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几乎都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不重视,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在固定资产上普遍存“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因为某些管理人员认为有国家拨款,一切责任都应该归结于国家来实行管理,缺乏责任心。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点,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意识不强,平日里的工作绩效不佳,导致了固定资产受损严重。许多的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不够,责任心欠缺,认为固定资产是国家拨款配置的属于国家财产,与自己无关,正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由于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处理事务繁多,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是一味的添置设备,以达到固定资产的最大化,盲目的添置,缺乏规划性,有时甚至还出现重复购置现象,许多固定资产只能闲置,造成了浪费,不以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2.对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的缺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也比较可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随之增大,固定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分布的区域又较为广发,对管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导致相关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清查不彻底,模糊不清。这就需要制定严格的盘点制度,来约束固定资产的清点,许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清查浑水摸鱼,一经盘查很多账目都对不上,而且也没法追踪固定资产的去向。在会计核算中很难核算清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差距比较大。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到位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一般是单位的财务部门和物流供应部门同时协作管理的,财务部门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和设备的价值进行账簿登记,物流供应部门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弊端,账簿缺乏真实性,固定资产的清查没有保障,针对这些易出现的弊端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财务部门在进行管理时,很多设备都没能及时登记记账,致使国家损失了固定资产,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很不利。不仅仅如此,许多事业单位在添置了设备后不用、或者是少用这是都是司空见惯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折射出了监管部门的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的疏忽大意,尤其是从实行了政府部门统一采购后,一些事业单位更加疏忽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注重货币资金的管理,部门之间的资金转化都不按照正常程序办理,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措施
1.政府实施产权登记下固定资产的核算
1.1在政府实行产权登记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应及时入账,对于没有票据的资产,应根据市场同类价值估价入账,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包括购买时的价格、相关税款以及固定资产购买时产生的运输费用和在装卸时产生的人工劳务费用,需根据这些费用来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然后进行入账。如果固定资产需要转让或报废,应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按照程序严格执行,审评通过后方能进行财务处理或减少账面价值。
1.2通过产权登记,可以清楚事业单位的家底,给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固定资产可实行全程跟踪管理,管理上得到了灵活变通,为固定资产的调剂、处理提供了有效信息,建立了良好的监管平台。
2.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正确的认识
要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相关部门自觉的提高管理意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切合实际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发挥政治监管职能,合理利用固定资产,不挪用、不浪费,让财务部门和物流供应部门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推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做出积极贡献。
3.对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
相关单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定期的盘查,必须要一一盘查清点清楚,不可模糊不清,账目不明,财务部的财务人员须把总账和添置过程中的明细账核对后再进行清点,如有损失现象的出现,要及时找出原因,补上损失,若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损失,须追究其责任人,要求进行赔偿。
4.完善监管制度把责任明确到人
一个好的事业单位必须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对固定资产能进行比妥善的管理,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能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保护。所以必须要完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制度是处理时间的依据,利用制度来保护固定资产。在完善固定资产监督制度同时,还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监管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规范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把相关的责任明确到人,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到现实中来,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记账以及资产挪用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一些弊端,因为制度不完善,机制的不完整,无法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需要国家针对现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才能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才能保障国有固定资产不被浪费。
作者:衣丽 单位:大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十服务管理中心
第二篇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底子不清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领导对其重视程度都普遍偏低,单位领导的注意力多集中于财务创收以及公用经费的管理上。对固定资产清查中所采取的方式、工具则关注较少。同时只注重资产在会计账面的记录,却忽视了对实物资产具体、详细的登记。由此更无从谈及资产领用、维护等手续的办理。由此产生了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资产不明”和“管理不当”等现象。例如很多笔记本、照相器材等电子产品长期被个人占有。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破损、报废等情况,具体管理者不登记、不上报,会计人员不入账、不追责。此外,工作人员私自租借,甚至私自处理和变卖闲置固定资产现象时有发生。其资产金额从十几元到上万元不等。但是对该资产的收入却未上缴财政部门。例如:在国家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已经不再收取公路养路费和运管费等收费项目,取而代之的是乡镇承担公路养护的职能,由此产生的多处空置站房被私自租借,其收入被私自占用。
1.2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
