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财政专项资金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与运作财政专项资金,并且强化管理是一项具有研究意义的主题。随着财政专项资金规模逐年的增长,暴露出资金管理上的一些漏洞,由于其种类名目及投向领域众多,不能盲目武断的用一种规范模式统一处理,因此本文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并就当前发现的问题提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建议思考
近年来全国各地财政专项资金在不同方向的社会公共事业保障扶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持续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增长。但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上一直被人诟病,尤其体现在争议较大的分配方式、资金利用率以及使用合规性方面。进一步强化规范资金管理系统,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重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的含义以及基本状况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拨付的投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公共卫生及教育事业等领域,并且具有特殊指定使用范围的资金。在立项与使用过程中一般要求专款专用及独立核算,同时还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与督促。在财政专项资金的分类上,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基本拨付与项目拨付两种。基本拨付主要涵盖了人员及公共费用的支出,而项目拨付指以完成特定量的工作任务或达成某一领域事业发展为目标的支付,按其性质范围分为基础建设类、行政事业类以及其他类。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措施方面,财政部会针对资金调拨的不同项目,定制相应的管理规范,各区域的财政部门也将结合当地特性,颁布与之对应的专项资金的管理体系。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暴露的问题
1.专项资金的预算调研工作落实不到位。通过对即将发生的项目及费用提前做出预估与判断并加以管控,是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模块所具有的重要职能。近年来的地方财政预算的编制实行了标准化的人员经费,并对公共费用施行定额制,及以实际发生为依据的专项费用三种模式。尤其在专项费用的预算编制上,存在着对项目详细调研的缺失而造成的主观性判断失误,使大笔结余的专项资金囤积在单位的账户中,失去原有的流动价值;另外,预算不足的项目,在缺少资金的推动下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公共基础建设的进度,给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
2.财政专项资金投放公平性不足。GDP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及区域发展的主要指标,长久以来一直被放到较高的地位上,因此促使GDP的增长成为了各地方政府官员的首要目标。对于划拨到地区的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投放在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拥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地方经济更加繁荣;而另一边,迫切需要通过专项资金改善环境的领域,如文教卫却得不到重视。随着高速增长的地区GDP,民众普遍性矛盾却得不到缓解,拨付到地方的财政专项资金失去了根本意义,更加凸显出了投放结构上的不合理,使用效率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施展出财政专项资金在推动城市各行业发展的公平性。
3.财政专项资金用途缺乏监管。一般来说专项资金均设置了特定的用途与项目,并且依据相关规范这笔收支应进行分类核算,以同其他性质费用收支区分开。但部分单位及部门忽视了专项费用的独特性,并与经常性的费用混为一体,意识上还停留在拨付的款项只要运用在收款单位上就行,却没有划分出具体用途。存在着专项资金被占用,或用于公共福利性款项发放给个人的现象。
4.专项资金拨付不能突出主次。部分财政专项资金因缺失合理的预算管控,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由于立项部门主观性的影响,力保面面俱到,无法抓住重点的资金支持范围,使财务专项资金沦为平均主义的多发地。如应大力扶助的教育行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撑,就无法更好的发挥示范与指引作用,专项资金的作用大打折扣。
5.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缺乏多维度管控。我国已的行政单位财务与会计制度守则中明确地约定了有关专项资金结余的管理办法,即上缴拨付单位或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再留用。但部分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为了私自截留余额,或违规回避上缴,采取突击式的开支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将结余款项花费殆尽;同时还存在专项资金未按进度要求,提前预支到尚未开工的项目中。以上种种违规行为均暴露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监管的后果,没有对大额专项款进行实时监督。依照相关规定要求,专项支出在行政单位的使用上需要递交相关报告及说明,但正是缺乏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管控,造成了违规使用情况的产生。
6.专项资金保护性导致竞争失效。当前专项资金的投向领域涉及到社会各界的方方面面,如公共基础建设发展、各项财政补贴、基础民生保障性事业等。而市场经济中在以公平性竞争为首要前提下,在专项资金流入相关行业后,无形的起到了保护与扶持作用,不利于其他企业的自然发展,也使国际市场上对我国产品屡屡发起反倾销处罚,另外,地方性的政绩考核也使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对象发生偏移,愈发影响了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原则。
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策略探讨
1.增强部门预算管理,提升精准度。从预算绘制方式着手推行零基预算模式,结合实际落实其精确度,增进与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络,按资金具体情况严格核算;并深入调研项目的真实性及可操作性,按轻重缓急合理配置专项资金调拨;创建符合预算定制标准的收支分类系统,有效管控资金分配过程,切实的增强专项资金在特定项目中的使用效率。
2.制定相应的专项资金实施考评体系。面对于当前众多的专项资金评价考核方法,具体的实施还要依据相应的项目类型来确定。如用于扶持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类专项资金的使用,资金实施考核方式不仅要考量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工进度,还应涉及到整个项目在地区实施的社会引导效应以及具体的资金投用情况,是否按进度推行、扶助效果评价以及合规性等。对此,国家财政部门更应该按照每个项目的特性来分配考核指标及权重,合理运用有效手段及机制来推行考评体系并加以奖励与处罚。
3.完善专项资金管控体系,并全程监管。首先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的搭建要“因地制宜”,不同类型的支付对象要有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并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发挥出引导与规范作用,在具体事实上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可行地提高可操作性,避免不必要环节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其次从资金立项、支付再到最终的投放,监管要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对资金的使用监督上,要对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严禁发生挤占、挪用资金的情形发生。对于监控过程中已发生的问题,必须追责到个人严肃处理,并以此为警示。
4.赋予财务人员专项资金管理权限,参与到项目全过程中。财务人员作为专项资金的第一经手人,除了日常的基本收支账务职能,还应该赋予其管理权限,将权责定位在全方位渗透入资金的投放与合规性管控上。由此就有必要对当前的财务部门进行功能职责划分与岗位重新匹配,以实现专人专岗,并赋权落实到具体个人。财务人员的重点监督职责就是资金的投用过程,实时了解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并对资金流向及管控要具备清晰的专业意识,依照项目进行程度积极配合目标的达成。
四、结语
从当前专项资金的监管效果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项目类型支付以其独特的延伸性、阶段性以及发展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督控制。同时也可从这三个特性入手,从专项资金拨付到投用的各个环节着手,具体分析往年的资金使用状况,合理科学的规划来年的预算编制工作,搭建一个健全完善的资金监管体系,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打造为集透明化、公开化与公平化的阳光工程。
参考文献:
[1]刘桂兰,肖田野,陈丹华.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分析和研究[J].决策咨询,2017,(02):69~72.
[2]张娜.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5,(12):73~76+81.
[3]刘青林.加强广西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35):15~18.
[4]田桔红.浅谈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8,(01):16~17.
作者:陈青梅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