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构建

摘要:目前,很多事业单位是通过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管理工作的,但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在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不足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分析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构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资产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内部控制不足、资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出现闲置、过度浪费和损耗等现象发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资产管理控制,从而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一、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下主要从内部控制和资产管理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内部控制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涉及事业单位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建设、项目风险预测、管理活动约束等等。但是从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表现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和风险评估方面积极性不足,缺乏全面性和有效性,而且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也存在不顺畅的问题,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所以导致了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水平更是难以有效提升。

(二)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进行资产分配、资产保管、资产使用及资产处理等多个方面。从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情况来看,缺乏对资产管理的监督,以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不高,而且在资产使用环节还存在资产过度损耗、浪费的情况发生,事业单位也没有针对这些问题所在进行相应的资产盘查工作,资产管理目标并不明确,加之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支撑,最终导致资产管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信息交流不顺畅

由于事业单位领导层并不重视内部控制,缺乏对内部控制全面的认识,以至于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都各自进行核算,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甚至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信息交流不顺畅,往往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内部监督部门缺失,这也体现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架构是不合理的。通常情况下,内部监督人员在进行监督工作时,要明确自身的监督职责,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够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责,则监督工作是并不合理的。而往往事业单位在设置监督部门时,监督部门与被监督部门属于平行级别,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够实现相互监督的作用,这使得监督部门的执行效果并不佳,一旦发生问题,要么是私下解决,要么就是隐藏问题,这样一来便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内部监督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其工作流程也并不规范,不能够真正地发挥监督的作用,以至于工作效率较低、形式化问题发生,如果发生资产流失问题,还会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

(三)资产预算管理不足

资产预算管理不足也是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预算管理时,随意性较大,有的事业单位在进资产预算编制时,没有事先进行多方位的意见征求,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调研工作,以至于资产预算编制不合理;还有的事业单位在资源配置环节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标准,以至于出现盲目购置、超标购置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资产节约。

(四)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而且管理制度也并不完善,与时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时,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时,简单地认为资产管理是会计部门的工作,资产管理部门只需要负责其他资产的购置,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往往使得许多重复工作出现。此外,在资产处理方面,事业单位也没有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往往是按照单位领导的意愿来进行资产处理,存在较大随意性,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加大资产管理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管理的观念,形成正确的资产管理意识,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其次,强化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具体从资产配置、资产使用及资产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强化资产全过程管理,并落实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制度,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管理局面。同时也要有效结合资产管理与单位业务,形成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促进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二)构建资产全面风险管理机制

构建资产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是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重要方式,而风险评估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元素,也应当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控制,针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资金、资产方面应当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模型,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风险防范,降低风险发生率;最后,建立完善的事后应急机制,这样一旦发生资产损失问题,相关的职责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降低资产损失程度。

(三)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还需要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通过严格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过程的监督,包括资产的验收、资产的使用、资产的处置以及管理流程等多方面的监督。同时,事业单位在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资产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资产管理人员的酬薪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责任不清、责任推诿的情况发生,从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要想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性,需要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将预算资产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效结合,以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利用率,避免资产浪费的情况发生。对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预算管理时,要将内部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结合,保证资产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同时,对于新增加的资产,先是需要事业单位预算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然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分析,最后在判断合格之后才能够审批通过。此外,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预算管理时,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依据政府采购建立起相应的预算机制,并且按照政府采购标准进行新资产的购置,也要对已经购置的大型资产费用制定明确的预算标准额度。

(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

构建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除了要落实科学有效的方案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以此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此,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战略目标,注重整体管理质量的提高,不可管理形式化,更不可滥用权力,造成单位资产浪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保证内部控制水平满足资产管理的要求,促进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内部资产管理体系,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从而有效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尹始莲.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

作者:杜晓纳 单位:郏县卫生计生监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