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主要围绕会计手续的办理而进行的会计核算事项。会计核算工作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事务为依据,着重体现其真实性与客观性。会计核算及时与否,规范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大量的账实不符、账外资产存量大的弊端。或是因为单位资产明细分类核算不到位,或是单位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完整,或是已入账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等等。所以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管理过程中,要么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贬值严重,要么便是虚增了资产价值,从而使得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受到了影响。由于报废、破损资产的管理制度相对松懈,造成登记工作不符实、处理工作不恰当。例如交通局养路工班在上世纪80年代购置的20台拖拉机早已淘汰报废,但是因为拖拉机相关手续和纪录不健全,所以在资产账目中未作处理。另外,对于公务用车辆、报废电脑、报废空调的处置中,往往因为手续不齐全而在账面上也未做处理。由此形成了报废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与账目记录的大相径庭;新购进办公桌椅等固定资产由于达不到资产计量标准,未能在账面进行记录,形成了新购进固定资产无法入账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核算工作的滞后导致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受到影响,甚至于固定资产流失。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不当的原因
2.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事业单位从事资产管理的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可以将其分为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两类。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多偏向于购置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购置之后的使用和保管则相对较少关注。部分单位对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领导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单位领导干部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重视固定资产核算,更没必要关注固定资产折旧。只要自身不以权谋私、谋求私利。那么属于国家的固定资产始终是国家的财物。”所以在产权方面造成划分不清、资产登记证件不齐全,资产使用超标等问题。事业单位中具体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员缺乏责任心,且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所以资产监督工作不到位。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知识的专业了解,所以工作人员对资产的使用、性能的掌握、利用情况的了解相对缺乏,因此造成在具体的资产管理过程中盲目性严重。
2.2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多由财务部门、办公室、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中,身兼数职的工作人员如若面临资产管理问题,那么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扯皮则成为了“唯一途径”。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管理制度制定中过分注重业务、学习、考勤等方面的制度建立和维护,相对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例如资产采购、资产使用、资产维护以及购物凭据的核算与调出、调入、处置制度等,对于相关责任赔偿及追究制度的建立则更流于形式。为了便于对固定资产实施核算和管理,事业单位成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小组”。但是该小组成员由于常年从事本职工作,大多工作人员非专职,所以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过程中力不从心且无所下手。在小组成立之后,由于工作职责不明确,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审核以及记录等工作多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因为管理不到位而被单位所遗忘。在报废手续的办理过程中过于简单,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中也形成了巨大的资产管理漏洞。
2.3外部监管制度不到位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大多采取简单的账目核对。对于资产的增加、减少缺乏购置手续、验收手续和维护手续的深入核查。在固定资产的审批、报废和变卖阶段中,固定资产管理的外部监督、监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没能进行强有力的惩处。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较为科学,核算管理工作扎实进行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未对其工作进行表彰和经验总结。惩奖措施的缺失使得激励事业单位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外在措施失位。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强化措施
3.1强化组织领导,增强资产保值增值意识
从领导层到各股室所,要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实行层层责任制。并明确机构和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长效机制。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一,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增强法律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知识的学习。通过对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养以及道德水准方面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会计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恪守职业道德。对于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也要注重其后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充分运用财务软件固定资产模块的核算功能。第二,依照法律规定,严格执行资产变动程序。在固定资产的报废与调配等变动过程中,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变动程序的规定。领导干部不仅要严格执行资产变动程序,而且需要监督工作人员在资产变动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
3.2强化职责权限,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将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进一步合理划分并且监督其具体实施。只有将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保管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层层建立、认真执行,才能使得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审批权限、定期盘点、维护保养等制度落到实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保障资产有效利用、减少流失和浪费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在事业单位建立并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制度,以此强化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第一,建立事业单位领导责任问责制。在领导问责制中需要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全面责任,并且加强对下属部门的监管和监督。通过层层监管和部门监督的形式,着力提升单位的资产管理能力。第二,建立资产管理的考核制度。介于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惩奖不明确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对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资产管理者)、间接责任人(资产使用者)进行考核,并定期不定期检查资产登记情况。进而确立资产登记和使用的奖惩制度,对于资产核算和管理的先进个人、先进提及要给予奖励。对于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漏洞和核算缺失,要给予具体工作人员和监管部门严肃处置。
