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际金融危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防范对策
一、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
(一)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传播范围广
在二战前,金融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偶然性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影响,其发生频率也是有限的。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是仅有的一次波及范围较广的金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金融危机频频爆发,美元危机使固定汇率制受到威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债务危机开始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更有加快的趋势。从传播范围看,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传播到全世界。它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明显不一样,亚洲金融危机是在泰国爆发的,然后传播到东南亚、俄罗斯、东欧中亚及拉美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除日本所受的冲击较大,以及欧美股市受到波动,它们几乎没有遭受什么损失。相反,美国在这次危机中获取大量的利益。墨西哥金融危机也是从墨西哥迅速蔓延到阿根廷、秘鲁、巴西、智利等国家,而这次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全球的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二)金融危机的非周期性和突发性
传统的金融危机表现为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是由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引起的,并伴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而出现高峰和低谷。然而,当代金融危机似乎脱离了经济周期的轨道,随经济证券化、国际化、虚拟化的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钩,经济运行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当经济运动的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导致危机,首先在金融领域爆发,使当代金融危机的超前性、突发性加强,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兆。
(三)金融危机的蔓延性加强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也使得金融危机蔓延和传染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一旦重要国家内部爆发危机,就将迅速的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演变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跨国效应及免疫对策
摘要:金融跨国波动形势与传播机制等变数使金融危机的跨国效应愈演愈烈,稍不留意便会借助外贸渠道迅速“传染”至其他国家,而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作为外贸高依存度国家,我国应立足内需的策略需求,适度降低对外贸易的过度依赖;国际贸易要“走出小圈子、闯出大市场”,理顺贸易伙伴新型多元化机制;以制度措施促规范,实现贸易集体固定式汇率制;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国际金融货币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在维护国际金融经济稳定的效能。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金融危机;跨国效应;免疫对策;探究
目前,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愈演愈烈,随之带来“雪球”效应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屡有发生,这种经济高关联所引发“传染性”危机的迅速蔓延,已引起理论界与舆论界的广泛关注。面对这样流行性“顽疾”,学者们痛心疾首、大声疾呼,以不同的声音唤醒人们对这种世界性“传染”危机的警觉与重视,提醒世人应尽快、竭尽全力加以解决。
一、基于金融“顽疾传染”的危机路径辨识
为规避这样的“顽疾传染”,国内外理论界则始终把防范金融危机传播机制作为经济发展头等要务,并不懈致力其研究当中,竭力从看似杂乱无章、并无关联路径中辨识相似或相近的特征,在跟进的特征突破中寻觅一种预防危机“重演”的有效手段。有知名学者曾提出,市场中一旦出现与市场汇率不协调“音符”,即便是政府的“强硬”宏观调控,其结果也必将是背道而驰,金融危机则一触即发。尽管学者研究危机问题的立意视角各有不同,但基于实际结合理论研究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金融危机路径的理性辨识。路径一:共生因素的辨识。一般而言,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协调价格运动多由共生因素导致,由此而引发的各国货币危机皆源于此。该理论辨识点在于突出解释了一些新型工业国家货币危机的根源,在遭受国际商品的价格冲击影响,国内货币危机通常会一触即发,而危机的“罪魁祸首”则是来自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调整政策,即便再多一些挣扎,也如同风雨中娇弱的身躯难以撼动大树一样,显得多么苍白无力。路径二:外贸危机的辨识。用一句形象的话讲,外贸危机就是国内危机通过贸易活动形成国际外溢,从而引发国际“连锁式”金融危机。该理论辨识点强调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关联性,提出国际贸易危机其传导渠道不仅限于贸易国之间,由此还可带来第三方市场的动荡,也就是说某国家的发生货币贬值,在出口竞争力得到提升的前提下,无形中也间接性掠夺了同类商品生产、供应国家市场,其结果则是国际性市场预期将被无情打压,贬值国汇率势必险象环生,最终诱发货币危机。路径三:资本市场的辨识。资本市场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重拾话题又有新的市场说法。国际化资本危机新的表现形式为跨市场的金融危机,资本国际化的渗透无形加剧其危机的“蔓延”和“传染”。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交流的层层深入,各国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也逐渐挣脱了国界限制,而彼此紧密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形下,一种国际流动性货币资产频繁交流在所难免,一旦其中某个国家发生流动性危机,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就是头寸拆借缓解,尽管能短期奏效但也无形加大了他国潜在的货币危机风险。倘若国家间的资产运动具有高度共性之处,则金融危机可借助跨国市场背景下的套期保值迅速外张,造成他国“再蹈覆辙”,显示出跨国危机的“传染高发性”。路径四:投资波动的辨识。投资者的市场运作行为是导致金融市场相关价格波动的主要诱因,不规范的投资行为极易引发金融危机。对投资波动的辨识,应着眼于投资心理预期与资产市场调整行为的冲突环节。金融市场由此而导致的波动与前三种大有不同,这种波动的出现并非国家的经济实体基础暴露非稳定性,而是一种由投资者单纯行为导致而成的资本短期异常流动与大幅资产调整等,由此带来某国国内以及跨国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骤变波动。
二、源自危机“跨国传播”的病态机理探析
