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民经济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汉语言文学类就业趋向讨论
作者:向彪 单位:湖南怀化学院
本文所谓地方本科高校,是指一般布局于区域中心城市,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这类学校大多是近年来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或与其它院校合并而成的普通本科院校。在升本或与其它院校合并以前,这类学校大多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宗旨,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教育理论、师范素质与技能培养类课程。升本或与其它院校合并以后,这类学校一部分升格为师范学院,而大部分转型为综合性本科院校。近年来,这类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流向呈现出新的趋势,作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与人才成长载体的课程体系也应顺时而变,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人才市场的新要求。
一、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流向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高校的扩招,地方本科高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向,已经由过去的以教育领域为主衍变为多元化趋势。以下是笔者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最近三年毕业流向的个案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各类学校、党政机关、新闻传媒、其它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普遍的就业领域,其中,主要就业领域也已经由过去的教育领域扩展为教育和厂矿企业两个领域,直接进入党政机关以及其它事业单位的比例也在升高。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这种就业趋势,也同样体现在其它地方本科高校中。以下是笔者对吉首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湘南学院、邵阳学院4所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最近三年毕业流向的综合统计:从表1可以看出,教育行业、党政机关、新闻传媒、文化出版、厂矿企业已经成为4所省内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的就业场域,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国家公务员、新闻记者、出版编辑、企业管理、公司文员、广告宣传、市场营销、旅游导游以及自主创业已经成为该专业毕业学生普遍的职业选择。
总体趋向与我校大体相同。国内其它地方性普通高校的情形也应该大同小异。这说明,就业流向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流向的基本趋势。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人数的进一步扩大、我国人口出生率的进一步下降以及国家对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减少,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将继续增强。因此,传统的淡化就业指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型设计,已经不能适应该专业学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及其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因此,探索并建构新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就业趋势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相适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地方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者面前的紧迫课题。二、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笔者认为,要建构新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就业趋势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相适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若干个与人才市场需求对接度高的专业方向
要提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在建构课程体系时,设置两至三个专业方向。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应用面十分广泛的专业,可以析分衍生出来的专业方向很多,诸如语文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文秘(包括涉外文秘、中英文秘、商务文秘)、新闻传播、编辑出版、比较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文化、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管理等都是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设计。根据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人才市场需求,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案不失为带有普适性的专业方向组合方案:
材料概论双语翻转课堂实践探索
[摘要]材料概论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先导课。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被教育部所倡导,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为顺应时展,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文章对材料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与做法进行了总结,对翻转课堂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材料概论;双语课程;开放共享课;翻转课堂;建设与实践
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各行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为应对人才需求趋势,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第4号文件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2016年,我国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关于毕业生素质要求的12项指标中,很多项和外语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新与外语能力紧密关联起来[1]。当前,互联网得到大面积普及,“互联网+”深入人心。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催生了在线开放课程(慕课)。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从那以后,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被打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和善于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有专业人士指出: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被用于制造一切有用制品的物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能力的人才,国内多所高校选定材料类专业的先导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双语教学[3],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展,搭上“互联网+”快车,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本文对其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整理总结,希望对其他课程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开放共享建设课程的选择
通常来讲,一个四年制大学本科专业会有70—90门课程,合计150—180个学分。在所有的课程中,有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呢?我们通过调研和调查问卷,认为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经过讨论和权衡,我们选择“材料概论(双语)”进行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建设。在本校的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材料概论(双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也是专业入门课。本课程的开设将注重加强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本课程将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授课,对于巩固英语学习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具有导向作用。其主要知识目标是熟悉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分类和材料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结构特征与基本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具备归纳、总结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它并不像一些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更多地和学生互动才能掌握,所以更适合进行开放共享课建设。
