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国际金融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国际金融课程

地方性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国际金融涵盖内容广泛,既包含微观层面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又包含宏观层面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课程。为了适应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地方性高校在国际金融课程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地方性高校

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主要以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为主,强调对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不同于技术类院校主要集中精力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的传播。地方性高校一般是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往往介于研究型高校和技术类院校两者之间,重点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人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金融课程涵盖内容较为广泛,既包含微观层面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又包含宏观层面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前者主要涉及外汇及其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国际资产组合投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等有关国际金融实务方面的内容,后者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理论、国际储备理论、国际金融危机理论等国际金融理论的相关内容。因而,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对学生而言,学习国际金融时既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分析相关国际金融问题的思维,又要能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解决,比如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使用外汇衍生产品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因此,基于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国际金融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际金融课程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平衡,且要与时俱进

国际金融课程本身是理论与实践兼具的一门学科,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实践部分进行分析和操作。比如,通过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两国货币汇率是如何被确定的,并对其长期走势有更清晰的认识。另外,通过对国际收支理论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一国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在当前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过于偏重理论内容,而忽视实践部分的教学。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尤其是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要增加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论内容或降低其难度,以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中,国际金融学科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金融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已有的概念和理论外,还要将该领域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介绍给学生,以完善其知识结构。例如,在讲到国际金融机构组织时,对其近年发生的组织变革要补充介绍。因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也随之发生变革,为了提高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新兴国家一方面要求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增加其份额和投票权(如IMF2010年份额与治理改革方案),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寻求另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及其机构(如2015年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亚投行),以改善在现有体系下受限的窘况,为新兴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资助。在讲到国际收支部分,结合当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增加介绍美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特征及其根本原因。在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危机部分,补充介绍自2015年底以来的新一轮美元加息周期里,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如何,对美国之外的市场会造成何种负面冲击,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1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金融学课程引导式教学应用

摘要:

本文主就目前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引导式教学法应用于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国际金融学教师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学;课堂效率;教学方法;引导式;应用措施

国际金融学包含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并且覆盖了经济开放条件下国际上一切由汇率决定和货币兑换所引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金融问题,因此国际上不少知名高校都将其作为经济类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而我国要想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接轨,培养高质量的金融业人才是关键,这就需要高校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紧密贴合国际形势,不断变革创新教学背景,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引导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国际金融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国内外诸多一流大学的经济类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

一、我国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落后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改革

[摘要]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院2017级采用“2+2”的大类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应用性的要求。《国际金融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通过模块教学改革来适应2+2的培养模式,主要从模块设计、模块教学方面进行构思,同时考虑模块教学面临的首个模块难度大、教师教学水平要提高以及学生难适应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2+2培养模式;《国际金融学》;模块教学;应用型金融人才

一、2+2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影响

(一)2+2培养模式的特点

2017年融智学院金融学院人才培养计划采用2+2的大类培养方案,前两个学年主要学习金融学模块相关课程和知识,后两学年开始细分专业,包括银行、证券与期货、信用管理和保险以及投资学,分专业学习各专业模块相关课程和知识,主要通过全方位的实验实训培养实践能力。2+2的大类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金融学类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金融学类一个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相关职业应用技能,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实现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2+2培养模式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2+2培养模式重视学科基础;第二,2+2培养模式注重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应用能力;第三,2+2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第四,2+2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采用2+2培养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人才培养的改革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教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面,首先要求学校各专业重新做出严谨、有效、可行性的培养方案,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目标;其次需要学校同时配套相应的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上不仅要有充分可用的实验室和设备,还要有校外的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实习场所;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应用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教改来推动教学的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而课程又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应2+2培养模式对《国际金融学》教学进行改革非常重要。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学学科发展探讨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对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建设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详细探讨了促进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

关键词:

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策略探讨

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促进本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培养精通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是关键。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国际金融学课程,并将其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然而国际金融市场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相反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状况和新的问题,例如:国际上一些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汇率波动、经济危机等事件。这些新问题、新现象不仅会严重破坏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还会通过汇率、利率等金融变量进一步传递给其他国家,从而给国际金融市场也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下,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两者之间的经济活动界限开始模糊,逐渐融为一体,这就使得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发展的背景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往来频繁,对于国际金融专业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对高校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阅读全文

