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资产管理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资产管理初探(4篇)

第一篇: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

摘要:由于在高校建设当中经济管理具有极高的地位,所以,务必增强经济管理的力度,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保证,方可顺利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促进高校实现稳定、持续、健康的良好发展。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影响之下,为了明确合理化经济管理模式的运行,并将团队的综合素质提高,最大化地优化团队建设工作,从而使得高校经济实现正常、顺利的运转,促使教育工作稳步前行,最终,针对高校资产管理方面给出下述建议。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资产管理

高校的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以及学校各项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控制影响程度。高校在社会中形象的好与坏都是由高效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程度来决定,通过这方面的分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展开的各项工作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控制的,因此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在高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效经济管理团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不断地总结和改进。高校经济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经济管理团队人员的选拔

经济管理团队的发展潜力由经济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团队管理人员应该注重优秀团队人员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虽然团队人员的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指导提升,但是,这样成效太慢,通过培训来提升队员的素质是有很高的时间成本的,而且队员去参加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培训的不统一性对员工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都会有影响。1.综合评价经济管理团队人员。高校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高效经济管理不但需要熟悉文档管理知识和金融学知识,它不仅需要金融知识、文案管理等知识,而且团队人员还需要掌握一些会计专业的知识,所以,高效经济管理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总之,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包括财务的统计、整理、资金的预决算以及物资的分配和财产的管理等,经济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文件转送等程序操作的方法。所以,团队管理人员在选择队员时,不仅要考察面试人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知道面试人员对打印机、复印件、传真机等系统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同时,团队管理人员还需要考察面试人员对经济管理专业熟悉度,是否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目的就是为了选择优秀的复合型人才。2.全面考察,优选团队人员。需要很强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良好地胜任经济管理的管理层,所以,经济管理对选择成员的要求很高。团队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地考察应征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观察应征人员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最为重要的是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一定要高,最主要的是在工作中,经济管理人员对设备财产,在管理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公开公正。总而言之,在对员工进行录用时要保证录取的成员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员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二、全方位提升团队人员管理素养

高校经济管理团队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否则就很难胜任当前的工作岗位。对于在工作中小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是很难在工作中取得进步的,甚至还会在工作中不断地降低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团队人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然而对于经济管理团队而言,同时也需要为团队人员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制定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都能获得提升。1.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对于经济管理团队中的新成员而言,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工作时,其工作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重要是新成员还没有成熟的团队意识,综合上述问题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是有影响的。对于一部分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成员而言,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因此,为了让刚出校门的新成员能够尽快融入团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培训活动为新成员灌输一些实践工作的思维。例如:为新成员提供一些实践工作能力的机会,从而使新成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工作经验。2.培养团队人员的新技能。为了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高校及管理团队应该随时为团队更新专业知识,通过更新专业知识才能使团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团队人员也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例如: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并且将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借此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三、对高校资产管理及团队提出的建议

要想做好高校资产管理就应该有一支优秀的经济管理团队作为基础,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对高校的资产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快高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建设。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遵循国家对资产管理建立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与此同时,高校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本校能够操作和可以实施的国有资产规章制度。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高效管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具体可建立以下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资产的购置和验收制度。2.完善高校资产管理考核体系。首先,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从而完善固定资产的考核标准。为了方便统计和账本核对,可以使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其次,应该制定一个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考核的标准。各个高校还应该通过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针对本校固定资产制定一个考核指标。3.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分虽然都创建了资产管理系统,但是并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因此,通过实现资产管理的集成化、数据化、和信息化来解决办公自动化的问题,是为了实现学校构建“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4.建立运作资产管理的理念。创建使资产在运作中增值、保值的观点,通过将经营资产理念融入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中,从而推动资产管理的创新,逐步地实现资产有偿使用和效益评价制度,从而确保资产增值。

四、结语

高校经济管理的运转和各项教育工作正常运作都是由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的发展决定。因此,必须注重建设经济管理团队,从而促使经济管理团队能够不断地提升并发展。同时,做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

参考文献:

[1]夏文红.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江苏商论,2015(9):145-146.

[2]程小果.浅析高校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及资产管理[J].生物技术世界,2016(4):298-298.

[3]李茂.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燕山大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3-5.

[4]李金山.管理团队建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分析[J].品牌,2014(8):117-117.

[5]李雪玲.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7(9):35-35.

