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培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培计划远程教学途径探析
本文作者:龚宝成 胡志琦 贡恩喜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安徽霍邱宋店中心学校
“国培计划”中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分析
远程教育覆盖广、低投入、高产出和超时空特点。“国培计划”依托远程教育,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培训,可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农村教师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培训效果,采取集中培训、骨干教师脱产研修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重点对大众传播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在中国,“穷国办大教育”是对我国教育的真实写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要么成为社会裹足不前的沉重负担,要么成为经济腾飞的巨大人力资源,天壤之别,全在教育一举之间。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缩短东西部、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异,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但要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也要为边远贫困地区培养人才服务,体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者获得学习支持服务的渠道应是多样的,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外部的督促与控制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外因,而内因是学习者,需要学习者积极地、主动地、自由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为个体的发展创造一个自由、宽松、自主性的发展环境”[3]。“国培计划”依托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知识更新、观念和手段更新为重要内容,开展广泛的校际联合,深入有效地进行互助,把教育的各个层面与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链接,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增加继续教育的比重。远程教育培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国培计划”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的开放优势的充分发挥,为更多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由于各种因素,优秀教育专家和中小学优秀的师资集中在部分学校,分布十分不平衡。如何超越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重复投资,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共享有限的优秀教育资源,也正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网络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随时接受信息的要求,注重采取探究式、案例式、参与式、研讨式、情景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它依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一则可以使学习者登录到其它的教育网站涉猎所需信息,共享不同角度的教学资源;二则使学习者改变了固有的学习方式,感受到视听一体、图文并茂的动态交互式的信息集成,“国培计划”重视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解除了妨碍灵活学习的种种限制,从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远程教育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教育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全面开放的教育事业,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远程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培计划”地域辽阔,培训范围广,培训规模大,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求知需求。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为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培训教学针对性、跨地域、跨文化和跨时空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传统教育培训是单一教师讲授形式为主的方式,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辅导和培训,教学模式统一,缺乏对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而远程教育培训完全体现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可实现人与学习系统、自我参照和人际之间的三种交互形式。“在网络环境中的人际交流环境不仅会增进彼此了解,增强感情,而且兼顾认知与情感,促进学习者协同学习的发展[4]。”实现了交互式的教学,灵活地支配时间,通过使用BBS、电子邮件等多种媒体技术,可实现双向、多向立体式交流。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又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国培计划”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优势,体现终身教育和教育公平,形成开放式教学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振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培计划”实施以远程培训为有效途径
选择远程教育快速、全面、经济和高效的在职培训效果。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国培计划”将积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广、速度快的教育形式,将网络、电视广播和课堂教育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教育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潜力与运用效果斐然,远程教育广泛应用的因特网络、电信网、个人电脑和各种软件等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手段和方法。教师是成年人,理想的成年人学习环境既要满足其独立性学习的需要,也要满足参与者依赖性学习的需要;既要使人感到安全,又要富有挑战性;不仅要使学习者感到满意,还要激励他们进一步的参与,远程培训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发展形式。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最需要解决的是“工学”矛盾。“国培计划”基于新技术的远程教育模式,为受训教师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在克服资源、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有其本身的优势,代表着未来发展的趋势,使教师快速地、全面地、经济地、高效地接受在职培训。选择远程教育信息海量、交互性和渗透性强的特点。“国培计划”使远程教师教育培训成为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第一,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学员可根据个人认知水平和专业特点选择取舍课程,发表反思和诊断性的意见,对多元信息重组与建构,优势互补,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第二,远程教育应用卫星、电脑、电视、录像等现代多媒体信息交互性,将无形的智慧经验以有形的数字化信息(如文字、音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成为显性知识,在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之间交流协作。实施远程教学,可以使学习的课程跨越时空,伸向受教育者所处的任何的地方,为资源的全面共享、评价反思提供支持。第三,远程教师教育展示的是一种全新、高效的学习方式,具有渗透性强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评判者和协调者,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增进师生间的情感”[5]。#p#分页标题#e#