二、课程视频录制与建设
得益于学校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视,本课程在2018年被学校立项资助进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方便老师进行视频录制,学校邀请了多家平台公司到学校进行宣讲,供老师们进行选择。为便于及时沟通和节约时间,本课程的录制选择了在学校有驻点的智慧树。通过和平台公司沟通,公司为课程配备了课程顾问,可以全程、方便、及时地就课程视频的制作进行讨论。根据课程顾问的建议,课程团队选择了合适的录制方式。视频录制前,平台公司会把相关准备模板和要求告知课程团队,团队根据自己的安排预约录制时间,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去录音棚之前发给课程顾问进行PPT润色等工作。录制过程中,需要主讲老师和工作人员加强配合,提高效率。视频录制完成后,经过视频工程师的编辑加工,再返回给团队,进行检查,有问题的话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共录制43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间长度5-20分钟不等,总时长426分钟,其中材料基本知识6个、无机非金属材料5个、金属材料10个、高分子材料10个、复合材料6个、先进功能材料5个和材料分析测试表征1个。课程章节的全部视频录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按照学校要求,本课程除了由平台公司进行共享课的建设外,还需在学校自己的课程平台进行建设。由于本课程开展历史比较长,历经多个版本的培养方案,相关资料比较丰富,我们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建设,主要包含首页、课程章节视频、课程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文档、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活动等课程内容。
材料概论双语翻转课堂实践探索
[摘要]材料概论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先导课。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被教育部所倡导,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为顺应时展,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文章对材料概论课程建设过程与做法进行了总结,对翻转课堂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可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材料概论;双语课程;开放共享课;翻转课堂;建设与实践
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各行业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为应对人才需求趋势,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第4号文件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2016年,我国在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该协议关于毕业生素质要求的12项指标中,很多项和外语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并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新与外语能力紧密关联起来[1]。当前,互联网得到大面积普及,“互联网+”深入人心。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催生了在线开放课程(慕课)。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从那以后,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被打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习惯和善于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有专业人士指出: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被用于制造一切有用制品的物质。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能力的人才,国内多所高校选定材料类专业的先导课进行课程改革与双语教学[3],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顺应时展,搭上“互联网+”快车,教学团队对材料概论双语课程进行了开放共享课的建设,并及时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本文对其课程建设的过程进行整理总结,希望对其他课程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开放共享建设课程的选择
通常来讲,一个四年制大学本科专业会有70—90门课程,合计150—180个学分。在所有的课程中,有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等。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呢?我们通过调研和调查问卷,认为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合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经过讨论和权衡,我们选择“材料概论(双语)”进行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建设。在本校的最新版培养方案中,材料概论(双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也是专业入门课。本课程的开设将注重加强材料领域的基础知识教育,拓宽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本课程将采用中、英文双语进行授课,对于巩固英语学习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具有导向作用。其主要知识目标是熟悉材料的基本概念、材料的基本性能、材料的分类和材料学科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结构特征与基本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具备归纳、总结材料科学的研究进展、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它并不像一些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更多地和学生互动才能掌握,所以更适合进行开放共享课建设。
二、课程视频录制与建设
得益于学校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视,本课程在2018年被学校立项资助进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方便老师进行视频录制,学校邀请了多家平台公司到学校进行宣讲,供老师们进行选择。为便于及时沟通和节约时间,本课程的录制选择了在学校有驻点的智慧树。通过和平台公司沟通,公司为课程配备了课程顾问,可以全程、方便、及时地就课程视频的制作进行讨论。根据课程顾问的建议,课程团队选择了合适的录制方式。视频录制前,平台公司会把相关准备模板和要求告知课程团队,团队根据自己的安排预约录制时间,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在去录音棚之前发给课程顾问进行PPT润色等工作。录制过程中,需要主讲老师和工作人员加强配合,提高效率。视频录制完成后,经过视频工程师的编辑加工,再返回给团队,进行检查,有问题的话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共录制43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间长度5-20分钟不等,总时长426分钟,其中材料基本知识6个、无机非金属材料5个、金属材料10个、高分子材料10个、复合材料6个、先进功能材料5个和材料分析测试表征1个。课程章节的全部视频录制完成后,可以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按照学校要求,本课程除了由平台公司进行共享课的建设外,还需在学校自己的课程平台进行建设。由于本课程开展历史比较长,历经多个版本的培养方案,相关资料比较丰富,我们按照一定的框架进行建设,主要包含首页、课程章节视频、课程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文档、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活动等课程内容。
农业机械分类与作用特点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迅速发展我国农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效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农业机械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关键词:农业机械;分类;作用特点
按照农业生产的作业性质,广义农业机械主要分为农田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果园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按主要作业和用途可分为农田基本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中耕机械。按耕作制度和地形可分为山地机械、水田机械、垄作机械、平原旱地机械。按动力可分为机力、畜力、人力[1]。
1农业动力机械
1)拖拉机。与悬挂式或牵引式农具配套,利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动力输出皮带轮等工作装置,可用于脱粒机,驱动排灌机械等进行固定作业。2)内燃机。适应性广,机动性强,使用方便经济。作为拖拉机的发动机的同时,还能作为自走式或牵引式收获机械,植物保护机械等的有效动力来源。3)电动机。把电能变为机械能的电动机是拖动机械的原动机,各类电动机基本都可用于农业生产,其中大型排灌站装机容量最大,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容量最小。4)水田机耕船。利用船体支撑整机重量,通过楔形铁轮与土层作用推动船体前进。5)风力机。依靠气流吹在风轮叶片上,使得风轮旋转做功,主要可分为翼式、走马灯式、鼓型三种。翼式风力机的风轮叶片式为螺旋桨式,构造复杂,效率较高。走马灯式风力机风轮旋转方向与风向相同,旋转轴垂直。
2耕整地机械
