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领导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挂职领导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挂职领导总结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一、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往往缺乏针对性。培训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存在理论性较多,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不足,不能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内容缺少前瞻性,不能较好培养干部具有现代开放意识、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少使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能与学员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进而影响了干部学习的实效。

2.优质培训资源不足。

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师资严重不足,缺少专职的高水平主讲教师,培训教师大多是高校专家教授和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少数班次能请到省市委党校的专业教师。学校缺少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职培训教师。同时,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与当前大规模培训干部需求相比难堪重负。

3.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部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研究,培训规划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没有健全的培训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训过程或多或少存在流于形式、管理缺乏约束等问题;没有建立有效地学用结合机制,多数学校没有把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全文

干部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论文

一、加强中层干部的思想管理。

两个水电厂在抓中层干部思想管理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组织中层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结合理论学习抓好政治教育,提高了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从培养中层干部进取精神入手,重点对中层干部进行事业心、责任心教育,结合工作实际抓好思想教育,培养了干部工作上的自觉性。

二、加强中层干部的制度管理。

制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中层干部聘用制度和试用期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使岗位责任明确,任职条件明确,试用、任职期限明确,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机制。在执行这些制度标准中,对中层干部的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严”字,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考核结果和部门及干部的奖惩挂钩。

三、完善目标和奖惩机制。

为激发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两个水电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目标和奖惩机制。根据每个中层干部所处岗位和履行职责的不同,分层次制定岗位责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激励他们自我加压,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以绩效为依据,逐步建立了一个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奖励机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中层干部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这次挂职锻炼,我深有感悟,在思想上触动很深,在工作能力上提高较大。但是和领导、同志们对我们挂职干部的要求与期望相比,我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做的工作还不够多,打开工作新局面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对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并没做到及时总结,腿勤手勤脑不勤;有些工作放不开手脚,求稳有余,敢试敢闯的劲头不足。挂职锻炼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为拥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感到幸运。到基层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对企业领导组织这次活动,本人深表感谢。同时也感到,有组织的培养和支持,自己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和工作,没有理由不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遇,认真学习,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虚心学习,严格要求。

阅读全文

地区经济发展中高校挂职干部的作用

摘要:高校挂职干部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特殊表现形式,在调用学校各方资源、推动高端产业聚集、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助力人才战略实施等方面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文章针对高校挂职干部的自身优势与面临困境,从作用激发、平台构建、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与奖励激励五大举措入手,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挂职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地区经济发展;高校挂职干部;提升路径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分析

古典经济学一般认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原始驱动力,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也列入其中,并得到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普遍认可。据此,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纳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地方政策。其中,自然资源、物质资本是显性因素,也称为先天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地方性制度则是隐性的,需要通过地方后天的发展去实现。可见,人力资本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发展水平也直接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一方面,人是制度的制定者,通过制定制度去约束人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包括脑力和体力的贡献,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地区生产力提升以及技术进步和创新。人力资本通过以上两种行为的相互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这一重要因素的特殊表现形式,高校挂职干部是高校选派干部到地方担任相应实际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他们不占用挂职地区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在挂职期满后仍回原高校工作。一般来说,高校挂职干部在地方担任县(市、区)委、政府有关单位副职,分管人才或者科技。近年来,地方高校按照党中央有关干部挂职锻炼的要求,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及干部的特点、成长规律,积极选派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充分发挥高校挂职干部的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挂职干部在挂职地区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挂职干部作为挂职单位的次领导者,在单位内部被赋予了一定的话语权,全面参政议政,为地区经济发展献言献策。由于分管人才和科技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业务,因此更加凸显其对地方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挂职干部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地方挂职,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全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二、高校挂职干部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困境