实施素质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积极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学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选择远程教育有效信息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的立体化模式。“国培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为受训教师提供了相互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使培训成为一个立体化的学习过程。远程培训项目各承担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组建了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普遍开发了优质立体化培训课程资源,将被培训者进行集中培训和大规模远程培训相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平台将是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学习内容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6]。为确保远程培训质量,实现理论指导、专家报告、经验介绍、现场模拟多元化方式,线上学习、线下探究和在职实践相结合。培训者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可行性的学习资源方案;学习者则根据学习环境、学习方案和自已的知识和经验等寻找适合自已的方式和内容,达到有效的信息交流。“国培计划”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为受训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优秀的导师和学习资源,只有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才能通过严格的质量审查进入培训网络平台。由各知名院校、研究培训单位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师教育联盟,拥有强力的教师团体,许多知名专家、教授在中小学远程培训中担任导师角色,为受训教师拓宽了信息或资源渠道,帮助受训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科研的方法。在远程网络培训中,双方可以通过共同的网络相互结识,畅谈学科教学的设想,交流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实现教学相长。
CBL教学法在妇产科医师培训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CBL教学法联合导师制的培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期间在某院妇产科轮转的38名规培医师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0人采用传统规培模式,研究组18人采用CBL教学法联合导师制培训模式。培训结束时对规培医师进行出科考核,分为理论考试、临床技能五站式考核及针对培训模式的问卷调查3部分,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理论考试成绩(88.94±1.92)分高于对照组(84.85±2.62)分;研究组的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87.17±3.78)分高于对照组(82.40±3.7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联合导师制的模式可以提高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CBL教学法;导师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我国从2014年开始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其目标不仅仅是提高规培医师职业素养及规范的临床诊疗能力,还需兼顾临床教学和医学科研素养的培训,培训内容多样化。传统的培训多采用大纲为蓝本,培养模式相对比较粗放,实际培训过程中发现不同类型规培人员的培训效果差别较大。曾庆奇等[1]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规培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各项能力的发展不具有同质性,另有不少研究表明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learning,CBL)可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某院作为北京市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试点单位,目前已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针对前期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妇产科教研室在数年前已将导师制试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这种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住院医师的归属感、调动了住院医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效果[2]。本研究应用CBL教学法联合导师制的培训方法,探讨其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期间在某院妇产科轮转的38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2017年8月1日-2018年7月31日轮转规培医师进行全层抽样,共计20名作为对照组。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轮转的规培医师进行全层抽样,共计18名作为研究组。两组医师年龄、学历、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医师采用传统规培模式,除临床工作带教外,每周一次在科室会议室对规培医师进行理论授课,时间1~1.5小时。研究组医师采用CBL教学法联合导师制模式进行培训,具体措施如下:(1)带教教师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针对妇产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结合临床工作中的病例撰写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CBL教学,如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并精心设计数个思考题。(2)教师提前把案例发给学员并对学员进行分组,正式教学过程中由每个小组先派代表发言,组内其余人员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学员可以指出疑议之处,组间互为补充,共同解决问题。(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启发和引导作用,最后进行点评并针对该病例的重点及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导师需每1~2周对规培学员进行一次指导,协助学员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员的轮转学习,鼓励学员业余时间查阅文献、整理和分析临床数据,引导学员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此外导师也需要关心学员的思想动态,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来。
1.3教学效果评价。培训结束规培医师出科考核分为理论考试、临床技能五站式考核及问卷调查3部分,然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1)理论考试以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定义、诊断、鉴别诊断、诊疗原则为重点。(2)临床技能五站式考核分为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和口试五部分,选取在院患者进行考试。(3)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规培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相关的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
中医临床研究生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
摘要:针对目前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现状,提出以阶段性计划培养为主导的临床教学改革,制订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教学方案,为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积累经验。通过分析现阶段教学背景,总结采用的临床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科研思维能力,全面长远发展,临床规培贯穿始终”为主的“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制订出以中医自身为本,临床实用性为重,独具新时代中医特色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中医临床专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
中医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导致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符合自身的正确规划,各个阶段培养缺乏明确的目标,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不能实现临床课程、规范化培训和科研论文三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实行临床教学改革、制订独具特色的阶段性计划培养教学方案刻不容缓。对中医专业学位类研究生来说,经典学习、师承教育、临床实践缺一不可。因此需要改变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制订以“中医为本,师承为主,创新为先”的指导原则,以临床实用性为评判标准,以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改革方案,推动未来中医事业发展。故针对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尝试联合多种临床教学方式,设定阶段性计划培养目标,对此进行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1中医临床教学背景
现代医学教育标准化改革始于美国1910年的弗莱克斯纳报告(FlexnerReport)[1-2]。在医学学科高速发展和医学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的背景下,教学改革同样是大势所趋[3]。2015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在全国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学位教育并轨的“双轨合一”模式,研究生学历教育和毕业后教育同时进行,我国正式进入“双轨合一”的新时代[4-5]。但目前存在部分高校重临床而轻教学,忽视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和科研能力的建设;部分高校重教学而轻临床,偏重于教学管理方面的发展,忽视医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改革现有的临床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了保证国家规培政策顺利落实,中医类临床教学需要根据中医自身特点,制订出具体的适应于不同科别研究生的临床阶段性计划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公共卫生事业、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创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每一位面临就业的医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现阶段中医临床教学方案
