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业管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业管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手段,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入手,介绍了作业管理及相关理论,阐述了作业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分析了作业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业管理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其固定资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价值不明确、结构不合理及存量不明晰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等现象,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作业管理理论提出的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分析

就目前的状况看来,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存在缺乏管理观念、制度缺失以及重复购置等不足之处。再加上政府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政策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而新的制度法规还没有出台,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财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这种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时,需要采用事前审批方式。也就是说,事业单位需要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并将购置计划交由财政部门审核,在通过审批之后才能够将购置计划纳入到年度部门预算中。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购置管理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却无从知晓。第二,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明确,目前事业单位主要通过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基于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仅进行原值的核算,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没有出现变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保持不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必然会出现变化,导致其账面价值与真实成本之间存在偏差。第三,固定资产的结构不合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虽然规模逐年增加,但是其结构呈现出显著的不合理特征,导致大部分固定资产无收益。再加上历史违规行为,使得事业单位的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如无定编车辆或者违规建房等,事业单位需要对其进行盘活处理。第四,固定资产的存量不明确,受到某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本该属于国家所有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产权登记,使得固定资产的实际所有权归属于事业单位,甚至是个人。我国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这一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下,难以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出现固定资产存量不明确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作业管理及相关理论分析

有研究人员指出,目前事业单位实施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新时期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提出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方法,增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在原本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应用作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做好成本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把间接成本以及辅助费用精准地分配于作业、生产以及产品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出现的目的在于提高成本计算准确性,科学合理分配成本。在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作业成本信息的应用逐渐扩展到生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业管理主要发挥如下作用。第一,通过作业管理理论,对事业单位的作业及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价值驱动因素,将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非增值作业剔除掉。就固定资产管理而言,作业管理理论能够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且不能够循环应用的固定资产剔除掉,有助于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第二,作业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盈利性以及外部盈利性进行分析,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产品及客户结构的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利用作业管理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问题,防止固定资产被闲置,节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第三,作业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经营型作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有效性,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业管理分析

(1)作业管理的要素分析。作业成本法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要素以及同质成本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点在于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专用设备以及标本等固定资产。其中,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以及专用设备产生的价值相对较大,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从企业角度看,作业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从事业单位角度看,作业主要是指单位承担其社会职能进行的各项活动。按照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事业单位的作业能够划分为维持级、规模级、批次级和品次级这四个种类。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其维持级作业主要是指确保科研课题顺利进行的基础作业,如水电暖供应以及房屋建筑等;规模级作业主要是指和科研人员数量成比例的作业,如科研人员的办公设备(电脑、桌椅等);批次级作业主要是指能够用于多个科研课题的仪器设备;品次级作业主要是指为了开展某一项课题,科研事业单位购买的仅适用于这一课题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2)同质成本库的建立。事业单位进行的各项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以根据每一项作业进行成本的分析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在应用作业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需要构建相应的同质成本库,将作业动因一致的成本划分到一起。根据事业单位作业的种类,可以将其成本库划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传统成本库,主要是指维持级作业花费的成本,包括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电暖供应费用,还包括网络及空调等基础设施的成本;第二,规模成本库,主要是指规模级作业花费的成本,包括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相关的固定资产费用,如办公桌椅的成本以及电脑设备的成本;第三,批次成本库,主要是指通用设备购买及维护管理所用的费用;第四,品次作业库,主要是指专用设备购买及维护管理所用的费用。(3)成本分配分析。基于作业成本管理法,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将成本合理分配给不同的活动。其中,直接方式主要是指直接追溯,将事业单位的成本直接明确地分配给某一个对象。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将成本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同质成本库,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对于传统成本库涉及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按照企业应用的成本分摊法,按照不同活动占用的房屋面积进行房屋建筑成本的分配,按照活动的用水量及用电量,进行水电等成本的分配;对于批次成本库涉及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仪器类别进行单位设备的次数成本或者工时成本,再根据科研课题实际的仪器应用状况,进行成本的分配;对于规模成本库涉及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课题实际的科研人员和人均规模成本的乘积,进行成本的分配;对于品次作业库涉及到的成本,可以直接划分到课题应用的成本中。(4)固定资产管理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作业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下。第一,通过作业成本库的建立,事业单位能够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次数,及时发现单位内存在的闲置固定资产,从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避免闲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节约事业单位的成本,有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收益管理。第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作业成本管理法,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明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用及分配状况,实现固定资产的最大化利用,节约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第三,基于作业成本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为房屋建筑维护、仪器设备购买及维护基金的提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传统成本库中涉及的房屋建筑成本,完成房屋修缮基金的计提;按照批次成本库以及品次作业库涉及的成本,完成基础设施维护基金的计提以及设备维护基金的计提。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管理方式能够提升基金计提的准确性,建立相应的作业预算管理体系,为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编制提供可靠全面的数据参考。第四,基于作业管理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效连接在一起,记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使用状况,将原本的静态固定资产管理转变为动态化管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备全面的数据参考,实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综上所述,作业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节约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通过本文分析可知,事业单位需要加深对作业管理的认识,明确作业管理要素,建立相应的同质成本库,合理进行事业单位成本的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2.岳永慧.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3.张敏.作业管理在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农业会计,2012(02).

作者:罗百飞 单位:郎溪县财政局新发财政分局