3.3强化固定资产的动态核查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的动态核查。第一,建立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会计方式。借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让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按确定的方法摊销。通过这样的会计处理创新性方法,可以直接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同时也能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第二,实施固定资产的定期与不定期核查。固定资产管理小组每半年或一年终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资产登记的过程中不重复不漏登,并对资产种类和内容进行全面编号。对固定资产中现有的实物质量状况、出租出借情况要详细记录,对无维修价值的按规定程序及时上报审批报废,对闲置不用站房工班房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予以调配或处置,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盘亏资产及时查找原因,保管不善追究保管人责任,自然因素或被盗等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报废,进一步健全手续,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及时。
作者:朱小蓉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交通局计财股
第三篇
一、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其管理原则
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是实现国家对资产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项公共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要遵循严格奖惩原则,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财务人员的日常运作;要遵循权责分明原则,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中的每个工作人员中,使其明确自身的责任,体现责任机制的作用;要遵循分级管理原则,以细分各阶层管理人员的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有效的分级管理,从而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管理者不够重视资产管理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未经过专业的资产管理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理念。事业单位是服务于社会的,非物质性的单位,其所拥有的资产值较为庞大,类型较为丰富,固定资产的价值比较高,因而,其必须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以保障资产的安全。但是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中的上级领导并未重视资产管理,仅仅只是依靠政府的投入,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监督机制,不利于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率的提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
(二)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所采用的资产管理方式是由国家所拥有,事业单位所占用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如今,部分事业单位都未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缺乏对资产的监督和控制,没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予以支持,以致于削弱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管理缺乏规范性,不够科学。例如:其未设立相应的责任制度,以对事业管理工作实行有效的约束,在实物管理方面缺乏计划;在资产的购置、使用和验收方面,缺乏规范性,未严格按照程序来展开工作,手续办理不合乎要求;部分事业单位在对资产进行处理的时候,并未征求上级的批准,擅自做主,未进行有效的评估工作。
(三)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率比较低
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并未对资产的处理设置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其审批工作也不够严谨,无法约束事业单位对资产的处理,其资产处理工作太过随意。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未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缺乏资产管理责任制,使得各部门的管理责任不够明确,从而造成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率的降低。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理念,实现现代化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事业单位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有效结合,以保障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目前,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定额制度,以实现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与预算计划相结合,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实现资产共享,体现资产管理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作用。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必须做好实物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的价值,加强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以进行科学的资产核算。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为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必须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提高其内部控制能力。第一,要建立健全的资产预算制度和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预算工作时,必须结合单位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以保障资产预算的合理性。通过科学的预算计划,可为事业单位的采购提供方向,避免盲目性,防止重复购买的现象出现;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事业单位中的资产闲置。另外,还要在采购环节中,制定审批制度,规范采购流程,以充分利用预算资金,实现资产购置的规范化;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对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和验收等工作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在购置资产前,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以保障所购置的资产具有其必要性;要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以实现资产的实用价值;在进行资产验收工作时,要严格遵守验收程序的要求,贯彻落实责任制度;在管理资产时,要对其进行定期盘查和审核,以保障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由人来实现的,为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必须机枪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培训过程中,要向财务人员讲解会计、财务和税收等相关知识,以此使其具体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优化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体系,以此提升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资产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是其整个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予以重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下,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需要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为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在生存中寻求发展机遇,事业单位必须突破传统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资产管理,以保障资产的有效利用,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其效益的提高。现阶段,事业单位需要重视对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以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
作者:张颖 单位:长春设备工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