爆发初期的金融危机的危害性为主表现在国内市场,但受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驱使,这种局域性的小范围危机则极容易蔓延,借助外贸渠道就可轻易传至其他国家,如同“肿瘤”般孳生,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规模危机。外贸活动是其借助的主要传播渠道,贸易伙伴与竞争对手是其实现跨国传播的主要力量。究其病态传播机理主要如下:(一)贸易伙伴传播机理。这种传播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直接双边贸易传播,通常情况下,“危机源”主要通过外贸交易、对外商品及货币投资等扩散路径,将本国风险传播扩散到其他合作贸易国。其病态机理主要是,危机源头国家因金融危机的冲击形成本国货币在短时期内大幅骤然贬值,带给贸易合作国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同步增加的巨额贸易赤字。阵痛之余,合作国的外汇储备也骤然减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被动经济趋势也极容易让这些国家成为国际货币投机者的冲击对象,结局更不容乐观,最终将遭受货币危机的冲击。在此情形下,危机源头国家大幅的短期货币贬值必将同步拉低贸易国家的价格水平,造成贸易合作国家价格消费指数的整体下降,相对合作国家居民消费,国内市场的货币需求量也相应减少,而外币兑换需求则反其道而行之,短期内骤然上升,对外汇储备无疑又“雪上加霜”,更加严峻的货币危机如履薄冰,极易导致再次恶性循环。(二)竞争对手传播机理。如此称谓的传播可理解为间接性双边贸易传播,究其根本,尽管对象不同但也是凭借贸易联系与对手国家将危机“传染”开来,所不同的只是传播形式与贸易伙伴传播略有不同而已。可将此传播路径如此假设,A、B两国为竞争对手,倘若A国遭受了货币危机,在大幅贬值出现的同时也将带来出口贸易量的增长的短期“利好”,而竞争国B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绝不可“袖手旁观”,危机面前也必然是采取相应的货币贬值政策积极应对,同步刺激跨国贸易。表象看竞争对手B国的做法似乎无可非议,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则不然,该种情况一旦出现,B国则会无形增加被投机者实施货币攻击的潜在风险。同样使原本只发生在一国之货币危机扩散、蔓延成跨国型多区域性质金融危机。
当前金融形势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及金融性质的公司出现在我国经济领域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在郑州市河南义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参与社会活动。河南义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投资类公司,是连接金融市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为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且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我扩展了自身的金融视野,通过对当前金融形势的思考,更好的理解国际大环境对中国金融形势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形势;世界经济;金融机构
一、公司简介
河南义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位于郑州市,可以看做是当前该地区金融市场的新秀,凭借异军突起之势为中国金融经济的良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河南义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国际现货黄金交易为主营业务,汇集了多位多年从事金融投资经验的分析师、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逐步构建了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金融业务分析管理团队。河南义万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秉持“客户利益第一,达到稳定持续盈利,双赢互利”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卓越的投资平台以及精准的市场分析指导咨询服务。
二、感悟
立足于当前国际金融大环境视角下可以发现,世界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方面趋势及特征:其一,世界经济贸易以低速增长的趋势发展,并且此种情况将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6年10月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明确之处,当年全球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贸易量增长3.2个百分点,并且2017年将会呈现继续增长态势。但是从当前国际经济的整体情况来看,仍旧处于深度调整期,金融危机的影响依旧在影响全球各类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于是,在此种背景下,各国和地区纷纷进行结构性改革,以便为本国的金融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积蓄能量。其二,当前国际经济体的主要走势将朝着进一步分化的方向发展,即发达国家的金融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而新兴国家和经济体的增速则有所放缓。以美国为例,通过自我的内部调整控制,金融经济的增长较快,消费、投资、出口、房地产等产业的形式明显好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本国的失业率。俄罗斯、巴西等作为新兴经济体,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其大宗商品的价格呈现大幅度回落现象,而依赖度较高的其他资源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整体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因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一定程度上导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内生动力支持不足,加之外需疲劳使得传统的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从而使得金融经济的增速持续放缓。其三,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因自身货币政策的不同,导致其相应的货币发展情况出现分化现象。美联储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的金融业,进一步加快了加息进程,并且于2016年进行了两次加息活动,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则通过量宽政策的实施来为本国的经济复苏提供必要的金融资金支持。正是因为两者的分化政策,导致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美元汇率的走势增强,最终则会导致国际债、汇、股市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不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济体偿债危机的出现,极易导致大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动态、不稳定的状态内。从整体上来说,国际经济的大环境复杂多变,但是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我国金融经济的挑战也不断增加。具体而言,国际大环境对我国金融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外需拉动作用呈现减弱趋势,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整体上来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我国外贸出口额已有4年尚未完成预期目标,增速出现回落情况。于是,在大环境之下,我国金融经济不可以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出口、投资等环节中,而是需要通过攻击侧结构性改革来不断拉动我国内需,优化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第二,国际大环境为我国加入国际体系带来了难得的机会。因受我国金融领域开放进程缓慢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运作、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等活动中缺乏一定的话语权,长时间处于被动状态,极易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的受害者。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机构会通过海外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实现对金融经济的跨国管理与开发。