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2021年4月1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加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创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在《条例》实施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管理中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基于工作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效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理理念;资产配置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单位认识不高,管理理念僵化。部分国有资产管理者虽然明白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但管什么、怎么管一知半解。就以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政府采购制度为例,因为资产管理意识的僵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都并没有养成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习惯,在此采购工作中本来需要对预算工作进行全面审查,但是现阶段却存在预算编制粗放和过于简单的问题。单位领导对于预算没有约束力或者不愿去约束,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数量较低和范围较窄的资产更是随意购买,不仅没有经过政府采购,很多单位甚至都是随意购买而不上报。对于资金和资产缺乏管理意识,大多数领导甚至只看账面上的数据,却忽视了实物管理,更谈不上有资金与资产并重的管理理念,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狭义的国有资产管理。
2.基础工作薄弱,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自身的资金资产的管理都有一套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有的单位却并没有按照所设置的管理制度执行,一些硬性规定也逐渐沦为了“弹性”规定,更有些条令已经流于形式,执行力度大大降低。就以固定资产为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权属不清,证件不齐,有房无证、有证无房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只有总账、无明细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存在,尤其在这次党政机构改革中明显,撤销合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没有按照文件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导致单位财务账上固定资产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数据不一致情况大量存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导致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外,在单位领导工作变动或者财务人员调动或者离职时往往会忽视相关账目和资产的交接,一旦在资产资金上出现问题也无法追根溯源。
3.资产配置失衡,处置不够完善。大部分县级单位由于财力供养不足,没有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配置水平差异较大,资产配置的苦乐不均现象较为突出。同时一些单位不按程序报批,自行出租出借资产现象时有发生;出租出借不执行“收支两条线”,坐支、以支抵收现象依然存在。另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经历过多次的体制改革,在资金资产管理工作上的制度较为复杂,资产来源也较多,这就导致对某些资产的出借、赠送等管理十分不规范。就比如某些单位在原来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类型,而为了能够增加单位的收入,该单位对一些空置的单位建筑进行出租,而没有经过申报、备案等工作就直接和相关企业签订了合同,这些租金也用于自身运转。而在体制改革后,该单位又转为了全拨款的事业单位,即使出租收入被全部上缴,但是合同仍在继续,这将导致一定的亏损问题。
二、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效能的改进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管理理念。一是加强学习,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对国有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克服“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可以通过邀请优秀的财务管理专家来单位进行宣传和开展讲座。同时,单位内还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强化其专业能力。二是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职能,将国有资产监管纳入日常考核、年终考核和评先争优考核,切实规范资产管理行为。单位必须要严格划分好资产等级,做好登记工作,单位内任何支出都需要经过记录和审核,确保资产行为的规范。
2.聚焦问题,强化规范流程。一是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会计管理规范,要求各单位财务要全面履行“反映和监督”职能,体现“管理会计”质效,准确建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明细账,禁止以卡代账,建立资产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无缝连接。例如在采购方面,单位需要完善资产的采购制度,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采购方面,单位必须要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建立起以财务工作为核心、纪检和审计部门为监督的采购小组,将资产的购入、入库、领用等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记录和管理,任何的调用、入库和使用都需要做好手续,二是定期开展年度资产盘点。通过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制度、月报制度,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国有资产核算和管理,确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结果真实、准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起资产的清查制度。在每一季度、每一年度都需要进行一次资产的核查,并落实好资产管理责任,确定好奖惩机制。通过对资产的盘点和清查可以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而单位领导则需要做好改进措施,优化现有制度,确保资产的完整、真实、保值和增值。当然纪检等监察人员也需要坚守岗位,加强对单位资产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做好审核工作。三是严格资产处置管理,强化资产配置预算。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新增资产配置审核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调拨资产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求进行平行记账。除了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外,事业单位应该要加强对资产的评估和考核工作,不仅要准确得到单位现有的资产的价值总和,还需要定期做好考核工作。另外,单位必须要提高现有资产的利用率,对于一些专用型设备加以利用,禁止购入后闲置的情况,防止资金浪费。当然,单位内各部门或者兄弟单位可以互相调剂使用,也能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四是加强资产使用管理。重点加强闲置资产出租出借管理,积极推行“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财政部门审批――拍卖机构拍租或公开竞租――签订规范合同”的规范流程。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资产出借、出租进行判定,任何出租出借行为都需要以上述流程进行。而对于不能够补充审批手续的出租情况,单位需要在合同结束后立即停止合同,禁止在不审批不申报的条件下续约,并且出租所得租金也应该要上缴财政部门。另一方面,单位需要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准确查询和分析自身所拥有的资产,并且加强线上查询、审批和申报的工作,减少线下工作的烦琐流程而带来的效率较低的问题。五是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计划进行报废、变卖处置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再报财政部门审批后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处置资产。一方面,单位要建立起资产报废制度和产权登记制度。通过产权登记制度来对自身所有资产进行清算,这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之一,只有明确好产权关系才能够捋顺单位所有资产。而资产报废制度则需要单位能够组建起审查小组和技术小组,对上报报废的资产进行鉴定,核查报废原因,并且制定相应的处罚办法以及资产处理办法。六是加强资产移交管理。发生人员调动、退休、离职等情况时,以及资产使用人和资产管理人员变动时,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深化改革,提升使用效益。一是深入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从部门预算编制环节、政府采购环节落实存量资产审核,作为部门预算编制和政府采购的重要依据。同时,引入资产绩效评价机制,立足存量资产,控制增量资产,实现资产高效配置。二是完善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进一步推进资产整合,扩大资产共享共用范围,加大集中管理力度,打破历史形成的部门占用和分布不合理打布局,促进资源配置合理化,实现资产使用最大化。建立完善公物仓制度,对闲置资产、临时机构(大型会议)购置资产在其工作任务完成后实行集中管理,调剂使用,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
4.完善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一是严格落实“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和支配”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财政部门负责综合管理,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具体管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加强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各环节的日常监管,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标准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相关资产,并严格按照节约原则、合理高效使用国有资产。三是加强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审计、监察监督。将国有资产监管纳入审计部门的例行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并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内单列其中,对财政审计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监察部门要依规依纪调查处理,问责到人。对于一些固定资产或者价值较大的资产,单位必须要做好分级工作,将其列入单位的管理目标中,一方面要将这些资产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工作,重视资产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起责任制度,设立专门的负责人。财务人员、资产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等的责任必须要层级落实,而对于离职、调离的情况也必须要做到人走账清,防止有“糊涂账”的出现。四是加强人大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通过专题调研,听取并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交办审议意见,进行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满意度测评等工作,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五是深入研究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探索区分不同情况核定国有资产收益上缴基数、增量部分提高返还比例,调动各单位盘活国有资产的积极性。
作者:梅朝春 雷剑 单位:蕲春县横车镇财政所蕲春县会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