1)耕地机械。土壤翻耕目的在于通过翻转和松碎土壤,恢复土壤结构,将杂草、作物残渣埋入地下,促进腐化,提高腐殖质含量。按工作部件可分为铧式犁、圆盘犁、旋耕机。铧式犁根据铧数不同可分为单铧、双铧和三铧。按犁型不同可分为铧式犁、深耕犁、滚子犁、双向犁、菱形犁等。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耕地机械一般不带动力,大多是由拖拉机带动工作,按其与拖拉机挂结方式,可分为悬挂式、半悬挂式、牵引式三种。2)整地机械。通过犁耕翻抛后土块体积大,土壤中较大空隙,地面起伏不平,进行播种前需松碎土块,压实平整地面。整地包括耙与镇压两个过程。耙作用在于破碎土块,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同时兼顾混合表土,平整地面。其中,水田中使用的耙还具有搅拌泥浆、刮平田面作用。可分为圆盘耙和水田耙。使用镇压器目的在于消除土壤间空隙,减少水分蒸发,形成毛细管。镇压器分为表土镇压器和心土镇压器,心土镇压器可深入土中将心土压实,又在土地表层形成松软覆盖层,达到上松下实要求。表土镇压器有圆筒型和V型两种[2]。
对外贸易效益理念界定分析
本文作者:曾卫锋 单位:集美大学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人们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经济效益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对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进行了界定。人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耗费的劳动和由此取得的成果之比,即产出与投入之比;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经济效益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根据经济效益的这个概念,人们进一步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入对外贸易活动的劳动和取得的成果之比。笔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这种界定,显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混为一谈,使得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个概念来研究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因此,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重新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合理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其所需要的商品,则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率就越低。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多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联系表现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企业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的,这是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联系。如果企业是理性的,即企业以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则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实现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就会不断提高生产与经营技术水平以及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并不讲究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就会缺乏改进生产与经营技术的动力,也不会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不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也就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在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就是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过程。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在技术外溢的作用下,就会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又会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又迫使企业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如此循环往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会在市场竞争的均衡中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波动变化,而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则总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
总的来说,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使得所有企业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是要使得企业在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形成并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为: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率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根本目标,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这是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的一个根本区别。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消费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用,则经济社会的生产就能够节约经济资源,减少资源耗费和浪费,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其产品的销售价格越高而成本支出越少,则其经济效益就会越好。现代微观经济学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假设为基础来研究如何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影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多的差别:(1)从市场结构来看,在市场的长期均衡中,相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完全竞争市场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但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或经济效益是最低的;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会下降,但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2)从同一个时点的单个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来看,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产或经营技术水平较高或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显然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但未必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中国彩电行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水平明显低于当前的水平,那时彩电行业的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当前的经济效率,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彩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为简单,20世纪90年代虽然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比较落后,但那时市场供小于求,因此,那时彩电企业普遍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当前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比较先进,但市场供大于求,因此,当前的彩电企业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这一点来看,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经济效率,而市场供求关系则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重新合理界定
本文认为,应该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作重新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高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从企业、产业和国家层次来说,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又可以分外三个层次:(1)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这是对外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益;(2)单个行业的对外贸易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单个行业(如纺织服装或机械电子或化工等等行业)内所有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总和与所投入的成本总和之比,这是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总和与所投入的成本总和之比。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影响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是影响三个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本文同时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概念:对外贸易经济效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对外贸易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对外贸易经济效率就越低。#p#分页标题#e#