因此,在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当前国际金融环境下,抓住机遇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步伐,鼓励金融机构跨国经营,以便在国际金融改革中获得一定的话语权。第三,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金融形势较为稳定。首先,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股份制改革的实施使得自身的治理结构处于优化、完善的状态,提高了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这对构建银行安全体系具有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而国际上的很多金融机构出现了资金的流动性困难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指标良好,这说明我国的金融抗风险能力较强。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系数逐步提升,通过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金融体系、优化设置金融发展规划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中国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可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最后,中国基础货币供应较为平稳,流动性比较充足,对外贸易顺差于上一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虽然顺差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金融发展形势较为良好。
参考文献:
国际货币体制变革观点及建议
作者:郑后成 商瑾 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财政部财科所
美国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自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就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各种方案,面对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有人提出重塑“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谢),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定位。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当前货币体系的思考。首先,美元霸权地位助长了此次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普遍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助长了美国的过度负债和过度消费,而后者又助长了本次金融危机。其次,欧盟期待通过改革提升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基于这一战略,2008年11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反复强调有必要改革美元独霸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再次,在现有美元储备货币体制下,中国等外汇储备大国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因此这些国家希望建立健全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一些学者和一些国家政府纷纷要求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制。
国际上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不同方案
自现行的牙买加体系成立之日起,由于体系内部本身的缺陷,使得国际经济经常发生很大震动。因此早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学者与专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就提出了不同的建议。这些改革方案主要有:回归新金本位制、重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单一世界货币及世界中央银行。
(一)回归新金本位制。坚持回归新金本位制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已经构成倒金字塔的结构,全球所有国家应该同时加入金本位制国家联盟,来一致确定或同时变更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这样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全球福利增进又克服了资本积累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
(二)重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改革方案是在1997年2月15日至17日德国席勒研究所与高克斯国际劳工委员会在瑞斯顿通过的紧急呼吁书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目前全球金融投机泛滥和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情况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不能稳定各国经济,世界各个主权国家需要采取联合行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球性债务重组和恢复固定货币汇率制度。而持有类似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观点的,还包括美国人林登•拉鲁什、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的阿莱等,其中将莫里斯•阿莱的改革方案称为“彻底改革方案”,并将这个方案概括成七个要点:一是完全放弃浮动汇率制;二是实行可确保国际收支平衡的汇率制;三是禁止货币竞相贬值的做法;四是在国际上完全放弃以美元为结算货币、汇兑货币和储备货币的记账单位;五是将WTO和IMF合并为一个组织;六是禁止各大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汇兑、股票和衍生品方面从事投机活动;七是通过适当的指数化在国际上逐步实行共同的记账单位。
(三)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对于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提出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观点,他认为应当将IMF转变为拥有真实的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中央银行,把世界银行变成一种基金,使它能够从德国和日本等国吸收国际资本,并注入到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美国。同时重建联合国体系,使之成为政治和经济谈判的场所,以便于把世界主要地区的金融活动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建立起来。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中美欧关系
[摘要]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重大议题。中国、美国和欧盟三者构成其中的主要行为体。但在货币体系、金融体系以及汇率体系这三个最为重要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子领域中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利益聚合、互动方式和政策诉求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中国虽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力量有了显著增加但把自身的经济实力转化为金融影响力还需要一段时间。
