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古代诗词鉴赏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摘 要:在初中阶段,随着语文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而且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增强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需要加强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本文主要对这一内容进行论述和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感受,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
现阶段, 语文核心素养被概括为在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积累中所表现出的语言能力和素养素质, 包括语文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语言的构建和使用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方面。 语文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具备基础支撑意义的。 因此, 不论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古诗词鉴赏教学改革的角度,都需要对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核心素养
古诗词鉴赏教学内涵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和精神素质。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初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很大。 在这个阶段, 诗歌和歌曲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对学生成长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 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初中生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古代文化认知和意识,增强自身语文素养,增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认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现阶段,传统文化中的诗歌学习非常适合初中学生, 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学素养的目的。根据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应首先掌握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并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语言教学不仅必须培养学生的日常交流技巧和口语方法,而且还必须塑造学生的内心和个性。 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成为独立完美的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利用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古诗词鉴赏和学习是语文思维的发展和完善,在语言的构建和使用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方面,都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 现在, 许多国家的孔子学院都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古诗词的魅力。 因此,在培养初中学生时,更应从小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不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古代文化的凝集和精华,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文字优美、韵律工整,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报负。素质教育以来,新教材中的古文和诗词比例有所增加,这就更加凸显了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将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一种语言的文学形式,是语言文化的精髓,古诗词鉴赏不论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在高考试题的考查中都占有重要的比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作诗时所处的环境,进入诗词的语言中品味诗人营造的意境,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受诗词的效果,并能够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诗词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层层剖析、解析,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词作者及创作环境
诗词的创作离不开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每一篇诗词都是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感悟的结合,不同时代的诗词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烙印,就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不同的感悟和情感。因此,鉴赏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词的情感表达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古诗词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思想风貌,领略古代的社会风俗、人文风情,而这都需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从而为理解作者渗透诗词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提高参考。比如在欣赏、诵读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学清照的生平简介,并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后不久,赵明诚就“负笈远游”,作者一方面深深地思念丈夫,另一方面感到深闺寂寞,于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写下了这首怀人之作。通过了解作品所处的特殊环境,更有利于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作者的另一首诗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来进行对比分析,这首词作者是南渡之后所作,与前期的清新可人、怀人思念的风格相比,更多的是对丈夫的怀念和自己孤单的抒发,体现出作者孤单凄凉的心情。
二、创设情境,体会诗词意境美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学生很难理解和感受,从而感悟不出诗词中诗意之美。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鉴赏诗词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情境唤醒学生的思维,在大脑中能够形成具体的画卷,让学生真正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切身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获得良好的鉴赏体验。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现诗词中的情境,通过图片、视频将诗词中的景象给学生直观地展现,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诗词学习兴趣,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同时,降低学生鉴赏和理解的难度。比如在鉴赏杜甫《登高》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情境:作者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远望秋江景色,本来秋日里应该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夔州却多风且急,峡中不断传来猿猴的啸声,随后作者由高到低移动视线,转向江面,看到沙白水清的江面上有鸟群盘旋飞翔,将夔州美景细腻地描绘出来,诗人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此后,教师给学生展示秋天的夔州特征,向上看,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向下看滚滚而来的江水奔流不息,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感觉。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程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让学生感受作者营造的潇潇落木、滚滚江水的意境,体会诗词中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壮。教师在让学生结合杜甫作诗时候的环境,国家动荡不安,作者漂泊异乡,孤独、贫困、疾病缠身,让学生将作者的复杂情感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欣赏作品的意境美。