独立学院的金融英语教育探讨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成立的进行本科教育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的发展弥补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拓宽了高等教育的融资渠道,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形式,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多样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需求,扩大了高等教育的供给。   独立学院培养的应是社会急需的大量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本着这一宗旨,独立学院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也应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按照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加强实务性课程以及实践和能力训练的环节,力求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缺口,能快速被社会吸纳。而金融英语作为独立学院设立的金融专业课程之一,也应遵循这一宗旨。   一、定位金融英语课程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自中国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之后,我国所蕴含的巨大金融市场和投资机会,吸引了众多的国际金融业务机构和世界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等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众多的国内外银行、证券及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在我国本土及海外拓展金融投资业务。因此,国际化金融人才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   以上海为例:2008年伦敦出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50个金融中心,其中,上海排名第31位。上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009年国务院提出《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要求上海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由此上海加快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2010年,入驻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约61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0家,外资投资兴公司180家,外资研发中心230家。在上海设立其中国或全球总部的外资企业逐渐赶超香港。目前,上海已是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集中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于一体。同时,许多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离岸业务中心等都汇聚于此。上海已初步实现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集聚,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硬指标”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软实力”的建设上,距离真正的国际型金融中心还有相当的差距,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缺乏。以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为例,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约占就业人员的11.5%以上,而上海目前的比例约为2.2%,其中达到国际水准的金融人才不足1万人。根据麦肯锡咨询顾问报告统计,我国每年毕业的430万大学生中只有16%能够适应全球化工作需求。根据预测,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时,上海国际化金融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00万人。   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而我们缺乏对全球市场趋势的把握,因此,如何培养熟悉国际资本市场“通晓中外”的国际化金融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以成为我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无疑,开设金融英语课程正是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学生通过金融英语的学习,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专业知识,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能系统性、综合性的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金融英语的掌握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熟悉国际资本市场,从而成为既精通现代金融知识,又能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化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二)以金融英语自身特点为依循   金融英语课程是为母语非英语的金融专业学生提供的英文课程。   在英语语系国家,大学就读的学生以其本国学生为主,大都以英语为母语,因此,其金融专业课程直接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并不会专门开设金融英语课程。然而,英语作为国际金融行业的通用语言,被普遍使用于国际化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因此,在国际金融领域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这一基本技能。对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开设金融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其具备这一语言技能,方便学生进入国际金融领域工作。   金融英语是为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进行的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首先,金融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的教学。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基于这一目的,学生首先应具备的是语言知识和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有关知识和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英语语系国家的文化等背景知识。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表达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读、说、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其次,金融英语是一门专业英语。金融英语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之上,以英语为载体传授金融专业知识,并且专门在国际金融领域使用。因此,金融英语教学一方面传授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比如:国际金融学、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学、国际会计基础、银行学等以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性学科;另一方面,培养学习者运用金融英语和金融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实务操作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针对市场实际需要,定位课程发展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市场需要的是既懂金融又懂英语,既了解国内金融形势,又知晓国际金融形势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应契合这一市场需要,制定金融英语课程。独立学院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实行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首先,针对金融领域的不同专业,设置若干对口课程。  #p#分页标题#e# 在金融领域之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不同,毕业后会进入不同的金融部门就业。比方说,投行专业的学生会倾向于进入投资银行工作,而证券专业的学生更希望在证券行就业。因此,金融英语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就业趋势,采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投行专业的学生,可设置投行英语的教学,主讲与投资银行知识和业务相关的英语,并拓宽、加深讲授内容,使学生可以对本专业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理解。   其次,实行实践教学。学院可在学生就业的对口单位建立实习基地。比如,学院可与在重庆落户的德意志银行等从事国际业务的投行进行合作,为投行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从实务操作中学习,通过运用金融英语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更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完善语言知识为本,提高应用技能为主   金融英语的学习者是本科阶段的金融专业的学生。金融英语的授课对象应是已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金融专业的学生。一般,金融英语课程会在大三、大四阶段面向学生开设。   大三、大四的学生通过高中和大学一二年级大学英语的学习,有些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考试,因此,他们已具备基本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和基本的听、读、说、写的能力。因此,在金融英语的教学中,属于基础英语教学的部分的句型和语法等方面的讲解将不是金融英语教学的重点。金融英语的教学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其英语知识和素养,提升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专业英语的技能。   首先,应选择金融业发达的英语系国家本科院校所使用的主流的英文版金融教程作为金融英语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该种教材,既扩充了英语知识,尤其是金融英语知识,又学习到金融业发达国家的前沿理论知识。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本科院校使用相同的教材,可以使本土学生无论在金融英语知识,还是金融专业理论知识上,都可以做到和国际同步。   其次,学生应阅读大量的英语的金融专业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在世界一流金融期刊上发表的金融文章,了解全球最前沿的金融研究;通过阅读CNN、BBC等全球新闻网络上的金融咨询,了解全球最新的金融动向,从而对国内外金融环境和趋势有较全面的掌握。最后,应帮助学生运用专业英语。比如,可以邀请金融业发达的英语系国家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师或研究人员来本校开展讲座或交流访问,从而给学生一个运用金融英语交流的平台。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进行一定的改革。本文首先总结国际金融学课程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为《国际金融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国际金融;课堂教学;改革思考