关键词三边关系;货币体系;金融体系;汇率体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未来走向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议题而中国、美国和欧洲构成其中最为关键的三大行为者。这不仅是因为此三者的经济总量及其所具备的全球影响力更是因为它们通常在若干重大金融议题上并不存在一致的利益并由此引发了巨大的政策差异乃至冲突。正是这种差异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中美欧三边关系进行研究。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其实包括有多个向度的子领域货币体系、金融体系以及汇率体系这三个子领域是最为重要的。中美欧三边关系在这三个不同的子领域呈现出不同的互动模式。只有深入探寻在这些不同子领域的三边关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整体上的三边金融关系发展脉络并因此更好地分析未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方向。
一、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的简要回顾
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前中国与西方经济体系隔绝并不存在中美欧三方在金融领域的三边关系。只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相继加入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以及国际清算银行———之后三方才在金融领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互动。〔1〕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三边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边关系而是美欧双边关系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中国在其中并没有多少发言权。这种状况不仅在三边金融关系中如此就是在中美、中欧这两个双边金融关系中也是如此。在上述两个双边金融关系中中国处于毫无疑问的弱势和被动地位。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对于美欧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规则尚处于学习和适应过程当中另一方面同时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此一阶段的经济实力以及相应的国际影响力相较于美欧明显处于劣势没有能力在货币金融领域影响双边关系。美欧金融关系仍然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居主导地位中国对其是单方面的依赖。在这一阶段美欧双边关系而非中美欧三边关系对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中国无法有效参与更不用说塑造当时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大事件了。广场协议的达成克林顿政府所奉行的强势美元政策欧元的诞生以及美欧在这一领域的博弈还有东亚金融危机等数次地区性金融危机构成当时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要议题。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出现了逐渐成形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迅速崛起:根据名义GDP来衡量中国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强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2〕根据国际贸易额来衡量中国现在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而且对外贸易总额在未来一段时间也将超过美国;从外汇储备来看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惊人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拥有国。〔3〕不断增加的经济实力必然会提升中国的影响力进而改变原先那种只由美欧双方塑造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格局。不过虽然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相比前一阶段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中仍然无法居于核心和对等的位置。毕竟无论从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还是从货币的影响力以及国际组织的制度惯性等方面来看美国和欧洲依然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决定性行为者。中国在诸多重要的国际金融议题中还仅仅处于活跃参与者的角色。此外三边金融关系也仅仅是逐渐成形很难说真正形成。美国和欧洲除了一些确实与中国有关的议题上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或者IMF份额调整其他重大议题的通常处理模式或者由美欧单边决定或者双边沟通协调。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真正促成了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的出现。本次金融危机的源头在美国并且迅速蔓延至全球包括中国和欧洲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被深深卷入其中受到严重负面影响。要尽早走出危机仅仅有美欧之间甚至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传统协调是远远不够的。如要进行有效的政策应对必须有广泛国际参与的政策合作。美国和欧洲都已经意识到此点。新兴经济体因此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大幅提高对国际金融事务的发言权也大为增强而中国无疑是新兴经济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成员。非但如此这场危机所产生的一个广泛共识是原有国际金融体系存有若干重大缺陷其中包括国际金融体系监管不力和国际金融组织代表性不够等问题。要防止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出现弥补金融体系的制度缺陷以及进行相应的改革就刻不容缓。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中国拥有不容忽视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这是各方都已经认识到的国际政治现实。至此金融危机改变了三边金融关系的互动图景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名副其实。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已经形成但严格来说这还不是一个力量对称、影响力平衡的三边关系。美国依然最具影响和实力欧洲居次中国位列最后。美国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确实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中美欧三边金融关系中仍然是力量最强的主导行为体无论欧洲还是中国很难说能够对其主导地位形成真正挑战;欧洲不仅没有抓住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缩小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实力差距反而遭受这场危机的较大冲击暴露了其在区域金融整合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固有软肋无法扩大世界对欧元的信心;中国应对危机的表现可圈可点并且也尝试着推动人民币在结算货币以及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地区化和国际化但毕竟起步较晚且受到较为严重的制度限制要想获得足够的国际金融地位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二、中美欧国际货币体系的三边关系