高校挂职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限制其优势发挥的客观因素,这就成为我们分析当前高校挂职干部作用的前提。高校挂职干部在承接政府相关职能、推进校地研究院工作、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载体合作、项目合作、人才引进、企业孵化、举办学术产学研大会等方面大有可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地方转型升级。一是调用学校各方资源,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依托高校多学科优势,在本校和其他高校内寻找对口的专业和教师资源,为挖掘地区特色产业提供优质智力资源;高校挂职干部拥有一定的教育培训资源基础,可以通过自身或高校资源搭建线上或线下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二是推动高端产业聚集,提升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引领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通过高端产业发展提升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和高端技术的汇聚地,可以通过高校挂职干部这一桥梁引进高校基础研发和科研资源,构建汇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科技服务、智慧产业等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高端产业链,并提托优质平台吸引人才和项目,将地区发展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从传统“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三是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高校挂职干部通过全面实施校地协同创新战略,在传统校地合作的基础上推进“一市一院一特色”、“一区一园一特色”、“一技一企一平台”等特色化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紧密结合地方优势产业,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示范应用基地、研发实验室、校外培训基地等,建成地方产业技术的储备池和孵化器,加快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产业化,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助力人才战略实施,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高校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及挂职结束后通过推荐本地优秀人才到高校继续深造,有针对性地学习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培养技术型、管理型的本土化人才;在日常教学实践和就业指导分配时,可以有倾斜性的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到挂职地区就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发力。然而,由于受限于固有工作模式、挂职时间短以及改变地区原有经济发展思路等原因,高校挂职干部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受限于高校原有工作模式,急功近利。从经济学成本———效益的角度看,高校挂职干部希望在最短的时间成本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个人经济效益和地区经济效益,往往会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获取短期利益。但是对于挂职干部来说,由于受到高校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挂职干部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地方的工作模式,因此过于急功近利反而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培养链条短,后续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经济学讲究作用发挥的持续性,往往很多经济效益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的。高校挂职干部一般挂职时间为一至两年,在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培养期后才能真正发挥自身才能。在位期间,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却因为挂职干部的离开中断了这个持续性的过程,使得后续经济效益难以延续。三是改变地方传统经济发展思路,容易造成依赖心理。在高校挂职干部到来之前,地方已经建立了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挂职干部的到来,带来科技、人才和新兴产业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传统发展思路。

三、提升高校挂职干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全文

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提升思考

摘要: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为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提升具有一定岗位技能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成为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为打造一支高技能的物流人才队伍,提升物流企业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加速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物流企业专业人才岗位技能提升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提升

浙江省是轻工制造大省、市场大省和外贸大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省内“5411”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商贸地区,物流业持续高速增长,发展日新月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和省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意见》的通知,以“金蓝领”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畅通物流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拓宽物流人才成长空间,构建岗位挂职锻炼提升、校企联合提升、企业内部提升、网络培训提升、出国考察提升“五维一体”路径,形成“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提升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从业者就业创业能力,为省内“大物流”建设和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提供物流高技能人才保障。

1物流企业人才岗位技能调查结果与分析

1.1物流企业人才岗位层次及需求分类状况

物流行业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工作岗位,按照级别层次可分为:高技能应用型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和物流战略规划岗位群。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方向(运输运营管理员、运输单证员、货运监控员等);仓储配送方向(仓库管理员、配送中心管理员、信息员、操作员等);国际物流方向(报检员、报关员等);企业物流方向(物流服务销售员、物流数据分析员、采购员等)。

1.2物流企业员工现有的岗位情况

阅读全文

全乡机关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全面提高乡机关干部队伍素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学习制度

1、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乡党委中心组学习为每月一次,乡党政班子成员均应参加。党委学习中心组设组长、副组长和学习秘书。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担任,负责审定学习计划、学习安排和学习研讨的专题,并主持中心组学习和研讨。

2、干部学习例会制度。机关干部职工每周集中学习(班子成员照常参加)两次,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三晚上,学习内容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定。学习方式以党委班子成员、所站负责人轮流辅导为主,必要时邀请上级领导、党校老师、有关专家授课。学习由专人负责登记,实行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无故缺席一次的予以口头警告,缺席二次予以通报批评,缺席三次按旷工一天论处。缺席或请假的应及时补课。每个干部职工要结合各阶段的学习内容,记好笔记,写好个人心得体会。乡党委将全体人员学习情况进行建档立卡,以便相互交流,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二、干部值班制度