2014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满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问题。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对国际金融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先修课程主要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以及一定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知识,该课程也是经济类众多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的核心概念是汇率,无论是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部均衡,亦或是汇率决定理论、开放经济中的政策工具,大都围绕汇率这一核心展开。

一国际金融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第一,理论知识较多[2]。《国际金融学》这门课程中绝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比如汇率决定理论一般的教材中都会详细介绍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说这四大类理论。再比如,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理论又包括弹性论、吸收论、乘数论和货币论。这些理论知识一方面比较晦涩难懂,偏离现实生活太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接受;另一方面,如果想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扎实的宏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比如在考察政策效果时,我们运用IS-LM-BP框架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解决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效果的问题,因此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框架IS-LM两线模型(包括表示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和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的LM曲线的推导、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这门课的难度较大,产生畏难情绪。第二,《国际金融学》的案例众多,但远高于生活。比如像《微观经济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很多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解释经济学的概念或原理,比如谷贱伤农、商场促销等接地气的案例,学生由于比较熟悉而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然而,国际金融学中的案例也有不少,像欧洲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再比如近期的中美贸易战问题,还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减税问题,美元升值问题,这些已有的以及实时发生的事件都可以拿来作为案例,运用国际金融学的课堂教学中。但这些案例都是非常宏观的问题,牵扯的方面众多,过于高大上,离我们现实的生活偏离较远,因此我们对国际上众多大事的反映及关注可能并没有那么强烈,理解起来势必有一定难度,或可能仅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分析。第三,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现有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非常被动。这种模式,学生精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加之所学内容较难,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课堂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平时教学中,部分教师也会努力创造条件,比如提问问题,请学生讲解某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参与一些问题的讨论,在讲到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时,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但由于学生课前投入时间较短,准备不足,讨论的效果也并不充分。另外,每个班级比较活跃的学生基本固定那一小部分,其他同学依然“置身事外”,参与度较低。