第一阶段通科轮转,研究生的必选轮转科室包括中医内科(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相关疾病和肿瘤、内分泌、血液、神经、风湿等)、中医外科(肛肠、皮肤、疮疡等)、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五官科、辅助科室(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轮转时间为24个月。第二阶段专科培训,主要是第二专业方向相关科室,轮转时间为9个月。研究生入科前,医院规培办提前组织研究生及以导师为代表的指导小组共同制订33个月的轮转计划,学术导师、规培导师、规培基地、学院、研究生处依次审批。为保证临床培养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前3个月为“导师制”培养,重点是跟师学习,通过病案讨论、专题讲座等,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个体化培养,再从内、外、妇、儿各科室整体出发,合理规划轮转顺序。关联度较高的科室安排在一起轮转,有利于学生对此类疾病的整体把握;病房的轮转安排在门诊之前,了解基础用药后才会随证加减化裁;急危重症科室安排在后期轮转,学生基本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后,在面对各种多发疑难危重病情时,才能迅速正确地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轮转结束后主要以试卷考核和现场技能操作方式来检验研究生临床培养是否合格,同时参考每一轮转科室日常病案书写和临床技能水平及出科考试评分,主客观考核相辅,决定最后是否同意出科。
高校体育教育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运用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并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中的高校体育教育虽然在近几年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其运用效果欠佳,并且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缺陷。因此,本文通过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网络技术;教育
1引言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文化、体育教育也离不开网络。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具有直观、科学以及通俗易懂的特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对高校体育教育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2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中的运用情况
2.1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中的运用效果
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的发展,然而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欠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校与实际高校数量不相符。在一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没有建立专门的体育教育部门网页的现象,并且相关部门对其投入的资金不符合体育教学部门网页的实际建立情况。第二,在网页建立的同时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将各项体育项目视频或者课件等进行上传时,其核心内容仍然是教师自身所用的内容,不能够真正的适用于学生现代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使其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归根结底,其主要原因是仍然被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所束缚,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
摘要:完全学分制改革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制定与完全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从而使完全学分制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得以顺利实施。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很快在欧洲各国高校流行。20世纪传入我国,后因一切向苏联学习停止试行。1978年教育部提出试行学分制,部分高校逐渐由学年制走向学分制,此时的分学制是部分学分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逐渐在全国各高校施行。2014年10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目前,完全学分制成为广东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完全学分制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厘定
1.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1]。2.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老师、课程、上课地点,自由安排学习计划,没有留级规定,没有明确的修业年限限制,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就可以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2]。3.学年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指既规定学习年限,又规定学分总数和每一学期的学分数,不可提前毕业。它是学年制与完全学分制的有机地结合,是我国高校由学年制转入完全学分制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一种过渡性质的教学管理制度。
(二)完全学分制的特点
妇产科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反思
【摘要】我国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分阶段教授学生。在长期的医学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妇产科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新时代国家医疗卫生的发展和走向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以“三阶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整合为基础,将信息化全面应用到妇产科学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客观的“信息化+妇产科学”的新型一体化培养模式。可为实现妇产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体系由分阶段式培养向“三阶段一体化”转变,为我国深化医学人才培养,系统提高妇产科学人才临床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字】妇产科学;三阶段一体化;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探索
我国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该模式的特点是分阶段教育。在妇产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这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彼此独立,割裂了妇产科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且传统的理论课程、实习设置模式单一,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化建设是医学教育的主要趋势,也是推动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的趋势[1]。信息技术作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在推动教学手段改革、拓展学习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2009年以来,本院对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将信息化全面应用到“三阶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妇产科教育“信息化+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有益探索。