古诗词鉴赏范文
古诗词鉴赏篇1
从近几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所占分值有所增加的趋势看,诗词鉴赏在高考中越发显得重要。而高三新生对诗词题型却普遍感到困惑,不知如何鉴赏,做何解答。面对这种现状,教师该如何指导复习备考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拟谈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了解考核要求,熟悉往年考题,弄清有关概念
《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对往年的试题稍做分析,不难看出:内容应是指诗词主旨、形象、风格、意境等;语言则包括字、词、句的解释,炼字炼意的理解;表达技巧当指修辞和表达(描写、抒情、议论等)。了解这些,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也就有了针对性。而集中训练讲评该部分的高考题,则让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消除了畏惧心理。基础薄弱的学生,还需弄清有关概念,排除一些存在于题干理解方面的不必要的干扰,如:
意象:“意”属于人的主观意识(物象),“象”则指客观事物(景象)。“意象”就是诗人借以寄托感情的物象。
意境:是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清简平淡、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的清新俊逸、杜甫的沉郁顿挫。
把文学理论“脉搏”词语言艺术之美
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思想感情、道德智慧和审美追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民族文化瑰宝。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思想感情、道德智慧和审美追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民族文化瑰宝。阅读古诗词,能够了解古人丰富的生活、细腻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品位。如何有效培养并提升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可基于文学理论在诗歌音乐性、凝练性和跳跃性的基本特征指引下,抓住古代诗歌的文学特性,掌握规律。
一、在诗韵中品味韵律之美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自有特点,与音乐密切相关,有节拍,讲押韵,注意平仄对仗。诗歌的节奏韵律促进情感抒发和意境创造。诗歌鉴赏应利用古代诗歌声律特点,重视诵读教学。诵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诵读形式的多样性上,还应重视学生参与体验诗情,进而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理解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停顿、轻重、缓急来演绎诗情,用心而不是用技巧诵读,因声求气,因声知意,因声入境。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镜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是诵读教学的要点,“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当全班学生一袭白衣在舞台上铿锵有力连续3遍,一遍比一遍气势高昂地读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不只观众感受到了震撼,蜀道的高峻险要和诗人的惊叹感慨也自然涌现在吟诵者和观众的脑海中。吟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易使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
二、在诗辞中品味诗语之精
古代诗歌用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又具跳跃性,学生极容易将古诗词翻译,却不知如何联想感悟诗境。应将引导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作为理解诗意环节的重中之重。古代诗歌知识匮乏,鉴赏能力低下的学生,应首先扫除语言理解的障碍、疏通诗意,进一步以生活化的体验想象诗歌画面,用代入人物情感联想法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呈现在大脑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画面和感受讲出来,使学生增强识记,从而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古代诗歌知识积累较多,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用联类映衬、互相生发的方法把类似题材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深层理解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可引导学生联想送别之“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甚至近现代诗歌中亦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晚风拂柳笛声残”。“柳”既是送别的实景,又是借“柳”“留”谐音委婉表达依依惜别、挽留之意。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一是受东方美学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美的影响,二是汉语词汇多义所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贯彻落实“鉴赏分析诗歌必须分析语言”的道理。除了表达诗情的关键词,还应从古典诗歌善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特点出发,由景语找情语:如“寒、凉、凄、冷、残、断”等既可形容景象又能描摹情感的词。还要抓住一些能流露情感的副词,如“空、自、徒、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读出未言尽的诗情,提高学生赏析鉴赏诗情的能力。
三、在结构中品味词境之美
古代诗歌在结构上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逻辑,常由这一端跃到另一端,或是跨越时空藩篱,多由动词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统一情感线索联系。”简言之,古代诗歌有很多跳白——时空跳跃、关联式动作跳跃、对比式跳跃等。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难点,应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审美想象力,补充跳跃中的空白,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画面和情感意志。如白居易的《夜雪》,全诗不见正面描写一个雪字,又处处写雪:衾枕冷是雪带来的寒凉之气,夜间窗户的明亮是雪反射月光在窗户上的效应,夜已深深,为什么作者在室内不出门就知道屋外雪层厚重,经过想象就知道是因为时不时听到竹枝被雪压断的折断声而做出的合理推测。通过想象补全了空间跳跃造成的障碍,同时也品味了诗歌的旨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策略探析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鉴赏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整合策略,丰富文本内容;对比策略,建立文本联系;图画策略,激活文本信息;多元策略,深入文本交流;对话策略,强化文本认同。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
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古诗词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他们从中汲取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并能促使他们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提高自身素养。但是,古诗词的时代感以及其语言精练、情感含蓄等特点,造成高中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兴趣,鉴赏时出现了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转变旧思维,突破旧模式,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古典诗词的教学更为生动形象,更具诗意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味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妙处。
一、整合策略———丰富文本内容
