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英语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际英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际英语教育

刍议英语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关联性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国际理解教育

由于彼此宽容、尊重及理解是全球化时代迫切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念,因而国际理解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国际理解教育是密切关系人类命运和人类前途的教育内容。从根本上来看,国际理解教育有着非常丰富的外延与内涵。因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和使用者的不同,所以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及涵义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爆发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重点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在称呼上联合国也相继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多次的变更,如“世界市民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及“国际理解与和平教育”等等,但常采用的依然是“国际理解教育”。然而,我国研究人员则认为,在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应扩展成国际教育,还有些学者认为国际教育通常涵盖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全球范围内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教育或者世界教育,其二就是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者教育理论体系,也就是国际理解教育。虽然国际理解教育的名称不同,但是所表述的意思基本上是类似的,也就是教育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通过世界帮助所有人进一步认识世界,进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在达成共识和理解的前提下,主动而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和交往,进而真正认识到世界相互依存的客观存在,最终懂得如何共同生存的道理。

2.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

国际理解教育重点强调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各个国家人和人的理解。事实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切实地学会与他人共同生存,国际理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够“学会共存”。身为教育的主要支柱,最初“学会共存”是由国际教育委员会所提出来的,同时受到整体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对全球人民进行培养,换言之是对那些具有“全球意识”的人进行培养,是和地域差异、传统血统教育所不同的,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和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人进行交往和沟通。然而,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球意识,这既有对世界性事物承担的义务,又有相对应的权利。因此,大力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并非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这样一来,必须要求全世界的人加以深刻反思。在当前的班级和校园内,国外友人日益增多,学会怎样与他们共同生存已经成为全球化语境下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蕴含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学会生存”课题应当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精神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这不仅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和理想,又是国际理解教育深化的环境。

二、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学校教学中进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这样一来,导致在理解国际理解教育观念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9•11事件中,中学生群体中仍然广泛存在漠视个体生命的不良民族主义观点,这种不当的民族主义情绪对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性的影响,甚至也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造成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明显不足,比如有些学生接触日本漫画文化后对其中的暴力成分加以吸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与世界深入及广泛的接触当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诸多的误解。所以,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应当切实地、明确规范化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国际理解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仅仅存在不系统、不自觉且零散的国际理解教育成分,国际理解教育依然未自觉地形成。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教育国际化教学定位

摘要:

英语是全世界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近年来,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的发展着,英语在各个国家的地位也提升的越来越快。在我国,大学英语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跟上时展的脚步,同时也要呼应社会发展中对于专业的需求,配合市场的发展。文本将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教学做出定位。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育国际化;教学定位

英语是中国教育发展当中的第二种语言,在我国的教育界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能否把大学英语的课程学好学精,是大学生能否完成学科考试、四六级考试以及就业出国考试等等众多项目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学习好大学英语,不能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分数,要融入自己的希望理念以及创新精神等等,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工作中,平时的语言交流中。因此,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给我国的英语教育添上了一件新衣服,要倡导跟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以国际化定位为中心展开的教学任务。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忽略了知识的运用,只是一味的看重自己的考试成绩。并且功利性较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育一味的把主观意识加在自己身上,不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出现了一些偏差。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课堂缺少了兴趣,这样一来,就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没有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也很低。学生对于英语的口语极其不重视,以至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在书面上对于英语的理解很到位,但是实际和外国人交流起来,就比较费力了。学生积极性低还因为课堂的枯燥,气氛不活跃,长期以往,只会让学生对于英语越来越厌恶。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不同于高中英语,高中英语就应付高考,大学英语能顺利的通过四六级考试就可以了。其实则不然,这种心态往往会使英语学习得不到提升。中国式教育比较广泛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不能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育中的一大憾事。因此,要坚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学习英语的视角出发,我国大学的英语课本,其中理论性的知识占了绝大部分,然而真正实践的部分却少之又少。这样一来,就很难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就会没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英语成绩,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放弃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并且,大学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过于松散,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等等,这些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有直接联系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

阅读全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育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和理解

