读,因此在课堂环境下难以实施。

三、有意义学习指导下的听力教学

阅读全文

脑功能成像实验英语有效教学研究

[摘要]

本实验通过比较人脑语言磁共振功能成像差异,观察英汉双语者在进行语义加工时双侧大脑半球激活区的异同,了解相应皮质活动中枢的分布及双侧大脑半球的工作模式,研究人脑语言功能区定位及脑语言功能区的激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

母语化教学;二语习得期;视听教学法

一、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

本实验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母语为英语的6位外教(汉语为第二外语)和母语为汉语但从小学习英语的6位幼儿(6~12岁的英语学习优秀者);英语学习效果优秀的6位大学生和英语学习效果差的6位大学生(12位大学生均为母语是汉语、英语为第二外语、非英语专业的中国人),详尽地对比研究24位双语者(均为身心健康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差异。

1.实验设计。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口语课堂输入输出小循环创建

摘要: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目前的英语口语学习者,普遍存在“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不会说”的“四不”问题。为破解这一英语教学,学习难题,在“输入假说”“输出假说”的理论指导下,尝试性地提出了“口语课堂输入输出小循环”创建。

关键词:口语现状;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小循环

口语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交际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据美国语言教育家里弗斯(W.M.Rivers)的统计结果表明,在日常交际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上述数据,也是我国英语教育教学方向自1999年以来,从“读写先行”向“听说先行”转变的理论基础之一。尽管我国近些年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有意无意地引导英语教育转向“听说先行”,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根据《雅思白皮书》的结论,“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在2012年-2016年的5年间在各项英语技能上均有小幅提升。其中,学术类考生听力成绩提升较明显(提升了一个分数梯队*),而口语成绩提升最小;培训类考生的写作成绩提升了一个分数梯队,但口语成绩不升反降。”从该结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口语已经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分析这一难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进行梳理。

1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

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的问题,多位专家学者都做过论述,其中张晖,刘彦峰,赵凌通过转写,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34名英专学生100mins的语料,得出“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在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交际能力薄弱”的实证结论,虽然该调查的对象是高师的英专生,但是对于所有英语专业同学具有普遍性。事实上,关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现状问题,杨立民,刘枫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二版)口语》的《序言》部分对此有过精辟论述,即“‘不敢说’‘不想说’‘没话说’‘不会说’一直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以逾越的障碍。”笔者将“没话说”改为“不能说”,沿用该教材《序言》的提法,认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现状基本包含在这“四不”之中:①不敢说:不敢说的本质是心理因素,学习观念,学习态度都是影响因素,其根本在于基础不够扎实;②不想说:不想说影响因素有很多,可能是心理,性格,基础不扎实等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③不能说:不能说即学生缺乏说的能力,如基础不扎实,输入量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张晖等人的研究成果就表明,天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在6分钟的口语测试中,语法错误68处,流利性错误308处;④不会说:不会说的问题起码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语音问题;二是基础问题,张晖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该校外院学生语音错误46处;基础问题成因复杂,但是在多数学者相关主题的研究中,无一不提到这个问题,可见此问题是专家学者的共识。

2“输入假说”与“输出假说”理论

2.1输入假说

阅读全文

商务英语教学慕课与传统手段应用

【摘要】慕课(MOOC)指的是网上在线课程大规模地开放,其一出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得到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并快速地推广开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在对慕课进行充分地了解,立足我国当下教育现状和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国外的情形,尤其是教学手段的特点,初步总结慕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适当结合其他界面,以慕课的优势为主,商务英语的特点为辅,论述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慕课应用的重要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些实施建议。

【关键词】商务英语;慕课;传统教学手段

当下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反映在教学领域则是新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的出现———开放式课程,这是一种网络技术和在线教育充分结合的有效形式。另一方面,结合“一带一路”的政策,跨国贸易日益成熟并发展壮大对商务英语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基于商务英语目前还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一实际,开放式网络课程可以较大程度上突破这一局限。面对新兴事物的兴起,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已不适应,这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一、慕课国外研究综述

慕课的理念和技术兴起于美国,当时研究的重点领域在于慕课技术的开发、探究与市场的关系等。在教学领域,更关注的是在慕课模式下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其中美国教育学者认为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处于中心地位,更为关注的是学习者本身获得了什么而非资源的投入比,要为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体系关联框架,促进其学习交流与互动,从而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是没有结合点,完全隔离开来发展,而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提升学习效率。

二、慕课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多所高等学府纷纷与慕课签约,让慕课走进中国课堂,使慕课在中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在学术研究方面,学者们就慕课的发展与中国的教育这一视角切入,做了很多研究。从教与学的角度切入,国内的学者认为在慕课模式下的教学风格、教育技术、教学成果以及师生关系都会呈现一种新的面貌。最后慕课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建设平台,为教育界带来了新的创新点。但是慕课在国内并没有形成稳定的结合模式,其发展的方向性和前瞻性还相对薄弱。