作者:汪纯峰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第二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虽然极大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国有资产投入高校的规模,但也因为缺少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暴露了很多问题,因此,想要保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头,提高人民整体教育水平,就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现实意义;评价指标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国有资产在高校内部的分配不均衡。对于高校而言,很难做到多个学科齐头并进,其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每个高校都会有其优势学科,也会有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学科。当国有资产进入高校,由高校进行内部分配时,往往会更加偏重于优势学科,忽视劣势学科的需求,这样不仅会加剧强更强、弱更弱的学科发展的两极分化,更不利于高校、乃至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二)高校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国有资产分配到高校后,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对设备的进行性能检测与归纳分类,在没有充分了解设备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设备的非使用损耗;同时,高校没有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培训,可能导致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因不熟悉造作规程、不了解注意事项、没有使用过类似设备造成的操作失误和使用不当,不仅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而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三)高校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使用监督机制。国有资产投入高校的初衷是通过学生对设备的实际操作,使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效率更高,同时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也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然而,虽然国有资产在高校的投入带来了种种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一,在高校内部,国有资产设备的使用权限是公开且不需要登记的,任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责任归属不明确,一旦发生人为的设备损坏等问题,没有办法找到明确的责任人;二,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没有及时统计和评估国有资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对其寿命长短、使用规程和维护标准的具体数据不明确,导致设备的使用、维护效率低下,且极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基于以上两个问题,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使用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使国有资产能在高校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和功能。

二、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的需要。国有资产是国家财政税收在社会中的反馈,是一种公用资源,由全体人民共享,一旦这部分资源遭到损坏,会造成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极大伤害。然而就现实而言,仍有一部分人意识不到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会在有意无意中对其造成伤害,特别是有个别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怀着事不关己的心理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作失误较多,因此,想要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顺应时展,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要求。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制度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国有资产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能因时而变,增加新的时代精神,势必会限制高校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各高校中,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缺失或不完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这对高校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甚至会成为限制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桎梏。(三)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会在多个方面促进高校的发展:一,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制定一套明确的工作奖惩制度,不仅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加其工作积极性,还能使构建工作有据可依,使工作更具科学性,效率更高;二,当前高校管理工作并没有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机制,评价工作的开展是盲目、没有明确标准的,而构建起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为其它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提供范例,促进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三,根据国有资产投入高校后的效果反馈,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更加科学的制定国有资产分配计划,使国有资产能正确投入到最需要它的地方,并发挥其最大作用。

三、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及具体内容

(一)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合理性原则。评价体系的构建,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其它高校的经验,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实事求是,确保绩效评价体系切实可行;二,核心利益明确原则。国有资产投入高校的初衷是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增加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在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工作中,要始终把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作为核心利益,使其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师生,充分发挥对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三,规范化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绩效评价体系的质量将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水平上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必须构建一套规范化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要立足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增加其合理性;要着眼于其它高校的长处,取其精华,增加其科学性;要考虑多种可能性,防范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情况,并提前制定好应急措施,使其成为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应该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国有资产的实际使用率。国有资产是一种社会公有财产,是全体公民所共有的资源,其根本属性是物质使用性,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应该关注其物质使用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体现。高校不同于社会中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业机构,其更多担负的是教书育人、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社会责任,而高校的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反馈于社会的结果,其初衷就是辅助高校开展教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价中要更加注重其社会效益的体现;三,辅助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发挥。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对高素质的人才有着迫切的需要,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肩负的就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责任,之所以国家会持续加大对高校的国有资产投入,就是希望通过国有资产的使用,可以帮助高校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助力。(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就是绩效评价的方法,而绩效评价的开展主要从三个层面入手:确定评价目标、绩效追踪和最终评价。在确定评价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符合高校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并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绩效追踪是保证绩效评价公平性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损坏;在最终评价环节,要积累工作经验,勇于承认工作失误,敢于承担失误带来的后果,并为整个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评价。(四)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共有三个部分:一,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绩效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必须是在综合考虑了国有资产的质量、使用频率、安全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的,且具有明确性和可行性;二,及时对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了及时将评价结果向有关部门反馈,开展下一部分的工作,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工作要注意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三,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的评价要及时反馈,并进行系统化的实施,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进行二次评价。综上所述,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渐深入,国有资产在高校中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无疑给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因为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应遵守的原则及具体内容,旨在推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加强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樊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2]周春梅.如何构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之我见[J].财会学习,2017(03)

[3]张钧苗.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策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4)

作者:方锦华 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第三篇: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浅析

摘要:在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领域的“放管服”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放管服”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探索从标准监管、内控监管、机构监管这三方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并提出应建立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注重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日常审计,以充分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中“放管服”功能的落实。