古代书画在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国民消费水平逐年上升,故宫博物院以互联网为主要销售渠道,在文创产品销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类以古代书画为设计元素的产品,向民众科普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受到海内外消费者广泛喜爱,同时带动了全国各省市的博物馆、美术馆推动发展特色文创产品经济的意识。本文以故宫文创产品为例,分析其部分产品设计对中国古代书画元素的应用,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应当考虑的要素与传统书画元素相结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古代书画;设计;文创产品
一、文创产品设计与传统艺术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冲击以及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创产品的诉求,不再是仅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即可,而是要求有文化性、娱乐性、精神性的产品。因此,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成为必选的命题。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背景下,文创产品设计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而且顺应时展潮流,有望为中国文创产业的未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时代号召下,故宫博物院走出了崭新的创新路径。在故宫网店销售的文创产品中,中国古代书画元素系列文创产品的销量遥遥领先。这种现象的主要功劳在于故宫文创的设计思想及产品类别,不仅能给予消费者传统美感的熏陶,同时种类丰富、美观实用,满足人们日常所需。当代文创产品的设计关键是要实现与受众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互动,这样才能广泛传播。
二、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应考虑的要素
(一)“文化、流通、互动”三要素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须考虑到:文化、流通和互动。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在满足欣赏的基础上,努力走到群众生活中去。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主要是文化传播教育,在设计上只有考虑到产品的传播流动性,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文化的“流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增长。成功的文创产品不仅是传统文化行走的代言人,也能弘扬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信心。文创产品要有实用性,也应是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产物。
金融保险课程创建思索
本文作者:钱志芳 严伟 单位:义乌工商学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中国金融体系在经受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和多次金融结构调整以后,已经逐步建立形成了以商业金融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组织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都需要大量的金融保险人才,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必须要立足义乌实际情况,以其金融业的发展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地方发展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一、分析当地金融行业的形势与人才需求确定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
1.当地金融行业的经济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
1.1义乌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截止2008年底,义乌已有各类金融机构近50家,其中银行18家,证券营业部5家,保险分支机构28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47.76亿元和707.42亿元,总量位列浙江省县市第一位,分别占金华9个县(市)区同类市场份额的40.66%和36.9%,实现利润32.82亿元;人均存贷额14.95万元和10.1万元,同样位居浙江省县市第一位。义乌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保险方面,2008年义乌市实现保费收入15.36亿元,从1997年起连续蝉联浙江省县级市榜首。两年来义乌保险业共计支付各类赔、给付款10.13亿元,在保障、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不断增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帮助中小企业收汇、规避外贸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义乌市金融机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义乌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总之,义乌金融业的全面发展,使得金融人才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是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2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及所需人才能力分析。本专业学生拟就业于金融行业各个职业岗位,也就是说,毕业后能够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2.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本专业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基本掌握保险、银行、证券的实务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理财技术,能够胜任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社会保险机构及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岗位和金融营销管理工作岗位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筑节能技术在住宅小区的应用
摘要:由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能耗快速增长。目前,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不断攀升,从而加剧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形势。为了降低建筑能耗,既要节约,又要开源;因此,努力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住宅建设用能中的比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建筑住宅节能,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住宅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战略,分析和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设备中的太阳能和雨水回收节能技术利用,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较低的投资成本,节能、环保效益卓越,是一种发展快速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
关键词: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回收技术
1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逐渐深入,为城市建设中的节能建筑技术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应用即是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化发展,促进我国建筑体舒适程度的提升,进而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住房建筑水平。
2建筑节能技术在住宅建设应用原则
在对住宅建设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从居民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应对其日常使用的能源进行处理,减轻住宅使用人员的经济压力。从能源需求本身来说,也应积极对建筑体所需的能源进行节约化处理与控制,进而避免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在住宅建设过程中,节能化应用建设原则是住宅建设的基础性要求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住房的能源浪费现象进行避免。现阶段我国住宅建设过程中均将节能化建设作为首要推广的方向目标和关注点。同时,将节能化与智能化两个方面相结合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达成建设设备节能建筑的目标。例如:在暖通空调的运行中,采用镀锌钢板材料,能有效利用输送管道的温度效果,减少冷气的损耗,同时减少制冷机及送风机运行所需的动力,从而节约空调的能耗、费用,实现节能目标。
3建筑节能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