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医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医教育

临床医学教育研究

摘要:

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是我国在改革不断深化新时期下的重要课题。研究比较中美医学院校建制、医学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进措施,对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中美比较;诊断;治疗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学教育的探讨也倍受重视和关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经验,培养具备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有利于我国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美国高等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代表,近两年,笔者通过走访留学生、查阅文献,并先后赴美国哈佛医学院、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等医学院校进行交流访学,对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有了深入认识。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高等医学教育在建制、教育体系构成、医学生培养环节以及医学人文品质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有所借鉴和启示。

1中美医学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1.1中美医学院校的体制存在差别

阅读全文

医药大学医学教育特色启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的发展概况、招生制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内容,对推动大陆地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医学教育;台湾;特色;启示

为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我们于2016年6月参访了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深受启发,其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学校概况

中国医药大学原名为“中国医药学院”,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区,创办于1958年,以发扬中国传统医学、促进中西医学一元化为宗旨,董事长覃勤兼首任院长。最初设有医科与药学,1965年增设夜间部药学系两班、中医科及护理专修科。1972年陈立夫出任董事长,获准将中医学系由6年改为7年,毕业生授予医学士学位,并成立针灸研究中心、抗癌研究中心与中国药材研究中心。1974年成立中药研究所硕士班。2003年8月改制为中国医药大学。该校除拥有台中校区外,还拥北港校区。现有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照护学院、生技制药暨食品科学院等六大学院,包含医学系、牙医学系、中医学系、药学系、公共卫生学系、护理学系、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运动医学系、生物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口腔卫生学系、营养学系、生物科技学系等20个学系。学校拥有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及中国医大附医北港分院、台北分院、草屯分院等多家分院。2015学年度学生人数合计7370人,其中大学部6355人、硕士班619人、博士班372人、二年制84人。2015学年度共有教师504人,其中教授153人、副教授202人、助理教授129人、讲师20人。生师比为14.6:1。学校以发展中国医药大学为国际一流的医药综合大学、提升附设医院为国际知名的中西医学中心及设立卓越的生物医学科技中心为发展目标。

阅读全文

提高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国际医学教学认证背景下我国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我国传统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在过去几十年中为医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逐渐深入以及疾病谱的变化,按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的要求,我国医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整合、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教育理念落后;课程内容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与知识传授,缺乏整合与能力培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难以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等。上述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非所用,狭隘地专注于技术而缺乏全面思维,制约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国医学院校对教学认证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提升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各医学院校教学方式上大都采用三段式: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方法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讲授和小组实验或见习。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认真借鉴国际医学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例如,北京大学探索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科研思维训练,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系统培养模式;第四军医大学研究形成了以信息化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际医学教学认证背景下我国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亟待改革的必然性

上述教学改革的实施使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在许多方面仍无突破性进展。对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要求和实际需要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轻人文德育教育,轻能力和素质培养,重自然科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并未普遍有效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技能、信息管理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不够;考核评价方面,重视知识测试比重,忽视技能、态度测试比重;PBL的评价方法不完善;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医学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上因素严重制约了课程教育质量的提升。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日趋显著,深化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医学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视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与国际医学教育水平存在的差距,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积极探索进行课程教学质量等的改革。面对国际化挑战,针对当前我国医学课程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南,紧紧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研究探讨具有我国地方医学特色的、科学合理的、适应当今医学模式发展需求的提高课程质量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从而提升医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推动我国地方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三、国际医学教育认证下提高我国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通过研究《本科医学教育WFME全球标准》和认证试点性评估,积极推进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主的教学改革,本着逐步推进、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指导思想和目标: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我国现有190余所医学院校,其办学历史不同、水平不一,但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几乎千篇一律,既不能反映不同地区地方医学院校的水平与特色,又缺乏具体要求,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因此必须突破以上限制,围绕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以更新理念、促进改革、保证质量为目标,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积极推动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探讨以适应我国地方医学特色的创新和改革模式,推进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本土化。

阅读全文

医学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应用

【摘要】

医学物理作为一种独立、创新的教育机制,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目前,我国医学物理学界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有着较为科学化的创新机制,所以,应该逐渐优化传统的教育机制,为医学物理教育理念的建立树立正确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医学物理;教育创新;应用实践

医学物理教学是现代化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医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物理学专业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发展,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出现了很多制约性发展因素。因此,在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创新性的发展机制,通过对医学物理专业中设备系统的优化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医学物理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含义,为医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的建立是将物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及诊断之中,其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随着我国临床肿瘤放射治疗以及医学影像理念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放射治疗以及医学物理成像等因素,因此,在医学物理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化的教育实施方案,为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应在物理学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掌握剖析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为实现医院联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在现阶段医学物理工程监理的过程中,通过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医院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更能为医学物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

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一、美国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发展历史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不断成熟。不仅全面开设正式课程,制定评价体系,而且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范围更广,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课程开设及评价普及方面,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美国约86.7%的医学院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式课程,53%的医学院制定了明确和严格医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在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对象广度方面,受教育对象不仅是医学生和医务人员,还包括健康保健人员、律师、牧师、非医学专业学生等。在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多样化方面,医学院中实施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只是美国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一小部分,更多方式的医德教育是在医学院之外完成的。