阅读全文

学习社区语言生态虚拟大学英语论文

一、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的语言生态分析

(一)大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群组

由于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的受众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其群组关系较为单纯,主要涉及教师、学习者以及社区管理员。在社区的生态系统中,教师相当于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其主要任务不仅是作为知识传授者、疑难问题解答者,而且是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教学管理者、教学活动参与者、信息反馈者,还应该是意见领袖;管理人员是食物链中的分解者,主要负责保障学习网络的畅通,他们对部分垃圾信息和不良观念进行监控并隔离,同时重组各种学习资源,以负责维护社区环境的清洁;学习者则充当消费者的角色,通过合理利用教师与管理员共同创建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满足提升个人的英语能力的需求。

(二)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的社会环境

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与现实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源自于社会环境。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互动是营造社会环境最为核心的因素,而在现实课堂教师很难系统组织以集体为单位的互动。虚拟学习社区倡导通过社会互动构建集体智慧系统。“集体智慧系统是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的一个动态的、有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间会显现意义模式、协同流、远见卓识、灵感互动、相互启迪、互惠互利和共同成长。”因此,也可认为大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环境是伴随着集体智慧系统的构建而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交际达到知识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以形成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达到创建知识型社会的目的。而这种社会环境的营造在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主要依赖一些语言输出平台得以实现。

(三)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中的文化环境

“语言系统本身就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又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虚拟大学英语学习社区的应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英语在其中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社区的主流文化环境。由于其使用者主要针对中国学生,因而现实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异语互补”现象在虚拟文化环境中也不可避免。但与现实语言文化环境不同的是,现实环境中语言的学习一般先行于文化,例如在传统教学中,词汇、语法的学习一般都先行于文化学习,这也可以理解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的一种表现。而在大学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中,文化材料的学习是驱动语言输出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文化材料的形式不拘泥于言语、文字性形式,图片、无声影像都有可能被利用,并且海量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材料选择的自主性也使得针对文化材料的词汇与语法的教学无法实现。因此,以文化学习为目的,进而提高英语水平,是文化先行于语言的一种表现。从教学文化环境来看,由于当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都采用单元主题式教学,这意味着当虚拟英语学习社区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时,社区的文化主题环境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一些语言输入板块提供文化材料引导学生融入即时的文化环境,进而通过完成一些自主、合作学习任务,达到驱动语言输出的目的。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重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阅读全文

信息技术技能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重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初步信息技术技能;而有些学生则在进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触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基础、个性品质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地组织教学。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类型一般可分为全优型、认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认真型学生在学习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松散型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学风不够踏实,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稳定;全优型和全劣型则是两个极端。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促使松散型学生夯实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为认真型学生传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全优型学生再接再厉;督促全劣型学生端正思想,改进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讲,必要时还要给全劣型学生“开小灶”,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通过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信息技术技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二、构建“学习方法资源包”,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技术,个中所包含的知识日新月异,称其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点也不为过。所以教师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远比将具体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他们来得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教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识和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巩固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这是通过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义,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将笔记策略传授给学生,即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教师要告诉学生记笔记时应该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达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话概括新信息,这样可以使学习材料变得尤为有意义,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平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资源包,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好”的现象。如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将他们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各层次学生安排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于好学生,可以安排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对于“中、差”两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高于他们的现有水平,使学生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效果。当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及时给予他们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加大表扬力度,以此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再接再厉,再创成绩。

四、结语

阅读全文

中医院校英语课堂中的传统文化

1、国内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在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提出来的.他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他发现许多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际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本土文化.这一现象引起了外语界对中国文化教学的关注,一些学者专家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刘润清(1999)教授在《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藏文化》指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文秋芳(2012)曾指出,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本族语文化,更为准确地说,学习的只是英美国家的文化,非本族语文化被边缘化,中国本土文化更是被排斥在外.于是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本民族文化的英语释义了解不足,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导致交际失败或低效,从而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黄辉,2009).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主要特征,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了解;二是对学习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学生对于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据初步走访调查,目前国内很少有高校专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英文课程,而我们目前的教材等书籍的编写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极少专门为学生提供本土文化的英语学习材料,针对中医院校学生编写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书籍则更少.

2、在中医院校英语课堂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不容忽视

汉英文化的可比性特征要求英语文化教学应以母语文化教学为基础.A.Arnauld和C.Lancelot在《普遍唯理语法》中提出语言是思想的表现,所以语言和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内在联系.语言与思想之间内在的联系说明语法与逻辑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张静,2005).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其普遍语法理论中提出一切人类语言都有共同的规则.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人脑生来就存在人类一切语言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普遍语法.这些理论指出人类的思想存在着相似性,人类的语言也存在着相似性.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因此,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缺失会阻碍学生去理解两种文化的相似处.例如,中西方都有亲属称谓语.西方人的亲属称谓不分男女且辈分淡化,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却非常注重男女,辈分,以及血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中西方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形成的原因,以及其背后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

2.2中医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填补了西医的许多缺陷,因此,国外对于中医学的态度也由最初的轻视逐渐转变为尊重、重视,再到有专人进行研究.但是,中医学中的专业名词以及独特治法的英文翻译一直是困扰英语国家研究者的难题.如何能在保留中医独特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同时使外国人了解中医学一直是中国英语研究者致力解决的问题.当代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我国这样一门饱含劳动人民无限劳动智慧的科学发扬光大.因此,对于中医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医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主要以英美国家文化导入为主,大多数学生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侃侃而谈,能够熟练地讲解万圣节、复活节这些西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却对清明节、七夕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含糊其辞.因此,肩负着将中医学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下去重任的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