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应用

摘要:事业单位是服务于人民的重要公益性单位,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可以增强其服务属性。为此本文将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究,旨在提升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应用策略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更是科研、行政服务的基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包括了科研设备、行政管理财务以及其它固定资产等,小到办公室用品,大到万元的设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为事业单位运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松懈、制度欠缺、监管不力等多项问题,因此加强探索内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浪潮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在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账目管理不清、浪费严重等诸多现象,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的症结所在,有助于应用策略的有效制定。

(一)人员管理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管理意识不足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职工缺乏责任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专项管理部门职工在管理过程中只是根据项目对于大额固定资产的数量进行检查,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报修与更新工作;对小额固定资产管理也没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事业单位职工缺乏管理意识与责任感,导致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制度落实流于表面形式,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2.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缺乏

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包含了资产登记、核对、审核、验收、维护管理等多项内容,当固定资产出现损坏时还要将其报备,制定维修或更新计划,确保固定资产能够有效运行,为事业单位运行与行政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1]。可以看到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相当繁杂且项目众多,事业单位专项管理职工需要具备财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信息知识,甚至需要具备一定设备维护知识与建筑基本常识等,这也就需要专项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进行管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只是派遣其他职工兼任,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简化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进而导致设备老化、建筑损坏、资产流失等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改善。

(二)制度管理问题

制度是管理的框架,能够科学规范管理行为。但由于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轻视,也就导致“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固定资产的支出与收入项目及其金额虽然能够与账目一致,但固定资产的使用与购置行为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管理十分的松懈与随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工程类固定资产验收使用与实际登记不相符,导致固定资产登记项目出现管理混乱与不全面的现象。尤其在工程决算阶段,部分工程早早验收,但相应的工程固定资产明细却没有迅速整理,导致工程决算时出现一系列的偏差。2.账目长期不清与失真。事业单位接收捐赠与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将相关项目入账,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与消耗后,一旦进行相关项目的核查就会出现资产不清、失真、混乱的现象。3.私自报废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处置需要上报给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将其审批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处置。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不经过上级部门审批私自报废固定资产,将其收益另行管理。制度管理的不严格为腐败与浪费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导致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4.职责制度与奖惩制度缺失。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明的现象,部分事业单位经过重组与改革之后,在指责制度管理上缺失,没有明确各个环节中具体的资产管理职责,部分固定资产处于“真空”管理状态。5.固定资产额外收益不入账。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行当中,部分的固定资产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部分事业单位会将闲置的设备、房产等租赁给个人以用于事业单位的福利、奖金、招待费支出。在这部分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一直存在着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额外收益不入账的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收益流失。6.审核与盘查工作落实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相关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形式化的现象,管理内容仅限于账目表面,并没有组织职工进行实际的考察与审核。固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经过定期的审核难免会出现资产损坏与流失现象。

(三)固定资产审核问题

固定资产的采购、更新、审核一般由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负责。在小额固定资产采购与审核方面,小额固定资产多是办公室与行政的过程中的消耗品,缺乏明确的采购计划与使用计划,导致小额固定资产浪费;大额固定资产会计审核的过程中,由于资产投入较高且内容复杂,导致其无论是采购,还是后期的审核都存有很大的问题。另外大额固定资产还具有一定的收益属性,这也就导致大额资产审核十分复杂,并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

二、内控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内部组织管理

1.科学配置管理人员,构建管理组织结构

在人员的把控上,事业单位应该选取专业的管理人才进行管理,可以抽调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固定资产管理培训,并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提高管理的效率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培训,提高其思想觉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容涉及较多,事业单位应该构建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联动基建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到资产管理当中,定期培养固定资产管理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落实职工管理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不是单个部门的责任,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该提高职工管理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落实职工管理责任。尤其在小额资产管理中,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减少固定资产浪费的现象,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2]。同时,事业单位可以将固定资产中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进行详细的划分,落实小额资产管理责任分划到每个职工工作范围之内,使固定资产管理实质化与有效化。

(二)综合业务内控管理

1.内控制度建设

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将资产固定管理置于一定的秩序下,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管理程序与制度,可以减少资产人为管理的漏洞,遏制不良管理风气。例如,事业单位可以出台详细的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审批、报废管理办法,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与奖惩机制,落实内控制度,并加大普法宣传,发挥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震慑力。此外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结合事业单位的类型,寻找工作侧重点,进行重点制度建设,保证事业单位的关键固定资产不被流失。

2.内控流程管理

固定资产综合业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业务流程的监管,明确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例如:在事业单位大额固定资产管理中,针对年久损坏严重的设备进行报废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大额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办法进行处理,先对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申报与审批后,再进行大额固定资产设备报损[3]。事业单位加强业务流程内控,可以减少管理漏洞的出现,遏制铺张浪费与公共财物损失的现象。

(三)加强会计审核制度内控

会计审核制度是监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该落实权责发生制度,会计审核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使其能够精准的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此外,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并不是全部的资产都属于国家拨款,部分资产是由单位职工或者其它创收收入所购置,相关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精准的记录,将其采购的日期、使用记录、资金性质明确登记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当中,为事业单位后续的固定资产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三、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管理与行政运行的效率,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相关单位应该根据实际管理现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落实相关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以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服务智能。

参考文献:

[1]王素珍.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通讯,2015(25):124-125.

[2]刘海燕,朱仁宏.内部控制演进机理研究——以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为例[J].财会通讯,2012(13):20-22.

[3]张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1(29):77-78.

作者:张玉珍 单位:青岛市水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