二、美国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介绍

1.入学选拔制度。

从美国医学院校的招生制度看,非常重视考生的道德考核,把医德素养作为选拔医学生的必备条件,而且淘汰率较高,通过率很低。学生进入医学院除了需要通过国家统一入学考试(MCAT)之外,还要经过面试环节。在面试过程中,招生制度要求非人文社科的学生一定要必修一定数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考官特别注重对学医动机、奉献精神、交际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等的考核。

2.课程设置形式。

美国医学院的职业道德教育贯穿美国医学教育的始终,不同学习阶段的教育形式也有所区别。在校学习阶段主要通过常规课程和其他教育途径进行。常规课程包括选修课、必修课。选修课是美国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设置与医学职业道德相关的医学人文、医学社会学等相关课程,比如一般的医学教育概论、医患沟通、病人关怀基础、社会医学以及深入聚焦特定伦理问题课等。必修课作为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在美国的少数医学院校中存在。除上述常规课程外,美国的医学院校还提供很多途径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大致包括:医学院校内的人文学院、学生辅导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其中,人文学院开展的项目内容相对宽泛,主要囊括了与医学相关的历史、宗教、哲学、法律等内容;学生辅导中心是学校的道德咨询部门,通过上课、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例如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先由老师讲解、学生观察,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咨询中并跟踪案例。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以通过现场指导、个别谈话、小组讨论为主,运用心理学等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伦理、社会道德的疏导。例如,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设立“病房伦理小组”,定期在教学医院开展小组讨论,内容围绕诊疗中遇到的道德问题。此外,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也提供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以及相应的研究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如“科学—社会”等跨学科或部门联合负责开展的医学职业道德课程。

阅读全文

中外高等医学教育成本比较综述

一、中外高等医学教育状况比较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的扩招,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也步入了扩招的领域。然而,医学领域不同其他领域,大规模的扩招也给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经费的筹集、实验以及实习条件的满足等。综合来看,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距离,表面看起来是医学教育模式或制度的差异,实质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仍然存在一定的疑虑。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而在我国为了满足社会对卫生服务人员的需求,医学教育并非精英式人才教育,与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不同。但是,为了与西方接轨,我国也对高等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先后在全国设立了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正在逐步由专科和本科教育模式向硕士和博士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模式转变,开始走向医学教育的精英之路。

二、中外高等医学教育时间成本比较

医学教育在很多国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所花的时间远远高于其他专业。以医学生的培养时间即学制来显示时间成本。从中外高等医学教育的时间成本看,我国医学教育时间成本明显低于国外。一方面,从世界各国在校医学教育学制来看,各国高等医学教育多为6年-8年,其中6年以上学制占73%。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国家的医学教育,基本上都需要完成8年(大学四年,医学院四年)的学习。英联邦系统国家多为6年,日本学制为6年,但是日本从2004年开始要求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必须经过2年的强制性通科轮转实习训练后,才能进入专科住院医师培训过程。长学制成为国外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而我国的主体是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虽然近年来实行了七年制本硕连读和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但是其所占比例在国内仍然远低于五年制。同时,通过国内外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可以发现,国外的医学教育中无关的课程少,而我国的医学教育中包含了大量的公共课时间,其实际的医学教育成本应更小。因此,可以认为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在总体上比国外时间短。由于本研究重点关注的是高等医学教育,还没有把我国的大量中等医学教育学生包括进来,如果把他们也纳入进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时间成本将和国际上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虽然五年制对解决我国缺医少药的历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明显不再适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健康和生命的价值也决定了医学的特殊性,国外的经验,都已经证明了高等医学教育应该走长学制的道路。另一方面,从一名医学生到成为独立医师的完整医学教育角度看,国外的时间成本和我国相比更高。在欧美等国,很多医学生往往要到近40岁才能够成为一名独立的医师,而我国很多医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即可成为一名独立的主治医师,以18岁上大学,5年大学,5年临床住院医师,28岁左右就可成为一名独立的医师。和医学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时间上相差10年左右。可以看出,国外培养一名医师的时间成本要远高于我国。

三、中外高等医学教育机会成本比较

机会成本的典型特征就是其选择性,因此从中外高等医学教育的选择上来进行机会成本的比较。一方面,各国的入学条件不同,目前基本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从高中生中筛选,另一类是从大学生中筛选。国际上不论是从高中生中招生还是从大学生中选择,其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的条件都比较严格。除了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外,国外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也不高,师生比很高,有的学校甚至达到3.8:1。严格控制招生数量,使得入学竞争异常激烈。部分医学院校还设立了单独的医学入学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有机会申请成为一名医学生。能够通过竞争成为一名医学生的人都是能力很强的人,有资料显示,竞争比例有时能够达到50∶1,这也是国外医学教育成为精英教育的重要原因。我国虽然有统一的高考、研究生招生考试等,但没有单独的医学入学考试,同时招生人数众多,和其他专业相比,招生时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录取相对容易。综合来看,国外的医学教育入学条件门槛很高,其机会成本高于我国。另一方面,国外很多国家对医学生的学习实行严格管理,在毕业之前以及成为一名独立医师之前,有很多资格考试需要通过,一旦不通过,将可能面临淘汰,从医学生队伍中出局,再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机会。而我国的医学生学习阶段考试相对比较容易通过,之后很容易上岗,其淘汰出卫生系统的概率很低。国内外相比,国内成为一名医师的机会成本要远低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等。