简单地说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各种国家货币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危机以前三边货币关系的特点是美元无论从储备货币、结算货币或是投资货币角度衡量都是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货币。欧元不能够对美元形成真正全球挑战更多的只是一种地区性的货币。受希腊等地区内国家的主权信用危机冲击其世界地位甚至更加不稳固。中国人民币仅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对美元或者欧元产生实质影响。二战后美元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事实上充当了世界基准货币的角色。〔4〕这种基准货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作为一种结算货币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据了86%的份额。〔5〕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也是最为主要的结算货币。作为一种储备货币21世纪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当中的比例在63%左右甚至以上。除了欧元区的周边地区之外世界主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也主要和美元挂钩。尽管欧洲的经济总量大于美国欧元自出现以来确实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迄今为止欧元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竞争过美元。与美元相比欧元的发展有如下几点弱势:①有限的经济增长前景。欧盟的经济总量略强于美国但其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总量将会被美国赶上;②缺乏统一的金融体系各国金融体系未能深度融合。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三足鼎立都是欧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却没有发展出一个真正的中央银行;③欧洲经济整合尚欠火候无法形成真正的整个区域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机制;④不仅欧洲自身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也大大需要美国。〔6〕金融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国经济步入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衰退。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大举借债形成屡创纪录的财政赤字以及负债。〔7〕如此的债务负担将使美国经济的未来竞争力和美国政府的债务偿付能力遭受质疑这直接影响着基于信心基础的美元国际地位。〔8〕此外金融危机的爆发还促使世人反思把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风险性。逻辑很简单一方面危机肇始于美国美元由美联储发行而流通于全世界。源于美国的危机会迅速传导到其他地方从而带来巨大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可以借助受其控制的美元来转移危机应对成本让其他国家共同承担。正是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元国际主导地位的潜在危害无论是欧洲或者是中国都对美元颇有微辞。欧洲的代表是法国。法国总统萨科奇曾公开明确表示他将寻求创造一个不再仅仅围绕美元的新国际货币体系。〔9〕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则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直指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弊端。〔10〕如果在欧洲和中国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选择放弃美元转而支持欧元那么美元的国际地位很可能会遭受致命的打击。然而尽管中国期待欧元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并不认为事实会如此。最近欧元区不少国家的主权信用危机的爆发给欧元的前景蒙上了不小的阴影。同样重要的是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外汇资产组合中国政府即使有意增加欧元储备和适度减少美元储备也不希望美元国际地位过度受损。这主要是因为美元在现阶段丧失国际地位并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据统计中国当前所持有的美元资产在1.5万亿美元左右。美元丧失国际地位意味着其将会大幅贬值并因此导致中国所持有的巨额美元资产面临巨额损失。这显然不是中国愿意看到的。〔11〕中国也抓住金融危机的有利时机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人民币地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这不仅是防范美元或者欧元风险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对本国货币提出的必然要求。人民币地区化和国际化的具体政策主要表现在人民币的储备功能和结算功能两方面。在储备功能上中国央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已经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在结算功能上中国政府从2009年初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与香港、澳门以及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试行人民币结算。尽管人民币初试身手但在现阶段其对欧元和美元都不构成实际挑战。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现阶段仍处于初始的阶段无论是规模还是重要性尚不具备和欧元以及美元竞争的实力。另一方面人民币目前仍不可兑换资本项目没有开放这极大地约束了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12〕相比于金融危机以前金融危机之后中美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互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对美国而言要继续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不允许有其他货币能对其形成真正挑战其主要关注对象是欧元而不是人民币;欧洲的利益是进一步推进欧元在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使用提高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并不满意美元的绝对主导地位;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会继续推进但在短期内无法对欧元以及美元现有的地位产生真正的实质影响。美欧关系仍是三边货币关系中的最重要双边关系但中国力量上升的趋势明显。中国在现阶段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的直接挑战而是其在理论上可以凭借其巨额外汇储备和经济实力作为一个关键性的平衡角色来改变美欧两方在货币体系中的相对力量。不过考虑到中国购买巨额美国国债的事实中国在政策选择上不得不偏好美元这形成了天然的中美货币同盟使得欧元处于不利地位。
预期科创板发展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摘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打击的同时,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本文主要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角度出发,对金融危机下相关指标的走势状态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当前科创板的大好形势,借鉴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企业走出困境之路,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应对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创板;海外并购;策略研究
受2007年8月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很多过度投资次贷金融衍生品的公司与机构都濒临倒闭的边缘,并导致了严重的信贷紧缩局面。次年9月,直到雷曼兄弟的破产与美林公司被收购,全球性金融危机开始全面爆发。此后危机蔓延迅速,2009年美国实际的GDP降低了2.5%,创二战以来最低纪录。部分国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勉强在此次未击中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但和美国有着密切经贸联系的国家却不能幸免,经济纷纷陷入衰退的行列中。此次金融危机不仅通过贸易体现出其巨大的破坏性,在金融货币层面也体现出来,而且并不亚于前者。为顺利走出这场危机,美国实行极度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基金利率调至接近于零,大量的货币被注入到市场当中。国际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场全球性的灾难。
