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不足及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不足及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后勤资产管理的不足及策略

一、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账物不符

高校发展经历着高校合并———建设新校区———处置旧校区等历史现实阶段。后勤部门也经历着这些变化,一些高校合并后,后勤固定资产的合并只停留在账面上,并没有进行彻底的清资核产,有些高校在搬迁新校区和处置旧校区过程中,固定资产丢失,随意处置,资产管理流于形式,存在家底不清、账物不符的问题。

(二)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认证少

由于特别贵重大型仪器设备比较少,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在购置阶段进行专家组可行性认证比较少。高校后勤固定资产购置是以部门申请、领导审批为主,经常出现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下、闲置不用等现象。

(三)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后勤业务部门之间固定资产随意调拨。目前,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虽对部门间资产调拨进行了程序上的规定,但由于后勤部门多、分布广,有人认为固定资产是部门所有,所以随意处置、转让,加上部门内又没有专人负责资产管理,所以给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固定资产从一部门流向另一部门,却未告知资产管理员的现象。二是高校后勤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管理盲区。高校后勤经历过社会化改革,用工制度也进行过相应的改革。现阶段,合同工、外聘工较多,流动性较大,调动或离岗时抱着“反正我没有拿回家”的心态,没有办理固定资产的交接手续。而后来人员对所用固定资产心中无数,责、权、利不统一,就不好管理固定资产。三是高校后勤业务部门缺乏专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目前各高校基本上是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原则管理固定资产,相应的后勤资产日常管理主要由后勤部门来做。但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分布面广,种类繁多,缺乏按照资产的不同类别和使用特点的精细化管理,各业务部门没有明确的专兼职资产管理员,职责不清,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调拨、处置等管理制度未落到实处。

(四)固定资产处置随意

一是高校后勤非经营性资产无偿转作经营性资产。高校后勤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时,存在既未对投入经营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没有核准高校投入经营使用的价值量,也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投资方和被投资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存在以投代管、只投不管等问题,造成产权虚置、归属不清、管理缺位等现象。高等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以后,其价值补偿主要是在营运中通过计提折旧费来实现的,然而相当一部分转为经营的固定资产在营运中都未计提折旧费。有些高校甚至在已经具备计提折旧费条件的情况下,仍然不提或少提折旧费,致使后勤固定资产价值流失。二是对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报废缺乏评估认证,存在随意处置现象。有些固定资产在购买时缺乏可行性认证,购置后效用不大,长期闲置不用,等到了报废年限就申请办理报废。一般认为,报废资产就是到了年头不能用的资产,报废销账完成任务,很少有人关心报废资产是否还有使用价值,实际的使用情况如何,缺乏认证评估,致使资产报废流程流于形式。

二、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和创新管理模式

首先,高校领导要重视后勤固定资产的管理。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将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高办学效益和加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框架。其次,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树立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做好日常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宣传贯彻工作。后勤部门分布广,资产管理动态不好掌握,可以在后勤部门内设立资产管理员,对本部门的资产进行日常管理与监督。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训,使本部门职工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做到人人关心、人人有责。

(二)定期清查固定资产家底,做到账物相符

高校后勤经历着校区合并、新校区搬迁等历史与现实的整合,后勤固定资产分布点多面广,存在账物不符现象。因此,高校后勤资产管理部门要清查资产,逐一核对,弄清哪些是不良资产,哪些是“非转经”资产,哪些是经营性资产,哪些是高校合并的遗留问题,哪些是资产报废后未及时销账的,哪些是部门或人员调整而资产信息未及时变更的。根据高校资产管理办法,及时办理相关资产登记、变更、销账等手续,摸清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家底,建立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关注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动,为部门领导掌握资产使用情况提供准确的依据,保证固定资产账物相符。

(三)加强高校后勤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认证

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高校后勤重大项目专家论证的重要性。后勤固定资产单个价值可能不高,但数量是巨大的,价值是可观的。因此,应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管理,合理编制预算,建立符合实际、可操作、系统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根据预算体系和固定资产购置的价值,进行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的可行性认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盘活现有固定资产,调节闲置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其次,要完善高校后勤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年度预算进行购置资产的审批,减少领导意志,严格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能支出”的原则,促使资产使用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慎重购置。

(四)加强高校后勤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制度建设

目前,高校后勤固定资产使用、调配、报废等环节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各个环节衔接存在脱节现象。例如,固定资产在部门间已经调拨完毕,但是调拨手续没有办理。因此,要加强高校后勤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管理,明确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并辅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促进资产管理到位。首先,高校后勤部门内应有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后勤资产点多面广,资产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往往不到位,应在后勤管理的基础上,在部门内设立专人管理。其次,加强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使用中如发现固定资产需要维护,部门内资产管理员应立即上报后勤资产管理员,联系厂家或者维护人员来维修,减少资产在使用中的损耗,而不是事不关己,听之任之。部门间资产需要调拨的,首先由部门间的资产管理员办理调拨手续,经部门领导同意,方可调拨使用,而不能拿走就用,不办理任何手续,最后清查资产时说不清楚在何处。办理调拨手续要及时变更资产所属部门和领用人,做到账物相符,责任到人。部门资产管理员加强资产管理政策和制度宣传,让资产管理意识深入人心。目前高校后勤用工多为外聘员工,流动性比较大,常常出现离岗时使用管理的固定资产不办理交接,后来者也是稀里糊涂拿来就用的现象。因此,外聘人员离岗时,部门内资产管理员要清查资产、办完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后才能办理离岗手续。来岗时,部门内资产管理员经领导同意配备工作所需的固定资产,办理手续,同时讲清资产管理的政策、权利和义务,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的效能,减少资产流失,做到账物相符。

(五)加强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一是加强高校后勤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变的管理。首先,理顺固定资产产权关系,分清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要厘清哪些是自营性投入,哪些是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其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要执行严格审批制度,建立高校后勤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数量、价值、投资形式等,然后实行专项考核。再次,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应由法律认可的专门机构和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以体现资产评估的客观公正性。经过评估核定的资产价值量,作为国家投入经营单位的资本金,可以以年度分红的形式或者以折旧计提方式予以保值增值或者回收。二是加强高校后勤固定资产报废的评估认证。高校后勤部门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认证,对是否有使用价值、是否可以报废等情况进行详细认证,对于确实不能使用而需要报废的资产,要进行资产评估,减少人为估价。要从观念上切实重视资产报废,做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的价值,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建立激励机制

做好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有相应的人员去做,要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同时要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首先,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加强队伍建设,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中。选拔一批思想进步、熟悉业务、懂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中来。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交流,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有计划的教育和业务培训(包括素质教育、学历教育、技能教育)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特别是原有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在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设立资产管理奖励基金,以奖励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员,奖励在固定资产管理实务性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并作为个人绩效奖金发放和职务升迁的依据。同时,对管理意识薄弱、擅自挪用滥用固定资产等造成资产流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

作者:朱丽霞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