四、借鉴与思考

阅读全文

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层次较全,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归属类别较多,培养方向差异明显;课程体系各具特色,标准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与之相较,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完善的行业标准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拥有多种培养路径,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借鉴国际化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国内各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大数据与医学有效结合的平台,提升培养层次,拓宽学科交叉融合的广度及范围,通过高校之间联合培养,扩大人才培养范围。

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层次;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专业归属;课程体系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专业开设之初,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专业目标相近、课程设置雷同〔1〕等问题。而发达国家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能够将卫生信息化的成果运用于临床诊疗、战略规划、患者管理、运营管理、培训与研究等方面。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提升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使命。

一、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一)培养层次较全,专业特色不明显

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主要为全日制教育,分四个层次———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层次较全。专科层次的专业名称为“卫生信息管理”,主要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共31所。开设本科层面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院校共计52所〔2〕,专业名称为“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药学方向)”,学制4-5年,授予管理学、理学学位或医学学位;开设“医学信息工程”的院校有32所,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较多,主要有医学信息学方向、医院管理方向、医药信息管理方向、医学信息管理方向,学制2-3年,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分别授予管理学硕士、医学硕士、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工学硕士、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硕士。招收院校共计64所。开设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有7所高校,其中4所院校为医学信息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学位类别为管理学博士和医学博士。由于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本身固有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我国目前开展医学信息管理本科教育的大多为医药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国内医学信息管理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起源于医学图书馆学,并且为了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方向一致,较多高校将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作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真正结合医学、医疗大数据的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教育成果并不多见。

(二)专业归属类别较多,培养方向差异明显

阅读全文

国外医学教育专科临床医学论文

1美国医学教育

美国的医学教育只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无大专、中专以及成人教育类型。其教育结构完整且连续,主要由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部分组成。学历教育是采用传统4年制方式,课程设置为两段式,即基础和实习2个阶段,第1、2年为基础课学习,第3、4年为临床课的见习和实习,同时完成临床课的教学。2年的基础课学习结束后要参加医学基础知识为主的美国执业医师考试USMLEⅠ,通过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实习结束后要参加以临床专业知识为主的USMLEⅡ考试,通过后才可申请住院医师。再经过3年的专业培训,参加综合性的USMLEⅢ考试合格后取得行医执照。美国医学本科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可以在毕业后接受专科培训的必需知识、技能和态度。专科化培训是在毕业后进行,且专业数量较少,专业面宽。强调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术研讨、课外阅读、写论文甚至参与教育等。现在大多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BL)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BL)教学方法。

2法国医学教育

法国医学教育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进入医学院学习之前,要先通过法国会考,取得就读资格。其学制分为6年和11年,分3阶段完成,每阶段都有严格的会考制度。第一阶段(第1年)为医学预科阶段,仅有20%的学生可通过此阶段会考获得继续学习的资格;第二阶段(第2~6年)学生完成全部在校医学课程学习并参加全国会考,有50%的学生可通过考试,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只能作为全科医生或进入实验室、私人诊所工作。第三阶段(第7~11年)作为专科医生培训阶段,学生接受高度专业化的培训,使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法国医学院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临床实习及教学工作,在第2学年就开始接触临床工作,第4~6年完成全部临床课程的学习,医院每周专门为学生开设“临床常见疾病诊治与鉴别诊断”课程,讲解典型的、特殊的临床病症和临床诊治经验与技术等,使学生对某些临床疾病和现象进行全面分析,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3德国医学教育

德国医学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又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11]。德国实行免费教育制度,无入学考试,实行宽进严出的原则,淘汰率高。医学教育学习时间最长,连实习在内至少要修6年(12个学期)后通过两个阶段的国家医师考试即可毕业,在校学习分临床前期(第1~4学期)和临床期(第5~12学期)两个阶段,临床前期要完成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无具体专业划分,在临床前期课程学习结束时参加第一阶段国家医师考试,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申请第二阶段考试。临床期共学习8个学期,主要进行常见病临床培训、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具体的分科培训,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结束后参加第二阶段国家医师考试,全部考试通过后才可获得国家医师考试合格证书。毕业后教育是德国医学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成为注册医师必须先进行18个月的实习医师工作,实习工作结束后获得官方认可,方可独立行医,但也必须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至少6个月非手术科室或者至少6个月手术科室的临床工作。18个月注册前培训结束后可申请一个全科医师培养项目,经过2~3年的全科医师培训且考试合格后颁发全科医师证书。要成为全科医学必须经过4~8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方可授予专科医师资格证书,取得专科医师称号。继续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持续终身,一般由医师协会组织实施和管理,其根据各地医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每年制定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课程,执业医师要求参加多种学习,累计学时发给证明。

4国外医学教育对中国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借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