这个策略首先要完成的是积累,包括方法技巧的积累,意象感知的积累,诗词风格的积累等。两千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就对积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的论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在积累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了成为“巧妇”的基础;继而通过整合,把自己积累起来的古诗词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中,拓展阅读面,提高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增强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并在语文实践中了解到更多的古代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知识,感悟先贤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逐渐形成使其多元的方法。接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古诗词本身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大胆调整教学秩序,补充教学内容。比如,把古诗词教学分为送别类、边塞类、怀古类、田园类等类别进行分析。同时,分段教学———诗词常识、风格感情(宁静淡泊、恬淡闲适、追慕圣贤、寂寞幽怨、忧郁失望等)、表达技巧(铺陈其事、托物起兴、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化用典故、以古讽今、以动写静、白描勾勒、卒章显志等)、答题模式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诗歌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迁移能力不断加强,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审美体验不断加深。
二、对比策略———建立文本联系
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对比阅读,分析、感受和比较诗词的异同,不但让学生熟知基本的古诗词知识,建立文本之间的联系,还能在解读中感受到古诗词呈现出的不同的美的状态。例如,把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谈谈它们在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策略来分析这个问题,学生稍作思考就能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见实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由题目可知是留别诗,乃出发之时所写,作者还没有到塞外;诗中“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的,是侧面的。其实本题中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想象)手法的运用,在高中课本必背篇目柳永的《雨霖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都有明显的对比展现。又如,把杜甫的《登高》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首诗都状描登高景观,寄寓登高幽情。两诗在内容和主题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既表现了雄奇壮阔的景色,也表达了深沉博大的情感。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从一首古诗词联想到相关的对比诗词,建立文本联系,达到识记知识和知识迁移的效果。
高中语文古诗词曲鉴赏管窥
摘要:
古典诗词曲是高中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古典诗词曲的意蕴丰富,饱含着诗人无尽的生命意绪。古典诗词曲鉴赏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目标之一,主要是因为在加强和提升学生古诗词曲鉴赏能力的同时,还丰富和强化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等思维创造能力。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曲,应从古典诗词曲主体的外围、古诗词曲的情景关系以及语言形式特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解读和鉴赏,方能领略其中所包含的情趣和意蕴。
关键词:
课程标准;艺术鉴赏;古诗词曲;表达技巧;风格特征
高中语文古诗词曲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古诗词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重点的古诗词曲,更重要的是会品读和鉴赏古诗词曲。但是古诗词曲由于特殊的体式、短小的语句和专门的手法等,致使在内容上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要义。其实古诗词曲的鉴赏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其中规律,鉴赏古诗词曲并不是难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对古诗词曲的解读和鉴赏方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出古诗词曲解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的知识、情感与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培养“整体的人”。高中语文中加强古诗词曲鉴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陶冶情操和丰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阅读与审美鉴赏能力。
一、从古诗词曲主体的外围来鉴赏
古诗词曲鉴赏应当从鉴赏的基础、方法和层次等方面去把握,使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发挥新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古诗词曲内容丰富,浩如烟海。选入高中课本里的古诗词曲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学生学习和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教材。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曲都是历代名篇,词句优美,韵体和谐,内涵丰富。古诗词曲鉴赏教学,首先可从诗词曲主体的外围来进行解读和鉴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对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古诗词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的古诗词文化素养不足,教学方法程式化,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不感兴趣等,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素养;兴趣;素养
我国的诗词文化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含义深刻,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璀璨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经过历史的沉淀,在今天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发展壮大中华传统文化,并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因此,古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座宝库,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并理解诗文大意,使他们通过古诗文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道德情趣,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就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几点做法,希望能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提供借鉴。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古诗词文化素养不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网络环境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师的心态变得浮躁,对古诗词不感兴趣,不懂诗词,也不爱诗词,更不用说沉下心来研读古诗词了,这就造成教师的古诗词文化素养不高。教师对古诗词的了解大都停留在教学范围内,古诗词的备课都是以教材和教参为主,没有丰富的诗词文化储备,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文本的深入辨析、释义和扩充,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思考,这就严重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中国古代文学实践教育革新