关键词:简政放权;放管服;国有资产管理;高校

随着国有资产体量的逐渐增大,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的日趋细化和风险压力的逐步加大,如何在业务广、差异大、创新多的特殊复杂环境下,有效地解决好“放管服”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将国家简政放权的政策落到实处,已成为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放管服”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持续攀高,国家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迫切需要继续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2017年4月,教育部与其他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破除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简政放权是同中国整体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放管结合”。一方面,如果高校对国有资产管理干预过多、管得过死,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管事项繁琐,势必造成国有资产限制太多,不利于发挥国有资产对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如果高校对国有资产监管简单地进行放权,或把权力一放了之,这样就容易形成监管盲点,违背了简政放权的初衷。因此,高校国有资产在进行管理时,重点既应放在国有资产的监督责任上,更要充分挖掘学校各类教职员工在使用国有资产来支持学校教学科研等事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是“管理什么”和“如何管理”。“管理什么”就是要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制定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则、流程和标准,使高校明晰界限、依法监管,维护高校的公平公正。“如何管理”是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方式,避免国有资产管理的交叉点和盲点,加快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打破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的问题,切实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能。并且,无论采用哪种具体的管理安排,都要从发挥学校教学科研的主体作用的视角出发,辅之以必要的结构性安排。

二、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审批事项过多。和国家行政机关一样,高校国有资产领域的审批制度改革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仍然有太多的诸如审核、审批、备案各类项目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例如购买设备,在现有审批制度下,可能需要跑好几家部门,盖几十个公章,这种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耗费,严重挫伤了学校工作人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积极性。二是审批过程较为随意。对于某次资产购买或使用行为,即使完全符合要求,可以授予张某,也可以批准给李某;审批可以立即批准,也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批准。整个审批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负责审批的工作人员可以较随意的处理,容易造成审批权使用不当,甚至产生“利益输送”等贪腐现象,扰乱高校内部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秩序。三是管理短板突出。许多高校的管理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能交叉和管理盲点,同时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在“放管服”提出后,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不同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如果此时盲目下放权力,容易造成高校管理混乱,极大降低预期效果。

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模式探析

1.机构监管,加强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

高校可以以各归口职能部门为基础,组建学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校国资委”)。校国资委作为全校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机构,负责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框架构建,完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体系。从宏观层面看,校国资委负责限制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并从全体教职员工的视角对国有资产职能部门的管理行为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能够让国有资产信息对全体教职员工透明,维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开公正。而各职能部门可以负责从单个职能部门视角评估分类国有资产的使用保护状况、业务流程和风险事件受理等情况,从微观层面降低全体教职员工的个体风险。

2.标准监管,明确国有资产的边界

要完善资产从配置、使用、处置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将国有资产管理全流程的标准体系纳入学校总体建设的具体规划之中,逐步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各类管理标准,为资源配置、使用、处置提供明确的科学依据。同时,探索资产合理调剂机制,研究运用行政、经济等方法,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另外研究如何统筹国有资产与经费预算管理,实行按标准配置原则,按标准使用原则,按标准处置原则,创建能够按预算办事、按标准花钱、按财力建设的高校国有资产环境。同时,国有资产清查制度是账实相符的重要保证,也是摸清国有资产存量边界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也应建立国有资产清查制度,并不断修改完善。

3.内控监管,防范国有资产的风险

2012年11月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旨在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高校也应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高校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来堵塞管理中的漏洞、消除监管隐患。通过实行内部控制,能够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合法合规,特别是摸清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从而整体上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服务效率和效果。

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模式的具体落实

1.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平台

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起统一的“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来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的“放管服”模式推进,是解决既放得下,更管得住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依托大数据国有资产统一管理平台,校国资委能够对各类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业务流程、人员权限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价值挖掘,完善国有资产审批流程,提升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各类决策的时效性、准确性,从而使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进入到大数据依托下的动态管理模式。大数据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包括管理一体化、决策一体化、系统一体化、业务一体化的管理框架。第一,管理一体化是指通过集合各类国有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的业务平台,建立智能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平台。第二,决策一体化是指利用各职能部门的众多业务条线组成的大数据网络,收集、整理、加工各业务条线的国有资产的决策信息,方便各级职能部门的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管,并克服各自为政、效率低下的问题。第三,系统一体化是指通过不同管理业务系统模块之间的集成,打破系统之间功能分割、数据分离的状况,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对各职能部门的报表实施并表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稳定和安全。第四,业务一体化是指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需求进行数据供给和业务模型整合,从整体的视角来审视管理需求,不同业务流程通过分工协作进行业务整合,以减少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交叉点和盲点。从而在满足国有资产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投入最小化,构建一体化服务支持体系。