二《国际金融学》教学改革思考

第一,组织教研组教师编写《国际金融学》案例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3]。案例集的编写可以依据不同专题,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经典案例部分和国际金融时事部分。经典案例部分比如金融危机专题,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从货币危机到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实事部分,比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问题如何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等。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才会发现所学如此众多的国际金融理论知识终有用武之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赵朝霞(2018)认为应用型金融人才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专业知识要扎实、知识面要广[4]。其次,专业技能和应用分析能力要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今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必备技能。再比如,学期初,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下搜集与国际金融课程相关的案例和材料,每周由一个小组运用PPT课上汇报他们的案例内容、案例分析讨论及案例启示,并回答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提问,以检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是透彻、分析是否到位。学生除了选择历史上国际金融方面的案例,也可以选择最新发生的实事,还可以选择国际金融领域的经济学家,比如欧元之父蒙代尔、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学者,主要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国际金融学科的主要贡献,对于学生们理解他们的理论、了解他们的故事都非常有益。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素养。针对国际金融理论知识较多的特点,专业教师必须熟悉各个理论的假设前提、基本思想、主要内容、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之后理论的影响。对于理论和理论之间的联系、来龙去脉,教师个人要非常熟悉。比如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和资产市场说。这四类理论产生的时代经济背景、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对后续汇率决定理论的影响,教师都需要解释清楚。这样可以把理论性的知识转换成一个个互相联系的小故事,串在一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应多参加名师讲座、多进行教学及学术交流,拓宽国际金融知识前沿,注重运用国际金融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教师还应积极参与与国际金融相关的教学教改项目,也可以把国际金融作为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第三,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听课并做好笔记,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是否理解,哪些地方不明白,如何讲解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开发了一款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该工具拥有共享课件、习题、试卷、课堂互动等功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多,更有利于教学的便捷化。教师可采用雨课堂形式,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如有疑问,随时可以发送弹幕,如果某个知识点,有疑问学生较多的话,教师可重新重点讲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雨课堂的分享功能,把比较优秀的作业共享给全班同学,方便大家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氛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密切联系国际金融动态,重点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5],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第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原有考核方式主要为期末考试,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分别占70%和30%,而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课堂考勤。这种考核方式与培养应用型经济类人才的目标不太契合,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金融课程的考核。比如,改变平时成绩的结构,可加大学生课堂上展示PPT案例分析的分数比例,加大学生课堂参与讨论的分数比例。在期末考试中,可增加对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考查的题目,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来分析现实问题。第五,建立金融模拟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教材中关于汇率和外汇市场的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汇率概念,了解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货币符号、该经济体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外汇市场交易的程序、交易的种类,可以让学生在金融实验室进行外汇交易的模拟操作[6],跟踪观察某种外汇或某几种外汇的行情走势,熟悉远期汇率、即期汇率的概念,能够解读外汇交易的行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国际金融学》作为金融学和国际贸易等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和实务内容丰富,在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培养转型中,更应该进行一定改革,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金融领域实事的能力。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学实践教学法研究

【摘要】国际金融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此文结合国际金融学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理论性;实践性;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一、国际金融学的学科特点

第一,国际金融作为金融类本科专业设置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既涉及宏观的知识内容国际收支问题,国际储备问题,汇率变动和影响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国际债务问题。又包含微观的知识成分,如国际融资,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第二,与实际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套补的利率平价就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根据对市场交易者的实际调查,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被作为指导公式广泛运用于交易之中,在外汇市场中处于市场创造者地位的大银行基本是根据各国间的利率差异确定远期汇率的升(贴)水额。第三,在国际金融领域内,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例如,201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新政及其政策走向无疑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治理造成剧烈冲击,甚至影响2017年全球资产价格。

二、国际金融学教学现状

第一,国际金融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课程内容有很多地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比如涉及衍生外汇业务的内容就与金融学内容重复。这样重复的教学内容等于压缩了国际金融本身的重点知识和实践环节的课时数,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结论与答案。教材仍只注重理论知识,课程考试内容笔试所占比例过高,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与记忆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第三,国际金融市场日新月异,新现象不断出现,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现有的教材都具有滞后性,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不能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深入研究复杂的国际金融现象。

三、国际金融课程实践型教学法改革

阅读全文

金融学引导式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传统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地方本科独立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式教学方法适合应用于非金融专业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引导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起学生对国际金融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引导式教学;国际金融学;地方本科独立院校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备受关注,这对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际金融学是高等学校经管类本科主干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学科内容体系上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独立院校非金融学专业的“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无法满足我国与世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和金融交往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1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型重点大学金融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日趋完善,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有较成熟的理论指导。而对于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独立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非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管理上,目前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