加拿大著名学者JaneKnight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应对全球化影响同时,保持民族发展特色的积极响应。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根本动因,也表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般性概念的形成必然基于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自适应发展和响应的一个复杂动态过程。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世界范围内掀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从相关的文献看来,不同学者、国际组织与政策制定者等总是依据自己所处的民族国家背景与研究旨趣来描述教育国际化的话语,构筑自己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本性概念框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概念一开始就孕育在早期各种文化交流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因此,国际化话语的个体研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范畴的题中之义,是其之所以成为“国际化”的重要组成基础。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廓清高等教育国际化范畴,也才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认识和推动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对于当代教育国际化概念的理解必须有历史的视野,必须在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其本质及其规定。Knight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阐释为教育界普遍认可。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范畴建立于概念的历时和共时研究基础上。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诠释以及现实中一系列国际化的实践形式充分表明高等教育的国际性不断增强。作为后发国家,且高校体系庞大复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中,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审时度势地应对世界性的教育变革,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本文认为,结合我国高校的本质特征,切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层面去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更具有实际意义,可以避免笼统化、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认识。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育

对于培养面向国际舞台人才的高等院校,首先要保证学生经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培训后能够适应国际活动的语言环境,了解跨区域的社会文化,以帮助顺利完成工作与任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欧美代表性国家以语言学习为媒介的对于全球化意识的培养都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也势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对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理念的导向

21世纪,全球化和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带来国际间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对高等教育的严峻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使我国高等教育融入这种人才竞争之中。发达国家把国际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战略。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更需要国际化,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行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我国已在此过程中做出了战略性的规划,很多高校也已开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2010年7月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规划和描绘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重点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以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由此可见,“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这也是解决中国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和定位不够清晰的一个办法。“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面。根据这一目标,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要求、教师培训、教学评估等将需要进行革命性的调整。这其实也是大学英语界期待已久的根本性的变革。”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致力于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宏观取向,提供了时代的教育理念。支持、适应、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时代的背景下才能为培养具有开阔的世界视野、国际性意识、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创造基本条件。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国际化意识和理解、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需要融入到日常的英语教育中以提高院校英语教育的国际化平台;英语课程需要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体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课堂授课、讲座、课外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训、自主学习平台等教育活动的实施需要明确和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和目标。