1、实行24小时值班责任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全部到岗到位,未经请假,擅自离岗的,视为旷工。因特殊情况无法到岗的应请同级别人员替班,须经值班领导签注意见,乡党委主要领导审批后,方能生效。

2、值班期间,值班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遇到重要问题或突发性事件应及时果断妥善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向带班领导汇报,若因推诿、拖延酿成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阅读全文

粮食中心领导班子年度工作总结

2019年,县粮食中心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级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粮食工作实际,带领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凝聚力量、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现就中心领导班子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情况

一是加强学习,始终坚持讲政治、遵党纪。中心领导班子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学习各项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树立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对党绝对忠诚;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中心领导班子带领粮食系统全体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上,全力做好县中心工作,脱贫攻坚、“三城同创”、招商引资、棚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三是团结合作、创新工作理念。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问题全部通过党政联席会、主任办公会集体讨论研究,做到公平公正;四是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中心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坚决杜绝不良风气,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自我管理与群众监督,紧紧依靠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夯实基础、积极创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2019年度工作亮点

(一)政策性库存大清查工作圆满结束

2019年是10年一次的全国性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由国务院统一部署,规格及要求严、任务重,我县采取了多项措施,圆满完成了任务。一是成立了以分管粮食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的县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协调小组,并多次召开协调会,指导协调大清查工作,同时邀请周边瑞金、会昌、广昌、南丰等县粮食部门联合召开了大清查联席会,由去年全国大清查试点县南丰、广昌作了经验介绍;二是按时完成了动员部署、组织培训、制定方案、收集资料等准备阶段工作;三是督促企业严格开展了自查工作,做到有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即时整改到位;四是配合省质检扦样组完成了全县(包括中储库)6个库点、48个货位、50份样品的扦样工作;五是顺利通过了省大普查小组对我县辖区内政策性粮食的检查,根据省普查小组情况反馈,我县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账实相符,库存粮食储存安全、质量稳定。

(二)粮食购销工作卓有成效

阅读全文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探析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各地组织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要突出“三个强化”

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把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具体应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思想引领。要采取固化读书班、微信群推送、大喇叭播报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对标看齐、查找差距、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政治功能。在组织领导上,要依法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从体制上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常态化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充实党在农村的领导力量;在组织设置上,及时跟进抓好农村各类协会、经济组织党组织建设,掌握党的领导主动权;在组织优化上,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强健党的组织肌体。三是强化制度执行。要抓好党的领导制度在农村落实,突出落实好村党组织委员会议事决策制度,特别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更加注重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同时推行组织生活线上纪实、统计、核查等办法,规范“”“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执行,以严肃组织生活、提升组织力,促进党的领导规范化制度化。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

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实践中,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离不开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常态化储备。村级组织后继乏人,主要是日常储备不够。要建立农村“人才池”,吸收新型职业农民、在外人才、村医村教、乡聘村用干部及返乡复转军人、大学生等储备培养,择优挂职锻炼;要建立农村“导师库”,组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挂职的后备人才结对子、一对一帮带,成熟后在县域内统筹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多渠道选任。深入推进引才到村行动,采取内部找、城外引、公开选、跨村任、县乡派等多种方式,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并出台在外人才返乡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到村任职。三是突破式激励。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待遇,选聘进编是最大激励。要以业绩考核为主,常态化选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编制,成熟一批、选聘一批,从根本上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要务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指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只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切实富裕起来,我们国家才能不断从富裕走向富强。”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日程,具体落实“三个一批”。一是清收化债盘活一批。守着资源没钱花,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共性问题。要紧盯虚列村级债务、侵占集体资源、机动地长期低价发包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农村“三资”乱象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回收村集体“三资”,并通过土地流转、竞价发包、股份合作等办法,全面盘活村级集体经济。二是专人专事推动一批。对村集体“三资”较多、但村级带头人发展能力偏弱的村,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聘请职业经理的办法发展村级产业,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抓全面工作、职业经理抓集体经济,让专业人干专业事,确保“三资”效益最大化。三是一村一策谋划一批。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目标考评的硬杠,压实县乡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带头研究推进,立足村情、因村制宜,实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阅读全文

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教师思政工作

一、社会实践在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