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锻炼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挂职锻炼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挂职锻炼总结

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教学团队构建

一、订单班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团队构建

(一)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由于订单班培养模式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秉承引进优秀教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的教育理念,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积极引进一批与订单班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团队。通过培养、引进和兼职三管齐下的方式,力求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打造成一支富有国际一线视角和具有专业前瞻性的全方位精英教育团队。积极引进专业高级职称和副高职称的人才负责专业引领和带头工作,提升教学团队职称层次,解决教学团队年轻化带来的经验不足问题;引进具备海外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负责酒店外语口语教学,提升教学团队国际化水平,改变教学团队国际化水平低的现状;引进具备资深一线企业经验 的教师负责学生酒店实操技能教学,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团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人才负责酒店专业理论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团队的正常教学质量,巩固教学团队基础教学水平;联合订单培养企业精英管理人才参与到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对酒店发展动态的认识,改善教学与市场衔接不紧密的局面;聘请酒店管理专业权威专家兼职讲学,针对教学团队的薄弱环节,改善教学团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二)培养专业带头人,带动教学团队专业内涵建设

专业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熟悉和掌握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动态,对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了解和预测酒店管理人才市场的需求动向,有改革和创新理念,责任心强,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具备副高或者高级职称,专业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是酒店管理专业公认的业务尖子,在专业领域实践经验丰富,阅历深厚;教学水平高,在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方面取得良好成绩;较系统地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熟悉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技能操作,对酒店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准确把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其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起到规划和把关作用;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取得有价值的实用研究成果。3.积极参与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具体考核指标为:

阅读全文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一、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往往缺乏针对性。培训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存在理论性较多,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不足,不能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内容缺少前瞻性,不能较好培养干部具有现代开放意识、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少使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能与学员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培训,进而影响了干部学习的实效。

2.优质培训资源不足。

当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师资严重不足,缺少专职的高水平主讲教师,培训教师大多是高校专家教授和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少数班次能请到省市委党校的专业教师。学校缺少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职培训教师。同时,高校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与当前大规模培训干部需求相比难堪重负。

3.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部分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研究,培训规划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没有健全的培训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培训过程或多或少存在流于形式、管理缺乏约束等问题;没有建立有效地学用结合机制,多数学校没有把干部的教育培训与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全文

干部管理机制企业文化论文

一、加强中层干部的思想管理。

两个水电厂在抓中层干部思想管理中,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组织中层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结合理论学习抓好政治教育,提高了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从培养中层干部进取精神入手,重点对中层干部进行事业心、责任心教育,结合工作实际抓好思想教育,培养了干部工作上的自觉性。

二、加强中层干部的制度管理。

制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中层干部聘用制度和试用期制度》、《绩效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使岗位责任明确,任职条件明确,试用、任职期限明确,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机制。在执行这些制度标准中,对中层干部的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严”字,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考核结果和部门及干部的奖惩挂钩。

三、完善目标和奖惩机制。

为激发人的潜能,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两个水电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目标和奖惩机制。根据每个中层干部所处岗位和履行职责的不同,分层次制定岗位责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体系,激励他们自我加压,勤奋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以绩效为依据,逐步建立了一个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的奖励机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中层干部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这次挂职锻炼,我深有感悟,在思想上触动很深,在工作能力上提高较大。但是和领导、同志们对我们挂职干部的要求与期望相比,我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比如做的工作还不够多,打开工作新局面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对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并没做到及时总结,腿勤手勤脑不勤;有些工作放不开手脚,求稳有余,敢试敢闯的劲头不足。挂职锻炼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为拥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感到幸运。到基层挂职锻炼,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提高、发展的机会。既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心。对企业领导组织这次活动,本人深表感谢。同时也感到,有组织的培养和支持,自己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和工作,没有理由不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遇,认真学习,不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虚心学习,严格要求。

阅读全文

地区经济发展中高校挂职干部的作用

摘要:高校挂职干部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特殊表现形式,在调用学校各方资源、推动高端产业聚集、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助力人才战略实施等方面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文章针对高校挂职干部的自身优势与面临困境,从作用激发、平台构建、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与奖励激励五大举措入手,积极探索提升高校挂职干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地区经济发展;高校挂职干部;提升路径

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分析

古典经济学一般认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原始驱动力,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也列入其中,并得到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普遍认可。据此,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纳为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地方政策。其中,自然资源、物质资本是显性因素,也称为先天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地方性制度则是隐性的,需要通过地方后天的发展去实现。可见,人力资本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发展水平也直接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一方面,人是制度的制定者,通过制定制度去约束人的生产行为;另一方面,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包括脑力和体力的贡献,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地区生产力提升以及技术进步和创新。人力资本通过以上两种行为的相互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这一重要因素的特殊表现形式,高校挂职干部是高校选派干部到地方担任相应实际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他们不占用挂职地区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在挂职期满后仍回原高校工作。一般来说,高校挂职干部在地方担任县(市、区)委、政府有关单位副职,分管人才或者科技。近年来,地方高校按照党中央有关干部挂职锻炼的要求,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及干部的特点、成长规律,积极选派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充分发挥高校挂职干部的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挂职干部在挂职地区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挂职干部作为挂职单位的次领导者,在单位内部被赋予了一定的话语权,全面参政议政,为地区经济发展献言献策。由于分管人才和科技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业务,因此更加凸显其对地方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挂职干部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通过在地方挂职,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全力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二、高校挂职干部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困境