(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阅读全文

大众传媒角度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随着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中国大学教育也将英语学习设为必修学科。虽然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不断上涨,但是大学英语教育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新旧媒体相结合对大学英语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电脑、手机等媒体的不断发展,利用大众传媒进行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手段。而利用大众传媒获取的受众信息业可以分析我国现在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探索大众传媒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   一、从大众传媒看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大众传媒的显著特点就是大众性,即受众的广泛性。大众传媒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读者来信等反馈形式了解受众的特点。而关于英语教育的大众传媒的受众反馈信息则可以很好地分析大学英语教育在地域分布上、时间对比上的不同特点,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   1.从全国范围内了解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从大众传媒受众的地域性来看,大学英语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大学英语教育不仅重视运用英语进行应试,还注重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强调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主动性的发挥。但是在积极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大学英语教育则仅仅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对忽视听、说、读等综合运用能力。当然,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当地经济水平的不同,也在于当地的文化氛围以及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一般来说,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外资企业的进入,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会相对提升。而在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地区的生活得人们,则会因为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与动力而忽视对英语能力的培养。最后,经济较发达地区容易集中优势办学力量,提供学习英语的硬件与软件设备,以提升大学英语教育的水平。而且经济较发达地区也会吸引优秀人才投身英语教育事业,这些都会增强该地区的英语教育的水平。   2.从时间对比上了解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从大众传媒不同时期的受众反馈来看,大学英语教育在近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受众的反馈上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年来学校、政府为大学英语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了明显提升,直接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硬件与软件的进步。另一方面,近年社会上对大学英语的期望与要求越来越高,大学学士学位甚至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学生普遍取得英语考试的六级资格证书,这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大学英语教育水平一直在提升,但是整体看来,大学英语教育中还是存在着忽视学生整体能力提升的问题。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学生都是为了准备四级、六级以及英语期末考试,或者是为了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而学习英语,往往忽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从大众传媒看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特点   从大众传媒的受众回馈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些特点,即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大学英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存在着应试性、目的性较强的特点。   1.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高涨   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普遍高涨,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英语的强调与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英语是工作的敲门砖”的看法。当然,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也对英语文化产生了能厚的兴趣,这也促使其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日渐浓厚。这些内因与外因的综合,导致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对英语学习也开始从传统的写作能力的需求上升到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英语学习的需求,大众传媒需要调整自己的内容、风格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   2.大学英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大学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特点。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氛围意义英语学习重视度差异的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大学英语教育的水平存在不同。此外,由于学校实力、办学力量的差异,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大学的英语教育的水平也会存在巨大差异。具体表现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对大学英语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地区,其大学英语教育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在同一地区,属“985工程”、“211工程”大学的英语教学水平明显优于非985、非211学校,本科类学校英语教学水平明显优于专科类院校。大众传媒可以针对这个特点,进行因地而异的版面、内容、风格设计,以适应地区发展的需要。   3.大学英语教育的应试性较强   从大众传媒的信息反馈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习的应试性、目的性太强。沿袭中学时期英语学习的升学目的,大学英语教育也多存在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取得四级、六级资格证书以及取得较高的托福、雅思分数而不得不学习英语的问题。大学英语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利用英语对不同文化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的养成,仅仅强调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样不仅不会有益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降低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大众传媒应当针对这一问题,积极致力于提升学生英语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因素。   三、大众传媒对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   当然,从大众传媒来看大学英语教育,还能发现大众传媒对大学英语教育的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还能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内容的变化,促进大学英语教育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促进国民英语素养的普遍提高。   1.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大众传媒利用其宣传英语文化的优势,可以吸引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关注,体验不同文化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大众传媒由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主导转向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为主导,在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立体性上更进一步,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更及时的关于英语文化国家的信息,拉近其与不同文化国家的距离,进而提升其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大学生一旦对英语文化产生兴趣,其由兴趣主导的自主学习会为其英语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其英语水平的不断上涨。   2.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大众传媒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一方面在于其为大学生接触英语文化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另一方面在于大众传媒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大众传媒在对英语文化进行宣传介绍的同时,会扩大学生接触英语文化的信息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提供兴趣支撑以及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业成为大学英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利用大众传媒的音频、视频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以及口语能力,利用新兴媒体如网络的互动性还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可以说,大众传媒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使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和手段。   3.促进大学英语教育内容变化   大众传媒还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内容发生变化。一方面大众传媒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使得大学英语教育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还使得大学英语教育中增加了对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大众传媒在对英语文化进行介绍时,为了吸引受众会摘选优秀、经典的英语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价,这直接促进了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始英美文学赏析课程,提升了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提升。此外,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还会促使大学英语教育中增加提升学生媒体素养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大众传媒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必须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育中必须注意增加培养学生媒体素养的内容。   4.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国际化   大众传媒对大学英语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促进了大学英语教育走向国家化,这是由大众传媒的内容决定的。大众传媒对英语文化的宣传,会影响受众对不同国家英语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促进我国大学英语走向国际化。例如大众传媒对国外大学的介绍中不会可避免的提到国际上英语水平的新标准,这就会促使我国大学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走向国际化发展。   5.促进大学英语教育的市场化   大众传媒还会促进大学英语走向市场化。这是因为大众传媒在推动大学英语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英语培训机构的发展,进而促使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走向市场化。为了适应国际化英语发展的需求,学生不再满足于大学里英语教育的内容,开始将目光投向向英语培训机构,在直接促进了英语辅导机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英语教育走向市场化。