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基础在于建立有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主要强调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高职学生必须接受比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多的实践训练。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必须改革,我们的教学必须降低理论性的密度和难度,必须突出技能性和实用性。也就是说,讲文学就必须注重对作品的分析,将培养体会、理解、鉴赏文本能力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但保质保量地完成课程内容,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增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从教能力服务。鉴于以上考虑,我们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整合和改变。那就是采用分体教学,把古代文学的内容按照题材和古代的实际情况分为诗歌、词曲、散文、戏剧、小说五个部分,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对理论教学部分进行改革的同时,我们还要有针对性的建构一套实践教学体系,集中体现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实用性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提高他们的从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实践教学在整个《古代文学》教学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一、诗歌部分 作为广义的概念,诗歌在中国古代涵盖了古诗、词、曲、民歌等内容。从认知、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来说,古诗、词、曲的实现途径和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设计了三个实践教学目标:识记、背诵名篇;理解、鉴赏古诗;对古诗进行文本解读、设计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下面依次谈谈具体操作。 1.识记与背诵。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初就按学号顺序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最多10人,安排一名指导老师,按照系部制定的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方案在两年理论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也依赖于这一前提,二者紧密配合,互为体系的组成部分。一定阶段的内容结束后,老师给出必背篇目,每个小组的成员到本组小组长那里背诵过关,小组长做出详细记录并评分;小组长集中到学习委员那里过关并评分;学习委员的背诵情况则由任课教师直接负责。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不定时不定人数的随机抽查背诵,抽查到的同学的背诵情况若与小组长记录情况不符,本组同学需抽时间接受学习委员的检查过关。这种方法比之期末试卷中的填空默写更能落到实处。此外,职业技能训练中每学期都有古诗背诵的任务。 2.理解与鉴赏。这一目标和实践任务安排在第二学期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中,学生对给出的古诗篇目进行鉴赏,写出书面的小文章,同组成员间互相交流,老师评改。 3.古诗解读、讲好一首古诗。古诗解读安排在第三学期专业技能训练的“文本解读”中,学生从分析文本的角度写出书面的文章,小组交流教师评改。诗歌部分结束后,安排时间由各组准备教案,选派一人在课堂上讲一首古代诗词。 4.在识记、理解、鉴赏、深入认识之后,分班组织古诗词朗诵会,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个感情上的升华。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期间参赛选手可以请老师指导。班委做好会务工作。朗诵完毕,由学习委员、普通同学、老师组成的评委评分并确定名次,给出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扎实的过关,到综合性活动朗诵古诗词、讲一首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基本上可以表现的游刃有余,也为他们今后在中小学课堂上讲授古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散文部分 古代散文一个是语言的隔阂,一个是与政治、道德的紧密联系,都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而要集中在课堂上去疏通文意,再去理解、分析文章,是很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搞清楚文中的字词、特殊用法、句式等,大体上搞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课堂上,大家先互相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然后再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写法、结构等。 1.课前预习。在每次课前一周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文学常识、文言字词读法意义、文章大意结构以及相关的问题。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自主学习,并分组整理学习成果。 2.汇报学习成果。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分组解决上述基本问题,采用面对全班讲解的方式,过后老师不再重复,只对缺漏的部分做出补充。 3.提高与升华。解决基本问题之后,针对选文中涉及的观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论辩,如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得一士”就可以称霸天下,让学生结合战国历史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树立自己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口头讨论之后,形成文字,在此过程中学习古人立论的构思和写作技巧。散文部分的实践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点燃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课堂气氛也从之前老师一言堂时的沉闷而变得比较活跃。 三、小说与戏剧部分 小说和戏剧都属于叙事性文体,很多古代的小说和戏剧也都搬上了现代荧屏。但总体来说,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具体操作方面,有细微的差别。 1.小说 唐传奇、明清小说的故事是学生之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内容基本上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大家互相讲一讲小说所写的故事、对人物的看法以及对主题的讨论,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只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和主题趋向进行总结和点拨。这样就有效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也避免了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去叙述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学生感觉到自己参与其中了,会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动力。#p#分页标题#e# 2.戏剧 戏剧部分是整个古代文学中比较难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虽然它与现代影视在性质、作用上有一致之处,但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学生很难直观地去把握古代戏剧的真正面貌。所以在进入这一部分之前,先放映电影《霸王别姬》,里面有许多古代戏剧唱段、扮相等,虽然主要是京剧,但已经足以让学生对古代戏剧有所认识了。看完之后,就结合影片内容讲解古代戏剧的一些常识,并让学生写观后感。 3.综合性实践活动 小说、戏剧部分结束以后,布置学生按照分组,每组同学选取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某个片段或场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的舞台剧。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在班上表演并上交剧本。学生通过选题、改编、分派角色到具体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乃至心理活动,不止对戏剧和小说的文体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古老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亲近感。 四、小结 总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基本上形成一定的体系。各文体的实践性学习各成体系:既有分散进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性学习,又有相对独立、承担多项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同时,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与职业、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实践学习双线并行、互相配合。经过这一系列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古代文学“高山仰止”、望而生畏了,而是从内心里感受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活力,甚至喜欢上古代文学。这正是我们古代文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发掘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意义,使她进入现代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