1整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3-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开始了一系列课程改革[5]。美国西余大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等许多院校实行了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等综合课程、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PathophisiologyandTherapy,CPPT)课程等课程改革[6]。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医学教育也开始注重学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开展以“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系统整合”等教学模式改革[7]。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探索,众多高校在探索过程中已报道取得良好成果,实施整合课程的学生与未实施整合课程的学生相比[8],前者的知识体系与人文素质均得到了较大提高,更适合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整合的、模块化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融会贯通、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医学生具备针对医学问题的跨越学科界限的系统化、整体性的思维。传统的三个阶段医学教育一方面割裂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传统分阶段进行的医学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目的,在培养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适应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9]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2009年以来,我们以思考国内外课程整合理念、通过规范化培训及学习班提升妇产科学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逐步开始探索对妇产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教育的整合,提出并构建了以“健全岗位胜任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散临床思维、增加学习兴趣”为目标的“三阶段一体化”妇产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并付诸实施[10]。在实践过程中,妇产科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三阶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三阶段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得妇产科学人才教育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提高;学生在女性生殖健康的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获得提高;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三阶段一体化”培养理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主导的单向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及创造的机会,至关重要。
全程临床导师制对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培养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河北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联合实施的全程临床导师制教学体系对高年级学生培养过程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河北大学医学院2014级五年级临床医学生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纳入全程临床导师制教学研究中,选择30名带教老师作为全程导师,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客观结构化考试。结果实行全程临床导师制的研究组学生在学生满意度调查、促进临床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培养临床思维、实践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临床导师制在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具有提高教学质量作用。
关键词:全程临床;导师制;高年级;本科教育;临床医学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种以个别指导为中心的教育模式[1]。导师制在我国最先引入研究生教育,本科生实行辅导员制,直到2001年启动的“元培计划”才拉开了导师制成为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序幕[2]。全程临床导师制是一种新潮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方式;是由具备一定能力的临床医生从入学到临床实习阶段全程担任导师,可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可有效地解决基础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脱节的问题,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课程整合;可促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使得医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临床医师。本研究重点阐述全程临床导师制在高年级临床医学生培养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
1资料与方法
1.1全程临床导师筛选
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选择热爱教学、善于沟通的30名临床医生作为全程导师,其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5.2±7.5)岁,工作时间3~22年,平均时间(14.3±5.2)年,涵盖内外妇儿等专业。
1.2实施方法
幼儿园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现状探究
摘要:针对幼儿园教师开展非学历远程培训是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主动学习和建立终身教育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幼儿园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组织层面重视程度不足、远程培训缺乏互动、远程培训师资队伍不够完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坚持推进混合培训教学模式;完善远程培训网站资源,加强培训管理;建设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非学历远程教育;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教育部的批准下,兴起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远程教育开始在国内几所著名大学做试点工程,这也标志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正式拉开了序幕。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对发挥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质量以及构筑终身学习体系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与此同时,伴随着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非学历教育逐渐在远程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组织方式和制度指导等也不断规范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2020年,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要达到35000万人次,其中非学历教育作为推动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当是我国教育未来改革和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国内关于非学历远程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不多。研究者自2015—2019年连续5年担任湖南省衡阳市非学历远程培训学前教育班的辅导员,因此,将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理论,就非学历远程培训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展开深入探讨。
一、非学历远程教育课程的优势
(一)提高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意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非学历远程教育模式打破了这种格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引导[1]。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知识领域和课程学习列表,并且自由地安排和分配学习时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开展沟通交流,构建具备个性化的知识体系结构,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非学历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工作闲暇时间学习网上知识,这类学习者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过程中突发情况和影响因素较多,不具备连续长期接受教育的条件,有时甚至一节课都要分成几次来上,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是难以实现的。远程教育一方面可以减少线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从而确保工作和学习的双向顺利运转。
(三)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现阶段,我国“985”“211”等著名高校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而甘肃、广西、贵州等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相对欠缺。远程教育课程正好可以弥补区域教育资源匮乏的特点,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