阅读全文

全球化英语教育及启示

1韩国的英语教育战略与具体做法

1.1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规划英语教育

韩国是东亚地区中最重视英语教育的国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为了应对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紧跟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提高韩国在国际上的影响,韩国政府将英语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07年,李明博总统上任后,更是将发展韩国英语教育纳入自己的施政纲领,并作为当务之急亲自督战。他把英语教育强调到了国家存亡的高度:“如果不能改变国民的英语水平,我们就不能生存。”李明博总统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民的英语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国家应该负起责任,加强国民的英语教育。《中国教育报》曾以《韩国总统率领英语教学改革急行军》为题,报道李明博上任后对英语教育高度重视,把提高国家英语教育水平作为一项教育新政,积极规划英语教育改革,仅两三个月时间,国家英语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就基本形成。韩国此次英语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改革英语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引进国外英语教师扩充英语教师队伍,开展在职教师英语培训,逐步实行小班化英语教学,建立“沉浸式英语教学中心”,改革英语评价机制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映了韩国政府决心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规划英语教育,提升国民英语水平。韩国政府将英语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建立了英语教育的国家战略决策机构,由总统及主管教育的国家副总理亲自领导,由教育科学技术部具体负责国家英语教育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调配各级教育资源。由于韩国政府从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规划英语教育,因此非常重视发展英语教育,加大英语教育的投资,不惜在英语教育上投入大量资金,如斥巨资引进外教、培训本国英语师资、建立“英语村”优化英语学习环境等等。仅以2006年为例,韩国政府在英语教育方面就投入15万亿韩元(约合132亿美元),相当于韩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相当于韩国当年教育预算的47.5%。雄厚的财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韩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1.2全面优化和改善英语师资队伍

为确保英语教育战略的顺利实施,自2006年起,韩国政府大幅度提高外籍英语教师的招聘力度,并在经费上予以极大的支持。外籍教师招聘计划如下:2006年招聘750名,2007年招聘1300名,2008年招聘1850名,2009年招聘2400名,2010年招聘2900名。到2010年,韩国每一所中学都能保证有一名外籍英语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韩国政府加大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培养稳定合格的本土英语教师。韩国政府自2006年起开始大规模组织在职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计划从2007年至2015年,每年强化培训1000名在职英语教师。2009年,韩国政府决定选派英语教师赴海外培训,计划每年选派3000名英语教师赴海外培训英语,争取在短期内使全国所有在职英语教师都接受英语培训。为提升和确保本国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和任职水平,韩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国家英语教师教学资格认证计划,对英语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学资格考试和认证,并将逐步实现由本国英语教师全面任教。

1.3重视基础英语教育

2006年底,韩国课程与评价研究院出台了第七次英语课程教育大纲,新大纲非常重视基础英语教育,重视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教学每周1课时,小学三四年级从原有的每周1课时增加到3课时,小学五六年级与中学英语周课时均有相应增加。新大纲的教学要求也明显提高,要求教师用全英语教学,对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要求有所提高。在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韩国政府也极其重视,一方面,加大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积极培养稳定合格的本土英语教师;另一方面,保证每一所中学有一名外籍教师任教;为了援助韩国农村或边远地区的小学英语教育,韩国政府还于2008年启动留学生支教计划,邀请英语国家留学生特别是韩籍留学生到韩国农村或边远地区任教小学英语。韩国政府计划在2008~2012年间投入988亿韩元,以每月150万韩元的薪酬,吸引留学生去农村小学任教,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缺乏的现状。韩国政府的这些举措旨在实现英语教育公平,推进城乡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发展基础英语教育。

阅读全文

英语教育目标演变研讨

一、英语教育目标演变趋势

(一)目标构成由单一到多元

从1916年到改革开放之初,小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比较单一,能否正确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与能否准确地读、写是考察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标准。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则是将语言技能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当时所秉承的是静态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对既有经验的传承,只要能够掌握大部分的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就达到了英语学习的目标。英语工具性的特征被无限放大和绝对化。而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小学英语目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往的过于单一的教育目标被现在的五维目标所取代。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与当代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潮是一致的。同时,目标中所包含的这五个维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对适应社会发展的全人的教育,英语教育目标多元化的过程不仅是教育目标的完备化的过程,也是英语教育不断科学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二)目标性质由工具性到人文性