2.引入利益相关者群体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国有资产领域的360度参与体系

没有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放管服”模式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信任支持,终究会根基不稳,难以持久,对此,高校应积极建立起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规制性参与体系。首先,应增强各个院系教职工等利益相关群体对学校国有资产各类审批制度改革的参与度。对重大经济决策或者重大制度改革,应自觉将全校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引入决策、执行、评估、监督等全过程,通过他们的参与,增强他们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任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决策或改革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让各项“放管服”的措施真正落地。同时,充分发挥校内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借助学术理性打破权利惯性。一些各院系存在争议,但确实能为学校国资管理带来实际效益的措施,可请学术委员会中的专家团队充分论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以这样的方式提出的政策措施,更容易获得各院系各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使各种简政放权措施的推行更加科学有力。引入市场机制,采用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通过正规程序,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利用相对置身利益之外的外部人,依照规范的程序,对高校现有的各类审批事项进行取舍和下放与否的评估,以及制定各类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核标准和目录编制标准,推动学校国有资产领域的审批改革,进一步走向科学、规范和深入。同时,委托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承担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部分管理任务。与审批制度改革相关的职能比如土地评估、规划评估、项目可行性评估、建筑评估、处置评估、出租出借评估、拍卖评估等,都可以通过市场上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按照公认行业标准来做。特别注意规范高校专业性评估种类,压减不必要的评估,降低评估成本,让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创新的台阶,而不是门槛。

3.定期反馈,对各类审计、检查发现问题进行处罚。

运行效果和质量给予定期的审计测试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高校的内部审计逐步由差错防弊型的监督转变为防范风险、促进管理型的监督,保证高校内部审计对学校国有资产监管发挥实际作用。同时,学校应重视财政部、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领域开展的各类专项检查。对学校的各院系不执行有关制度、超预算项目、超标准配置资产和未经审批擅自购置或处置国有资产等违规、违纪行为,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切实落实监管责任。总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国家经济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利用效率是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在简政放权的时代大趋势下,处理好高校国有资产的“放管服”,发挥好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功能,服务于高校发展是一项长效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它需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和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只有不断创新,同时落到实处,其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蒙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14(1)

[2]刘莉,樊庆文,徐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3(1)

[3]黄小敬.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J].学术论坛,2012(5)

[4]曹萍.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

[5]于爱娟.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31)

[6]姚金武,毕晟.高校国有资产:明确权属强化财政监管[J].中国财政,2010(15)

[7]厉以宁主编.中国道路与简政放权.商务印书馆

[8]张占斌.经济新常态下简政放权改革新突破.行政管理改革,2015(1)

作者:赵强 许葵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第四篇: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针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意识相对淡漠、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等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加强理解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内涵和管理的重要意义、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理顺工作关系,管理部门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理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稳定队伍、整理固定资产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等对策,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

为了管好用好实验室固定资产,各高校一直在努力探寻好的方式方法,在管的环节上下过不少工夫,出台过多种管理制度和办法,但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效率并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提高,资产的流失、损坏、闲置、重复购置现象仍然存在。依据多年工作实践和调研结果分析,受“重管轻理”或“管而不理”为主导的管理理念影响是导致管理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为此,文章提出在管理过程中树立“管好”先要“理好”,“理”先行于“管”,“管”“理”不可偏废的管理理念,以其在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上有所启发。

一、我国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实验室固定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1]。所以,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成为重要课题,研究发现,在管理工作中出现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管理意识相对淡漠,具体表现在重视货币资产的管理而轻视实物资产的管理,重视资产建设而轻视资产维护,重视资产投入而轻视资产使用,重收入而轻节支,随意购置仪器设备,造成重复购置和闲置积压;且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在使用过程中责任不清,资产使用人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导致高校管理者缺乏产权和责任意识,资产管理主体责、权、利不明晰[2],也是导致管理意识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管理者和使用者管理意识的淡薄,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包括购买、验收、使用、日常维护与维修、报废等流程,是伴随资产始终的动态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牵涉到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等,涉及到的人员有专门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既有老师又有学生,涉及环节和人员较多,由于有的高校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模糊,设备好的时候是大家共享,人人都是主人,可一旦出了故障或其他问题就互相推诿,出现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现象;有的高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来保证制度的落实,使制度成为一种摆设,导致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三)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大多为三级管理模式[4],管理部门负责招标采购、报废、维修等工作,使用部门负责申报购买计划和专管,领用部门具体保管。管理部门把仪器设备分配给使用单位后,由于相互沟通渠道不畅,联系也不够紧密,且很少主动上门对设备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和回访,不能从使用部门了解供应商供应产品的质量,也不能准确了解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而使用部门又不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资产使用情况,导致对资产管理脱节,不到位。

