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国家对创新能力的逐步重视,相关科研优惠政策应运而出,极大地保障了相关机构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纵观企业科研工作的整体状况,不难发现经费入不敷出、资金管理不当等情况比比皆是,这严重阻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推进,妨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本文在简要解读国家对科研资金管理的制度要求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企业科研资金管理的现状,进一步探讨实现资金管理高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好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国家的相关政策与优惠是企业开展科研项目、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优质的专业化人才是开展研究项目的内在驱动力,资金则是组织搞好科研任务的基础。对科研所需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显现,阻碍组织的创新发展。应对挑战,完善管理才是企业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一、科研资金政策分析
国家的相关政策为组织的运行指明了方向,是组织做出决策、制定发展战略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顺应国家政策号召,把握法律变化方向是企业适应行业发展、保障组织稳定运行的重要方法。对科研所需资金进行管理自然也不能忽略法规的要求,要想解决企业科研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瓶颈,就必须先对相关政策法规有所了解。《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由国务院颁布,是指导各单位进行科研、资金管理的基础法律,对各项科研、资金管理业务开展作出了细致规定,极大地规范了科研过程中资金使用的行为。下面,将简要对该意见中相关资金管理规定作粗略阐释。
(一)资金使用透明化
《意见》规定,对于科研所用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公示,建立透明度高的资金管理体系,防止相关科研人员挪用专用款项进行其他投资、消费。国家予以财政支持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的考核,采取一流专家评审的方式,保证所支持的科研项目具有实用性,是有意义的研究。
(二)责任到人
《意见》规定,要加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使其主动承担起项目立项、研究、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责任,使资金管理有人领导、有人负责、有人监督。
(三)建立信用等级
《意见》指出,对开展科研工作的组织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价。这就意味着对于违反规定进行资金非法使用的单位将被将列入国家的家黑名单,通过资金的有痕管理很容易实现企业信用的评价工作。
(四)细化资金使用
为了便利组织进行科研资金的使用,《意见》进一步扩大了组织结余资金使用和预算调整的权利。同时,在资金支出方面,法规要求支出要与项目的价值、科研人员的价值相匹配,国家在进行科研补贴时要将将组织的信用等级列入考略范围等。
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现状
(一)资金专用性差
在确定好科研项目方向、申请资金到位后,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科研工作。专业化科研人才是进行科研工作不可缺失的另一重要元素,而人才的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少企业为了吸引领域中素质较高的人才,往往以高薪资作为诱饵,吸引他们加入科研项目,这与先前人力引入成本的预算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企业原有工资薪酬额度承担不起高科技人才的引入费用,差额部分自然由专用的科研资金进行承担。同时,很少有企业将科研项目资金进行独立的核算和管理,经常将之与企业的经营、后勤、行政等开支混合在一起,综合管理。当日常的组织经营成本超出承担额度,挪用科研资金填补漏洞的情况屡禁不止,这极不利于科研项目的推进。
(二)资金管理意识不高
科研项目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专业化的高科技人才,专攻实用性项目的研发工作,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意识及专业技能有所缺乏,有部分研究者着重考虑项目的申请、研究阶段,对于资金管理方面的考虑欠缺。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只要将研发工作做好即可,其他的事项都处于次要地位。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因不了解研发过程的相关细节,在资金预算、资金控制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在研究人员研发出现方向性问题的时候,资金链可能会因管理不当出现断裂,整个研发项目难以继续推进。
(三)内部控制缺乏
任何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相关的监督管理,在监督体系和内部控制的把控下,研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与财务部门能够进行及时的对接,专业财务人员可以进行科学的资金安排,将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保障整个研发过程的廉洁、高效。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内控管理工作的起步较晚,至目前,还很少有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能够对科研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的内控体系,部分员工钻了内控缺乏的漏洞,将科研资金纳入自己的口袋,进行贪污腐败。这就导致原有能够支持企业研发项目顺利开展的资金数量大打折扣,在资金极度有限的制约下,科研项目的开展困难重重,研究成果也会因资金的缺乏而有失水准。
三、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新举措
(一)完善管理制度,细化资金使用
制度是保障企业运作的基础性规定。现阶段,国家的创新重点已经由原来的高校、科研机构向产学研协同创新转变,原有的单一创新模式已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复杂的科研环境对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实现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每一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细致的规定,避免因模糊不清的制度规定而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比如,对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出差支出,在报销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其规范性和真实性,按照严格的报销流程走,并对其出差的住宿、餐饮、交通费用额度进行预先规定,从根本上杜绝资金浪费。对于科研项目所需的设备、物资购买,要货比三家,采取公平透明的采购流程,以最合适的价格购进企业科研所需的优质化设备。
(二)吸引专业化人才,调动资金管理积极性
毫无疑问,科研项目的主要构成人员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他们推动着项目的发展。在注重工作分工的情况下,各技术人员术业有专攻,各自掌握着其他人员不可复制的专业化素养。对于科研人员而言,他们掌握了某一领域的知识,但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资金管理意识不高。科研团队外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很难深入了解具体的运作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应该适当的在科研团队里安排专业化的财务人员,让他跟着项目走,使其深入了解项目的具体运作情况,根据项目的采购、差旅费用等拨付资金,实现资金管理的专业化。同时,在开展项目报告会、交流会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资金管理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看法,提高其主动进行资金管理的意识。
(三)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科研项目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涉及到前期的申请、中期的操作,后期成果展示和反馈。各个过程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若依靠传统的由会计人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核算信息、拨付资金的管理模式就降低了资金管理的效率,财务人员也会因此疲惫不堪。在信息革命如火如荼展开的过程中,一大批软硬件先后面世,在此基础上所兴起的大数据分析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企业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先进设备不可缺失,先进管理系统同样重要。
(四)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资金管理监督
内控、监督体系的确立是确保企业科研项目正常运行、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化收益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监督体系是国家法规、企业章程的细化体现,是根据企业具体形式而制定的补充性要求,它关系到整个科研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是完善内控、加强监督的重要方式。如,对于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而言,责任最大,其不仅要保证科研成果的顺利产出,还要保证产出过程的廉洁性和效率性。这就要求其首先要对项目所需的预算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合作下制定出完善的具有弹性的预算资金使用明细,在后期进行资金批复时要严格按照相关预算规定进行,不能徇私枉法、滥用资金。
四、结语
加强科技创新,以创新为驱动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组织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知识型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新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如何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思考的关键问题。加大科研投入、进行科技创新是最有效、最常见的解决之道。企业要重视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众家之长,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推动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韦宁生,侯海洋.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5(15):11-12.
[2]邓尤全.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121.
作者:李晓玲 单位: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