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民国初年的英语教育目标是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学生能够读懂、看懂英语是当时语言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语言的工具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属性,即语言的有用性,也是语言在任何一种历史环境中首先被利用的属性特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这样的目标要求是不无道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语言的另一个基本属性,即人文性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在满足了工具属性之后,语言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本是语言的两个共生的属性。语言的人文性是指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两种属性之间,不存在孰轻孰重、孰前熟后的区分和顺序。当代教育逐渐由原来的工具性属性向人文性属性过渡,或是将两者共同强调。曾经的“工具性的错位”和“人文性的失落”广受诟病,现如今,两种属性的和谐共生受到人们热议。《标准》(2011)中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共生,目标的转向是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发展是基于人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真正地教学的出发点。

(三)目标指向由本土到国际

建国前的小学英语的教育目标指向知识和学生本身,视域是向内的,而不是外展的。略识外文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用,广设外语学科,是通过外语这个语言工具,去学习西方的知识和技能来立命和安身。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建国初。1978年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为建国后的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力量。但78年的《大纲》中仍是将英语教育的目的限定在为“三大革命运动”斗争的基础上。此时目标的设定仍是本土化的,被一定的社会和政治要求所裹挟。而从2001年开始,《课标》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上开始出现了“向外看”的趋势。尤其是在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多次提及国际化的概念。《标准》(2011)开篇指出“中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与义务”,学习英语能“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学生“未来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英语教育目标的国际化是社会和时代所趋,外向型的教育目标也是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全文

产业化英语教育语言经济学

摘要:

目前,传统学校课堂模式已满足不了部分人才对英语知识技能的需求,以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英语教育产业便应运而生。从语言经济学视角来看,我国当前英语教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我国英语教育产业与产业化市场运营机制之间还有一些不适应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我国英语教育产业化,大量培养专业化英语人才,促进形成标准规范、竞争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英语教育产业,为我国英语人力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关键词:

英语教育;教育产业;语言经济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动,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各层经济体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大,要求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实行,我国教育经费的总量大幅度增长,教育规模呈阶梯式扩大。教育投资的结构发生了急剧改变,教育成本逐渐由政府承担转向由个人和家庭承担。蓬勃发展的英语教育产业和日益壮大的英语尖端人才群体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教育意义的同时,也导致我国教育的发展出现不均衡。

一、语言经济学的内涵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语言经济学就已经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存在了。语言所具有的经济学属性是由美国的“信息经济学”开拓者雅各布•马尔沙克(JacobMarschak)揭示的,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交流工具,它还同样拥有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等四种经济学本质属性(Ja-cobMarschak,1965)。首先,语言人力资本是一种工具性资本,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资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他人力资本。第二语言的习得之所以能够称为人力资本,是因为第二语言能够成为人才获取其他知识与技能资本的途径和工具,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实现人力资本在生产上的一种经济投资。其次,不同的经济成分带来的经济效益及价值是不同的。在英语教育的人力投资中,成本-收益之间的平衡点很难预判。在我国,英语教育投资通常分为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两部分,它们都属于社会经济成本。对于学习者学习语言而言,共同投资和个人投资的重复在导致教育结构不合理问题加剧的同时,又影响了供求市场的支配问题。再次,语言的经济属性受限于诸多因素。语言是否能够在劳务市场中成为一种人力资本,取决于它是否适用于某一特定地区或领域,即该语言使用的广度、深度和密度。由于英语教育受众群体具有多样性,英语教育产业很难形成寡头市场。由此可见,语言的经济效益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将语言的经济属性尽可能多地体现在其所能够获利的经济资源上。

阅读全文

国内外英语教育对比分析

【摘要】

本文对中、日、印三国英语教育在历史背景、现状及语言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要想培养国际化人才,拥有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必须改革中国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国;日本;印度;英语教育;对比分析

一、中日印英语教育历史

1.印度英语教育发展概述。18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从事经济活动,便开始英语教育,19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现如今南北方惟一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这种情形使得印度相当重视英语在本国的应用。

2.日本英语教育发展概述。1808年,英国舰船“法顿号”侵入日本长崎,当时的日本人从国防方面考虑开始学习英语。作为洋学教育的机关,“开成所”变为“开成学校”,后来更名为“东京外国语学校”,1877年发展成为东京大学。明治维新后兴起的“文明开化”的热潮引发了英语学习热,并在日本历史上多次出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