高校挂职干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在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限制其优势发挥的客观因素,这就成为我们分析当前高校挂职干部作用的前提。高校挂职干部在承接政府相关职能、推进校地研究院工作、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载体合作、项目合作、人才引进、企业孵化、举办学术产学研大会等方面大有可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促进地方转型升级。一是调用学校各方资源,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依托高校多学科优势,在本校和其他高校内寻找对口的专业和教师资源,为挖掘地区特色产业提供优质智力资源;高校挂职干部拥有一定的教育培训资源基础,可以通过自身或高校资源搭建线上或线下的教育培训体系,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二是推动高端产业聚集,提升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引领产业的高端化、集群化,通过高端产业发展提升地区经济核心竞争力。高校作为先进生产力和高端技术的汇聚地,可以通过高校挂职干部这一桥梁引进高校基础研发和科研资源,构建汇聚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科技服务、智慧产业等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高端产业链,并提托优质平台吸引人才和项目,将地区发展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从传统“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三是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高校挂职干部通过全面实施校地协同创新战略,在传统校地合作的基础上推进“一市一院一特色”、“一区一园一特色”、“一技一企一平台”等特色化校地校企合作模式,紧密结合地方优势产业,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示范应用基地、研发实验室、校外培训基地等,建成地方产业技术的储备池和孵化器,加快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产业化,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助力人才战略实施,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高校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及挂职结束后通过推荐本地优秀人才到高校继续深造,有针对性地学习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先进技术,培养技术型、管理型的本土化人才;在日常教学实践和就业指导分配时,可以有倾斜性的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到挂职地区就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发力。然而,由于受限于固有工作模式、挂职时间短以及改变地区原有经济发展思路等原因,高校挂职干部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受限于高校原有工作模式,急功近利。从经济学成本———效益的角度看,高校挂职干部希望在最短的时间成本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个人经济效益和地区经济效益,往往会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获取短期利益。但是对于挂职干部来说,由于受到高校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挂职干部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地方的工作模式,因此过于急功近利反而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二是培养链条短,后续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经济学讲究作用发挥的持续性,往往很多经济效益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获得的。高校挂职干部一般挂职时间为一至两年,在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培养期后才能真正发挥自身才能。在位期间,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却因为挂职干部的离开中断了这个持续性的过程,使得后续经济效益难以延续。三是改变地方传统经济发展思路,容易造成依赖心理。在高校挂职干部到来之前,地方已经建立了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挂职干部的到来,带来科技、人才和新兴产业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地方传统发展思路。

三、提升高校挂职干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阅读全文

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提升思考

摘要: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为适应物流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提升具有一定岗位技能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成为物流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为打造一支高技能的物流人才队伍,提升物流企业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加速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物流企业专业人才岗位技能提升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物流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提升

浙江省是轻工制造大省、市场大省和外贸大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省内“5411”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商贸地区,物流业持续高速增长,发展日新月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和省办公厅《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意见》的通知,以“金蓝领”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畅通物流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拓宽物流人才成长空间,构建岗位挂职锻炼提升、校企联合提升、企业内部提升、网络培训提升、出国考察提升“五维一体”路径,形成“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提升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从业者就业创业能力,为省内“大物流”建设和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提供物流高技能人才保障。

1物流企业人才岗位技能调查结果与分析

1.1物流企业人才岗位层次及需求分类状况

物流行业需要一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工作岗位,按照级别层次可分为:高技能应用型岗位群、物流管理岗位群和物流战略规划岗位群。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方向(运输运营管理员、运输单证员、货运监控员等);仓储配送方向(仓库管理员、配送中心管理员、信息员、操作员等);国际物流方向(报检员、报关员等);企业物流方向(物流服务销售员、物流数据分析员、采购员等)。

1.2物流企业员工现有的岗位情况

阅读全文

社会实践在教师思政工作中的影响

一、社会实践在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阅读全文

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摘要: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酒店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基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转型试点的经验,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分析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并总结了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三点两线一面;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当前我国酒店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的酒店业态,这对酒店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层次低、岗位适应性差、后续发展差”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于酒店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未与日益蓬勃发展的酒店业相对称。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教育部在2013年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开始走上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酒店管理专业于2013年底被评为学校首批转型试点专业,开始了酒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成效显著。

2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提出: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实质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教师队伍”。以此为指导,本文提出“三点两线一面”的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该理念认为:培养契合行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酒店专门人才,难点在于课程建设、痛点在于专任教师、支点在于校企合作,要突破难点、触动痛点、夯实支点,必须贯彻校内、校外两条主线,而人才培养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面向学生发展。

3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阅读全文

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教师思政工作

一、社会实践在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青年教师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充实理论,是认识深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但对于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实践检验,缺乏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教师能够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检验自己的知识在应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获得提高认识能力及加强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纠正认识偏差,克服脱离实际和思想过激的弱点。而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青年教师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进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明确教师责任。因此,社会实践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社会实践是对青年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很多是“80后”、“海归”,成长环境优越,有过海外学习经历。但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理想信念动摇、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缺乏等不良倾向。开展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到历史文物古迹、文化遗产胜地、历史博物馆等开展中国文明史教育,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到革命纪念馆、革命根据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开展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他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荣事迹,给青年教师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示范区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青年教师亲眼目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感受国家面貌发生的新变化,感受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和务实勤奋的优秀品质,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领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深刻含义,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能够认识社会,了解民情,在看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能够发现我国依然存在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和山区,能够看到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依然薄弱,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在城镇,能够看到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问题依然凸显;在企业,能够看到科技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青年教师服务社会、传播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去新的理念和成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青年教师的所见所闻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社会、企业对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和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开展文化和科技服务的过程,又是获得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都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神圣职责,成长为具有奉献精神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成为投身科学研究,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生力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