一、国际金融危机指标分析及预测
(一)金融危机指标分析
金融领域内全部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并对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就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出现。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在:股市的暴跌、资本的外逃、银行信贷关系遭的破坏、以及货币大幅贬值与通胀等。根据BusinessInsider的报道,2018年3月29号下午,2年期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缩减至47个基点,创2007年10月以来的最低纪录。短期与长期债券收益率之差,即所谓的期限利差。期限利差的收窄意味着收益率曲线趋平,如果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就会发生收益率曲线倒置的情况,而收益率曲线倒置通常是一种经济进入衰退期的信号和警示,因为倒置表明从长期来看的话投资者预期投资收益会大幅度下降,未来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历史经验表明,收益率曲线倒置发生后的经济状况都会大幅度衰退。在过去的60年中,几乎每次经济发生衰退之前,收益率曲线都会有倒置的情况出现。一般意义上来讲,导致收益率出现倒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金融危机以来,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经济持续宽松,以至于长期美债具有相对较大的吸引力,长期美债在投资者的追捧下价格也不断上涨,从而相应的收益率就会下降。最重要的是另一个方面,———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走势并不怎么看好,以至于不断下调经济增长的预期来调整。一旦经济发生衰退,股市就会大幅度下跌,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也将逐渐加大,同样的道理,长期美债在投资者的追捧下价格也不断上涨,从而相应的收益率就会下降。
(二)美国金融危机预测
多边金融体系治理对策研究
摘要:
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表现在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国际流动速度加快、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高涨等方面。随之而来国际金融体系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严重失衡的状况下,身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最切实可行的方案还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的合作与协调。
关键词:
国际经济治理;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
一、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国际金融体系日益失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如何去规避主要汇率波动给中国带来的风险,如何去更好的参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新构建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了解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并且参与到多边金融体系治理中。
二、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基于经济发展的金融论文
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模型分析
随着金融危机理论模型对现实重大金融危机的解释力越来越强,也就日益接近金融危机发生的本质原因。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相应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这点能够明显的表现在金融业的调整方面,根据原有的AS-AD模型来分析,按照假定总供给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贸易顺差巨大的背景下,银行利率升高加上外资流入增加,使得货币供给增加,带动总需求曲线右移,最终的结果是物价上涨。有理论指出,一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内外不均衡,则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很容易成为最终引起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导火索。对于这样的情况,金融业要根据经济和金融发展的模式积极的调整自身的策略方向,以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虽然2009年下半年至整个2010年都是经济企稳的整固期,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世界经济仍会较为疲弱,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一些新变化,2009年内需增长很强、外需极为疲弱,而2010年则会是内需增长有所放慢、外需则有一定的回升,政府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市场内生的增长动力有较明显的增强。在保持总体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下,保增长政策将使得经济在短期内重新进入高速增长通道的可能性极小,2009年二季度后,世界三大发达经济体或下降幅度明显收窄或已初步复苏,向上的趋势开始形成,带动我国出口有较明显的复苏。但是面临失业率过高、消费增长乏力、财政赤字严重等较多的内在障碍,发达国家的复苏力度将是一种弱势状态,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增长都不会很强、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较低并面临印度、越南等后发国家的竞争挑战等,未来几年我国出口都可能呈现弱势增长局面。从投资的角度分析,在金融危机中投资的高增长得力于强大的政策推动,而不是受市场力的驱动,2010年投资增长尽管会有所回落,但增长结构将出现更加积极的变化,即政府对投资的作用会有所减弱,市场对投资的作用会明显增强。从消费的角度看,危机之后就业形势依然不够理想,从而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还是比较长的,物价经过下降的趋势后,将逐步恢复正增长,现在我国再次出现了货币的持续高增长,但由于宏观经济总体供大于求的形势没有变,不少工业行业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产能过剩压力,在外需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内需增长需要整固的形势下,使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而不是加快增长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三、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概况及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我国金融业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是,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极大的冲击,虽然平稳度过,但是金融危机过后,依然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我国金融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通货膨胀态势增大,资本市场涨幅较大,投资风险逐步加大的影响。
(一)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