(四)管理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专门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如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和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如各学院实验室的老师等),这部分人员有的是兼职做,有的是专职做,大多数人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学校对这部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外派学习交流的机会少,导致相关管理人员业务不专、不精。特别是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在学校地位相对较低下,工作能力很少得到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使得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5],消极怠工现象比较普遍。资产管理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比起教师岗位来机会少、难度大,这也打击了一批真心热爱这个岗位的人员工作积极性。

(五)管理手段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与单机静态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模式。单机静态管理模式仅仅停留在信息登记层面,并没有将信息网络化,与传统手工管理一样存在不足,管理者和使用者无法实现随时随地查看全校的实验室固定资产状况,既不利于全校统筹管理,也不利于学校资源调配和资源共享,这与当前快速扩大的教学规模和快速发展的科研工作不相适应,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提出以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一)理解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内涵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6]。首先要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的内涵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二要让各级领导转变观念,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三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的宣传和贯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职责和重要性。

(二)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是满足教学、科研的有力物质保障,所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应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基于这个目标,管理部门要下到基础部门去调研,听取管理人员、使用人员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尽量满足当前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申报、采购、使用、维修和报废等环节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比如完善实验室固定资产购置的管理制度,重视资产购置的计划性,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资产的浪费;完善实验室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要强调规范采购,提高采购工作效率,日常管理要强调管理的连续性,引进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等。通过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来提高实验室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7]。

(三)理顺工作关系,管理部门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通常,高校实验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三级管理体制或管理责任体系,因此,各管理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以往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大多是停留在表层的、静态的、封闭的服务方式,按照当前的形势要求,管理部门应该要走出办公室,到各使用部门多走访,检查监督,同时也对使用单位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到学期末要对使用部门的各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有故障的要及时主动地维修,以备下学期上课能及时用上。在检查工作过程中,表现好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及时表扬,并将好的做法宣传出去为其他部门提供借鉴,使用部门也要将工作中好的想法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充分发掘实验室固定资产的运行潜力。

(四)理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稳定队伍

理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把以“物”为中心管理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重要举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对资产管理工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业务培训,给他们提供多渠道、多方面的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通过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二要吸收一些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8];三要完善以提高绩效为目标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对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在实际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绩效奖励,并在职务、职称升迁方面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9],对管理意识淡漠,存在擅自挪用、滥用固定资产等问题并造成资产流失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做到奖惩分明;四是提高资产管理部门的决策地位,学校要多听取资产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主人翁的作用。有了一支强大的管理队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10]。

(五)整理固定资产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

高校应实现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现有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立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对资产状况上网登记[11]。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要打破计算机单机静态管理模式,对所有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跟踪管理,实现全校各部门信息数据联网,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上网随时掌握家底,用户可以通过上网查询顺利实现资源共享,购买设备可以全校统筹考虑尽量避免高精尖仪器的重复购置,使实验室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管之下。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动态的工程[12],需要高校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管理过程中树立“管好”先要“理好”,“理”先行于“管”,“管”“理”不可偏废的管理理念。充分理解实验室固定资产的内涵和管理意义是思想基础;理清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机制保障;理顺工作关系,管理部门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是有效途径;理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一支高水平有素质的稳定队伍是管理关键;整理固定资产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技术手段。总之,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管理,为高校的综合实力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朱丽霞.从资产清查环节入手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5(5):213-216.

[2]张善军.加强高校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J].经营管理者,2014(12):211.

[3]刘映琦.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4):197-199.

[4]郭方明,唐金红,姜桂华.人本管理在高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2):172-173.

[5]崔金腾,张克华,李月华.提升高等学校实验室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和安全管理保障[J].教育教学论坛,2016(7):23-24.

[6]李贺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8):108-109.

[7]朱卫卫,曾琛,姚轶.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5):758-759.

[8]王明星.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5(3):181-183.

[9]孟妍.试论人本管理理论架构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7):102-104.

[10]王晓勇.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2009(3):125-128.

[11]侯文海,李青山,张小军.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1-4.

作者:熊江波 范舒萍 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